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9100000001

第1章 自由作家手记

一、我掉在这样环境的井里,痛苦得只想死去

我以前的职业是我的前世。我曾经是一个最不自由的女人,每天走在长长的灰色水泥走廊里,听自己脚步工咚工咚的回音。单位是保密性质的,到处安有铁门,墙上贴着白底黑字的《保密守则》,每月要拿一笔数目逐年增长的保密费。

我常跟我的朋友诗人A谈起我在军校当学员时的事。A是一个自由自在完全不知道什么叫约束的男人,他听我说起我的事,只是一味地嘿嘿傻笑,他常在饭桌上奚落我,让我喝着喝着汤就想痛哭一场。

很少有人能理解我的过去,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也未必能理解。我的许多朋友都以为我1998年辞去公职专事写作不过是一时任性,或者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改变,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对我来说意味着怎样的改变,那些白底黑字的《保密守则》再也不用跟着我了,那些高精密度的密码机在我的生活中不存在了,那些用于保密的铁栅栏永远不能拦住我了,因为我自由了。

我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想要逃离过去。

过去就在眼前。

躲也躲不掉。

会议室里总是挤满了人,日光灯即使在大白天也是开着的,发出在别人听来十分轻微而在我听来却是无法忍受的嗡嗡声。棕色封皮的笔记本(人手一册),一模一样的圆珠笔(是上级发的),淡蓝色的烟雾,台上念文件的人,许多个下午都是这样重复度过的,相同的景象总是一再出现,桌子没老,椅子没老,只是,时光老了。

那时的我像是被冰冻了,每天虽然活着,但精神上就像死去了一般。周围的人像蚂蚁一样活着,他们爬来爬去,为一点点微小利益就可以用尽全部心机。他们无聊到骨头上都长出绿毛来,整天手里捧着个不锈钢水杯,咕噜咕噜喝着劣等茶水,或者连劣等茶都舍不得买,干脆到卫生队去骗包感冒冲剂来喝。

泡病号成为一种时髦。

他们没事就去看病,为自己找出不工作的理由。不工作而工资照拿,而且连奖金也一分不能少,这就是这些人生活的最高目标,是懒人的逻辑。有的人工作十年便生了十年的病,以病为主题,生活中的一切便都有了着落。病人也是闲人,站在楼门口,东家长,西家短,谁从门前走过,就将谁用阴阳怪气的语调议论一番。闲得无聊,打打小牌,吵吵小架,占点小便宜。男人变得像女人一样唠叨,女人变得像男人一样凶悍。

我掉在这样环境的井里,痛苦得直想死去。

我在许多人眼里并不是一个悲观的人,爱我的人甚至认为我是一个快乐的女人,我把我灰色的一面隐藏起来,不给别人看。

我爱的人,我不想让他难过。

所以我很少提起过去。

不提不等于不存在。

好在,通过努力,我终于还是逃出来了。

二、平庸生活不能使人达到高潮,而写作可以

对于一直拥有自由的人来说,自由就像空气和水,它们不需要争取,它们一直存在,环绕在那些幸福的人周围。那些幸福的人有时觉得自己苦闷,那是因为他们从未失去过空气和水,空气和水对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东西,就像不存在一样。

那些理所当然的东西在我却需要去争取。

我超常的能量来自于压抑,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压抑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是何等重要。

写作是我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从写作中得到满足和解脱,我热爱的是写作本身而不是别的什么,我总是在想我等待了那么久,寻找了那么久,才找到了我真正想要的东西,所以我要牢牢抓住,死也不放手!

我太爱现在这种生活了,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可以写作,晚上直到睡觉前最后一分钟还在写作。我比任何人都更适合这种生活,我的书房是我的王国,没有人可以走进来,而我也不想走出去。

我是天生适合写小说的女人,小说写作对我来说乐趣大于一切。平庸的生活不能使人达到高潮,而写作可以。恋爱是瞬间的放电,而写作是永恒的。物质使人达到暂时的安慰和快感,世上没有一种物质值得让人永不厌倦地去追求,而写作对我来说就是一件永不厌倦的乐事。说实在的,我从来没想过我能过上现在这样的生活,如此自由,如此富于创造性,如此张扬,又如此安静。

我认为自己有成为一个自由作家的天生资源,首先我喜欢写,会写,写得好,我有这方面的才能,有靠写作养活自己的绝对把握,其次写作这片天空在我辞职前就已经在我头顶展开了它应有的湛蓝颜色,通过写作我会生活得更好。第三,我觉得一个真正勇敢的人是不该给自己留后路的,我要用生命当中最好的一段去做最喜欢的事,而不是把生命敷衍得四平八稳,不出什么岔子就算完了。这种生活也许适合于别人,但不适合我。

我的生命充满挑战。

我就是我,不想把自己淹没。

平庸比死更可怕。

三、我找到了盛载我激情的容器

一个像火焰一样有激情的人,把她冰封到零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天长日久,她的能量积蓄到了要喷射出来的程度,她整日焦灼不安,她必须寻找到一个巨大的并且是有价值的容器盛载这种能量,不然她会自焚,会在内心的自我烧伤中痛苦地死去。

那个旧我就曾千百次地这样死去。

那个旧我是笼子里的怪兽,虽有迷人的面孔,胸口却有无数个窟窿。

那个旧我曾千百次地离开我,东冲西突,想要找到出口。

那个旧我早就疯了,然后死了。

只有当我成为自由人之后,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在的我。那个旧我已不复存在,她是我的前世,回想起来模糊不清,就像想起自己上一辈子的事,没有一件事能接得上茬口。

我不愿见我过去的同学,也无心在她们面前炫耀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不愿见她们是因为我太怕回到过去的环境中,谈着陈年的老话,叙鸡毛蒜皮的旧情,我最讨厌她们对我说你应该去见谁谁谁,你应该写什么什么。我不知怎样才能让她们知道,我正在写作的东西,不是她们想像中的那种“文学”我与她们仿佛已不生活在同一时空,每一句话、每一个概念都无法沟通。

我无法想像那四年我是如何熬过来的,一个有梦想的人无异于一个不切实际的疯子。

我找到了盛载我激情的容器,这是我理直气壮活下去的原因。有的人活着不需要原因,“凑合活着”,我是无法凑合的。军校四年我虽然没写什么,但我一直为现在的我做准备。巨大的压力没有改变我的个性,记得在一次旅行途中,我曾对林白说:“我是一块巨大的钢板,在被扭曲之后,反作用力大得惊人!”我清楚地记得我说这番话的时候,车窗外的云蒙山正如轴画一般飞速闪过,我们都静默了两秒钟,想着各自的心事。然后,过去的岁月就走远了,前面是一片新天地。

四、自由作家的生存状态

我的全部收入来自于写作。写作大体可以分作小说(长篇及中短篇)、散文随笔两部分。我不写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不搞电视剧,这种状态被我称作“纯写作”,一个人处于“纯写作”状态是幸福的,因为我每天都可以写我想写的东西。它们像植物一样从我头脑冒出来,呼呼作响地往上生长,把想法变成作品,变成我想做的那类小说,变成我钟爱的那类文字,变成现实存在而不是虚无飘渺的东西。

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我是不想出门的。

我不需要体验生活,我每天都在生活中。

我想写一种超现实的东西,具有迷幻色彩的、疯狂的、艺术的但又具有现实对应的东西。

我曾与一个画家争论,他说,小说不是艺术。

我说,文字是这世上最美的东西。

我们对世界的解释不一样,他用他的眼睛看见世界,也许看到的只是色块和线条,而我眼一看,看到的全都是小说语言。

写小说的人常常懒得与人争论什么,是因为小说的巨大容量把他想说的东西都包进去了,诗人热衷于争论是因为诗歌的短小篇幅根本无法完全容纳他们的全部激情,他们要在文本之外再说点什么,争点什么,发出另外的声音,引起别人注意。而小说这种文体往往使人变得平静,谁在写完三十万字的一部长篇之后还有心思跟人吵架?只想把自己收缩起来,缩在角落里抽一根闷烟,或者两眼发呆,一言不发。

小说写作还有一种与文学每日每夜的“浸泡”关系,我宁愿整天浸泡在文学里而不愿意做其他与文学无关的事。当然,必要的事情不做也不行,比如说做饭,收拾房间,或者上街购物,但我可以带着我的文学去,小说在想像中展开,成为自由作家之后,我学会了在出租车上写小说。身体的移动无法赶走在我头脑中打转的那些想法,我是一个随时随地可以写小说的人。

关于散文随笔的写作,有的作家坚决拒绝,认为那种东西不够高级。但我不这么认为,好随笔到处都是,就看你怎么写。

另外,我要吃饭,需要挣一些钱。我想对一个作家来说,写随笔总比到中关村去推销电脑感觉更快乐一些。

五、我快乐,因为我自由

我比较快乐是因为我居然真的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谁能想到呢?原来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居然真的发生了,我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必每天早晨天不亮就去上班,到了晚上脸灰灰的回来,带一身外面的灰尘。

谁愿意那样疲于奔命地活着?

谁不想过得好一点儿?

谁愿意看别人的脸色,为了一份薄薄的薪水受尽委屈?

谁愿意起早贪黑,风里雨里?

我快乐,因为我自由。

我早晨通常睡到十点钟醒来,有时在床上接一两个电话,翻两页书,看看昨夜的小说笔记,想想今天要写的内容。我喜欢在床上做小说提纲,想起许多年前在寒风凛冽的早晨出早操,身体和手脚都不是自己的。只有我知道什么叫“苦尽甜来”,对别人来说写作也是“苦”的,但对我来说已经很“甜”了。

午饭后开始写作。下午主要是写小说,我写小说以中长篇为主,三两万字的中篇对我来说是比较适合我的篇幅,每天一百行,我一直坚持这样,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我喜欢在完成了一天的写作计划之后,在午夜时分写较短的随笔。我喜爱随笔所带给我的那样一份飞翔的感觉。喜欢随便摆弄文字的那样一份自由与洒脱。不喜欢饭局,北京大大小小的饭局多得完全可以以此为职业,哇啦哇啦,人来人往,谁来了谁走了都得摆上一桌,吃吃喝喝,聊聊乐乐。吃饭带给我的快乐远不如写作带给我的多,所以我通常留在家里写作,而不是赴宴。

一个女人,对酒肉没什么兴趣,又不想结识什么人(该认识的都认识了),那么饭局对她还有什么吸引力呢?

我独自坐在家里,穿着舒服的衣服,脚上穿着柔软的绒拖鞋,打开电脑,来一点音乐,调出一种合适的光线,然后端坐其中,手捧香茶,抿一口,再抿一口,开始写作。小说中的人物神秘飘忽,我侧身进入其中,与那些飘忽的事物在一起,写作的生活是超越凡俗的生活,写作使我生活得有目标,有寄托,有指望,有未来。我像一切勤奋工作着的人一样,会有好的将来,好的收成。

六、疯狂写作,平淡生活

我最近喜欢上一种晦涩的墨水蓝颜色,以前一点也不喜欢,今年突然变得特别喜欢,已经买了这样一件衣服外加一件与之相搭配的墨水蓝紧身毛衣。千禧年第三天穿了一件红红的衣服去见徐坤,徐坤大叫,呜啦啦,怎么穿得这么像过年!那天她请我和邱华栋、李敬泽在蜀味浓吃火锅,吃得我们浑身上下直冒火。

年就这样过了。

我又回到我的书房开始写作。

我穿深色的衣服写作,颜色影响心情,墨水蓝或者黑色是写小说的颜色。平常的生活是平静而又简单的,但因为有写作,所以一点不觉乏味。

在一座城市里,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有儿个好朋友,有家,有房子,有电脑有书房,就足够了。疯狂写作,平淡生活。午夜时分,我的EPSON打印机咯吱咯吱吐出我写的优美汉字,那滋味怎么跟人说呢?

我常在电话里跟我朋友诗人A哇啦哇啦讲个不停。

他说我听见你开着音乐呢。

我说我在写小说。

他说真羡慕你啊。

我说,自由是我拼了命争来的。我好不容易才活成今天这样子。

于是,他就笑了,在电话里。

同类推荐
  • 枕草子

    枕草子

    《枕草子》大约成书于1001年,开日本随笔文学之先河。全书共有305段,分为类聚、日记、随想三大内容。类聚是受唐朝李义山《杂篡》的影响,罗列生活中不同性质与类别的事物,如“山”、“海”、“扫兴的事”、“高雅的东西”,涉及地理风貌、草木花鸟、内心情感、生活情趣等等,非常丰富地体现出作者清少纳言细腻的观察和审美趣味。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宫中的生活,其中有反映她与皇后藤原定子感情深笃的经历,以及她在宫中生活的片断,这部分内容深映古典风貌,可从中了解日本平安时代皇室贵族的生活状态和品味素养。随想则是对自然与人生的随感,尤其可见作者明快、自由的生活态度。
  • 巴什卡小铺(一)

    巴什卡小铺(一)

    1980年10月的一天,我上班来到办公室,按照多年的习惯,坐在写字台后的椅子上,马上打开了收发员早已摆放在案头的报纸,这是一份当天的《哈尔滨日报》。当时的报纸,不像现在有几十版,平日只有四版。人们看报,也不像现在,只浏览一下大标题,而是从头到尾,几乎每一篇文字都会仔细看。那天,四版报面很快看完了,工作还没开始,我就开始看中缝里登的广告。忽然,一则公证处的公告引起了我的注意:兹公告,无国籍俄罗斯人巴什卡?伊万诺芙娜,因病在外侨养老院去世,享年90岁,遗有沙曼街37号房产一处。
  • 鲁迅和他的周边

    鲁迅和他的周边

    《鲁迅和他的周边》是一部研究讨论鲁迅和他同时代人的著作。书中内容紧扣既定研究对象,同时注意联系当下的国情与世态,不少话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作者不刻意追求论述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而坚持从鲁迅研究的实际出发,突出问题意识,注重补苴罅漏,力求文章有开掘,有拓展,有新意;全书资料翔实,立论严谨,注重学术品质和学理内核,但远离艰涩生硬的经院文体,而采用散文随笔式的表达,行文简洁生动,文风舒展睿智,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

    本书是林徽因的一本诗歌、散文集。内容包括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等60余首,散文《悼志摩》《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数十篇。她的诗曼妙飘逸,如浅吟低唱,似轻声呢喃;她的散文热情洋溢,意蕴悠长。
  • 愿化一面镜子,常常照你笑

    愿化一面镜子,常常照你笑

    本书中精选了朱生豪先生的120封情书。这些情书无不展示了他在爱情中的浪漫情怀和真心实意,一字一句,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小哲理,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立体的、栩栩如生的朱生豪。细细咀嚼,满口生香。愿化一面镜子,常常照你笑。
热门推荐
  • 杨氏女

    杨氏女

    继《刘氏女》之后,这是章诒和第二部正式出版的“情罪小说”系列作品。许地山说:“爱,就是惩罚。”这几个字,基本上就是《杨氏女》故事的主题。杨芬芳一边与邻家青年何无极热恋,身许;一边“嫁”给了陌生强势军人刘庆生。故事就在苦恋和军婚之间,在性爱与强暴、炽热与冷涩之间的激烈冲突中滚动、展开,终于,酿成一场通奸情杀之生死血案……最可悲可怜的,杨芬芳每次的选择,几乎都是错的,包括甘冒风险接受指导员孙志新野合,包括最后拒绝赵勇海。无奈啊!《杨氏女》以真实情节作基础,表现出世俗的天性。
  • 反系统之我要辞职

    反系统之我要辞职

    一心不想工作的码农李明,终于辞职成功,却又诡异地成为了某高科技公司,唯一还“活着”,又濒临灭绝的员工,过着不科学又毫无逻辑的日常。签约?我是被骗的!老板?好像已经死了!工作?没有工资的工作算工作吗?想来公司参观?这个比较麻烦,你需要穿越一切位面,走到时间尽头,然后在一片怪兽肆虐之地寻找那个唯一还有灯光的小房间。注:本房间没有窗户,门也是偶尔开启,祝你好运!。工作内容:负责一切系统的销售、维护、客户培训,当然还有回收。请注意,是“一切系统”哦…… 这是个巅峰科技界撞车巅峰修真界的故事。
  • 辛丰年音乐文集

    辛丰年音乐文集

    “辛丰年音乐文集”收录了辛丰年先生主要的六种音乐著作:《乐迷闲话》《如是我闻》《请赴音乐的盛宴》《音乐笔记》《处处有音乐》《乱谈琴》。此外,文集还收录了《中乐寻踪》的内容和《乐滴》的部分内容,分别编入《处处有音乐》和《请赴音乐的盛宴》。这些著作最初是由国内数家出版社出版的,此次为集中出版。辛丰年的音乐文字曾经充当了整整一代中国古典乐迷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他的文字在专业的乐理、乐评以外还兼融这各种乐史中的名家轶事,无论你是在音乐的“门内”还是“门外”,他都将引领着你从历史中聆听音乐,在音乐中感悟文化,品味“读乐”的无穷乐趣。
  • 北大口才课

    北大口才课

    百年北大的智慧积淀,通过北大名师、名家睿智的思维,告诉你如何说话才有底气,如何说话才有气场,如何才能说出笼络人心的话,如何才能巧妙地说出切中要害的话,如何说服他人,如何与陌生人沟通,如何拿捏好分寸、得体表意……《北大口才课》以全新的观点,多方面、多角度阐述拥有好口才的技巧,同时结合具体个案,深入浅出地与读者共同探讨锻炼口才、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 那时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华

    那时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华

    也许,那时留有遗憾的我们,就是最好的我们。有你,有我,就构成了我们。经过时光的冲刷,就成了那时的我们。我想,回想那时,我们都不会后悔。每个人都有过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少,我们趁着年轻,大胆追梦。内心渴望和心爱的人共度余生。初次踏入社会的我们,一路走来,感受着人世间的人情冷暖。总会有那么一刻,我们突然长大,也终于看清了眼前的那个人,那个已经深爱了自己多年的人,他在身边,细心体贴,无微不至,但却反倒让自己觉得这是理所当然。而那个自己念念不忘的少年,终于发现,原来多年以来,对他的情感也只是长年累月,留下的习惯。我开始放任自己去追求内心深处的那个王子,第一次,那么想对一个人说爱你。曾经觉得爱情那么轻薄,而此时此刻,他又是那么的饱满,充实,满满的都是安全感。匆匆岁月里的那些兜兜转转,待到朝花夕拾时才发现,那时的你和那时的我,才是真正的命中注定。那样一段青春年华,是我这辈子最好的礼物。一边暗恋了12年的少年,曾经,为了他身受重伤,从此留下阴影,也因为他,内心千疮百孔,此刻,久别重逢,也不知心底是怎样的心情,另一边,是悉心照顾和陪伴了自己多年,且深受哥哥信任的学长,殊不知该如何选择......
  • 就算世界无童话

    就算世界无童话

    大学毕业的洛水为了和男友在一起,到浙江杭州找工作,做销售。洛水漂亮,家境清贫,男友在一个职业院校做老师。一次业务应酬的时候认识了姜季泽,后来才知他是集团老总的小儿子,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她在现实的压力下,不敌季泽的嗳昧,一步步深陷其中,慢慢进了姜家,认识了季泽的姐姐,季泽的姐姐季琳嫁给了电视台台长的儿子,官富结合,却并不幸福。洛水与男友分开,和季泽在一起,却被姜家反对,最后要她嫁给季泽的傻子大哥,傻子大哥曾被女博士欺骗,她选择逃离,想与前男友再续前缘,前男友反对,只能伤心回西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猎谍之王

    猎谍之王

    他们的战争结束,我们的战争开始了。大战的后面活跃着他们的影子,他们是真正的强者。
  • 我有一头黄金龙

    我有一头黄金龙

    精神力总是莫名消失的纳兰如玉,惨遭男友分手,却意外的捡到了一头圣域级别的黄金龙幻兽,同时还得知,自己居然还有一个出身显赫家族,颜值和实力都爆表的神秘未婚夫,从此,纳兰如玉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妃常穿越

    妃常穿越

    穿越到异世王朝,成为绝色王爷妃。初次结合,两人却互相看不顺眼,他想诱她,她要自由。可是,冤冤相报,他们就是上辈子的冤家,总要在这一次有个了结。宫斗、宅斗,助他夺江山、安四夷!却不小心爱上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