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900000003

第3章 秦国的法律

(一)官方的法律形式

秦王朝的法律形式,在秦简出土以前,根据秦汉史料的记载,基本上可以分为律、令、制、诏四种。律就是有封建国家正式颁布的成文法;而令、制、诏都是以皇帝名义临时发布的命令或指示。在专制制度下,皇帝的令、制、诏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如果令、制、诏与现行法律的具体规定相矛盾时,则以令、制、诏为准。这不仅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时也便于统治阶级根据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而采用随时发布皇帝命令与指示的办法,来加强对与被统治阶级的镇压。例如秦始皇三十四年的焚书令,就是以皇帝名义发布的诏令。而以皇帝的令、制、诏作为国家最基本的法律渊源从秦王朝开始以后,就一直是贯穿于我国封建法律制度中的一个基本的特征。

但在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以后,我们对秦王朝的法律形式又有了新的认识。从秦简中可以看到,秦朝的法律,除了律、令、制、诏之外,对法律条文的解释,以及有关审理案件程序规定的司法文书,都是秦律的组成部分,和法律具有同样的效力。所以根据秦简看来,秦朝的法律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法律条文。在秦简律文中计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徭律》《司空律》《军爵律》等近三十种。而每一种都不是这种法律的全文,只是每种律文中的一部分。而这三十多种律文,也不是秦朝法律的全部。秦律究竟一共有多少种、多少条,由于史料缺乏我们不得而知。但仅从秦简中的律文来看,其内容已是相当广泛。比如,《田律》《厩苑律》是关于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方面的法律。它规定:要及时报告降雨后农田受益面积和农作物遭受风、虫、水、旱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不许任意砍伐山林,“居田舍勿敢酤酒”,按授田之数缴纳刍槁,对牛马饲养好的奖励而坏的惩罚等等。《仓律》《金布律》对国家粮食的贮存保管和发放、货币流通、市场交易等做了具体规定。《徭律》《司空律》是关于徭役蒸发、工程兴建、刑徒管理的法律。《置吏律》《军爵律》《效律》和《内史杂》等是关于官吏任免、军爵赏赐以及官吏职务方面的法律。总之,从农业到手工业,从徭役到交换,从经济到政治等各方面的制度,在秦简律文中都有反映。这充分说明秦朝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在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里都使用法律强制手段来进行治理。

2.对法律的解释。从秦简中《法律答问》的内容范围来看,《法律答问》所解释的是秦朝法律中的主体部分,即刑法法律解释和法律具有同等的效力,也可以作为判决案件的根据。

从《法律答问》所引用的法律条文的形成年代来看是很早的。例如律文说“公祠”,解释部分则说是“王室祠”。这说明律文应当形成于秦称王以前,很可能是商鞅变法时期制定的法律原文。而由国家主管官吏统一解释法律的制度,本来就是商鞅变法时建立起来的。商鞅特别强调“圣人违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同时给人民“置法官,置主法之吏,以为天下师”。他认为法令明白易知,又设立官吏以教导人们懂得法令,则“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天下大治也。”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商鞅对法律答问做了具体规定:其他官吏与人民向主管法令的官吏询问法令的条文时,主管法令的官吏必须按照他们原来要问的法令,明确地告诉他们。如果主管法令的官吏不肯告诉,等到询问者犯了罪,而所犯的正是他所要询问的那一条,那就要按照询问者所询问的这一条所规定的罪,来办主管法令官吏的罪。同时要把问答的内容记在一个一尺六寸长的符上,注明年、月、日、时。把符的左片给询问者,右片装在木匣里,藏起来,封以官印,即使主管法令的官吏死去,也按照符片上所写的来办理。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证明,由商鞅所建立的由主管法令的官吏来解释法律的制度,到秦始皇时期仍然在继续实行。

秦简中的《法律答问》所涉及的范围已经超出了律文本身,它实质上是对法律条文的补充。特别是在答问中,有许多地方以判案成例作为依据来解释法律。例如:“人臣甲谋遣人妾乙盗主牛,卖,把钱偕邦亡,出徼,得,论各何也?当城旦黥之,各畀主。”根据以往判案成例来审理案件,在当时已成为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表明,封建统治者决不会让法律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当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或者虽有但不能满足某种需要时,执法者就可以不依法律而以判例办案,这就有利于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进行镇压。所以法律解释和案例,对封建统治者来说是一种极其灵活的法律形式。

3.是关于规定审理案件程序的司法文书。这也是由朝廷统一发布的行政命令和审判规则,如秦简《治狱》和《讯狱》的内容,就是对管理审理案件的要求。其余各条都是对案件进行调查、检验、审讯等程序的文书形式,其中包括了各种案例,以供有关官吏学习,并在处理案件时参照执行。

关于办理案件的记录—爰书,说明当时审理案件和解决纠纷的手续已经相当的完备。例如一个查封报告写道:“根据某县县丞某的文书,查封被审讯人某里士伍甲的房屋、妻、子、奴婢、衣物、牲畜。甲的房屋、家人计有:堂屋一间,卧室二间,都有门,房屋都用瓦盖,木构齐备,门前有桑树十株。妻名某,已逃亡,查封时不在场。女儿大女子某,没有丈夫。儿子小男子某,身高六尺五寸。奴某,婢小女子某。公狗一只。查问里典某某,甲的四邻公士某某:‘甲是否还有其他应加查封而某等脱漏未加登记,如果有,将是有罪的。’某等都说:‘甲应查封的都在这里,没有其他应封的了。’当即把所封交付某等,要他们和同里的人轮流看守,等候命令。”这个查封记录对被查封财物的种类、数量、特征以及参加查封的四邻证人都有详细明确的记载,和我们现代办理案件的查封记录的各项要求基本上一致。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做到了这一点,这说明中国古代法律是相当发达的。

以上三种法律形式就是秦简中所体现出来的秦朝法律形式。在这里应当说明的是,秦简中还有地方政权所发布的文告,如《南郡守腾文书》,因为它只是把国家制定的法律、法令整理出来,重新加以公布,要求官民人等一律遵照执行,并没有制定什么新的地方法规,所以不能认为是一种法律形式。

(二)秦简中的法律故事

《秦简·法律答问》中有以下的记载:

1.甲偷牛犯罪,他偷牛时身高六尺(秦代尺寸),被关押一年后(对甲定罪量刑时)再量甲的身高,已到了六尺七寸,对甲应如何处刑?判处刑罚完城旦(一种戍边的徒刑)。

2.甲年龄幼小,身高不及六尺,他有一匹马自己放牧,该马被别人惊吓乱跑,吃了他人的禾稼。

3.甲教唆乙盗窃杀人,甲得到赃款十钱,乙身高不到六尺(乙未成年),甲被判处磔刑。

4.女子甲为人妻,她逃离夫家,被捕获并自首,甲年龄尚小,身高不到六尺,是否处罚?如果甲的婚姻是官府认可的,甲应受处罚;如果甲的婚姻未经官府认可,则免于处罚。

以上是针对四起与责任能力相关的案件审理过程中,地方官向中央请求法律解释的内容。按秦律的规定,责任能力是定罪量刑的根据之一,秦律关于责任能力的确定是以身高而不是以具体的年龄为标准。这与我们今天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的原则有很大不同。就目前掌握的史料而言,这种规定是通过具体案件而非刑律的明确规定反映出来的。

关于责任能力的身高标准,有身长六尺五寸与身长六尺两种说法,我们这里引用的案例中,都以六尺为标准确定承担刑罚责任。

引发争论的是《秦简·法律答问》中的一个案例:甲因偷牛犯罪,他偷牛时身高六尺,在被关押一年后(对甲应定罪量刑时)再量甲的身高,甲长到了六尺七寸,对甲应判处完城旦。

其实定罪量刑是依据犯罪发生时的实际情况,甲被判“完城旦”应该依据的是被抓时的身高(六尺)。《法律答问》中类似的例子还有:甲年龄尚小,身高不及六尺,他有一匹马并自己放牧,该马被别人惊吓而吃他人的禾稼,判处甲不必赔偿禾稼。

前后两个案例相比较,前者(盗牛者)因身高六尺而被罚,后者因未及六尺而免罚,可见六尺为秦律确定当事人承担刑罚的依据,是类似今天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

六尺的身高也是秦律中判断是否成年(成年就应该承担完全刑事责任)的依据。上述《法律答问》中记载:甲教唆乙盗窃杀人,甲得到赃款十钱,乙身高不到六尺(乙未成年),甲被判处磔刑。甲教唆身高未及六尺的未成年人乙杀人,又接受赃款,所以甲被重罚,被处以车裂之刑。另一案件中女子甲为人妻,她逃离夫家,甲年龄尚小,身高不到六尺,如果甲的婚姻是官方认可的,甲应受处罚;如果甲的婚姻未经官方认可,则甲可免于处罚。古籍整理小组的学者解释该案件中的“官”为“婚姻经官方认可”,因为古代有“因婚姻而成年化”的习俗。在秦代,是否经官方认可的婚姻,就成为婚姻当事人是否成年的标准之一了。从上述两案中,也可以看出六尺是秦律判断成年与否的标准。

得以传承的“矜老恤幼”制度

据史籍记载,西周时期有所谓的“三赦之法”:“一曰幼弱,二曰老耄,三曰蠢愚。”对于这三种人,如果触犯法律,应该减轻、赦免其刑罚。《礼记·曲礼上》也记载:“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死罪不加刑焉。”这一原则正是西周时期“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以及“亲亲”礼治原则在刑法定罪量刑方面的具体体现。作为一项“矜老恤幼”的典型制度,西周时期减免老、幼刑罚的做法,后世今朝都得以继承和发扬。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直到秦的一统天下,法家思想成为当时法制的主导理论,但在上述秦律中,我们仍可清楚地看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确定上,受到传统周礼的影响。这也再次说明,秦律同样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按《周礼》贾公彦疏:“七尺谓年二十,六尺谓年十五。”秦代以六尺作为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界限,这也与《周礼》相一致。

以身高作为判断年龄的标准,这是与当时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有着历史的合理性。西周严格的家族世居状况随着春秋战国社会的动乱向松动瓦解,国破家亡,流徙他乡。官府对其民众难有稳定明确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自然也就很难确定人们的真实年龄。查明当事人的实际年龄的困难,与传统适用刑法责任年龄原则的要求,成为司法实践中不得不解决的问题。秦律就是在这一状况下,积极变通的成功结果。

此外,还有几点需要说明:

一是身高六尺只是秦律用以判断当事人是否成年的综合标准之一,其他如“官”(经官方认可的婚姻)等等在司法实践中,也成为判定当事人是否成年的标准。

二是秦简所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本人违法应负责任的年龄。而由于秦律中规定有一人犯罪举家连坐的株连原则,对于因连坐受刑的家属来说,则不受年龄的限制,即不按上述责任年龄来确定是否承担因连坐而受到的刑法。如秦律中还有“子小未可别,令从母为收”的记载,也即虽然子未成年,因为连坐的关系,仍然与其母一并被收入官府为奴。

以往将《秦简》中的法律用来说明秦统一后的秦代法律制度,严格讲来这并不妥当。当然,一种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备,都有其历史渊源,都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而且有很强的承继性。战国时秦国的法律是魏国《法经》等关东诸国法律与秦国原有法律结合的产物,而秦代的法律又是对秦国法律的直接继承。在秦代法律史料很少的现实条件下,研究其法律制度中某一方面问题,以《秦简》中秦律的内容来说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无疑是正确的,往往事实上也只能如此。但是如将《秦简》反映的历史时期不加说明地作为“秦代”的状况介绍,就难免混淆历史,使人产生模糊认识或错觉,以为秦律是秦统一后由秦始皇为首的统治者制定的。

统一的秦代从始皇二十六年建立,至二世三年(前207年)灭亡,共历15年。在统一后(秦代)的短短十多年中,始皇在法律方面固然也做了不少事,对此,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多处记载,但他主要的业绩是随统一战争的胜利将秦国已有的法制推向统一后的全中国。至于立法方面,主要增加的是与皇帝制度、中央集权有关的立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秦始皇(尤其后期)破坏了秦的法制,从而导致秦代二世而亡。

在之后的汉、唐时期,老幼犯罪减免刑罚的制度在传统法典中得到进一步规范化。其追求公平、公正的目的,被传统的伦理身份等价值的迷彩所包裹。直到民国时期的刑法典中,仍有“八十以上及喑哑人,得减轻其罪”的规定。

同类推荐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朱慈煊二世为人,重生为南明太子,等待他的不是温柔醉人的后宫佳丽,而是吴三龟和满清的屠刀!推荐书友从第二卷磨盘山开始阅读。
  • 大秦苻坚

    大秦苻坚

    一统天下的骄傲还未来得及向世人炫耀,就已被野蛮的胡人撕碎了踩在脚下,所谓的中原华冠却龟缩江南。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汉人,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救世主,一个拥有汉人灵魂的胡人统治者——苻坚。
  • 原始小农民

    原始小农民

    农民陈昊穿越到远古史前蛮荒世界。他来到一个新石器时代,这是一个母系氏族社会的时期,他看着人们刀耕火种、以石作工。为了氏族,他开始观天文制历法、分节气定农事、造原始化肥农药,杂交农作物,种菜养鱼,驯六畜,养鸭鹅,酿酒醋,腌咸酸...于是,一个通晓天文数理化的小农民利用三次重生机会,见证一个原始文明的崛起...从母系氏族到父系社会,从父系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帝王,一步一个脚印,陈昊激活了“种菜”的种族天赋,种出一个江山。主角:“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吾土!”(无玄幻修仙,纯种田养猪原始社会文明科技发展文。)【书群(qq群):784532523】
  • 第21次是国家公祭

    第21次是国家公祭

    1994年12月13日,南京创新性地在历史上首次举办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仪式,此举开创了如何举办群众性纪念抗战期间遇难同胞活动的先河,在全国抗战类博物(纪念)馆范围内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此后的20年时间,江苏省暨南京市先后用佛教、文艺、烛光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还曾经把纪念活动办到美国旧金山,并且多次邀请国际友好人士来宁参加和平集会,在海内外产生一定的正效应和积极影响。从2014年开始,连续20次的12月13日地方性纪念活动,将演变为国家公祭。本书详细介绍这一活动个中经历,揭示由量变到质变的全过程,披露其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品读《资治通鉴》:战国风云

    品读《资治通鉴》:战国风云

    于历史来说作者只是爱好者而已,而爱好者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领略经典,更容易被非专业的历史爱好者所理解,这也是本书的初衷和目的。《资治通鉴》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重要的是它充满了管理的智慧。里面有大量关于为人、识人、为臣、为君的学问,并且非常真实,可操作,值得现代人借鉴。品读《资治通鉴》一书对《资治通鉴》的内容绝对不是简单意义的白话文翻译,而是添加了很多基础知识、基础人物的介绍,以现代的观点来解读古人的智慧,方便读者更深度地理解学习。
热门推荐
  • 穿书之前程似锦

    穿书之前程似锦

    毕业即失业的程锦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手机上多了一个前程APP……好奇的她,随手点进去,发现这是一个可以收取or偷取‘前程值’的APP,有进度条,有荣誉值,还能兑换……而后,她被带到了一个个陌生的世界里。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七上九下

    七上九下

    从前,她是一个苟且偷生的傻子,跟随在名满长安的风流道姑鱼玄机身后屁颠屁颠。大家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所以像她这种死去又活来的人,肯定能福上加福。后来,她还是人人口中的傻子,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继续装疯卖傻、骗吃骗喝,还能骗个小姐当当,骗个哥哥,甚至,骗个俯首为孺子牛的男人!人生是何等的美妙啊……可是,还没来得及享受,“孺子牛”哥哥就要娶妻了。按照常理来说,当妹妹的不仅要微笑送上祝福,还要懂得敬重大嫂。但按她的思维来说,既然接受不了,那就拆了他的喜堂、毁了他的姻缘,然后心情畅快地跟别人私奔……
  • 快穿之宿主又在撩汉子

    快穿之宿主又在撩汉子

    她是即将成仙的小狐妖,却在关键时刻被一只小系统强行绑定,完成各种任务。 闷骚教授:染染,我可以把命都给你,只求你别离开我。 高冷师尊:徒儿,不管你要什么,为师都会为你寻来,只为你伴为师永生永世。 病娇丧尸王:姐姐,别离开我哦,不然,吃了你,然后,我陪你一起死。 …… 始终看着这一切的旺财扶了扶额,宿主,请你别撩汉了!
  • 冰帝的都市生活

    冰帝的都市生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地球上出现了拥有奇特能力的人类——异能者,和一些超自然生命——妖。
  • 末世重生之无双女王

    末世重生之无双女王

    上一世,叶冷被家人出卖只为换取一块面包,受尽百般折磨后葬身尸潮。再次重生,她发誓要让欺她负她之人付出代价,却震惊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只丧尸?还是一只有空间的丧尸!“做我小弟了解一下?不要人类只要丧尸那种。”时隔多年,再遇儿时孤儿院玩伴,叶冷豪迈表示:“跟姐混吧,姐罩着你!”某男一脸纯真地眨眼:“好鸭!”丧尸女王x守卫者高阶指挥官,全程高甜无虐(误),放心食用~!
  • 邪王追妻:绝世玖殿下

    邪王追妻:绝世玖殿下

    为你,负了天下又如何为你,屠尽众生又怎样--21世纪的萧玖一朝穿越,成了云峦山的废殿,呵…废殿,看她如何扭转乾坤,虐渣渣,收小弟,废白莲。可这个跟在自己屁股后面整天求抱抱的王爷是什么鬼?萧玖遇到了楚宸,从头到尾,她都陷入了他的温柔乡。甜言蜜语、山盟海誓、美色勾引…一个21世纪新时代美少女,被一个老古董吸引的昏天暗地…————————
  • 海壑吟稿

    海壑吟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死亡剧组

    死亡剧组

    一个开往湘西拍摄惊悚片的剧组,一段离奇的空棺材遭遇,一个阴谋套着另一个阴谋,人性的沦丧远比鬼祟要可怕的多。一个逃亡者,两个猎手,一段生死博弈。到底是不是真的邪不压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