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2700000031

第31章 孤山踏雨

车过断桥,隐隐孤山浮在车窗外,我想到了一首诗:

春雨楼头尺八箫,

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

踏过樱花第几桥。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是苏曼殊的。苏曼殊是一个广东商人在日本经商时,与一日本女子私通生下的孩子。生下三月,生母弃他而去。这么一个混血私生儿,在那个时代,那样一个家庭,难免要受到种族歧视和虐待。这导致他怪癖性格的形成,最终出家当了和尚。

苏曼殊的才情很高,写小说、绘画、写诗,无一不能。本世纪初的那些文化人,像柳亚子、章太炎、陈独秀、陈去病等,都是他的朋友,据说,他学诗的老师还是陈独秀呢。

苏曼殊1918年5月2日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享年三十五岁。当年6月9日正午葬于杭州西湖孤山北麓,西泠桥南岸。至今,孤山的旅游指南上还标有“苏曼殊遗址”。不说墓而说遗址,我想,十之八九,那墓是毁了。

除了苏曼殊的墓,孤山还葬了另外一名诗人,即“梅妻鹤子”的林和靖。这两位诗人倒真是给孤山添了不少逸气。不过,说得中肯一点,林和靖是逸中见奇,曼殊和尚则是奇中见逸。

我认识苏曼殊,是从他的“燕子龛诗”开始的。后来得知他葬在孤山,于是,我来西湖旅游的第一站,便是孤山了。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断断续续下了半月的春雨,今日仍不见稍歇,买了孤山公园的门票,踏上山中小道,才感到幽静得怕人。一团一团的树影,一蓬一蓬的雨雾,一声一声的鹧鸪,一折一折的山道,让你忘却近在咫尺的车水马龙的杭州,而生就一股肃穆的出尘的怀想。

在山道上拐来拐去,目的是找到苏曼殊遗址,可是这遗址仿佛是在跟我躲迷藏。走了个把小时,看到了林和靖的放鹤亭,还有一个把中国馒头传到日本去的什么人的纪念碑。不肯谋面的,还是这个苏曼殊。

曼殊生活的年代,是清末民初那一段剧烈动荡时期。昏庸腐朽的满清政权灭亡前的垂死挣扎,一个个窃国大盗的粉墨登场,导致军阀连年混战,华夏大地生灵涂炭。斯时,以孙文为首的革命志士,旨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曼殊曾加入其中,那时,他的诗中是很有豪气的:

海天龙战血玄黄,

披发长歌览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

一天明月白如霜。

《以诗并画别汤国顿》

但是,时代的恶流使曼殊深感前途无望。他的性格和愿望,决定他不是本质上的革命者,而只是一个放浪形骸、寻求超脱的智者。于是,他改变了吟唱的基调:

万户千门尽劫灰,

吴姬含笑踏青来;

今日已无天下色,

莫牵麋鹿上苏台。

曼殊葬于孤山,这并不是他本人的意思。我想,这该是柳亚子、章太炎等朋友为他选定的。孤山之于曼殊,其品位与韵致应该是极其吻合的。曼殊之“孤”,孤在内心,既有孤苦,也有孤愤,更多的恐怕是孤情了。

曼殊留下的诗作,最多的是爱情诗。这个常以“诗僧”自许的才子,成年后,一直在学佛与恋爱这人世的两极中摇摆。佛要求人们“离一切相”。“相”,简言之,即客观世界的一切诱惑。离一切相,首先要离的就是情。但曼殊离不了的,就是这个情字。尽管他写过:

白云深处拥雷峰,

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入定,

庵前潭影落疏钟。

《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

但是,禅对于他并不是约束自我的一种“戒”,而是他寻求内心解脱的一种“慧”,“戒”与“慧”连在一起,即可生出一心向佛的定力。单单一个“慧”字,追求的是不受佛门限制的精神境界的绝对自由。他写过这么一首诗:

收拾禅心侍镜台,

沾泥残絮有沈哀;

湘弦洒遍胭脂泪,

香火重生劫后灰。

《送调筝人绘像》

这个调筝人,是一位名叫百助眉史的日本艺妓。1909年春,曼殊与陈独秀同住日本神台清寿馆,认识了这位调筝人,两人一见钟情,感情缱绻。百助眉史把她做调筝状的一幅小照送给了曼殊,曼殊据此为百助眉史手绘画像一幅,题名“静女调筝图”,并将此图印成明信片,分送友人。

可以说,在感情世界里,曼殊便是那一具品高韵雅的古筝。多少红颜女子,皆在这古筝上弹出了她们情有所寄、爱无所托的哀恸。

曼殊为之动情的女子,为数不少,但恋爱归恋爱,说到底,他仍是不肯为爱情而悖反佛门的:

乌舍凌波肌似雪,

亲持红叶学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

恨不相逢未剃时。

曼殊似乎是一颗“情种”,特别能赢得红颜女子的欢心,他亦很投入地爱恋着对方。但是,一旦对方向他表达刻骨铬心之爱时,他又退缩了。他强调“余实三戒俱足之僧,永不容与女子共住者也”(《断鸿零雁记》)。所以说,他既是一位爱心难泯的出家人,又是一位宁可殉道也决不殉情的孤僧。他的这种做法,在严格的青灯佛子那里是得不到好感的;在被他撩拨得死去活来的少女那里,同样因他对她们感情的伤害,使得她们对他哀怨有加。这一点,从他自己的诗中可以看出迹象:

禅心一任娥眉妒,

佛说原来怨是亲。

雨笠烟蓑归去也,

与人无爱亦无嗔。

无爱无嗔,倒的确表现了一个出家人无情无欲的菩提境界。自己不能爱人,而又撩拨得这么多女子爱他,曼殊的奇,就奇在这里;曼殊的孤,也孤在这里。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大乘佛教的万千丛林中,曼殊依然是一座无傍无依的“孤山”。

那么,他真正的归宿在那里呢?他自己不知道,但他在寻找:

碧海云峰百万重,

中原何处托孤踪?

春泥细雨吴趋地,

又听寒山夜半钟。

《吴门依易生韵之二》

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以唐代最著名的诗僧寒山之名而名。同样,以诗僧自许的曼殊,自然会想到他的前辈同道,尽管:“箫条异代不同时”,但寒山寺的钟声中,依然回响着寒山生命的激情,它撞击着曼殊的心灵。他觉得,他的“孤踪”,只有寒山寺夜半的钟声可以寄托。

放荡不羁的曼殊,在人间狂狷得够了,由极度的激情变得极度的厌世,该走的时候,他及时走了。他知道,他个人的行为与佛家的要求相去甚远,朋友们并不把他当一个和尚对待,因此,死前他留下了四个字的遗言:

僧衣葬我。

这斩钉截铁的四个字,说明曼殊最终是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的。朋友们择地孤山埋葬了他。这里,虽然听不见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但净慈寺的南屏晚钟和灵隐寺的梵鼓,却是可以破空而来,悠悠地,抚慰孤山上的这一颗孤魂。

曼殊生也匆匆,虽然皈依佛门,却不曾修习真正的“壁观”,当他一旦挣脱有形的躯壳羁绊,或许,这林石郁结的孤山,倒成了他坐禅面壁的灵地。

这么想着,我也就懒得去找他了。他已化有形于无形,这山中的每一棵草,每一株树,每一滴雨,都含蕴着他同时也被他含蕴。

我踏雨而来,仍踏雨而去。

1994.4.21于杭州西子宾馆

同类推荐
  • 永远的怀念:我们心中的季羡林先生

    永远的怀念:我们心中的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学科的开创者,也是中国东方文学、东方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之一。先生一生著述丰赡,学术经历极其丰富。大半个世纪以来,他身体力行,做出楷模,被公认为中国的东方学、东方文学以及相关的其他一些研究领域中成就最大,资历最高,影响最广,最具有世界性眼光的学术带头人。先生走了,先生不会再回来。我中心悲伤。只是突然又想起先生经常提到的陶渊明的一段诗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一段诗,先生说,他一直很喜欢。先生自己,也常常吟咏。如果是这样,先生也许走得是安心的。
  • 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修订版)

    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修订版)

    研究小说对话的作用和现象,运用语境学、语用学、意图论、对话作用进行横切面剖析,在一定的程度上解释《红楼梦》对话的种种现象,为中国小说呈现了不同角度的研究。
  • 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

    在这本随笔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当下许多人早已淡忘的记忆。他没有滥用笔墨倾倒往事,而是认真梳理自己走过的路和留在路上的深浅不一的足迹,而我们,却可以藉此聆听一个时代的风声雨声。平静的叙述,丰富的情感,诗化的语言,缜密的思考,使作品别具一种魅力。
  • 阳春集

    阳春集

    《阳春集》作为冯延巳词作的集合,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既流露出“泪眼问花花不语”这样悲春伤秋、相思恨别的细腻情感,也时常发出“人非风月长依旧”这样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叹。由此劝君珍惜年少时光,不负人生。《阳春集》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有评:“正中词为五代之冠,高处入飞卿之室,却不相沿袭,时或过之。”
  • 亲情独白(读者精品)

    亲情独白(读者精品)

    我深深地知道:系念着漂泊天涯的我,只有母亲;然而同时感到凄楚黯然,对月挥泪,梦魂犹唤母亲的,也只有你的女儿!节前许久未接到你的信,我知道你并未忘记中秋;你不写的缘故,我知道了,只为规避你心幕底的悲哀。月儿的清光,揭露了的,是我们枕上的泪痕;她不能揭露的,确是我们一丝一缕的离恨。
热门推荐
  • 别再为小事生气,小事永远只是小事

    别再为小事生气,小事永远只是小事

    学会看开、学会看淡、学会看远、学会看透、学会看准!运用你的智慧,以一种超脱的心境将万事看开。运用本书所提供的50个“智慧锦囊”,你会找到原本属于你的快乐,原本属于你的成功!
  • 佛本行经

    佛本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创新创业5W:以色列奇迹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启示(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三辑08)

    创新创业5W:以色列奇迹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启示(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三辑08)

    犹太人被全球公认为“世界第1商人”,以色列被誉为“中东硅谷”和“创业的国度”,拥有3000多家高科技企业,堪称创造世界经济奇迹的“最小的超级大国”。其创新创业的奥秘何在?作者研究犹太文化20多年,先后6次探访以色列,写过20多本专著,并于2015年开始在内蒙古创办中以创新创业示范园,通过理论和实践给出了自己独特的答案,有助于中国的企业家和大学生打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功的大门。
  • 风华绝代:魔君宠妻无度

    风华绝代:魔君宠妻无度

    这是一篇打着玄幻升级励志爽文幌子,实则是双双养成撒狗粮的小甜文~早熟的楚睿麟小殿下瞒着家里人,搁外边金屋藏娇啦!楚睿麟:当初说好拿她当妹妹,没想到后来自己竟然想娶她……顾知朝:我以为亲到你的脸就亲到了你的心,没想到你居然是个千面佛!楚睿麟:朝朝你听我解释,那是指腹为婚不关我的事儿啊!顾知朝:好你个大猪蹄子,说这话你都丧良心!我要离家出走!【阿楚和朝朝从小的养成日常(划重点)】
  • 宴城东庄

    宴城东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千情丝絮

    三千情丝絮

    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情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头,离怨愁泪几人流。三千青丝,为你梳妆;三千情思,化为一絮,愁落人断肠。娇花绚烂了风景,月光潋滟了年华。人们都希望美好能够永恒,殊不知,花儿再美都会有凋谢的那一天,月光再柔都会有消去的那一刻,我们能做的,只有把它留在心间。当时光不复,年华已逝,我们可否还能回忆起它最初的美好模样?
  • 穿越之和妖谈恋爱

    穿越之和妖谈恋爱

    穿越以后的蓝清雅结交了很多好友,还招惹上了一只奇怪的狐妖...
  • 神州轶闻录系列:字里乾坤

    神州轶闻录系列:字里乾坤

    本套书的作者著名文史作家、专栏作家。早年生活在北京数十年,交游广阔,熟读前贤文章,博物强记,广泛涉猎北京的文史掌故、艺苑趣闻、名人轶事和文物珍宝,对风土民情了如指掌。1976年定居香港后,来往于香港和北京之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周续端、周彬、司马庵等笔名,在香港《华侨日报》《大公报》、台湾《世界论坛报》等多家报纸开设“京华感旧录”“九州逸趣”“神州拾趣”等专栏,琐谈社会轶闻和文史掌故,深受读者欢迎;之后谈及内容遍及全国各地,专栏易名为“神州轶闻录”。《字里乾坤》叙述的是名人们与文字的故事。
  • 内心强大的女人最优雅

    内心强大的女人最优雅

    本书是卡耐基先生多年工作生活的经验结晶,是专门写给女人的人生教科书。书中有针对性地总结了女性获得正能量的途径;分析了女性快乐生活、打造个人魅力的秘密所在;告诉女性如何自信、自尊、自爱、自强;以及指导女性尽快成熟和永久留住幸福,从而帮助女性去改变生活,开创崭新的人生等。现在的你,可能在生活、事业、爱情上都不算是一个强大的女人,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坚信,你会把自己塑造成内心强大的女人,而且你会嫁给幸福!
  • 闪婚甜宠:家有小娇妻

    闪婚甜宠:家有小娇妻

    在婚礼上,单纯善良的她亲眼看见自己的新郎和前女友在一起,万念俱灰下,她当场征婚。一位坐着轮椅的男子应了征婚要求。某男:“一年婚期!一年之内不得提离婚,一年之后也不能主动提离婚…只要不离婚,要什么都可以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