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4100000007

第7章

探访巨人族

相传,古希腊勇士奥德修斯在远征途中曾被独眼巨人所俘获,奥德修斯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才得以生还。这个巨人民族在哪里呢?

一位名叫奥兰多·维托里奥的巴西科学家,原本不相信世界上存在巨人民族,可是10年前的那次险遇,却使他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奥兰多到巴西北部罗赖马山附近的原始丛林中探险。当时他正在一个深谷中穿行,走累了想坐下休息。突然,他看远处森林中出现了一群平均身高2.5米以上的巨人。巨人们一个个浑身赤裸,长满长毛。奥兰多想拍下巨人的尊容,于是摆弄起自己的照相机来。这时,从森林里又跑出来5群巨人。6群巨人汇合在一起,朝森林深处走去。这一下可急坏了奥兰多,他再也顾不上拍照,将相机一扔,撒腿便朝巨人们追去。眼看离巨人越来越近,猛然间,巨人们不约而同地吼叫着,向奥兰多扔起大石头来。顷刻之间,石头满天飞,吼叫声震天动地,吓得奥兰多再也不敢前进。

失魂落魄的奥兰好不容易逃出密林,回到家里。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整理成一份书面材料,并将它公布于众。

奥兰多的文章引起了轰动,它对于有没有巨人族的争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6世纪时,法国作家拉伯雷曾写过一部叫《巨人传》的小说,书中的主人公——巨人高康大食量惊人,他每天要喝17000多头母牛挤的奶,身上穿的衬衣用布1700多米,做一双鞋,鞋底用去1100多张牛皮,身躯高大,令人难以置信!

同意有巨人族的人还振振有词地说,既然世界上没有巨人,哪来的那么多有关巨人的传说。

对于巨人的大小,有人则持折中意见。他们认为,古代的巨人或许没有像小说中描写的那么大,但明显大于常人的巨人肯定存在。

19世纪末期,有一位去马来半岛探险的科学家,在深入半岛探险的过程中,他调查了许许多多当地居民,居民们异口同声地说,在马来半岛的腹地至今还有巨人族出没。于是,科学家便兴冲冲地连夜赶往那儿。

可是,他踏遍那儿所有的山头,却连巨人的影子也没看到。最后,他总算在一片原始森林中,找到了几根奇怪的大棒子。他感到很失望,只得将棒子带了回来。

这些巨大的棒子在当地也着实引起了轰动。有些人类学家居然根据这几根大棒子,判断马来半岛的原始森林中确实有巨人生活过。因为普通人既没有必要,也拿不动那么重的棒子。但是,推断归推断,仅根据一根棒子,是难以下定论的。

前苏联人类学家雅基莫夫博士则比前面提到的这位科学家更进了一步,因为他声称自己找到了巨人的遗骨。

20世纪初,雅基莫夫在爪哇、非洲的东部和南部,以及蒙古、中国和印度等地,相继发现了直立猿和大型猿人的遗骨。根据这些遗骨,雅基莫夫断言,这是古代巨人族的遗骨,他们的体重应当在500千克以上。

然而,雅基莫夫的理论很快就受到了反驳,一些权威的科学家经过仔细勘测,认定这些骨骼是一种类人猿留下的。这种类人猿始终没能进化成人类,所以,说它是巨人的骨骼,是不妥当的。

1966年,几位印度的生物学家,在印度发现了一具酷似人骨的大型骨骼化石。化石长4米,仅一根肋骨就有1米长,科学家对它进行了反复的研究,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他们认为,这骨骼化石确实是巨人族所留下的,时间是距今数千年到100万年以前。当时,巨人民族确实在地球上生存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巨人族灭绝了,只留下骨骼化石。

印度科学家的惊人之语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认为,“世界上存在巨人族”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巨人民族很有可能目前仍生活在某个与世隔绝、不为人知的地方,而这些地方目前尚未受到人类文明的影响。比如说,在那些茂密的原始森林、荒凉的高原和广袤的荒漠,或许那些人正在默默注视着我们生活的文明世界。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上有没有巨人民族这个谜终将会被解开。

海底求生记

1984年9月的一天,秘鲁的海军基地正举行一场庆功会。“彼泽瑞!我正式任命你为费米号潜艇艇长!”莫可瑞安中将冷峻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彼泽瑞走上领奖台,庄重地行了个军礼。“讲讲你的活人鱼雷的故事吧!”莫可瑞安鼓励他说。于是,彼泽瑞讲起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一周前,“费米”号在执行任务时忽生故障,急速下沉到离海底39米处。这里海水的压力特别大,即使能从艇中出去,人也会被压成肉饼;但如果就呆在艇中,用不了多久,人也会缺氧而死。

“一定要想办法出去!”艇长凯伊洛基说。他试着启动通气盖,巨大的铁盖猛地击中了他的头,艇长死了!艇上20多名船员乱作一团。这时,炮手彼泽瑞挺身而出:“别慌!一切听我指挥!”他发动大家一起静下心来想办法。彼泽瑞不由自主地走向自己的工作台,他的眼光突然留在一箱鱼雷上:“有了!既然鱼雷能出去,人也能!”听了彼泽瑞的办法,其他人惊呆了,但他们也认识到:这是唯一的出路!

把活人当作鱼雷来发射,并非易事。必须要求排光肺里的所有空气,然后再屏息半分钟。要不然,炮膛内的人就会因肺部扩张而死。

第一个进入炮膛的是潜水员格维,他咬牙屏住呼吸,脸惨白惨白的。

通过观察孔,彼泽瑞看到炮管强大的气流排开了一小片海水,紧接着,一个黑影从发射管口冲出,眨眼间就出了他的视线。

“祝你好运!”彼泽瑞在心底默默祈祷。接着又有10个船员发射出去了。第11个船员胆子小,连连深呼吸了三次都没排空肺里的气。只好让其他人先上。

终于艇中只剩下了彼泽瑞一个人。对彼泽瑞来说,要出去就更难了。因为他只能自己按电钮,这就意味着,他得比别人多屏息10到20秒。

第一次,彼泽瑞失败了。但第二次,他终于启动了开关。彼泽瑞闭着眼睛,只觉得身子在向上飞着,“哗啦”一声巨响,他睁开眼睛。是海面!是天空!成功了!几个小时后,彼泽瑞回到了海军基地,更让他高兴地是“费米”的其余20人也都平安地回来了。听完这个故事,庆功会上的人们都高呼着彼泽瑞的名字。莫可瑞安激动地说:“我很久没哭过了,费米号的故事让我流下了泪。让我们为机智英勇的人们干杯吧!”

活火山口逃生记

1992年11月21日,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口上,一架直升机在不停地盘旋着。这座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近10年来喷发出的熔岩吞没过许多村庄,火山口底部比3个足球场还要大,火山口总是热气腾腾的,好像时刻都会喷发出滚滚熔岩。是谁在这样的火山口上冒险呢?

原来,这些人是为拍电影而来的,直升机上有摄影师迈克尔·本森、摄影助理达迪和驾驶员霍思金。

本森和达迪被火山口底部龟裂凹凸但异常壮观的景象吸引住了,连续拍摄了几个小时。忽然,他们听见霍思金惊叫一声:“发动机熄火了,我们在往下掉!”

此时,飞机距离火山口的高度只有100米,而飞机下坠的速度却已经达到了每小时20000米。霍思金赶紧在火山口左侧寻找到一块平地迫降,迫降虽然成功了,但无线电系统被震坏了,他们怎么取得援助呢?

“爬出火山口!”本森说,此时他们都被火山口浓烈的硫磺味熏得直咳嗽,岩石也灼热难当。但是,爬出火山口谈何容易。虽然离火山口顶部只有100米,但到处是怪石林立,这得爬到什么时候。

这时,霍思金不顾本森的阻拦执意要回去修无线电,因为缺氧,他在修理过程中不得不一次次爬上20米的高处呼吸空气。艰难地度过一个小时后,电路终于接通了。

于是,下午2点半,一位有抢险经验的直升机驾驶员唐·希勒赶到了出事地点。霍思金被告知用无线电指路,希勒在浓雾中穿行,终于发现了失事的飞机。他通过电台对霍思金说:“我不能靠得太近,你朝飞机发动机的声音方向跑。”

就这样,霍思金得救了,但本森和达迪仍在火山口中,浓雾重重,在空中根本无法看见他们俩。

更多的人接到消息后,参与了救援工作。火山公园管理员乔德和纪尔爬向火山口边缘,发现本森和达迪的声音就在他们正下方。但是地层太疏松,而且毒气太重了,登山绳上的不锈钢卡子都被腐蚀,乔德和纪尔戴着防毒面具寻找遇难的二人,但都失败了。

天黑下来了,人们只好搬回营地。而本森和达迪则度过了又冷又饿的一夜。第二天一早,达迪受不了了,他奋力向上爬去,即将到达山顶时,碎石比较疏松,手插进去直到肘部,他一用力,没想到成功了!他终于活着走出了火山口。

第三天早晨,绝望的本森才得以获救。全靠了卫星导航系统和另一名驾驶员汤姆高超的技术,他才抓住了第三次投下的吊篮。后来,本森得知自己虽没能保留住珍贵的胶片,却创造了在活火山口中停留48小时的世界纪录。

穿越非洲

一百多年前,非洲在世界上还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有个年轻的英国人大卫·利文斯通在取得医学硕士学位以后,开始了对非洲的横贯探险。

在炎热的非洲,长途跋涉是非常艰苦的。在沙漠地带,风像刚从炼铁炉里冲出的热浪,吹得人口干舌燥;在热带森林,犹如闷在蒸笼里,看不到太阳却浑身大汗,还要不停地用砍刀开路。

在非洲的探险路上,人迹稀少,由于白人曾经把黑人大批地运到美洲当奴隶,因此,遭到黑人的仇视。利文斯通和同伴几次遇到土着部落的袭击,黑人手执利器要杀这些“白猪”,他们一次次死里逃生。

后来,利文斯通沿途为生病的黑人看病、治疗,渐渐取得了当地人的信任和帮助。利文斯通从青年到老年,一直从事非洲探险。东走到印度洋西岸,西走到大西洋岸边,对沿途的地理、动物、植物、气候,还有大自然的奇物现象都详尽地记录下来。

举世闻名的莫西奥图必亚大瀑布,是非洲的骄傲。利文斯通是第一个把它介绍世界的探险家。他远离妻子和孩子,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

1873年,60岁的利文斯通病倒在探险途中,死在一个极偏僻的小村庄。

无数黑人痛哭流涕,按自己的习俗把他的心脏埋在当地,然后把他的遗体抹上香油,裹上白布,抬着他走了1500英里,护送到印度洋海岸某城市的英国领事馆,由那里把利文斯通送回了英国——他的故乡。

欧亚汽车探险大赛

1992年9月9日,哈萨克斯坦西部的大荒原一改往日的荒凉,百辆疾驰的汽车狂驶而过,荒原一片烟法……突然一辆卡车翻了……两辆赛车相继起火……

这就是欧亚汽车探险大赛的一幕。从9月1日起开始的这次汽车越野赛,要从巴黎驶至莫斯科,最后到达北京。参加这次越野赛的大大小小各种功用的车有255辆,其中赛车94辆。这次的越野赛要经过中亚几个大沙漠和戈壁滩,被认为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体育比赛之一。

在开往大荒原之前,车手们已行进了7天,已有9辆车因故不能前进,一名法国后勤人员翻车身亡。接下来的两天里,许多车手都走错了路,每天约有10辆赛车因为车祸未按时赶到营地而失去了比赛资格。

9月11日,困难接踵而来。在开赛以来最长的一段赛程一里海东岸,一·名意大利车手翻车死去了。许多车手为抢时间不吃午饭,但那段时而起伏时而转弯的道路却让不少车手疲惫不堪。当天,有39辆赛车超过关门时间才到达营地,17辆因没能按规定时间向组委会申报而被迫退出赛事。

中国有两辆赛车参加了比赛,其中一辆11号被淘汰了。另一辆在接下来的穿越卡拉库姆大沙漠中迷了路,燃油也耗尽了,两名车手只好在茫茫沙丘中走了整整14个小时才获救。

18日,仅剩的62辆车驶人中国境内。途中要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戈壁滩,以及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连接的边缘。

各国车手开足马力,你追我赶,但路途依然艰难。从喀什到阿克苏的赛段上,前一天晚上下了场暴雨,原本就干涸的河道又被雨水泡成一片泥泞。结果除了6辆车驶到当天的终点,其余汽车都被困在泥潭里,发生了三起车祸。这一赛段被取消了。

19-20日,又有两人在车祸中丧生。以后的几天几乎一直风雨大作,赛车手们只好顶风冒雨前进,尽量谨慎驾驶,但翻车事故依然不断发生。在甘肃酒泉宿地休息时,甚至刮起了8级大风,接着又是瓢泼大雨,连帐篷都没法支起,许多人只好在狭窄的赛车内呆了一夜。

漫漫赛程终于接近了尾声。26日上午,50辆赛车、卡车和7辆摩托车在最后规定的时间里抵达终点八达岭长城。获得这次越野赛冠军的是104号赛车、法国雪铁龙队的车手拉蒂格和他的领航员。无论成败与否,赛车手都会铭记出发时巴黎赛纳河畔体育馆的大银幕上的一行大字:“探险精神永存!”

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

国际在线报道:自1984年5月成为中国徒步走完万里长城第一人之后,刘雨田的双脚就没有停止过。他四次穿越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乌干大沙漠,一次穿越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考察过有“死亡之谷”之称的新疆罗布泊无人区;他还十次进西藏,走过藏北无人区,第一个全程走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并试图登上珠穆朗玛峰……

麦哲伦的故事

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着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第一个环球航行的人。

同类推荐
  • 从童年看财商

    从童年看财商

    本书选编了几位古代和二十多位现代的成功人士的童年情况和主要成就。通过阅读此书让中小学生阅读此书了解知识,激励自己。特别是从小主动培养自己的财商将大有好处。
  • 每天学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学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策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著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这些话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令人咀嚼不尽。
  • 杨译童书经典:豪夫童话(下)

    杨译童书经典:豪夫童话(下)

    书稿收录了豪夫童话的代表作品《幽灵船》《冷酷的心》《施廷福岩洞》等。书稿风格、情调上深受追求奇异、重视想象的浪漫主义文风的影响,充满了意思妙想。故事情节讲究谋篇布局,情节曲折复杂,人物刻画、环境描写深入、细腻,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公认的明珠。
  • 小巴掌童话2

    小巴掌童话2

    《小巴掌童话2》有27篇童话,读起来或让人捧腹大笑,或充满小哲思,或融入小动物间暖暖的友情……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8(东周列国卷8):见龙在野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8(东周列国卷8):见龙在野

    汤小团他们不但帮助蔺相如完成了完璧归赵的使命,还各自拥有了一把神奇的宝剑。最后,历经千难万险,他们找到了秦始皇,可小时候的秦始皇却让他们伤透了脑筋……
热门推荐
  • 卿颜我昔

    卿颜我昔

    她是一国女皇,他是妖域之王,跨越千年,两个人的爱恋究竟何去何从,说好的生生世世,怎么就离开了呢“阿焚,我等你”
  • 婻归

    婻归

    婻洲说:婻不向北,婻有岛。他说“我爱你比你多一点,比你早一点。”“所以,你愿意做我女朋友吗?”她娇羞“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嘿嘿,这次他再也跑不掉了。不是所有的暗恋都只是暗恋,不是所有的备胎都只是备胎。爱情的结局,是胜利者一手谱写。
  • 爱要精心呵护

    爱要精心呵护

    “我也喜欢你怎么办呢?”“Aslongasyouworkhard,theresultwillnotdisappointyou”“你很白吗?我觉得你比一般人还要黑一些。”“我不愿意做天上的星星,我只想做流星,降落在属于你的这片泥土里。”。。。。。想知道校草和家花分别是谁吗?想知道他们有怎样的故事吗?想知道他们的爱情是一帆风顺还是坎坷曲折吗?
  • 不可刹那无此君

    不可刹那无此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精选出我国古代十大悲剧,直接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表达,每篇后面还附有赏析,更有利于读者的阅读和鉴赏,除此之外在每篇故事中,还配有相应的图画,图文并茂,相信读者一定会爱不释手。中国古代戏剧,不但以深邃的思想、博洽的内容、纷繁复杂的主题和扑朔迷离的情节结构为古今观众及读者所倾倒,而且还以优美的文辞、练达的韵律和精湛的音乐曲调而成为中国文学艺术库藏中的瑰宝。自从元代有戏剧脚本刊刻以来,戏剧文学就一直在中国文学领域以其独具的形式和璀璨的异彩,彪炳百代。为了使读者对中国古代戏剧文学的优秀作品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对剧本故事及人物的总体把握,让中国文学艺术的这一部分瑰宝得以向广大民众普及并发扬光大,我们选取了十部具有代表性和较高艺术性的悲剧名篇,编成故事,以飨读者。
  • 仙尊道体八荒道圣

    仙尊道体八荒道圣

    我孤城本是凡人可一次车祸让他来到冥想大陆,冥想在其他大陆只能算上一颗小星星,就像地球一样在茫茫宇宙也只是一颗不起眼的小星球。
  • 重生九零辣娇妻

    重生九零辣娇妻

    害死父母和弟弟,掠夺她家财产的渣男渣女都被林楚欣弄死了,她知道自己难逃法律制裁,为了省一颗枪子儿,设计了一场车祸结束了可叹可悲的一生。本以为她的人生已经彻底over,谁料一睁眼竟然回到了九六年她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她的亲人仍在,她还没跟渣男在一起,渣女还不是她的好闺蜜,一切都可以从新开始。她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始了护亲虐渣之旅。所有阻挡我复仇的,都给我滚蛋!那个谁?你老是在我眼前晃干什么?上一世我根本不认识你。什么?救命之恩以身相许?滚你丫的,别妨碍我复仇。某人:亲爱的,需要组队复仇不?拳打渣男,脚踢渣女,专业虐渣,加我啊!这是一对重生男女组队虐渣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小男子汉

    小男子汉

    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继《小妇人》之后的又一经典。一本能让男孩喜爱,能让家长产生共鸣,能让老师更理解孩子的书。温馨感人、质朴纯真,传达着人生感悟和信念,让孩子学会用美好平和的心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本书面世以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并被著名丛书“美国文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