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800000005

第5章 书法成就

赵孟頫博学多才,诗文都很擅长,懂经济,工书法,精绘画,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上节我们知道,他的绘画开创元代文人画新画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无所不精,被称为“元人冠冕”,元代晚期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云林、王蒙都从他这里发源,实为画史一流人物。赵孟頫在印章方面也建树很高,奠定了以汉为宗的文人篆刻艺术审美观,又以小篆入印,开“元朱文”一脉。若以文艺上广博和精专的程度而言,他堪称不世出之奇才。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他五岁开始学习书法,从此没有间断过,直到临死前还观书作字,足见他对书法也是情有独钟。元代赵昉在《东山存稿》中说:“公(孟頫)初学书时,智永《千文》临习背写,尽五百纸,《兰亭序》亦然。”明朝宋濂在《题赵魏公书大洞真经》中说:“盖公之字法凡屡变,初临思陵(赵构),后取则钟繇及羲(王羲之)献(王献之),末复留意李北海。”智永《千文》是王羲之的嫡传笔法,宋高宗赵构也是崇尚二王法度的,赵孟頫从这二家入手,很快直接追溯东晋之风,中年又辅以以李邕为主的唐人之法。赵孟頫用力最多的应当是二王,评论者说:“赵魏公留心字学甚勤,羲、献书凡临数百过,所以盛名,充塞四海者,岂无其故哉。”元代虞集也说:“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话而不可及矣。”赵孟頫自己也说:“(王羲之)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传子献之,超轶特甚。”可见二王乃是赵孟頫的根基。在艰辛的临摹古人的过程中,他兼顾形似和气韵,元代的陆友在《研北杂志》中说:“唐人临摹古迹,得其形似,而失其气韵;米元章得其韵失去形似。气韵、形似具备者,惟吴兴赵子昂得之。”形似是“学力”所致,气韵乃“天资”使然,进而“精奥神话”,不为别人限制。元代黄溍在《题赵公临右军书》中说:“今人临二王书,不过随人作计,如卖花担上看桃李耳。若赵公乃枝头叶底亲见其活精神者,此未易为俗子道也。”从古代开始学习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的人,应该多得数不过来,大多如卖花担上的桃李,有形无神,或如宋人率性而为,得意而忘形;文质俱存,形神兼备如赵孟頫者很少。“活精神”三个字,确实没有几人能担当得起!此外,赵孟頫广泛取法,诸体兼修,除了学习晋人、唐人,章草学索靖,隶书学梁鹄,篆字学李斯,真正“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终于成为“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他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一起,被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在追求古法的过程中,无论师从哪一家,都以“中和”的态度学习他们,然后从这家脱出,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全新特色。钟繇的质朴沉稳,王羲之的潇洒蕴藉,王献之的恣肆流利,李邕的崛傲欹侧,皆取其醒目之外,而微妙其意,融入自家笔底。因而赵氏的书法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个性化符号,既不是专心于骨力、气势,也不注重于表现质重、浑厚;既不是全然恣肆佻达,也不是全力于含蓄蕴藉,而是将古人书中的一切合理因素概以“中和”化之,不偏不倚,不激不厉。这种“中和”之美,需要深厚的功力加上丰富的学养,还需要辅以超凡脱俗的气质,方能从古人的书法作品中披沙沥金,终至华丽而不甜腻,流美而具骨力,潇洒中见文雅,秀逸中显清气。在这一书风形成过程中,退笔成冢的临写功夫必不可少,尤其必须对古人笔法谙熟于胸,这就使得“赵体”在形成以后,不可避免地带有驾驭笔法及结字能力过于精熟的惯例,因而在极端熟练的书写中,必然会导致某些刻意而为的作品反倒缺少变化和意趣,赵孟頫书写长篇的用力之作往往不如尺牍短札即是此例。因此,后人评赵书的缺点,识者皆集中于一“熟”字上,这固然是赵孟頫书法的局限之处,但董其昌说:“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这是把赵孟頫视为假想敌的刻薄之语,赵氏若不能超越“熟而不俗”的底线,又岂能以典雅平正的中和之美领一代风骚。正如柳贯在《跋赵文敏帖》中所说:“余问其何以能然,文敏曰:‘亦熟之而已。’然见习之久,心手俱忘,智巧之在古人,尤其在我,纵横捭阖,无不如意,尚何间哉!”至于后世以赵孟頫为“宗室之亲,辱于夷狄之变”,而讥其书为“奴书”,历代论者对这种大而无当的论调多有驳斥。赵氏终生致力于重建书法经典的权威,以保薪火不灭,古法不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气节?

《元史》本传中说赵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在各体中,其成就最大者当首推行草,其次为楷书,后世所谓“赵体”就是专指此二体而言。赵氏行草直入山阴之室,承接王羲之的温和斯文,遒媚流美之风。笔法蕴藉沉稳,圆熟精到;结字平正秀丽,形聚而神逸。现藏于辽宁博物馆的行书《归去来兮辞》卷,作于大德元年(1297年),为赵孟頫中年力作。此帖以行书为主,间以草法,用笔珠圆玉润,婉转多姿,遥接晋人风神,非宋人所能到。王世贞《弇州四部稿》云:“《归去来兮辞》妙在藏锋,不但取态,往往笔尽意不尽。”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的《种松帖》,为赵孟頫晚年行草作品。此帖用笔中锋直下,点画圆健遒劲。结体布白,运笔转折,以及气韵神味,无不融汇古今,游刃有余,可谓笔老墨秀,炉火纯青。

赵孟頫楷书初从钟繇、智永得法,以真行相通之晋人笔法出之,绝去颜真卿、柳公权顿挫之笔,一改中唐以后书碑楷法之结体笔势,正是赵氏楷书独到之处。中年后又揉入李北海笔法,增添飞动之势及峭拔之力,进而在唐代贤人之后卓然成为大家,有“欧、颜、柳、赵”之并称。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大楷《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写于大德六年(1302年)。此记楷法精严,结体方阔,笔势沉稳,点画舒张,气息醇厚,大有李邕《岳麓寺碑》之神态精髓,还具有六朝碑版的风格气韵。此记不以变化见长,通篇之中,只要相同的字,相同的部首,相同的笔画,乃至相似结构方式的字,均有一种或几种固定的写法,形状几乎没有差别,仅以横宕之笔势、略侧的体势,以及真行兼通之用笔来体现生动姿态,可见作者性情是如何内敛,笔法是如何娴熟。这种首重功力和法度的楷书,唐以后很久没有见过了。后人对赵孟頫的楷书缺乏神采与机趣的评说虽不无道理,但很多人云亦云者,其实并未读懂此类含蓄内敛楷书的妙处。李日华曾说:“《玄妙观重修三门记》,有太和(李邕)之朗,而无其佻;有季海(徐浩)之重,而无其钝;不用平原(颜真卿)面目,而含其精神。天下赵碑第一也。”此记篆额精美秀劲,乃合李斯及李阳冰之法而出,足见赵孟頫篆书之功力。

赵孟頫小楷一直为历代所重视,和他同时代的书法家鲜于枢给他的小楷《过秦论》作序:“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赵氏得力于二王及钟繇小楷各帖,又从鲜于枢那里观看了东晋道士杨羲书写的《黄庭内景经》,遂致力于缜密与飞动合一。赵氏小楷除了抄录历代名篇外,多为佛道经文,如《妙法莲华经》《阴符经》《度人经》《金刚经》《道德经》等,都是长篇巨制,有时反复抄写,用力勤勉的程度,历代书法家几乎无人能超越他。鲜于枢题《过秦论》说:“笔力柔媚,备极楷则。后之览者岂知下笔神速如风雨耶。”足见赵孟頫小楷是多么精熟。“笔力柔媚,备极楷则”“奇正沓出”“下笔神速”描述的正是他的小楷缜密而不失飞动的特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道德经》卷,作于延祐三年(1316年)。此卷结体紧凑匀称而不乏灵活生动,细微处一丝不苟,笔笔精到,神采奕奕,寓刚劲于柔润,含妍丽于静穆。

南宋至元初,皆为北宋“尚意”书风之末流,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三家写意抒怀的精髓并未得以发展,他们自身反倒成为被竞相模仿的对象。世人多以三家为宗,只有很少人兼学唐人碑版,陈陈相因,不思进取。赵孟頫的出现,使元初书风发生了巨大转折。他力主归宗二王,复兴古法。其题自书苏诗卷云:“学书须学古人,不然,虽笔秃成山,亦为俗笔。”又说:“当则古,无徒取于今人也。”所谓“则古”,即以古法为准则,而“徒取于今人”则是对时风提出了尖锐的批评。那么,如何继承古法,或者说古法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赵氏《兰亭十三跋》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种说法拈出“用笔”这一书法嬗变中的实质问题,可谓一语中的,遂成为书法史上的著名论断。赵孟頫以崇古为立场,实则是借古开今,用效法古人来矫正时弊。在他的影响下,元代书法家纷纷改弦易辙,以效法晋人书风为荣耀,并由此上溯两汉、先秦。同时又在赵孟頫多种书体都擅长的带动下,行、楷、近草、章草、隶、篆乃至籀书等各种书体在元代均得到了充分发展,不像宋代仅以行、草风行。而正是在赵氏遒媚秀逸书风的规导之下,使得元代的书法不但没有流于粗野怪诞,反而呈现了一派纯正典雅的古风。元末卢熊跋《赵魏公二帖》云:“本朝赵魏公识趣高远,跨越古人,根柢钟王,而出入晋唐,不为近代习尚所窘束,海内书法为之一变。”这“一变”不仅是元代书坛振兴的标志,其书史意义甚至涵盖了此后五六百年。以一人之力而“一变”百年风气,赵孟頫也就很自然地成为元、明、清三代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

赵孟頫的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他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本人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可以说在书法史上没有一个朝代像元朝这样,受一人影响如此深远。元代的主流书法家无不聚集在赵孟頫的“复古”大旗之下,与赵孟頫同辈的有与之并称“元初三大家”的鲜于枢、邓原,弟子辈有虞集、柯九思、张雨、揭傒思、黄公望、朱德润、俞和、康里巙巙等,亲属一支则有妻子管道昇、儿子赵雍、外孙王蒙等。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上)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威廉·配第、比埃尔·布阿吉尔贝尔、弗朗斯瓦·魁奈、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安·杜尔哥、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巴蒂斯特·萨伊、罗伯特·欧文、、卫、李嘉图、让·西斯蒙第等。
  • 舒伯特: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巨匠

    舒伯特: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巨匠

    《图说世界名人:舒伯特(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巨匠)》介绍了,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他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徐志摩,以“情诗”闻名于世,本书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调讲述一代才子徐志摩的传奇人生。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诗人生命中不可错过的三个女人,他与她们之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感情纠葛……《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带你亲临“情圣”徐志摩的世界,解析大诗人不为人知的婚姻内幕。
  •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热门推荐
  • 且以素墨染流年

    且以素墨染流年

    素白宣纸上,淡淡墨痕书尽悲欢离合;几世流年中,浅浅长叹道不尽风花雪月。
  • 孟和的叛逆

    孟和的叛逆

    舒穆禄家的小少爷因为不满意包办婚姻,喝醉酒跑错考场进入了全国最高级的军校——北洋水师学堂。不让人省心的富家公子哥的第一次叛逆,后面还有更多的叛逆。但是他永远不后悔。这是他做出的最重要的选择,并为之奋斗一辈子。国仇家恨?大概有豪门恩怨?可能没有(写了和没写一样的简介,直接看文吧)
  • 只因爱你到深处

    只因爱你到深处

    现代都市,A城(繁华城市)女主因母亲去世5岁走丢,被安家收养,长久居住在国外,十三年后回到A城生活。
  • 萌宠甜妻:总裁大人哪里逃

    萌宠甜妻:总裁大人哪里逃

    她说:我不想当灰姑娘,却偏偏成了灰姑娘。他说:送上门来的,都不是我的菜,偏偏她成了我的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漫威里的次元餐厅

    漫威里的次元餐厅

    海贼王里的海王类,火影中的尾兽,fate的幻想种,美食的俘虏的美食。这是一家开在漫威里的次元餐厅,联通次元万界,欢迎您来品尝万界美味。
  • 重生之秀色农女

    重生之秀色农女

    一个自学成才的躺在床上不能动的废物女青年,在弥留之际,居然穿越到一枚农家女身上。身为家中不上不下,爷不疼奶不爱的赔钱货,极品亲戚也不少。凭借医术眼看日子越来越好,然而好日子没过几天,就被人强行拉去做了人家的未婚妻,未来相公还是个快死的病人,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
  • 司幽国

    司幽国

    当具备异能的人突然突兀的出现在世界上一切的平衡都将被打破异能者成为了全新的种族人活一世谁不想成为万人之上
  • 我家大师兄的属性设定搞错了

    我家大师兄的属性设定搞错了

    这是一个大师兄几次三番流落江湖,成为“弃徒”的故事。
  • 青藏时光

    青藏时光

    《青藏时光》是藏族作家格绒追美最新的短篇小说、随笔集,选取了作者最新创作的七十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对藏地藏民的热爱与深情。作者笔下的人物各有不同,僧侣、牧民、说唱者,在作者幽微的笔触下,每个平凡人物的一言一行都能给读者带来巨大的精神震撼。这本书极富民族特色,充分展示了浓郁的藏地风情。
  • 不一样的奋斗

    不一样的奋斗

    行走人生,不可或缺的智慧启迪,走向成功,独辟蹊径的奋斗指南。成功就像走路,前路不通的时候,停下来看清路况,你会发现,希望就在转角处。奋斗就是不停拼搏,永远不放弃希望,即使跌倒一万次,也要有一万零一次站起来的勇气,但奋斗不是稀里糊涂地努力,奋斗也应独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