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800000002

第2章 生平介绍

赵孟頫,元代著名画家。生于1254年,卒于1322年,享年68岁。赵孟頫一生很显赫,其绘画、书法、诗文成就都很高,并且在绘画和书法方面还是当时文化界的领头人,不过作为赵宋宗室之后,赵孟頫的一生实在是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和尴尬。他的书法和绘画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他在我国书画史上的地位极为重要。

(一)坎坷的青少年时期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因为他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故画史上又称他为“赵吴兴”。赵孟頫为元代承上启下的著名画家,还是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代。他的五世祖是安僖王子偁,南宋高宗没有儿子,就立了子偁的儿子为宋孝宗,赵孟頫的四世祖伯圭,乃是宋孝宗的兄长。伯圭被赐第于湖州,赵孟頫因而生于湖州吴兴。赵孟頫的曾祖师垂,祖父希永,父亲与告,在宋朝都做过大官。到了元朝,又因为赵孟頫的地位尊贵,赠师垂为集贤侍读学士,赠希永为太常礼仪院使。封赵孟頫为吴兴郡公、集贤大学士,死后被元英宗追封为魏国公,谥号文敏。

赵孟頫经历了南宋灭亡的变故,他有时做官,有时隐居。赵孟頫出身虽然尊贵,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赵与告擅长诗文,收藏丰富,给赵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是赵孟頫11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越来越差,日子过得比较艰难。赵孟頫的生母丘夫人对他的要求很高,曾流泪告诫孟頫:“汝幼孤,不能自强于学问,终无以觊成人,吾世则亦已矣。”她还告诫赵孟頫要“多读书”“以待圣朝之用”“以异于常人”。赵孟頫自幼聪明敏锐,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拿起笔就能写出好文章。赵孟頫学习很用功,白天晚上都不歇息。他14岁时,因为父亲曾经是大官,受到恩泽,补了个官职,不过之后仍是以读书、练字、作文为主。不满20岁,“试中国子监,注真州(今江苏六合、仪征一带)司户参军”。参军只是一个下级小官。那时南宋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本来就十分腐朽的政权,再经奸相贾似道欺误,已经浊乱不堪。同时的蒙古军日益强大,分兵几路进军南宋,南宋的灭亡势在必然。赵孟頫23岁时,元人攻进南宋都城临安,恭帝投降。元军渡过钱塘江,继续追击南宋的残余势力。国乱如麻,赵孟頫却能够继续钻研学问,以谋“异于常人”。赵孟頫26岁时,宋王朝的残余势力完全被元军消灭。他的母亲又一次勉励他,要他多读书,“以异于常人”。赵孟頫更加用功学习,当时他向寓居在湖州的老儒敖继公学习,质问疑义,经明行修。他还经常写字、作画、吟诗,他和钱选等八人被称为“吴兴八俊”,名声很高,就连朝廷也知道了。当时任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司事的夹谷之奇就特别欣赏他。后来,夹谷之奇做了主管官吏的吏部尚书,就推举他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赵孟頫却推辞了。

(二)备受宠幸时期

据《宋史翼·赵若恢传》记载,赵孟頫后来躲避到新昌山,与其族叔赵若恢比邻而居,两人很投缘。又听说元朝皇帝搜求赵氏有贤能的人,他就转入天台山隐居。行台侍御史程文海(程钜夫)第一次去江南的时候,绑架赵孟頫强行要他做官,赵孟頫推说有病,不愿做官,还说古代的尧舜都允许巢父、许由隐居,自己愿意做隐士。程文海赞赏他的大义,就释放了他。程文海第二次奉召搜访遗隐的贤才时,临行前特别向元世祖忽必烈推荐了赵孟頫。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程文海在江南得贤才二十余人,赵孟頫“居首选”。这一次赵孟頫没有拒绝。初到京师,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高绝,惊呼为“神仙中人”,用各种尊贵的礼节款待他,任命他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这时,他已经33岁,正是踌躇满志之时。当时赵孟頫得意地写了一首诗:“海上春深柳色浓,蓬莱宫阙五云中。半生落魄江湖上,今日钧天一梦同。”虽然有部分元朝贵族猜疑、排挤他,但元世祖对赵孟頫却深信不疑。赵孟頫对元世祖也是感恩不尽,他有诗说:“往事已非哪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这也正是他精神状态的写照。他为元世祖起草诏书,挥笔立就,并且与世祖的本意吻合。与众官员议论立法,有自己的见解,能摒除别人的观点。元世祖几次想要重用他,都因为有人非难而没有实行。到京后,赵孟頫的生活并不富裕,世祖曾“赠钞五十锭”。在兵部郎中任上,赵孟頫主管全国驿站的配置,期间施行了不少仁政,并极力阻止了丞相桑哥的暴虐行为。他还曾经责问江浙行省的丞相轻视法律之罪,和尚书刘宣一起到江南查问。庚寅(1290年)年拜集贤直学士(官阶从四品),奉议大夫。这一年,发生了地震,北京受灾最严重,还出现了地陷,有黑沙水涌出,死伤数万。皇帝询问缘由,赵孟頫借此出谋诛杀了丞相桑哥。由于赵孟頫在朝臣中的影响很大,加上铲除对手的胜利,皇帝对他更加信任,待遇也比以前更好了。元世祖委托赵孟頫大量政务,替自己分忧。皇帝和赵孟頫谈话,向来很谈得来,有时一直谈到深夜才结束。世祖在大臣奏事时,经常由赵孟頫来裁决谁说得对谁说得不对。此时赵孟頫权势虽然很大,但他的头脑十分清醒,他知道自己出入要地,一定会惹人嫉恨。福兮祸所伏,所以他从此很少入宫,极力要求外任,离开京师。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正月,赵孟頫升朝列大夫并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他在济南四年左右,在此期间,办学兴文事,为济南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元贞元年(1295年),元世祖去世。铁穆耳继位,他就是元成宗。因为要编修《世祖皇帝实录》,赵孟頫又被召回京城。可是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頫便借病乞求还乡。夏秋之交,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当然,他归乡后,并不是所有江南遗隐对他都很热情,其最亲密的朋友是周密(诗人、作家、书画收藏家)。赵孟頫出示了自己多年收藏的唐宋名画给周密看。周密是齐地人,他又为周密画了齐地风光。我们今天可以见到的《鹊华秋色图》,也就是赵孟頫在济南时所见。赵孟頫在吴兴闲居只有两年时间,可是创作很丰富,还和朋友一起观看了许多古今名作。又应邀到杭州,与好友们,如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人吟诗、作画、观图,很是潇洒,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大德丁酉年(1297年),赵孟頫44岁,又被任命为太原路汾州知州,但他没有去上任,在家整理了四书五经,考证编订了《今古文集注》。次年戴表元为他的《松雪斋诗文集》作序,评价非常高,称“古赋凌厉顿迅,在楚汉之间;古诗沉涵鲍谢,自余诸作,犹傲睨高适、李翱云”,高度赞扬了赵孟頫的诗文成就。大德三年(1299年)八月,赵孟頫受任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主管与学校、考试、礼仪、教养、钱粮等有关的事情。官职虽无升迁,但此职务不需离开江南,又与文化界联系密切,相对儒雅而闲适,比较适合赵孟頫的性格,他一直任职11年。直到元成宗死后,元武宗继位的第二年才任满。这十多年中,他遍游江浙名胜,广交各地贤士名人,饱览大量名画遗存,创作了许多诗文、书法、绘画作品。

元武宗乙酉年(1309年)七月,皇帝打算升任赵孟頫为中顺大夫,但是赵孟頫没有接受。那时还没有继承帝位的武宗的儿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东宫广泛招揽人才,赵孟頫被召入宫,在庚戌年(1310年)十月,拜为翰林侍读学士,管理制定制度,发布律令,并编修国史。这一年他创作了《松水盟鸥图》,至今还保存完好。1312年,爱育黎拔力八达登基做了皇帝,他就是元仁宗。不久,他升任赵孟頫为集贤侍讲学士(相当于皇帝的文史顾问),中奉大夫,官阶为从二品。他的夫人管道昇也被封为吴兴郡夫人。赵孟頫因元世祖简拔,与他很是亲密;到了元仁宗时,可以说恩宠达到了极限,连父亲和祖父都得到了封赠。一年后改封翰林侍讲学士,同年十一月又转集贤侍读学士,正奉大夫。次年又升集贤学士,资德大夫。再一年多拜为翰林学士承旨(相当于推荐他的程钜夫,当时程卸任回乡,赵孟頫接替了他),荣禄大夫。几年间,不断加官晋爵,官居从一品,推恩三代,父、祖、曾祖都得到封赠。赵孟頫的夫人管氏被封为魏国夫人,可谓荣华已极。仁宗几天不见孟頫,就派人问讯,就连管道昇脚气病犯了,仁宗皇帝都派太医前去诊治。有人不理解仁宗皇帝的用意,就在中间诽谤离间,但是都被仁宗严词驳斥,并给毁谤者加罪,目的是要消除闲言。当然,赵孟頫也十分感激仁宗的恩宠,他忙于书写大量的制、表、经卷、碑文,还写了很多颂扬之词。他曾写《万寿曲》来祝贺仁宗岁始,称仁宗为“太平天子”。他和元朝的权贵以及地位较高的书画家也交往甚密,如脱帖木儿、高克恭、何澄等人。他的许多学生、朋友因为他的原因,也得以到京师为官,慕名拜师的人也有很多。己未(1319年)年,赵孟頫66岁,因为他的夫人管道昇旧病越来越厉害,就向元仁宗请假,得到恩准,返回了老家。四月二十五日从大都(今北京)出发,五月十日到临清,管道昇因病死于舟中,终年58岁。赵孟頫“哀痛已极”,和他的儿子赵雍护灵柩回归吴兴。到家后,便在家超度夫人亡灵,仁宗又派人送来绸缎多匹慰问。这年冬天,仁宗又召他还朝,他因为有病没有离开故乡。到了至治元年(1321年),元英宗即位,对赵孟頫依旧待遇优厚。第二年六月十六日,赵孟頫白天还在吴兴老家观书写字,像平常一样谈笑风生,晚上却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享年68岁,追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頫晚年声名显赫,夏文彦《图绘宝鉴》盛赞他“荣际王朝,名满四海”。

(三)关于赵孟 的几个故事

其一,议法。赵孟頫在兵部郎中任上时,元世祖召集百官在刑部议法。众官员准备拟定收取至元钞二百贯赃款者可以处死刑,赵孟頫却说:“开始造纸钞时,是用银钱来衡量的,银钱实,纸钱虚,虚实是相一致的。到现在有二十多年了,虚实相去有十倍,所以改中统为至元,再过二十年,至元还会和中统一样的。古时认为米和绢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称之为二实,银、钱与二物相权衡,称之为二虚。这四样才是有价值的,虽然有时升,有时降,可是相去都不会太大。收取的赃钱用绢来衡量,最为合适。况且钞票是宋代创制的,在边境使用时,金人沿袭着用的,都是不得已而仿效的,现在却用纸钞来判断人的生死,似乎不足取。”有人责备赵孟頫说:“现在朝廷用至元钞,所以犯法者用它来衡量论罪。而你认为不对,难道要阻滞至元钞的使用吗?”赵孟頫说:“法律关系到人的生命,制定时可轻可重,有时候可以免除人的死罪。我今天奉皇帝的命令参与议论,不能不说。中统钞虚,所以今天使用至元钞,谁能说至元钞永远不会虚呢?你现在不遵循事理,反倒用权势压人,可以吗?”那个人听后面有愧色。

其二,不遣虎臣。当时有个叫王虎臣的,说平江地区的总管赵全不守法律。皇帝就让王虎臣前往访察。当时的右丞相叶李一再进言,说不应该让虎臣前去调查,皇帝就是不听。赵孟頫献言说:“赵全当然要接受调查,然而虎臣以前曾经在那里做过大官,曾经多次强买别人的田地,纵容自己的宾客做一些不光明的事情,赵全曾经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对他有怨恨之气。现在让虎臣前去查问此事,他一定会诬陷赵全的。事情就是完全查证属实,别人也不可能不怀疑。”元世祖明白过来后,就改派他人了。

其三,被鞭打。当时丞相桑哥总管中央各部,上朝时有钟鸣,桑哥早早就来到中书省,钟鸣后还没有到的六部各官员,就要挨鞭子。有一次赵孟頫来迟了,断事官立即把赵孟頫拉出去进行了鞭打。之后,赵孟頫向右丞相叶李诉说道:“古者刑不上大夫,是要他们有廉耻之心,教他们懂得礼节和大义。而且侮辱士大夫,也就是侮辱朝廷啊。”桑哥知道后,赶快慰问了孟頫,并且从此之后,只有部级以下的官员才受鞭刑。

其四,解民困。赵孟頫在集贤直学士、奉议大夫任上时,北京发生了地震,并且出现了地陷,还有黑沙水从地下涌出,百姓死伤过万,皇帝对此非常担忧。赶紧召集集贤院和翰林院两院官员,讨论出现灾难的原因。参与讨论的人都畏惧丞相桑哥,都只是泛泛地引用《经》《传》和五行关于灾难神异的话,认为要多重视人民的事情来应对上天的变化,没有人敢提到当时真正的政治问题。在地震之前,桑哥派遣忻都和王济理算天下钱粮,已经征入了数百万,还有数千万没有收上来。老百姓被害得无以为生,自杀的一个接一个,有逃进山林的,就派兵抓捕,没有人敢阻挡征收钱粮这件事。赵孟頫与阿喇浑撒里关系很好,就劝他密奏皇上赦免天下,把钱粮赋税废除掉,或许上天可以变得慈善。阿喇浑撒里就如孟頫所言上告皇帝。皇帝听从,就免除了钱粮之事。诏书已经拟好,桑哥很生气,说这一定不是皇帝的本意。赵孟頫说:“那些没有收上来的钱粮,他们的人已经死光了,还能从哪里征收呢?现在不及时免除,将来有人以缺失数千万钱粮之罪责备尚书省,难道不连累丞相你吗?”桑哥顿时醒悟,老百姓也终于幸免于难。

其五,计除桑哥。元世祖曾经问及叶李和留梦炎两人谁的人品更好,孟頫说:“梦炎是我父亲的上司,他为人沉稳厚道,做事非常自信,有谋略且能断大事,有能担当大臣的禀赋;叶李读过的书,臣都读过,叶李的所知所能,臣都知之能之。”皇帝说:“你认为梦炎比叶李更贤德吗?留梦炎在宋时是状元出身,曾做过丞相,当贾似道为患朝政时,梦炎依附于他,阿谀奉迎来取悦;而叶李是一介布衣,却能上书皇帝,言明实际朝政,比梦炎有贤德啊。你却认为梦炎是你父亲的朋友,不敢直言他的过失,可以作诗来讽刺他。”孟頫的诗句中有“往事已非哪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语,元世祖非常欣赏这一句。赵孟頫退下来对大臣彻里说:“皇帝说起贾似道误国,责怪留梦炎不告知皇上,现今桑哥的罪状比贾似道更重,而我们却不明言,将来我们如何推却自己的罪责哪?然而我是被疏远的汉人,说了恐怕皇帝不听。皇帝近臣中能够读书知礼仪,慷慨有大节,又让皇帝信得过的人中,您是第一号人物。今天以先生你一条命,为十万、百万百姓除去祸患,是仁者的举动啊,您一定要把这件事进行到底。”于是彻里就向元世祖细说了桑哥的罪状恶行,皇帝不相信彻里,就命令卫士用竹篾打他的脸颊,打得他口鼻里都是血,一直流到地上。过了一会再问,仍然如方才所说,一点也不改变。当时有的大臣见有人先说了桑哥的罪状,就相继上言,揭发桑哥。于是皇帝按罪行诛杀了桑哥,罢黜尚书省,许多官员因为桑哥之事而被免职。

同类推荐
  • 海伦·凯勒传

    海伦·凯勒传

    海伦·凯勒是一个盲聋的残疾人,更是一个传奇。她是动荡的20世纪中的一道绚丽彩虹。她虽然又盲又聋,但海伦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理想以及很多热心人的帮助,勇敢地克服了在学习道路上遭遇的诸多障碍。最终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她通过努力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5种语言,并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她的文字,时至今日仍然打动着读者的心。她不仅是位伟大的作家,还是个了不起的慈善家、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曾经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英雄偶像;曾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她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

    这是一本关于李白的传记。他聪明,五岁诵诗,十岁游走蜀中,喜剑术,好任侠;他广结友,大唐书法家李邕李北海,诗人游子孟浩然,诗圣杜甫等等知名才子都是他的友人;他不畏权贵,让高力士脱靴,杨国忠捧砚,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一生经历过四个女人,与最后一位妻子宗氏留下“千金买壁”的千古佳话。他在62岁那年与世长辞,“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 威镇海疆的抗敌英雄裕谦

    威镇海疆的抗敌英雄裕谦

    本书介绍了抗敌英雄裕谦的生平,内容包括:禁烟先锋、前线督战、收复定海、招募水勇、智除汉奸、一代精英、誓师大会、血战镇海。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宋朝花落知多少(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花蕊夫人:流年暗中换,逃不出的宿命。刘娥:德馥比仙美如兰的倾世皇妃。李师师:大隐于烟花巷陌的奇女子。李清照:生为人杰死鬼雄,女子如何不丈夫。
热门推荐
  • 神战环宇

    神战环宇

    人到底从哪里来?我们的世界是怎么开始的?神仙从哪里来?又要去到哪里?未来会是怎样?天堂和仙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种疑问。
  • Random Acts of Senseless Violence
  • 指尖的泪痕有点甜

    指尖的泪痕有点甜

    我本善良,奈何是你让我举起屠刀。我心为你,家国世仇近乎皆可抛。我负的了天下,独独不负你,可你却不信我。
  • 我说,种田吧

    我说,种田吧

    穿越带空间,萌宠来帮忙,村里的卖豆腐的还会打猎?还会算数?难道是同一个世界来的老乡么?不是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么,怎么还按倒了……
  • 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孤狼和猫咪

    孤狼和猫咪

    她是万物神女,一个猫神。红蓝瞳孔,头上顶着两个猫耳朵,可爱极了!他是狼族王爷!两人相遇。多年后,一个小团子问:“娘亲,为什么我明明是狼,却可以变成猫?”“宝贝,妈咪也不知道!可能因为你爹是狼,娘亲是猫咪,你是杂种。。。”小团子哭着跑了。
  •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

    她是生于冷宫,受尽欺凌的落魄公主;她是才智卓绝,知人善任的君侧第一谋士;她是点石成金,化敌为友,最受奴仆敬重的主人;她是官印经典,赈灾治疫,受百姓生祠拜祭的河神……深宫如棋局,一步一惊心。宫闱倾轧使她蒙冤入狱,夺储之争又令她错嫁他人。复仇之火一旦点燃,所到之处皆成灰土。然皇帝父亲深邃却无法言说的爱怜,倔犟少年炽烈而一往情深的热恋,能否将她冻结的心融成秋日里的缓缓溪流,让山茶花沐寒而开,在海阔天空里绽放出一片云淡风轻?
  • 霸宠之傻王恶妃

    霸宠之傻王恶妃

    龙国,帝都,丞相府。风和日丽,阳光明媚,花园里的花也是竞相争艳。散发出来的香味闻着让人沁人心脾,这样美丽舒适的环境之下,却有另一番景象。三个身着艳丽的女子正围在一起,时而捂嘴大笑,时而恶言相向,时而拳脚相加。地上的人儿苦苦哀求,换来的却是变本加厉。“景惜,如果我是你的话,我早就死了算了,活着就是耻辱,就是受罪。”穿粉红衣衫的女子声音如出谷黄莺,言词间却透着狠毒。……
  • 万千竹月

    万千竹月

    #系列文#有一种爱情叫方月遇上万竹的就算你是傻子,我亦爱你不变有一种暗恋叫叶谦遇上方月的如果你幸福,那我愿意放手有一种喜欢叫司翠遇上叶谦的一眼万年,认定是你,不变有一种友情叫万竹遇上蒋义的只在你最落魄的时候救你
  • 佛说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