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1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林徽因(1904-1955),又名林徽音,为了避免与同时代的一位海派作家林微音名字相混,1934年发表的作品开始署名林徽因,笔名有徽音、徽因、尺棰、灰因等,西名Phyllis。林徽因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生于浙江杭州,十岁后始随父母迁居天津、北京。父亲林长民(1876-1925),字宗孟,号苣子、桂林一枝室主,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曾任北洋军阀政府参议院、众议院秘书长以及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是民国初年着名的政治家,其诗文、书法也为时人推重。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林长民连夜撰文《外交警报敬告国民》,首先向国民披露这一消息,直接导引了“五四”运动的爆发。1920年,十六岁的林徽因随父亲远赴欧洲,入英国St.Mary’sCollege学习,在一位女建筑师房东的影响下,她立志献身建筑事业。因为父亲的关系,林徽因结识了众多文化名流,比如H.C.威尔斯、T.哈代、K.曼斯菲尔德、E.M.福斯特等,还有在剑桥留学的徐志摩。徐志摩对她展开了极其热烈的求爱行动,不过林徽因经由父亲婉拒了他的追求。后来,林徽因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结为连理,并一同赴美,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由于宾大的建筑系不收女生,她只好就读于美术系。

林徽因还是“京派”的代表作家,她不但在《大公报·文艺副刊》、《诗刊》等报刊上发表自己的创作,还提携新进,对沈从文、萧乾这些初出茅庐的作家给予帮助和鼓励。她在北总布胡同的寓所更是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文艺沙龙,被人们亲切地称做“太太的客厅”。

1937年,随着抗战爆发,林徽因一家辗转南下,于1938年初到达昆明,两年后又搬到四川宜宾东边的李庄,一住就是六年。这一时期她贫病交加,生活极为困窘,却依然坚持写作并进行建筑学教学与研究,参与撰写了《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等着作。1946年8月,林徽因一家回到北京,住进了清华大学教授宿舍,并开始主持清华营建系的系务工作。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于北京,结束了她短暂而美丽的一生。林徽因是美的,这种美不仅仅是容貌的俊俏,也无需用男子的追捧和爱慕来彰显,也许文洁若的评价最恰当地定义了她的美:按说经过八年抗日时期岁月的磨难,她的健康已受严重损害,但她那俊秀端丽的面容,姣好苗条的身材,尤其是那双深邃明亮的大眼睛,依然充满了美感。至今我还是认为,林徽因是我生平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她的美在于神韵——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除了美丽,今天人们谈论林徽因最多的便是她与徐志摩的“爱情”,恐怕这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实际上徐林之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年仅十六岁的大家闺秀林徽因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一个大她七八岁的有妇之夫的求爱,诸多研究资料也未能给出有力的证据。倒是林徽因与金岳霖之间才真正发生了一段恋情,它最终变成了一种圣洁的柏拉图式的爱情,金与梁、林间仍保持了毕生的友谊,这种情谊与风度直至今日依然令人欷不已——“人间还能有更美的关系吗?”(萧乾)

其实,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并不仅仅在于她美丽的容貌或者那些传奇的恋爱故事,而是因为她卓尔不群的才华。

她写诗。她的诗清澈、单纯,却富于智性之美,饱含着深沉的哲思:“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这些诗句一洗一般女诗人柔弱纤细的脂粉气,美丽中藏着哀愁,虚无里却又将希望点燃,显示出诗人对生命的大智慧、大领悟。

她写文。她的散文数量虽然很少,但笔调从容明快,文情并茂,对自然、人事体察入微,读者时时可以从中发现作者深厚的学养与机智的议论,名篇《窗子以外》在上世纪40年代还被朱自清选入《西南联大国文示范读本》,传诵一时。

她写小说。她的小说总共只有六篇,但已足够奠定其“京派”代表人物的地位,萧乾甚至称她是“京派的灵魂”,着名批评家李健吾对她的《九十九度中》赞叹不已:“一个女性的细密而慰藉的情感,一切在这里轻轻地弹起共鸣,却又和粼粼的水纹一样轻轻地滑开。……(林徽因)用最快利的明净的镜头(理智),摄来了人生的一个断片,而且缩在这样短小的纸张(篇幅)上。”(《咀华集·九十九度中》)她写剧。虽然只有一部未完成的《梅真同他们》,却足以使美学大家朱光潜在读完第一幕就写下“林徽因女士的轻描淡写是闷热天气中的一剂清凉散”的赞语。她也演剧。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华,林徽因在庆祝诗翁六十四岁寿辰的晚会上用英语演出了他的诗剧《齐德拉》,担纲主角齐德拉公主,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她还擅长绘画和舞台设计,1935年她应曹禺之邀为话剧《财狂》设计布景,时人称赞她的设计“和谐成了一首诗,有铿锵的韵调,有清浊的节奏”(伯克:《〈财狂〉评》)。最后,她还是一位建筑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先驱。自欧洲归国后,她与梁思成一道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这是中国大学第一个建筑系),后又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古建筑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建国后她还参加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恐怕,“才女”两个字远远无法概括如此多才多艺的林徽因。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个美丽的诗的灵魂所留下的点滴文字,值得后人永远去寻味、去沉思。

同类推荐
  • 安达路西亚水手的夜曲

    安达路西亚水手的夜曲

    从喀提思到直布罗陀,多么好的小路。海从我的叹息,认得我的脚步。啊,姑娘啊姑娘,多少船停在马拉迦港!
  • 叶思芬说金瓶梅(第2辑)

    叶思芬说金瓶梅(第2辑)

    《金瓶梅》对世情的揭露,对人性的描绘,比它的情色描写更具冲击力与持久性。在解读者叶思芬的眼中,这不是一部人们惯常认为的“淫书”“禁书”,而是一部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描写日常生活的书,写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爱恨情愁、贪嗔痴慢、生离死别。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明朝中后期运河沿岸一个有钱人家的日常生活;看到潘金莲如何挣扎谋求一个更好地未来;看到西门庆在官场、商场乃至欢场的应对进退;看到那个时代的官员、商人、妓女与尼姑的生活点滴,以及这样的日常中,人的可笑、人的可怕,还有人的可悯;看到数千年来从未改变过的世道与人心。
  • 当代非裔美国作家查尔斯·约翰逊小说研究

    当代非裔美国作家查尔斯·约翰逊小说研究

    该课题于2017年3月被批准结项,鉴定等级良好。全书共计八章,约26万字。其中部分章节经修改后已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其中国际英文期刊2篇,CSSCI期刊6篇,北大中文核心1篇。本研究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点。首先,比较深入地全方位解读了约翰逊的作品,显示出他与其他黑人作家在种族和伦理问题上的不同思考。其次,重点突出了约翰逊小说中的东方文化精神。虽然约翰逊在反思美国种族问题时引入东方视角的作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加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简介: 红楼韵味,如同酒香,历经两百多年的光阴,两百多年日月交替,到如今,恰似一樽陈年佳酿,历经时间的发酵和涤荡,愈发酝得鲜亮醇美、既浓且清,引人遇饮难忘、回味悠长。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将自己的血肉,都研碎在蘸笔的墨砚里。呕心沥血,惨淡经营,方才酿出这既醇厚又清洌的奇酿美酒,以飨后人芸生各各悲喜。
  • 最是元曲销魂

    最是元曲销魂

    由文舒所著的《最是元曲销魂》用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通过一个个曲人和一首首元曲,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它以浪漫的文笔漫谈古今人事沧桑,写作视角独特,语言则更加洗练柔美,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读。
热门推荐
  • 借桥搭木

    借桥搭木

    喜欢得不一样,从此内心那样的彷徨,一点的心,一点的灵动。
  • 黎明神座

    黎明神座

    当黑夜与光明交织时,黎明升起,神国中的神座在低吟,神殿中的神火在燃烧……
  • 灵葫仙缘

    灵葫仙缘

    少年入仙途,得灵葫,从此开始自己漫漫长生路。“穿越”而来的何云发现,自己竟然有了顿悟神通,可惜是个“低配版”。没关系,神通不够,功法来凑,得了灵葫传承的何云注定要走出自己的精彩修炼人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丹武帝仙

    丹武帝仙

    少年临死前觉醒前世记忆,前世踏碎仙界的场景历历在目,十二鸿蒙至宝得其二,面对亲生兄弟的刺杀,他无所畏惧,惊喜的重新人生在等着他,仙界的各位,我辰帝,回来了!
  • 诸天迷宫

    诸天迷宫

    游戏外,是真实的世界。游戏里,是虚拟的世界。虚拟和真实的界限有时候非常的清晰,不可逾越;有时候又非常的模糊,混淆不清。
  • 来到这个世界只为遇见你

    来到这个世界只为遇见你

    原以为只是普普通通的,没想到一夜之间全变了以前:白言“哭什么哭,就没见过你怎么能哭的……”白可可哭的更凶了。白言“小祖宗,别哭了,我错了还不行么~”现在:白言“可可~”白可可:“……”白言“可可可可可可~”白可可“……”白言“白可可,你理我一下会死啊!”白可可,“我不认识你!”…………(有一点点小虐,只是一点点哦~)
  • 桃林坡

    桃林坡

    一片桃林的坡下,是层层碧碧的麦田,偶尔有一方油菜夹在田中,橙黄的花朵儿灿眼又辉煌。小小的一条河,被田地给掩了,只留下几截儿蛇身。夕阳下面,前一段河里有粼粼的波光;后一段河里,小桥倒映做青龙卧碧水。河对岸,桑林的拐角处,有十几家住户,户户门前有俊挺的白杨。拴在树旁的牛儿,盯着杨树杆上的人眼睛、牛眼睛,肚里反刍着新旧的故事,时而哞——地一声长叫,宣告故事讲到了高潮。土崖上面,家鸡们一展翅,就能高栖于院中的桐枝。粉的、白的、紫的花束,一下全扑入它们的胸怀,激动得什么似的,竟把无限的夕阳错看成朝晖,太阳还没有落,就凤言凤语的叫。
  • 绿色新政

    绿色新政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研发,依托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科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创新性地提出生态文明转型和生态文化重构这一重大课题,创新性地提出我国首个以城市命名的生态文明“贵阳指数”,创新性地构建了“生活观、生产力和生态美”的生态“金三角”理论模型,展现了一种生态文明的理论自信和生态文明历史责任的唤醒。本书认为,21世纪将是生态世纪。生态文明将替代工业文明,生态文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文化。
  • 读者文摘精粹版10:让心灵去旅行

    读者文摘精粹版10:让心灵去旅行

    人的心总是在远方,走的越远离自己的心就越近!人的灵魂总是在天空,登得越高离自己的灵魂也就越近。那么,让心灵去旅行吧!去聆听寒风萧索,细看人生沧桑,——体味世间甜酸苦辣!徘徊在生疏的国度,那里有熟悉而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