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2300000018

第18章 洒狗血(2)

贾成功说的是实话。这篇小文章他还是很满意的,要不是钟晓梦约稿,就不会有这篇小文章。他复印了400份寄出去,后来收到的汇款单多达260多张,稿费加起来是9000多元。

吴富贵也看到了这篇小文章,给他打传呼说:“兄弟,《庄园之梦》写得太好了,那种生活太美了!我要是个娘们儿,再年轻几岁的话,就给你当情妇!”

此后,钟晓梦经常向贾成功约稿。她经常公派外出旅游,写游记散文。每次外出之前,她都提前把自己编的那个版面编好交给总编室。她编的“都市风铃”版面一周一个,大概需要四五篇文章。有时她出去一趟时间挺长,两三个星期,就要求贾成功写两三篇,一周一篇。她说,他的文章干净、深邃、厚重,她那个版如果有他的稿子,就能评为“A版”,她就能多拿奖金;如果这个版没有他的稿子,就感觉轻飘飘的,只能评为“B版”。总编要求她多向他约稿。

可是,母鸡下蛋还需公鸡跳到它身上“踩”一会儿,贾成功脑子里哪能凭空有那么多货色?很多时候,他不知道写什么。

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就让钟晓梦为他想一些标题。钟晓梦随便想起什么标题——比如“在那遥远的地方”、“住别墅的人”、“两个好朋友”、“幸福时光”、“别处的生活”等等——就打在他传呼上。

那些稿子,贾成功都是皱着眉头、抽着烟、撅着屁股坐在书桌前硬造出来的,有些“洒狗血”。当然,“狗血”也不是那么好洒的,往往改了又改,又没有电脑,只能在纸上写,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心力交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他写这些稿子的时候,目标受众只有钟晓梦一个人,他是为她写的,只想在她面前显摆,让她喜欢自己。

按照惯例,贾成功把稿子写好后先交给钟晓梦,然后再复印300份至500份撒到全国各地,等着收稿费。

贾成功油头粉面,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去见钟晓梦。

他和钟晓梦打交道大半年了,给她写过几十篇稿子了,还从没见过她,很想知道她长什么样。他在《山东晨报》上倒是见过她的照片:一次是年底的“全家福”,报社全体人员的合影;一次是不久前有个专版,介绍她新出的书、几年来游记散文结集《晓梦履痕》,刊载了几位国内着名文化学者、文学评论家的评论文章,配发了她的一幅照片。照片上,钟晓梦优雅、端庄、漂亮、知性,看上去二十七八岁。照片和真人往往有差距,所以贾成功想见见“活的”。

星期六上午,钟晓梦将在泉城路新华书店签名售书,售那本刚出版的《晓梦履痕》。消息是《山东晨报》发布的。

这天上午,很多人跑到泉城路新华书店来了,是冲钟晓梦来的。贾成功来到新华书店时,看到门口排了一个20多米长的队,什么人都有,大部分是中学生模样的人,还有一些老年人。门楣上有一条红布横幅,上面是几个金色的黑体大字:“《山东晨报》资深女记者钟晓梦签名售书”。

钟晓梦签名售书的地方在新华书店一楼。贾成功一进去就看见她了。他站在一个距离钟晓梦不到两米远的书架前,装作翻书的样子,偷偷打量着她。钟晓梦和照片不太一样,比照片更成熟一些,中等身材,偏瘦;短头发,烫过,焗成了淡棕色,显得很利索很干练;脑门很大,发际线呈M形。仔细看,眉间有两条细细的直纹。她穿一身做工考究的咖啡色套装,坐在那儿身子向前倾着,看起来很秀气,浑身散发着一种知性、成熟女人的魅力。和戴娜相比,钟晓梦算不上惊艳,但和大部分女人相比,仍是稀缺的美女。

钟晓梦坐在一张铺着红布的桌子前,笑盈盈的,给买书的人签字。她边签字边和买书的读者做简短的互动交流。她手边有几管粗大的签字笔。她身旁一左一右坐着两个人。左边是一个穿浅蓝色运动装的女孩子,看上去十二三岁,文文静静的,胸前戴着校徽,校徽显示是济南一中的学生。贾成功隐约听见这女孩子悄声叫钟晓梦“小姨”。她负责收钱,收了钱把书递给钟晓梦。钟晓梦在书的扉页上签字。钟晓梦写字很快,很用力。钟晓梦右边是一个干瘦干瘦、皮肤却很白的中年男人,面前摆了一摞某出版社的宣传画册,还有小半盒名片。名片显示,他是上海某出版社的编辑。只有他闲着没事干,显得很无聊。

男人喜欢的女人有好几种。其中一种女人是腹有诗书,气质高贵,举止优雅,让男人心生爱慕,渴望和她做朋友。和这种女人在一起,只可以喝着咖啡听着音乐聊人生聊艺术,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至于上床,当然也很愉快,但这不是第一位的。对于重视精神生活、有些文化品位的“闷骚”型男人来说,这类女人是最好的情人。法国当代着名作家、哲学家萨特的情人波伏娃就是这样的女人。两个人都才华出众,生活超凡脱俗。

萨特死后,波伏娃在他的墓志铭上写了一句感人至深的话:“他的死使我们分开了,而我的死将使我们团聚。”巧合的是,在萨特去世几乎整整六年后的那个时刻,波伏娃也去世了。两人合葬在巴黎。波伏娃是这类女人中的极品,可遇而不可求——当然,这首先是因为她遇到了萨特,她也只能是萨特的好情人,换了莫泊桑或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情形未必如此。不知道多少作家做梦都想遇到一个“波伏娃”,但往往直到蹬腿咽气也遇不到,即使众里寻她千百度,终于遇到了一个,腻在一起不久就俗了。事实上,“波伏娃”不常有,“萨特”也不常有。

在贾成功看来,钟晓梦就是这样的女人,就是他的“波伏娃”。他喜欢这个“波伏娃”。

贾成功杵在那个书架前,老半天不动,样子有些呆有些傻。

进进出出的人不时把他挤来挤去。钟晓梦不时抬头看他一眼,显然是希望他不要老是在这个地方杵着。那位女孩子和出版社编辑也不时把目光投到他身上。有人踩了他的脚,他才想起该离开了。

贾成功走出去,站在队伍的最后。队伍又比刚才长了一些,大约有上百人。

半个多小时后,终于轮到贾成功买书了。那位女孩子收了钱,把书递给钟晓梦。钟晓梦却不急于给他签名,微笑着打量着他,问他在哪儿上班。贾成功真想脱口而出,说自己就是贾成功,可是他又觉得不能说。他目光躲躲闪闪的,不敢看钟晓梦,一本正经地说自己是硅酸盐研究所的研究员,每天和陶瓷打交道(来新华书店的路上经过那家研究所门口,他想起一位中学同学在那里工作,是研究陶瓷、水泥和高分子材料的)。钟晓梦用手背挡住嘴,低头笑了笑,又抬起头来问他是不是喜欢写文章。他说喜欢,每年都在国家级报刊发表十几篇。钟晓梦瞪大了眼睛,问都是什么文章。他说都是关于陶瓷的专业论文。

钟晓梦盯着贾成功的眼睛,像在琢磨他说的是真是假。她笑了笑说:“你这个人有点怪怪的,说不出来的奇怪。你是研究陶瓷的,却喜欢读我的文章?”

贾成功目光散散淡淡的,瞅钟晓梦一眼,又把目光移开,极力一本正经,却又有些漫不经心地说:“我不光研究陶瓷,也研究水泥和高分子材料。不过这和喜欢你的文章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我们这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就不能有那么一点点人文情怀?要知道,很多大科学家,他们的艺术造诣一点都不比艺术家差。”

钟晓梦沉吟着说:“我同意你的说法。据我所知,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得就很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二胡拉得也很好。大才女林徽因就更不用说了——当然,建筑本身就是艺术。你是不是经常看我们的报纸呀?”

贾成功说:“是的,我们办公室订了一份。你编的那个版我很喜欢。我还知道有一个叫贾成功的经常在你那个版发稿子,他的稿子我最喜欢。”

钟晓梦瞪大了眼睛,惊讶地问:“你认识他?”

贾成功说:“不认识,只是经常看他的文章,就记住了这个名字。”他怕钟晓梦起疑,又随口说了三个经常在那个版上发稿子的作者的名字。

钟晓梦问:“你经常看他的文章,最喜欢他哪一篇?”

贾成功说:“我最喜欢他那篇《庄园之梦》。”

钟晓梦的神情忽然变得很恬静,目光有些痴,像是自言自语地说:“我也是。他写的那个庄园多美啊。”说着,她忽然笑了:“我记得那天的报纸出来以后,有好几个女读者往我办公室打电话,要他的联系方式,想认识认识他,和他交朋友,我没给。”

贾成功真想脱口而出“为什么不给呢”,却咂巴了一下嘴,把那句话咽下去了。听钟晓梦这么说,他很兴奋,也有点遗憾。

不过,更让他兴奋的是,钟晓梦谈起那个“贾成功”来,语气有些亲昵,像是谈自己心爱的人。

钟晓梦好像很愿意和贾成功多聊聊,但她看了看贾成功身后排队买书的人,还是赶快在书上签了名,双手递给他,还站起来和他握了握手。

走出新华书店,贾成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摸了摸鼻子,上面都是汗。

自从见到了钟晓梦,几天来贾成功心里堵得慌。在出租屋里,他坐在书桌前,抽着烟,准备写小文章,却写不下去。他脑子里一遍遍“闪回”见到钟晓梦时的情景,回想着和她说的每一句话,回想着她的每一个表情。他的脸上不时浮出笑意,又不时阴沉下来。他太喜欢她了。他脑中那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在罢工几个月之后又开始分泌了,而且来势凶猛。

可是,喜欢她又能怎么样呢?只能苦辣辣地暗恋她。28岁的贾成功看上去很潇洒,不胖不瘦,身材适中,颇有些玉树临风的意思。可是,这些有什么用呢?都是虚的。说得好听一点,他只是个会写小文章的人;说得难听一点,他只是一个漂在济南的盲流,没有工作,没有房子,也没有多少钱。如果他像他那些在济南工作的中学同学那样,是“体制内”的,在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哪怕是个小科长,他也有足够的底气喜欢钟晓梦。可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没想到,有一天贾成功居然成了钟晓梦的邻居。

贾成功因为“狗血”洒得炉火纯青,收入还不错,一年多居然攒下了两万多块钱。手里有些钱了,他就不想在南岗子街住下去了。一是这个地方离他租邮箱的邮局太远,来回需要一个多小时,太浪费时间;二是他租住的小屋太小,书都没地方放。于是他通过房屋中介在济南市区的中心地段、趵突泉公园附近的海右小区租了套一室一厅的房子。租金是每月350元,比南岗子街那个小屋高多了,但性价比还是不错的。海右小区是个较大的小区,有20多栋楼,都是六层楼。

小区房子也比较新。房东急需用钱,需一次性交齐三年的房租,12600元。

贾成功搬来的第二天傍晚,遇见了钟晓梦。他骑着自行车从邮局取信和汇款单回来,在小区大门口,他看见有位穿着入时的女士很像钟晓梦,正蹲在水果摊前买橙子。他放慢速度,仔细盯着看,果然是她。钟晓梦一抬头,看见了他,瞪大了眼睛,想冲他微笑或给他打招呼。但他的眼睛躲避着她的目光,一扭头,使劲蹬了一下自行车,从她身边走过去了。

后来贾成功发现,钟晓梦和自己住前后楼。他租住的楼在南边,她家在北边。他们都住五楼。他的北阳台和她的南阳台遥遥相对。两栋楼相距大约25米。如果他的北阳台和她的南阳台之间搭一块木板,十几秒钟他就能走到她家里。他的北阳台是厨房,除了做饭,他经常站在那儿抽烟。她经常在南阳台上浇花、晾衣服。如果正巧他在北阳台,她在南阳台,他们就隔着两层玻璃远远地对望一会儿。晚上,他站在北阳台上,还经常看见她穿着睡衣的剪影投映在天鹅绒窗帘上。

如果他们在小区里见面,相距远的时候就互相对望一眼,目光散散淡淡的,等走近了,却互相躲避着对方的目光,面无表情。

他们的小区门口有一对卖菜的夫妻,是济南郊区唐王镇的。

同类推荐
  • 韩昌的大腿

    韩昌的大腿

    为什么有很多人想要《韩昌的大腿》?已经有八个一流高手死在他一招之内。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他那双大腿到底奇怪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他左边的鞋比右边的那只鞋厚了一公分?青玄子与青丹子惨死月湖客栈,峨眉派居然又在月湖客栈找到了失窃镖银。这些事情绝对不像是机缘巧合这么简单,到底最新《江湖谣言》都有哪些?凉州郡县周氏一家一十五口灭门残案,襄阳城卫家公馆一夜之间鸡犬不留,为何取人钱财非要灭人性命?《江上僧》与神秘吹笛少年?谁是善神,谁是恶煞?
  • 西地平线

    西地平线

    在中国当代文坛以浪漫和理想主义色彩为其创作特色的高建群,在本书中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本书分三辑:第一辑“西地平线”,是作者这些年在陕甘宁青新生活、旅行、考察的散文。第二辑:“最后的骑兵”,是作者在新疆当兵5年的感悟。一个成熟男人的浪漫、一群最后的骑兵的剽悍,将一切孤独、无奈、悲凉、艰苦和凶险都深藏在心里,展现给你的是一个普通士兵对国家的那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三辑:“生活培养出作家”,作者抒发对故乡、对友人、对亲人的真情实感,畅谈对文学、对足球、对社会的看法,得出“作家是生活本身培养出来的”这一真知灼见。
  • 别与记忆纠缠

    别与记忆纠缠

    在芦苇湖的东边有几幢高层,李书香和父亲李书库以及继母住在十三层。当初这几幢高层修盖的时候,很多人不愿意买。因为芦苇湖在这座城市名声不好,每到了秋季,芦苇湖四周的芦苇发白,像是一个个死人的脑袋。所以李书库买的时候一平方米才四千多块钱,买了一百二十多平方米,也就是三室一厅,总共花了六十多万。李书库当时还是主管文化教育卫生的副市长,他买房子就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买。市长犯愁了,他对市长说,我买,我不怕死人脑袋,因为早晚我也就是死人脑袋。李书库买了,竟然成为一条重要新闻,不少人开始跟着买。有人说,市长都买了,老百姓怕什么。
  • 月夜行

    月夜行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
  • 别慌,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别慌,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别慌,还可以再抢救一下》汇集16个脑洞故事,围绕孤独与逃避孤独的精神内核展开,讲述了万物皆有情的故事。在这本书里,多了一个人与万物共情的维度,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切都变得鲜活有意义,独特的视角成就新奇的脑洞。16个绝处逢生的故事,每个故事的主角都各有各的孤独,看起来讲述的是众生皆苦的故事,但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孤独里自我救赎。
热门推荐
  • 演技六讲:创造角色的灵魂

    演技六讲:创造角色的灵魂

    《演技六讲:创造角色的灵魂》(增订纪念版)是波列斯拉夫斯基毕生表演与戏剧理论的大成之作,对方法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初版于1933年的《演技六讲》以英语写成,以导演和表演初学者的对话形式,从注意力集中、情绪的记忆、戏剧的动作、性格化、观察、节奏六个方面生动活泼地阐述了表演的基本理念,至今再版不断,并被译为西、葡、意、土、波兰等十几种语言。此次中译本在郑君里先生经典译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增订,如作者向美国公众阐述斯坦尼体系的23篇演讲,这为其后来提炼“演技六讲”提供了重要语境。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在美国实验剧院的重要合作伙伴玛丽亚·乌斯彭斯卡娅的4篇表演课讲义。因此,本书可说是了解现代表演方法从斯坦尼体系发展到方法派的重要依据,更是今天的表演和戏剧学习者的必读文本。
  • 清纯季

    清纯季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对青梅竹马成长路上的历程。
  • 中学生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中学生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中学生大都处于青春发育期,是生理、心理从未成熟向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急骤变化的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为了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学知识,提高他们抵抗心理疾病的能力,我们撰写了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涉及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心理、考试心理、情绪心理、气质与性格心理、青春期心理、人际交往心理、上网成瘾心理等。真诚希望此书能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排除万难,化解心头疑虑,做自己成长的主人,让每一个人都带着健康的心态去奋斗拼搏,携着美好的情感去享受生活。
  • 竹林的故事

    竹林的故事

    《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废名的小说整体上远离现实和社会问题,几乎难以在其中找到作家对于现实人生的哀愁或抗议。《竹林的故事》为废名的短篇小说集,包括《窗》《讲究的信封》《柚子》《少年阮仁的失踪》《病人》《浣衣母》《半年》《我的邻居》《初恋》《阿妹》《火神庙的和尚》《鹧鸪》《竹林的故事》《河上柳》《去乡》。废名的作品常与其禅学思想相关,不同时期的废名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也是因其禅学思想转变的影响。
  • 世子爷诛心了吗

    世子爷诛心了吗

    传言,离世子天生短命,注定活不过二十五。大婚那日,十里红妆,天笙上了花轿。病弱也好,短命也罢!都与她无关。她不过是换个清静的地方安心修炼,偶尔惩治一下上门找虐的妖魔鬼怪,为折笙报仇。洞房花烛夜,红绸揭下。某人浅笑晏晏,“夫人该歇了!”第二天!天笙黑脸!把她的四十米大刀拿来,她要杀了这个“病弱已久的人”。后来,她才知道。自己算计了任何人,唯独被他算计了个透彻。当她将他面具揭下,天笙执剑直接刺入了他的心脏。骗子,统统都是骗子!ps(宠文?虐文?阴险脸!宠着宠着就虐了,虐着虐着就死了。哈哈!信吗?信不信!呀吼吼)
  • 这个作者来自地球

    这个作者来自地球

    这个作者来自地球,有点腹黑,有点严谨,还有点小幽默。什么!抄袭?我那是弘扬中华文化,传播正能量!什么!不要脸?没错!王昀暄秉承着脸皮厚,得享受的精神,在文化搬运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西榴城

    西榴城

    《西榴城》的核心是一桩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冤案,一个高贵的古老家族的毁灭。不知年龄的小精灵塌鼻儿以其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他的两千一百岁崇拜皇权暴力与金钱的奶奶,灵魂附上总督千金之体、追求公平正义与爱的“救星”少女小芹的不幸,冤魂不散的游队副队长郑虎的痛苦质疑,明太监魏忠贤的作祟,使故事中的西榴城成为一座权利肆虐,阴森森注定要毁灭的“鬼城”。寓言式的故事,魔幻式的叙述,不只是对西榴城两千年皇权历史的诅咒,还是对迷恋金钱与暴力的当今人类社会的沉重警告。
  • 探冤

    探冤

    盛淮时期,皇帝建有一秘密机构——探冤阁,专门负责侦破朝堂内外和后宫发生的疑难案件,该机构由于从未在公众面前出现过,一直以来都鲜为人知。一桩桩扑朔迷离的案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 长投专刊023:金鹅饲养指南

    长投专刊023:金鹅饲养指南

    "存钱”这个事比投资理财要现实的多。首先,虽然你没钱就可以学习理财,但是只有有钱才能够投资。其次,对于现在的小白领和大学生来说,攒钱可真不是什么容易事,“花钱如山倒,攒钱如抽丝”也绝对不为过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