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9100000025

第25章 成佛后的教化(8)

他默然四顾,心里突然涌现出一种非常欢喜的心情。他突然自言自语地说:“真希望我儿子优婆耶也能摒除浮躁之心,达到这样止观的成就啊!”(这时,阿阇世王已经发觉自己的儿子也有急于登基的想法,因此他不知道怎样对待自己的儿子,因为他自己做过篡夺王位的榜样,当然不希望儿子步自己的后尘。)“你可以坐到前面来。”佛这样说。阿阇世王当即头面礼足,向佛陀致礼,然后退坐于一面。“今天我想问您几个问题。如果您有闲暇,我才敢发问。”“你有什么需要问的,就问吧。”佛陀说。“世尊,如今的人乘象、马、宝车,练习刀剑弓矢、兵仗战斗之法,各种人物、各种匠师都依靠种种技术来谋求生存,以及放松、自我娱乐。像他们这样营生,是马上就能得到果报的。但现在各沙门这样修道,是否也能得到现世的果报呢?”佛告诉阿阇世王,说:“你曾经到过别的沙门、婆罗门处,问过这样的话没有?”“我曾经到过许多沙门、婆罗门处,问过这样的话。“我想,富兰那·迦叶的回答是这样的:“‘大王,不管您是自己做,或者叫别人做了如下的事,如征伐、残害、煮炙、切割等,使众生恼乱,愁忧啼哭,甚至做出杀生、偷盗、淫逸、妄语、越墙、劫夺、放火焚烧、遮断道路等种种为非作歹的恶事,您都不必担心。“‘对您来说,这都没有什么了不得,也不是什么作恶。“‘如果您用利剑脔割一切众生,将他们斫成肉团,弥漫这个世界,这也不是作恶,更没有什么罪孽的报应。“‘不管在哪里,即使在恒河的南面脔割众生,也不会得到什么恶报;即使在恒河北岸,开设盛大的布施之会,布施一切众生,使他们得到利益,也不会得到什么福报。’”阿阇世王说:“这好比有人问瓜报李,问李报瓜,牛头不对马嘴。我问是否能得现报,他却答我没有恶报,也没有福报。我当时就想,我是刹帝利灌顶之种,我为什么无缘无故要杀出家人,为什么要将他们系缚并驱遣他们?当时我心里愤怒,很不高兴,只得掉头走开。”“后来,我又到末伽黎·拘舍罗处,将这样的话问他。他则回答我说:“‘大王,没有布施,没有给予,没有祭祀之法;也没有善恶,更没有善恶果报;甚至没有今世,也没有后世。没有父母,没有天地,没有化育,没有众生。“‘世上没有沙门、婆罗门以及用平等对待他人者,也没有今世、后世自身作证布现他人者。“‘那些说有这一切的,都是虚妄的。’“世尊,这也好比问瓜报李,问李报瓜,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话。我问他现世是否有果报,他却用什么都没有回答我。”“后来我又到阿耆多·翅舍钦婆罗那里,将这样的话问他。他回答说:“‘受四大元素的人命终之后,地大还归地,水大还归水,火大还归火,风大还归风。所有的都会坏败,各种元素都归于虚空。不论是愚蠢者,还是聪明者,都将坏败、断灭。’“这也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我问他果报,他却答我以断灭。”“后来,我又到婆浮陀·伽旃那处,他回答我说:“‘大王,无力无精进,无力无方便;无因无缘众生染着,无因无缘众生清净。一切众生有生命的物种,都是无力的,不得自在的。众生在这六生中受各种苦乐,并不是冤仇运命所注定的。’

“这也答非所问,我问他现世果报,他却答我以无力。”“后来,我又到删阇耶·毗罗梨子处,他回答我说:“‘大王,现有沙门果报。’”“我问他这样的问题,他也用同样的言辞回答我。我又问他:‘这是真实的,还是不真实的,还是非不真实非不不真实?’”“他回答我说:‘大王,现无沙门果报。’我这样问,他这样答。我又同样问了一遍,他却回答我说:‘大王,现有无沙门果报。’”“最后,我问:‘这事究竟是真实的,还是此事不是真实的,还是非不真实亦非不不真实?’”“他回答说:‘大王,现非有沙门果报,亦非无沙门果报。’我这样问,他这样答。我问有无果报,他却用不实的言辞答我。也是牛头不对马嘴的。”“最后,我到尼乾陀处问他,他回答我说:“‘大王,我是一切智慧的化身,我只要见到某人,就能知道他的一切。我不管是行,还是住,还是坐卧之时,都能觉悟一切,没有遗漏。’”“我问他是否有果报,他却答我以一切智慧的化身。”“我问来问去,总是没有答案,心里乱得很,所以前来请问世尊。”佛陀告诉阿阇世王说:“我现在反过来问你,你可以随意回答。”“大王,倘若你的家童以及内外操持杂务的人,在十五日月满时,看到你沐发澡浴,在高殿上,与众多采女五欲自娱,他们当即这样想道:‘嗨嗨,行为的果报竟至于此吗?这个阿阇世国王,在十五月圆之夜,沐发澡浴于高殿之上,然后与各采女五欲自娱,谁能料到这竟是行为的果报呢?’”“倘若此人后来剃除须发,穿上法衣,出家修道,实行平等之法。大王远远地见到这人来时,难道临时会考虑到这人是我平时使唤的仆人吗?”“不会这样考虑的,世尊。倘若见到他来,我自会起来迎接,请他坐下。”“这难道不是沙门所得的现世果报吗?”佛陀说。“是的,世尊,这是沙门所得的现世果报。”“再说,如果大王境内寄居的客人在十五月圆之夜,见到大王沐发澡浴于高殿之上,与诸采女五欲自娱。

他会这样想:‘嗨,嗨,他行为的果报就这样吗?谁能知道这是行为的果报啊!’”“倘若此人后来剃除须发,穿上法衣,出家修道,实行平等之法。大王远远地看见他来之后,难道当时会考虑到这人是我的客人,还吃过我赏赐的食物吗?”“不会这样考虑的,世尊,当他远道来时,我应当起来迎接,向他施礼致敬,然后问候,并请他坐下。”“难道这不是沙门现世所得的果报吗?”“是的,这是沙门所得的现世果报。”国王回答。“再说,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在世间,参入我法门的,均可得法眼清净,灭除所有冥暗,以至心明眼亮,破除烦恼,证得智慧。这是为什么?是修行者精勤不懈,专心致志,喜欢独处,闲静之时也不放逸的缘故。大王,为什么不能说这就是沙门现世所得的果报呢?”“是的,这是沙门现世所得的果报。”阿阇世王说完,从座位上站起来,他头面倒地,敬礼佛足,然后对佛说:“只希望世尊接受我的悔过,我过去确实太疯狂、太愚痴、太无识见了。”“我的父亲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以正法统治国家,全国都受到他的教化,没有一丝偏枉,可我却迷惑于五欲,实际上害死父王,实在是罪孽深重啊!”“我只希望世尊能加倍哀怜我,接受我的悔过。”佛对阿阇世王说:“你因为愚冥无识所犯的过错,现在已经知道忏悔了;你沉迷于五欲,乃至害死了父王,现在总算知道悔过了。“能在贤圣之法中悔过的,是能自己增长利益的。我因为哀悯你的无知,所以接受你的悔过。”这时,阿阇世王敬礼佛足之后,退坐一面。佛陀便为他说法,指示、教导他怎样才能获得利益,并使自己获得欢乐。阿阇世王听完佛陀教诲,当即向佛陀要求说:“我现在要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我想在正法中做一个优婆塞。从今以后,保证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只希望世尊和各位僧众明白接受我的请求。”当时,世尊默然,没有说话。这表示着世尊已经默许、愿意接受阿阇世王的请求。阿阇世王见到世尊已经默许,便起来向佛作礼,绕佛三圈,然后离开讲堂,回到王宫。路上,阿阇世王对寿命童子说:“好啊好啊。你指引我到世尊处,使我得到了开悟,提高了认识。”

4.好生之德

释迦牟尼虽然宣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空的道理,希望人们由观照人生的虚幻以及痛苦而起智慧之心,求得精神的自由解脱,他的教义是出世间的,但对于世间众生仍非常悯念,非常关注,他用自己的行动——自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之后,他就在全国各地传教,宣扬他所悟得的道理,希望用他的宣传使众生从爱欲的痛苦中脱离出来,走向自由的境界——向世界表明他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地为众生而存在着,努力着。这里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佛陀止息争端的经过:一天,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和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在一起。这时摩揭陀国阿阇世王正打算讨伐跋祗国。阿阇世王想道:“跋祗国人民虽然勇敢善战,体魄雄壮,而且人口众多,族性豪强,但凭我们的国力去讨伐它,还是绰绰有余的。”但他拿不定主意,因为兵凶战危,永远不会有万全之策。

于是,他想到佛陀。佛陀智慧高超,一定会有好主意。因此,阿阇世王就派大臣禹舍前往耆阇崛山中,请教世尊讨伐跋祗国的主意是否可行。禹舍带着国王的旨意来到佛陀的住处,先问佛陀的起居之后,就将国王的意思传上,说:“跋祗国的人依恃他们的勇敢善战,体魄雄壮,人口众多,族性豪强,总不顺服于我国,因此我打算讨伐他们,想给他们一次深刻的教训。不知道世尊有什么建议么?”禹舍说完,就退后坐在佛陀的对面。佛陀坐在座位上,阿难拿着扇子在后面给佛陀扇扇。佛陀听到禹舍的话,并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对在身边扇扇的阿难说:“你听说过跋祗国人经常集在一处讲论正法吗?”阿难恭敬地回答道:“我听说过有这样的事。”佛陀便说道:“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国家一定会变得长幼更加和顺,上下一心,国家长治久安,没有谁能侵害它。阿难,你听说过跋祗国人民君臣和顺上下相敬么?”阿难回答道:“世尊,我听说过。”佛陀说:“阿难,如果能这样,则这个国家确实会长幼变得更加和顺,上下一心,是没有人能侵害的。”“阿难,你还听说过跋祗国人民奉敬佛法,早晚都不违反礼节仪度么?”阿难回答说:“我听说过,世尊。”“阿难,如果能这样,则这个国家确实会变得长幼更加和顺,上下一心,没有人能侵害于它。阿难,你听说过跋祗国人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么?”“世尊,我听说过。”“如果能做到这样,则这个国家一定会更加上下一心,长幼和顺,长治久安,没有人能侵害于它。阿难,你听说这跋祗国人恭敬祭祀祖先的事么?”“世尊,我听说过有这样的事。”“阿难,如果能这样,则这个国家一定会上下一体,更加长幼和顺,国家也相应地会长治久安,没有人能侵害于它。阿难,你听说过跋祗国人民闺门洁净,没有污秽淫乱的游戏玩笑,而且不做歪门邪道的事么?”“世尊,我听说过这样的事。”“如果能做到这样,则这个国家一定会团结一致,不致受到别国侵害的。阿难,你听说过跋祗国人把沙门当做祖宗一样供奉,并敬重持守戒律的人,殷勤看顾他们,从不疲倦么?”“我听说过,世尊。”“阿难,如果能这样,则这个国家确实会更加团结,国家也会长治久安,不会有人去侵害他们的。”

使者禹舍在一边听着师徒二人对答,知道佛陀的用意,而且从这些对答中也间接知道跋祗国正是上下一心,全国处于大团结的时候,是无从去侵害他们的。因此,他对佛恭敬地说道:“跋祗国人民只要能做到你们刚才讲的事中的一项,也就不可能对他们有任何企图,何况他们做到了上面所说的七项呢!国事有许多这样的障碍,讨伐的事看来只好作罢了。世尊,我现在就辞别回去。”佛陀说道:“正是这样,你们应当懂得当一个国家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的时候是没有人能侵害于他们的。”佛陀就这样在一席言谈之间化解了一场战争危机,这不仅证明了佛陀的慈悲之心,而且也表明了佛陀言语艺术以及应变智慧的高超。佛陀就这样随时随地,因人行事,随机应变地讲说佛法,劝诫众生,种植善因,以求将来获取善的果报。释迦牟尼说法有一个最大特点,那就是善于用譬喻来阐明所要讲的道理。在佛陀所讲说的大部分经典中,几乎都贯穿着用寓言故事来阐释佛理的精神。下面举一个鹿王本生的故事以见一端。传说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中身为鹿王,它身体高大,身上的毛有五种颜色,四蹄和两只角长得都十分奇特,因此众鹿都服从它,尊它为大王。数千头鹿都团结在它周围,结成一群。国王出来打猎,鹿群便各自分散,逃生去了,但因为仓促逃跑,所以有跳下山崖的,有掉进深坑的,有的被树枝挂住,有的被荆棘刺穿,死的死,伤的伤,损失无数。鹿王见状,于心不忍,它哭泣着说:“我身为鹿群首领,应该有一个正确计划,要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游食,不然为一些美草苟且而丧失群鹿的性命,这是我的罪过啊。”有了这样的想法,它便独自一个跑到所在的首都。走进国王宫殿,跪拜着对国王说:“我们这些小畜生贪恋生命,寄居在大王境内,突然碰到打猎的人,便四处奔窜,有的因此散失不归,有的则径直因此而死,狼藉遍地。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此惨状,实可哀悯。我们愿意每天挑选几只鹿供给大王御厨,请求大王以后不要再去打猎,只要告诉我们每天需要几只鹿,我们就准备好前来贡献大王。”国王感到十分奇怪,惊讶地说:“御厨所用的鹿每天也不过一只。我不知道你们死伤这么多,要是知道这样,我也就不去打猎了。”鹿王回去之后,将所有的鹿都召集起来,将上述意思告诉它们,并且将其中祸福的因缘分析给它们听。群鹿都同意鹿王的意见,愿意按次序将鹿贡献给国王。每当被选定的鹿前往王宫,接受御厨的宰杀之前,就死的鹿都将前往鹿王住处拜辞鹿王,鹿王都要为之哭泣流涕,同时将道理讲解给那只鹿听:“你要看到世上生物都会有死亡,谁都无法免除,就不会觉得这是一桩痛苦的事了。你一路前去之时,一边念诵佛的名号,一边要用仁慈之心对待那个人类的国王,不要心生嗔怨之情。”天天如此。有一天,有一只应当前去就死的鹿怀上了小鹿,它对鹿王说:“我不敢逃避死亡,但能否等我生下这只小鹿之后才去受死?”鹿王便叫第二天被选的鹿先去,以代替今天怀孕的母鹿,但那只鹿回答说:“我知道我一定会死的,但还有一日一夜的生命,即使只有如此短暂,我还是不想放弃。”鹿王见到如此,又不忍母鹿轻易就死,因此偷偷地独自一个跑到国王的御厨去了。厨子们见了,就报告给国王。国王问鹿王这是什么原因,鹿王将其中的原因对国王详细讲了一遍。

国王听后,受到极大感动,不由得怆然流泪,对鹿王说:“难道真有畜生心怀天地的仁慈,杀身救众,而履行古人广大的仁慈之德的吗?我作为人类的君主,每天残杀众生生命,用它们来供养润泽我的身体,难道我喜欢凶恶残暴的豺狼的行为吗?一只野兽都能做出这样的仁慈之行,难道我就不能奉行上天的好生之德吗?”于是国王将鹿王放回去,同时命令全国人民:“今后如果再有侵犯野鹿的,与伤人同罪。”从此,国王和臣子们都遵守教化,黎民百姓都遵从仁德不再杀害野鹿,国王的仁慈之德都推广到草木上去了,国家因此而得到太平。佛说:“当时这个鹿王就是我的前身,那个国王就是舍利弗。”通过这个故事,人们自然会感受到这个舍身救生的鹿王所表现出的宽仁慈悲的力量。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有一念慈悲之心,身体力行于仁德之业,总会得着善的回报的。佛陀就用这样的道理告诉人们要心怀仁慈,不做杀生之事。

5.善生问法

同类推荐
  • 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建筑大师赖特的自传,以“家族”、“入行”、“事业”、“自由”、“形式”五卷,展现了赖特传奇的一生:童年的美好、懵懂与自然的启蒙;初入社会的青涩与憧憬;事业起步的欣喜与磨练;以及他自立门户、与流俗决裂的卓越不群。在赖特优美流畅的文字与奇巧清新的哲思中,我们可以窥见一名建筑大师的成长历程,以及整个建筑界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美国社会以及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哪个女人不想温柔如水,貌美如花,把生活过得如诗如画?可是生活往往给予我们一段平凡的人生,饮尽世事的无奈与繁杂。如今,虽然我们投身生活的洪流,却不曾忘却那最初的梦。于是,当历史的画卷里隐现那一抹优雅的身影,许多人会不自觉地爱上她,爱她的才情,爱她的美丽,爱她的温柔。她成就了一个女人幸福的理想。她是民国画卷里一抹婉丽的倩影,她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林徽因。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镭之母:居里夫人(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镭之母:居里夫人(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镭之母:居里夫人(青少插图版)》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镭之母居里夫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笔著华夏:郦道元

    笔著华夏:郦道元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笔著华夏郦道元》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
热门推荐
  • 人丑就该多读书
  • 红色的起点

    红色的起点

    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六千七百多万党员的世界上党人员数最多的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在中国内地每二十个人之中,就有一名共党员。中国共产党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众所关注的敏感话题。
  • 概念核心

    概念核心

    为了督促自己经常写,所以发上来了,拿动画、漫画、特摄作品的能力在异世界开外挂的老套故事,有这方面爱好又不介意更新慢的朋友可以看看能力方面以特摄和日漫为主,美漫为辅,国漫特色太鲜明很难与西幻背景兼容,请见谅。 话说因为是用过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占的坑改名的缘故,分类好像不太对啊顺便电脑端上面那个“热血少年一往无前”是什么鬼,挂在那里好刺眼多看空我.jpg
  • 大盗梦师

    大盗梦师

    你盗梦成功,复制基础刀法。你盗梦成功,复制剑神三觉,万剑归宗。你盗梦成功,复制儒道战诗,言出法随,一口浩然正气,覆灭无数邪魔。你消耗梦源力,融合金刚之体、不坏之身,蜕变为不灭金身。你消耗梦源力,推演烈日诀,衍化为大日如来真经。大梦三千界,一梦一轮回,入灵台方寸,以梦寻大道,得不朽道果。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让历史复活

    让历史复活

    明朝首辅张居正让当代作家熊召政走进了历史,长篇小说《张居正》让作者攀上了文坛。熊召政演讲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谈古论今,纵横捭阖。他一向固执地认为: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这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责任,同时也是作家的责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玄天武帝

    玄天武帝

    白凌道因为遭受背叛而修炼了错误的剑法导致渡劫失败,转世重生在下界,他发誓要瑶池圣女知道,他白凌道即便失去一切,也能超越瑶池圣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洪荒天子(8)

    洪荒天子(8)

    洪荒中,毒虫遍地,异兽出没,危机无处不在,这便是始前的死亡之地。然而人类以天生的本能存于天地间,而他们之中的强者以神自居,用智慧与力量瓜分洪荒,分别统治着这片危机四伏的土地,从而形成了洪荒万国。而就在这血腥与杀劫之间,一位在蛇腹中、沼泽内、神剑下、陷阱里生存下来的少年,就在这野蛮与文明、毁灭与建设的洪流中崛起。他得到了苍天的眷恋,与神龙之丹融为一体,在广成洞府内开启心灵之门,悟透了天地的玄机,看遍了人世的杀戮争斗,孕育出无穷的智慧和能量,终铸就其不死之身,超越了凡尘的一切,游历于洪荒万国之间,组成“龙之旅”,横扫八荒,一统万国,创下了神州大地的千秋功业。他就是战神轩辕——洪荒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