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2200000006

第6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1)

【教学提示】管理心理学是涉及管理学与心理学以及多门学科的边缘学科,所以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人性假设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人性的假设决定了管理者采取的管理模式,因此在研究管理心理之前,对人性假设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要求】认识到人性假设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关系,掌握各种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相应的管理策略。

§§§第一节管理学基础理论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有多种定义。

著名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是一种分配于领导人与整个组织成员之间的职能”。

孔茨则把管理定义为通过别人使事情得以做成的各项职能。他非常强调管理的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认为管理工作是一种艺术,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一种现实情况。至于管理的各项职能,应划分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5项。他认为协调的本身不是一种单独的职能,而是有效地应用了这5种职能的结果。

现代管理类教科书中,用得比较多的关于管理的定义如下: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人协调其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各个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以上概念集中体现下面几层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一切的管理都是在围绕既定的目标进行,没有漫无目的的管理。

(2)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协调使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相一致,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协调都是贯穿始终的,协调有助于计划和目标的更好实现。

(3)协调的中心是人。组织中的资源有人、财、物。但组织中的关系说到底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对于管理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管理研究的深入,又添加了信息和创新,因为信息和创新在现代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的基本原理对一切管理活动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是从众多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现象中提取出来的,是对管理制度和方法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概念

整个宇宙都是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系统构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并与周围的环境发生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而生存发展。组织也是个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而它又是外部大环境的子系统,要协调好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并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规避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从而实现整体的优化,这就是系统原理。

2.系统原理的要义

(1)局部服从整体。子系统和系统之间存在冲突,需要协调,协调的宗旨是:局部服从整体,以大局为重,统筹考虑,以实现整体的优化。

(2)动态平衡。系统不是静止的,而是个运动着的有机体。时刻在发生内部的能量转换以及与外部的能量转换。

(3)系统的开放性。任何系统都是其他系统的子系统,它在不断地与外部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当系统从外部获得的能量大于其自身消耗的能量时,它才能发展壮大。所以开放性是系统赖以生存的要义。

(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概念

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它要求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现管理目的同时,让人全面、自由地发展。人本原理充分肯定了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

2.人本原理的要义

(1)人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中心。企业的经营不单是为了生产商品,还要追求人的发展,这样的企业才能长久。

(2)管理的过程需要员工的参与。集思广益、适度分权的管理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让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保持一致,从而实现更高的生产率。

(3)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现代企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要尊重人,相信人的潜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人和企业能共同发展,人性的自由和完美对于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4)管理是服务于人的。不要把管理看成是加在人身上的枷锁,而应该是让人愉快地工作,充满激情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兴奋剂,管理是为人服务的,让人能够更高效地工作。

(三)效益原理

1.效益原理的概念

所有的管理都是致力于提高效益,但并不是所有的管理都是有效的。为了做到这些,就必须通过管理来保证活动的高效率。而这种高效率的实现是离不开人、财、物的有机结合的,而且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部分的整体相加”,而应该能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人与人能够更好地协作,物质资源能得到更好的分配。同时,效益好不好,也作为衡量管理效率的基本标准。

2.效益管理的要义

(1)经济效益是管理效益的最直接的体现。因此,综合评价管理效益,也必须首先从管理所创造的价值来考虑。

(2)各种效益协调一致。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忽略长期效益、社会效益、局部效益和生态效益。要将追求当前效益和追求长期效益结合起来;要把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追求统一起来。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该追求长期稳定的效益。这是企业谋求长足发展的正确的效益观。

(四)责任原理

1.责任原理的概念

责任原理是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各部门与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相应责任。责任是维护整体秩序的约束力。责任分配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各种规章制度、计划等。

2.责任原理的要义

(1)责任和权限要清楚。应该按照工作职位和职位等级,划分责任,并适当授权。

(2)责任内容要成文。只有这样才有据可查。在薪酬、晋升、惩罚等管理活动中,能找到依据。

(3)责任一定要落实到个人。只有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才能保证高效率。

§§§第二节人性假设理论及其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联系

人性,即人的本性,是人生而具备的一种本能。人性假设是指管理主体对管理对象的动机、情感、思想、行为目的、行为属性等所持的看法。人性假设是一切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管理方法产生的出发点,不同的管理者,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管理风格,皆是因为对人性的不同认定。

一、中国的人性假设理论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各种理论散见于不同的典籍和言论之中,这不仅是中国的现代管理的智慧源泉,也对世界管理有着重大的启示。这其中,也不乏人性假设的理论,中国传统的人性假设理论,重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人性本善

三字经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古人对人性的界定,意思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有些人后来成了善人,而有些人成了恶人。

孟子也认为人性是善的。《孟子·公孙丑上》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其中,仁义礼智信,孟子认为是人生而有之的。孟子还把人性比作流水,《孟子·告子上》云:“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都是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观点。

(二)人性本恶

性恶论源自商鞅的思想,由荀子提出来,后来,韩非子又将其理论继承发展。

商鞅认为:“民之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

荀子对人性善恶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他在《荀子·正名》和《荀子·性恶》中对人性都有论述,对人性的认识由人性中性变为人性本恶。《荀子·正名》写到:“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以为可而道之,知所必出也。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性之具也。”不难得出,荀子论及性、情、欲三者之关系,论性尚未以恶论性,而论欲尚以为不可去,则人性论只是自然,是中性的。但是荀子并未停留于此,荀子在其后来的著述《荀子·性恶》中,开始高扬性恶论之大旗。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荀子·性恶》)人天生就有追逐财利之心,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仅好利是本能,而且避害也是天性,荀子又说:“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荀子·荣辱》)喜欢得利而厌恶受害,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无需学习就会如此。如果顺从人的本性,放纵人的情欲,则最终会出现争斗掠夺而导致暴乱,所以荀子认为好利而恶害的人性是邪恶的。

而韩非子提出依靠严刑酷法治国的思想,他认为儒家以德治国的主张是不现实的,只有法律才能维持良好的秩序。这也充分体现他是一个人性恶假设的支持者。

(三)人性无善恶假设

在人性假设的问题上,告子主张“性无善恶”,认为“性无善无不善也”。人性无善恶假设认为先天的人性无好坏之分,人性的善恶是后天养成的,因此,正确地对待和引导对人性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告子的生平在古书中没有过多记载,他受教于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他反对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食色,性也。”告子后来与孟子论辩人性问题,辩论的内容在《孟子·告子上》中有记载。

而现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告子的思想感兴趣,告子的那句“食色,性也”也流传千古,深入人心。

(四)人性有善有恶假设

人性有善有恶论源于战国时期的世硕。中国东汉时期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在他的《本性篇》说:“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汉代董仲舒也认为人性有善有恶,天有阴有阳,人性有贪有仁。杨雄认为“人之性也善恶混”。

王充则明确提出人性有善有恶,认为人性或善或恶,本性不可移易的人极少,大多数人是可善可恶或善恶混合,他称之为“中人”。他说:“夫中人之性,在所习焉。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他强调环境教育对人性的决定作用,举例说:“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孔子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一倍,教训之功而渐渍之力也”。王充的人性论亦有宿命论色彩。他认为善恶是禀气决定的:“禀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恶也”,“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多少,故性有贤愚”。这是一种抽象的自然人性论。

二、西方的人性假设理论

(一)人性假设的X理论与Y理论

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是麦格雷戈在学术上最重要的贡献。一个是性本恶——X理论,一个是性本善——Y理论。面对纷繁复杂、流派众多的管理界,麦格雷戈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管理决策和管理措施的背后,都有一种人性假设,这些假设影响乃至决定着管理决策和措施的制定以及管理人员的风格。接受人性本恶的管理人员和接受人性本善的管理人员,他们的管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1.“X理论”的人性假设

(1)X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只要可能就会逃避工作。这一观点的来源是《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来到一个必须工作才能生存的世界。因此,人具有规避工作的本性。

②人生来就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宁愿听从指挥。

③人天生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需要。

④人习惯于守旧,本性就反对变革。

⑤只有极少数人才具有解决组织问题所需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⑥人缺乏理性,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2)X理论导致的管理思想

①管理者以经济目的——获得利润为出发点,来组织人、财、物等生产要素。

②管理是一个指挥他人的工作、控制他人的活动、调整他人的行为以满足组织需要的过程。

③管理的手段应该是奖惩严格的管理制度,领导者有绝对权威并有严密的控制体系。

④组织的绩效低下,是因为人性所致。

⑤组织要求和个人需要往往是相冲突的。

X理论领导下的管理是严厉而苛刻的,是一个充满惩罚和监督的过程,而带来的管理手段是集权式的管理、工作的集约化。

2.“Y理论”的人性假设

(1)Y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要求工作是人的本性。

②在适当条件下,人们不但愿意,而且能够主动承担责任。

③个人追求满足欲望的需要与组织需要没有矛盾。

④人对于自己新参与的工作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与自我控制。

⑤大多数人都具有解决组织问题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2)Y理论导致的管理思想

①管理要通过有效地综合运用人、财、物等生产要素来实现企业的各种目标。

②把人安排到具有吸引力和富有意义的岗位上工作。

③重视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鼓励人们参与自身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制定。

④把责任最大限度地交给工作者。

⑤要用信任取代监督,以启发与诱导代替命令与服从。

Y理论指导下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鼓励发展的帮助引导的过程,而带来的管理手段是分权和授权、工作扩大化、参与式和协商式的管理、职工绩效的自我批判。

(二)超Y理论

X理论和Y理论的产生,在西方管理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人就根据这一理论,选择了工作效率高的亚克龙工厂和史脱克顿研究室与工作效率低的哈特福工厂和卡媒研究室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亚克龙工厂和卡媒研究室实施X理论,采取严密的组织,实施指令式的控制管理,结果因人员素质不同,效果并不一样。工人比例高的亚克龙工厂效率高,而研究员比例高的卡媒研究室效率则更低。另外,史脱克顿研究室和哈特福工厂实施Y理论,实验结果则相反。这说明了X理论并不一定毫无用处,而Y理论也不一定是普遍适用的。

那么,影响管理效率高低的因素到底是什么?人们究竟应据何去选择管理的方式呢?1970年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约翰·莫尔斯(John.J.Morse)和杰伊·洛希(Jay.W.Lorscn)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超Y理论。

该理论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方式,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环境自变量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等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方式要适合于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超Y理论在对X理论和Y理论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后,提出一种既结合X理论和Y理论,又不同于X理论和Y理论,主张权宜应变的经营管理理论。实质上是要求将工作、组织、个人、环境等因素作最佳的配合。

超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主要有以下观点:

1.人们带着许多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组织,但最主要的需要是实现其胜任感,取得胜任感是人的共性。

同类推荐
  • 习惯是生活的基石(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习惯是生活的基石(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为:好习惯才健康,摆正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别让习惯“漏”掉健康。
  • 如何与异性交往(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如何与异性交往(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青春躁动期”或“成长关键期”,而学习的压力、价值的趋向、不良风气的影响等最易使青少年在认识上出现一片“真空”,产生心理障碍。《如何与异性交往》关于如何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和障碍,以优美、流畅的文笔,真实地呈现了不同风格和理论取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的治疗全景。为广大青少年认识自我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获取自我调节和预防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提高心理障碍的免疫力提供了多种专业手段,也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和障碍提供了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专业参考价值。
  • 感觉累了,就冥想吧

    感觉累了,就冥想吧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当加班熬夜成为工作常态,当失眠多梦成为困扰人们的常见疾病,人们开始去思考怎样才能让压力消失,让心灵恢复简单纯净。冥想并非是如今才有的心灵修养方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被一些社会顶尖人才所使用。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森说:“以冥想开启直觉,可获得发明的启示。”美国前副总统科尔、苹果“教父”乔布斯、好莱坞知名演员兼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以及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等,都是冥想的受益者和拥护者。
  • 催眠术治疗手记(第2版)

    催眠术治疗手记(第2版)

    也许,您读过催眠术的著作;也许,你看过催眠师的表演。可您了解催眠施术治疗身心疾病的真实场景吗?本书以15个鲜活的催眠案例为主体,详尽介绍催眠师如何把来访者导入催眠状态,如何使他们与潜意识对话,调整身心状态,并与心理痼疾作抗争。本书更有催眠师的心得体会若干,正所谓“甘苦寸心知”。
  • 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

    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

    本书是意象对话心理疗法的阶段性成果,在意象对话的发展史上,与《意象对话临床操作指南》共同标志着这一中国本土心理疗法已经完成了快速发展期,而进入转型期,目前已实现从管理到学术两方面的转型,并正式完成了从“朱建军个人的意象对话”到“团队的意象对话”的过渡。本书旨在梳理意象对话心理疗法自创立以来的全部临床技术,总结已经获得意象对话心理学研究中心认证的各种创新子技术。
热门推荐
  • 张中行经典

    张中行经典

    作为文坛“大器晚成”的散文写作者,张中行散文与他的个人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命运风雨之后,在生命的暮年提笔追忆往昔年华,写红楼、写北大、写饮食,也写师友、写人生、写闲情,一生的感悟和情怀晕染在朴实清淡的文字里,这是张中行散文的魅力所在。
  • 送僧南游

    送僧南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Perseverance

    Perseverance

    The book is deeply grounded spiritually, accessing human experience and wisdom from many sources. We're just the most recent ones to face these challenges, and we can meet them as those who came before us did.
  • 万古青冥

    万古青冥

    沧海桑田,白云苍狗,山河变迁,星辰变换......古老的神魔已成辛秘,通天的建木早已不见踪迹......黑暗快要来临,万物即将萧索,世间的一切就要在次沉沦......任何和平都不是妥协出来的,而是杀出来的,我为你们战出一条路
  • 星符传

    星符传

    天命遗孤,九洲动乱。数个纪元的变局,这一切究竟是为何?因谋而出,生而为棋。颠覆众生的大戏,他又将如何做抉择?万物众生亦或者超然物外?似有岔路,实为一路!
  • 修真界升职记

    修真界升职记

    别人是正儿八经的修炼成仙,他是正儿八经的升职乔迁。运气也是一种实力_________邱寒如是说道。
  • 外国教育专题研究文集

    外国教育专题研究文集

    贺国庆,1961年10月1日生于广西柳州市,白族,祖籍湖南桑植县洪家关。曾就学于湖南师范大学和河北大学,先后获教育学学士(1982年)、硕士(1987年)和博士(1991年)学位。现为河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有《近代欧洲对美国教育的影响》、《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等。曾获教育部全同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1996年入选河北省跨世纪人才,1997年荣获河北青年五四奖章,200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 红色学者:思想与人生的传奇之旅

    红色学者:思想与人生的传奇之旅

    如今健在的老一辈学者中,早年曾经参加过革命斗争的,为数已经不多,现年已经74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梁志学研究员乃是其中之一。梁先生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接受过枪林弹雨的洗礼,其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在今天年轻一代学子们的眼里,已是一个个富有浓厚传奇色彩的趣闻故事。2004年底,梁先生应邀到上海交通大学讲演,与该校哲学系的部分老师、研究生进行了座谈。梁先生思路清晰、视野开阔,谈及学术思想与学人故事,滔滔不绝引人人胜。他的谈话里包含了很多学术史价值非常丰富且已鲜为人知的内容,对后辈学人定有裨益。
  • 快穿系统之拯救黑化男主

    快穿系统之拯救黑化男主

    【一生一世一双人】【简介】什么?!洛家大小姐因为救人被车撞死啦?开什么国际玩笑,她洛烟是这种乐于助人的人吗?无可奈何下,与无良系统签下契约,穿越到万千世界,作苦逼任务。可是,为什么每个位面的人物目标都是同一个人,系统你出bug了你造吗? 洛烟欲哭无泪,声音嘶哑:“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某男勾唇:“我不介意把烟儿的腿给折了,让烟儿只能待在我身边。”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