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7100000013

第13章 和谐中的小杂音

事实上,杨宪益与戴乃迭这桩婚姻,过程中的小缺憾还是不少的。比如文革前期杨宪益一度有了精神分裂的征兆,出现了幻听与妄想症状,一辈子曾经在许多单位工作,都与同事相处融洽,可是在文革风暴的气候下,单位同事竟然都不理睬他了,见了面连招呼也不打了,加上无休止的批斗会,他的内心感到十分苦闷。可是这些,似乎并未引起戴乃迭的严重关注。也许是杨宪益一贯表现出看淡一切、豁达对人事的姿态,使妻子大意了。

杨宪益在自传里写到,当他带着“社会的弃儿”的孤独感从单位回到家里,竟发现,“乃迭和孩子们的生活一切如常,都挺高兴的,有时甚至还情绪热烈。他们没有受到骚扰,他们的生活与我不同。”至少在那一刻,杨宪益也一定会有“家庭的弃儿”的孤独感的。

当他在幻听与妄想病症的作用下,思绪纷乱、意志偏执,一心要把那他头脑里以为的、而实际上子虚乌有的暗藏在某个角落的、专门针对他杨宪益的敌人揪出来,查明他究竟是什么人,要与他展开辩论,要揭穿他的阴谋。晚上,一般是妻子与孩子们都到卧室睡觉去了,他独自坐在起居室里,开始大声地向那个躲在阴暗处的坏家伙发起攻势。有一次戴乃迭没有睡着,听见了起居室里的动静,走了进来,看见了杨宪益正在发动一个人的战争,认为丈夫“已经疯得胡言乱语了。”可是仅此而已,未见她有安抚与要带他去治疗的举动。

当儿子丧身火海后,戴乃迭也有些责怪杨宪益,认为儿子的悲剧,是在解放前后那几年,杨宪益太热衷政治,疏于对成长中的儿子的关心造成的。固然,儿子在出现一系列的性格怪异与思想偏差之后,以那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父母或多或少都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但是1949年前后,在那政权更迭、时代遽变的岁月,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向往光明、追求进步的有良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安能躲进象牙塔里、置身事外!

戴乃迭所谓杨宪益热衷政治,主要指他在解放初期担任的行政工作。在那个时期,杨宪益最高“官拜”民革南京市委秘书长、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而他走到这一步,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杨宪益留学结束、携英国女友归来,正是抗战时期。以他的出身及家庭背景,他本应与国民政府官僚们更意气相投,可是他却与他们格格不入,他说他在国民党中国所见所历都使他感到“憎恶”,早在重庆北碚时“就决心加入反对国民党的进步力量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种种行径又常常使他气愤得血脉喷张。

早年曾留学国外、通晓多种语言的历史学家冯承钧教授死于贫病,家人竟无钱安葬。历史学家向达教授激于义愤,写信给朋友们,为冯承钧募集安葬费。杨宪益接信,不免物伤其类,不仅寄了钱,还在给向达的信中愤言道:

“既然国民党反动政府把知识分子视同草芥,那么我们一定要和共产党站在一起,来推翻这个可恨的政权。”

杨宪益竟不是那种述而不作的知识分子,他不但说,而且做,而且说做就做。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内的一部分民主分子,与其他爱国分子建立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另一部分国民党民主分子建立了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尔后“民联”与“民促”与国民党其他爱国分子联合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宋庆龄任名誉主席。“民联”与中共地下党关系密切。

杨宪益加入了“民联”,后又随之成了“民革”的一员,并且担负了具体的任务,即通过与外国使馆人员与国民党上层人物包括大学教授的交往,为共产党搜集政治军事情报。杨宪益夫妇有一位姓伊文斯的朋友,是英国驻华使馆武官。伊文斯与国民党将领时有接触,杨宪益通过他获取了一些情报,包括国民党与共产党内战部署、国民党将领思想与动向等。

南京解放前夕,社会混乱不堪,国民政府的官员纷纷另寻生路,政府一些机构或名存实亡,或一盘散沙,杨宪益所在的国立编译馆的馆长也离开编译馆,跑到上海教书去了。编译馆的工作人员自动组织起来,成立了类似工会的“工人福利委员会”,以自救自护。杨宪益被大家推为委员会主席,又被推为临时馆长。他组织纠察队,看护编译馆财产,当解放军进城后,便将一个完整的编译馆交给了共产党。

杨宪益老来获准离休,也表明组织上认可了他早在解放前就“参加革命”的了。

杨宪益担任了民革南京市委秘书长、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后者工作的主要内容为统战,那时他常常组织或主持南京市各界人士的各种会议,会议之后常常还要与其他干部讨论会议情况、研究下一步部署,加上前者的工作,常常从早晨一直忙到后半夜。以至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连妻子在医院待产,他都很少去照顾她。这种忙碌的状况直到1952年他们迁居北京为止。

解放初期杨宪益的短暂为官,是他痛恨旧社会、追求美好理想的结果,是“革命需要”使然,而不是他往仕途上走的有心开花。他从来就不是一个神往官宦的人,在国民政府执掌大陆政权期间,他与罗家伦为邻,与杭立武往来,都是相当不错的机会,可是他丝毫不存加以利用的念想。

而解放后的做官,事实上他也很快就厌倦了。在那两三年时间里,他的专业研究与读书,他的写作,他的翻译,被名目繁多的统战会议和民主党派工作所取代,这在他看来是在“浪费光阴”,这成为他终止这种生活方式的动力。

所以妻子对他的埋怨,可以理解,但确实不该怪他。而从中隐约透露出,在这些方面,妻子对他,并不是完全理解的。

杨宪益晚年说起,在他们的独子去世前,夫妻俩在一起生活多年,没有为什么问题发生过严重争执。可是儿子去世后,情况有了一些改变,戴乃迭不仅身体走了下坡路,心境也有所改变,这一点,杨宪益感觉到了。

杨宪益虽然不肯相信迷信,但由自己的身世与人生经历,又不由得对算命先生掐指下的命运,不肯完全以“巧合”作解释,而这方面,也成为“后来他与戴乃迭之间最大的分歧。”

当然,夫妻之间某些意见相左也很寻常。而随着晚年后的戴乃迭身体状况出现严重病症,夫妻俩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转以“治病”与“照料”为内容,其余的一切,就都不成为问题了。

而事实上,夫妻俩毕竟由于出生在不同的国度,家庭背景与人生经历也不完全相同,彼此的观念、感情不可能不存在差异。

早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两人对战争的心态就有所不同。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对包括英属殖民地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发动进攻,香港、新加坡等英国殖民地先后陷于日军之手;在印度洋上,日舰相继击沉了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等一批英国舰艇,重创了英国远东舰队。

那时夫妻俩正在贵阳师范学院教书,他们每天都迫不及待地读报,同样地高度关注战事的发展。不同的是,戴乃迭为在新加坡作战的胞兄的命运以及祖国的利益而忧心忡忡,杨宪益则有点坐山观虎斗的轻飘飘,他“觉得自己是个旁观者,饶有兴味地眼看着一个***国家在痛打另一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并不因为英国是妻子的祖国就与妻子怀有同样的感情。

同类推荐
  • 千古风流苏东坡

    千古风流苏东坡

    本书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生平,内容包括:风华初露、坎坷的仕途、以诗为词以词言志。
  • 何澄(上)

    何澄(上)

    《何澄(上)》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上)》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谍报传奇辛西娅

    谍报传奇辛西娅

    丁贵明著的《谍报传奇辛西娅》中记述了从一个美丽的少女到二战著名女谍的故事。辛西娅是美国女郎贝蒂·索普的化名。在女谍史上,辛西娅是无与伦比的、接近完美无缺的间谍。战争让女人走开。但辛西娅绝对例外。正是这位娇艳迷人、富有勇气和智慧的非凡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施展手腕、大显身手,为盟军在北非登陆建树了杰出的功勋。
  • 四海为家徐霞客

    四海为家徐霞客

    本书介绍了徐霞客的生平,内容包括:奇人家乡、母亲的鼓励、二访天台山、三探雁荡山、庐山之旅、登黄山、北国行、湘江遇盗、访桂林等。
热门推荐
  • 气冲星河

    气冲星河

    中国古武界史上最年轻的大宗师武星河,重生在异世界一个下等贵族少年身上。再次开启他武道追求的颠峰之路.不依阿权贵,不妥协豪门,哪怕你火海焚身,自有两只铁拳打出一片清朗乾坤;哪怕你刀山盖顶,自有一口真气喷上九霄气冲星河!身似蛟龙,到哪都能翻江倒海;心如猛虎,何处不可傲啸山林欺山赶海,不参仙佛,不拜鬼神,未惧这处处地网天罗轮回十世,上凌九霄,下踏黄泉,只为那一刻气冲星河
  • 末法剑路

    末法剑路

    末世来临,灵气复苏,异灵降世,尸横片野。以手中之剑杀出一条血路!
  • 闻一多诗文:最后一次的讲演

    闻一多诗文:最后一次的讲演

    闻一多的作品,情感炽热、意象完整、音律和谐,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耐人回味。本书分散文和诗歌两大部分,精选了闻一多的部分经典散文和诗歌,囊括了闻一多作品的精华。全书论述精辟,行文优美流畅,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引人入胜,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 有间修仙黑店

    有间修仙黑店

    灵气复苏,格局大变!庸庸世人,争相修仙。人心难测,鬼神莫辩!少年吴能,有间黑店,吃着美食,修着仙,带着好友,齐齐入虚成仙。
  • 一本书读懂情商

    一本书读懂情商

    《一本书读懂情商》会对你大有裨益。通过了解情商的本质,破解其在生活中运用的窍门及从内到外的开发自己的情商,我们即可在多年积累的智力、教育、经历这三者间获取平衡。
  •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boss!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boss!

    初次见面时,他晕倒,她算计他;再次见面时,他为了报仇,圈养了她。直到几年后俩人相爱了,才知道,是自己的家人算计了他们的一生。(全程宠宠宠,女主是一个隐藏的伪王者哦,这本书,是甜的。)
  • 老子有双倍系统

    老子有双倍系统

    《命运》游戏开放,江南获得了双倍奖励。企鹅群:【144461397】
  • 职场菜鸟上位秘籍

    职场菜鸟上位秘籍

    职场新人被称为菜鸟,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干对不对;二是对未来感到茫然,缺乏一个方向和目标。如果你是这样的职场菜鸟,本书愿意和你一起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历史写满了沧桑,印记着民族步履的繁艰。后人看历史,鲁迅看到了吃人;柏杨看到了酱缸;有人看到了一种毒素的沉淀;也有人看到了历史传承了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满心荣辱与欢喜。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以上的说法都因他们只看到了历史的一个侧面。难免有失偏颇,有以偏概全之嫌。 历史其实是一个过程,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绝不应该有任何亵读的举动。然而沉淀的历史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所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 吸血霸王的堕落日常

    吸血霸王的堕落日常

    在地摊淘到的高仿Dio道具居然是真的,cos漫展遇到的小姐姐说他是霸王,楚行只想过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