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100000006

第6章 大显身手名扬天下(1)

(一)京张铁路

1.接受重任

张家口距北京约200公里,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华北与蒙古、通往西北的交通要冲,满族与蒙古王公关系亲密,入主中原后,张家口便成为王朝与蒙古频繁来往的必经之路。不仅如此,张家口在政治、军事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同时,也成为北京和蒙古商旅们货物往来、互通有无的中转站和集散地,蒙古一带的皮毛、羊马,南方的茶叶、布匹等货物贸易数量很大。但是,虽相隔仅仅200余公里,中间却阻隔着太行山余脉军都山,即居庸关天险,使得这条交通要塞一直艰险难行,给来往行人带来诸多不便。修建一条由北京通往张家口的铁路,既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战略作用,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八国联军侵华以及日俄战争之后,帝国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瓜分基本完成,各方力量形成均势。另一方面,外国对中国的殖民统治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权益和尊严;铁路运营带来的巨大利润也刺激了地主和商人对铁路投资的热情。加上当时人们对铁路的认识已经彻底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铁路事业从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省的绅商掀起了连续数年的向列强收回铁路权益、由中国商民自办铁路的高潮。清政府也设立商部来管理铁路,并向民间资本开放路权。在这样的大潮下,中国朝野很快将目光集中到了建设京张铁路上。民间和各国列强都揣摩到了清政府的这一动机,纷纷进言献策,主动请缨。尽管如此,这毕竟触及到统治的肋骨,政府宣称“京张铁路关系重要,应由国家自行筹款兴筑,不得由商人率意主办”,将各方的申请一一驳回。

京张铁路真正被提上日程是在1904年。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最先提议政府筹备兴建京张铁路,并建议用关内外铁路盈利的一部分作为资金。提议很快得到了批准,并任命袁世凯负责督办。而当时关内外铁路是向英国借贷修建的,利润都放在英国的银行里,要想拿钱须经英国同意。英国其实也并不反对,觉得这是将自己势力伸向蒙古与中国西北,对抗盘踞在中国北部的沙俄的绝好时机。所以英方提出,京张铁路要作为关内外铁路的西北延伸线,且必须由英国人担任总工程师,主持勘测、设计和施工。袁世凯亦无异议,双方达成协议,由关内外铁路局的英籍总工程师金达负责。

但是,协议很快就遭到了俄国的反对和抗议。甲午中日战争以来,俄一直视中国的长城以北地区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怎么容得英国人把铁路伸到自己地盘上来。俄要求清政府解除金达总工程师一职,由俄国人担任。英方亦不同意。双方相持不下,最终清廷折中,提出京张铁路由中国自行筹款建造,不与他国相干。英俄同意,清廷才最终拿回自主权。

当时,世界各国都普遍认为,京张铁路穿越险峻复杂的军都山关沟段,修筑工程空前艰巨,甚至很多国外专家都望而生畏,更何况是没有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修路经验的中国。以至于有一些西方报纸公开讥讽:“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

当时放眼海内,在为数不多的铁路工程技术人员中,詹天佑无疑是最好人选。无论知识还是经验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新易西陵铁路的技术水平和成功经验使他声名鹊起,也顺理成章地于1905年5月被任命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在清廷和英俄的同意下,资金、督办、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一切很快就绪,赶快开始整地铺轨吧。不,其实真正的准备才刚刚开始。修筑铁路并不像大家看到的那样简单地把两条平行铁轨无限延伸。为了节约资金,缩短工期,降低施工难度同时兼顾经济价值与收支效益,它需要经过反复地实地勘测选线,避开湍急的河流和陡峻的山体,精确地测算和科学的勘路报告,然后根据报告进行详细的造价评估,以便合理地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2.勘测选线

接到任命后,詹天佑立即组织勘测队,由天津到达丰台,开始对京张铁路全线进行勘测。由于当时中国铁路工程技术人员极少,在勘测队里仅有两名队员懂得技术,能真正充当詹天佑勘测的助手。

詹天佑一向认真严谨,在勘测南、北沙河时,向当地人详细了解此河在历史上的最高水位、水流情况等,初步估算了设计桥长,孔数和跨度等,并将每天的勘测和调查结果及自己的初步设计,一一记录在手册上。铁路所经过的每一块区域都会再三勘测,并在同一区域找出一些其他方案,逐一比较、排除,挑选最合适的路线。

在京张铁路的选线上,最艰巨而又必须得攻克的,就是一直被外国人认为中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关沟地区。所谓关沟地区,是指太行山北部余脉军都山的一条隘道。关沟地区处处崇山峻岭、悬崖陡壁、巨壑深涧,有居庸关、八达岭等著名的高地,其中八达岭高耸入云,雄伟的长城从山脊上蜿蜒盘向远方。从关沟地区的南部入口——南口,到八达岭,南北相距不到20公里,但高低相差却有180丈,坡度极陡。自八达岭向北,地势稍缓,行数里至岔道城。高出巨壑中蜿蜒着一条约20公里的狭长曲折的通道,东西走向,从南口直至岔道城。其间流淌着一条溪流,俗称关沟。在如此高山深壑间修筑铁路,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极其困难的。

勘测到南口关沟段最高点八达岭路段,山体在那里向前后两个方向顺坡而下。詹天佑面临着一个抉择,要么开凿一条长隧道,要么截去长城一段。选择后者,工程难度将大大降低,并节省不少开支,他也能轻松复命。可事实上他最终还是毅然开凿了著名的八达岭隧道。

詹天佑花了整整24天完成了京张铁路全线的初步勘测与估算。其间,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亲自背着标杆、经纬仪等测量工具,穿越于悬崖峭壁之间。夜晚整理资料,核实数据,设计绘图,比较路线。

初步勘测完成后,詹天佑考虑到关沟地区过于险峻,工程艰巨,竣工后火车的通行能力和维修成本等问题,决定返回北京时进行复测,试图寻找一条更理想的路线。复测完成后综合各方因素,认真评估,再三比较,初步形成如下的勘测报告:

工程分三段:第一段由丰台至南口,长104里。由丰台站外柳村起,经彰仪门,拟先就关内外铁路原开发的路修建,再延至南口。此段平坦,施工容易。

第二段由南口经关沟、八达岭至岔道城,长约33里,坡度最陡。由南口至八达岭,高低相距180丈,难以铺设轨道,须开凿山洞隧道。机车经石佛寺引上山,入青龙桥东沟后再折返穿过八达岭,形成“之”字形线路,这样可延长坡面,减少坡度,而且可大大缩短八达岭隧道的长度,仅3580英尺,比初测时的设计(约6000英尺)缩短近一半。竣工后在南口与岔道城两处,须多备机车一辆,用于上下斜坡时用两机车助推。

第三段由岔道城经怀来、宣化到张家口,长223里。沿路多良田,地价昂贵。响水堡至宣化间的鹞儿梁段,绕辛庄子迤西山嘴;在宣化至张家口间的石壑子段,绕行沙岭子山嘴。

在勘测路上,詹天佑在居庸关与到张家口游猎归来的金达相遇。金达趾高气扬地说:“中国人不能承担开挖山洞工程,因为中国人缺乏压缩空气机械设备以控制地下水,因而必须采用外国包工。我愿提议日本包工,因为他们具有所需的机械设备,且包工价比其他国家便宜,我愿招人投标承揽合同。”面对金达的提倡,詹天佑断然拒绝了。

3.准备

1905年6月18日,全线勘测完成后,詹天佑回到天津,历时十多天,编写了测量调查报告、各项经费预算,绘制了测量平面图、截面图等,并于7月初呈送袁世凯审批。测量调查报告是每条铁路建造中必须形成的文件,报告包括铁路沿线的地质地貌,工程设计,工时工费,以及保护维修,收益评估等。是向政府申报项目批准及建造与营运的依据。

詹天佑还多次面见清政府要员,汇报勘测情况,阐述设计方案。当问及是否有困难以及我们中国人能否修筑这项工程时,“真正的困难是在八达岭,那里需要开凿一座山洞。”詹天佑明确地回答,“我们中国人能够修筑此项工程!”

不久,詹天佑建造京张铁路的计划与预算就得到了批准。工程在他的一手筹划调度下,很快就走上了正轨。但工程正式启动之前,依然还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不得不做。从土地的征用,经费的筹措,到材料、机车、设备等的购置,再到人才的调配,施工队伍的组建……事无巨细,他必亲力亲为。为了尽量节省开支,防止不合理的支出,避免亏损与浪费,他购置设备材料也总是亲自与外商直接洽谈签订合同,鉴定质量规格。

在征地过程中往往要涉及到一些官僚、贵族、地主的房屋宅地、祖坟动迁等,关系到风水、地脉时会遭到强烈的对抗与阻挠。尤其在北京附近,大都是各王府、贵族、皇室及其亲眷的地盘,常常恃皇亲国戚、八旗世族等权势或官场关系,拒绝出让土地。例如,京张铁路在清河镇,要通过满族贵族广宅的坟院。广宅是镇国公载泽的亲戚,在朝野势力很大,他为保住自家的风水宝地,坚决不让铁路通过,还雇人卧在线路上来阻碍施工。而当时这块区域,北面是郑王坟,南面是宦官坟,西面是慈禧父亲桂公坟,大改道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经费;而且此例一开,今后征地将更加困难。广宅坚持要改道,又向邮传部官员行贿。詹天佑得知后,十分生气,以自己的去留向邮传部力争,一定要按原定线路施工。最后因以镇国公为首的五大臣被炸,载泽吓得不敢出门问事,广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经其坟墙以外通过。

4.首段告捷

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以后,1905年10月2日,京张铁路工程正式开始动工兴建。

按照詹天佑在勘测报告中制定的施工规划,京张铁路的第一段建筑工程是从丰台至南口,起点是柳村。这一段地势平缓,全长约104里。路基顺利建成后不久,1905年12月12日,詹天佑带领工程师陈西林等人来到柳村工地,主持铺轨开工典礼。在筑路工人和围观群众的一片欢呼声中,詹天佑在路轨上打入了第一颗道钉,接着陈西林工程师打入对面钢轨外侧道钉,随后全体工人一拥而上,铺轨正式开始。

当时,铺轨工程是相当艰难的,工地缺乏机械设备,没有机车和车辆运送钢轨,只好用线路摇车以人力推送钢轨到施工地点。在铺轨的第一天,工地上就发生了一场意外:工程列车中的一节车钩折断,造成车辆脱轨,工人了费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扶正。消息传开,有不少人认为京张铁路出师不利,对工程充满了疑虑。还有些原本就不看好中国自主修造铁路的人,借此大做文章,散播谣言,动摇人心。

詹天佑到事故现场认真察看,对断裂的挂钩进行研究,断定问题出在连接工程车车厢的挂钩上。断裂的挂钩是使用多年的旧式链子车钩,只能在平地行驶,无法承受大坡度线路的拉运。得知西方铁路中正在推广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自动式挂钩后,他对这种挂钩的构造进行分析,发现能够满足关沟地区在大坡道上,铁路铺设、火车开行对车间挂钩提出的更高技术要求。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在京张铁路上引进并使用这种自动挂钩。实践证明,这种自动挂钩不仅灵活,而且非常牢固,具有旧式车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并很快就推广应用到了全国的铁路线上。

在詹天佑的指挥下,工程进展顺利,开工不到一年,1906年9月30日,京张铁路首段丰台至南口段建成试运。这天詹天佑还特地邀请众多宾客和官员,举办了盛大的通车典礼,以鼓舞上下士气。

5.克服天险战胜难关

首先要克服的天险,就是关沟地区,而难关是开凿隧道。关于天险,之前已经介绍。开凿隧道,在当时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程,各个地区地质地势复杂,石层性质、土质种类千差万别,在山体中大规模进行爆破、挖掘作业,很容易土质疏松,或地下水渗漏引起坍塌。洞中通风性差,容易导致施工人员呼吸不畅,甚至晕厥。因此要求配置各式开山机、抽水机、通风机等设备,开工前需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一系列复杂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并作出准确的设计方案。开工后,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人严格按凿线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而无论是设备还是人才,在当时中国都是极为紧缺的。

詹天佑深知山势陡峻、地形复杂的关沟地区是整条京张铁路最重要、最艰巨的一段。多次勘测最终选定的路线要穿越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几座高险的山峰,需要开山凿洞,填壑铺路。尽管詹天佑为节省经费,减少工程困难,想方设法来减少隧道工程,但由于考虑到减小坡度,保障列车的牵引力和安全等因素,最终还是不得不面对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这四条横穿高山峻岭的隧道工程。

同类推荐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旧中国的上海,十里洋场,风云变幻,灯红酒绿中酝酿着柔情,也潜藏着杀机。这里不仅是外国冒险家的乐园,也是黑社会存在的沃土。旧上海不仅有外国势力控制下的租界,更有黑社会严密控制下的方方面面,在上海滩如果不与黑社会打交道,任何人都无法立足,杜月笙就是当时上海黑社会的。
  • 临水照花人(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临水照花人(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张爱玲:相见欢,小团圆。萧红:没有温度的女书。林徽因:完美小姐进化论。宋美龄:权力之巅,爱之冠冕。陆小曼:孤意在眉,深情在睫。
  • 沧海(下)

    沧海(下)

    这是著名画家刘海粟唯一的研究生简繁为刘海粟写的传记。该书不为尊者讳,不为长者讳,真实记录了简繁在刘海粟身边生活时候的所见所闻,记录了刘海粟的生平、艺术观点和性格特征。可以说,该书是用一种“说真话”的方式、将作者眼中的“真实”对读者和盘托出。该书曾出版过三卷本,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之后,作者做了删改修订,出版了两卷本。
  •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真实记录了冯玉祥将军一九三零年以前的政治生活。全书从他降生写起,直到弱冠从军、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等,采用作者自述形式,绘声绘影、真切而感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叙述形式上,均有历史特色。
  • 白石老人自述

    白石老人自述

    本书为齐白石老人的人生自述。书中其从出生的家庭、成长经历、求学过程、平生阅历、艺术造诣等方面进行自述,文中所自述的文字不掩饰,不玩弄笔调,以诚挚的心情,说质朴的事实,表现出白石老人那朴实无华、充满乡土气味和感情深挚的风格。本书讲述了更真实的齐白石,作为权威性的研究资料,使读者更了解其艺术道路的演变过程,同时也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白石老人的艺术生涯。
热门推荐
  •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个话题的诞生

    一个话题的诞生

    事实上我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已经坐了快两个小时,我都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在座位底下轻轻按了一下,手机就灭了。“晚点给你打电话吧”,这是今天谭勇发给我的第一条短信。我是一早就把短信发出去了。他这个人的最大特色就是不喜欢回短信,也不喜欢接电话,他的电话就像上个世纪的bp机,总是打过去很久,再打过来,如果他心情好的话。联系上这个人的前提是要他心情好。可是影响他心情好的条件实在太多了。谭勇在南市生活,他本来就属于南市,在这里,猜都能猜到,他准能如鱼得水,南市甚至连雾霾都没有,在这里,一个人一整天不接电话,地球还是照样运转。
  • 一嫁太监误终生

    一嫁太监误终生

    苏依依一朝穿越,竟成了一个自杀未遂的太监妻子那晚,成了她的一个噩梦……
  • 红楼水黛梦

    红楼水黛梦

    她是孤女,一身傲骨,满腹才华他是王爷,位尊权重,清冷如月本以为今生无情,却不想偶然的一次患难与共,让他记住了那个柔弱而又坚强的女子,从此后,大海捞针我也要将你找到王府、皇宫、皇子、公主杀父之仇,诸子夺嫡、嫁祸于人、移花接木谁也阻止不了我的决心你注定是我的王妃耳旁一个温热的声音狠狠的说:“记住,你永远是我的,不管是人还是心”龙沐望着窗外,有些凄然的道:“既然做不成你的良人,那就让我做你心中最敬重的兄长,无论何时,你的身后都有我守候的目光”宝玉急切的道:“我的心里只有妹妹一个人,我恨不得立时化成灰,让你们明白我的心到底是怎样的。”恍惚中,黛玉扑在那个熟悉的怀里,喃喃的道:“明知道这是梦,可我却想就这样抱着你,永远不要醒来。”望着夜空中那轮清月,水溶叹道:“一面是舍命恩重,一面鹣鲽情深,我该何去何从,老天,你真残忍。”黛玉凄然的道:“我不想你做一个背信弃义的人,亦清,你娶她吧。”说完,一滴清泪孤零零的倏然滑落。只见水溶浅浅一笑,清隽的脸上是难掩的柔情,低低的道:“傻瓜,我宁可负他人,也绝不会负你呀。”若兰的新文《一水溶玉梦红楼》人幽若兰《再梦红楼潇湘情》心随碧草《红楼之禛心锁玉》妙莲居士《再续石头记--水黛奇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归来堂记事

    归来堂记事

    一只米虫系二姐的私密日记。扮猪吃虎习惯了的七哥的大侧写。歸来堂的回忆。彧家无天下,歸来即是家。
  • 静心大全集:世界如此浮躁,你要心灵宁静

    静心大全集:世界如此浮躁,你要心灵宁静

    我们常常坐卧不宁,我们常常心不在焉,我们常常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我们常常计较自己做得太多、得到的太少,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浮躁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没有耐心、是朝三暮四、是浅尝辄止、是患得患失、是焦虑不安、是急于求成……浮躁的心态不是好的征兆,它只能带给你缥缈的人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不是好的作为,它只能让你拥有随波逐流的生活。唯有踏实勤奋地付出,才能带给你实实在在的回报。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如果沾染了浮躁,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陷入盲区。
  • 明清古典小说:合锦回文传3

    明清古典小说:合锦回文传3

    本书是一部才子佳人小说,书中的故事情节变幻奇异,小说结构精巧细密,文字亦通俗流畅,在艺术上别具特色。主要讲述苏若兰手织的《回文璇玑图》原是武则天喜爱的宫中之物,后流入民间,其中半幅被襄州梁孝廉所得。梁孝廉之子栋材,立誓娶才女为妻,持有另半幅的桑梦兰,自命才女,心中念头遥遥相应,才子佳人相见,得偿所愿订了婚。而后情节一折,别生风波,栾云意欲劫夺,梦兰连夜出逃,遭难之后得重逢。在爱情故事的九转十八折之中,透露出中国文人的日常起居、应酬对答和审美情趣。
  • 听说鬼不好吃

    听说鬼不好吃

    我变了,你们都没变。我的孤独,是为了我的未来而付出的报酬。其实这一切,只不过是时间道上一个微不足道的褶皱罢了。
  • 百岁有十华

    百岁有十华

    【甜宠向】男主:“可否将九公主嫁于臣?”皇上:“你不会是想找个好拿捏的攀上皇家?”男主:“割腕立状,定当卫国护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