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6900000017

第17章 报恩于万一(1)

“恩”是债,必须还。但是,在日本,一谈到报恩就被看作是堕落到了另一种与“恩”全然不同的范畴。日本人发现,在我们的伦理学中,在我们的诸如“责任”和“义务”这样的中性词汇中,往往混淆这两个道德范畴。正如我们会觉得,某个部落中的生意经是非常奇怪的,因为那个部落在金钱交往中所使用的语言不分“借方”和“贷方”。对日本人而言,称作“恩”的,是原有的、常存的债务,与“报恩”是两回事;后者是主动的,有如绷着的弓弦,要用一整套其他的概念来解释。受恩不是美德,而报恩是。美德始于你全力以赴的感激行为。

要想理解日本人的所谓美德这回事,我们必须牢记把他们的那套伦理与金钱交易进行类比,并且想到,在美国,实物交易中如有欺诈行为,后面就会面临一系列的制裁,我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把人牢牢控制住,当某人拿了不属于他的东西,我们不会考虑环境因素而减轻对他的处罚。我们不允许一个人仅凭一时冲动来决定他是否去银行还款。借方要对他所借的本金负责,同样要对自然产生的利息负责。我们认为,爱国或爱家与这一切截然不同。在我们看来,爱关乎心灵,最好是无条件奉献的。爱国的含义是要把国家利益置于其他一切之上,爱国主义被认为是唐·吉诃德式的狂想,在美国被敌军武装攻击之前,它与人类易于堕落的本性是不相容的。日本人的伦理有一个基本原则,即男男女女生来就受了父母的大恩大德;我们美国人没有这样的原则,所以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同情并帮助需要帮助的双亲,不应该殴打妻子,应该给孩子提供生活保障。但是,我们对这些行为不能像对债务一样斤斤计较,也不能指望它们像做成生意那样得到回报。但在日本,它们几乎被看作美国人心目中的还钱行为一样,其背后的制裁也很严厉,相当于在美国你有能力还分期付款的本金和利息,而故意不去还时所受到的制裁。它们不是那些只在危急关头才必须注意的事情,诸如宣战或父母病危等。他们是一直跟着你的影子,就像纽约小农担忧其抵押贷款,或华尔街的金融家在卖空之后要紧盯市场的攀升一样。

日本人把“恩”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规则,有的报恩在数量上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有的则在数量上与所受的恩相当,而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要有期限。无限的报恩叫作“义务”,他们是这样解释的:“永难报恩于万一。”日本人的义务又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报答父母的恩,叫“孝”;报答天皇的恩,叫“忠”。这两种义务都是强制性的,是日本人普遍的命运。事实上,日本的初级教育被称为“义务教育”,因为没有任何其他词能如此准确地表达“必须”之意。生活中的一些偶然事件可能会更改义务的细节,但义务是自动加在所有人身上的,而且超越于所有偶然的情境。

日本人的义务及相应的报答包括:

1.恩:被动招致的义务。“受恩”“负恩”的“恩”都是被动接受的义务。

皇恩,受于天皇的恩。

亲恩,受于双亲的恩。

主恩,受于主子的恩。

师恩,受于老师的恩。

还有一生中与各色人等接触时所受的恩。

注:所有这些对某人有恩的人都成了他的“恩公”“恩人”。

2.报恩。向恩人还债,有报恩的义务,这样的义务被认为是主动的报答。

A.义务。只能部分偿还,永远不可能全部还清,而且没有时间限定。

忠,对天皇、法律和日本国的义务。

孝,对父母和祖先的义务(连带着对子孙的义务)。

任务。对自己工作的义务。

B.情义。这样的人情债被认为是必须偿还的,而且在数量上要与所受的好处相当,在时间上则有限定。

(1)对社会的情义。

对君主的义务。

对姻亲的义务。

对非亲属的义务。由所受之恩而定,如送钱、好意、送工(作为工作互助的一种形式)等。

对并非近亲的义务(如姑妈、叔父、堂兄、侄子等),并不是因为受恩于他们,而是因为来自共同的祖先。

(2)对自己名声的情义。这相当于德国人说的“名誉”。

当一个人的名声受到侮辱或因为失败而受到损失,他就有洗刷名誉的义务,如报复世仇家恨的义务。(注:这种算账行为不算是侵犯。)

一个人有不承认自己专业上的失败或无知的义务。

一个人有义务遵守日本的各种礼节,即观察所有表示尊敬的习惯做法,不要超越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属的地位,在不恰当的场合克制自己情绪的外露,等等。

这两种形式的义务都是无条件的。日本人把这些美德极端化了。在这一点上,他们的对国家尽忠和对家庭尽孝的义务概念与中国的不同。从公元7世纪之后,日本人不断地借鉴中国的伦理体系,“忠”和“孝”本是中国字。但是,中国人没有提倡说,这些美德是无条件的。中国人假定了一种超越一切的美德,它是忠和孝的条件,那就是“仁”,它往往被翻译成“仁慈”;不过,它几乎意味着西方意义上的一切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必须有“仁”。如果统治者不“仁”,人民就有正当的理由起来反对他。“仁”是忠的前提条件。皇帝及百官是否能保住职位,取决于他们是否施行仁政。中国的伦理把“仁”用做所有人际关系的试金石。

日本人从未曾接受中国的这一基本伦理准则。朝河贯一是日本的一位大学者,他谈到中世纪时期两国的这种对比时,说:“在日本,因为这些观念与天皇制明显不相容,所以一直没有被全面接受,哪怕仅仅作为理论也没被接受。” 实际上,在日本,“仁”成了一种非法美德,失去了它在中国伦理体系中所拥有的崇高地位,被彻底降格了。在日本,“仁”被读作“jin”(写法跟汉字一样)。事实上,哪怕是在社会最高层,“行仁”或“行仁义”也远不是一种需要具备的美德。它已被日本的伦理体系所摒弃,成了某种法外的东西。除非让自己的名字列入慈善捐赠名单,或者对罪犯施与仁慈,“行仁”才可能是一种值得赞扬的行为。但它完全是职责以外的事儿,意即,不是必备的品德。

说“行仁义”是“非法”行为,还有一种含义,即它在不法分子中是一种美德。在德川时代,那些抢劫杀人的盗贼和暴徒就是把“行仁义”看作是一种荣耀——他们都身佩单刀,以与横行霸道的武士有所区别。当某个不法分子请求另一个他不认识的不法分子窝藏自己,后者为了确保此人的同伙将来不会找上门来报复,就会给他提供庇护,于是乎被认为是“行了仁义”。在近代日本,“行仁义”的用法更等而下之了,频繁地出现在关于要受处罚的行为的讨论中。日本的报纸会说:“普通工人,仍然在‘行仁义’,他们必须受到惩罚。警方应该关注这种行为,应该取缔这种在日本的犄角旮旯里依然盛行的‘仁义’。”他们指的就是那种“盗贼中的光荣行为”,它在惯于敲诈勒索的黑帮世界里是很盛行的。在近代日本,有些小工头像世纪之交美国码头上的意大利籍工头一样,与没有技术的劳工订立契约,建立非法关系,把他们租出去,以获取利益,并因此而发财。在日本,这样的行为被说成是“行仁义”。中国的“仁”这一概念降格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日本人彻底篡改了并且贬低了这一中国伦理体系中的重要美德,又没有用其他能成为“义务”的条件的概念来代替它。于是,在日本,“孝”成了一项不得不履行的义务,哪怕那意味着要赦免父母的罪孽和不公。只有当它与忠于天皇的义务发生冲突时,才会被取消;某人的父母哪怕不足取,哪怕破坏他的幸福,他也不能不尽孝。

在一部近代日本电影里,一位母亲偶然看到一笔钱,那是她已经成婚的儿子从乡民那儿筹集来的;那儿子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那笔钱是要用来去赎取他的一个小女生的。那女生的父母因为荒年挨饿,所以想把她卖到妓院去。那母亲经营着一家属于她自己的有名的餐馆,并不缺钱,但还是从儿子那儿偷了那笔钱。她儿子知道是她拿的,但不得不自己扛起这罪孽。他妻子发现真相后,留了张纸条,把丢钱事件的所有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然后带着孩子投河自尽了。随后大众都知道了这事,但这桩悲剧中母亲的罪责却没有得到追究,甚至没有受到传唤和质询。那儿子尽了孝道,然后离开家乡,独自去了北海道,打造自己的性格,目的是让自己强壮起来,以应对将来出现类似的考验。他是个秉有美德的英雄。作为美国人,我的显而易见的裁决是:应该为这个悲剧负责的,是偷钱的母亲。我的日本朋友却极力反对我的裁决。他说,孝道往往跟其他的美德冲突,假如作品中的主人公足够明智,他可能会找到一种妥善的方法,不至于失去“自重”。但是,假如他责备他母亲,哪怕只是在心里责备,他不可能不失去“自重”。

小说和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尽孝的义务,年轻男子在结婚之后,就要承担这些沉重的义务。除非是在某些“摩登”圈子里,一般可敬的家庭都会想当然地以为,要由父母给儿子选定媳妇——往往是通过媒人的牵线搭桥。考虑什么样的媳妇才是好媳妇的,主要是整个家庭,而不是儿子本人,这不仅是因为婚姻与金钱交易有关,而且是因为那媳妇将被列入家谱,并且通过生育儿子使香火绵延。媒人的习惯做法是:给两个年轻的男女主角安排一次见面的机会,但并不交谈。他俩似乎是偶然撞见,但有双方父母在场。有时,父母会为儿子选定一门有利的婚姻,在那样的婚事中,女方父母会在金钱上获利,男方双亲则可与某个有清誉的家庭联姻。有时,他们决定选择某个女孩,是看中她本身具有的某些能让人接受的品质。善良的儿子因为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不可能对他们的决定表示疑问。结婚之后,他要继续报恩。如果他是家业的继承者,那么他要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众所周知,婆婆一般不喜欢儿媳妇。她总能找出儿媳妇的各种各样的毛病,哪怕年轻的丈夫跟妻子在一起很幸福,只要能跟她厮守,就别无所求,但婆婆还是可能把她赶走,破坏这姻缘。日本的小说和个人传记中,妻子和丈夫的痛苦都会得到强调。循规蹈矩的丈夫因为要尽孝,会服从母亲解散婚姻的要求。

有位“摩登”日本妇女现住在美国,她曾把一个怀孕的小媳妇带到自己在东京的住处,那小媳妇是被婆婆逼迫离开自己痛苦的丈夫的。她身体病了,心也碎了,但她没有责备自己的丈夫。渐渐地,她对自己即将生下来的宝宝有了兴趣。但是,在孩子出生时,那婆婆在一声不吭、唯唯诺诺的儿子的陪同下,赶来要抢孩子。孩子当然属于夫家,所以婆婆把他带走了。然而,婆婆随即把孩子送到了孤儿院。

所有这一切都包括在孝道之内,都是子女应当还给父母的人情债。在美国,这样的故事会被看作是外人干涉个人幸福权利的例子。由于日本人把那种人情债视为基本前提,他们不会想到这种干涉是“外面的”。日本的这类故事很像我们美国的一类故事,后者讲述的往往是老实人通过难以置信的个人努力,还清债务。美国故事讲述的是真正的美德,如某些人争取自重的权利,或竭力证明自己足够坚强,以承受特别的人生挫折。这样的挫折尽管能磨炼美德,但自然会留下怨恨痕迹。亚洲关于“可恨之物”的谚语值得我们好好注意。比如,在缅甸,依次分别是“火、水、贼、官僚和恶棍”,而在日本,则是“地震、雷霆和老人(一家之主、父亲)”。

日本的孝道和中国的不同,不包括几百年前的列祖列宗,或由祖上传承衍生而来的庞大家族。日本人只崇拜晚近的先辈。墓碑上的文字必须年年重写,以保其前后一致。当活人不再记得某位祖先,他的坟墓也就被忽略不计了,家里的佛龛中也不会再保留其牌位。日本人着重尽孝的,只是那些被活人记得的先辈,他们关注的是现时现地,没有兴趣进行抽象思维,也没有兴趣构建不在眼前的物体的形象;对此,许多作家都曾做过评论。日本的孝道与中国的正好形成对比,可算是对那些评论的另一个例证。然而,日本孝道最重要的实际意义在于,它对活人中的尽孝义务进行限制。

同类推荐
  •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本书解读《春秋左传》,先述先秦史官文化的渊源,从《尚书》《春秋》两部著作的特点揭示《左传》产生的背景与学术继承性。对于《左传》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作了细密的评说。对《左传》的人物形象、战争描写、叙事写人、行人辞令,甚至虚构的故事情节等进行了简要剖析。书中还探讨了《左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认为《左传》作为史传文学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 知海泛舟

    知海泛舟

    《知海泛舟——文化常识珍闻录》汇集中外古今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知识,内容涵盖地理、地名、天文、历法、礼仪、风俗、民族、宗教、科学、文学、学科、教育、音乐、舞蹈、影视、戏剧、美术、工艺、交通、邮政、政治、军事、新闻、出版、经济贸易、著名品牌等方方面面,好玩、有趣、实用,堪称中外文化的普及本,人人爱读的百科全书。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 魂牵梦绕新西兰

    魂牵梦绕新西兰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两大岛屿组成,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首都惠灵顿以及最大城市奥克兰均位于北岛。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一世乐昌

    一世乐昌

    都说这天下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于易浮生来说却不是这样。她这一生,长于钟鸣鼎食的富贵之家,父母疼爱、幼弟喜爱,嫁的夫婿是这世间顶顶尊贵的天之骄子,就连膝下一双儿女也是天资聪颖、乖巧懂事。嗯,她对自己来人间走的这一遭很满意。
  • 狐狸少爷太狡猾

    狐狸少爷太狡猾

    她从生下来就不祥之人,克母克父,一心想要进入学院学习的她,却被迫要给东方家那虐人的废材少爷做未婚妻,谁知道,这少爷是个扮猪吃老虎的人。“我生来克死了母亲,传闻我克母克父,还克丈夫,你确定要我?”白卿卿问。“你克夫,我克妻,刚好,咱们俩在一起天下无敌。”白卿卿:“……”都说东方家的少爷嗜血成瘾,给他选定的未婚妻最后一个个都死了。所有人都觉得白卿卿这次死定了,可是白卿卿怎么觉得自己命这么长呢?这个表面上嗜血无能的少爷,私底下居然是个360度无死角的宠溺男神。
  • 未来的路有你才安然

    未来的路有你才安然

    相隔一岁的小青梅没有虐,只有甜“真好”“真好,余生还是你”
  • 带着黑洞去冒险

    带着黑洞去冒险

    新书《阴诡见闻录》已签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 妖界人皇

    妖界人皇

    少年林宇辰,被神秘金珠吸附,投胎异界,却被母猿养大,从此,妖界多了个熊孩子。为情所伤,为情所困,一念心封,熊孩子成高冷男神,从此断情绝欲,一路高歌猛进,振兴妖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如果只有彼此

    如果只有彼此

    不妨点进来看看初见之时,惊鸿一瞥,原以为不会再见,却不想,有些事是一早就注定了的,改变不了。 本可以更早成全,却偏要坎坎坷坷,如果世界只有彼此,那是不是哪怕在世界的彼端,也不会如此艰难吧? 一个又一个的阴谋,笼罩着她却不知,若非是他,恐怕就真的傻了吧?他曾承诺护她一世周全,终是没有食言,她曾暗暗发誓,一定会想起来他的,亦是没有食言…… 在她信仰破灭之时,幸得他在身边,陪着她唯愿守得云开见月明。不负此生。 另外,更新可能不定时,还望各位海涵☆彡▽`)ノ
  • 未轩文集

    未轩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明伦汇编皇极典法令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法令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