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800000082

第82章 来,大胆试一次—尝试行动计划 (2)

远远地他首先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那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的心里一热,急急忙忙冲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他的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是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门外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那些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母亲望着已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她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儿,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去上学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去偷偷喂那树啊!”

他一下子怔住了。许久许久,他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故事感人至深,一棵树的茁壮成长,也给了小男孩以希望、力量。

在葡萄牙流行这样的说法:一个完人一生要做三件事:生一个孩子、写一本书、种一棵树。也曾有人撰文提出“人生四棵树”这样一个美丽的梦想: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他的父母为他种一棵树——通过立法赋予这棵树为他的人身权;结婚时,和伴侣联手种一棵树——象征他因爱情而新生并承担生活的责任;他们的孩子出生时,他和妻子一起为孩子种一棵树——这棵树具有孩子的人身权,也体现生命的延续;当他去世时,他的孩子又为他种一棵树——他就埋在树下,他的骨灰将化为枝头的绿叶。这四棵树足以标志一个人的人生旅程。

而在世界上的其他很多地方,也都流传着这样的风俗:每一个婴儿诞生之后,父亲都要为它种一棵树。如果是男婴,就种一株乔木,祝福他像乔木一样顶天立地。如果是个女婴,就种一棵果树,祝福她像果树一样开花结果。所以,你需要种一棵树。

今天,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多种一棵树,便为地球家园添了一笔绿色。

外交部长李肇星虽然公务繁忙,但他自1981年我国开展义务植树以来,除了在国外生活的6年,每年都要参加植树活动,“我记不清种了多少树了,但希望种的那些树都能活得很好!”李肇星说,植树造林不但可以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人在植树中也能达到和谐。他曾幽默地对采访他的记者说:“你们年轻人结婚时就不应该是大吃大喝,夫妻一起去种棵树,更有意义。”

所以,青少年朋友,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为自己、为恋人种一棵树,你的生命将多一种方式。

在报刊上发表一篇文章

人们最高精神的连锁是文学,使无数弱小的心团结而为大心,是文学独具有力量。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

——叶圣陶

青少年朋友,当你的“涂鸦”在报刊上变成铅字时,相信除了快乐、满足、自信,你所收获的还有很多。

1918年,冰心考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参加了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

那么,你读过她的第一首诗吗?

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

和他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

抬起头来说笑,低下头去弄水。

任你深思也好,微讴也好;驴背上,山门下,偶一回头时,总是活泼的,笑嘻嘻的。

1921年6月,21岁的冰心在西山写了一篇小散文,投寄到《晨报》副刊去。编辑接到冰心的这则小散文后,感到很有趣,也有诗味。于是,他将这篇署名为《可爱的》的散文,也没有经作者同意,自作主张将它拆开,分行排列发表出来了。

后来,冰心先生说:“我立意做诗,还是受了《晨报》副刊编者的鼓励。”

可见,一篇小文的发表,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大的鼓舞、激励作用。

大家都喜爱“童话大王”郑渊洁吧?

1977年,郑渊洁开始尝试写诗,并且给很多杂志社投稿,但却总是被退稿。就在要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时候,喜讯从山西《汾水》杂志社传来,他的一首诗被该杂志录用了。“从此,我对自己又有信心了,巧的是那之后我所有的作品就都发表了。”

放眼古今中外,作品的发表大都坎坷重重。

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走上写作这条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第一部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被十五家出版社拒绝过。作家很受打击,甚至将手稿扔进火中。要不是他妻子眼疾手快,将稿件从炉火中抢了出来,也许世上就少了一位天才作家了。

以《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作品闻名的、曾获得过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路遥,二十八岁的时候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投了二十八家刊物都被退了回来。后来,他有点气馁了,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投向了第二十九家刊物,并对别人说,如果还不受理,那就将它付之一炬吧!没想到,这篇小说竟然大获成功,并且获得了当年的“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从此,路遥也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

全世界著书量最多的作家是英国的约翰·克里西,他在40年的时间里写出了564本,总计4 000多万家。平均每25天写成一本书,平均每天要写27 000字。然而,这位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却发生过743张退稿单的故事。

年轻的时候,约翰·克里西就立志于文学创作。他把写成的稿件,分别投往各个出版社和文学报刊。一天天,一月月,可得到的却是一次次的退稿。每次退稿,信件内总有一张提出稿件意见的退稿单。约翰·克里西将每一张退稿单保存起来,并根据退稿单上的意见修改和写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收到743张退稿单后,约翰·克里西的作品终于发表了。

青少年朋友,只要你也有信心、恒心,你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向有关报刊投稿,进行大胆的尝试,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人生价值。

那么,如何写出好文章呢?

1多读中外名著,培养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具备较强的文学驾驭能力。

2在阅读过程中,应把优美的描写摘录下来,甚至要把精彩片断背诵在心。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大资料库,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3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把自己所见所闻、有意义的事情和感受记下来,既是对自己生活道路的记载,又是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对写作、做人都有积极的作用。

4及时记取有价值的生活素材,为随时写作做好准备。

另外,一篇下尽工夫的文章,却没有被刊登,你会感到很失望、很不解,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

1文章与别人的文章有雷同,或其中的某些段落是抄袭别人的;

2投稿不符合录用要求:如属于一般的校园活动新闻,属于学生的习作,属于一般的教案等。

3文章比较粗糙,文句、别字、标点运用等问题不少。

4文章主题不明确、散乱,或文章虽很流畅,但没有新意,或缺乏个性,缺乏实质性内容等。

5未写清楚报社地址、自己的详细资料等。

拍一个短片

梦想始于剧本,而终结于电影。

——乔治·卢卡斯

今天,DV(数码摄像机)使导演、演员变得不再高高在上,或局限于某几个明星。青少年朋友,你也可以拿起DV,当一回导演兼摄像,让亲朋好友来担任主角!

一位网友说:用DV在家乡拍个短片,一直是个梦想!30分钟以内的,比较稳和的,描绘出民风的朴实,景色的秀美;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与世无争。在茶馆品着茶,吃着米豆腐,打着川牌。像沈从文笔下的凤凰一样美……

自编、自导、自演,拍下自己在大学期间的生活片断,或干脆拍摄属于自己的电影!近来,高校中出现了DV一族,拍DV成了高校学生课余休闲的一股新潮流。

大四的小林说,她们寝室打算拍摄一部自己的恐怖片,虽然后来因为大家都很忙还没有开拍,这个念头依然没变。一个刚从浙江旅游回来的复旦计算机系的学生说,快要毕业了,他邀请几个同学一起去浙江玩了两天,他特地用DV记录下毕业旅游途中的点点滴滴留作纪念。

看似简单的十余分钟的短片,要拍得好可不容易。阿秀最开始拍的较多的是校园生活片断,例如,宿舍里的趣事。但当时什么都不会,完全出于自己的喜好和感觉,对于灯光怎么打、制作特效等环节更是一窍不通。拍得多了,她和朋友们就希望可以拍出更专业的DV。于是大家就边拍边学,后来DV一族们还进行了分工,编写剧本、选景、拍摄、灯光、布景、剪辑、做字幕、配音……因短片情节需要,他们时常需要在烈日下、在狂风暴雨中拍摄,尽管很辛苦,但片子成功制作出来的那一刻,大家都特别有满足感。

除了小短片、故事片外,MV、广告片、纪录片、宣传片等均已成为校园DV族尝试的类型,这些DV内容大都是反映当代大学生生活状态、思想状态,以及一些在大学时代值得记忆的事情。

青少年朋友拍短片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禁止事项

(1)禁止色情素材。

(2)禁止任何涉及种族、性别以及宗教信仰的歧视偏见素材。

(3)禁止庸俗、沉闷、枯燥的内容。

2要掌握正确而稳定的DV持机方式

掌握了正确而稳定的DV转机方式才能避免镜头的忽上忽下。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三脚架,使机器在各种镜头运动中实现平稳拍摄的目标。要想成为一个DV高手,最好使用手持姿势进行拍摄。使用双手拍摄时,持DV机的手肘应紧靠体侧,将DV举到比自己的胸部略高的位置进行拍摄,而另一只手则要辅助它将DV紧紧托持住,并保持双肩松弛。同时,拍摄者的双腿则应自然分立,脚尖分开。

3拍摄影片要有主题和中心,要了解如何取舍取景器中的图像

对初学者来说,要注意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个优秀的构图,首先要保持画面简洁而流畅,能够突出所要表现的主题,而避免杂乱繁复的图像以及与主题无关的影像出现在画面中。此外还要掌握仰、俯、摇、转、移等镜头语言拍摄方式,准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准确、完整地呈现自己希望表达的画面质量

DV画面控制主要包括:用光圈和快门控制画面构图和亮度、利用白平衡让色彩更加真实,这些都是摄像最基本的技术要求,通过训练就能实现。

5掌握后期制作技术

蒙太奇,是指镜头的剪切,它是镜头语言的表达技巧。镜头语言的组织都有赖于后期的动手编辑。通常这也是拍照摄像后真正过瘾的地方。影像艺术的魅力是通过自编自导体现出与众不同、彰显个性和激情的。视频编辑软件分为专业类和消费类,都提供相似的捕捉,编辑和输出功能品。

拜访一位敬慕的名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

在我们的心目中,都有一位或数位敬慕的名人。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若他尚在世,我们应带上满怀的真诚、热情和尊敬,去拜访一回。他的人格、学识、智慧魅力,对我们的成长、未来都会大有裨益。

唐朝的张固在《幽闲鼓吹》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白居易刚到京城长安时,拿着自己的作品去拜访当时有名的诗人顾况。顾况看白居易还是个半大孩子,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再加上生性诙谐,他便看着白居易诗稿上的名字哈哈笑说:

“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同类推荐
  • 波兰童话·译言古登堡计划

    波兰童话·译言古登堡计划

    《波兰童话》精选了最精彩的7篇波兰童话,删去了其中重复的部分,留下了最引人入胜的讲述。这些故事大多流传已久,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雅利安人时期。波兰地处东欧,历史上曾经是欧洲最强盛的国家。独特的地理位置虽然给它招来了连年的战火,也造就了它独特的文化。作者戈林斯基出身自农民之家,他曾走遍波兰,收集并出版了大量的波兰民间故事,并多次再版。
  • 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星球纵览的故事

    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星球纵览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包括《太空环游的故事》、《星球纵览的故事》、《海底探险的故事》、《岛上猎奇的故事》、《科学传奇的故事》、《奇异幻想的故事》、《神秘人类的故事》、《远古寻踪的故事》、《机器大战的故事》和《古堡秘影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包括法国著名科幻作家、科幻小说之父儒勒· 凡尔纳和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等人的作品近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 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
  • 影响孩子一生的阅读(蓝色卷)

    影响孩子一生的阅读(蓝色卷)

    这是作家们在以真诚、朴实而又温馨的文字,讲述关于阅读的故事;这是作家们伸出有力的大手,牵着小手快乐地走在成长之路的证明。这些文章,有的是作家们在讲述自己阅读的经验,告诉读者,要想在成长之路上走得从容些,阅读是很重要的;有的是作家们在谈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他们或直接告诉小读者怎样选择图书,或间接地表达阅读的一些诀窍;有的是作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或幽默有趣,或富有启发,让你感受到最初的生命脚步的韵律……凡此种种,这些作品很亲切很友好,它们会给你展示一个美好的文字世界,让你感受到阅读的重要与快乐。书的最后收录了一些作家给小读者推荐的书单,让小读者学会选书,学会阅读。
  • 再见,大黄狗2:落入凡间

    再见,大黄狗2:落入凡间

    本书作为儿童成长文学系列之一,作品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为素材,塑造了大黄狗、哮天犬等十二生肖形象。二郎神为营救违反天规而身陷囹圄的母亲,创立了《自由新规》。最终的《自由新规》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他终于认识到自由和戒律相辅相成的关系。
  • 丛林故事

    丛林故事

    《丛林故事》是吉卜林的早期代表作,亦为其最有影响和最受欢迎的作品,一百年来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作品中塑造了机智勇敢的“狼孩”莫格里以及憨厚的老熊巴鲁、机敏的黑豹巴希拉、不畏艰险的白海豹柯迪科等诸多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的形象。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
热门推荐
  • 银灯笼

    银灯笼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冷妻蚀骨:总裁你等着

    冷妻蚀骨:总裁你等着

    如何带着狼狈、伤口和记忆从新开始一个崭新的人生呢?蒋乐沅在经历了渣男陷害、父母身亡、遗产易主、家族颓靡……多重打击之后在凭借着所积攒的知识、人脉一步步的吊打渣男贱女。总之一句话,痛苦过后,渣人要收拾,爱情也要抓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强修仙弃少

    最强修仙弃少

    弃少重生,再战都市。前世窝囊一生,这世力挽狂澜。什么家族大少,什么宗派栋梁,本少爷一拳打过。打赢了挥斥方遒,打输了回家叫人打死了就地埋掉;本少爷是会修仙的最强弃少,各路高手一拳撂倒。
  • 活着:清影纪录中国2011

    活着:清影纪录中国2011

    对于纪录片,十年就是一个变迁。本书献给所有在这个无可名状的时代里被理想裹挟的人。纪录片是拍给懂他的人看的,世界真实的面貌也是用心去看。只有体会了他人的艰辛,才不会无病呻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婚姻之殇

    婚姻之殇

    妻子彻夜不归为了什么?是为了工作和事业,还是另有其他?面对妻子的各种难以启齿的行为,他为什么选择坚守婚姻?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作为心理咨询医生,面对风韵犹在的富婆以及青春美丽的少女,他会有怎样的举动?一切交织而往,室息感、罪恶感,他该何去何从?
  • 众神遗产

    众神遗产

    传说中,神创造了世界之后,又把世界交给了人类,神在把这个世界交给人类的时候,早已看到了这一天,于是,神在离开之前,把她们最珍贵的东西收藏在一个隐秘的地方。当人类遭遇灭绝边缘而黑暗力量即将破土而出的时候,将会有一位勇者带领他的伙伴找到这些东西,重新建立光明和秩序,这些东西就被称为“众神之遗产”。
  • 除魔小屋

    除魔小屋

    魔由心生,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魔,我是一名除魔师,维护着世间的平衡,也徘徊于魔与人之间。
  • The Garden Party

    The Garden Par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真实的阿尔贝特·施佩尔:希特勒的千面建筑师

    真实的阿尔贝特·施佩尔:希特勒的千面建筑师

    希特勒的私人建筑师阿尔贝特·施佩尔拥有好几个名号:“好纳粹”,“希特勒的私人建筑师”,“未来总理”,甚至是“纽伦堡审判中唯一悔过的被告”。他向世界展露了很多不同的面目,但究竟哪个才是他最真实的一面呢?审判期间,传记作者们对施佩尔的生活非常着迷,曾试图去了解这个谜一般的男人。他们着迷的原因是,在战争结束前,越接近希特勒和纳粹党,他的行动就越多。这些行动是正当的吗?施佩尔最大的缺点是他的野心和对非人道行为的回避吗?还有,是否施佩尔最终利用他蛊惑人心的伎俩,设法说服了法庭,他从头到尾都是受到压迫才不得已向纳粹党效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