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1500000004

第4章 时间观念与岁时节日(2)

历法建立以后,人们继续以天象、物候来检验历法的准确度,不断地充实、完善它。为了更精确地反映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以指导农业生产,古人把黄道附近的——周天分为2等分。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这2个不同的视位置——实际上是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2个不同的位置——定出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中,最先测定的是“二分”和“二至”。《尚书·尧典》所载的“日中、日永、宵中、日短”,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气。战国末年,《吕氏春秋》中又记载了立春、日夜分(即春分)、立夏、日长至(即夏至)、立秋、日夜分(即秋分)、立冬、日短至(即冬至)八个节气。自此,四时八节的日期已能推定。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客观上反映了四季中天候、物候的变化,成了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安排生产生活的主要依据。节气虽然并不等于“节日”,但节气使一批“常日”被特别地突显出来,为节日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岁时节日的另一项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每一个节日总有特定的节俗活动。原始农业出现以后,各种相应的禁忌、占候、祭祀、庆祝活动便相伴而生,这便是最早的节日风俗元素。但它并不作为节日风俗存在,常日也一样实行。殷人信卜、宗天、崇祖、畏鬼。一年60日,几乎是无事不卜,无日不卜;敬天祭祖交相进行,周而复始;平时饮食起居多所禁忌,简直到了无处不崇、动辄得咎的程度。这些习俗,基本上还保留了原始崇拜的遗风,充满在日常生活的流程之中,具有普泛性特点。周人把民间习俗上升到“礼”的规范,祭祀、庆祝活动逐渐按季节相对集中到春、夏、秋、冬四时或年头岁尾举行。春秋战国以后,历法逐步完善,四时八节、岁元、朔、望等时日,越来越区别于常日而被重视。作为节俗主要内容的各种祭典、庆贺、占卜活动,多集中在这些时日举行,节日的雏形已见端倪。不过因为夏、商、周三朝历法不统一,每次改朝换代都要改律历、易正朔、重立岁首,节期当然也就难以固定。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年),全国统一实行夏历,并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之后,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重阳及春秋社日、冬祭腊日等传统节日方成定制,以后一直延续2000多年至今。

§§§§§§第三节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我国6个民族的节日(包括岁时节令),据不完全统计,被收入辞典的有近800个,仅汉族就有200多个,有的民族几乎每月都有节日。这么多的节日,节俗事项虽然繁杂,但其特点和文化内涵却有迹可寻。对于我国的节日特点,杨景震先生曾在他的《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形成及其特征》(《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第期)一文中作了如下总结。

第一,礼仪性。在众多的节日风俗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节日的来往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从过年(春节)开始,差不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重大的节日,随即开展了礼尚往来的来回循环活动。大年正月初二起,嫁出的姑娘(包括外甥、晚辈亲戚)要给娘家行拜年礼,礼品多为面糕、点心等,过了正月初二,娘家人要给外甥送灯笼;清明节,外出的家族成员、嫁出的女儿,要给祖先送纸、祭祖;“麦梢黄女看娘,卸了枷娘看冤家”。也就是说小麦快成熟的时节,新出嫁的女儿要拜望娘家人,表示关心娘家夏收的准备情况。等待夏收后,娘家老人要看望出嫁女儿家的收获情况;端午节女儿给娘家送粽子、油糕、绿豆糕(也有互送的);中秋节,女儿、女婿要给娘家送月饼;重阳节,娘家要给女儿家送花糕。这样一来一往,年复一年,循环不已,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制度。在这样礼节的来往中,基本上是对等的,充分体现了礼尚往来的观念。但在送的礼品中,一般是女儿、晚辈要比娘家、长辈送的礼品重、价值高,这大概是女儿、晚辈要尽孝道的表现吧。这是节日风俗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第二,纪念性。在我国传统的节日中,不管农事节日、祭祀节日、庆贺节日、娱乐节日,都有所寄托、有所纪念。如春节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正月,正是农闲季节。正月期间是“立春”的节气,这个时候天气慢慢地暖和起来了,适合举办大型的娱乐活动。其他如元宵节,其目的是春节的继续,以展示花灯为主。花灯象征着科学文化知识,人们要大显手艺,表现一番。清明节的理想和目的,主要是为了慎终追远、悼念祖先。端午节的原意是为了健康身体、趋邪辟疾,以吃角黍、插艾叶、饮雄黄酒、戴香包为主要活动内容。中秋节的共同理想是希冀家人团圆、共同过着美好的生活,故以“拜月”活动为主。“十五月儿圆”,象征着团圆的意思。重阳节主要是提倡远游、登高、开拓视野为目的,所以有登高望远、插茱萸,娘家人给女儿家送花糕的风俗。花糕的“糕”谐音高,取步步登高之意,也可作为登高、远游的干粮。茱萸是野生植物,到野外采集几株茱萸回来,有纪念意义。腊八节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展示农业大丰收。这一天,熬上一锅体现农业大丰收的各种米、各种豆、各种干果混合而成的粥,让全家人吃,鼓励人们,教育小孩,要勤劳生产,才能丰衣足食。综观以上叙述,凡能形成一个被人们公认的重大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的。没有理想和目的的节日,是不会存在的。

第三,时代性。节日风俗的形成,有它的时代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如元宵节看花灯的风俗,形成于汉代。《史记》记载说:“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到明,今夜游观灯,是其遗迹。”唐以后,这种风俗更盛行了,并且写进了文艺作品之中。据五代的王仁裕撰写的《开元天宝遗事·百枝灯树》中说:“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彩夺目也。”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忆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的繁华胜景时,写道:“正月十五元宵,大内(宫廷)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根据以上史料的记载,元宵佳节观灯之盛况,只能产生在封建社会的中期,文化比较发达、物质比较丰富的时代。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以前的奴隶社会,是不会产生这样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元宵节观灯活动,也形成不了这样的固定风俗。所以时代感和时代的局限性,是节日风俗的一个显著特征。

第四,民族性。在各个民族中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以及和节日相适应的风俗习惯。这种节日风俗,有着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不同的特色,又由于互相借鉴、渗透的作用,有许多节日风俗,也有相类似之处。如年节风俗,在许多民族中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别具特色。如蒙古族很讲究过大年和小年这两个节日,他们把春节叫做“查干萨日”,即白色的新年。居住在农业区和城市工矿区的蒙古族,过大年与汉族相仿。牧区却不同,在腊月十五以前,要把牛、羊宰好,把洁白的哈达放在肉上,送给亲友。过小年之后,要清扫蒙古包内外,并且开始调马,做新蒙古袍、蒙古靴,购置毡子、奶桶、锅盆等。蒙古族年三十晚上也有守岁的风俗,但他们和汉族不同,是在当天晚上全家老少席地围坐在矮桌旁,桌上摆满一盘盘香喷喷的肉类、奶食品,以及糖块、香烟、美酒等。矮桌上放一张大纸用蒙文整整齐齐地写着祖先的名字。深夜开始饮酒进餐,儿女们要给长辈们敬酒祝愿。在各民族的节日风俗中,有很大的差别,充分体现了各个民族的特殊风貌和独特性格,这与他们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生活习惯是密切相关的。

第五,传承性。节日风俗经过世世代代的流传,变成了一种固定的形式,在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中,具有强大的制约能力。所以我国礼节有“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的规定。由是观之,民俗具有很难改变和可以改变的二重性。今天流行在民间的节日风俗,都是从远古时代传承下来的,仍然为今天人民所共同遵守,共同按照节日风俗的要求进行活动。而这些活动被认为是当前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如春节拜年、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拜月、重阳节送花糕、腊八节吃腊八粥等节日风俗,都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有继往开来、慎终追远的作用。节日风俗的传承特征,是一个顺乎自然发展的必然性规律。

第六,变异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更,以及自然环境的转变,节日风俗不可避免地产生变异的现象。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如元宵节是古人根据历法和月相的关系,每月十五必逢满月,故称之为“望”。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所以把这一天看做是最吉利的日子,在这天有祭祀天地、祈求福佑的活动。到了汉代,由于“五斗米道”(道教)的影响,把天、地、水当做人格神,尊之为“三官”,又称“三元”,认为它们能消灾赦罪,降福于人类。以后,道家又把“三官”、“三元”与时令节气相配,规定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因为这是天地赐福之日,这一日又正当年初,所以人们以隆重的仪式庆祝上元,祈求得到全年平安、万事如意。元宵节开始形成就有张灯、看灯的活动。到了唐代,元宵节前后各一日,正式定为国定假日,官署停止办公而观灯,《两京新记》就有“敕许金吾驰禁,以看灯”的记载。从此历代皇帝都在元宵节“御楼观灯”,表示与民同乐。元宵节的观灯活动,就流行在民间了,发展成为吃元宵、走亲戚、送花灯等风俗。宋代把元宵节放灯活动写进法律,上元放灯由三夜增为五夜。民间观灯之风,盛况空前。元、明、清三代,元宵节仍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明代规定“上元节自十一日为始,赐节假十日”。足见元宵节在当时受重视的程度。直至今天,元宵节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吃元宵、放烟火、玩花灯外,还举办更盛大的灯展、书展、猜灯谜等活动。

第七,群众性。风俗习惯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积累,为众人所创造,它具有集体化、大众化的特点。黄遵宪说:“风俗之端,始于至微,搏之而无物,察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然而一二人倡之,千百人和之,人与人相续,又踵而行之,及其至成,虽其极陋甚弊者,举国之人,习以为然。”这就是说,人民群众在创造人类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各自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风俗一经形成,就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所以说,节日风俗的群众性,也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节日风俗既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那么它的改革和变异,也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做主。它和各个朝代的“法律”不一样,有着广泛的民主性。如清明节扫墓的风俗,有“慎终追远”的意思,它很适合人们怀念祖先、继承祖业的心理需要。所以,人们把这种风俗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不仅在汉族中有这样的风俗,就是在其他兄弟民族中,也有类似的风俗活动。这种风俗不仅在民间盛行,就是在历代的官方,也提倡这种活动。如唐高宗(李治),有一年清明节,在渭阳为征战有功的亡魂举行一次祭奠,他赐给群臣每人一个柳条圈,戴在头上,为之悼念。现在我国每年清明节,有祭奠黄帝陵、祭奠革命先烈等活动。于是清明节祭祖、扫墓的风俗,变成了全民性的风俗活动,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同类推荐
  •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中国画历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其中花鸟画的文化体系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花鸟画的技法多样,既写形又写意。古代文人志士挥毫泼墨,在画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并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本书以起源、发展、成熟与新变化时期为主线,翻开一部中国花鸟画的历史。
  • 庄子一日一讲

    庄子一日一讲

    本书充分吸收和阐释了庄子关于“自由、无为、生死、智慧、养生、有用与无用”的思想,尤其是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了平实而深刻的阐述。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本了解和理解庄子思想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读本和参考读物。
  •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由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一系列英文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在书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本书力图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后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日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德国因为本书面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 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选集(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是南方地区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的编选集,包括我国南方各个少数民族,如:门巴族、珞巴族、怒族、纳西族、基若族、普米族、拉祜族、傈僳族、毛南族、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独龙族、水族、仡佬族、侗族、布依族、仫佬族和高山族等。
  • 依附与剥离: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黑非洲英语写作

    依附与剥离: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黑非洲英语写作

    本书以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黑非洲英语写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在对欧洲文学的对话与对抗中走向成熟的黑非洲英语写作的发展历程,在对作家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其共性特征及在变动中不断丰富的黑非洲独立文学属性。之所以将这种研究置于后殖民文化语境之中,主要基于几点考虑:首先,从语言层面来看,对于黑非洲来说,英语是一种外来语言,黑非洲作家使用前宗主国的语言来承载自己的文化体验和生活经验,本身就已经置身于一个后殖民文化处境之中。其次,从作品的表现内容上看,表达后殖民的历史经验和生活经验构成黑非洲英语文学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第三,从独立文学属性的建构上来看,对抗性与对话性一直是黑非洲英语文学中最强韧的声音。在具体内容上,本书的内容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第三部分,传统主义创作:以阿契贝和索因卡的创作为重点例证;第四部分,现实主义创作。以戈迪默、阿契贝、恩古吉的创作为重点例证;第五部分,现代主义:以奥克利、库切的创作为重点例证。第六部分,自传创作:分别以索因卡和库切的自传作为传统自传与现代自传的代表例证。
热门推荐
  • 李小狼

    李小狼

    在魔法世界里,你是否曾幻想过许多美好愿望,是否想过帮助有困难的人,是否想过偶尔惩罚一些坏蛋,让我们在书中去感受这一切。
  • 时光如故:我们如初

    时光如故:我们如初

    从未让你骄傲,你待我却如获至宝。我们可以无话不说,也可以两两沉默。 - 本书收纳中短篇小说,以TFB同人为主,也会有少数非同人。 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随便选择一章就好,欢迎光临.
  • 史上最坑宗主

    史上最坑宗主

    这是一部正常的宗门发展小说,讲述了陈枫穿越后,建立青霞古宗,并一步一步地将其发展为大陆至强仙门的故事,除了偶尔开个小卦外,本文是比较正统的种田养成文。注:本文节奏偏缓,支线繁多,不适合无脑小白读者。【无系统】日常逗比养成种田仙侠文。qq群:955677690。
  • 总裁的夫人是青梅

    总裁的夫人是青梅

    君先生帮君太太擦头发的时候,突然在她耳边呼着热气说“君太太,所有的不可能都由君先生替你变成现实”那一刻顾君榆的眼睛都红了; 有一天,君先生在房间莫名其妙的被君太太赶出门了;君太太在关上门的那一刻恶狠狠的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心思,你的眼神就像狼看到羊一样”君先生轻而易举的抵住了那要关上到门君先生眯了眯眼睛“君太太,胆大了”然后君太太就扑倒了 A市头条 商业大亨离婚! 君璟瞥着眉头看着热搜头条,马上叫人撤了下去。 君璟眯着眼看着调查结果上写的名字,惩罚到君太太欲哭无泪。 很甜!很任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明忠魂

    大明忠魂

    公元一千六百二十七年崇祯即位,为退后金兵,解辽东之危,重新启用了衰崇焕。袁崇焕,广西藤州人氏.少小时就喜欢读书习武,三十六岁考取进士,辞去县太爷不做,刺血书要到山海关外镇守。那时候,朝里朝外无人不说“山海关是鬼门关,辽东将领是替死鬼。”明朝和努尔哈赤打了好几年的仗,丢了抚顺,辽阳和广宁等大小近百个城镇,损失了杨镐、袁应泰、王化贞、熊廷弼好几员赫赫有名的大将,谁还敢来关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这样说话办事最给力

    这样说话办事最给力

    为什么有的人空有旷世才学,行走世上却举步维艰;为什么有的人看似资质平庸,却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说话办事的本领有多高。如何把话说好,如何把事办好,这绝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你一生的重要课题。
  • 乱世王者之巅峰指挥

    乱世王者之巅峰指挥

    键盘、鼠标塑造不一样的世界,神豪之间的对决,全新的SLG联赛,独特的竞技性!!(这是唯一没有俱乐部的联赛!有的只有神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