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2700000003

第3章 人性之美(2)

写了“一位母亲”“另一位母亲”后,心中一直有一种冲动,要写一篇有关我母亲的文章。我曾数次提笔,但每次一提笔即思绪万千,不知从何处写起,因而不得不将笔搁下。今天坐在飞往美国西雅图的飞机上,我给自己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完成这篇文章,一是要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另一个是为了纪念母亲逝世8周年。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濮阳县。1917年母亲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家庭,外公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守着二亩薄田养活全家,闲时靠做点木工活贴补家里。母亲有一个姐姐,出嫁后育有一男一女,但20多岁即患病身亡。虽然外公家境贫寒,但并不影响外公、外婆对母亲的宠爱。母亲即是在这种既贫困又受宠的环境中长大,并形成了一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争胜好强、和睦邻里的性格和品质。

在母亲小的时候,还流行缠足的风俗。据母亲回忆,邻家娶了媳妇,闹洞房时总会有一帮小孩起哄要抬新娘的腿看脚,如是大脚则会遭到人们的讥笑,如是小脚则被视为“漂亮”。但母亲从小即有一种叛逆心理,决不缠脚。好在外公、外婆对这个任性的女儿宠爱有加,从不训斥,母亲自然也就成了大脚姑娘,这也为母亲一生勤劳耕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母亲大约18岁嫁到杨家与父亲结婚。父亲结婚前曾在奉天张学良东北军中服役,在部队中作马夫。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父亲跟着兽医学了点医学知识,加上后来他留意观察,认真学习,天长日久竟然成为一名兽医。临解放时回到家乡,他又学习了一些西医和中医知识,逐渐成为一名乡里郎中,一直悬壶济世30余年,在家乡小有名气。

母亲与父亲结婚后不久,一位与父亲一同在东北服役的同村伙伴随张学良的部队到了陕西,他写信邀父亲赴陕西闯世界。因家中贫穷,父亲不得不离开母亲和刚出生不久的哥哥赴陕西宝鸡工作。母亲守着二亩薄田,辛苦劳作,睦邻乡里,持家有方,生活虽然清贫,但还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

1942年,家乡遇到大旱,可谓是千里赤地,一片灾荒。母亲领着哥哥到山东、河北沿街乞讨。逃荒要饭路上,经常看到人倒在路旁再也没站起来。母亲领着年幼的哥哥走街串户,要来一点点残羹剩饭就赶快让哥哥吃下。母亲自幼勤快、干练,在要饭的路上,经常帮人家缝补浆洗和做些家务活,以换取少量食物果腹。曾有几次,有几位好心人劝母亲改嫁,免得再流落街头,母亲每次都婉言谢绝。可以想象,在那个饿得人都要吃人的大灾荒中,母亲以一个瘦弱的身躯带着幼小的哥哥竟然挺了过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我小时候,我母亲还经常给我开玩笑说,要是娘改嫁了,就没俺二小了(在老家,排行第二通常被称为二小)。自懂事到现在,我一直都在感恩母亲,是她坚韧的性格和品德使我有缘做了她的儿子,她的朴实善良和爱心一直影响着我一生!

大约在1946年,母亲和哥哥在我二叔的陪伴下,至陕西宝鸡看望父亲。随后,父亲携全家回到家乡,不久家乡解放,可谓是翻开了新的生活一页。

不知是母亲受到外公、外婆从小所谓封建礼仪教育的影响,还是因为父亲是家庭顶梁柱、辛苦劳作撑起这个家的缘故,母亲对父亲那一种感情简直令人难以想象!自懂事时起我就发现,父亲吃的饭与我们家其他人不同。当时农村生活还相当艰苦,但母亲总是给父亲蒸馒头、炒鸡蛋、炒豆腐吃,而母亲和家庭其他成员总是吃窝窝头、咸菜、喝玉米面粥。我和我侄子年龄一样大,刚懂事时我们总是瞪着两眼看着桌子上的馒头。母亲总是对我们两个说,你们俩还小,以后吃好东西的时间长着呢。久而久之,我和侄子吃饭时也不再看饭桌上的馒头、鸡蛋了。有时父亲对母亲说,你也很辛苦,你也吃一些吧。母亲总是说,她不喜欢吃馒头、鸡蛋,她习惯了粗茶淡饭。在我博士毕业后,回家探望母亲,总是劝母亲不要再节省了,儿子可以挣钱,让她过好日子了,但母亲还是什么都不舍得吃。邻居告诉我,母亲去镇上赶集,总是拿5毛钱买两根油条吃,喝点水就回家了。

到1999年时,母亲生了一场大病。我在医院陪了她3个星期。

从昏迷中醒过来后,她一直处于健忘和脑子不清楚的混沌状态。

这时她每天要鸡蛋和肉吃,有时一顿能吃下5-6个鸡蛋。我看着母亲香甜地吃着,心中酸酸的,泪水一直不停地往下流:娘,您受委屈了,一辈子您都以不喜欢吃为理由,把好吃的都给了父亲,在您意识不清楚的时候才还原了人最原始的本性!娘,您好好吃吧,只要想吃,儿子能弄到的,您就尽情吃吧,生活亏欠您太多,儿子亏欠您太多……

自那以后,我就给哥哥交代,只要母亲喜欢吃的东西一定要让她吃够。儿子的这一决定说来也是残酷的,因为母亲当时还有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儿子作为医生,不是不知道过多的蛋白、脂肪和糖类对这些疾病的控制是不利的,但我已无法在良心、理智和心灵上作出平衡。我能做到是让母亲享受到她应该享受的东西,要不然我的良心一直会受到谴责,一直会得不到安宁。还好,在良好的治疗和我哥一家人的精心照顾下,母亲在大病之后又活了6年,享年88岁。

母亲没上过一天学,一辈子也不认识自己的名字,更没有写过自己的名字,但她知道,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读书。父亲更是因走南闯北而深知没文化的痛苦和不幸。两位老人省吃俭用,辛苦劳作,一心想的是能把两个儿子培养出来。在父母精心培养下,哥哥师范毕业,成了一名教师。虽然有时父母亲给我讲到供哥哥上学的情况,其中的艰辛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我上学的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和什么是父母之爱!

自我上小学后的近20年那段时间,是我国相对贫穷的时期,特别是农村,农民主要靠土里刨食来生活。我的家乡在豫东北,人多地少,生产队里分的粮食总是不够吃。虽然我在家里是老小,父母疼爱有加,但那种环境还是使我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父亲在村卫生所上班,每天有10个工分,另外每天补助1毛钱,我家在当时的农村应该是中等偏上的生活水平了。但为了供我上学,父亲从卫生所一回到家里,就换上他的工作装(烂得连叫花子的衣服都不如),下地割草去了,割的草用来喂羊和积肥,积的肥可以换成工分,这样可以多分些粮食。

那个年代虽然流行着“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口号,但不知为什么,地里就是没有社会主义的草,庄稼地里尽是资本主义的苗,而这些苗打的粮食并不多,人们总是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到了冬天,父母亲如果在夜里听到刮大风,俩人四五点钟就起床,为的是拾树叶。因为一刮风,干树叶即被刮到田地里凹陷的小坑里或路边的沟里,这样就容易捡到树叶,这些树叶同样是用来喂羊和积肥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看到父母亲为供我上学这么辛苦,我在放学后即帮着父母干农活,或割草或捡树叶。直到现在,我一看到路边的青草和大堆的树叶仍有一种格外亲切的感觉。

在上高中时,母亲已50多岁了(母亲40岁生我)。有一次,母亲住到离家有10公里路远的亲戚家中割草,周日我帮着母亲把割的草用架子车拉回家中。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我和母亲拉着草往家里赶。离到家还有一公里路的时候,母亲和我又饿又累,走不了几步就要休息一下。母亲脸上的汗珠大颗大颗滚落下来,我第一次体会到饥饿带来的说不出的感受和恐惧。母亲累得大口大口地喘气,还不时鼓励我:“二小,回到家娘给你做面条。”要知道,那时吃面条对我而言有巨大的诱惑!在那个年代,只有在小麦收割后的一段时间里,才偶尔能吃到面条,吃面条就好像是过春节一样。直到现在,我对吃面条一直情有独钟。

我已不记得那天晚上几时回到家里,我只记得后来那一公里路好长好长,是我一生中走过的最长的路,它让我知道了人生的艰辛与不易,让我学会了感恩!大学毕业后每次回家探亲,都要从那段路上走过,母亲总是早早地在那段路上等着我。走到那段路上,我总是下车步行,陪着母亲慢慢走过那段永远忘不了的小路。那是一段母亲扶我、领我走向人生的路,那一公里崎岖泥泞的小路上洒着母亲的汗水和爱,是母亲带我走向世界舞台的路!

后来,当我站在北京东西长安街上,站在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站在通往古罗马竞技场的大道上,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母亲,想起那遥远的乡间小路……

母亲去世后,我每次回去上坟祭拜,都要经过那条小路。我总是下车徒步前行,我每次都仿佛看到满头银发的母亲仍然弓着背、弯着腰在拉着装满青草的架子车,伴我前行,给我动力,给我指明方向……

虽然自幼跟随父亲学医,但立志做一名好医生,还是源自母亲。

在我10岁时,父亲就开始教我学医,尽管当时什么都不懂,但一些中药的汤头歌还是背得滚瓜烂熟的。父亲由于年迈(父亲长我50岁),我也早早有了外出帮人打针(注射)的机会。1975年高中毕业,我成了村卫生所的一名编外赤脚医生,每天既要下地劳动,早饭、午饭和晚饭时间又要为群众看病。每到吃饭时,往往有不少患者前来就诊,半夜三更敲门求诊的也不在少数。

母亲是个热心肠人,每有病人前来就诊时,就帮他们拿凳子、倒水和照顾他们。夏天夜里暴雨倾盆,冬天夜里大雪纷飞,有人敲门时也是母亲先起床照应他们。日久天长,母亲的身体渐渐吃不消了,出现了头晕心慌、烦躁失眠等一系列神经官能症的症状。

为了给母亲治病,我陪着母亲先后到濮阳县医院、安阳钢厂医院诊治。后经人介绍电疗对神经官能症可能有很好的效果,我就陪母亲赶到新乡某医院治疗。刚开始电疗时,母亲说没有什么反应,问医生是否是电量小的原因。我清楚地记得那位医生板着面孔,一脸不高兴,不由分说加大了电压和电流量,随即母亲浑身抽搐,差点晕了过去。母亲惊恐地对我说:“二小,我不治病了,咱们回家吧。”看到那位医生一脸麻木和冷漠,我气得浑身发抖!那一个画面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直到现在依然那么清晰。那时我虽然没有能力保护我的母亲,为她驱除痛苦,但是我永远记住了患者及家属受到不负责任医生伤害时的痛苦和绝望!

1984年春节,我因报考硕士研究生,未能回家过年。母亲和父亲不知道研究生是干什么的,但他们知道考研究生是要学更多本事,因此特别开心,春节期间二老专门烧香让老天爷保佑我考取研究生。1987年考博士期间,父亲已去世,母亲更不知道博士是怎么回事,但她知道博士是学更多本事的,是要做大学问的,她又专门烧香跪拜,求老天爷保佑我考取博士!

自上大学起,每次回家探亲,母亲总是对我说:“二小,你一定要好好学本事,关心病人,咱要做一名好医生。”母亲的话像长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一直伴我成长,激励我前行!

每当我在实验室夜以继日地进行动物试验的时候,母亲“做一名好医生”的叮嘱像给我注入了活力和激情,疲劳一扫而光,也就有了从早上进实验室到晚上10点才回宿舍的故事;也就有了凌晨一两点骑自行车到10公里外取牛眼,早8点准时做实验的故事;也就有了大年三十晚上做试验到7点的故事;也就有了我领导的团队发表130多篇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是国际性的科学领域中的杂志)论文;也就有了我们团队在国际葡萄膜炎团队中发表的SCI论文总数及影响因子均排名第二位的国际地位;也就有了我们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和省部级二等奖(4项)。每当我在指导学生做实验和为学生修改文章的时候,母亲的话和就医经历又使我真正感到培养一批好医生的重要性和迫切感。每周一次的实验室学术会议,多年来几乎雷打不动地举行,有时甚至开至凌晨1点钟。近20年来,我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0多名。不少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工作在北京同仁医院、上海眼耳鼻喉医院、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大型医院。全国从事葡萄膜炎的眼科医生多出自杨氏门下,他们已成为我国葡萄膜炎诊断、治疗和研究中的中坚力量。每当我穿上白大衣坐在诊室为患者看病的时候,母亲的话使我理解了做一名医生沉甸甸的责任。不管患者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富裕还是贫穷,我都一一悉心诊治,从不敢懈怠和疏忽,用心和生命为患者挽救视力、治愈疾病已成为自己人生永恒的信念和目标!

有人问我:“杨教授你每次门诊都从早上8点看到晚上9点、10点,甚至看到凌晨一两点,你累不累呀?”不累是假的,但为了让患者早日恢复光明,为了给患者节省时间和费用,让患者能赶上第二天早上的火车或飞机,还有为了母亲“做一名好医生”

的教导,我心甘情愿去做,无怨无悔地去做!我曾在我写的第三本葡萄膜炎专着(《葡萄膜炎诊断与治疗》,254万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的前言中写道:我的生命已经不属于我自己,它属于广大葡萄膜炎患者,属于千千万万病人朋友!

当我获得亚太眼内炎症学会杰出成就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中美眼科学会金钥匙奖、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和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时,当我被选为国际眼炎症学会执行理事、亚太眼内炎症学会执行理事、国际白塞病学会理事、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十八大党代表时,当我一次次走向领奖台的时候,当我一次次走向国际讲台向全世界介绍我们研究成果的时候,我总会在心中默默念道:

母亲,您让儿子成为一名好医生的愿望正在逐渐实现,您的教导将永远是我前行的动力,永远……

母亲,您安息吧!

我的父亲

纪念母亲的文章《我的母亲》一文被《芳草·潮》刊用后,很多同事读后深受感动,鼓励我写一篇纪念父亲的文章。父亲的一生虽然平凡,但对我的成长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起到了关键作用。今年是父亲离开我30周年,我心中从未间断过对他的思念,现草拟一文,以示对父亲的纪念和缅怀。

父亲杨公讳风阁,字岐山、殿臣,生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西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因家庭贫穷,父亲只在基督教的学校读过几年书,认识了几个字,这为日后学医和行医奠定了基础。

同类推荐
  • 中华诗词学会三十年·大事记

    中华诗词学会三十年·大事记

    本书是为了纪念中华诗词学会成立30周年而编。本书共分成了七个部分,对中华诗词学会的来源以及机构做了清晰的梳理,并对中华诗词学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重要事件做了记录。是记载中华诗词学会大事件的集成。
  • 如何读,为什么读?(名家文学讲坛)

    如何读,为什么读?(名家文学讲坛)

    《如何读,为什么读?》是布鲁姆在年近古稀时出版的一本个人化的导读著作,这位阅读大师、智慧老人、经典的经典读者为我们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谈论他从童年到晚年喜爱的诗、小说、戏剧。本书可以说是《西方正典》的互补版,已读过《西方正典》的读者,可在这里再探索和再发现西方正典,以及再接受布鲁姆的批评能量;初次接触布鲁姆的读者,则可从这里开始,踏上寻访和分享西方正典的旅程。
  • 文化之贞

    文化之贞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生命的回答”描述了一批在重重困厄中仍然保持文化忠贞的现代文化人,例如巴金、黄佐临、谢晋、章培恒、白先勇、林怀民、余光中等。第二部分“学理的回答”则收集了作者在一些重大国际场合发表的文化演讲,还包括了对文革灾难所体现的“文化之痛”所作的系统分析。
  • 阳光下的蜀葵

    阳光下的蜀葵

    《阳光下的蜀葵》为作者蒋殊的回忆性散文集,书稿回忆了自己在故乡的小山村生活的17年的点点滴滴。只有村庄,才能使其文字变得更加鲜活,也只有那些朴实可爱的村民们,才能使她的笔尖一次又一次的灵动。
  • 同一片蓝天:于果和他的大学

    同一片蓝天:于果和他的大学

    本书内容包括“艰辛的崛起——民办教育面面观”、“丰饶的苦难——于果的成长”、“美丽的诠释——成洁的故事”、“无声的啸聚——群英荟萃”、“人生的砥砺——学子情怀”五卷。
热门推荐
  • 和祁少的第五百次离婚又失败了

    和祁少的第五百次离婚又失败了

    【1v1,超甜,超宠溺】苏小姐本以为,嫁给祁先生之后的日子会很幸福,熟料后来才发现,这幸福未免也太t……过了头!每天——“来人,我老婆不喜欢这批钻石,换一批鸽子蛋来!”“来人,我老婆不高兴了,悬赏100w找人哄她开心!”“来人,我老婆不喜欢这个丈夫,换一……苏歌儿你敢!”-终于,苏小姐再也忍受不了了,直言离婚、分居、saygoodbye!她要重归自由身,采遍小鲜肉,玩转娱乐圈!然而却发现,此刻却有一双阴恻恻的眼睛凝着她,“苏歌儿,你再说一次,我就全球通告,告诉全世界我们离婚又失败了!”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诅咒女王

    诅咒女王

    前世攀登到了商界的顶点的女主作死的意外,转生来到了异世界成为生物底层的僵尸的女主,异世界的生存从何开始?从精英沦落到僵尸,如何继续女王范?在异世界,商战与魔法,战争与和平,种族与异类,交织在一起的故事。
  • 大胆庶民

    大胆庶民

    嘴强王者陆鸣在成功追上女神之后调侃了一下自己多年的情敌,然后就发生了一点不是那么友善的意外,成为了古代一个不起眼的庶民。一穷二白没所谓,士庶有别不碍事,反正是个嘴强王者键盘侠,不需要那么多有的没的,有事没事BB两句,日子照样过的逍遥。
  • 慕以温然

    慕以温然

    新文《总裁有点甜:老婆,收了我》已发布~~ “停,你够了!”她忍无可忍的发出控诉,“你不是不行吗?”夏温然一直以为,他是美人在怀也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结果她大错特错……惨痛的领悟让她不得不阻止,“那只不过是一次意外,你能不能放过我!”他笑的优雅且霸道,“意外这种事,怎么可能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她愣了,“什么意思?那一次不是意外?”他眸光深刻,“当然不是,那是你欠我的!”---为了讨回你欠下的债,我蓄谋已久。(宠文)
  • 重生皇后,朕错了

    重生皇后,朕错了

    百般刁难,深受危机,她从容以对。姬妾笑里藏刀,针锋相对,她百般隐忍,冷静为营。他横眉冷对,她面不改色。一朝鞭挞,他懊悔无及,为她不顾一切,奈何爱没出口,她身已陨。陨身归来,她凌厉锋芒尽现,步步反戈,让他再也没有资格碰她!他发誓此生终要将她追回……
  • 重整山河到三国

    重整山河到三国

    一个源于神器的打闹,造就了一段穿越者的传说。一位网络写手的穿越,拉开了一个帝国的序幕。从初平三年开始,蝴蝶扇动了翅膀。降临夏丘,试刃酉阳,掌控长沙,进击西川,南取交州,西抵羌中,以凉击雍,席卷天下。
  • 假如没有遇见你

    假如没有遇见你

    二十六岁的徐自妍命运多绛,十九岁那年父亲徐翰明因为重遇一力抚养双胞胎的初恋情人钟采薇而向结发妻子提出离婚,却没料结发妻子已身患绝症,三个月后不治身亡。父女从此决裂。幸遇母亲的旧友沈乔其相助,半工半读,并进入沈乔其所在的新妍公司担任要职。钟采薇的一双儿女在c大读书,爱憎分明的徐自妍连同c大一起仇恨。没想到进入二十六岁的春天开始,她的生活就因为C得学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重生之最强审判

    重生之最强审判

    司法战神是一个组织,专为修仙界伸张正义,审判罪恶,可惜人丁凋零,只有师徒二人。师父早在五百年前陨落,徒儿独立支撑五百年后,遭人暗算,魂飞魄散于北宇。自此,诸修士皆以为修仙界的正义再无人管,殊不知那徒儿是诈死重生,终将归来……
  • 千金策:盛宠之仵作嫡妃

    千金策:盛宠之仵作嫡妃

    一句话简介:这是一个黑心黑肺女仵作与冷心冷情指挥使斗智斗勇,携手走上人生巅峰的励志故事!*传闻,远安县那位女仵作生得是虎背熊腰,不堪入目传闻,远安县那位女仵作性子怪异,喜怒无常传闻,远安县那位女仵作最喜尸体,常与尸共眠传闻......看着堂上坐着的青衣女子,众人撇嘴,传闻着实不可信,好好的妙龄女子松竹之姿,皎皎若天上月,谁见谁知道!玩的是柳叶刀,剖的是死人尸,破的是悬疑奇案,尊的是青衣女判官!阮梓宁表示,传闻不仅仅是传闻,比如说,她性别女,爱好——尸体!传闻,北抚镇使萧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权势滔天传闻,北抚镇使萧璟嗜血好杀,所过之处雁不留毛传闻......看着玄袍披氅,腰挎绣春刀的俊美男子,众人战战兢兢,传闻果然没错,貌若谪仙胜三分,心狠手辣阎罗犹不能及,玉面罗刹之称实至名归!当罗刹对上判官那——女子一袭青衣出尘,手中银刀闪烁,“我对活人没兴趣,要是你死了我倒是可以勉为其难将你制成标本收藏!”男子敛目,“可以。”“哈?”女子手一滑。“生同衾死同穴,”男子轻轻一笑,如玉容颜勾人心魄,“听说制成标本后能保尸身千年不腐,你我身后就制成标本下葬也可。”女子咬牙,“呸,谁跟你死同穴,我说的是把你做成标本。”“我知道,”男子点头,眸光柔情似水,“不论身前死后,我都是娇娇的,娇娇想如何就如何!”看着面不改色说情话的男人,女子掩面暴走,去他娘的娇娇,她当初就不该吃饱了撑的救这只大尾巴狼!你杀人,我递刀;你放火,我浇油;天上人间,碧落黄泉,既然逃不掉,那就——携手祸害世人好了!!!*世人谤我诽我欺我辱我,我待如何?来我怀里,替你狠狠揍他!我这辈子只有丧偶没有离异,你可得想好了正巧,我天煞孤星,除了你,没人镇得住!那就,醉卧美人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