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7200000019

第19章 烨,耀眼的火光(1)

2009年,又是春寒料峭的3月,杨家屋外的二月兰已傲寒待放。

我每周一次叩访小金丝转眼已经一年有余。每个周三上午,我进门后右顾,便会看见坐在绛色沙发上的杨宪益先生,从正在阅读的报刊后抬起头,笑眯眯地望着我。银丝般的白发把老人慈祥的笑脸衬托得无比灿烂,我心里感动着,也向老人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然后,把自制的八宝粥交给护工小薛,把洗好的智利无籽葡萄和女儿烤的香蕉麦芬或巧克力蛋糕摆在老人身边的茶几上。落座后,小薛必定给我递上一杯红茶。然后,我们开始聊天。

我早已不再拿着录音笔、捧着笔记本,同杨宪益先生一问一答地对话。虽然是随意聊,但我会注意尽量不提杨烨。我知道那是老人内心的痛,我不忍触及。

我问,您这一生有什么让您后悔的事吗?我自作聪明,满以为当年谢绝哈佛大学的邀请,错过一个会改变他和戴乃迭,乃至全家命运的机会是一件值得后悔的事情。

他沉思片刻,轻声说道:我打过戴乃迭一个耳光。

我愕然。

老人轻轻举起左手(右手在2003年中风后不再听使唤),轻轻一扫:“就这样,我打了戴乃迭一个耳光。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打了戴乃迭。因为她不停地喝酒……”

我无语。

望着老人噙着泪花的双眼,我触摸到的岂止是后悔。

故事始于一个善意的预言。

1939年,在牛津大学读中文的戴乃迭向父母郑重宣布,她爱上了一个中国同学,准备毕业后同他一起回中国,在那里结婚安家。母亲又惊又恐,极力反对。作为传教士在中国生活工作了近三十年的母亲,深谙两国在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也目睹了许多跨国婚姻的失败。她的第一反应自然是要扼杀女儿的跨国之恋于蓓蕾。

“如果你同一个中国人结婚,你会后悔的,”母亲耐心劝导着刚满二十岁的女儿,“你们的婚姻维持不了四年,”母亲断言,“如果你们有了孩子,他们也许会自杀的。”母亲以过来人的姿态预示这段异国姻缘的将来。母亲认为女儿少不更事,女儿则认为母亲观念陈旧,无法理解他们的爱情。母女俩各执己见,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戴乃迭暗自下定决心,她只需再等上一年,就到了法定成年年龄;届时她就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

1940年初始,刚刚步入二十一岁的戴乃迭独自做出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重大决定——她同中国男友杨宪益订婚了。

他们后来的婚姻远远超出了母亲预言的四年。事实上,他们的异国姻缘持续了整整一生,尽管他们的婚姻道路上不乏或预料之中或始料不及的种种障碍与困境。

1940年的夏天,欧洲战火纷飞,中国也备受日军铁蹄蹂躏。这对热恋中的情侣从英国的南安普敦出发,乘俄罗斯女皇号邮轮,取道加拿大回国。

她带着儿时对北京童话般的记忆和重归故里的兴奋,他怀着一颗对战乱中的祖国的忧虑和赤子之心,双双情笃意深,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在柏溪和贵阳,他们虽然住茅屋、点油灯、汲井水,但云集在大后方的文人学者,思想自由,谈古论今,撰文吟诗,针砭时事。活跃的思想与自由的精神弥补了物质的匮乏与战乱的流离。

1942年8月,杨宪益、戴乃迭离开英国整整两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一个男孩儿,取名烨。

虽然生于动乱与困顿的战争年代,杨烨却成长得聪明伶俐、阳光可爱,恰如其名。因为喜欢教父迈珂·苏立文寄来的美国玩具,“他强烈地向往美国,对任何美国的东西都有一股超乎寻常的崇拜,”戴乃迭在给苏立文的信里如此描写杨烨,“但在世俗之事上他又是一个十足的小傻瓜,常常把自己的玩具送人,或把家里的饼干、糖果偷出去送给小朋友。”杨烨那时只有三岁,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共内战又要开始,生活的困顿与战争的动乱仍在继续。

三年后,戴乃迭在给苏立文的信中把杨烨描绘成一个“小书虫”,吃饭都不肯放下手中的书,“极不善于交际”。六岁的小杨烨已经熟读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儿童文学。一天,他听到妈妈给三岁的妹妹讲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他听出妈妈讲的跟自己书里读的不一样。“妈妈错了,不是那样的。”他打断妈妈,指出妈妈的错误。

杨烨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妈妈同别人的妈妈不一样,“妈妈不要来接我,”他有时会这样央求妈妈,“我不想让小朋友们都来看妈妈。”但有时他也会眨着大眼睛,不无骄傲地对妈妈说:“妈妈真漂亮!”

这个生性敏感的小男孩儿是随着新中国一起长大的。

1952年,杨宪益、戴乃迭应邀加入了外文局,十岁的杨烨跟随父母从南京搬到北京。他很敏感自己与别人的不同,长相异样,妈妈又是外国人,但他努力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保持一致。在学校里,他表现出色,学习优异,很快戴上了红领巾,又戴上了两条杠。在五十六中和后来的五中,他当上了班长,加入了共青团,尽管他入团的时间要比别人晚一些。按他的表现,他本应一满十五岁就被吸收入团的。但他没有怨言,认为自己的母亲是英国人,团组织对自己的考验长一些是应该的。

真正的考验是在1961年。

学业优异、踌躇满志的杨烨报考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二志愿是清华大学数学系。他不仅轻而易举地通过了高考,初、高中的政治表现和学习成绩更是无可挑剔,还是出色的长跑运动员。他坚持不懈地腿上绑着沙袋训练长跑,不仅训练体力,更为了锻炼毅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杨烨想象不到前面的道路上有何障碍。

6月的北京燥热,杨烨的心情却像北京周边的樱桃园里晶莹剔透的果实一样期待着丰收。发榜的日子到了,杨烨既没有收到北大,也没有收到清华的录取通知书,收到的却是来自刚建校不久的北京工业大学录取通知书。

杨烨懵了。该不会哪里出了差错?是不是张冠李戴了?他期待着也许几天后会收到另一通知,告诉他搞错了,北工大录取的是另一个同名同姓的年轻人。然而他失望了,糊里糊涂地失望了。不仅杨烨想不到,就连他的父母也想不到,杨烨报考的北大物理系研究的是原子物理,他的出身——身为英国人的母亲、出身于官僚资产阶级的父亲,是无法让他通过政治审查的。

杨烨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现实,但并没有气馁。他越发积极地表现自己,尤其在政治上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那个政治决定一切,时时处处都要填写家庭出身的年代,杨烨深知自己的家庭出身就是他的跛足,他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1966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已经进入毕业班的杨烨迅速加入了红卫兵,积极投入了这场红色风暴。他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一部油印机,为红卫兵组织印刷传单;还加入了学校广播站,为宣传“文化大革命”撰文组稿。当红卫兵们四处抄家,大破四旧的时候,杨烨也对自己的父母采取了革命行动。他回到家把妈妈的古典音乐唱片掰碎,甚至摔了一个家传的古董花瓶。从不骂人的杨宪益骂了儿子“混蛋”。又气又急的杨宪益拨打了外文局办公室的电话;外文局派人前来制止杨烨,说你对父亲造反可以,但戴乃迭是外国人,毁坏她的任何东西都是外事问题。杨烨这才扬长而去。

杨烨是选择妈妈去友谊宾馆游泳的时候回家造反的。他莫非在采取革命行动之前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和计划?他想革命,想造反,想以实际行动宣告他与家庭划清界限;然而他又难以横眉冷对自己的父母,尤其不忍面对深爱着自己的妈妈。也许他以为与其让别人抄家,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自己终归会手下留情吧。我们无从知道杨烨回家造反抄家的动机和目的,但他的确在外文局来人的几句劝说下停止了行动。也许他以为自己的主动革命已经明确宣示了自己的革命立场及对伟大领袖的忠诚。

然而不管杨烨多么努力,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就像他无法改变自己的西方面孔。

1967年12月,“文革”中推迟的大学生毕业分配开始了。杨烨听说自己的去处可能是湖北,表示坚决听从党的分配。戴乃迭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他愿意接受任何工作,主动要求去外省……我们当然会很想他,但我支持他想离开生活舒适的首都,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的动机和决心。”杨宪益、戴乃迭都表示了对儿子选择的支持。“尽管政府有政策,不主张把独子分配到远离父母的地方,我们不想干涉儿子认为正确的选择。”戴乃迭这样告诉自己的母亲,“有不少家长大闹”,但杨烨为父母的理解与支持感到骄傲。

他们推测杨烨很有可能被分配到武汉,因为那是湖北的主要工业城市。但谁也没有料到杨烨被分配到偏僻的鄂城农机厂做技工。杨烨再一次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党的分配,决心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党和国家的赤胆忠心。

鄂城是长江边上一个闭塞的小县城,杨烨的西方面孔一下子就成了众人指手画脚、观望议论的对象。杨烨装作视而不见,尽量不去理会。但在一个没有文化可言的小县城,杨烨是孤独的。他写信要妹妹杨炽给他寄些书籍,不承想惹火烧身。

妹妹把哥哥的书籍一股脑打包寄走了。书籍到后革委会先开箱检查,竟发现一本摩斯密码小册子。杨烨中学时曾积极参与当时流行的“国防体育运动”,学习发报、练习跳伞等等。这本摩斯密码小册子就是当时学发报留下的。而此时,已经以间谍罪名锒铛入狱的父母和这本摩斯密码都顺理成章地成了杨烨间谍嫌疑的铁证。

逼供、审讯自是当时流行的伎俩。我们无从知道杨烨经历了何种逼供、审讯,甚至体罚,因为他从未对人讲起这些经历。我们只知道他开始自闭,疑神疑鬼。一次他同师傅一起外出修电线,他爬到电线杆顶端作业,但张贴在电线杆上的标语碍手碍脚,师傅在下面高喊:“杨烨,你把标语撕了,不然怎么干活?”杨烨便把电线周边的纸撕了。待他检修完毕,从电线杆上下来,才看清标语原来是“毛泽东思想万岁!”,而他撕掉的正是“毛泽东”三个字,他吓出一身冷汗。在那个个人崇拜鼎盛的时期,有多少人因为失手摔碎毛主席石膏像,或无意撕毁印有毛主席像的报纸而付出了惨重,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杨烨此举足以把他打成现行反革命,投进大狱。他不仅害怕,甚至怀疑他的师傅是有意陷害。

尽管事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但杨烨的臆想、多疑愈加厉害了。

1970年3月,中央发出《关于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的通知》,把全国范围内清查五一六分子的运动推向高潮。杨烨作为来自北京的昔日红卫兵又首当其冲地成了鄂城的五一六分子,受审查,被批判。

1972年3月底,杨宪益、戴乃迭先后出狱。4月,四分五裂的杨家在分别四年之后终于团聚,虽然短暂,却幸福无比。戴乃迭在给姐姐希尔达的信中说:“在小妹炽经济上没有自立之前烨每月给妹妹寄生活费。”又说“三个孩子原本就关系密切,这几年的困境使他们越发亲密了,尽管他们天各一方”。

戴乃迭出狱后给希尔达的书信大多是谈孩子们,毕竟作为母亲的她整整四年没见到孩子,也没有听到孩子们的任何消息。5月,戴乃迭写道:“几天前收到烨的来信,很温馨。他在小县城,小工厂的工作经历对他是有益的,他已不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知识分子了。作为那里唯一的技术员,他不得不解决各种问题。”但是戴乃迭也感到儿子身上似乎有某种失落或忧郁,“我常常感到他更渴望能去大一点的企业,能在有一定的文化生活的城市工作,或者能有机会使用他的外语知识。”没过多久,戴乃迭和杨宪益就发现了儿子的精神异常。

1973年1月,戴乃迭给友人大卫·霍克斯的信中说,我们的儿子“在文革中由于我们的牵连而受到冲击,工作生活都不顺心……如果党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我们的儿子能调回北京,他也许就不会太敏感多疑,情况会大大改善”。

1973年9月,两个女儿已先后调回北京,杨烨的调动也大局已定。“这完全是因为党的政策对外国人的特殊照顾。”戴乃迭在给霍克斯的信中写道。

“我们儿子的心理状态仍然不够正常,但他还能工作,医生们说换了环境他就会好起来。”

在给另一位英国友人约翰·吉廷斯的信里,戴乃迭说杨烨对许多事物的看法太“古怪”:“他不打扑克,不听西方音乐(阿尔巴尼亚音乐除外),不看英文书,也拒绝往国外寄信。”

1974年10月,戴乃迭给霍克斯夫妇的信中更加忧心忡忡:“我们的儿子被拘留了。他在‘文革’中心理失衡,起初他极左,怀疑外国的一切……当然他工作不顺,所分配的工作既不对口,也乏味。今年夏天他突然一反常态,认为自己是英国人,应当回国。”

杨烨的这一180度的大转弯,来得突然,显得古怪。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他与美国专家韩丁的女儿卡玛有过一次简短的谈话。卡玛与杨家孩子一起长大,杨烨因为年长,又聪明多识,所以是孩子们仰慕的大哥哥。现在卡玛已经回美国读大学,1974年的夏天回北京探亲。杨烨这次与卡玛见面显得比以往健谈,也许因为卡玛在美国读大学,让杨烨有新奇感。

他们谈到国籍与身份。卡玛说国籍不过是一纸证明,并不能与身份等同;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你是谁,而不是让一张纸定义你是谁。“比如我自己,我既可以选择做中国人,也可以选择做美国人。”卡玛的想法一定给在闭关锁国的新中国长大的杨烨耳目一新之感。最后,卡玛还给杨烨推荐了当时正风靡美国的牙买加歌手吉米·克里夫(Jimmy Cliff)主演的牙买加电影和他的唱片。影片描写的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歌手,被社会压迫,被生活欺骗,而走向犯罪的故事。吉米·克里夫的“雷鬼音乐”和他那反抗压迫,与命运抗争的歌词深受美国青年的喜爱。

我们有理由猜测,卡玛的谈话和吉米·克里夫的歌给了杨烨某种启发和激励。在他做一个正常的中国人、一个革命青年的努力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让他碰得头破血流之后,他想到自己还有一半英国血统,他可以选择做英国人。

杨烨从7月开始三次拿着妈妈的护照闯英国大使馆,要求回国。第三次他终于成功闯进大使馆,并拒绝离开。英国大使馆不得不要求有关部门把他带走,所以杨烨被拘留了。“尽管这是一起严重事件,但当局对杨烨很宽容,对他进行再教育和治疗,”戴乃迭在给霍克斯的信里说,“他们说他已经有所改善,但我们不可以见他。”

拘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当局是如何对他“再教育和治疗”的?为什么不允许父母见他?一切都只能猜测,因为杨烨回家后更加自闭,拒绝说话,整日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甚至吃饭都只在夜深人静时到冰箱里找一点西式食品充饥。

同类推荐
  • 绝代风华

    绝代风华

    2013年度,最为女性读者热衷的精品读物!收录民国最全最完备知识女性生平事迹的畅销力作!揭开民国时期那些神秘莫测的女性们面纱下的真实容颜。讲述民国时期具有影响的知识女性,讲述其事迹、著述及影响。从萧红到林徽因,从关露到张爱玲…….阐述光鲜表面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女性故事。
  •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记述了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复杂多变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袁家上辈人官运亨通,袁的野心亦不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的他即便结了婚,做了父亲,也还像个胡天胡地的恶少。1881年,一事无成的袁决定出走家乡,前往登州投军……1912年,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所得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时竟还多了一票。1915年,袁宣布“接受”帝位,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可惜直至83天后帝制取消,他仍未正式行登基之礼。1916年,袁靠着一剂强心针由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留下人生中最后四个字:“他害了我!”
  • “大刀神将”秦基伟

    “大刀神将”秦基伟

    秦基伟(1914年-1997年),湖北红安人。参加过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大革命时期,历任红31军274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西路军总部四局局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司令员、129师新编第11旅副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四兵团15军军长等职;建国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回国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第二政委、第一政委、司令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4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1997年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自1959年以来的第一次大阅兵,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隆重的首都大阅兵。
  • 邓培传

    邓培传

    详细阐述了他为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在苦难中抗争,在求索中奋进的一生。他勇立潮头,担当道义,为我国工人运动,特别是铁路工人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的革命经历,已经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热门推荐
  • 完结碎笔

    完结碎笔

    多年以后,这腔热血恐怕早已被生活带去了温度,平淡无奇,熟练锋芒。美好的青春啊,怎少得了无尽的幻想,不知将它们写下,会不会让血液感受到那时的余热?或澎湃激昂,或平静温和,到头来也只是多愁善感在呼唤着。
  • 生存的突破(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生存的突破(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此套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不但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成长环境,而且更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可以说是一套让青少年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青春励志经典读物。
  • 越吻越伤心

    越吻越伤心

    爱他八年,结婚一年,夏小婉却始终捂不热霍西城的心。逃婚的姐姐归来,她被扫地出门,不甘吼道:“霍西城,你会后悔的!”霍西城冷笑:“夏小婉,你恶心得令人发指!”离婚后,霍西城以为,自己彻底的摆脱了她,却没想到,她死后,他日日夜夜梦里都是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MARIA

    MAR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满目星辰只因眼中有你

    满目星辰只因眼中有你

    小小的青石巷总是布满了儿时的回忆若将记忆的碎片拼起,那我们又能否回到最初记忆里的模样。---言曦晨我喜欢你很喜欢很喜欢,只是繁华早已落尽,物是却人非。---夏沫
  • 环佩空归月夜魂

    环佩空归月夜魂

    情景一:邢若问道:“可曾这样?”“不曾。”青鸾感觉到体内异样,她推拒邢若,奈何她此时乏力,大喝:“大胆妖孽,你将何物放于本仙体内,方才也是此物吸走本仙修为?”青鸾的声音竟然变得有几分娇媚,她惊讶不已,怎会这样。情景二:“夜离,你护我疼我爱我宠我,终不过是因为我体内那一缕青鸾上仙的魂,如今,我便将她还与你。”我用他教我的离魂诀,生生将体内那不属于我的魂抽出,连同手腕上凤型印记一同消散。心,却是更疼痛了,我少了青鸾的魂,却是多了自己的情。情景三:阿星摇晃着留夕,大哭道:“你为何这般痴迷,难不成你宁愿死在过去的沼泽里,也不去看身边满园繁华?”月牙儿:夜离,千年之约,你为何只等到九百九十九。【文里有三个故事,都有关联,其中以月牙儿和夜离的故事为主线,邢若和青鸾,阿星和留夕,这两个故事会以番外的形式来表现。】
  • 太子爷深宠:霸道太子妃

    太子爷深宠:霸道太子妃

    第一次见穆辰景这个男人,他浑身是血倒在自己的面前;第二次见他,居然就是在大婚之日。莫名其妙穿越到这个时代,莫名其妙的救了那么一个冷酷的男人,最后又莫名其妙的嫁给了他,言娉娉不得不感叹这个世界缘分的奇妙……“从现在开始,你是本宫的人,不准想着逃跑,不准想着其他的男人,不准丢了本宫的面子,不准……”“……”言娉娉翻了个白眼,“不准这个不准那个,那我还能干些什么?”“你可以想着本宫、念着本宫、盼着本宫。”
  • 我是新兵2:兄弟

    我是新兵2:兄弟

    三个新兵继续他们的嬉笑怒骂,继续创作他们自己的军旅传奇。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经历,依旧是当年的肆无忌惮和勇敢率真,依旧执著向往心中的梦想、纯粹的友谊与爱情,明明可以免试进入部队,非要跟别人一较高低,还给团长来了个反修理,较量还末结果,就被派往大山深入面对真枪实弹的毒枭,三个都挂个彩,论功行赏的大会上未来得及看到奖章,就很点儿背遭遇大地震,马上停蹄赶往灾区,本想趁假期发挥余热,正在兴头就被派往执行国家安全保护任务。部队选择了他们,而他们也选择了不离不弃。
  • 澎湖厅志

    澎湖厅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暴力王爷祸水妃

    暴力王爷祸水妃

    前言:1,本文并非完全以男女主角的爱情为主线,穿插讲诉一个关于宫变而导致的政变、江湖争势的阴谋故事;2,本文略带小白,但文中主要以正剧及故事方式叙述,搞笑成份极少。如果因书名带给大家困惑,请注意留意此前言。萧墨,弄权势心机重重、收江湖阴狠暴虐,他心冷如铁,他绝对掌权。乔妃竹,论长相娇小甜美、论机智灵动俏皮,她善良无害,她心思单纯。当暴力腹黑王PK可人甜美妃---镜头一:新婚之夜,裸承相对。咻!“乔-妃-竹!你想干嘛?”若非他家无聊的老爷子为了让他成功入洞房,在酒里加了‘料’,此刻又怎么会这会冲动欲寻求解脱!可这丫头竟然在这紧急关头定了他!“那个......人家......”眨着大眼,朦胧欲醉。镜头二:伸手拭去沾在她脸上的血迹。萧墨深遂的眼光里看不清情绪:“妃儿,你怕?”抬头看着夫君的眼,妃竹强压下内心的翻滚、胃部的不适,展现一抹笑容,坚强而坚定。镜头三:丢下手中沾血的剑,留下一地死伤,妃竹头也不回的离去,她的夫君还在等着她,想到此处笑意吟吟~~~修长的身影站在山之巅顶,萧墨望着飞奔向他怀中的那抹娇颜,眼中溢满了读不懂、探不明的情绪。-------他,让红颜变祸水,历经江湖之险、朝堂之恶,源头因为爱;她,压抑善良,为祸江湖、以恶报恶、仗剑胁朝,同样因为爱。--------------梵音:为了孩子,,与虎谋皮,为了孩子,与狼共舞,她的报复狂热而阴险,防不胜防!萧王妃:阴谋与权术都有她的参与,是敌是友?永延:是爱夺了他的江山,还险些要了他的性命!当爱再次出现,他,该选择江山还是美人?洛诃:魔域鬼王,拥有江湖最恶势力,本绝对反动派的他,却保持着一颗纯真可爱的心,本性的相似让他与她互相吸引,胜似爱情。本书女主绝不白痴,亦不全能,她顺应心声做人、却不按常理处世。小白中逐渐有泪、有虐、有血腥。------------------------------------------------------------------------------★★★★★推荐新书<孽妃>“乔儿。。。”令他痴狂的背影一颤,慢慢转过身来,纤细的身姿不盈一握,红唇轻启微微一笑:“皇上,是,在叫臣妾吗?”不,不是。是,就是。她明明就是苏乔,不是他的灵乔,可为什么两人的身影总在他的面前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