登陆注册
2783700000001

第1章 求学问教故事(1)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不要满足已经取得的成就。

此典出自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长沙有个招贤法师,他的佛学修养非常高。每次讲起经来,来听的和尚和信佛的俗家人都不可胜数。有一天讲经中讲到:佛学修养有很高的境界,好像爬到一百尺高的竿子上面,看得远,看得全。这时有个听众问道:“百尺竿头是不是学习已经达到最高境界了呢?”招贤法师随口念了一首诗回答道:“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就是:你虽到了百尺竿头,如果不再动了还不能算是真正高明。只有继续奋力向上,你的心胸才能包容十方世界。

笔冢

“笔冢”形容练习书法勤奋刻苦。

此典出自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

唐代僧人怀素,字藏真,长沙人,是玄奘的弟子。他以狂草出名,继承张旭笔法,世称“颠张狂素。”

怀素爱好草书,刻苦练习,自称得到了草书圣人张旭的书法奥妙。他把丢弃的笔堆积起来,埋在山下,称为“笔冢”。

车胤囊萤

“车胤囊萤”比喻勤奋刻苦。

此典出自《晋书·车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茧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段话意思是说:

车胤非常博学,精通很多方面的学问。家里贫穷,经常没有灯油,夏天的夜晚就把几十只萤火虫装进丝麻的口袋里,用萤火虫的光照着书,夜以继日,继续读书。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形容恭敬师长和对有高深学问、精湛技能者的仰慕。

此典出自《二程全书·外书十二》:“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北宋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程颐,当时的人都称他为“伊川先生”。他和他的哥哥程灏,都是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的得意门生。他的学说以“诚”字为基础,即是专心一意,不自欺欺人;其次是要存“疑”,有了疑问,再去“穷理”便是求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得到真知;得到真知之后,才能确信自己所讲的道理,力行而不惑。

由于程颐在当时有很高的名望,因此很多人都投奔到他的门下读书。后来在学问上有很大成就的游酢和杨时,就是程颐的学生。

游酢和杨时第一次去见程颐,谈了一会,程颐因年老体弱,容易疲倦,就闭目养起神来,两人不敢惊动他,就耐心地侍立在旁边。待程颐醒来,发觉他们还站在那里,忙对他们说:“怎么你们还在这里啊?快回去吧!”两人走出门外,只见原先没有积雪的地上,已经下了一尺多深的雪,可知他们两人已在程颐面前站立了很长时间了。

诗人谢应芳在一首“杨龟山祠”的诗中,有“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之句,称赞扬时卓越的成就和敬慕师长的品德。

断织励学

“断织励学”称颂妻子鼓励丈夫刻苦学习。

此典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东汉时,在河南郡有一个叫乐羊子的青年,他希望自己将来能有所作为,就远离家乡四处寻师求学。谁知,他才去一年就回来了。

他的妻子见丈夫一事无成地回来了,非常愤怒,从屋里拿出一把菜刀,走到织布机前对乐羊子说:“这机上的布是从蚕茧里一根根抽出来的,然后又拿到机上一寸一寸地织,最后才织成一匹布。如果现在截断,那就会前功尽弃。你在外求学,也应该像织布一样,随时积累自己的知识,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懂的地方,多向先生请教,如果半途而废,岂不太可惜!”说完,她举刀割断了机上的布。

乐羊子觉得万分惭愧,马上转身出门继续求学去了。

整整七年,乐羊子没有回过一次家。

衡石量书

“衡石量书”的本意是指,用衡器称取各种表奏等文件。后来,“衡石量书”比喻执政者不辞辛苦,勤于政事。

此典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韩、赵、魏、燕、齐诸国,统一天下后,日益骄横,严加统治。特别是对一些儒生,更是不留情面,动不动就加以指责、处罚,引起儒生们强烈的不满。儒生中有两个人,一个是侯生,一个卢生,两人有些胆量,时常私下议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有一次,他们二人私下议论说,秦始皇这个人,天性刚愎自用,专横跋扈,以为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人可以赶得上他。专门任用狱吏,不信任有学问的儒士。丞相和大臣们全都唯唯诺诺,对他唯命是从。他不听取不同意见,骄横自大,所以下边的人都处心积虑地讨好他,谁都不敢指出他的过失。

当谈到秦始皇办理朝政的时候,侯生和卢生说:“天下事无论大小,都由他自己来决定。就拿批阅文书来说吧,那些文书都是书写在竹简木札上的。秦始皇用石来计算公文的数量,每天都要批阅分量很重的公文,日夜都有安排,完不成任务就坚决不休息。这种人贪恋权势达到这种地步,一定不能为他求取仙药,使之长生不老。”

画荻教子

“画荻教子”形容母亲教育孩子的殷殷之情。

此典出自《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可是,在他少年时代,学习条件是很艰苦的。他四岁失去父亲,全家就只靠他母亲一个人来维持生活。母亲不愿欧阳修失学,于是,自己当了教师。家里贫穷,买不起文具,欧阳修的母亲就想出了别的办法。她看到沙滩上有鸟兽走过的足迹,认为在沙子上面也可以写字。于是,她就让欧阳修到沙滩上搬些沙来。她在家里选了一个光线比较好的地方,挖成深坑,然后,把沙倒下去铺平。这样,小小的沙坑便代替了笔墨纸砚。学习的时候,他的母亲折断一根荻草,在沙面上画出一个生字,等欧阳修学会了,便用手把沙子弄平,再写一个。欧阳修也利用这个地方来做练习。母子两人,一教一学,教的认真,学的起劲。后来,欧阳修在文学上的许多成就,就是因为有这个小小的沙坑帮他打下良好的基础。

画沙

“画沙”形容儿童聪慧;也可用它形容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此典出自《宋史·朱熹传》:“熹幼颖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南宋理学家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的父亲朱松,曾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

朱熹在幼年时异常聪明,刚学会说话时,父亲指着天空告诉他:“这是天。”朱熹问道:“天的外边是什么?”父亲朱松感到非常惊讶。就学时,给他《孝经》读,他读完后,就在书上写出这样的话来:“如果做人不孝顺,就枉为人了。”一次,他跟着一群孩子在沙地上玩耍,朱熹一人端端正正地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来画去。别人走近一看,原来是神秘的八卦。

诲人不倦

“诲人不倦”比喻教导特别耐心。

此典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是我国春秋末期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是儒家的创始人。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他注重“学”与“思”的结合。他首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论语·述而》中,孔丘论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学”与“教”应采取的态度。他说,应该默默记住(所学的东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就是说学习要专心,不能厌倦和满足;教人时应不嫌疲劳和麻烦。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比喻师生之间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此典出自《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礼记》,又称《小戴礼》,主要讲的是论述儒家对“礼”的见解。据说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根据各自的见闻撰写而成的。其中的《学记》是我国古代关于教育方面的一篇论文。它论述了教育理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总结了前人在教与学方面的丰富经验。

《学记》中写到:即使有美味的熟肉,如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才知道自己理解得还不透彻。知道了自己理解得不透彻,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子学谄

“教子学谄”比喻为人要正直不阿,不事权贵,那才是可以万古流芳的好品德。

陈万年善于阿谀奉承人,为了对皇亲国戚贿赂送礼,甚至于把自家财产倾尽也在所不惜。

有一次他病了,就唤来儿子陈咸,在床前教训他,话一直谈到半夜。陈咸睡着了,不小心头碰到屏风上,陈万年大怒,想用拐杖打陈咸,他说:

“老子我苦口婆心教导你,你却睡着了,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

陈咸叩头认错说:

“父亲息怒,您所教导的,我全都明白了,总而言之,您是教我学会阿谀奉承。”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比喻能够传授知识的老师多得很,能够育人的老师就不多了。

此典出自晋代袁宏《汉纪·郭泰传》:“经师易获,人师难得。”

东汉末年,有个大学者名叫郭泰,他道德品质都十分高尚。一天,他看见一个十二三岁的童子正在给他打扫书房,那童子长得眉清目秀,而且举止有礼。于是他就问那个童子说:“你叫什么名字?几时来的?”那童子彬彬有礼地答道:“我叫魏昭,是这两天才由府上总管收下来的仆人,分派我给您做清洁工。”郭泰问:“你认识字、读过书吗?”魏昭说:“读了一点。”于是郭泰拿起一本较容易的书考问他,觉得这孩子不但聪明,而且很有学问。郭泰说:“你有这么好的素质,应该继续学习啊,来这里做仆人岂不是浪费青春吗?”魏昭说:“我是专门投到你府上来的,因为我听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所以想到你身边来,学习怎样做人啊!”郭泰听了,深深地被这孩子积极进取的行为感动,于是收魏昭做自己的学生,尽心竭力地教育培养他。魏昭后来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学者。

“经师”:教书的教师;“人师”:育人的老师。

劳思逸淫

“劳思逸淫”说明一个人只有参加实际劳动,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贪图安逸享乐,就容易变坏。

此典出自《国语·鲁语》:“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叫公父文伯的贵族子弟,祖上世代袭封为大夫。后来,公父文伯继承了大夫爵位,踌躇满志。一天,当他退朝回家时,看到母亲敬姜正弯着腰一指甲一指甲地绩麻,水把手泡得又白又胀。于是他连忙蹲在母亲身旁,关心地说:“母亲,像我们这样的人家,还用得着绩麻吗?难道不怕别人嘲笑吗?母亲,我能奉养你,绩麻这种事就让下人干吧!”

敬姜虽然也是贵族出身,但是目睹了许多贵族家庭的衰败,深知只知道依仗着祖上的袭封来维持荣华富贵,是不会长久的。如今听到儿子说出这样的话,她惊叹道:“孩子呀,咱们鲁国要亡了吗?怎么能让你这样不懂道理的孩子做官呢?你坐下听我说:一个人只有经常参加劳动,才会认真思考问题,才会变得善良;贪图安逸的人只知荒淫奢侈,善良的心就会因此变得丑恶起来(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后来,鲁国的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赞扬敬姜是一个擅长教育儿子的好母亲。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描写慈母希望子女成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有方。

此典出自《古列女传·母仪》。

孟子年幼的时候,他的家靠近墓地。所以,他和临近的孩子们都学会了祭祀。大家聚在一起,你跪我拜,你哭我哀,办理丧事这一套学得有板有眼。孟子的母亲看着孩子玩了几次以后,便说:“这地方不能让孩子待下去。”于是就迁移到市集上去。

在市集上,孟子又和临近的孩子学会了做买卖,大家聚在一起,你吹牛,我夸口,把做买卖的那种招揽顾客的模样,表演得惟妙惟肖。孟母见了,皱皱眉头说:“不行,这地方也不能让我的孩子待下去。”于是她们又搬了家。

第三次,他们搬到学校附近。这次情形不同了,孟子学会的是学校中的一切,他和孩子们做游戏,往往是怎样守秩序、讲礼貌。这时,孟母的心才放下来,高兴地说:“对啦!这才是我的孩子最适宜居住的地方。”

妙处难学

这则典故说明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老师对学生要“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要学老师为人处世的道德品质和各种专业知识。抛弃离开这根本的学习内容,只从形式上注意学习老师的“一言一行”,那是舍本求末,学不好的。

此典出自《广笑府》。

有一个人对他儿子说:“你应该效仿老师的一言一行。”儿子听从了父亲的教诲,正好赶上吃饭的时间,老师吃饭他也吃饭,老师喝水他也喝水,老师侧身他也侧身。老师看到学生的举动忍不住笑了起来,故意放下筷子,打了一个喷嚏。这一下他为难了,于是他揖手说:“老师的举止是玄妙的,我确实是难学啊。”

名落孙山

“名落孙山”指投考学校或参加其他考试,而没有被录取,以致榜上无名。

此典出自《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这句成语来自于宋朝时候一个幽默才子的诗句。当时有一个叫孙山的人,他非常聪明,又喜欢说笑话,当时的人就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做“滑稽才子”。一次,他和一个同乡(吴人)的儿子一块去参加举人的考试,当发榜的时候,只见孙山的名字列在榜上的最后,也就是说考了最后一名,但和他一块去的那个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去问他的儿子有没有考中。孙山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顺嘴说了两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规定:考中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他诗里的“解名”两字,乃是泛指考取举人的名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举人榜上最后的一个名字是孙山,同乡儿子的名字还在孙山的后面哩!所以他没有考中。

谬种流传

“谬种流传”原指荒谬的种子一代一代传下去,现多比喻错误的言论、见解、学风等传播扩散。

此典出自《宋史·选举志二》:“所取之士既不精,数年之后,复俾之主文,是非颠倒逾(愈)甚,时谓之缪(通‘谬’)种流传。”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推行一种叫做科举制度的教育考试制度。宋朝以后,科举都必须用儒家经义,参加考试的人必须按规定的格式答题,不能随意阐述自己的见解。因此,这种制度造成人们读死书、死读书、思想僵化、弄虚作假,产生了很多的弊端。《宋史》在记述当时这种制度的腐败的情况时说:“考试录取的人学业原本就不好,几年之后,又让我们去主持考试,是非就更加颠倒,当时把这种现象称做‘谬种流传’”。

磨穿铁砚

“磨穿铁砚”形容勤奋学习;也用以形容立志坚定不移。

此典出自《新五代史·桑维翰传》。

五代时,有一个人叫桑维翰,字国侨,身材矮小,而且脸长得很长,相貌丑陋又古怪。但他很有志向,想进入朝廷担任要职,所以苦读勤学。

同类推荐
  • 《三字经》说什么

    《三字经》说什么

    提起《三字经》,很多人都能吟诵出几句,但是极少人是真正懂得这部经典的。它绝不是简单的儿童读物,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完善,现在的《三字经》内容涵盖历史、天文、地理、文化、哲学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古代的小百科全书,是成人和儿童都可以学习、钻研的知识普及读物,同时也可以作为当代人系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起点和大纲。这本书出于向广大成年人普及并宣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初衷,语言简洁流畅,既包含了各个学科范围的小知识,又不至于晦涩难懂,同时还加入了很多当代文化环境下新颖的事例对比和新鲜解读,更加耐人寻味。
  •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乃威尔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称为“世界之书”,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文明的故事》的译作,这几年来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乃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 大众讲坛(第六辑)

    大众讲坛(第六辑)

    “大众讲坛”是山东省图书馆与齐鲁晚报联合创办的面向社会大众的公益性文化系列讲座。自2006年3月25日正式开讲以来,精品讲座每半月一期,截至2012年底,共组织精品讲座七个系列200余期,做客“大众讲坛”的主讲嘉宾既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文学家、前文化部长王蒙,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奉祀官孔垂长,易学家刘大钧,知名学者仓修良,清史学家阎崇年等。
  • 路在脚下:新闻工作文论集

    路在脚下:新闻工作文论集

    我和吴国清同志相遇、相识已有24年。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11届亚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中国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新华社从国内外分社抽调了一百多名精兵强将组成亚运会记者团,我任团长,吴国清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通过近距离接触,我知道他是个勤奋、好学,把工作当作爱好的年轻人。
  • 移风易俗(中华美德)

    移风易俗(中华美德)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的风俗和节日,大家知道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指什么吗?在这些节日中需要准备什么?有什么样的禁忌吗?大家想了解少数民族的婚礼是怎么的一种场面吗?他们的服饰丰富多彩,有着怎么的来历吗?一年分为四季,有二十四个节气,这些节气是怎么形成的呢,他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妈祖祭典、成吉思汗祭典、黄帝陵祭典是人们对先祖们表示尊敬的仪式,想了解他们有着怎样的传奇的经历吗?打开本书吧,它将为你揭开这些谜团!
热门推荐
  • 非常丹道

    非常丹道

    草木为材,情义为火,造就非常丹道!
  • 脱身(陈坤、万茜主演)

    脱身(陈坤、万茜主演)

    陈坤、万茜主演的谍战影视大剧《脱身》原著小说!1949年元旦,黎明将临前,上海,和平的表面下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善良正直、充满小市民智慧的乔智才从提篮监狱脱身,巧遇为祭悼亡夫而从解放区孤身回沪的黄俪文。因为无意间的一个“调包”举动,二人结下不解之缘。非常情境之下,黄俪文临危受命,加入了我党至关重要的“归省计划”。她在中产阶级社区镇宁邨入住,意外与家人重逢。在与乔智才之后的交往中,二人互相信任、同心协力,共同经历了危难甚至生死,乔智才对黄俪文暗生情愫。无独有偶,乔智才的孪生弟弟乔礼杰正是“归省计划”的重点保护和争取对象,在与黄俪文的接触中,乔礼杰对她也产生了爱意。三个年轻人,一个乱世,他们,将如何最终体悟到爱与信仰的真谛?
  • 凡尔纳密码: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凡尔纳密码: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这是一部写苏格兰民族精神的小说。故事发生在1864年,“邓肯”号的船主格里那凡爵士偶然得到两年前因海事遇难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漂流瓶,他请求英国政府派遣船队去寻找。可英国政府对苏格兰人一向歧视,拒绝了爵士的请求。爵士感到非常气愤,于是他毅然组织了一支小型救援队,亲自带队去完成寻找格兰特船长的任务。他们穿越了南美洲的高山和草原,横贯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由于对文件的错误解释,他们一路上遇到了无数艰险。但他们以无比的毅力和勇气,终于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 毒妃压寨:王爷请接招

    毒妃压寨:王爷请接招

    身怀异能之术的秦九月一朝穿越到了古代第一武候家的废物小姐身上。一道圣旨,秦九月被赐婚于玄幽王。传闻玄幽王身患恶疾活不过三年。无妨,谁让这王爷长得如花似玉,另人垂涎。……你想要财富?我帮你赚。你想要王位?我帮你抢。而我只想……
  • 是什么治愈了恐婚症

    是什么治愈了恐婚症

    女主的母亲长得精致又喜欢打扮的漂漂亮亮,从小教育女主“女儿,等到嫁人的年纪,我们再找那个会爱着你的男人。他爱你,才会为你想,对你好,凡事才不辛苦。”外界所评烂好人的父亲对她而言不是慈父是苛刻的父亲。父亲常说“女子在家万般皆好,出门事事谨慎为难。女子更要读好书,受好的教育,往后经济若能独立,去哪儿再难也不难。”虽身为长女,且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但因是被爷爷奶奶养大的她仍是万千宠爱于一身。同学们觉得她内向和孤僻,在熟人面前却是人来疯。害怕谈感情的她,大学毕业后,因为被父母逼婚,试图去寻找那个他。从不相信命运的女主,婚后却变得格外的迷信。究竟,是什么治愈了她的恐婚症?莫非姻缘冥冥中早就注定了。
  • 前生今世情

    前生今世情

    一代宗师道家继承人——沐郁溪世闻法力高深,妖魔两界之内令鬼神闻风丧胆,可,“慕岚轩,你放开我”“哦!好啊!不过要乖哦!”“滚。”“女人,你这样是没人要的哦!不如我就勉强收你为我的鬼王妃吧!”“……”
  • 三国红颜系统

    三国红颜系统

    穿越到三国,为苦命的红颜逆天改命!且看范毅如何在三国乱点鸳鸯谱?
  • 料事如神(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料事如神(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人之所以烦恼横生,对人生困惑茫然,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没有健康,而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体悟茫茫人生的真相。本书在妙趣横生的小故事里让你感受智慧人生。所谓料事如神,并不是通过超自然的神奇力量去预知未来,而是通过对人生经验的积累和因果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预料将要发生的事情。掌握了这项能力,你的人生会柳暗花明,云开见月明的。
  • 银河之心Ⅲ·逐影追光

    银河之心Ⅲ·逐影追光

    人类联合舰队与暗黑深渊之间的战争以人类的胜利告终,人类舰队主力与巡逻者武装的星尘舰队对暗黑深渊残余势力穷追不舍。坚盾帝国首脑皮克斯趁虚发难,暗算盟友,篡夺了联合舰队的最高权力,觊觎银河之心,欲建银河帝国。旦素一率领残存的巡逻者武装,奋力抵抗皮克斯,急报银河之心。在猎户座旋臂上,主人公李约素意外发现功勋战舰“重装甲号”居然重生,而已成为传奇的古力特将军竟然还活着,但他已经成了暗黑深渊的傀儡,正准备孤注一掷远征银河之心。神秘的埃博之子运筹帷幄,指挥佳上率机器舰队东征西讨,紧盯银河之心。银河之心成了各方力量汇聚的终点,星海逐鹿,决战银心!一段超过一万光年的时空跳跃,迎来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结局……
  • 重生之城市修仙

    重生之城市修仙

    在这浩瀚的都市,金钱,权利,皆为浮云,唯有至强实力,方可掌控一切,制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