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300000027

第27章 以持之以恒心,求经世致用学问 (1)

学以致用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一种能力

智慧点金石

《论语》开篇就是那句最著名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并且时常复习,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高兴吗? 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难道不算是君子吗?”蔡元培先生对此曾有独到的见解,他说,一个人求学问就是为了经世致用,即使刚开始时有人不了解,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去做,这样才能学得真学问。

故事苑:曲径通幽

学问不是用来当摆设的,必须用于实践,才会变得有意义。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但是他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十分坎坷的。他一生大部分心血用在了组织湘军上,刚开始练兵,差点被兵勇打死,初战大败,又差点跳河自尽。可以想象,没有维护儒学正统地位的信念,可以想象,曾国藩不会支撑到最后的胜利。同时,曾国藩信仰“经世致用”,特别注重实践。他深深懂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十分注重筹饷工作。因此,湘军的饷银是当时最高的。如此一来,士兵自然愿意为曾国藩卖命。湘军的战斗力是因血缘关系形成的,湘军的士兵大多是亲戚、朋友和乡亲,因此凝聚力很强,具有极强的互助精神。曾国藩也很会知人善用,因此手下人才济济。曾国藩也很注重对士兵进行信念的灌输,由此他把湘军打造成了一支有信念的军队。曾国藩军事上胜利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上几条。而政治上的胜利,则是因为他能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曾国藩手下大将多是流落民间的低级知识分子,几乎没有人是行伍出身。这些人得到了曾国藩不遗余力的提拔和重用,因此,形成了历史上以曾、胡、左、李为首的湘军政治集团。这成为湘军政治集团独一无二的事业领袖和思想领袖。

在儒家思想熏陶下成长的曾国藩没有做一个死板的读书人,而是坚持将自己所学用在事业上,用儒家的精神力量来统领自己的军队,最终获得了成功。

弦外有音

宋代大诗人陆游有一句千古名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正所谓“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光学不用,犹如纸上谈兵,纵然胸中有千军万马,锦囊妙计,若没有付诸实践,则一切就毫无意义。

明代的东林书院有副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正是做学问要达到经世致用这一目的的最佳说明。“十年寒窗”成就的满腹经纶,须在现实中发挥其最大的能量,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业。

君子之学必好问

智慧点金石

汉代王充曾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不懂就问,精益求精,既是做人的道理,也是为学必不可少的精神。

孔子到了周公庙,每件事情都要问一问。有人看不惯他的行为,于是说他:“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谁说叔梁纥的这个儿子懂礼呢?他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孔子听了之后便说道:“是礼也。”每件事情都向别人请教,这正是礼啊。

其实孔子说这些话时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当时任鲁国司寇,他的知识与文化水平已不是一般人可比拟,而他“每事问”,正表现出他谦虚谨慎,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时代是在前进的,情况是在变化的,因此学习没有终止的时候。人应该时时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人生才会不断进步。

故事苑:曲径通幽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素养,而且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唐朝诗人郑谷自幼聪明,七岁就能吟诗作对。郑谷有一位诗友是个和尚,叫齐己。他年长于郑谷,经常和郑谷吟诗唱和,因此二人的友谊十分深厚。有一次,齐己做了一首诗,诗名是《早梅》,诗云: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笔落诗成,齐己吟诵再三,自我感觉十分好,便去邀郑谷品评。郑谷看后,说此诗都好,但须改一字就更加完美了。齐己听后,很着急地问:“哪一字?”郑谷微笑着说,诗中“昨夜数枝开”,如果改为“一枝开”,岂不是把早梅的这一“早”字写活了?齐己听后连连点头称是,不觉佩服得下拜致谢。时人于是称郑谷为“一字诗”。

俗话说:“圣人无常师。”即是说有学问的人没有固定的老师。这正如犹太法典所言:“能向任何遇到的人学习其好处的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弦外有音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又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拙。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可见,最聪明的人不是依靠固有的天赋,而是通过不耻下问以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所有的智者都会比普通人更加用心地去请教别人,在“每事问”中获得学问。清代刘开说:“君子之学必好问。”只有问与学相辅而行之,做一个胸怀广阔的人,勇于探询,方能心明眼亮。

人之为学,举一隅当以三隅反

智慧点金石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易·系辞上》也说:“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这其实都在告诉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人们在经过学习后,应该具备一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能由一个道理而推知其他的道理,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去掌握天下的学问了。

故事苑:曲径通幽

关于举一反三,有个有趣的小故事。

一座高耸入云的山上有两座寺院——普济寺和光度寺。每日清晨,两个寺院都会分别派一个小和尚——明悟和明心,到山下的集市买菜,两人每天几乎同时出门,所以总能碰面,经常暗地比试彼此的悟性。

一天,明悟和明心又碰面了,明悟问:“你到哪里去?”明心答:“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明悟听他这样说,不知如何回答才好,站在那里默默无语。买完了菜,明悟回到寺院向师父请教,师父对他说:“下次你碰到他就用同样的话问他,如果他还是那样回答,你就说:‘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明悟听完点头称是,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早上,他又遇到明心,他满怀信心地问:“你到哪里去?”没想到这次,明心回答道:“风往哪里去,我往哪里去。”明悟没料到他换了答案,一时语塞,又败下阵来。明悟回到寺院,将对方的回答再次报告给师父听,师父哭笑不得,说:“那你可以反问他‘如果没有风,你到哪里去’嘛,这是一个道理啊。”明悟听了以后,暗暗下了决心,明天一定要胜过明心。

第三天,他又遇到明心,于是又问道:“你到哪里去?”明心笑了笑,说:“我到集市去。”明悟又一次无言以对。回到寺院,明悟的师父听了之后,感叹:“举一反三地‘悟’才是真的‘悟’啊。”

教育需要启发与激励,学习需要举一反三,教别人要讲究教育方法,学习也要讲究灵活的学习方法。

弦外有音

有人说做学问就像下棋,要有大眼界,只经营一小块地盘,容易失去大局。具备扎实的基础、广博的知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能将学术的“棋盘”连成一片。

举一反三、深入思考能够激发出智慧的火花。说到底,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大脑思维活动的高级层次,是智慧的升华,是大脑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形态。如果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运用这样的思维联想方式,那么知识和财富的宝库将会在不经意间向我们打开。

谦冲而自牧的为学之道

智慧点金石

曾子夸赞他昔日同窗颜回的美德道:“我的同学颜回那才是真的有学问的人,明明自己的修养与知识都在很多人之上,但是他每次总是谦虚地向别人请教,做到了老师说的不耻下问。”这一点很难得,因为通常人们都比较自恋,认为自己就是最优秀的,哪里能放下身份向他人请教呢?尤其是一些有才华的人那就更不肯放下身份了。

一个人越是学问高的时候反而会表现得越谦恭,这是知识与修养给他带来的改变。当年大哲学家柏拉图就是这样的人。有人问他:“像您这样的大哲学家为什么还要那么谦虚呢?”柏拉图说:“据我所知,人的知识就像是一个圆圈,圆圈里面的是你已经知道的知识,圆圈外面代表的是你的未知。圆圈越大的人就越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很不足。”这一点就像我们说的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是往下弯腰,一个人的学问越高也就显得越发谦虚。

故事苑:曲径通幽

适人自抑,就能广造福用。王阳明说:“现在人们最大的缺点,就是一个‘傲’字,千万种罪恶,都是从傲里滋生出来的。

乾隆三十八年,毕秋帆任陕西巡抚。赴任的时候,经过一座古庙,毕秋帆进庙内休息。一个和尚坐在佛堂上念经。人报巡抚毕大人来了,这个和尚既不起身,也不开口,只顾念经。毕秋帆当时只有40出头,英年得志,又中过状元,名满天下,见老和尚这样傲慢,心里很不高兴。老和尚念完一卷经之后,离座起身,合掌施礼,说道:“老衲适才佛事未毕,有疏接待,望大人恕罪。”

毕秋帆说:“佛家有三宝,老法师为三宝之一,何言疏慢?”

随即,毕秋帆上坐,老和尚侧坐相陪。

交谈中,毕秋帆问:“老法师诵的何经?”

老和尚说:“《法华经》。”

毕秋帆说:“老法师一心向佛,摒除俗务,诵经不辍,这部《法华经》想来应该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个‘阿弥陀佛’?”

同类推荐
  • 班主任感悟幸福100篇千字妙文

    班主任感悟幸福100篇千字妙文

    《班主任感悟幸福100篇千字妙文》是“班主任千字妙文”系列中的感悟幸福篇。每个人都渴望幸福,然而幸福并非只有一面。《班主任感悟幸福100篇千字妙文》收录的100篇千字妙文,从教育事业、专业成长、开展活动、唤醒心灵、融合沟通、享受生活、获得回报等七个方面探寻了教师幸福的来源,阅读这些文章,或许能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审视自己教育生涯的崭新视角,于忙碌之中重新发现点点滴滴的幸福。
  • 六度理论

    六度理论

    地球经过46亿年的演化,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了复杂的、相对稳定的相互制衡机制。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与稳定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个生态系统是包括“自然—人—社会”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当这个复合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支点的时候,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就会被破坏,其结局就是人类社会的土崩瓦解。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已成为社会的主人。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自己也相应得到发展。这样的一致性使教师的劳动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履行师德的规范要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竭心尽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依法执教,享有社会赋予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师德平等性的重要表现。
  •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一篇好的通讯可以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但通讯毕竟不是文学。在实践中,为了不使自己盲目,我注意研究文学作品与通讯作品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些规律: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可以在通讯写作中运用,又有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不适宜在通讯写作中运用。
热门推荐
  • 大宗师5:摇光临阵

    大宗师5:摇光临阵

    摇光、天璇、天玑、玉衡、开阳、天权、天枢——七星阵法;水分、晷分、听弦、看蜡、冥战、算沙、黑暗传——七线并行;翻开这本书,你会看到,一个新的为正史不载的世界之门正被打开;过去,我们称那个风尘异人迭出的世界为江湖,在老蛇笔下,这里是诡道的世界。
  • 诱惑!拽少爷的女管家

    诱惑!拽少爷的女管家

    “头发那么短,丑死了!把头发留长!”“那……待我及腰,君娶我可好?”原本只是开个玩笑,却没想到……“好!”三次的离别,究竟该何去何从,自己的心,究竟是否还能坚持……一次一次的伤害,我已经无力可爱了。【待我长发及腰,君娶我可好?】他是如风般潇洒,高高在上的名门少爷;她是如花般灿烂,卑微的厨娘之女。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身份之差却宛如沟壑。一场意外,“天人永隔”。再次相遇,身份已变,却不再识君……暮光中永不散去的容颜,生命中永不丢失的温暖。花开朝颜复夕颜,谁染相思又一年!“你是我这辈子唯一的女孩”……吊儿郎当,肆意妄为,深邃的眼眸洞悉一切,永远生活在不为人知的黑暗当中。“我治好了你,却治不了自己”
  • 奔涌的呼兰河

    奔涌的呼兰河

    在以往有些关于萧红的记述里,都把她离家出走的原因说成是逃婚。真是这样的吗?随着实事求是精神的深入,历史的真实情况越来越明晰了。老天之所以塑造出一个萧红,除了她的天赋,还有她的命运走向,使她在坠到命运的深渊之际,幸运地结识了萧军、舒群等一批仗义执言的人,把她从厄运里拯救出来。而造成她悲剧大于喜剧的命运,与她的早慧和倔强的个性是分不开的。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五),生于呼兰县城张氏人家。祖父张维祯,有房产和地产,是呼兰县城一位很有名气的乡绅。其一生对书情有独钟,除了书籍,再没其他嗜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畸零女人

    畸零女人

    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女性比男性多出一百多万。这些“剩女”无法进入婚姻,为了自己的社会角色与道德处境努力抗争。此书以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生活为代表,真实地描绘了维多利亚晚期的情景,反映了早期的女权运动。
  • 建炎笔录

    建炎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暮生萝

    暮生萝

    神族的她容颜尽毁,溯源却是为救此生最爱之人,而那人只是个平凡的凡人。他会老会死可她还是爱了。不愿放手,画地为牢。他的目光浅浅,望着她既爱又恨。若是遇见,便是缘起,若是不见,便是缘落。如果说悔,我悔的是你,如果说恨,我恨的是我。谁在午夜梦回中用心临摹她的容颜,再也不能遗忘。谁在心间一笔一划画下了他的模样,是心口的朱砂。谁又能记得当初守望彼此的模样?永远有多远,泪满衣衫还是白鬓苍苍?人都知花开荼靡却不知枫也可以烈炙荼靡。 等枫叶红,我的他是否明月归? 爱别离,求不得,心之痛,等不归! 【敬请期待第二部《暮生尘》】
  • 大学中庸诠解

    大学中庸诠解

    大学是儒家重要的原典著作,也是古今解说繁复。简介各异的著作。在编著本书的过程中,我们着眼于人的心性及修养这一基本视角,尽可能的多参考有关学说以为之诠释。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依据亚久远编委会以及总编所提出的编写意图和体例要求,先由主编刘振佳坐车总体编著框架结构,然后又张言昌承担《大学》一书的诠释,由唐艳承担《中庸》一书的诠释,最后由刘振佳负责统稿。
  • 星际人格保卫战

    星际人格保卫战

    地球少女沐芷的血液样本在世界末日后被格瑞斯答符星球的星际使者带回并通过基因分裂克隆出一个全新的沐芷。这是一个被仇恨蒙蔽双眼的星球,这里的每个居民都受到诅咒无法繁衍后代。唯有基因组成里自带感恩细胞链的高等哺乳生物才有可能拯救处于绝望之中的格瑞斯答符星人。沐芷的使命是唤醒星球王子迈剌吾曼封存的爱,并与之结合制造星球的继承人。简单粗暴地讲,她的存在就是个移动的培养皿。作为一个人格独立的新时代地球少女,沐芷内心OS:头可断,血可流,人格不能丢!且看地球少女如何玩转格瑞斯答符星,同外星王子斗智斗勇,开启人格保卫战吧!
  • 我的前世很平凡

    我的前世很平凡

    我没钱,也没颜值,但我就是很嚣张。什么,走在街上容易被打死?不存在的,我的前世留给了我大量的宝藏(妹子)在她们不停歇的保护下我很安全。什么,我不要脸?我就是不要脸,皮痒求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