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6300000006

第6章 丰富多彩的岁时文化

(一)岁时文化中的酒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酒文化,这种酒文化尤其体现在各种节日当中。酒的发明最初是为了祭祀用,后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中国人相聚,必要饮酒一杯。有些节日中所饮的酒还有特别的讲究。

端午节要饮雄黄酒。传说白娘子就是在饮了雄黄酒之后变成蛇形的,所以端午饮雄黄酒可以辟邪祛秽,让鬼怪妖魔现出原形。有的人家还将雄黄酒撒于屋角,用以驱虫。有的地区还会饮用“菖蒲酒”,唐代殷尧在诗中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菖蒲酒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传统的时令饮料,历代帝王也将它列为时令御膳的必需品。

中秋节要饮桂花酒。据清代潘荣陛注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桂花东酒”。我国用桂花酿酒有着悠久的历史,二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即有“桂酒”,《九歌·东皇太一》中有“奠桂酒兮椒浆”的记载。唐代酿桂酒较为流行。桂酒有开胃、怡神的功效,至今人们还有中秋节饮桂酒的习俗。

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这酒便是菊花酒。《续齐谐记》说:“汉桓帝随费长房游学。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危,急令家人做绢囊,盛茱萸,悬臂登高山,饮菊花酒,或可乃消。’景率家人登,夕还,鸡犬皆死。房曰:‘此可以代人。’”在这个故事里,菊花酒有保命的神奇功效。《本草纲目》说常饮菊花酒可“治头风、明身目、去萎、消白病”等。因而古人有食菊花的根、茎、叶、花的习俗,还酿制饮用菊花酒。历史上酿制菊花酒的方法不尽相同。晋代是“采菊花茎叶,杂秫米酿酒,至次年九月始熟,用之”,明代是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有的还加地黄、当归、枸杞等。清代则是用白酒浸渍药材,而后采用蒸馏提取的方法酿制,因此称为“菊花白酒”。重阳节人们还饮茱萸酒、黄花酒、薏苡酒、桑落酒等。

酒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必备之物,节日更不可或缺。梁代徐君倩有《共内人夜坐守岁》诗写道:“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客中守岁》一诗中写道:“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襟。”除夕夜饮用的有“屠苏酒”“椒柏酒”等。 古时还有“春节饮春酒”的说法,唐人呼酒为春,“春”即是酒。

可见,中国人饮酒是最讲时令、节日和健康养生的。中国人爱酒好酒但不酗酒,其精髓在于饮酒以求健康,这与传统医学及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地域特色的岁时文化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仅以端午和中秋为例,就能看出岁时文化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首先说中秋。北京的中秋正逢各类果品成熟上市,老北京习惯称中秋为“果子节”。《京都风俗志》记载:“中秋节前三五日,通畅大街,搭盖芦棚,内设高案盒筐,满置鲜品、瓜蔬。”尤其是前门外和德胜门内的果子市,节前夜市通宵达旦,果商小贩的吆喝此起彼伏。而最有意义的中秋节活动便是家人齐聚在庭院内望空设祭,香烛、钱粮具备,叩拜圣神。撤供后再盛设瓜果酒肴,全家人在院中聚饮,称为“团圆酒”,同享天伦之乐。

东南沿海一带的中秋有种特殊的习俗叫做“小摆设”。中秋前后,在一些商店、人家中堂上放几张桌子,桌上摆上各种模型,有的人家是文昌神庙,有的是王侯将相的宅邸,有的是封疆大吏的衙门,等等,这些模型多用金、银、铜、锡、木、石等材料做成,精细逼真,很有特色。

再说端午。贵州平坝的端午习俗与中原文化就有所不同。那里的人们晨起后要将菖蒲挂在门首,以驱除邪秽。然后要燃香烛、化帛,拜天地、祭祖先,吃粽子。到了中午,宰鸡一只供上神龛并燃香烛。到了晚上,各家都置办酒肴供天地、祖先,共饮雄黄酒,吃用雄黄酒涂抹过的雄黄肉。此外,还用雄黄酒擦拭儿童的面部及手足心,以防疮毒。另外还把五彩线系在小孩儿的四肢,称为“百岁索”。用芸香屑等做成香包挂在小孩儿的胸前。晚饭后家人给孩子穿上新衣,遍游田野,称为“游百病”。

我国岁时文化的地域差异,是各地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存在差异的缘故,而这也构成了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少数民族的岁时文化

中国是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演变进程,在文化发展中各民族相互影响,彼此渗透,既存在共性,又有着自成系统的个性。少数民族的岁时文化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反映着各民族不同的地理、历史和社会环境以及不同的生活观念。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以贵州为例,由于是多民族聚居,当地的民族节日一年内多达千次。各地少数民族的节日内容,从春天踏青插禾,夏天歌舞游艺,到秋天丰收庆典,冬天祈祥祭祀,千姿百态,丰富多样。如藏族的雪顿节、望果节;阿昌族的火把节;保安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布朗族的开门节、后南节;布依族的查白歌节;德昂族的会街节;东乡族的圣纪节;独龙族的卡雀哇年节;高山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脑节;基诺族的打铁节;蒙古族的那达慕、马奶节等,真是数不胜数。同时,少数民族的节日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具有原始宗教信仰的特色。西藏南本林县的农村,在庆祝农历新年时,还要祭拜天神、地神、山神、丰收之神、战神等。另外其农业生产性的节日也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少数民族的祭祀节日还很多,如康定地区藏族的四月八转山会,大理白族的绕三灵,纳西族的三朵节,佤族的拉木鼓日,布朗族的祭童、堆沙节,毛南族的分龙节,布依族的六月六祭田公田母等。这些节日多是出于信仰和崇拜的需要,并未有自觉的审美意识,直到后来这种“神性”的宗教活动才带有了世俗的娱乐色彩,于是就有了宗教需要和审美要求的统一。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决定了宗教祭祀性节日的多元化审美要求,或肃穆或凝重,或超然或玄妙,体现着不同民族岁时文化的独特韵味。

其次是带有祈祷丰收的色彩。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少数民族大多从事农、牧、渔的生产。丰收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希望,于是就有了祈祷丰收的节日。早在周代一年之始要祭祀田地,歌舞娱神,祈求当年的丰收。人们击鼓奏乐,歌舞祈年,主旨是祈求先祖农官保佑农业丰收,人畜兴旺。阿昌族、基诺族的常新节,高山族的丰年祭,拉祜族的新米节,瑶族的鱼花节等,都属于这类节日。这些节日寄托着人们对丰年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带给人的是无限的想象和愉悦,同时使人们得到心理的满足与安宁。

还有就是少数民族节日中的娱乐性节目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少数民族也养成了能歌善舞的习惯。马尔康的赏花节正值农历六月,雪山草地百花盛开,牧草如茵,自然迷人。藏族人民带着食品、帐篷、骏马,成群结队地到村外对歌,赏花饮酒。还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的六月六莲花山花儿会,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藏族的林卡节、曼拉节、赏花节,彝族的杨梅街跳歌节等,节日中人们唱歌跳舞,开展各项体育娱乐活动,展现出少数民族浪漫热烈欢快的生活景象和优美多姿的民俗风情,体现了少数民族勇敢强悍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少数民族的岁时文化融合在中国的岁时文化中,使得中华文化凝聚了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对美的寻求,也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丰富性。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岁时文化

中国的岁时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受不同社会状况和背景的影响,其风俗和特点又有演变和发展。以下以唐宋和民国为例来比较说明。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唐宋时称“上元节”,当夜称“元宵”“元夜”。唐代开始张灯庆祝,玄宗时连续三夜,蔚然成风,元宵也被称为“灯节”。其重要、热闹、喜庆的气氛要超过元日(年初一)。唐代,长安平时晚上实行“宵禁”,城门紧锁,不准夜行。但元宵期间却开禁,让人自由游赏。这种珍贵的放松的户外夜生活,很有解放性。唐初著名诗人苏味道写《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灿烂多彩的灯火,明亮的月光,来来往往的车马,花枝招展的歌伎唱着流行歌曲《梅花落》招摇过市,这样的夜晚怎能不令人陶醉?因而诗人祈求“玉漏莫相催”,祈求这个自由、美好的夜晚不要匆匆逝去。

比苏味道晚约半个世纪的崔液,在《上元夜》中描写出了人们外出赏灯的盛况:

玉漏铜壶莫相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还有比崔液晚约半个世纪的张祜,也有令人过目难忘的《正月十五夜灯》: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千门大开,万灯明亮,宫女们翩翩起舞,欢快的歌声响彻云霄,京城的元夜实在令人神往。其实唐朝当时已走向衰落,但灯节依然热闹,可见唐代元宵节的隆重。

到了宋代,元宵更加热闹、绚烂。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曾下令将灯节延长为五天。元宵期间,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元宵之夜男男女女都外出游赏,也萌生了很多情意绵绵的爱情故事,欧阳修有《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见元宵在古代有让人想象和神往的风情。

再说民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再有戒备森严的宵禁,“春节”的重要性开始凸现出来。辛亥革命后,中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宣告数千年的封建帝制消失了。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变化中,岁时文化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尤其五四运动后,西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东渐,先进知识分子对民主科学的提倡,岁时文化呈现出民族化与政治化的倾向,移风易俗大昌。就说我们前面提到的“春节”。 当时采用了公历纪年,以公历一月一日为“新年”,原来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季”。民国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日至正月十五日,很隆重但却简化了不少。拜年时,不需要像封建社会那样“稽首”磕上三个大头,只要“顿首”“揖礼”即可。或者在门缝里塞张贺卡也行。当然到了现在,这些传统礼节更加简单,一句“新年好”“给您拜年了”就算拜年的礼仪了。或者打个电话,发个祝福短信拜年,更是简便。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很多洋节日也逐渐中国化,形成了一种富有现代气息的特色风景。当然传统岁时文化中的很多风俗因为长期积淀、传袭,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体验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五)岁时文化的中华民族性格

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岁时文化,节日中的仪式、习俗与活动正是其精髓所在。像我们上面提到的春节拜年、磕头、吃饺子、穿新衣、贴春联等活动,都富有浓郁的节日风情。而除夕夜对于极重岁时观念的中国人,尤其具有辞旧迎新的意味。

其实,各种节日习俗和活动都蕴涵着人们对顺利、幸福、平安的祈盼。过年贴的春联,作为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一种独特的形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无不透露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待。

中国人重视团圆。除夕夜也就是俗称的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格外庄重、温馨。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前两年那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中国人的心声,不管离家多远,除夕夜都一定要赶回家团聚,一锅饺子、一碗汤圆、一桌酒菜、一桌欢声笑语,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重亲情、守乡土的体现。年夜饭主食即饺子,阖家欢聚一堂,围坐桌前共享团聚的快乐。饺子里会包上铜钱或硬币,食到者会一年交好运。这是流传至今也未曾改变的古老习俗。

中国人喜欢图吉利,春节穿新衣、戴新帽,就是为了“辞旧迎新”,图个吉利。而正月初一起来,要放“开门炮”。头炮必须放响,而且越响越高越好,这样就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大吉大利,若放哑炮,则被认为不祥。家家户户摆香炉,供果饵,还要拜神像,要参拜宗祠,要上祖坟拜祭,家中幼者依次拜尊长,称为“拜岁”。与人相见时要拱手说“恭喜、拜岁、发财、托福”等吉祥话。

中国人喜欢热闹。和春节、端午、中秋这些家庭团聚的热闹相比,元宵是最公众化的节日,所以人们很喜欢元宵。赏灯、猜灯谜、逛庙会,人们也把这个节日打扮得花枝招展,丰富多彩。尤其是从唐朝延续至今的灯会。元宵之夜,各种灯火姿态各具,异彩纷呈,与明月交辉,人间天上,一片明亮。庙会还有舞龙、舞狮、花鼓等活动,人们欢歌笑语,热闹非凡。再说人们也喜欢端午节的赛龙舟,很热闹,很有精气神。古时旧俗,这一天所有龙船都集中在龙王庙,焚香燃烛,祭祷龙王后,在龙王头上披上红巾,然后将龙头龙尾迎大舟,龙头置于船鹢,龙尾置于船末。水手数十人,拨桨前进,此时锣鼓大作,船首执旗者,大喊助威。等到胜负即将分晓,两岸观者大声呼叫。取胜者上岸饮酒,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比赛,直至太阳落山,人们才尽欢而散。

同类推荐
  • 荣辱利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荣辱利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它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他源远流长,博大情深……
  •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塞北之尊:恒山(文化之美)

    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并以其拔峙雄浑的气势,绵延奔腾于北国万山峻岭之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宗教信仰、民间传说、名人典故、风土民俗、艺术戏曲等无不成景,简直浑然天成,独具特色魅力。
  • 经典人文——人文精神卷

    经典人文——人文精神卷

    本书是著名作家余秋雨主编的系列读物,书中收录了科学、技术、信息。也会涉及人文领域,但主要集中在那个领域的知识、技能、想象力、创造力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当然重要,然而还是存在着致命缺漏。我们所仰慕的历代哲人为什么那么?原因之一,是他们心中没有那么多文化垃圾。因此,在更宏观的意义上“做减法”,精选出为数不多人文经典,成为年轻人乃至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中国公民的“必读教材”,本是我的殷切期盼。
  •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路径:建构与超越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路径:建构与超越

    文化是识别一个民族的基因,创意是发展一个国家的动力。历史进入21世纪,在产业经济的作用下,“文化”和“创意”的结合萌生出了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也首次正式出现在党和政府的这一重要文件之中。
热门推荐
  • 女扮男装:人鱼校草是女生

    女扮男装:人鱼校草是女生

    “妈,怎么了”“女儿呀!可不可以完成妈妈一个心愿”“不可以!!!”“女儿……”父亲大人肆放出冷气。“好,好,好妈您别说了你说什么我都答应”……被坑的洛暖暖,为什么我答应,老妈子,坏的很。/洛暖暖答应了狗屁心愿后还不可用女生分身读冠一,所以就用了远表哥洛似阳的分身读最要的是每次差点被在冠一舍友陈景愉陈宇凌这两兄弟发现络暖暖是女生。林羽晨说“我呢?我呢?我呢?我们四个不是隔壁舍友吗?”陈景愉陈宇凌说“安静”。“闭嘴”。“呜呜你们负我……”社拉薇说“乖,小晨子别闹了”被称呼为小晨子的林羽晨“……”。林静莜只想做个安静的美女子/高冷男神和邪魅男神哪个是你们的菜?洛暖暖的真命天子究竟是哪方大神?洛暖暖的人鱼分身会被谁发现?
  • 清芷传

    清芷传

    叶清芷本以为,自己可以携医毒二术与灿灿金银浪迹江湖,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世俗潇洒一世,却没想到会遇到那个人,她处处躲避,他步步紧逼,本以为最危险之地最安全,她躲到了他的朝堂上,却依然没有逃过他的目光。既然逃不掉,那姑奶奶不逃了。世家纷争,身世成谜,天下旋涡,且看清芷如何素手搅动乾坤,实现一个不世传奇,拉着夫君一起浪迹天涯。
  • 空间之食至茗归

    空间之食至茗归

    一次现代与古典的碰撞,一场自我救赎的异界之旅。穿越心灵的迷雾,她来到了这里。
  • 红龙咆哮

    红龙咆哮

    龙族用来充当符文基咒的龙语很多时候都包含着威胁、叱骂、以及强烈的自我吹捧。魔镜魔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帅的龙?(魅惑怪物)没有什么攻击能够打破老子用魔法形成的防御!(法术壁垒)尘归尘、土归土,敌人都是二百五。(解离术)这是一架龙形自走炮台在异界不断搞事的故事。没有什么是一个魔法搞不定的,如果有,那就多来几个。——伊泽扣扣书友群:732547789
  • 被狙击的灰姑娘

    被狙击的灰姑娘

    从巴黎回来并受到诅咒的蓝晴海是超级首富的唯一继承人,为了逃脱这既让人羡慕又令人畏惧的现状,一次偶然,他把身份换给了另一个同样希望逃脱当前贫穷生活的女孩——米落柔。还没过几天奢侈生活的米落柔便以男生身份被送到了贵族学校。不料米落柔却把学校的制度改得团团乱……
  • 医品毒妃

    医品毒妃

    未婚夫跟后妈有JQ?尼玛!太特么重口了吧?那送他们一个“难忘”的婚礼吧!终生残废加终生不孕,够不够?命不久矣的自己,改了遗嘱,早死早超生——*然后——什么?重生了?顶包庶女?可笑!她桃夭岂是他们能够掌控的?面对森冷大宅内部的连番攻击,她制毒出手,一击必杀,然后闪人——*买了块地,种了一地的药草,忽然蹦出来一男人,说——她是他的宠妃?去你妹的宠妃!姐还是个雏儿!*可是,那男人似乎真的挺好的!恨不得把她宠到天上有木有?那就勉为其难,收了吧!但——你丫的手摸哪呢?答曰:洞房!*片段一:某女:“哎?这么巧?你是怎么穿来的?”某人一把鼻涕一把泪:“这世上就没有比我更倒霉的人了!我那天刚从国外回来,忙了一天累得半死,回到酒店洗个澡,内裤不小心掉窗外的天台去了,我就爬出去捡内裤啊……”“摔死了?”某女狐疑,“不应该啊,酒店的小天台虽然不大,但是,挺安全的啊!”“哪儿啊!”某人伤心欲绝,“我住的那桃氏酒店顶楼好像在举行婚礼,我听见有音乐传来,就好奇一下,跑到小天台边缘伸头往上看,结果一个女人掉了下来,把我给砸下去了,醒来就在这里了…”“……”“你呢?你怎么穿来的?”某人伤心完毕,兴致勃勃的问。“……”咳咳…该不该告诉他,她就是那个砸死他的女人?*片段二:“你的琼香豆蔻,本王要了,出价吧!”某男带着一只猫,对上某世子。“本世子的东西,为毛要卖给你?”某世子不屑。“本王爱妃需要。”某男挑眉。“你要不要脸?她明明是本世子的世子妃!”某世子不满,继而得意的扬了扬手中木盒,犯抽道,“想要么?就不给你就不给你!哼!”某男一个眼神过去,某只猫“噌”的跳起来,抢了某世子手中的盒子便溜。“棉花,干得不错!”某男心情甚好,大步离去。“我擦!主人无耻连猫都这么无耻!”某世子擦汗,风中凌乱……*【简介偏白,内容较正!男女双强,身心干净,绝对宠文!】
  • 最强非人类

    最强非人类

    未知能量涌入,黑暗笼罩,地球变成了一个囚笼。人类,非人类,万物生灵,早已被未知存在囚禁圈养。如同牛羊一般随意宰杀来收割灵魂,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重生回来,夏炎明白,想要活下去,唯有不断进化,唯有强大力量才能打破囚笼,重获自由。“这一世,我要成为最强,横推一切!”
  • 这一生和你的风景

    这一生和你的风景

    “曾经,是你等我看星星;如今,换我等你看星星。”这是瑾风尘对鹿星晚说过最动听的话。人人皆知,瑾风尘结婚了,却不知瑾太太是鹿星晚。官宣那天,整个M国都震惊了,神秘歌后嫁给瑾风尘了?!有记者采访鹿星晚,“作为瑾太太你有什么想对瑾先生说的?”鹿星晚:“纵使星星繁多,却不及你一人。”鹿星晚不愿将就,此生只要瑾风尘。
  • 王子复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王子复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Walk Out Walk On

    Walk Out Walk On

    No One Is Coming to Help. Now What? In this era of increasingly complex problems and shrinking resources, can we find meaningful and enduring solutions to the challenges we face today as individuals, communities, an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