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1600000006

第6章 先秦杂家主要著作考(2)

其二是“六年”说,宋人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清人孙星衍《问字堂集·太阴考》、陈奇献等均主此说。王应麟说:“岁在君滩”乃指申年,不合八年(乃王戌)之说,八年说乃算历者之差。”清人孙星衍说:“秦庄襄王灭周后二年癸丑岁至始皇六年,共八年,适得庚申岁,申为君滩,吕不韦指渭是年。”断定是秦始皇六年。陈奇献和王、孙二人不同之点在于,他虽赞同王、孙二人关于秦八年是指秦始皇六年的说法,但他认为《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成于秦始皇六年,《八览》和《六论》成于“不韦迁蜀”之后。

其三是“吕氏死后”说,明代的顾亭林和徐复观力主此说。明顾亭林《日知录》说吕书成于秦初,并三晋时吕不韦已死。徐复观说《吕氏春秋·安死》篇载:“以耳目所闻见,齐、荆、燕尝亡矣,宋、中山已亡矣,赵、韩皆亡矣,其皆故国矣。”指出此篇应是秦政二十六年以后所写,并由此推断《吕氏春秋》的初稿写于秦政八年,而其成书定本应该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其四是“七年”说。姚文田《邃雅堂集》、钱穆《吕不韦著书考》、田凤台等都从此说。钱穆认为:“吕书确有成于迁蜀之后,并有成于不韦之身后者。”田凤台认为《序意》所说“八年”是指庄襄王而言,吕书成书应在始皇七年。

除此之外尚有“迁蜀说”“四年”说等。笔者从“维秦八年”即是秦始皇八年的说法。

首先,《吕氏春秋》并非吕不韦亲著,是吕不韦集合相府门客中的才俊之士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分工协作完成的。

其次,《吕氏春秋》中的《序意》篇应是全书的序,并非如陈奇献等学者所说仅是《十二纪》第一部分的序。过去《吕氏春秋》曾被称为《吕览》,按照古人习惯,多以篇之前两字称呼篇名和以书之首篇名字称呼书名的习惯,《吕氏春秋》的《吕览》在最初之时很有可能是排在书之前,而非像今之传世本将《十二纪》放在最前。因此《吕氏春秋》才会被简称《吕览》。《十二纪》应该是排在最后,按古人著书之习惯,书的《序》多是放在书之最后,故《序意》排在《十二纪》之后完全符合古人之习惯。汉代以后的学者出于强调其书中阴阳五行学说的需要,才将《十二纪》编排在书前。

其三,《吕氏春秋》成书之时,也就是《序意》篇的作者写序的时候,再粗心的作者也不会将作书的年代在行文中写错的。何况是吕不韦如此重视的一部书,又是集体所创作,那么多双眼睛都盯着,这种错误出现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对于以王应麟和孙星衍等为代表的“六年”说的坚持者,学者赵年荪的考证颇见功力。他说孙星衍的考订有误,孙星衍说的始皇六年庚申岁是由“四分历”推算得出,而“四分历”最早推行于汉代。用四分历岁次向上推数,自秦二世三年至秦始皇八年,与当时实际所用岁次已相差一年,加之汉高祖元年岁次应该是“癸巳”,但为超用“甲午”所隐蔽故而成为虚次。由于四分历溯算时相差二年,因而误定秦王六年为申岁。也就是说,秦始皇八年才是申岁。赵年荪据此论断《吕氏春秋·序意》篇所载见之秦代纪年岁次,明确无误。通过以上分析,作者以为《吕氏春秋》成书在于“维秦八年”即秦始皇八年的记载根本没错,其书为一次完工,完工之后即布于咸阳市门而悬千金其上。至于有的学者认为《吕氏春秋》非一时一次编成而是分部完工的说法,并依据《史记》“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的记载说《吕氏春秋》部分篇章成于吕不韦罢相迁蜀之后,实不可信。试想,一位倒势了的相国不可能再豢养众多门客著书立说,何况书中许多论点和秦始皇王朝的政策多不相合甚至是对立,吕不韦在台上时兴许有门客仗着相府的庇护敢于自由放言,吕不韦倒台后是不会有了,即使吕不韦有这个胆,他大多是没有这个思想文采和心境了。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代表性的经典著作,《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在杂家,《隋书·经籍志》及后代的史书典籍均沿袭之。但是自从东汉高诱为其作注并撰序一篇评述《吕》书之后,试图找出它主要的学派倾向,进而欲把它归入其他学派的后世学者不乏其人。首先就有学者根据高诱为吕书作注所写的序,推衍出《吕氏春秋》为道家著作。高诱的《序》中如是说:“然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检格,与孟轲、孙卿、淮南、杨雄相表里也,是以著在《录》、《略》。”句中的《录》指的是刘向的《别录》,《略》是指刘歆的《七略》,刘歆的《七略》是据其父刘向的《别录》作成。而《汉书·艺文志》又是根据刘歆的《七略》编撰而成。高诱的意思是《吕书》很杂。而汉代也一直是将《吕氏春秋》属之于杂家类的,从刘向的《别录》,刘歆的《七略》到《汉书·艺文志》都将吕书列为杂家。许多学者根据高诱的《序》的前两句“然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认为《吕氏春秋》是道家著作。然而他们却忽略后两句《吕氏春秋》是“与孟轲、孙卿、淮南、扬雄相表里也,是以著在《录》、《略》”。高诱提到孟轲可能是指《吕氏春秋》思想有来源于孟子之处,孙卿、淮南、扬雄则是有显著融合百家特色的思想家,高诱说他们“相表里”主要是为了说明《吕氏春秋》“杂合”百家的特色。持此观点的学者有任继愈、熊铁基、牟钟鉴等人,任继愈说:“《吕氏春秋》用老庄哲学构造自己的理论原则,用阴阳、儒、墨、法名家的思想,构造自己的历史、政治、道德、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并认为它是“秦汉时期道家思潮的开始”。熊铁基认为,《汉书·艺文志》把《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两部书著录在“杂家”之类是很不恰当的,而应该归入秦汉之际的“新道家”,即有别于先秦老、庄“道家”的新道家。他还指出,《吕氏春秋》不是所谓“杂家”之始,而是“新道家”最早之代表作。熊铁基所说的“新道家”,其实就是黄老道家。黄老道家并不肇始于《吕氏春秋》,在吕书之前尚有许多黄老的代表性著作,如《文子》和《黄老帛书》等,因此所谓的“新道家”并不是汉初突然就出现的,《吕氏春秋》也并不能作为“新道家”最早的代表作。此外牟钟鉴先生也认为,《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是秦汉之际的道家著作。他认为两书的基本思想倾向一致,都崇奉老庄哲学,并以其为主干,融合、贯穿各家学说,构建成一种综合性的理论。这种理论的综合性,恰巧就是秦汉道家的特点。牟钟鉴先生显然是只看到秦汉之际学术思想的融合,而没有注意到从战国晚期就已存在着学术思想融合的思潮,以及此思潮下的一些先秦思想家及其作品。其次,对于《吕氏春秋》还有“儒家说”“阴阳家说”“墨家说”“儒道兼畸说”等等不一而足。元代的陈皓说《吕氏春秋》有浓重的儒家色彩,《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更是认为吕书“大抵以儒家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与墨子、曾子言”。现代的学者也有主张此说,如张智彦、金春峰、修建军等人。持阴阳家说者乃是《吕氏春秋校释》的著者陈奇献,他说:“《吕氏春秋》虽说是杂家,集各家各派之说而成,但细读其书,很自然地会注意到,阴阳家的学说是书的重点,这从书中阴阳说所据的地位与篇章的多寡可以证明。”卢文弨持墨家之说,他认为吕书“大约宗墨氏之学,而缘饰以儒术,其重己、贵生、节丧、安死、尊师、下贤,皆墨道。”持“儒道兼畸说”的主要是郭沫若、杜国痒、张双棣等人。郭沫若认为该书主要是对于儒家、道家采取尽量摄取的态度,而对墨家、法家则加以批判。杜国痒则认为吕书“与其说是偏爱儒家,毋宁说是兼畸儒道”。张双棣则说,《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被改造了的道家思想为基础,兼采各家对它有用的成分融合而形成的吕氏独特的政治思想。笔者以为,历代的学者之所以企图从《吕氏春秋》中找出其他家派的倾向,甚而将吕书划归其他学派,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内因,即吕书自身的原因,《吕氏春秋》把兼摄诸子融合百家作为其思想体系构建的理论方法,但书中各家各派的思想融合不足,很容易区分出书中思想成分来自何处,这使得后世学者很轻易就能根据其论点的需要在书中找到所谓的吕书属于何种思想倾向的证据。也即是说吕书以自己的话论述与诸子相同思想观念的地方摄取的痕迹太明显,对于诸子思想消化不足,以致给后世留下纷争的口实。另一个外因,即如前文所述,历代都有一些学者根本不承认先秦杂家的存在,或者心中存在的对“杂”和“杂家”的偏见使他们仅仅将杂家作为类似于类书性质的“杂碎”“杂撰”之学,不愿去深入研究,从而妨碍了他们对于杂家和先秦杂家的客观判断。孟天运说吕书的思想倾向之争“分歧这样明显,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吕氏春秋》中并没有明显地倾向哪一派,没有明显地以哪家为主导的问题”。笔者完全赞同此分析。《吕氏春秋》在兼摄融合百家之学时对于诸子百家是平等看待的,它本就不打算以哪家思想为主去汲取其他诸家。

《吕氏春秋》作为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其产生及形成是和当时战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及秦国的政治文化现实分不开的。战国末期,秦国一统天下的形势已非常明朗,作为秦相国的吕不韦积极地为即将出现的封建统一大帝国做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中也包括思想理论方面的设计。元人陈澔说:“吕不韦相秦十余年,此时已有必得天下之势,故大集群儒,……将欲为一代兴王之典礼也。”杨宽在《吕不韦和&lt;吕氏春秋&gt;新评》中说:“吕书综贯各派之长形成一套封建统治理论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在大一统局面出现前后,地主阶级为寻找封建大一统的思想武器,有过探索的过程,之中吕书是有先行的历史贡献,应在思想史上给这名杂家应有的地位。”陈、杨两位对吕书的历史背景和著作目的已说得很明白了。孙人和在《<吕氏春秋>集释序》中通过分析吕书的思想更进一步地说:“尝谓《吕氏春秋》一书,……盖以秦势强大,行将一统,故不韦延集宾客,各据所闻,撰《月令》、释《圜道》,证人事,载天地、阴阳、四时、日月、星辰、五行、礼仪之属,名曰《春秋》,欲以定天下,施政教,故以《序意》殿其后焉。”以上所引几位学者的精辟论述,不仅将吕书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得很清楚,而且指出吕书的写作目的是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服务的。这和《汉书·艺文志》说杂家“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是完全符合的。《吕氏春秋·序意》说:“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有学者认为“其‘十二纪’,实际是为新天子的统治所设计的一个年度施政计划;‘八览’、‘六论’则是总结过去的经验,为新的天子行政提供了一种指导思想和批判是非善恶的价值体系。”因此,可以说《吕氏春秋》的写作目的和书中所体现的思想主旨也是一致的,即杂家的“王治”,《吕氏春秋》的“王治”思想正是围绕当时天下的封建统一而展开的。《吕氏春秋》兼摄诸子融合百家是围绕着“王治”这一思想主旨和最高目标构建其思想体系的。在这一过程中,《吕氏春秋》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方法,《用众》篇自述其方法说得很清楚:“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立大功名也。”句中的“白”指的是各家关于“王治”的理论。吕不韦就是想通过集合众家众派思想所长,在思想学术上做成一件“粹白之裘”为大一统的帝国所用。这是一种打破各学派门户之见,去粗取精,平等对待,集合众长的理论方法。如果从理论方法的运用上来说,高诱评吕书“大出诸子之右”,是一点也不为过的,经笔者粗略统计,《吕氏春秋》中儒家思想主要在《劝学》《大乐》《侈乐》《适音》《古乐》《音律》《音初》《制乐》诸篇中;道家思想主要见于《贵生》《重己》《情欲》《尽数》《审分》诸篇;墨家思想主要在《当染》《审时》《高义》《上德》《去宥》诸篇;《月令》(包括《十二纪》中各组文章首篇)保存了阴阳家的思想;兵家的思想主要在《振乱》《禁塞》《怀宠》《论威》《简选》《决胜》《爱士》等篇中;农家的思想则见于《上农》《任地》《辨土》等篇。从《吕氏春秋》一书的篇章思想成分的组成来看,各家思想所占分量大致相近。笔者以为这不是一种刻意所为,只能说明著作者真的是兼采诸家而不以任何一家为主。这种打破学派门户而又不带任何偏见融合百家的理论方法,诸子之中确实没有任何一家能及得上。这正是杂家区别于诸子各家独特的理论方法。《吕氏春秋》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吕氏春秋·序意》说:“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即要贯通天道、世道、人事三个层面。吕书的结构也是这样来安排的,《十二纪》是配天时的,《六论》是配地利的,《八览》在天、地之间是配人事的。“天、地、人”相配合的思想可能与《易传》有关。《系辞上》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五”指的是一、三、五、七、九这五个奇数,其中数为“五”,因此《十二纪》中每“纪”安排五篇文章;“地数五”指的是二、四、六、八、十等五个偶数,其中数为“六”,故而《六论》与地相合,每“论”安排六篇文章;《八览》与人事相配来源于八卦之数,每“览”安排八篇文章。《系辞上》有:“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下》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两句话合起来理解意思是八卦之中蕴含了圣人之意和人事的情伪,“八览”就是要览圣人之意和人事之情伪。“天、地、人”相合是贯穿《吕氏春秋》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其理论框架的支柱。而吕书《月令》(《十二纪》中各组文章的首篇)的阴阳、五行思想,则在天、地、人各层面予以展开,构成吕书理论大厦的砖、瓦、墙和屋顶。“《吕氏春秋》是以天、地、人和阴阳、五行两种模式构建起来的。”“这座大厦既有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又有阴阳、五行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宇宙观。”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思想体系,吕不韦及其《吕氏春秋》发诸子所未发,在这方面也可以说是大出诸子之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吕氏春秋》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建构也区别于诸子各家,体现出杂家兼融的特色。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吕氏春秋》的思想主旨是“王治”;其理论方法是兼摄诸子融合百家,平等地对待各家,不主任何一家;其思想理论体系的构建也体现出兼融的特色。因此,《吕氏春秋》只能是先秦杂家的著作,绝不会是诸子中的任何一家。

同类推荐
  • 孟子

    孟子

    《孟子》以对话体散文的体裁,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活动和言论,讲述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他的哲学体系和伦理教育思想。全书行文大气磅礴,极具感染力,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是历代儒家学子必读必考的经典著作。
  • 老子大讲堂

    老子大讲堂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在中国历史上表现为历朝历代的休养生息政策。而其中的辩证观则提升了道家管理理念的深刻性,为人们提供了变通了决策艺术。“无为”是老子处世哲学的一个至高点。“无为”不单是做人或生活的原则,更有帝王“南面之术”即今天所说“领导学”的意义。
  • 培根论人生

    培根论人生

    培根一生留下了多部著作,最为读者熟知的就是这部《培根论人生》。400年来,这部哲理散文经典一直畅销全世界,早已“震撼了那些震撼世界的人们”。《培根论人生》的内容贵在其角度的不同,其中探讨的,有很多都是关于健康、完善、和谐的人生的认识及其建立的根基。其中有知识的内容,也有价值观和信念的取向。
  •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

    法国三位总统密特朗、希拉克、萨科齐推荐——人总是在听到幸福离开的声音时,才发现它曾经来过身边。幸福到底意味着什么:欧洲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宗教史家弗雷德里克·勒诺瓦先生,捕捉到人类思想长河中关于幸福的耀眼火花,将东西方哲学融为一炉:当西方遇见东方,当佛祖与埃彼克泰特会心微笑,蒙田与庄子隔空神交,幸福的真谛,就在哪里。
  •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本书是作者继对中西文化问题深入反省之后,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心性理论研究的成果。此书被看作中国哲学人性理论的发展史。其与徐复观的《中国人性论史》堪称当代学术之双璧。全书以纵贯的方式,由性之原义和性论之起源一直叙述到清代儒学的心性论。在本书中唐先生以“性”之从心、从生,引出人性的自然生命以及虚明能动二重性。再引出中国人性的消长与互动,显现其非常机智与深刻的哲学眼光。
热门推荐
  • 墨染纤华:倾世惊鸿

    墨染纤华:倾世惊鸿

    这一生,历尽沧桑,重为云孤倾月。这一切,都太过玄幻,爱人的背叛,亲手打下崖边的苦楚,仿佛过眼云烟。涅磐重生,再次获得新生,陌生的世界,她能否真正实现梦想?只是简单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为什么这么难?背后的阴谋,情敌的暗算,只想简单的生活,为什么就是要逼她动手?满头的桂花瓣飘洒,盛世的花雨,却成了蘸着泪水的离别之殇。转眼,千年已过,对于他来说,这只是漫长生命中的零星一点,世界,却已沧海桑田,物是人已非。再回首,某个小女孩撞在绝世美男怀中,眉眼弯弯,巧笑倩兮:“我回来了。”
  • 重生之邪王的绝世宠妃

    重生之邪王的绝世宠妃

    “春药?”男人邪眉上挑,醉眼朦胧,矜贵薄唇挑着嘲讽,“瞧瞧,被人趋之若鹜,视若神明的血莲教主竟为我如此费尽心思不择手段。”那一晚,她她艳唇邪扬,他与她丢盔弃甲痴缠不休。一夜之间,她变成了天下所有女人羡煞的王妃,而他却变成了为爱舍弃一切的痴情种。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到头来,究竟是谁算计了谁?她薄唇沁凉,绝美的脸上藏着愤怒,“子书升,小绿的背叛,百里弘间的利用,碧玉的下毒甚至是血莲教的衰败都是你一手操控的对吗?”男人鹰眸,神色慵懒,“为了拥你入怀,我可是煞费苦心,媳妇儿别闹,当初可是你非要把我睡了的。”原来她从一开始就入了她的圈套,一生一世,在劫难逃。【宠妻小剧场】她百般护着的男人,甚至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哄骗子书升的兵符,让他安然的男人竟早已有了新欢。作案现场,她看着赤裸的二人气的站不稳脚跟。女人嫣然一笑,“王妃,谢谢你的兵符,但百里弘间爱的是我,而你不过是用来利用的罢了。”“看来本王的女人是同情心泛滥”低沉冷郁的声音响在耳边,他将她不稳的身子揽入怀里,“她只能是本王的女人,兵符?就当是我替她给的补偿吧。”彼时,王妃一脸惊愕,其余二人面色铁青。【腹黑小剧场】天下人只知她是血莲教主唯一的女儿,天下所有的奇门利器无所不通,却不知穿越而来重生的她还对打仗颇有研究。为救百万将士她放弃了继承血莲教主的机会,他却将血莲教硬生生截下,只等她回。可继承大典开始时她却被他堵在床头,看着她不解风情又寡淡的脸,嘴角上扬,深眸荡漾着危险,“乖,在去之前先把为夫喂饱了,毕竟这才是本王劳心劳力的主要目的。”【心疼小剧场】听闻他在受到暗敌埋伏,身受重伤,她不惜中途放弃以致走火入魔,毅然连夜回到他的身边。一路上她哭的稀里哗啦,冷清的面容再也挂不住矜贵。推门而入却见他惬意的躺在床上小憩,男人看着她哭肿的双眼一怔,随后张开双臂,“过来,我给你疗伤”【娃儿吃醋小剧场】娃儿抱着枕头站在门口,一脸愤意慷慨。男人一手叉腰一手指着门外,“臭小子,现在就不听你爹的话了?赶紧给老子出去!”娃儿顿时哇哇装哭,“我不要,你是坏爹爹,赶快把娘亲还给我”床上的女人扶额,这两个人真是让她操碎了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剑圣的儿子是最强法师

    剑圣的儿子是最强法师

    我的父亲是帝国响当当的剑圣,不过他的老掉牙的剑术真是不够看!而且要是能用魔法解决的事为什么还要撸着膀子上去干呢。果然,法师最棒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听说你长得比我好看

    听说你长得比我好看

    【暂停更新】 【我自远行千里,为的是一睹你这人间盛世颜】系统:小姐姐你长得真好看,要来做任务吗?清浅:哥屋恩!系统:小姐姐,我代表的可是天道,做完任务会有很丰厚的奖励的哦!清浅:旺福别闹。系·旺福·狗子·统(冷静,冷静):小姐姐,确定不要来嘛~清浅(犹豫),眼珠子滴溜溜转。旺福:真的,小姐姐,你想象一下,三千世界,是不是很爽?!清浅(咽口水):那,那就这样说定了,要是有长得丑的我就拆了你!#好色小姐姐实锤了##宿主是个金刚芭比肿么破#
  • 像翅膀一样飞翔

    像翅膀一样飞翔

    张祖文是近几年来活跃于西藏文坛的一名作者,尤其是他的小小说在全国反响较大,拥有一批读者,被评论界誉为“藏边体小小说”。本期我们将向读者推介,他最新创作的关于西藏新农村建设的中篇小说《像翅膀一样飞翔》和一组小小说《忽然天好蓝》。阅读张祖文的小说,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而且身心必须去掉浮躁,你才能在淡雅的文字中寻觅到作者给你的幽幽清香,让人精神振奋。作者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对笔下的主人公赋予了满腔的热情和为实现理想奋斗不止的精神。这正好与现今社会人的精神颓废、道德沦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感受美,感受善良,感受人间犹存的真情。
  • 沈氏遛娃致富记

    沈氏遛娃致富记

    沈子玉从土匪窝救出了一只冷包子。软软冷冷的一小只。日常画风是这样的:冷包子嘴里塞着几颗糖果,小脸鼓鼓囊囊的。沈子玉伸处魔爪扯了扯冷包子的小脸。“啪嗒——”一声糖果落地。冷包子转过脑袋,幽怨的看向沈子玉。沈子玉:……好…好可爱。快速伸爪又揉了揉冷包子的小脑袋。冷包子:……幼稚(男女主1V1双洁,养成,男主前期略显呆萌,我发四,后期一定强势来袭,无虐。)
  • 重生之河山乱

    重生之河山乱

    一场车祸将她从未完成的复仇之路卷进新的政治漩涡。凌王府的嫡女凌雯儿,和戏子私奔,被官府抓了正着,再到服毒自尽,琴棋书画样样稀松,生在王侯家却抓了一手烂牌。前世的仇人,转世的姻缘,且看女主楚琪如何逆天改命!
  • 替代

    替代

    许多人以为时间总是公正的,事实却并不如此。在同一段时间里,有人在成长,有人却在变老。余光明一直以为自己与时俱进呢,至少他不承认自己是落后的。他把自己的老成,当成了“成长”。他记得当初在得知乡下的侄子考上大学时,内心是多么的高兴啊。他几乎逢人就说,他的侄子考上了大学。整个机关里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了。甚至,有天他走在政府大院里,有个和他平时并不怎么熟悉的人都问:“老余,你的侄子考上大学了?”由此可见,老余宣传的广泛了。“你天天吹,天天吹,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