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8900000005

第5章 中国瓷器史(2)

金代瓷器在我国制瓷史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金代瓷器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以前为前期,迁都以后为后期。金代前期瓷器釉色单调,造型朴拙,缺少装饰,加工粗糙,胎骨厚,颜色杂,釉面不匀,缺乏润泽感。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后,号称“小尧舜”,金朝经济在他的引领下迅速地发展起来,从而刺激了制瓷业的发展,北方的定窑烧制出好多精美的瓷器,如“金定窑赭釉鱼藻纹瓷匜”,1975年于吉林省前郭县塔虎城出土,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高6厘米,口径17厘米,呈直壁圆钵形,胎较薄,一侧口边有平槽短流,矮圈足。此器内外为两种釉色,外赭内白。内底阴刻一尾鲤鱼,刻纹精细,鳍鳞俱全。鱼的上方有水藻,鱼的下方有起伏的水波纹,构成一幅生动的图画。此器造型美观,制作精细,施釉独特,是北方定窑瓷器中极为少见的珍品。

南宋朝廷为了充实财力,以发展海外贸易为国策,瓷器大量运销外国。南宋出口的瓷器主要是江西景德镇窑、吉州窑和浙江龙泉窑以及福建德化窑、同安窑的产品,如“南宋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高6厘米,口径23.5厘米,足13厘米,敞口,折沿,圈足。洗心内塑着两条游鱼,外壁刻凸菊瓣纹一周。口沿两侧各有两个穿孔,相互对应,可穿金属提环。釉色青翠,鱼纹清晰,是南宋龙泉窑的典型作品。

北宋灭亡时,窑工纷纷南迁,带去了北方的新工艺,使南方的青瓷工艺和白瓷工艺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形成了元朝瓷业中心南移的新局面。

(六)元代瓷器

元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元代的钧窑、磁州窑、霍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主要窑场仍在烧造我国传统瓷器品种。

由于外销瓷增加,元朝瓷器生产规模普遍扩大,不但大型器物增多,而且烧造技术也更加成熟了。

在众多窑场中,景德镇窑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

首先,景德镇窑采用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烧制温度,减少了器物的变形,因而能烧出颇具气势的大型瓷器。

其次,景德镇烧出了青花、釉里红等名贵瓷器,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青花是指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的优点十分突出:一是青花的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窑内气氛对它影响较小,烧成范围较广,呈色稳定;二是青花为釉下彩,即先绘画,后涂釉,纹饰永远不会褪掉;三是青花的原料是含钴的天然矿物,我国云南、浙江、江西都有埋藏,还可以从波斯进口,有充裕的原料可供使用;四是青花瓷的白地蓝花明净素雅,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五是具有实用美观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青花瓷器的这些优点是其他各类瓷器无法与之相比的,因而一出现便迅速发展起来,使景德镇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青花瓷器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标牌产品,畅销国内外,如“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大罐”即青花精品,描绘的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鬼谷子坐在由狮和虎共拉的两轮车上,后面跟着两个骑马的人,其中一个武官打着一面旗,上写“鬼谷”二字。鬼谷子是中国古代著名谋略家,曾教出孙膑、庞涓、苏秦及张仪等高徒。

釉里红是指用铜红料在胎上绘画后,再涂一层透明釉,高温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釉里红和青花同为釉下彩,只是呈色有红、蓝之分。它们同样是用笔在胎上绘画,差别只是一用铜,一用钴。它们都要在高温下烧成,但对气氛要求不同。釉里红对窑中气氛要求严格,铜非得在还原焰气氛中才能呈现红色;而青花对窑中气氛要求稍宽,窑室气氛的变化对钴呈蓝色的影响不大。因此,青花瓷器的烧制比较容易,而釉里红瓷器烧制很难,如“元景德镇窑釉里红雁衔芦纹匜”,1980年11月于高安市出土,现藏于高安市博物馆,高5.5厘米,口径14.3厘米,底径8.7厘米,撇口,底略内凹,长方槽形短流,流下有一卷云形小系,芒口,砂底。此器腹下部饰有艳丽的釉里红宽带纹,内刻水波纹,底心绘飞雁衔芦纹,巧妙地利用釉里红呈色的变化,十分精美。

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明、清两朝制瓷业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景德镇因此成为全国制瓷中心,荣获“瓷都”之美誉。

(七)明代瓷器

明朝建立后,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对工商业采取了降低税率等政策,改变了元代对手工业工人采取的工奴制度。这对于当时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明朝初年,社会相对稳定,南北各地出现了一批新的商业中心,城市的繁荣增加了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明朝瓷器不仅畅销亚洲各国,而且还大量销往欧洲。

当时,外商根据本国的生活需要和民族习俗,在造型、纹饰等方面提出要求,订购他们所需要的瓷器。我国许多窑场适应西方市场的需求,生产专供外销的瓷器。明代瓷器不仅从海路输出,而且还从陆路输出。

16世纪,明代经济中资本主义因素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纺织、冶铁、采煤、印刷和瓷器制造业都有一部分进入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时期。

明朝瓷器生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很快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品种上,明代不仅有青花瓷,还出现了釉上三彩瓷,如“明嘉靖景德镇窑素三彩龙纹绣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高34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22.5厘米,鼓形,上下圆面。此墩腹部上下各有凸起鼓钉一周,墩面绘双龙荷花纹。腹部纹饰三层,上下绘回纹各一周,中部绘双龙穿莲花纹。此墩整体纹饰为黄、绿、紫三色,色彩协调,构图生动,是嘉靖素三彩的代表瓷器。

明代的日用瓷器,除宋元时期的大窑场如磁州窑、龙泉窑仍在烧造外,瓷器生产已经遍及河南、山西、甘肃、江西、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省。其中,山西的法华器、德化的白瓷是这一时期的特殊成就。

法华又称珐华,法华器的胎与琉璃器完全一样,釉的配方也和琉璃器大体相同,只是助熔剂有差异:琉璃以铅作助熔剂,而法华所用的助熔剂是牙硝。山西所制的法华器多为小件的花瓶、香炉、动物之类。景德镇在嘉靖年间也仿制法华器,但它和山西不同:景德镇所烧制的法华器用瓷胎,而山西所烧制的法华器用陶胎,因而烧成温度不一样,如“明景德镇窑法华彩堆贴菊花耳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高43厘米,口径10.1厘米,足径15.9厘米,撇口,圆腹,圈足,颈部两侧各堆贴一只菊花形耳,器体浅雕折枝菊花及飞鸟纹,彩釉以蓝为地,交错涂以紫、绿、白、黄等色。此瓶釉色鲜亮,为景德镇仿山西法华之杰作。

德化窑的白瓷在宋代已有生产,但成为全国制瓷业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则是在明代开始的。明代德化白瓷有其独特的风格,它不仅与唐宋时期其他地区的白瓷不同,而且与景德镇同时期的白瓷也不一样。德化窑的白瓷瓷胎致密,透光度好,从外观上看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流传到欧洲后,法国人又称它为“鹅绒白”“中国白”,如“明晚期德化窑白瓷雕花耳杯”,小巧玲珑,精美如玉。

明代外销瓷的生产主要在福建,广东也有相当大的规模。但是,就整个制瓷业来说,代表明代水平的是全国制瓷业中心江西景德镇。

明代景德镇所产瓷器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销路广。聪明的制瓷工人将釉上彩和当时已经比较成熟的釉下彩结合起来,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斗彩,以成化斗彩为代表的彩瓷是我国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如“明成化景德镇窑斗彩绿龙纹盘”,现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高4.5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12.3厘米。盘内壁涂以白釉,光洁晶莹。外壁釉下用青花勾勒出双龙戏珠纹,并在釉上轮廓线内填以绿彩,彩色透明,色调淡雅清新,是成化彩瓷中难得之珍品。

明代景德镇的制瓷业在元代的基础上突飞猛进,不仅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还担负着宫廷御用瓷器的制作,全国制瓷业中心的地位岿然不动。

(八)清代瓷器

清代前期和中期处于封建制度没落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时期,由于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冲击,土地实行了再分配。清政府为了长期统治,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兴修水利、蠲免一些赋税、对部分手工业工人废除匠籍的束缚等。在广大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的艰辛劳动下,清代前期的瓷业生产在明代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国家越来越富强。他从小努力学习汉族文化,并十分喜爱西洋的科学、技术、医学和艺术。他在位期间,用西洋进口的珐琅彩料绘制的瓷胎画珐琅器,对粉彩瓷器的创造有直接的影响,如“清康熙景德镇窑画珐琅菊花方壶”,高9.6厘米,口径6厘米,壶内施浅蓝珐琅,器表颈部为浅蓝地,每一菊瓣内各画一朵小菊花。壶腹为黄地,四面以菊瓣式铜圈围成开光,其内部绘有不同颜色的盛开的菊花各一朵。此壶形制端庄稳重,线条流畅,是康熙时期的首创器型,其后出现的与之相同或相近的造型都是以此为雏形演变而成的。

康熙死后,雍正即位,励精图治。他十分爱好瓷器,而且直接干预瓷器的生产,决定瓷器的造型和装饰,对瓷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山水人物斜方笔筒”,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高14.2厘米,边长10.2厘米,边宽7.7厘米,呈平行四边体形,底微内凹,侧面有垂直细棱纹,前后两面用仿木纹釉作边框,足以乱真,框内微下凹,一面绘墨彩山水图,一面饰粉彩人物图,形象生动逼真。

雍正死后,乾隆即位,国家更加富强。他对各类瓷器的爱好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下令集中全国最好的能工巧匠到宫中,制造出精美的瓷器珍品。乾隆时期的突出成就是转心瓶的烧制,如“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高40.2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21厘米,瓶口外撇,颈短粗,两侧堆塑象耳,垂肩,鼓腹,圈足。此瓶内部套着一只直腹小瓶,与外瓶颈部相接,可以转动。小瓶白釉地上饰粉彩,瓶的颈部与肩部各绘12个开光,上下相对。颈部开光中,有楷书“万年”“甲子”及篆书天干名;肩部开光内是用篆体书写的地支名。腹部饰黄地缠枝花纹,并镂出四组四季园景开光景窗,透过景窗可以看到套瓶上的婴戏图,图上的童子或骑马,或执旗,或持伞盖,或击鼓,或打灯笼。此瓶象耳、口沿及镂空景窗边缘部位均施金彩。瓶的口、颈都能转动,尤其是颈部和肩部的一部万年历,可以使天干与地支转动相配,有实用价值。

由于欧洲对中国瓷器的需求日益增长,18世纪初叶,英国、法国、荷兰、丹麦和瑞典都先后于广州设立贸易机构,将中国瓷器运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中国瓷器的外销。欧洲一些城市出现了经销中国瓷器的商号,仅在伦敦就有52家。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繁荣,中国瓷器的生产也达到了高峰,进入了制瓷业的黄金时代。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如康熙青花色彩鲜艳纯净,别具风格;康熙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黑彩,比明代瓷器的色彩更丰富,更明亮。

雍正青釉的烧制达到了历史上最成熟的阶段,黄、蓝、绿、矾红等釉色也有很大提高。明代中期一度衰落的铜红釉和釉里红,在康雍时期都已恢复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同时,瓷工们还创制了许多新的彩釉和品种,如粉彩、釉下三彩、墨彩、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以及采用黄金为着色剂的胭脂红等。

乾隆时期发展了很多特种制瓷工艺,仿古、仿其他工艺和仿外国瓷器的制品都极为精致。

清代瓷器的产地比较广,而代表整个时代水平的仍是瓷都景德镇。

青花瓷器仍是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但民窑比官窑的烧造技术要高,民窑的釉上彩也比官窑丰富多彩。其他瓷器产地如福建德化窑、广东石湾窑也很活跃。

嘉庆前期,基本上仍保留着乾隆朝的遗风。但从整体上看,已远逊于乾隆盛世了。这时,士大夫阶层风行鼻烟,瓷制鼻烟壶除粉彩外,也有不少青花和白釉的。

道光时期,青花和颜色釉制作已趋衰落。粉彩瓷器的数量虽然很多,但品种、造型已大为减少,产品中以莲花型的盘、碗较为突出,少量慎德堂款的粉彩、霁蓝描金和抹红描金瓷器较为精致。此外,陈国治所制的黄釉仿象牙瓷器也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

咸丰朝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国内太平天国革命的战争中度过的,官窑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更趋低落,但民间日用粉彩瓷器却还有一定的数量。

同治、光绪两朝,整个社会陷于动乱,景德镇瓷窑虽然没有停止生产,但所制瓷器大多是一些宫廷应酬、赏赐之物。民窑所产虽无特殊精致之作,但数量却是巨大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民窑烧制了一些比较好的仿古瓷,如“清光绪景德镇窑反瓷贴捏彩绘水洗”,高13.8厘米,口径23厘米,底径18厘米,口沿如唇,鼓形腹,平底足,足心微微下挖一块,大小似纽扣,口阔底宽,给人以平稳的感觉。此器弧圆形的轮廓增添了动势,避免陷入呆板之态。腹内满施乳浊状哥釉,白中泛灰,肥厚润泽,开有不规则的方圆形纹片,妙趣天成。腹外壁以白色反瓷为地,素胎无釉,粘贴着密密麻麻的如高粱米粒大小的圆珠,与腹内的哥釉开片遥相呼应,极为和谐。腹部中间以铁褐色釉绘饰葡萄藤,缠绕一周,每串葡萄旁都有一只小松鼠垂涎窥视。葡萄成串,老鼠多子,寓意多子多孙,家丁兴旺。此器交叉运用捏塑、堆贴、彩绘、划花、反瓷、哥釉等多种装饰技法,各尽其妙。

由于欧洲瓷器的发展和日本瓷器的竞争,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制瓷业渐趋衰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瓷都景德镇终于获得新生,中国制瓷业又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

同类推荐
  •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是从作者已发表的学术成果中精选出的32篇论文汇集而成的个人文集,它涵盖了五个方面的论题,主要内容包括:文化艺术理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学语言之思、艺术语言论析、艺术理论家评述。
  • 长物志:做自己生活的设计师

    长物志:做自己生活的设计师

    费勇老师蛰伏两年,精心策划了这套的以生活方式为主题的mook杂志书——“生活榜”系列。本书为“生活榜”系列的第一本,以解读古代生活美学经典《长物志》为线索。《长物志》原作者为明代文震亨,是中国古代名士精致生活的百科全书,集合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讲述居家陈设、造景布局、文人雅趣、日常生活。本书以现代人的视角,全方位解读古代文人对生活的审美、追求,希望内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启发,图文并茂,通俗有趣。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热门推荐
  • 中国平安保险

    中国平安保险

    为了更好的探究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找出其成功秘笈,本套丛书主要从平安的管理模式与企业规划、企业文化与团队管理、营销模式与品牌管理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 医毒双绝:妃倾天下

    医毒双绝:妃倾天下

    “本王绝对不会娶一个疯子丑人回去当王妃!”他的一句话决定了她的命运,成亲当日,她当着未来夫君的面,毁了绝世无双的容颜,变成一个丑陋恶心,永远不得真面目见人的女人!她是世人敬仰,妙手回春的活菩神医,众人只知她圣洁的一面,而他却一眼看透她骨子里的邪血。他不喜欢她,她也不喜欢他,可他就是要娶她,而她就是要嫁给他。甚至决定就算以后死了,她的棺材也是要压在他的上面的。在一场阴谋诡计翻天覆地的扑向她时,当她被挡得无力招架时,他却微笑的看着她,“用我的位,成全你的仇,覆了天下又何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异世被流放,空间神助幸福长

    重生异世被流放,空间神助幸福长

    闫清大概是穿越史上最悲催的一个了,流放宁古塔的家眷?!宁古塔~那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金手指空间是有了,阳光沙滩海浪?我又不是来度假的!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确认不是开玩笑吗?说好的空间出品,必属精品呢?好吧~_~原来神奇的东西也有平凡的外表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文学艺术家(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文学艺术家(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林深时见鹿(全集)

    林深时见鹿(全集)

    顾总裁广播室公然告白直播现场,飚泪宠爱大法没眼看。少年顾延树和少女鹿惜光幼年时曾相依相伴,却无奈被命运分离。六年后,一场双方期待已久的重逢,让他们发现彼此依然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但是这段爱情却遭到顾母的极力反对,甚至是自杀威胁,两个人只能若即若离。延树为了解开母亲的心结,说出了当年父亲车祸的隐情。惜光遭到绑架,延树收到消息,飙车赶回去的途中遭遇车祸,重伤昏迷。绑架现场的一场大火,让惜光的眼睛被灼伤失明,她回到了南遥和奶奶一起生活。两年后,昏迷的顾延树终于醒来,却发现身边早已物是人非。某日,惜光在南遥的家里不小心跌倒,却撞入一个熟悉的怀抱。顾延树霸道地对鹿惜光宣示主权要一起度过这一生。
  • 散文(2016年02期)

    散文(2016年02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 终南山蟠龙子肃禅师语录

    终南山蟠龙子肃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老婆大人有点冷

    老婆大人有点冷

    腹黑总裁与冷清娇妻缔结契约婚姻,爱情于两人而言就像一场强势攻防战,你追我赶,却落个两败俱伤的局面。六年后,当她一身冰冷如斯的带着一个酷似他的小孩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的心乱,她的情也跟着乱了。欧阳瑞西:穆季云,我留下也可以,但是我只做那一个唯一。穆季云:我迟到了许多年,请你原谅我。人生若只如初见,恋君已是十二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继风云再起

    继风云再起

    他是江湖正派鄙弃唾骂的魔教教主,亦人人畏惧;她是他曾经的女人,亦做过他的影子,如今与他陌路。他与她,虽是魔教中人,但在众人看不到的另一面,于邪恶阴险,心狠手辣之后,有了心,有了情;在追寻爱情的世界里,会受伤,会害怕。他们,将会有怎样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