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800000020

第20章 稼轩词卷十二(1)

南歌子①

世事从头减,秋怀澈底清。夜深犹送②枕边声,试问清溪,底事未能③平?月到愁边白,鸡先远处鸣。是中无有利和名。因甚山前,未晓有人行?

校勘记

①题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均作“山中夜坐”,广信书院本及四卷本均无题。

②犹送四卷本乙集作“犹道”。

③未能四卷本乙集作“不能”。

独坐蔗庵①

玄入《参同契》,禅依不二门。细看②斜日隙中尘。始觉人间,何处不纷纷。病笑春先到③,闲知④懒是真。百般啼鸟苦撩人。除却提壶,此外不堪闻。

校勘记

①题中“蔗庵”广信书院本作“庶庵”,依四卷本乙集改。

②细看四卷本作“静看”。

③先到四卷本作“先老”。

④闲知四卷本作“闲怜”。又

新开池戏作

散发披襟处,浮瓜沉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蕖①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校勘记

①红蕖四卷本丙集作“红葵”。

醉太平①

态浓意远,眉颦笑浅。薄罗衣窄絮风软,鬓云欺翠卷。南园花树春光暖,红香径里榆钱满。欲上秋千又惊懒,且归休怕晚。

校勘记

①广信书院本无题,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题为“春晚”。

渔家傲

为余伯熙察院寿①。信之谶云:“水打乌龟石,三台出此时。”伯熙旧居城西,直龟山之北。溪水啮山足矣,意伯熙当之耶?伯熙学道有新功,一日语余云:“溪上尝得异石,有文隐然,如记姓名,且有长生等字。”余未之见也。因其生朝,姑摭二事为词以寿之。

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自是君家门户事。当此际,龟山正抱西江水。三万六千排日醉,鬓毛只恁青青地。江里石头争献瑞,分明是,中间有个“长生”字。

校勘记

①题中“为余伯熙察院寿”,四卷本乙集作“为金伯熙寿”。

锦帐春

席上和杜叔高①

春色难留,酒杯常浅。更旧恨②新愁相间。五更风,千里③梦。看飞红几片,这般庭院。几许风流,几般娇懒。问相见何如不见?燕飞忙,莺语乱。恨重帘不卷,翠屏平远。

校勘记

①题四卷本丙集作“席上和叔高韵”。

②更旧恨四卷本丙集作“把旧恨”。

③千里广信书院本原作“十里”,今依四卷本改。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①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校勘记

①题中“吕叔潜”广信书院本原作“吕潜叔”,今依四卷本丙集,又四卷本无“夜”字。

寿韩南涧尚书①

君王着意履声问,便合②押、紫宸班。今代又尊韩。道吏部、文章泰山。

一杯千岁,问公何事,早伴赤松闲?功业后来看,似江左、风流谢安。校勘记

①题四卷本甲集作“寿南涧”。

②便合四卷本甲集作”便令”。

赋十四弦

仙机似欲织纤罗。仿佛度金梭。无奈玉纤何。却弹作、清商恨多。珠帘影里,如花半面,绝胜隔帘歌。世路苦风波。且痛饮、《公无渡河》。

寿赵晋臣敷文。彭溪,晋臣所居。

论公耆德旧宗英。吴季子、百余龄。奉使老于行。更看舞、听歌最精。

须同卫武,九十入相,菉竹自青青。富贵出长生,记门外、清溪姓彭。

东坡引①

玉纤弹旧怨,还敲绣屏面,清歌目送西风雁。雁行吹字断,雁行吹字断。

夜深拜月,琐窗西畔。但桂影、空阶满。翠帷自掩无人见。罗衣宽一半,罗衣宽一半。

校勘记

①广信书院本及四卷本丁集均无题,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题为“闺怨”。

君如梁上燕,妾如手中扇,团团清影双双伴。秋来肠欲断,秋来肠欲断。

黄昏泪眼,青山隔岸。但咫尺、如天远。病来只谢旁人劝。龙华三会愿,龙华三会愿。

花梢红未足,条破惊新绿,重帘下遍阑干曲①。有人春睡熟,有人春睡熟。鸣禽破梦,云偏目蹙。起来香腮褪红玉。花时爱与愁相续。罗裙过半幅,罗裙过半幅②。

校勘记

①阑干曲广信书院本原为“阑干干曲”,今依《宋六十名家词》及四印斋本改。

②半幅广信书院本两处原作“一半”,今依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改。

夜游宫

苦俗客

几个相知可喜,才厮见、说山说水。颠倒烂熟只这是。怎奈何,一回说,一回美。有个尖新底,说底话、非名即利。说得口干罪过你。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

恋绣衾

无题

夜长偏冷添被儿。枕头儿、移了又移。我自是、笑别人底,却元来、当局者迷。如今只恨因缘浅,也不曾、底死恨伊。合下手、安排了,那筵席、须有散时。

杏花天

病来自是于春懒。但别院、笙歌一片。蛛丝网遍玻璃盏,更问舞裙歌扇!

有多少、莺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杨花也笑人情浅,故故沾衣扑面。

牡丹昨夜方开遍,毕竟是、今年春晚。荼付与薰风管。燕子忙时莺懒。

多病起、日长人倦。不待得、酒阑歌散。副能得见茶瓯面,却早安排肠断。

嘲牡丹

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第一。渔阳鼙鼓边风急,人在沉香亭北。

买栽池馆多何益,莫虚把、千金抛掷。若教解语应倾国①,一个西施也得。

校勘记

①应倾国四卷本乙集作“倾人国”。

唐河传

效《花间》体①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梦携西子。觉来村巷夕阳斜。几家,短墙红杏花。

晚云故造些儿雨。折花去,岸上谁家女。太狂颠②。那边③,柳绵,被风吹上天。

校勘记

①题四卷本丙集作“效《花间集》”。

②狂颠广信书院本原作“颠狂”,今依四卷本改。

③那边四卷本作“那岸边”。

醉花阴

为人寿①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绿鬓不惊秋,若斗樽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何日跨飞鸾②,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校勘记

①四卷本丁集无题。

②飞鸾四卷本作“归鸾”。

品令

族姑庆八十,来索俳语。

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甚今年,容貌八十岁,见底道,才十八。

莫献寿星香烛,莫祝灵椿龟鹤①。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

校勘记

①灵椿龟鹤四卷本丙集作“重龟椿鹤”。

惜分飞①

翡翠楼前芳草路,宝马坠鞭暂驻②。最是周郎顾,尊前③几度歌声误。

望断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处?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

校勘记

①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有题作“春思”,广信书院本及四卷本均无题。

②暂驻四卷本乙集作“曾驻”。

③尊前广信书院本原无此二字,今依四卷本乙集补加。

柳梢青

和范先之席上赋牡丹①

姚魏名流,年年揽断,雨恨风愁。解释春光,剩须破费,酒令诗筹。

玉肌红粉温柔,更染尽、天香未休。今夜簪花,他年第一,玉殿东头。

校勘记

①题四卷本乙集作“赋牡丹”。

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

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

辛酉生日前两日,梦一道士话长年之术,梦中痛以理折之,觉而赋八难之辞。

莫炼丹难。黄河可塞,金可成难。休辟谷难。吸风饮露,长忍饥难。

劝君莫远游难。何处有西王母难。休采药难。人沉下土,我上天难。

河渎神

女城祠,效《花间》体①。

芳草绿萋萋,断肠绝浦相思。山头人望翠云旗,蕙肴桂酒②君归。惆怅画檐双燕舞,东风吹散灵雨。香火冷残箫鼓,斜阳门外今古。

校勘记

①题中四卷本丙集“祠”作“词”。

②蕙肴桂酒四卷本作“蕙香佳酒”。

武陵春①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好趁晴时②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又③扶头。

校勘记

①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有题作“春兴”,广信书院本及四卷本丙集均无题。

②晴时四卷本作“春晴”。

③又四卷本作“便”。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谒金门

和廓之五月雪楼小集韵①

遮素月,云外金蛇明灭。翻树啼鸦声未澈,雨声惊落叶。宝炬②成行嫌热,玉腕藕丝③谁雪,《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校勘记

①广信书院本无题,今依四卷本丁集加。

②宝炬四卷本作“宝蜡”。

③藕丝四卷本作“藕花”。

山吐月,画烛从教风灭。一曲瑶琴才听澈,金蕉三两叶。骤雨微凉还热,似欠舞琼歌雪。近日醉乡音问绝,有时清泪咽。

归去未,风雨送春行李。一枕离愁头澈尾,如何消遣是!遥想归舟天际,绿鬓珑慵理。好梦未成莺唤起,粉香犹有殢。

酒泉子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霜天晓角

旅兴①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落花②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校勘记

①广信书院无题,今依王诏校刊本、四印斋本及四卷本甲集作“旅兴”。

②落花四卷本甲集作“万花”。

暮山层碧,掠岸西风急。一叶软红深处,应不是、利名客。玉人还伫立,绿窗生怨泣。万里衡阳归恨,先倩雁、寄消息。点绛唇

留博山寺,闻光风主人微恙而归,时春涨断桥。

隐隐轻雷,雨声不受春回护。落梅如许,吹尽墙边去。春水无情,碍断溪南路。凭谁诉?寄声传语,没个人知处。

身后虚名①,古来不换生前醉。青鞋自喜,不踏长安市。竹外僧归,路指霜钟寺。孤鸿起,丹青手里,剪破松江水。

校勘记

①虚名四卷本丁集作“功名”。

生查子

山行寄杨民瞻

昨宵醉里行,山吐三更月。不见可怜人,一夜头如雪。今宵醉里归,明月关山笛。收拾锦囊诗,要寄扬雄宅。

民瞻见和,再用韵①

谁倾沧海珠,簸弄千明月?唤取酒边来,软语裁春雪。人间无凤凰,空费穿云笛。醉里②却归来,松菊陶潜宅。

校勘记

①题四卷本甲集作“民瞻见和,复用前韵”。

②醉里四卷本作“醉倒”。

有觅词者,为赋①。

去年燕子来,绣户②深深处。花径③得泥归,都把琴书污。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

校勘记

①四卷本丙集无题。

②绣户四卷本作“帘幕”。

③花径四卷本作“香径”。

独游雨岩①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校勘记

①四卷本乙集题中无“独”字。

独游西岩①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校勘记

①广信书院本无题,今依四卷本丁集补加。

独游西岩①

青山非不佳,未解留侬住。赤脚踏层冰②,为爱清溪③故。朝来山鸟啼,劝上山高处。我意④不关渠,自要寻诗⑤去。

校勘记

①广信书院本无题,今依四卷本乙集加。

②层冰四卷本作“沧浪”。

③清溪广信书院本原作“青溪”。今依四卷本改。

④我意广信书院本原作“裁意”,今依四卷本改。

⑤自要寻诗四卷本作“自要寻兰”。

简吴子似县尉①

高人千丈崖,太古②储冰雪。六月火云时,一见森毛发。俗人如盗泉,照影都昏浊。高处挂吾瓢,不饮吾宁渴。

校勘记

①题四卷本丁集作“简子似”。

②太古四卷本作“千古”。

和赵晋臣敷文春雪①

漫天春雪来,才抵梅花半。最爱雪边人,《楚些》裁成乱。雪儿偏解歌,只要金杯满。谁道雪天寒?翠袖阑干暖。

校勘记

①四卷本丙集无题。

梅子褪花时,直与黄梅接。烟雨几曾开,一春江里活。富贵使人忙,也有闲时节。莫作路旁花,长教人看杀。

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寻芳草①

调陈莘叟忆内②

有得许多泪,更闲却③、许多鸳被。枕头儿、放处都不是。旧家时、怎生睡。更也没书来,那堪被、雁儿调戏。道无书、却有书中意,排几个,人人字。

校勘记

①调四卷本乙集作“王孙信”。

②题四卷本乙集作“调陈萃叟”。

③更闲却四卷本作“又闲却”。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山前灯火②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校勘记

①题四卷本甲集作“耒阳道中”。

②灯火四卷本作“风雨”。

昭君怨

豫章寄张守定叟①

长记潇湘秋晚,歌舞橘洲人散。走马月明中,折芙蓉。今日西山南浦,画栋珠帘云雨。风景不争多,奈愁何。

校勘记

①四卷本甲集题中无“守”字。

送晁楚老游荆门

夜雨剪残春韭,明日重斟别酒。君去问曹瞒,好公安。试看如今白发,却为中年离别。风雨正崔嵬,早归来。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独倚小阑干,许多山。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说道①梦阳台,几曾来?

校勘记

①说道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均作“说到”。

乌夜啼

山行,约范先之不至①。

江头醉倒山公。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溪欲转,山已断,两三松。一段可怜风月、欠诗翁。

校勘记

①题中“范先之”四卷本甲集作“范廓之”。

先之见和,复用韵①。

人言我不如公。酒杯②中。更把平生湖海、问③儿童。千尺蔓,云叶乱,系长松,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

校勘记

①题四卷本甲集作“廓之见和,复用前韵”。

②酒杯四卷本作“酒频”。

③问广信书院本原作“间”,今依四卷本改。

晚花露叶风条,燕飞高①。行过长廊西畔、小红桥。歌再唱②,人再舞,酒才消。更把一杯重劝、摘樱桃。

校勘记

①燕飞高广信书院本原作“燕高高”,今依四卷本丙集改。

②歌再唱四卷本作“歌再起”。

一落索

闺思①

羞见鉴鸾孤却,倩人梳掠。一春长是为花愁,甚夜夜、东风恶。行绕翠帘珠箔。锦笺谁托?玉觞泪满却停觞,怕酒似、郎情薄。

校勘记

①广信书院本原无此题,今依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加。

信守王道夫席上,用赵达夫赋金林檎韵①。

锦帐如云处,高不知重数。夜深银烛泪成行,算都把、心期付。莫待燕飞泥污。问花花诉。不知花定有情无,似却怕、新词妒。

校勘记

①四卷本无这首词。

如梦令

赋梁燕

燕子几曾归去?只在翠岩深处。重到画梁间,谁与旧巢为主?深许,深许,闻道凤凰来住。

忆王孙①

登山临水送将归。悲莫悲兮生别离。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飞。

校勘记

①广信书院本无题,四卷本乙集题为“集句”,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题为“秋江送别,集古句”。第1章稼轩词卷十三·补遗

六州歌头①

西湖万顷,楼观矗千门。春风路,红堆锦,翠连云,俯层轩。风月都无际,荡空蔼,开绝境,云梦泽,饶八九,不须吞。翡翠明珰,争上金堤去,勃窣媻姗。看贤王高会,飞盖入云烟。白鹭振振,鼓咽咽。记风流远,更休作,嬉游地,等闲看。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直使长江如带,依前是(存)赵须韩②。伴皇家快乐,长在玉津边,只在南园。

校勘记

①此首辑自稼轩词四卷本丙集。

②(存)依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补加。

贺新郎

和吴明可给事安抚①

世路风波恶。喜清时、边夫袖手,□将帷幄。正值春光二三月,两两燕穿帘幕。又怕个、江南花落。与客携壶连夜饮,任蟾光、飞上阑干角。何时唱,从军乐?归欤已赋居岩壑。悟人世、正类春蚕,自相缠缚。眼畔昏鸦千万点,□欠②归来野鹤。都不恋、黑头黄阁。一咏一觞成底事,庆康宁、天赋何须药。金盏大,为君酌。

校勘记

①此首辑自辛启泰《稼轩集抄存》。

②□欠辛启泰辑本“欠”字与上句“点”字相接,无空格,今从朱孝臧校本补入。

念奴娇

谢王广文双姬词

同类推荐
  •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

    1977年10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在无数人彷徨的身影中,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中国,一度前途灰暗的青年人看到了希望。1977年12月,全国各省十三届高中毕业生——570万人涌向了高考考场,踏上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征途。1977年的寒冬,考场上却散发着郁郁勃发的生气,数百万考生正在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未来的轮廓。第二年春天,27.3万大学新生踏入大学校园,在高校停止招生的十年寒冬后,终于等到了春回大地。1978年9月,新一轮的高考再一次拉开帷幕,前后两届共1000多万的考生,重新燃起了掌握自己人生的激情。
  • 生命的痕迹

    生命的痕迹

    从生命开始坠入这个花团锦簇的世界,注定了有风和日丽,也有凄风苦雨,在历经无数酷热、严寒、飘摇后,生命从一颗弱苗成长为参天大树。那些春华秋实、平平淡淡的岁月,最终化作圈圈美丽的曲线年轮,记载我们一路走过的艰辛和绚丽。蓦然回首,身后似梦似幻的身影,一串串有生命痕迹的岁月,早已风干成芳香的玫瑰:我们曾经来过。阅读梅芷写著的《生命的痕迹》,领略不一样的人生领悟。
  • 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记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记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一部“自选集”,共分四卷。卷一、阅读与发现。主要内容是《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家族的发展史及曹家家世对小说的影响。基本观点是阅读和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本,同时强调《红楼梦》120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后四十回的作者不是高鹗、程伟元,他们传播《红楼梦》有功,而不是伪书牟利。本卷第二部分内容强调了红学研究要重视曹家档案资料和版本材料的发掘与校勘、注释。卷二、人物与情态。作者从人物心理描写、情态、肢体语言解读九个女性人物的身份、文化修养、性格特点、命运结局,分析这些女性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典型意义,由此打破以往《红楼梦》人物研究的呆板模式,被读者和评论家认为是一个创新。
  •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

    本书精选收录了尼采、黑塞、梭罗、歌德、卡夫卡、叔本华、泰戈尔等二十六位东西传世名家的“孤独”之作。选文体裁多样,不拘一格;文风斑斓绚烂,或简洁洗练,或晦涩怪诞,或朴实随性,或铿锵激昂。在这里,孤独是求而不得,是永失所爱,是身处异乡,是卸下伪装;形形色色的孤独,既可怕,又可敬,既可憎,又可亲。每一种,皆源自作者独特的视野;字里行间,尽显数世纪理想知识分子对“独”的无畏探求和对“我”的不朽应答。
  • 蒋公的十二门徒

    蒋公的十二门徒

    广州陆军讲武学校于1923年底在长沙招生,湖南革命青年陈赓被共产党组织看中,推荐他去报名考试。考试时,与陈赓并排而坐一同考试的是宋希濂,俩人很快就攀谈起来。1924年春,黄埔军校正式筹备,陈赓与宋希濂皆被录取,讲武学校也全校并入黄埔。陈编入黄埔第三队,宋被编入第一队。陈赓担任队长,是军校里的活跃分子。当时有一句顺口溜:“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三人并称“黄埔三杰”,蒋介石因有如此优秀的学生而自豪,但他们大搞派系斗争也很让蒋校长头痛。
热门推荐
  • 影子是最温柔的回忆

    影子是最温柔的回忆

    14岁,你说要保护我一辈子,一生不离不弃,毫不夸张的可以指天为誓。17岁,我遇见那个人,过往的场景种种,淡忘干净。我深切的知道,我狠狠地爱过,卑微过,也骄傲过,甚至,刻薄过。21岁,你,或是他,终于都消失得干净。而你们却都成为了我心中的禁隅,也成为了我不愿再见到的想念……
  • 霸上大律师

    霸上大律师

    有一种人,生平就是金光璀璨,想要遮挡也遮挡不了有一种人,表面上是普普通通,实际却是金子的鼻祖。莫忆轩,跨国公司莫氏总裁,年轻、霸气、他是光明上的冷峻少年。不多情、不滥情,这一生只为她而有节制的转动,冰冷少语,俊美绝伦,讨厌女人,却唯独倾心于她!古亦洁,高校企管系大四学生,平凡、庸俗、人前是人们眼中的怪物,背后却是一朵奇葩。对待亲人,俏皮活泼,对待敌人,心狠手辣,亦是毫不留情。至亲为上,却惟独破例与他。
  • 相思长梦河

    相思长梦河

    内地版“窗外”,讲述高中学生与长他七岁的历史老师之间忧伤的爱情故事。一个高中学生与长他七岁的历史“小老师”之间忧伤的爱情故事。调皮的高一学生对他的历史老师,始为捣乱,继而喜欢,死缠烂打,终如愿以偿。随着学生一点点地长大,“小老师”的态度一点点地改变,他们的爱情生活随着展开的校园生活也逐渐两相情愿。但囿于校园及社会伦理,这个故事不可能有一个浪漫而美好的结局。“小老师”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自动”辞职。当若干年后男学生回到曾经带给他无数温馨与情爱的学校及江边,唯余一阵怅然。小说叙事娓娓道来,惊世骇俗之外也散着几分人性的光辉。是一曲无惧但苦涩青春的忧伤离歌。
  • 无鲜勿落饭

    无鲜勿落饭

    吃,是人类存在几千年来永恒不变的诉求。汲汲营营,人生在世,不过满足这口腹之欲。江南美食自古即以“鲜”著称,读过本书才知,何谓吃得“鲜美”,吃出“味道”。从海味到山珍,从江鱼到湖鱼,还有那些味蕾上的乡愁,书里有着最江南的味道。
  • 未来智能手表

    未来智能手表

    作为一个只能混个全勤的写手,突然有一天,得到了来自未来的智能手表,从此杨凡找到了奋斗的目标……
  • 淡然轩集

    淡然轩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农门贵女傻丈夫

    农门贵女傻丈夫

    江九月穿越了,穿到了一处绿树成荫的小山村。破屋烂墙,没油没粮,有个老娘,病的!才醒过神来,上山采药却采来一个长相过的去智商不过关的男人!怎么办?清泉眸光湛湛:我饿——九月一指木柴:劈一捆柴换一碗饭,去。没关系,既来之则安之,不就是破屋烂墙没油没粮吗?好!且看她一双巧手如何创业发家,带着母亲走上康庄大道,栽好梧桐树等个金夫婿!可是,谁来告诉她,为什么梧桐树没有引来金凤凰,反而引来一群如狼似虎的亲戚和凶恶威武的大汉!大汉:混账,你居然敢让我家主子给你干活?九月昂首:不劳动的人没有吃饭的资格。大汉:你这个女人心机深沉,放长线钓大鱼,你到底给主子施了什么妖法,让他呆在这里不离开?九月瞪大眼:冤枉!我可是受害人,分明是他先赖上我的!
  • 有座小饭店

    有座小饭店

    强行安插的时代,重获有限的生命,人应该做些什么?已知结局的故事多半索然无味,明晓死期的人生可否花样百出?谨小慎微,蹉跎一生;或是张牙舞爪,践踏历史?不如,做做美食,过过日常,如何不是一辈子呢!无人上高楼,有座小饭店。竭诚欢迎您的到来!
  • 姻缘绘:我的前世夫君

    姻缘绘:我的前世夫君

    他是北齐传说中的战神,也是先皇第六子,奇谋睿智,骁勇善战。传闻他生的俊美如斯,待部下如同手足;传闻敌国军队只要听闻他挂帅,便主动退降,不愿与他交战;还有许多关于他的传闻,可传闻中他最终却为了一个身份卑微的舞姬夜闯皇宫禁地,血染宫墙,犯下谋逆之罪,筋脉尽断,成为废人。她只是现代的一缕幽魂,跨越千年,成了大玥王朝的亡国公主,被赐给北齐国那个传闻中残忍嗜血、古怪暴戾的废人王爷做妃子。大婚之夜,竟有狂人当着王爷的面,洞房之内敢调戏与她,而她那王爷夫君却视若无睹,冷眼旁观……
  • 顽劣少爷俏丫头

    顽劣少爷俏丫头

    她八成前辈子就跟他犯冲,要不咋运气这么背?这个超级无赖加超级自大狂,压根不知道怜香惜玉四个字怎么写,她玉罗郡主算是虎落平原,好死不死地被他逮着,还被抢了母亲唯一留给她的玉佩而受要挟哼,她就不信,看看最后到底谁怕谁?这小鬼竟然敢破坏他的好事?还瞧不起他?是男人都不能忍!他就不信自己连个发育未全的小孩也对付不了,嘿,别怪他奸诈,看来这玉佩对她还挺重要的,那就暂时借来“用用”喽,要挟她做做自己的小跟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