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5600000031

第31章 海州气象

不管大梁国的政权结构如何改革变化,辛宇的生活依旧在继续着。因为建国的原因,他们一家从陈府搬了出去。虽然普里镇的二手房市场萧条。应该说没有二手房,但毕竟是海州国的王室,还是许多富商士绅乐意将自家院子借给辛家的。

辛宇就窝在新的院子里教育教育弟弟,修炼修炼真气,打打太极,玩玩冲浪。生活看起来悠闲而又自在,海州国的国主桂冠是加冕到辛大强头上的,他只是规划了一个稍微细致的纲要,以及数百张的甘特图和时间表,就不再插手。

甘特图是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在图上,项目的每一步在被执行的时间段中用线条标出。完成以后,能以时间顺序显示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那些可以在同时进行的活动。

而时间表又提醒辛大强和他招募的下属按照时间表的进程行动,有效管理时间、保证完成辛宇所规定的每项任务和构思。

可以说,辛宇其实是将自己的想法完全揉入了这个新国家的蓝图中,在幕后指导着这个新国家的发展。

辛宇倒真不是超然到不想走上前台,毕竟掌管一个国家,甭管这个国家面积是大是小,可只要是被承认的国家,坐在那个宝座上,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极大享受啊。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他实在是抽不出时间管这些政事。因为在大梁国的改革设计中结好了十八世家,原来还比较紧张的补药市场,一下子就丰富了起来。李乘风等人为了巴结这个在老祖宗面前说得上话的红人,不惜亏本也要送来以船计的珍惜补药。有了这么多山参白术之类的药材,辛宇的修行又走上了快车道,那种真气飞速增长的快感,让他根本欲罢不能,哪还有时间和心思去管国家建立的事情啊。光是组建行政班子就是繁杂无比的一件事,足够他喝上一壶的了,更别说还有那么巨细繁杂的无数事宜需要处置,实在是分身乏术啊。

说起来,辛宇在类似闭关的这段时间内,根本没有想到海州国的建立和发展会那么顺利,也没有想到草根出身的老爹辛大强是那么有管理天赋。短短半年时间,不仅厘清了海州四方的实物,还发展得红红火火。

由于地盘狭小,辛大强听取辛宇的建议,将海州国的国都就设在普里镇。主要是加大首都的战略纵深,其次也是考虑到面向海洋的发展国策。

海州本身没有什么特产,而辛宇规划的大工业社会暂时还没看到影子。一穷二白的小国想要快速发展起来,起码也必须要有一到两个经济支柱,而且要能够立竿见影的经济支柱。

辛宇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普里镇靠海的方便,大力发展海运。毕竟这个大陆实在太大了,以前人们的眼光都放在陆路运输上,自然不会有什么效率可言。既然辛宇掌握着各种海船的建造技术,自然不会放弃这个优势。海运的好处不用多说了,速度快运量大,而且靠岸航行还没有太大的风险,光是买东买西南货北运就能撑起从造船到航海设备的产业链,稳妥妥的是日进黄金三百斗的大项目大工程。

另外,大海中的物产也是取之不竭的,对物产贫瘠的海州来说,可以提供十分丰富而无尽的资源。

海州半岛的光照条件优越,十分适合发展晒盐业。在庞大的大陆内部地区,尤其是靠近大陆中央的地方,食盐的获得是十分困难的。即使内陆分布有许多盐矿,也满足不了内陆近百亿人口的庞大需求。在很多地方,盐甚至比银子还值钱,妥妥的可以拿来当成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易。

虽然靠近大海的地方盐是叫不出多高的价,但架不住海州三面环海,海岸线漫长啊。如果完全开发成盐田,最低都有百多万亩的面积,如果天公作美,理想状态下每天全力生产的产量,绝对能超过一万吨。想想看,如果按照每人每天摄入十克来计算,其产量足够供应十亿人生活所需。即使因为交通不便难遇运输出去,也可以微利销售给他国的盐商,即使一个铜板一两盐的吐血跳楼价,每天也能有二十万两银子的进项,一年几千万两银子的产出,还不得将海州国内的每一根草都镀上银色啊?

当然,那是在十分理想的情况下才可以。不过,即使是天气变化、销售不畅甚至技术扩散影响了产量和销售,只要海州严格控制住人工加速结晶的方法以及粗盐提纯的技术,靠质量和价格占领大部分食盐市场也不是痴心妄想,每年起码也得有千万两的收入。

而且,海里可不仅仅产盐,鱼类资源也是很丰富的。而渔获不仅可以补上海州农业的短板,为国民提供更丰富的蛋白食物,还可以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海鱼很难储存?没关系,辛宇给出的甘特图里就有关于熏鱼、鱼松、罐头鱼等等的研究方向,除了密封技术有待开发,其他的根本没有特别难以实现的技术。

辛大强的王宫修建之前,就将海州府的结余赋税拿来大力发展盐田和捕鱼业。加上他以法令的形式降低赋税比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释免疍民的所有罪责。顿时就吸引了无数山民佃户加入了盐田开发中来,而许多听闻的疍民也洗脚上岸,成为了海州的良民,和那些渔民一起,加入了大捕捞计划之中。

短短半年时间,上万亩盐田建设完成,近百艘大型渔船投入了捕鱼,十来家海鱼深加工作坊建立,加上辛宇原先的玻璃镜子产业和税收,给还没有王宫的内库国库带来了数百万两银子的收益。

由于有辛宇“高屋建瓴”的方略,辛大强特别注意产业链带来的联动效益。虽然数百两银子的收益不算太多,而且还大部分都作为工资分配了下去,可这些发放下去的钱又以消费税的形式隐蔽地收了上来。可谓是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而不是竭泽而渔的抢掠式发展。

另外,海州国在盐业、渔业加工业上不搞国家垄断,愿意投资的国商都可以在签订保密协议的情况下买地买船置业。被辛大强的运作一刺激,最近这段时间纷纷有海州商人前去还是临时房的工商部登记。甚至其中还有许多海州外的商人,因为海州开放的政策吸引,请求加入海州国籍,还因此催生了海州的移民事业部的诞生。

如果说辛宇的规划最成功的地方,不是他提出了多少技术发展方向,也不是他搞出了多少黑科技,而是他用半市场半计划的政策活跃了海州的经济,利用新的经济秩序撬动了实体产业的发展。

这就是穿越者经典的种田平推模式,用稍许先进的生产方式和优惠政策,以利益结合的方式吸引大户商人投资实业,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并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提高民众的消费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刺激生产业的发展,只要外销渠道不出大问题,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赚取“外汇”补贴国内的产业升级,直到内需足够带动经济发展为止。

而在执政团队的建设上,辛宇也是别出心裁。由于原海州的官府被大梁国裁撤召回,方便了海州国从无到有建立一套新秩序。总体来说,海州的读书人其实不少的,从辛家庄那么个偏僻想见都有私塾就可以看出,人民受教育水平还是有些的。

辛大强很轻易就招募了足够的“知识分子”,他们没受过旧式官场的“熏陶”,还没养成奸滑的政治智慧,很容易接受规章制度式的办公流程。加上无所不在的监督机构和末位淘汰制度,整个行政机构虽然效率一时不如原来的官府,但就风气而言,却远远超越旧式官府了。

至于说效率和能力,辛大强相信,既然自己这个草根都能够胜任一个国家的管理者,相信经过磨练,手下的新手们迟早也会成长起来的。

有辛大强这样的执行者,辛宇自然乐得清闲。当然,这个清闲是在政事上的清闲。他除了忙于炼气外,还需要编撰各种教科书,否则陈麟强是不会放过他真清闲的。

说起教科书,辛宇就头疼无比。目前海州的基础教育还是私塾那一套,内容还是认字和识数,也就是前世的语文数学的内容,只不过文字是海州这边的文字罢了。因为辛宇前世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所掌握的知识虽然丰富甚至渊博,但真让他系统地编写教科书,还真是有些为难。比如说数学吧,他只知道先编写加减乘除,至于到底是先教九九乘法口诀,还是先教合并同类项法则这种前后顺序,他就有些拿捏不准了。

好在目前公立学校计划刚刚开始,校舍还在圈地建设的起步阶段,私塾的教材还能对付个一两年,他还有时间揣摩揣摩。加上辛大强帮他招募了一个百人秘书团队,可以分担他大部分的抄录誊写等工作,另一方面也算是带出第一批的正规教师,不至于让他忙得昏天暗地。

半年时间过去,海州国的各项事业已经走上了正轨,普里镇因为是新国都所在,也越来越繁华热闹,而辛宇也到达了炼气的第一个瓶颈所在。

这几天辛宇内视气海,都发现那似乎被扩张得无限大的气海,已经不再向外扩张,以至于无法容纳更多的先天之炁。不管转化多少真气进入经络气海,都无法积存起来,很快就会消散掉。一连几天,上百只野山参转化而来的真气就这么浪费掉,让辛宇全身都洋溢着一种令人舒畅的气息,也让他为无法增长的修为感到焦急。

弟弟因为他身上的气味更喜欢和他腻在一起,这点虽然让辛宇很高兴,可是炼气无法寸进也让他十分苦恼。按照《清心决》的步骤,下一步就是后天返先天。可是让他挠头的是,他并不清楚自己的先天之炁是不是先天境界。

难道这就是炼气的极限了?

同类推荐
  • 逆天强化

    逆天强化

    新书《我能跟灵宠共享属性》已经上传! 强化法宝、强化灵根、强化丹药!荒古圣兽、可爱萌宠、俏皮萝莉!路人甲:“法宝不够强力,愁呀!”张天阳:“不怕,在下强化法宝是一绝!只要报酬高,连人都能强化!”【九天玉佩】(极品道器)防御:橙色等级(防御+60%)阵纹:十级阵纹+108技能一:绝对防御(十级圆满,可控)技能二:瞬移(十级圆满,可控)特性一:神慧(悟性+60%)特性二:法力回复+100%特性三:神识回复+100%特性四:施法速度+100%特性五:灵气吸收速度+100(欢迎加入书友交流群:564426647)
  • 大道轮回篇

    大道轮回篇

    诸天万界,互相倾扎。虚无之手蠢蠢欲动,万界英杰汇聚一堂。少年罗平,究竟是被选中的人,还是被弃置的棋子。……皓月凌空,金枪之下,是一片无尽的蓝。
  • 这次是人类赢了

    这次是人类赢了

    “……你很强吧,得斯?”“哼哼~容我自夸一下,打我出生以来——只输过一次?”“来比吧,来比吧,得斯!”——————“为什么——为什么赢不了得斯~~!”——————“那就当你没听到吧,因为这毕竟是——不会被提起的神话。”——就这样,某一段记忆和伊纲的身影重叠。唯一神开始道出。很久很久以前——“……曾经发生过一场……非常非常无聊的……大战——”(看完电影《NoGameNoLife游戏人生》真的很感动,也很失落,里克和休比不应该有那样悲惨的结局,于是有了这部小说,总的来说还是做了些不符合原著的改动吧,希望他们在在下的愚笔下,能有一个幸福的结局。这次,是人类赢了。)
  • 从蛮荒走出的疯子

    从蛮荒走出的疯子

    【重回传统玄幻,热血永不熄灭】浪就要浪个天昏地暗,疯就要疯的日月无光!少年杨玄,自蛮荒之地走出,一腔热血沸腾,放眼世间,邀战天地。要么遗尘终作土,要么威名镇千古。
  • 血日之战

    血日之战

    千百年前的人类强大无比,但是他们的强大让他们变的骄纵、蛮横,终于招来了神魔的愤怒,三界大战爆发了。在神魔两界的攻击下人类死伤惨重,古老的文明几乎全被摧毁,人界更是横尸遍野到处都是死尸,终于人类觉醒了。但是一切都来的太晚了,人类已经失去了主宰自己命运的力量,就在他们即将失去最后的自由时……
热门推荐
  • 超级城市制造商

    超级城市制造商

    开局一个宾馆3个员工。苏阳无意之间得到一个“超级城市制造商”的APP,然后苏阳发现自己的人生变的跟游戏一样。招聘的员工属性,一目了然。酒店、庄园、园林吸引力增加100%,荒地也能凭空吸引人建造一座大城市。建造工厂效率暴增,建学校教学质量飞起,建CBD大楼经济爆表。只要投入足够钱,培训优秀的科研人员,实验室甚至能研发星际城市。……苏阳开始起了自己牛逼的人生!
  • 星宇旅团

    星宇旅团

    重生5200年,世界没因核战争毁灭,但却已经被外星人殖民。ps:类海贼王!!!
  • 命运的锁轮

    命运的锁轮

    在这个世界上,感情这种事儿最复杂,彼此间的关系永远也捋不清。有的爱是无情的,有的爱是需要勇气的,也有的感情是从欢喜冤家中产生的。有时候对另一个人的暗恋是无私的,但是有一种爱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至于你想要哪一种爱,就看你如何去选择了!你……想要被哪一种爱去守护呢?
  • 赘婿也疯狂

    赘婿也疯狂

    李哲来到了武朝,成为了江府中的上门女婿,赘婿的日子不好过,上辈子厌倦了尔虞我诈的李哲,却对此甘之如饴。没事整几个发明创造,让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滋润一些,这也就行了。至于什么逐鹿天下、唯我独尊的事情,他连想都不去想。何必让自己这么累呢……
  • 听厉以宁讲经济学

    听厉以宁讲经济学

    本书选取了厉以宁今年来所发表的文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被选中的人

    被选中的人

    迎面走来一个男人,五官端正却相貌平平。他身强体壮,个子也很高,却没有一点威严的感觉。硬要说的话,大概挺直的腰板是他唯一的特点了。他给人感觉很像电视剧里的那个父亲。不对,应该说像电视剧中聚集的群众演员,总之并不显眼。好像要下雨。小松连次一边時不時抬头看看那阴郁的天空,一边径直朝我走来。他提出在这儿——涩谷的宫下公园见面。这里目前只有两对小情侣在散步,所以即使我们没见过面,应该也不会认错人。连次来到长椅旁,在我身边坐下。他一哆嗦,便顺手竖起了大衣衣领。一阵风吹过,长椅旁的小树左右摇晃。“让您特地过来,辛苦了。”
  • 谈判要读心理学

    谈判要读心理学

    本书是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第二辑,是为从事营销、管理及谈判工作的读者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市场营销与商务谈判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心理学视野中的营销策略方法及谈判谋略技巧。
  • 她的小烦恼

    她的小烦恼

    裴白薇的理想生活是,没事种种花,闲了逗逗狗,馋了就自己下厨做顿好吃的奖励奖励自己,无聊了还能约上三五好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想象如此美好,现实却给了她一个大嘴巴子。
  • 隔岸观景(书与人丛书)

    隔岸观景(书与人丛书)

    本书系书与人丛书之一种,由北京大学教授、美国史专家李剑鸣撰写。书中收录的文章多是杂谈或随笔,大多与作者的研究领域联系密切,除了上述与史学理论有关的探讨外,还有数篇直接与作者的专业方向即美国史相关,如美国史学界的新动向、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现状与问题等等。而少数几篇被作者称为“专业工作的副产品”的文章,其实更多地属于“有感而发”,比如对“网络史学”与通俗历史的认识,比如史家应具备之素质,乃至作者本人读史、读书的经验与心得。这样的文章与前面的相比,更浅显,也更生动。编者云:据说有的编辑想“杀”掉作者,大概也会有编辑想要拥抱作者吧。做这本的书的编辑是幸运的,而看这样的书的读者也将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