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3800000024

第24章 高考:一个时代命运的嬗变(3)

江苏高考错题事件中,高考考题的制定从根本上说是在确定一套公平的竞争体系,相当于制定一部法律。在此过程中,必然要求参与进来的专家与行政官员秉持科学上“真”的精神来悉心料理,以最大的理性态度对待之。

——不幸的是,这开卷第一题竟无正确答案可选!

众多考生眼里,为了所谓的“考活”教科书上规定的范围,从校内到校外,从学生到老师,从家庭到校舍,挖空心思地找难题、出难题、练难题,使整个教育走向一条可怕的死胡同。

在历经1983、1987、1998和1999年四次高考改革重要举措后,教育界才终于确定了高考改革的方向是“3+X”模式。所谓的“3+X”即“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为考生必考科目,“X”是指各大学根据自己本校的层次、特点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者综合科目中自行决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考生则根据自己所报考的志愿参加大学专业所确定的科目进行复习考试。

变来变去。一道高考试题,考问了整个中国社会,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政治中一些核心伦理问题的思索。科学与政治具有相当不同的逻辑,主权意志一经显现,宗教和人文科学的标准就要退隐,以便保证公平正义的实现。

2003年高考,全国70名高考“状元”中,北大录取了35名,清华录取了28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佛大学在1996年对165个SAT(学术评价考试,性质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满分的“高考状元”说“NO”!“当年全美有365个‘高考状元’申请哈佛,几乎是每两人中就有一个被拒收。理由是对隐藏在分数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为什么美国的高考没有导致应试教育,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旅美教育学专家黄全愈对中国高考提出反思。“高考成了制约人才资源发展的瓶颈:瓶口外——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引导着全国的中小学教育,连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去‘残酷’地培养一流的考生;瓶口内——按照陈旧而落后的评价体系去扩大招生、培养学生,反而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考生’,而不是‘高素质的学生’。”

谈及中美两国的教育评估体系,黄全愈介绍说,美国大学的选拔标准除SAT成绩外,个人的特长、参与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很重要。录取委员会会很细致地阅读推荐信和作文。例如,美国“常春藤盟校”都有一套独立的招生考评体系和方法。学业包括高中的成绩、SAT考分和APC(美国高中提供的大学水平的课程,将来可以转成大学学分)。大学招办还会考查学生的选修课程,从中分析学生的性格和心理。哈佛招生院院长在给申请者去信时写道:“在录取过程中,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从而确保每年进入学校的都是充满活力的新生。”

高质量的考生,是不是高素质的学生?对很多考生来说,高考好比一把双刃剑,既痛苦又充满了希望。

新中国解放前考入北京大学的陶世龙撰文称:“那时是各校自己招生,无从确定谁是状元。”“考分是没有公布的,就在一个学校中,自己名列第几,谁也不知道。而且考试的科目,各系之间也有差别,比如北大地质系就多考了一门生物;浙大史地系,历史和地理是分别为一科来考,物理和化学则合为一科。一个学校内部也很难排出统一的名次。”

陶世龙以自己为例:“1948年,我还报考了武大化学系,但是名落孙山,当然是成绩不好。事情是武大来上海招考比较晚,去报考时,北大浙大都早已考过,思想已松懈下来,匆匆忙忙去考了两天。许多事都记不住了,只记得中午在同济或者是光华大学的学生食堂吃饭,菜不好不说,平价米煮的饭里有许多杂质,使我很不好受,考试发挥得不好是肯定的。”

“当时有的大学招生爱出怪题难题,我以为这也是增加偶然性的一个原因,因为这些试题都被书商印出来卖,考生据此揣摩和猜题,事先准备好背诵下若干题,到时候如果碰上了,自然得手。这样考得高分就不是他真实的水平。相反,北大的考题,不偏不怪,很普通,并有考生发挥的余地,我以为这倒有可能得到真才,据我所知,这一年北大的同学中,表现优异的很多,那次的招考是成功的。”

不少人都怀念“那个时候”的高考和大学。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眼里和心里,“那个时候”已经在时间和空间上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

北大学子许博渊讲述当年考大学的时候,也感慨尤深,那时正赶上可怕的大饥荒,父母都饿得不能动了。父亲坚决反对他参加高考,要他学木匠,希望尽快接过肩上的重担。这位世世代代身处农村的父亲一定是感到支持不住了。当许博渊把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揣在口袋里,犹犹豫豫不敢拿出来,终于鼓足勇气说了出来,他父亲竟一甩手出去了,三天没有和他说话,整天铁青着脸。

那时在一位农村父亲眼里,一个手艺人比北大学子位置还要重。那时候,城市生活固然是农民所憧憬的,但差别也还没有现在这样大。“大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不上大学,做个木匠,忙时务农,闲时做工,也就可以了。

自从统一高考制度施行之后,中国高校便逐渐千校一面,中国的高等教育便成了“清一色”。统一高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统一出题考试;第二,凭总分统一录取。

问题首先从统一出题开始,可以说,诺大一个中国,13亿人口。这一套考题是不可能有特色的。

如今的中学生,很难顺应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去学,老师更不敢顺应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去教,大家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奔:高考题目的范围去教、去学,天知道有多少华罗庚、杨振宁、丁肇中被这个统一高考题目给掐死在摇篮里!如今的科学门类众多,分支多页细,用一套考题来选拔培养人才,无异于消灭人才!

现行的高考制度,承担了其所不能承受之重:高考制度的最大问题,在于我国的教育制度,在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上的重大缺失,从而导致“千军万马只能过独木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城乡二元结构被真正打破,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真正摆脱精英教育的窠臼,使个人的发展不再受地域和城乡的束缚,个人的发展机会实现了真正的平等,高考也就不再会成为所谓“人生第一考”的尴尬。

一位高三老师曾提出“享受高考”的说法。在他看来,高考不仅是一场成绩上的选拔,还是一场心理的竞争,而心理力量恰恰是一个人多年经历的整合。

中国的教育史源远流长,2000年前的孔老夫子就是位伟大的教育家。古代的那种充满师生情、散发道德馨香的教育令中外学人景仰,学生往往是慕老师之名而前来求学,老师的个人魅力常常更胜于知识本身。而像苏格拉底、柏拉图式的教学,就更值得人回味,老师的身份不像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像问题的提出者。学生似乎在老师的问题中迷惑,也似乎越思索越痛苦,也许有的问题到最后也未必柳暗花明,但思考所带来的阵痛却往往可以擦出智慧的火花。而思想也在困惑,明朗,再困惑,再明朗中逐步深入。

当年苏格拉底死后,29岁的柏拉图回忆着老师的言行,记载下这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孔老夫子仙逝,其弟子也怀着崇拜之心整理出《论语》。我总觉得这种教育充满人情味,而且也颇具深度。

这是一种至高境界。因为它回避了“状元”充斥的功利年代,回归到了教育的初始状态。

规则倾斜:“高考移民”难言之隐

一组由消息和故事织成的伤痛——

《中国青年报》2003年5月12日报道,2003年5月11日青海省教育厅公布了被取消在青海参加普通高考报名资格的173名考生的名单;

《齐鲁晚报》2003年3月15日报道,2003年新疆普通高考报名工作已经结束,全区共查处1709名“高考移民”;

海南媒体报道,2002年高考前,近400名应届高中生聚集到澄迈县县委门口,高喊“保障海南学生利益”、“反对外省学生来琼考试”等口号。同一时间,海口市和其他市县的数百名学生聚集在海口万绿园,强烈呼吁采取措施保障海南考生的权益;

2003年上半年,安徽某高中高三学生再也不能忍受班里不断出现的河南学生给他们带来的竞争压力,集体向有关部门投诉。在这所学校,两地的学生相互仇视,互不来往。

2002年各省录取分数线,文科重点北京462分;上海497分;新疆490分;山东568分;河南562分;浙江560分。北京与山东等地相差100分左右。

教育部消息,2003年全国有527万考生参加高考,预计录取率为52%。但北京、上海、海南、新疆等地预测录取率都超过70%。由此,海南、新疆等地再次就成为高考移民挺进的重地。

十余名山东金乡县学生为了利用贵州与山东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差距考上名牌大学,交给中介人高达9000元的“中介费”,通过一位“能人”踏上了移民之路。同时,在新疆、海南等地也涌进了不少投机的“高考移民”。新疆特克斯县一名户籍民警,一夜之间为“高考移民”开出30多本户口。

45岁的朱毅坐在海口的家中,神情黯然。他的妻子正默默收拾行李,儿子朱刚在复习功课,同样心事重重。这个家十分简陋。客厅里摆着十几只纸箱,里面装着他们的全部家当,两样像样的家具都属于儿子朱刚,一张电脑桌一张写字台,写字台上堆满了复习资料。

朱毅来自河南漯河,为了让孩子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2002年他在海口市花13万元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举家迁至海南。海南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比河南的要低很多。

以朱刚的成绩,在海南考取全国重点院校应该没有问题。可是,海南省出台的一纸文件却让一家人的努力化为泡影。

邓非、邓欢、邓爽是印在一个户口簿上的三个名字。2003年4月12日,这个户口簿出现在青海省乌兰县一中的高考登记处前,拿户口簿的人叫邓宝玉,是青海省乌兰县盐业公司的职员。

这个户口簿和三个孩子一起被移交给县招生办公室。这个户口簿是从山东到青海借读的三个中学生办理的假户口。三个孩子被告知,取消在青海乌兰县的高考资格。邓非、邓欢、邓爽被退回到原籍。

邓宝玉陷在空前的焦虑中。他两次通过关系办理的户口总是被招生人员识破。比他更绝望的是三个孩子。眼看着高考的日子一天一天临近,他们连高考注册的资格都没有。邓宝玉再次带着户口簿到乌兰县另外一所中学的高考报名处报名的时候,他的虚弱、焦虑和慌张神情也很快就被负责登记的老师看出来。

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邓非、邓欢、邓爽成为青海被封杀的173名高考移民中的三个。

一位内蒙古的家长送孩子去海南,除了交给帮忙办事的人一万元,他和孩子的路费、到海南后的租房费、学费等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他还向单位请了3个月假,陪孩子适应新的环境。

这位家长坦承:“我们在落后地区生活了半辈子,不能让孩子再吃苦。西部地区天天喊要留住人才,事实上很多人都是为孩子能有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离开的。”

高考大移民给各地的学生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不平等的观念在学生心中留下了阴影。一位移民未逞的学生直白:“我对这个世界第一次感到失望是从我的高考开始。从此,我知道了:世界是不公平的!”

所谓高考移民,就是换个地方,到高考分数线低的地区参加高考。大约始自20世纪80年代的“高考移民”现象,在中国屡禁不绝,愈演愈烈,已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究其根本原因,表面看是掌握社会资源的有关部门,为大量的高考移民开了绿灯,发了通行证。在全国高考分数线迟迟不能统一而户籍制度改革又在不断深化的今天,高考移民之势愈演愈烈。

尽管为高考而移民未必是合理的选择,但是从一个城市迁居到另一城市的做法却是合法的。难道政府不应该尊重它和公民之间的这种“契约”吗?有什么样的规则,就有什么样的比赛。说到底,还是各省高考录取分数差惹的祸。

“一多一高二低”——招生计划多,录取比例高,录取分数低、报考条件要求低的现状,也使海南、新疆、青海等成为“高考移民”向往之地。数据显示,外地考生将户口迁入海南报名的人数逐年增加,1999年有198人,2000年有293人,2001年有586人,2002年增至1875人,来自24个省份,占全省考生总数的9.5%。

据了解,移民考生原来就读的学校,教学质量都不错。他们放弃教学质量较好、守家在地的高中,千里迢迢跑到教育质量相对落后的海南、新疆求学,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中国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于是针对这样的“普遍现象”,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吸引和打击“高考移民”的前后矛盾的“地方保护政策”。

有相当一部分“高考移民”,在“政策”之前是按照正常渠道办理迁户手续的,在此过程中他们也许钻了政策的空子,但是政策疏漏的责任显然不应该由“高考移民”来承担;此外,当初外地考生的“移民”请求也得到了接收地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默许甚至欢迎,因为接收外地较好生源可以提升当地学校的升学率和知名度,可以收取借读费增加收入,还可以出售积压的房产。就是说,“高考移民”的大量涌入,当地政府和学校有相当责任。

直到“高考移民”的钱也交了,房子也买了,户口也迁了,却不让他们报名参加考试。

在官方看来,“高考移民”违反了国家的户籍管理条例,是一种违法的投机行为。它会破坏国家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干扰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而在学生眼中,国家的这种限制报考地域、计划性分配招生名额的行为,也是对他们受教育权的强行干涉。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分数线低,但由于户籍管理严格,到这些大城市考学就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在北京周边一些小城镇投资50万元,再买上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就能获得北京市户口。许多外地人来投资买房,就是为了孩子高考能享受北京考生的低分数线。

还有一个更奇怪的现象是,北京的一些学生纷纷到周边的河北等地上高中,距北京一步之遥的燕郊高中,以其高质量的教学吸引了许多北京生源。在这所学校的中等生,回北京参加高考都会考上较为理想的高校,而他们那些河北籍的同学们想考入同一学校,就要比他们高出几十分。类似的情况在上海同样存在。

就在笔者写此书稿之际,最新消息传来,2004年山东省高考缺考10248人,比2003年增加685人。缺考者大部分是高考移民。山东省的录取线与相邻的一些省份相比,高出100分至200分。

由此来看,高考录取分数线没有统一标准,侵害了所有(包括借此谋利和因此失利的)学生,公平参与竞争的权利,也在客观上加剧了地区间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的势头。

同类推荐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和规律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将持续而快速地上涨,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妇女/性别研究资料丛书)

    被拐卖婚迁妇女访谈实录(妇女/性别研究资料丛书)

    她们原本住在云南或广西,未成年或成年不久就被拐卖、拐骗到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成婚,成为异乡人。作为国内第一部被拐卖、拐骗妇女口述访谈实录,本书较全面、深入地呈现了拐卖人口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进一步了解国内跨地区被拐卖拐骗人口,深化相关研究,推进“反拐”行动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基础性资料。
  • 中国农村学校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研究

    中国农村学校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研究

    本书以我国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各方面特征和这一地区事业发展的自身特点为切入点,从新世纪对学校课余训练的基本要求出发,剖析农村地区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并结合生动具体的个案分析,揭示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成功之路。
  • 林纾:译界之王

    林纾:译界之王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研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热门推荐
  • 没有春天的雪

    没有春天的雪

    大雪将至。混沌的天空越发昏暗了。天好似被刷了一层灰色,蓝色早已被掩盖掉了。我下了火车,手提着装有笔记本电脑的黑色包,驻足在站台上,揶揄着火车和站台顶间那一方寸天空。上一次看到它,早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
  • 墨神界

    墨神界

    这是一个修武的世界!在这里,没有法律制度,没有众生平等,没有活佛济世这里,实力为尊!这里,强者为大!这里,只有灵力!觉醒武魂,修炼灵力,实力,才是立足之根本!墨千尘:你们如何看我与我何干?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传说中的境界,才是我的目标!
  • 豪门假婚:萌妻不好惹

    豪门假婚:萌妻不好惹

    若说整个虞城的男人最羡慕的人,必然是一帆科技的总裁江一帆。人帅,钱多,还娶了自带十里红妆,强势娘家助力,貌美如花的名家千金名小楼。江一帆:关于他帅,钱多的评价他是相当认可,至于名小楼,自带十里红妆?那是人家的婚前财产!貌美如花?说实话,他都没好好看过她长什么样,而且这个女人还无比小气,记仇,若不是看在她娘家给力的情况下,他还真不愿意娶这么个姑奶奶伺候着。好再俩人不过是各取所需的协议婚姻,说好了做一对保持着纯洁男女关系的合伙人,三年之后,分道扬镳。他只需要忍这个熊孩子三年,就可以万事大吉。可是最近他居然颇生出了些想跟她续约的想法,一定是脑子进水了。名小楼:说好三年就三年,多一天,多一个小时,多一分钟,多一秒都不行,想续约?!门儿都没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经济学越简单越实用

    经济学越简单越实用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独特的思考方式以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的生活案例,从日常生活、教育、职场、消费等方面,全面剖析了经济学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帮助广大读者掌握经济学的精髓,学会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奠定成功人生的基础。
  • 倾世绝宠:邪王不要跑

    倾世绝宠:邪王不要跑

    新文【亿万甜妻,撩上瘾】火热连载中,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同样的面孔,同样的姓名,不知是出于心血来潮还是深有同感!就这样,被一道雷劈到这里的她顶替了另一个人的身份,当上了人人艳羡的澜王殿下。每天都生活在斗奇葩亲戚的乐趣中,可好好的生活却被一个绝色妖孽给打破了。某男黑着脸:“怎么?这是穿上衣服就不认账了?”她傻眼,这是要她负责咯?开什么玩笑?她可是只撩不娶的啊喂!
  • 打工的N次恋情

    打工的N次恋情

    小峰,乡下的小伙!抱着对未来美好的愿景! 踏上了大都市的打工的旅途。本想安安稳稳地打工, 在娶个贤惠,可爱的妻子。 过完人生的下半辈子!怎奈事事难料, 只能怪这个社会太诱人,太美好。
  • 干翻系统

    干翻系统

    在一次不公平的招聘中,面试官面前坐着两个人,你们都有什么优点。主角,我长得帅。反派,我有系统主角,额,勤奋坚韧。反派,我有系统主角,我,有很多工作经验,很多证书。反派,我有系统。面试官:嗯,没想到反派是一这么优秀的人才,我们公司很需要你这样的人,欢迎,至于主角,抱歉,我们公司不适合你。主角出来后,仰天长叹,老天啊,为啥你这么不公平,我也要系统!我也要穿越!我也要逆天啊!!!在这个穿越者满地走,系统多如狗的年代,主角只能小心的在夹缝中生存,可是他没想到,他这个安静的美男子还是被生活盯上了,它要开始对他下手了…
  • 明明是超强魔法师却妄想做战士

    明明是超强魔法师却妄想做战士

    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来到异世界,以为可以普普通通的活下去,但是现实却不尽人意,朋友一个个的离去,我将何去何从...我并不弱,却守护不了任何一个人。我并不弱,却没能动了杀心。我并不强,为什么我会被针对。我并不强,为什么到头来却是我...
  • 杀手娘亲腹黑娃

    杀手娘亲腹黑娃

    朝代更迭?管我p事!江湖纷争?管我鸟事!五国争霸?跟我有关系吗?抢夺圣子?抢……什么?我儿子就是圣子?谁敢动我儿子一根汗毛,老娘削死他!一个爱钱的娘,俩个爱美食的娃;一个爱美男的娘,俩个爱美女胸前大馒头的娃;一个精彩搞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