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5300000011

第11章 青葱岁月:学习之余,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2)

1973年7月3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全欧洲国家(除了阿尔巴尼亚)、美国、加拿大一起参加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欧安会)给了东德人民更多的希望。欧安会对于东德人民远比对西德意义重大。欧安会承认欧洲现有边界,主张和平解决边界争端,加强人员往来。赫尔辛基会议的最后文件,在各国首脑签署后公布。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西德代表赫尔·穆特施密特和东德代表埃里希·昂纳克两人见面照片流出,这足以让东德人民兴奋一阵。民主德国的知识分子和教会甚至已经在考虑如何依据赫尔辛基会议的最后文件来改革东德,自由民主之光就要来临,天真的快亮了吗?

但随着埃里希·昂纳克成为统一社会党的第一总书记,人们对于自由的希望也随即破灭。统一社会党内的顽固派根本就没有改革的想法。随着党内政策的收紧,东德人民刚刚看到的希望之火熄灭,民众纷纷抗议。为了稳固局势,统一社会党打击了那些走在最前沿的呐喊抗议者。

在整个大学期间,默克尔都对政治保持缄默,哪怕是她最欣赏的诗人和音乐家受东德政府迫害而流亡,她也没有在公共场合表达愤怒。同样莱比锡大学也没人抗议,全东德大学也只有寥寥数人抗议。这就是多年高压政策的悲剧结局,东德人民已经学会谨小慎微。在到处可能是秘密警察的社会里生存,每个人都会在这样的环境里或多或少地妥协,没有对错。

统一社会党为了能够实现严格控制大学里意识形态的目的,设置了与教学机构完全平行的党组织机构。大学的党委书记负责传达、实施上层的党的路线、政策。莱大的历任党委书记中,当以后来担任高等教育部部长的汉斯·约阿希姆·伯梅最为有名。莱大各系也都设有系党组织,有系党委书记,而且系主任由高教部部长委任。年轻的大学生总是有激情澎湃的时刻,在这样的氛围下,好多学生也都成为党员。同样年轻的默克尔却没有加入统一社会党,她有着自己的考量,其谨慎、沉稳的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莱大的课程设置,同样也反映了政治管制的问题,所有学科必须修习马列主义。默克尔所在的物理系也不例外,好在她的老师们并不是特别在意马列主义的条条框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物理学本身。前面说到过当时默克尔所在的物理系,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阿托尔·洛舍、维尔纳·霍尔茨穆勒正在莱大执教,而且物理系的老师们也的确更重视学科本身,所以相比之下,默克尔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多年后回首大学生活,默克尔也表示大学生活的确是在学习当中度过。不过连物理学这样的自然学科都要修习马列主义,其他科目可想而知了,但到目前依然没有发现默克尔曾经写过的关于马列主义的文章。统一社会党在思想领域的控制无疑是很严格的。

默克尔一直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不太容易的工作会激起她的兴趣。当初选择物理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探寻物理现象及理论背后的哲学,可是件诱人的工作。物理学并不是那么容易,事实也的确如此,默克尔可以很容易地学会理论物理,并融会贯通,可需要动手实验时就有些困难。刚开始的两年,她感觉学习很艰难,到了后面她才适应过来。

其他的学科,默克尔学起来驾轻就熟,体育或许是唯一的例外。直到今天,默克尔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的百米跑及格时间是16.1秒。默克尔并非不喜欢体育,而是不太喜欢速度太快的运动,可想而知当年她为了百米跑及格,苦练了多久,也许是体育老师按错了秒表她才通过。

课余之际,默克尔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她参加了被称作是“统一社会党的可靠助手和后备力量”的自由德国青年团。每个人都是青年团的团员,如果想获得重视和参加集体活动,就必须加入青年团,很难完全不涉入其中。青年团虽然最终的目的是向年轻人宣扬马列主义,但组织的活动不局限于此,舞会、音乐会、戏剧均在组织活动的范围内。默克尔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的青年团文化委员,实际工作就是订戏票。

莱大的青年团结构和党组织结构类似,每个系有基层团委,全校有总的青年团委。每年的夏季,团委总会安排学生们做些公益性质的工作。默克尔在莱大的时候,莱大的任务是修复一个破损的防御城堡——莫里茨古堡,修复完成后打算用作学生周末的休闲之地。所以每到夏季暑假,默克尔都会有十多天的时间参加这项工作,不过直到她毕业,也没有修复好。默克尔后来回忆说,每天都是挖土,刚开始还觉得很有趣,时间久了总是觉得自己在做苦力,而且不曾设想有一天这座古堡真的会修复好。现在的莫里茨古堡已经成了莱大学生周末放松的好去处,舞会、酒吧、餐馆一应俱全。

默克尔当初在大学里的老师,依然对她赞赏有加,认为她是个正直、勤奋的学生。默克尔很有主见,老师说得不合理的地方,会毫不犹豫地指出,做事有条不紊,富有计划性。在当年的同学眼中,她合群、易于相处,也不炫耀,不爱出风头。这种稳重、低调的性格使得她很受同学欢迎。

在莱比锡大学求学时期,默克尔并没有展现出突出的组织、协调的能力,也没有给她的同学或者老师留下拥有政治方面才能的印象。或许默克尔隐藏政治才华,是因为她没有找到一个认同的党派。

从“卡斯纳”到“默克尔”

默克尔全名叫作安格拉·多罗特娅·卡斯纳,她从政以后,陪伴她风风雨雨快30年的“第一先生”全名是约阿希姆·绍尔。默克尔的姓氏从何而来?其实早在默克尔上大学期间,就有过一段婚姻。她从第一任丈夫乌尔里希·默克尔那里继承了默克尔这个姓氏。

1974年,也就是默克尔来到莱大的第二年,她认识了比自己大一岁的乌尔里希·默克尔。乌尔里希同样是物理系的学生,与她同级,在平行班级。默克尔所在的物理系大多数都是男生,想必她再也不可能像中学那样默默站在人群后,充当背景墙。大学时期总是激情四射的,年轻的默克尔与乌尔里希在熟识之后,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要知道这可是她的第一次恋爱,中学时代默克尔属于“没被亲吻过的一族”。后来默克尔自己也承认,在感情方面,相比同龄人,她是较晚成熟的。

恋爱中的默克尔与乌尔里希,像所有的情侣一样,享受浪漫的爱情生活。他们在闲暇时间到处旅行,虽然可去的地方不多,但是两人都很喜欢在户外行走,尤其偏爱乡下的田园风光。周末两人则携手参加系里组织的舞会或者是去看电影、歌剧,享受二人世界。两个人兴趣爱好相同的很多,这也是他俩能在一起的原因。同学、朋友的聚会,也是周末常有的放松方式。他们还经常把对方带到自己的家庭聚会中,认识并经常探望双方父母,这越发让两人的感情稳定。

在同学、亲友眼中,默克尔和乌尔里希是一对幸福的热恋情侣。默克尔在大学里的好朋友依然能记得那天收到的小卡片,上面写道:我们要结婚了,在1977年9月3日那一天,只想通知一下最亲爱的你们。是的,默克尔在她大学毕业的前一年结婚了,嫁给了给予她“默克尔”姓氏的那个男人。

婚礼的前一晚,默克尔先举行了一场庆贺活动,邀请了双方的至亲和各自的好朋友,总共也才二三十人。洪池、莱大的同学莱因哈德·伍尔夫特也参加了那场庆祝活动。后来洪池回忆,那晚大家都带了很多用旧的碗和盘子,希望可以在现场砸碎,制造出狂欢节的氛围。后来显然他们的狂欢行动没能实施,因为在瓦尔德霍夫的森林里,任大家怎么摔,都难以发出声响。

婚礼当天则更是简单。默克尔是一名基督教新教徒,毕竟她的父亲是基督教的牧师,婚礼理所当然在教堂举行。虽然乌尔里希不太愿意去教堂,但在默克尔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去了她家乡滕普林的一间小教堂。默克尔一直喜爱素雅的蓝色,婚礼上她也穿了件蓝色婚纱。按照新教徒的结婚宗教仪式,按部就班地走完了所有程序。此后,她随了丈夫乌尔里希的姓氏。

结婚时的默克尔只有23岁,大学也尚未毕业。周围的亲友、同学也都觉得没什么奇怪,当时东德人普遍都比西德人结婚早。受大环境的影响,默克尔那么早结婚也算是符合潮流了。其实还远不止这个原因,东德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那时候的东德规定:大学毕业生三年内有义务服从组织的安排,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而结婚后则可以两人在一起工作,并且分配一间房屋。这意味着默克尔与乌尔里希不结婚的话,毕业很可能不在一起工作,这不是这对情侣愿意看到的结局。

在当时,就业、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为了稳定安家,这种规避的方法不失为一条大家都易于选择的路。

按照政策,默克尔和乌尔里希分到一间简陋的房间,卫生间还要和其他房间的人共用,但是相比之下,已经不错了,其他没结婚的同学可只能住在四人宿舍里。毕业后,默克尔夫妇搬到了柏林市中心玛丽恩大街。依然是一套简陋的房屋,但至少不用和别人共用卫生间了。房子距离柏林墙不远,默克尔每天都要沿着柏林墙走到毕业后工作的场所——柏林科学院,乌尔里希也把自己的工作从洪堡大学调到柏林科学院,默克尔在物理所,乌尔里希在光学所。

刚在科学院物理所工作的日子并不好受,默克尔没有朋友。为了结识更多的朋友,默克尔参加了物理所的自由德国青年团,担任起文化方面的委员。物理所的青年团活动可不仅仅是读书、看戏剧之类,还会组织去旅行。

相对于默克尔在外组织活动,攻读博士学位,乌尔里希则更喜欢待在家里,修理旧房子、做家务等。两个人一起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后来乌尔里希甚至不再与默克尔一起参加物理所的旅行,陌生与隔阂在两人之间渐渐出现。在乌尔里希彻底修好房间的时候,默克尔也最终决定结束这段感情。默克尔搬离了玛丽恩大街,双方在完全平和的情况下分手了。物质匮乏的年代,并没有什么财产可以分割。默克尔拿走了乌尔里希的洗衣机,作为回报,她让“默克尔”这个姓举世闻名。

多年后,默克尔遇到了第二任丈夫约阿希姆·绍尔,而乌尔里希则继续着他的科研之路,成了一名物理学家,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对于这段太过匆匆的婚姻,默克尔认为过早结婚是婚姻失败的原因之一,也许不受到社会的影响,再等一等,这段婚姻会像默克尔其他的同学那样,经受住各种考验。可是谁又能不受社会影响呢?

同类推荐
  • 宁死不屈的革命烈士江竹筠

    宁死不屈的革命烈士江竹筠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这是一本富于人生启示的杨绛传记,温情追思杨绛百年人生的珍藏读本,向杨绛先生致敬!参透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智慧,做一个明媚从容、淡定优雅的女子。她虽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之心。外界给了她颇多赞誉——坚韧、从容、睿智、宁静……但这些于她不过浮华如花,开过即谢,她并不曾为此动容,不曾改变过一分一毫。她始终还是那个如深谷幽兰般的女子,在岁月里温婉如初。
  •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花蕊夫人:流年暗中换,逃不出的宿命。刘娥:德馥比仙美如兰的倾世皇妃。李师师:大隐于烟花巷陌的奇女子。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
  • 卫国英雄:刘永福(青少版)

    卫国英雄:刘永福(青少版)

    《卫国英雄:刘永福(青少版)》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情节生动,文字优美,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学习和阅读,可以说是青少年学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教材。卫国英雄丛书,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名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中。
  • 悲壮刺客:荆轲

    悲壮刺客:荆轲

    《中国古代武将壮士:悲壮刺客荆轲》为丛书之一,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刺客荆轲的传奇故事。他为了信念和承诺,视生命为浮尘,在刀光剑影中挥洒游侠义气,所体现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牺牲精神。
热门推荐
  • 煞破九重天

    煞破九重天

    剌客青煞执行袭击任务,从王子成处夺得玉简残片。突遇不明偷袭,黑七组三人青煞幸存,同组成员猴子和紫猫殒命。青煞逃回河岩总部,从堂主剌狼处得知王子成行动为剌客组织安排,目的是引叛徒夺玉简残片。青煞是唯一活着的人,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叛徒。青煞逃出,偶然强吸灵力,达到二星灵士,本想先去安顿好自己的兄长燕苞,结果晚到一步,兄长已被黑刃方面抓走,并以此胁迫青煞就范。于青煞转而随商队去魔族方面,途中遇兽妖,得到魔核。到达魔族炽岩城后,意外吞噬魔核,发现可以武、灵、魔三修。同魔族做交易,用真正的玉简残片去换得叛徒信息,获得魔族订金等支持。期间,同殊曼做买卖,入股沙华商队。最后青煞回到河岩并成功盗得真的玉简残片,却误打误撞破掉残片封印,把残片吸入体内,这时才发现残片上居然有奥玛大帝紫林的灵魂依附。这时紫林告诉青煞,他武、灵、魔的草率粗糙融合已经走火入魔,造成极大性命危机,身体也出黑班。青煞这才得知自己性命垂危,已经在燃爆的边缘。但兄长被扣,冤情未申,青煞决定铤而走险,先找到叛徒救出自己兄长,并还自己清白,然后再解决黑斑的问题……
  • 罗生门

    罗生门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的杰出作家,有“鬼才”之誉。他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于短篇小说,《罗生门》、《莽丛中》、《鼻子》等都是芥川龙之介最广为人知的经典名篇。早期作品多取历史题材,重艺术构思、审美意趣,显示一定的唯美主义倾向,后转向写实。本书收录了芥川龙之介的6篇中短篇小说。《罗生门》以风雨不透的布局将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从而展示了“恶”的无可回避,第一次传递出作者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无奈与绝望。《地狱变》以血淋淋的惨厉的笔墨,写出了奴隶主骄奢淫侈,和奴隶们所遭受的悲惨的命运,更使人有惊心动魄的感受……
  • 这个花神不是人

    这个花神不是人

    廿三岁的凡人女孩苏欢,她拥有玄武断缘斩和朱雀姻缘绳,她可以为两情相悦的凡人牵红绳保媒,也可以为有份无缘的怨偶斩黑绳断纠葛。
  • 我家男神有点皮

    我家男神有点皮

    失败的婚姻=一个能说会道刁钻多事的婆婆+一个爱胸爱腿妈都对的丈夫。25岁的童话甩掉了衣冠禽兽沈某人,被父母又一次催促嫁人相亲。这次的相亲对象,是一个在C市最高档的咖啡厅点了杯冰水的男人。
  • Building Resilience with Appreciative Inquiry

    Building Resilience with Appreciative Inquiry

    Journey through hope, despair, and forgiveness Leaders cannot predict the complex challenges they are called on to face. Veteran consultants Joan McArthur-Blair and Jeanie Cockell show that Appreciative Inquiry (AI) is an invaluable tool to build resilience.
  • 修真在科幻世界

    修真在科幻世界

    一个承修真文明于一身的人,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将会有怎样的一个人生?请各位书友到书中一阅!
  • 拂晓影时最闲情

    拂晓影时最闲情

    遇见她以前,他藏拙。遇见她以后,他遂意。他以为,自己只是人间过客。可因她,他亲手揭开了几十年前的家国恩怨爱恨情仇。他变得不再是他。她也不再属于他。你本无意穿堂风偏偏孤倨引山洪。因此,她成了他用尽一生去纪念的过客。《拂晓影时最闲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宠妻王爷种田妃

    宠妻王爷种田妃

    别人都穿越成王子公主,再不济也是个妃子啥的,怎么到她这就要被皇上发配到西北来种田?没事,就当是一趟古代劳动改造吧,没事跑到山贼窝里当四当家。在戈壁,沙漠与毒蛇作伴。你说没吃的?没关系,粮食种不成我种大枣,总饿不到吧。再不济西瓜种不成我种哈密瓜。到了秋天给你弹棉花。这些都不是问题,拜托那个秦王殿下你离我远一点。你牵的那个包子不是我生的!
  • 表兄掉在深沟里

    表兄掉在深沟里

    表兄越来越没样儿了!外祖母在世的时候就说过:人,啥时候都要记得自己是谁。可表兄忘记了自己是谁!碎舅也说:人心里都得有个宗教。他说的那个“宗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观念和道德准则吧。他说,谁一旦没有了这个,那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那他就没治了……他是在指表兄哩。表兄这次真的掉到沟里去了,捎来话的人说,表兄这回怕是不行了……表兄掉沟里绝非一次了:头一次可以说他是无辜的,第二次也情有可原,第三次却是罪有应得!说起表兄掉沟,我又想起好多事,想起一些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