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5200000008

第8章 散文风采

(一)书、表著称

散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先秦时,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散文作家,例如诸子百家的许多作品都足以令后世赞叹。建安时代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优良传统的同时,有了创新,着力向清新方面发展,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曹植作为建安文人中的佼佼者在散文创作方面更是大显风采,而且,他在散文样式方面都有佳作传世。他的散文保留至今,共有七十多篇。它们包括章、表、书、论、令、文、序、说等多种文体。

曹植的散文以书、表最为著名。刘勰称赞曹植“陈思之表,独冠群才”,意思就是说曹植的表在建安文人中水平是最高的。而曹植的书札更是建安文人书札中的珍品,极具文学价值。例如他早期的《与杨德祖书》和《与吴季重书》均被昭明太子收入《文选》,这足以证明其文章的水平和价值。

“书”即书信,是作者以书信的形式对一些问题发表看法,抒发心情。《与杨德祖书》既是一篇专门研究文学批评理论的议论文,同时又是一篇品评时人、抒发心怀的抒情文。曹植在给杨修的信中全面阐述了自己对文学、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理解。信的开头曹植用简要的文字介绍了当时魏国作家的整体阵容,接着结合自己的愿望对文学创作、批评发表很多宝贵意见,慷慨陈词,令人振奋:

“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不果,吾道不行,亦将采史官之实录,辨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非要之皓首,岂以今日之论乎?”

在这篇文章中,曹植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宏图壮志,盼望“达则兼济天下”。另一方面,曹植对自己的文学才能也表现出了高度的自信,即希望退则著书立说,留言不朽。曹植的心愿是在政治上能大展宏图,造福天下百姓;在文学上能够为后世留下不朽的作品,这也是曹植心目中文人和文学创作达到的最高境界。之后事态的发展证明曹植的确成为让后世景仰的文学大家,但他政治上备受打击,没能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愿望。

《与吴季重书》则反映邺下文人优越丰富的生活和洒脱的性格。曹植在给吴季重的书信中首先回顾了之前宴会上依依惜别的情怀以及离别后的想念之情:

“前日虽因常调,得为密坐,虽燕饮弥日,其於别远会稀,犹不尽其劳积也。若夫觞酌凌波於前,箫笳发音於后,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左顾右眄,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当斯之时,愿举太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伐云梦之竹以为笛,斩泗滨之梓以为筝,食若填巨壑,饮若灌漏卮,其乐固难量,岂非大丈夫之乐哉!然日不我与,曜灵急节,面有逸量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思欲抑六龙之首,顿羲和之辔,折若木之华,闭蒙汜之谷。天路高邈,良久无缘,怀恋反侧,如何如何!”

这段文字中描写的是作为贵族公子曹植的豪华悠闲生活。的确,统治集团的奢靡享乐的生活让我们不齿。据《三国志》记载,在统治集团内部,这类夜以继日的酒席上,竟有人酗酒身亡,司徒校尉丁冲就因“酒美不能止,醉烂肠死”。由此可见,曹植的描写虽含有夸大的成分,但确实是有根据的。曹植描写豪华宴饮时想象奇特,气势磅礴,充分显示了散文大家的宽阔胸怀。但是这种宴饮不是堕落的,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沉迷,它包含了建安文人对建功立业的热烈向往和积极进取精神。曹植在这篇书札结尾热情鼓励吴质在自己岗位上要不辱君命,知难而进,并做出好的政绩来就是明证:“又闻足下在彼,自有佳政,其求而不得者有之矣,未有不求而得者也。……愿足下勉之而己矣。”这种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政治家的襟怀和风度,是难能可贵的。

曹植散文作品中,表的数量最多。因为他身为王侯,需要经常向上陈情奏事。《文选》卷三十七表下注云:“表者,明也,标也。如物之标表,言标著事序,使之明白,以明主上,得尽其忠曰表。”

曹丕在位的时候,对曹植有很重的猜疑,派出“监国使者”监视曹植的一举一动。在重重的政治迫害下,曹植遭遇了各种坎坷。在这种情况下,曹植为人处事小心翼翼,诚惶诚恐,恐怕稍有不慎,触怒曹丕。因此曹植这个时期的表文主要内容是请罪、谢恩和表达对曹丕的忠心。《上银鞍表》云:“于先武皇帝世,敕此银铵一具,初不敢乘,谨奉上。”意思是说魏武帝曹操在世时,曾经赐给自己一副银马鞍,自己没舍得乘坐,现在把它献给曹丕。还有一篇《上先帝赐铠表》也是表示将曹操所赐之物上交朝廷。曹植这样将父王赐给的物品上交朝廷,实际上是向曹丕表示自己没有觊觎皇位的非分之想。《谢初封安乡侯表》是感谢曹丕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宽大处理,歌颂皇恩浩荡的:“臣抱罪即道,忧惶恐怖,不知刑罪当所限齐。陛下哀愍臣身,不听有司所执,待之过厚……臣自知罪深责重,受恩无量,精魄飞散,忘躯殒命。”曹植的主要意思是他犯下了重罪,感到非常忧虑和害怕,但是皇帝曹丕顾念兄弟之情,没有按照相关法制去惩罚他,待他有很厚的恩情……自知罪孽深重,很感激曹丕对他的宽赦。曹丕在位期间,曹植为使自己尽量减少或摆脱过多的迫害,写下了不少请罪、谢恩、表“忠心”的表,这些作品大多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写的,而且还有一部分违心之作,反映了作者性格上有很软弱、卑屈的一面。这一部分作品大多文学价值不高。

曹叡即位后,曹植又开始燃起了参与国家政事的积极愿望。他的激情不止一次地在他呈给曹叡的表里表现出来,让我们印象深刻。例如著名的《求自试表》。《文选》引《魏志》曰:“太和二年,植还雍丘。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意思是太和二年,曹植回到雍丘之后,他经常因为自己空有才能无处施展而感到遗憾和愤懑。于是,他上表请求得到皇帝的任用。全文字字饱含真情,都是披肝沥胆之言。首先从人生的意义谈起:“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接着又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曹植是一位有远大理想的贵族王侯,身居王侯之位,觉得无功受禄,心中有愧,所以想让魏明帝给他报效国家的机会。第二段陈述当时三国分裂的政治形势:“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安定)。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说明统一国家的艰巨任务还在等待人们去完成,对此最高统治者不能不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后各段则写自己想请缨出征,并且通过追述早年与父亲南征北战的经历来说明自己能够担当重任,希望魏明帝能够体恤他的一片忠心,给他为国效命的机会。最后点明上表的动机乃出于对魏国安危的高度关心:“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深感自己与明帝气血相同,为骨肉之亲,生死与共,故倾吐衷情,以求上达。曹植在《求自试表》里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献身于国家统一事业的斗争精神,其中虽然包含有“疾没世而名不显”的个人扬名的因素,但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是符合历史前进方向和人民要求的,因而对这种献身精神应该予以充分肯定。《求自试表》尽管文采飞扬、感情充沛,却并未能打动主上,魏明帝对曹植继续不予重用,充分反映其对曹植的猜疑之深,丝毫不亚于其父曹丕。

曹植写下的《求自试表》,虽然也属于表“忠心”的作品,却和曹丕时期的表“忠心”的作品不同,很有思想价值,文辞也有特色,尤其是贯穿始终的激情令人久久回味。

曹植等魏国诸侯在名义上是贵族,实际上却形同囚犯,毫无人身自由可言。为了改变这种悲惨现状,争取行动自由,曹植在太和五年上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求魏明帝放松对诸侯王的限制,这就是著名的《求通亲亲表》。

曹植对曹魏王朝一直都是衷心拥护的,他一直积极关注着曹魏王朝的发展,这在闻名古今的《陈审举表》中有鲜明的体现。曹植在文中反复强调举贤任能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同时,他表示反对当朝采取的“公族疏而异姓亲”的错误政策,因为这容易导致政权被异性贵族篡夺。后来曹魏政权被司马氏篡夺的事实证明了曹植的远见卓识,可惜的是当时的魏明帝并未重视曹植的忧虑。

曹植的散文中还有一批论说之文。“论”与“说”在中国古代是两种文体。“论”与“说”在后代统称为“论说文”,“论”是论理,重在用严密的理论来判辨是非,大多是论证抽象的道理,“说”是使人悦服,除了古代常用口头上的陈说外,多是针对紧迫的现实问题,用具体的利害关系或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服对方。曹植的论说文如《汉二祖优劣论》《藉田说》《令禽恶鸟论》《成王汉昭论》等,也都写得有理有据、论析得体,很有说服力。

(二)艺术技巧

曹植的散文在艺术上独具一格,很有特色,历来评价很高,杜甫曾赞其“文章曹植波澜阔”,他的散文主要有以下一些艺术特色:

第一,感情充沛。真挚的感情可以说是艺术永久的生命力,散文创作更是应该如此。曹植的散文很好地坚守了这一原则,无论是畅谈友情、谈文论道,还是忧虑政事,字字都饱含着感情,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却能让人读后很受感动,透过文字,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曹植真诚、热情、自然的个性。他的散文是古代散文小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如著名的《陈审举表》就是一篇充满激情的文字:作者在向魏明帝强调审能举贤的重要意义和魏王朝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时,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机械的分析上,而是加入了自己充沛的感情,直抒胸臆,慷慨陈词,使这篇表文具有了动人的魅力。《与杨德祖书》同杨修畅谈了当时魏国文坛的得失是非和个人志趣抱负,文笔锋利,极富雄辩力。

第二,联想巧妙,想象丰富。曹植以诗人的气质描写一切,笔下挥洒自如,得心应手,他能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把一些很抽象的事物刻画得非常生动形象。刘勰称赞他“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即思维敏捷,很有才干,诗歌富丽,表文清逸。这是对曹植超凡的想象力的肯定。在他的作品中,某些普通常见的事物往往可以表现奇特的意趣,如《与陈琳书》,在这篇散文中,曹植描写神奇华丽的服饰“夫披翠云以为衣,戴北斗以为冠,带虹霓以为绅,连日月以为佩”,在这里诗人把翠云想象成了衣服,把北斗星当成了帽子,把彩虹当做衣带,日月当成玉佩,这是一般文人想象不到的。通过奇妙的联想,作者还能把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描绘得很生动。如《释愁文》中对愁的描写:“愁之为物,惟恍惟惚,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人的愁思,飘忽不定,不用召唤,它自己就会到来。当你推脱时,它又不离开。你寻找时找不到它的踪迹,把它握在手中,却又不满一掌……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推想、假设,让读者对“愁”这一抽象的心理活动获得亲切的具体感受,和我们熟知的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化抽象为具体的不朽之作。

第三,语言流畅,音调和谐,句式工整。曹植散文以语言流畅清丽著称,这是因为曹植在创作时从不刻意为情造词,而是随性所至,一气呵成,浑然天成。东晋的李充称赞曹植的文章:“表,宜以远大为本,不以华藻为先。若子建之表,可谓成文矣。”即表这种文体,应该把意义深远作为根本,不应该只追求词藻华丽。像曹子建的表,可以说是真正的文章!例如曹植的《与杨德祖书》《求自试表》等,语言都很通俗易懂,造句洗练。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曹植的有些作品,虽然在句法上骈俪成分很重,却未影响其语言的流畅自然,句式上奇偶相对,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相间,错落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起伏之美。这和后代骈文的形式主义文风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说是形式和内容俱佳的作品。曹植很善于根据文章内容的实际需要,选择语句的急缓。如《释愁文》:“吾将赠子以无为之药,给子以淡薄之汤,刺子以玄虚之针,炙子以淳朴之方,安子以恢廓之宇,坐子以寂寞之床。使王乔与子遨游而逝,黄公与子咏歌而行,庄子与子具养神之饌,老聃与子致爱性之方,趣遐路以栖,乘青云以翱翔。”此文采用一系列长句,节奏舒缓,徐徐道来,让人似乎遨游于太虚之境,愁怨顿消。如《谏伐辽东表》:“若其不拔,旷日持久,暴师于野。然天时不测,水湿无常……”句子多数是短句,事急,情急,铿锵有力,节奏分明,气势强烈奔涌而来,增强了事情的紧迫感。

第四,用“喻”恰当。曹植还善于用一些人们习见的比喻来形象地说明问题,如用“树之蝎者”比喻包藏祸心、图谋不轨的奸臣,用“南威之容”“龙渊之利”比喻批评家的才华与修养,这些比喻,都很生动、确切,有的至今还出现在人们的口语或书面语言里。借古喻今也是曹植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求自试表》中用贾谊欲讨匈奴、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故事,说明忧国忧民正是为臣的本分,而作者此刻正是向前贤看齐,愿效命沙场,为国立功。曹植有时候还用寓言故事来说理,如《髑髅说》就是利用庄子和骷髅对话的故事来表达其对生死的看法。曹植散文中的鸟兽草木,往往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可以看出其接受屈原艺术熏陶的明显痕迹,曹植曾经用鸟雀象征受迫害的弱者,用麒麟象征仁义之士,这些意象在曹植笔下都已经人格化、道德化了,既增强了作品的生动形象性,又启人深思,充分发挥了文学的教化功能。

总之,曹植的散文不仅有丰富的内容、真挚的情感,而且在艺术上抒情色彩浓厚、想象丰富、体制宏大、结构明朗、语言流畅、文字简洁、比喻生动。讲究艺术技巧,是曹植散文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徐伯虬称赞曹植的散文和他的诗赋一样,“是为建安之冠也”,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出其非凡的魅力。

通过以上的论述,毫无疑问,曹植在诗歌、辞赋和散文方面的巨大成就,使他成了建安时代、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卓尔不群”的文学家。曹植一生建功立业的志愿十分强烈,同时他也是政治上的悲剧人物,一生抑郁不得志。比起父亲曹操与兄长曹丕,他在政治上的地位与影响要小得多。相反,在文学上,曹植却成了闪亮的焦点,尽管他与曹操、曹丕被文学史合成“三曹”,但是“三曹”中人们更看重曹植的文学成就,这对其政治上的失意是一个很好的弥补。曹植的才气成就了巨大的功勋,使他赢得了“才高八斗”的美誉,他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优秀文学传统的形成过程中,曹植功不可没。没有他,中国古文学的光辉将会黯淡许多。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同类推荐
  • 雷锋

    雷锋

    1940年12月18日,距湖南省城长沙以西15公里的望城县,隐没在山坳里的小山村简家塘,诞生了一个小生命,乳名庚伢子。陈抚生编著的《雷锋》内容介绍:庚伢子嗓音特别响亮,几乎整个简家塘都能听见他“呜哇,呜哇”的大声哭叫。这一年,他的爷爷雷新庭57岁,父亲雷明亮33岁,母亲雷一嫂30岁,哥哥再伢子8岁。一家1人难得有这样的好心情。雷新庭把家里一只下蛋的老母鸡炖了,请来为雷一嫂接生的六叔奶奶、儿子的好友、后生子彭德茂,庆贺了一番。六叔奶奶说:“恭喜贺喜,你雷家人丁兴旺,再伢子的名字起得好,元满又生了个伢崽!”彭德茂才24岁,是条走南闯北的汉子。
  • 刘胡兰

    刘胡兰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朱强编著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讲述了刘胡兰生平事迹。
  • 唱着情歌走向彼岸花开: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唱着情歌走向彼岸花开: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庄严神圣的布达拉宫,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尘俗世,重权高位,于他不过是禁锢自由的牢笼。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与扭曲,也让他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智慧与安宁。他是悲悯众生的活佛,也是多情的诗人,他的情歌唱响三百年,至今不衰。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5)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本书甄选24 位知名的民国才女,用细腻的心思和唯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段段充满传奇的人生故事中。她们有的是出身豪门的名媛,尊贵、高雅;有的是书香才女,出语惊人、绚烂如花;有的是风月场里的明星,烫着时髦的头发,穿着香艳的旗袍,妆容精致,眼神中流淌着忧伤……她们姿态万千,在那段岁月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传奇。那些泛黄的老故事,经尽岁月沉淀,泛着独特的风韵与芬芳。本书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和独特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这不仅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品爱之旅。
热门推荐
  • 风雨夜归人

    风雨夜归人

    忠臣义士,和帝王一样,最后都会陷入孤独。为了江山,许伯彦和李显都必须学会忍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
  • 爱死你

    爱死你

    原名《一千零一夜之死神》,讲述了一个勾人魂魄的死神和一个人类少女奥利薇亚的爱情故事。
  • 佛系神医

    佛系神医

    她是来自现代,有精湛的医术,还有着一手的好厨艺!穿越到古代,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人生如戏,全凭演技!
  • 是应篇

    是应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改造文明

    改造文明

    回到过去,将地球改造成仙侠与科技并存的世界,见过一剑把月球砍碎的地球联合政府官员嘛?没事,容我回到500年前,先将成仙之法传播开来!(本书属于架空世界,如发现与历史不符的情况,请勿硬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

    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游戏实习生

    游戏实习生

    游戏,真的有那么简单吗?^_^你觉得呢?或者说这真的是游戏吗?
  • 司辰之主

    司辰之主

    接近神而未死的人将会获得蕴含神秘力量的符文,他们在历史的阴影中演化着刀光剑影的江湖。千禧年后邪神纷纷苏醒,预言中的末日审判即将来临。2015年,不死凰家族的“造神”计划被泄漏。2018年,橘家家主带着【山豕】铠甲叛逃,背负血海深仇的少年在他国执行最终任务。群星的主宰终将归来!
  • 中国的对日战略与中日关系研究(1949-)

    中国的对日战略与中日关系研究(1949-)

    中日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最复杂、最敏感的双边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制定了总体的对日战略目标和各个阶段的政策,循序渐进地推动着两国关系从民间发展到官方。本书使用大量的中、日文第一手资料,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对日战略的依据、内容、发展,以及对日战略与对日方针、政策、策略的关系,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角度,讨论国际格局、地区局势、双方国内形势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总结中日关系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中日两国关系既经历过令人怀念的“蜜月时期”,也有过的“合作摩擦”共存的全面发展阶段,还有过“政冷经热”的冰冻时期。中国对日战略是整个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战略方针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与中国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密不可分。现阶段的中日关系又面临新的困难和矛盾。在新的形势下,研究中国对日战略和策略的发展,可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了解中日关系的特殊性,发挥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推进两国关系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