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9700000004

第4章 贞观治世(1)

(一)休养生息

唐太宗认为民为邦本、农为政本,决定实施休养生息的重农政策。

唐太宗政治思想的形成和统治政策的确立,深受隋朝覆亡的影响,所以他经常与群臣讨论历代王朝的盛衰成败和治国的方针政策,并从中吸取历史经验。唐太宗对隋王朝覆亡的教训尤为重视,从前代兴亡历史中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常常引用《荀子·王制篇》的一句名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他用这句话来反复警示自己,告诫子孙,并从中总结出一条重要的统治经验,就是:“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1.繁衍人口

为了恢复社会生产,唐太宗规劝农民务实农业、发展生产。为了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就必须提倡农民务农,为此,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劝农措施:贞观初年,人口稀少,很多土地荒芜,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去耕种。为了繁殖人口,增加劳力,唐太宗一方面招徕、赎买被外族掠夺的人口,招抚流亡的百姓回到家中务农;另一方面释放宫女和解放奴婢,鼓励民间及时婚嫁。这样,人口逐渐地增加,为经济的复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全国上下经济萧条,国库也很空虚。到了贞观二年,李世民为了减少宫廷开支,接受了中书舍人李百药的建议,一次放出宫女三千人,让她们出宫嫁人。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怨女三千出后宫”的贞观传奇,这是“贞观之治”著名的故事。

贞观元年(627年)二月,唐太宗发布诏令,男的满20岁、女的满15岁没有结婚的,由州县的官府负责帮助他们成婚。那时候结婚是要有聘礼的,有的人没有钱结婚,官府就要命令亲戚资助,亲戚也没有钱的,由当地的富贵人家资助完婚。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帮助农民组建家庭,繁殖人口,以便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

2.不违农时,轻徭薄赋

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在于小农经济。农业生产能否正常进行,是国家能否富强的关键。农民安定了,国家才能安定下来;农民生活有保障了,国家政权才能巩固;农业发展了,国家才会富强起来。

唐太宗不夺农时,该是农民种田、耕地、收割的时候,绝不耽误农民务农的宝贵时间。每遇四方的使者回朝,唐太宗一定要先问问农田里的谷物长得好不好,关心百姓的疾苦。

贞观二年,京师一带蝗虫大起,唐太宗入禁苑察看庄稼,见到蝗虫,抓了几只说:“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举手欲将蝗虫吞下,左右进谏说:“恶物恐成疾。”唐太宗说:“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将数只蝗虫吞下去。贞观三年正月,恢复废弃已达数百年之久的藉(耤)田仪式。在春耕前由天子亲执耒耜,在藉田上施行三推一拨的藉礼,通过这一仪式,倡导举国上下尽力农耕。

贞观五年,曾经发生过举行礼仪与农时冲突的事件。当时礼部官员根据阴阳家选择吉日的建议说:“皇太子即将举行戴冠仪式,二月份是最好的、最吉祥的时间。”可是二月份正值春耕大忙的季节,农民们都忙着耕地、撒种。唐太宗考虑到这一点,宁愿省去繁琐的礼仪,也不违背农时,于是将太子戴冠仪式延迟到秋收之后的十月。可见唐太宗对不失农时的重视。

繁重的徭役和租赋是封建社会农民最沉重的负担,这不仅摧残社会生产而且加深了阶级矛盾。唐朝政权建立以后,唐太宗说:

“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兽,非不得兽,明年无兽。”他把极度剥削人民比喻为:吃自己的肉,肉吃没了,自己也就没命了。因此,唐太宗采取了一些安民措施,让农民休养生息,对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隋朝的时候政策苛刻,统治者横征暴敛、骄奢淫逸,最终亡国了,这些教训一直深深地提醒着唐太宗,使得唐太宗懂得轻徭薄赋的重要性。

此外,唐太宗还完善并发展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均田制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人人有田,这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3.去奢省费

唐太宗十分强调节俭。贞观初年,他身体力行,尽量克制欲望,采取了一系列厉行节约、限制奢侈的措施。例如,停止进贡珍奇宝物,限制营造宫室,破除了厚葬的陈规旧俗,规定葬制一律从简。在他的影响下,当时有许多臣子都崇尚简约的生活作风,贞观初年出现了一批崇尚节俭的大臣,如戴胄、魏徵、温彦博等人。

唐太宗真是堪称节俭的好皇帝。他要求葬制节俭,首先对自己的陵寝做出了安排,并且亲自制定了陵寝的规格。唐太宗要求自己的陵墓只要建造在山上就行,陵墓的大小也仅仅能容纳棺材就可以。

他这么做就是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子孙们大肆地浪费财物为他操持后事,劳民伤财。贞观二年八月,群臣再三建议营建一座高大的台阁,以改善唐太宗的居住条件,但是,唐太宗坚决不允许,这为农民减轻了很大的负担。贞观六年,他想营造一座宫殿,材料都准备好了,但是一想到秦亡的教训,就不再兴建了。还有一次,工部尚书段纶带一名巧匠杨思齐进宫,想制造傀儡戏(木偶戏)道具,用来讨好唐太宗,可是没想到唐太宗不仅没有给他奖赏,反而训斥了他一顿,并且罢免了段纶的官爵。

贞观七年的时候,戴胄去世了。戴胄是非常有名的大臣,他生前是户部尚书,户部尚书掌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所有的赋税、土地、人口等都归他管。可即使是这样,戴胄的家里也非常穷。他临死的时候要在家里举行一个吊唁仪式,要摆个灵堂,但是由于家里没有正堂,房子不够大、不够用,就没有办法举行吊唁仪式。李世民知道后不禁感叹道:我的大臣家里太穷了!于是下令,国家出资临时给戴胄建造了一个庙宇,这样,才举行了吊唁仪式。

还有很多地方官也是这样,工部尚书李大亮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古代的时候,去世的人嘴里面要含一块玉,但是李大亮去世的时候家里却连一块玉也没有,只有几袋米、几丈布。皇帝亲自出席了葬礼,看到李大亮家里如此清贫,也不禁流下了眼泪。

其实,李大亮位高权重,他有很多机会可以为自己置备富足的家业。李大亮是军人出身,打过很多仗,贞观九年的时候,他奉命去打吐谷浑,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皇帝赏赐给他很多财物,但是李大亮把这些赏赐品都分发给部下、亲戚、朋友了,自己却所剩无几。李大亮还做了很多好事,在战争中有很多无人认领的尸体,他就自己出钱把他们掩埋了。他还像养活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养活别人家的孩子,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十五人,其他不知姓名的就更不计其数了。在贞观年间社会政治清明的大气候影响之下,这些官员都能恪尽职守,他们这么做也正是体现了贞观精神。

(二)善用人才

1.渴求人才

唐太宗非常渴求人才。他深知,人才是事业的根本,选拔和使用人才,历来是兴邦建国的大事,对此,唐太宗特别重视。他以封建政治家少有的胸怀和气魄,将各类有用的人才收拢到自己身边,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群体,对唐代政治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唐太宗求贤若渴,他认为人才到处有,贤能的人世世代代都存在,不是没人才,而是缺少发现人才的眼睛。为了得到人才,他时时关心,处处留意,悉心考察。

武德年间,唐太宗还是秦王的时候,他收留了刘武周手下一员大将尉迟敬德。过了不久,敬德手下的两个将领叛逃了,有人便开始猜测尉迟敬德也一定会叛逃,于是,没经过请示就将他囚禁起来,并劝秦王李世民赶快杀掉他。可李世民却说:“敬德有心叛变的话,难道会落在他人之后吗?”不但没有杀尉迟敬德,反而把他放了,并且将他招入自己的卧室,安慰他说:“大丈夫以意气相许,请你不要把这点小小的误会放在心上,我是决不会因为旁人的几句闲话而加害良士的。”临分别的时候还赠送给尉迟敬德很多金银,尉迟敬德被李世民的赤诚相见深深地感动了,发誓要“以身图报”。后来尉迟敬德在历次战斗中出生入死,屡建奇功,为李唐王朝打天下,为秦王夺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发动官员们议论朝政,一个名叫何竟的官员提出了二十多条独到的建议。这个何竟平时不善于舞文弄墨,唐太宗没有想到何竟竟然这样有文采、有见地,大大地夸奖了何竟,说他是深藏不露。何竟很惭愧地告诉唐太宗,说自己的上书是一位访客马周代拟的。唐太宗一听,非常高兴,立即引见了马周。两个人一见如故,探讨了很多政治措施。后来马周做了官,为唐朝的兴旺昌盛出了不少力,成了有名的“布衣宰相”。

2.知人善任

唐太宗善于了解人才的特点,能够做到人尽其才。他主张用人要取长避短,正确对待人才能力的差异。唐太宗深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不足之处,在使用时要尽量发挥人才的长处,避开短处。

在贞观年间,辅佐唐太宗的文臣武将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竭尽全力为大唐王朝效忠。唐太宗评论长孙无忌善于躲避嫌疑,待人接物聪明敏捷,处理事务无人能及,但领兵打仗不是他的长处;高士廉博古通今,处理事务清明通达,遇到危难不变气节,在朝做官不搞宗派,但所缺乏的是正直进谏;岑文本性情敦厚,文章辞藻华丽,且内容丰富,但是有的时候脱离实际。马周遇事果断,性格忠实正直,评论衡量别人,能秉公直言。当时,这些大臣都认为皇帝的评价非常中肯,符合他们的实际。

贞观初年,唐太宗非常信任房玄龄和杜如晦,让他们共同掌管朝政。

他们的长处是多谋善断,史称“房谋杜断”,而短处是不善于处理繁杂琐碎的事务。太宗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相才,贞观三年,他们分别擢升为尚书省左右仆射,成为皇帝的重要辅佐大臣。而对于戴胄呢,短处是“无学术”,唐太宗不让他担任学馆儒林的职务,但是基于他忠诚、正直、秉公办事的长处,一度被任为大理少卿。至于李靖、李勣两员武将的才能更是得到了良好的发挥,唐太宗长期让他们握有重兵,驻守边关,为唐朝政权的巩固立下了特殊的功勋。

唐太宗评价说,李靖、李勣两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比不上他们。在贞观年间,唐太宗对各种人才都能量才而用,使大批的文臣武将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才华。由于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贞观时期人才济济,这些猛将谋臣为李唐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与“贞观之治”是密切相关的。

3.君臣坦诚

唐太宗能良好地处理君臣关系。他提倡君臣之间坦诚相待,不要互相猜忌。唐太宗深知,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思考问题难以面面俱到,作为君主必须尽可能地集思广益,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所以,治理国家,巩固封建政权,不能只靠皇帝一人,而要靠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地方官吏的尽心尽职,全力为朝廷服务。要使天下得到良好的治理,君臣两个积极因素缺一不可。事实上,唐太宗对大臣们是非常信任和器重的。唐太宗曾对侍臣说:“我身为帝王,身系天下安危,但是要做一个好皇帝,我还得依靠各位臣卿,所以我们要同心协力把国家治理好。事情如果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只管说出来,不要隐瞒。如果我们君臣之间互相怀疑,不能把心里话都说出来,实在是国家的大害啊!”纵观贞观二十多年中,唐太宗与臣属们关系密切、和谐、融洽。特别在前期,能直接鼓励大臣当面指出他的过失,并能知错则改,这种态度大大减少了唐太宗决策的失误。唐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比如说贞观二年,唐太宗和臣僚们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对重大社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讨论中,唐太宗让臣僚们各抒己见,互相磋商,大家都以平等的身份进行论辩,不以势压人,而是以理服人。整个讨论,气氛相当宽松。最后,再依据多数人的意见来决策国家大事。

这种活跃的政治局面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史称“贞观君臣论政”。这次政治大讨论,为“贞观之治”的开始奠定了基础。此后,君臣之间这种共同切磋的情况更多,“君臣论政”成为贞观时期一种良好的政治风气。

(三)虚怀纳谏

1.从谏如流

从古到今,一提李世民,大家就能想到一个词——纳谏。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是从谏如流,他不是唯我独尊地发号施令,也不是目空一切地独断专行,而是广泛地听取大臣的意见,虚心地接受有益的建议。大臣们对他也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积极进谏。

进谏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上到国家军事大事,下到君王一举一动,有的进谏甚至还涉及到李世民的私生活。那么进谏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李世民多是言听计从、虚心接受。可是很多进谏之言非常逆耳,连一般人都很难接受,作为一个高高在上、掌握生杀大权的帝王,李世民是怎样接受这些谏言的呢?

大臣们又为什么敢于向皇帝进谏呢?那是因为唐太宗深知纳谏的重要性。贞观二年,他问魏徵何谓明君、暗君?魏徵说: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此,唐太宗深表赞同。群臣的犯颜直谏,形成了贞观时期的良好政治风气,在封建社会实属罕见。

历史的教训让唐太宗明白了纳谏的重要性。唐太宗生于隋文帝末年的太平之世,却长于隋炀帝在位的动乱之时。他目睹了盛极一时的隋王朝土崩瓦解,隋王朝的惨剧在唐太宗的记忆中久久挥之不去。隋炀帝独断横行,犯了过错也从不理会,所以才导致了国家的灭亡。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时时刻刻警示着唐太宗和他的臣子。

贞观四年(630年)六月,李世民为了巡狩的方便,下诏令征发人力修复洛阳的乾元殿,一个名叫张玄素的大臣上书劝谏。张玄素说:“修复乾元殿并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陛下您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隋炀帝就修了很多的宫殿,还修长城、修运河,可是最后呢,隋朝灭亡了,这些宫殿又有什么用呢?所以陛下应该珍惜民力,注意节俭,少做这样的事情。”

这一席话言词尖锐,让一向善于纳谏的唐太宗也产生了抵触的情绪,问张玄素说:“你认为我连隋炀帝都不如,那么我跟夏桀、商纣比呢?”张玄素坚持说:“如果陛下还是坚持要修乾元殿的话,国家一定会出现祸乱。”

这句话打动了李世民,他反而笑了。不仅收回了修宫殿的命令,还赏赐了张玄素。

唐太宗虽然是一代圣君,不过也有犯错的时候,但是在群臣的劝导之下,他往往能比较坦率地承认过失,改正过错。唐太宗从谏如流,对确属自己的过失或者可以不做的事情,常能采纳臣下的谏诤。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孙氏强敌

    三国之孙氏强敌

    三国,穿越+系统流,孙策主,会有许多历史武将出来,但并不是无脑出。世界观不局限与华夏,但也不会写到欧洲那么远。感情线不会很多。谋略和战争是主线,不会有热武器(包括土炸弹)。有一些阴谋论。炼钢什么的作者不懂,不会去写。且看且论吧(特别叮嘱:本书不适合十八周岁以下、只看三国演义、想看爽文的) Ps,感觉前面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小白,往后四五十章会好点,前面过剧情和框架就行了
  • 三国之奇幻人生

    三国之奇幻人生

    一段三国的奇幻历程一段热血而不失搞笑的旅行一段回忆一段真实人生新书《一缕烟波》武侠,有兴趣不妨过来看看。
  • 简明世界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简明世界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本书从人类历史的文明古国讲起,一直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全球进入新时代,以凝练的文字勾勒出世界历史的大致轮廓,《简明世界史》展示了人类几万年生存、发展、斗争、变革、进步的的历史画卷,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人类伟大文明的历史脉络,从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拓展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 大周江山志

    大周江山志

    惶惶大周,危机四伏,外有蛮夷虎视眈眈,内有妖人兴风作浪,我大周,可是要亡了?
  •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四)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四)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系列作品分为4册,包括文治武攻、斗智斗勇、随机应变、雄才大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别具慧眼、出奇制胜的故事、精明能干等智谋故事,内容宠大、史料丰富、情节入胜、叙述传神,引领着读者沿着中华祖先留下的历史足迹畅游浏览,使人在阅读欣赏中,感悟前人的智慧与神奇,引发今天的思考与遐想,从而充分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奇妙与伟大。本系列作品的编写目的是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第四册主要包括以智争宠,皇子谋权的谋略故事,如;武力夺位,皇子抢权的谋略故事;定国安邦,皇子用权的谋略故事;志趣各异,皇子修身治学的谋略故事。
热门推荐
  • 简明世界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简明世界史(新知家庭文明读库)

    本书从人类历史的文明古国讲起,一直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全球进入新时代,以凝练的文字勾勒出世界历史的大致轮廓,《简明世界史》展示了人类几万年生存、发展、斗争、变革、进步的的历史画卷,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人类伟大文明的历史脉络,从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拓展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 英雄笑傲行

    英雄笑傲行

    明朝期间燕王朱棣以叔夺侄朱允炆建文帝之帝位,为了踪迹追杀有可能脱逃了的朱允炆,朱棣布下了天罗地网,由此引发出一段江湖故事……
  • 萌宝征婚:总裁宠妻套路深

    萌宝征婚:总裁宠妻套路深

    五年前,她被强行引产下孩子,五年后,一个萌哒哒小包子缠上她的腿。漂亮姐姐,你要抱大腿吗?”陆包子眨巴着一双大眼睛,“我爸爸人傻钱多大腿粗,他缺挂件哦,甩不下来那种哦!!”“姐姐真的不考虑一下吗?”沈思语还未开口,人傻钱多大腿粗的某人一把拉下陆包子,“我的大腿是谁都可以抱的吗?”隔日,男人看着身边熟睡的女人,这脸打的,真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宠那些年

    盛宠那些年

    新书《穿成白切黑皇子的小祖宗》已发,欢迎支持。偏执皇子独家宠爱。三皇子魏廷烁与四皇子魏廷煜苦恋宰相嫡女柳怜星。花样百出使尽心机与手段,甚至不惜囚了她将她困在身边。究竟鹿死谁手呢?“爱你的心成了执念,我已不能再放手。”“你是我的,别人看一眼都是抢,乖乖留在我身边。”天子一怒为红颜,三千宠爱于一身。究竟最后谁能问鼎皇座抱得美人归?柳怜星又会如何抉择呢?
  • 王制

    王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诸天行界

    诸天行界

    仙界至宝钦天卷遗落九州,九州第一大宗门九玄道宗因此被灭,仅剩掌门青云真人关门弟子欧阳路远独活。万年之后,从封印中醒来的欧阳路远欲寻当年真相,不想却慢慢揭开一桩惊天密谋……
  • 燃烬辰星楠木自明

    燃烬辰星楠木自明

    你是我十七岁的结束,也是我十八岁的开始。谢谢你出现在我的世界里,为我点亮一万颗辰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书后,胖喵儿在八零做团宠

    穿书后,胖喵儿在八零做团宠

    胖喵儿死了,偷吃鸡腿时被一道金雷给劈死了!重生在了一个生了九个孙儿,盼孙女盼的眼睛都红了的阮家,瞬间成了阮家上下三代的团宠!胖喵儿笑眯眯,觉得这有奶奶宠,爸妈爱,哥哥护的小日子,真叫一个美滋滋哟。当然,如果没有某只躲在角落里,眼睛里放着绿光,死死盯着她的‘大灰狼’,那就更好了!胖喵儿:(`へ?*)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