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1500000002

第2章 思想文化(1)

圣哲时代

1.老聃开显玄妙之道

老子像老聃(约公元前571~前480年),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聃,世人称他为“老子”。相传,他曾为周朝藏书室史官,见闻广博,熟悉各种典章制度,比他年轻的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周礼。老聃“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晚年看到周王朝日益衰微破败,于是辞官,西出函谷关过着隐居的生活。

他受楚国的巫风仙学的影响,一生修行道德之学,到周室为官,受北方书经文化的影响,晚年才有“著书言道德之意”。《道德经》是他留给后人最珍贵的著作。《道德经》原为《老子》,全书分上下篇,共81章,约五千言。春秋末年,人们为天道观问题,各抒己见。老子第一次提出了“道”的哲学学说。他把“道”作为最根本的哲学范畴,用以说明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还说,“道”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必须遵循的规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老子不仅把“道”视为世界万物的本源,而且是万物的归宿,万物从“道”而生,最后又复归于“道”,“万物各归其根,归根复命”,重返纯朴的自然状态。

在认识论上,老子认为这“道”是可以体验认知的,他认为体认“道”,只需“虚静”、“玄鉴”即可达到闻道的目的。

老子的哲学思想,在后世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庄子将老子的世界观发展壮大,后与儒学和佛学三足鼎立;另一个是将“道”解释为规律,为礼、法思想的依据,形成了法家学派。

老庄哲学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之一,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2.孔丘倡导“圣王”之治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中国春秋末年的政治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孔丘的祖先是殷人的后代,宋国流亡贵族,后来才在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他3岁丧父,自幼贫且贱,早年做过小官,少年时就懂“礼”,曾做过丧事赞礼的“儒”孔子像这一职业,中年开始召收弟子讲学,50岁时在鲁国从政,政绩显著。后来开始周游列国,以求施展政治抱负,可惜一路艰辛,未能如愿:拘于匡,畏于宋,饿于陈、蔡。70岁时返回鲁国,从事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曾编辑《尚书》,整理《诗经》,考订《礼》、《乐》,删修《春秋》,研究《周易》。73岁时病逝。

孔子生前的言论由门徒记录整理,后编成《论语》一书。

孔子的思想以仁学为主,他所讲的仁,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思想、一种道德标准,或是培养人的最终宗旨。孔子首次把仁作为一种哲学范畴提出来。在他看来,仁就是仁爱之心,仁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仁为核心,他还提出了孝、悌、忠、恕、宽、信、惠、敏、恭、直、温、良、俭、让等道德规范。

孔子的另一重要思想是礼和正名。他看到当时“礼崩乐坏”,想恢复周礼。他的礼,既是政治制度,又是道德规范,还包括礼仪、礼节。在当时名不符实的情况下,孔子还提出正名,以正名来引导当时的风气,他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措手足”。在他看来,只有名实相符,社会才会兴礼乐,才能长治久安。孔子主张德政,首先教化、引导人民知“礼”。德政的主要内容是保民、惠民、恤民、养民、富民。他主张统治者注意自身修养,“修己安人”,以身作则。

孔子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他开创私学,广收门徒,号称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有72人。在世时,人们就尊其为“孔圣人”。孔子编订的“五经”奠定了儒家基础,儒家在汉代以后成为文化主流。

3.墨子“兼爱”天下

墨子像墨子(公元前476~前390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名翟,鲁国人,有说是孔子的同乡。他自称“上无君上之能事,下无耕农之难”,是当时的“士”,曾为宋国大夫。他求学于孔子,后不同意孔子的学说而另创学派。他载书出游,到过齐、鲁、宋、楚、卫、魏等国,身体力行,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有众多的追随者,形成了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团体,其成员均称为“墨者”。他们平时囚首垢面,亲自劳作,以苦为乐,需要时人人为理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有严格的教条和勇武的精神。他们分别被派到各国宣传墨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路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产生广泛影响。儒、墨两家在当时并称“显学”。

墨子死后,其门人推选一人为首领,称为“钜子”,继续领导墨家学派的活动。墨家学派后来分裂为三派,开战国一代学术争鸣之风。《墨子》一书,一共53篇,大部分内容是墨翟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翟言行的集录。墨子主张“兼爱”、“交相利”,并提出“节用”、“节葬”、“非乐”、“非攻”。他不同于孔子的“仁学王政”的立场,幻想建立一个没有强暴弱、富侮贫、贵傲贱、智诈愚的大一统的公平合理的社会。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尚贤使能”,反对贵族世袭,反对儒的“亲亲”、“尊尊”。

在宇宙观上,墨子主张“尊天、敬鬼神”,这是他思想背景的局限所导致的。但与一般的“敬鬼神”思想不同的是,墨家学派注重科技,讲求思辩。《墨子》书中最早记载了光学现象和几何观念。

百家争鸣

1.生命的超越

①庄周梦蝶

庄周(公元前369~前286年),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中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庄周的生平已不可详考。相传庄周家贫,靠打草鞋来维持生活,曾麻鞋布衣见魏王。

楚王敬慕庄周之才,以千金聘其做宰相,他却说自己宁愿像小鱼一样在水中自得其乐也不受国君的束缚。自此以后,他终生不仕,过着隐居的生活。

庄周的思想,较完整地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原本52篇,现存33篇,是晋人郭象所编。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的思想,在《庄子》中他用形象直感的语言,讲述道的存在:“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存。”

在认识论上,他认为一切事物是相对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他用梦举例,从梦的立场看醒,醒是梦。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是蝴蝶。他说,庄周是蝶呢,还是蝶是庄周呢?达到物我双忘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境界。

他告诉人类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更体现了这位“知道”者深邃的精神之美。

②子思的境界

子思是孔子的孙子,传说《中庸》就是他写的。

在孔门弟子中,多把仁、孝看得很重,过分的孝把个人埋没在家庭伦理之中,导致两个极端:或是极端的个人为主,如与墨子同时的杨朱,不肯“损一毫利天下”,反对利他主义对庄子像社会成员自主自然能力的破坏;一种是极端的为人,如墨家以“视人之身若其身,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国若其国”。鉴此,子思要求对个人角色重新反思,以达到“知道”的目的。

《中庸》是继《大学》后又一阐明人求知的重要和求知的方法的著作。在求知中,《中庸》最重一个“诚”字,“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对夏商周建立起的礼制礼法,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诚之”,即充分发现个人的本性。《中庸》通过诚而能尽人之天性;能尽其天性则能尽万物之性;能尽万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的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

《中庸》的至高目的,就是要充分认知人的天性,使自己配天,可与“天地参”。

2.儒法之争

①孟轲之道

孟子像孟轲(约公元前390~前305年),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以孔学继承者自居,历史上将孔、孟并称,即所谓“孔孟”之道。在政治思想方面,孟轲发展了孔丘的“仁”学和“德政”学说,形成了完整的仁政思想。他把治国之道分为“王道”和“霸道”,认为统一天下只能用仁政。

孟轲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其民心者得天下”是他的至理名言。他认为得民心的主要措施是“教民”、“养民”。教民以道德礼教,养民则是使人民生活有保障。他极力反对“虐民”、“暴民”,他认为残害百姓,必失天下。但是他的“仁政重民”是以另一种思想为根源的,他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人”的论调,是为了维护一种封建君权秩序,防止“贼民兴”,即防止人民起义。

②韩非的法家思想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年),中国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出生于韩国贵族家庭,他曾多次上书谏韩王变法图强,但昏庸的韩王拒不采纳。他退而著书,博览群经,分析和总结了前人的政治思想,创建了自己的学说。他的著作传到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但他的昔日同学李斯等人嫉妒他,对其进行陷害,后来他被迫自杀。韩非的理论为秦王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

韩非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全面论证中央集权必要性的思想家。韩非首先从人是自私自利的这一立场出发,认为人与人是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要治理社会和国家只有用暴力和权术。他主张法治,强调法要统一、法要严峻、法要公平、法要讲信用。君主居法律之上。韩非的君主专制学说对当时的历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为后来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韩非像在哲学思想方面,他第一次把“理”作为哲学范畴提出来。指出“理”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具体法则。“道”则是体现在客观事物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普遍规律中。“道”寓干“理”中,只有通过对具体事物的“理”的认识,人们才能认识“道”。

其实,这样的认知“道”的方法,与老庄之学认知的“道”,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3.先秦思想的总结者——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25~前238年),名况,字卿,赵国(今山西南部)人。据《史记》记载,荀子在五十岁时到齐国游学,曾在齐国都城稷下学宫讲学,任学宫之长。后又人楚,还曾西游入秦,议兵于赵。晚年罢官居兰陵,从事著述。后经人整理成《荀子》一书,共10卷,32篇。

荀子以儒家自居,推崇孔丘,但对孔子的学说思想是批判地吸收。他否定了天命思想,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所谓天就是一切自然界,天的运动不掺杂人的意志,而有其自身运动的规律。人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得到好的结果,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其政治思想主要是“隆礼”和“重法”。他认为“礼义者治之始也”,“法者,治之端”。“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荀子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对精神和形体关系作出了客观的回答。他认为人的精神现象乃是人的自然生理功能,即所谓“形具而神生”。对人性的认识上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生而好利,生而有耳目声色之欲。否定天赋道德观,强调后天教化作用。另外,荀子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也有很大发展和推进。

异端与正统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当秦汉建立一个大一统帝国后,统治者需要代表这一统治思想的学术舆论。董仲舒便成为君主宗法制的理论制造者。

同类推荐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

    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书法艺术起源于何时?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字研究中得到某些启发。汉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写作,像经纬交错的织纹。上古陶器多以织纹作为美饰,因此“文”字引申出美饰的含义,如古汉语中的“文饰”、“文身”等。古人用具有美饰含义的“文”来给汉字定名,说明汉字从一开始就注意美饰,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并且也可以由此推断,书法艺术与汉字一样古老,书法艺术的起源与汉字的起源是同步的。
  • 中国的相声

    中国的相声

    本书以史话的笔法,追溯了中国相声的历史渊源,讲述了波澜起伏的百年相声发展史,是相声艺术领域的经典著作。此次增订,收入作者评论马三立、侯宝林、马志明、郭德纲、梁左等诸多相声名家的十余篇文章,以飨读者。
  • 西方美学史(第1卷):古希腊罗马美学

    西方美学史(第1卷):古希腊罗马美学

    《西方美学史(第1卷):古希腊罗马美学》是“西方美学史”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三编十五章,包括:早期:希腊美学思想形成时期;中期古典时代:希腊美学思想鼎盛时期;晚期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希腊化和罗马美学思想衰落时期。内容涉及: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伊壁鸠鲁学派;怀疑论学派等。
  • 舞蹈与传统文化

    舞蹈与传统文化

    中国舞蹈源远流长.它和古老的中华文明同生共存。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每走一步,都有舞蹈的足迹。中国的文明因舞蹈而多姿多彩、熠熠生辉,舞蹈又以它独特的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生命与活力。在舞蹈中看文化,在文化中观舞蹈,作者以生动流畅的笔触,结合流传的历史故事和经典的舞蹈佳作,深入探析中国舞蹈与传统文化之间密切而又微妙的联系,从中我们既能获悉古代的乐舞风尚和舞人传奇,感知中国舞蹈的辉煌与美妙,又能领略华夏礼乐之邦的非凡风采和气象,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 如何欣赏一部电影

    如何欣赏一部电影

    全美备受欢迎公开课教授托马斯·福斯特,继《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之后,用二十堂课梳理电影的各种元素,带我们踏上欣赏电影之旅。《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如何令故事扣人心弦?《复仇者联盟》中的打斗为何如此惊心动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许许多多的框究竟有何含义?全书从电影的“语法”写起,讲解电影的画面、框架、剧本、配乐等,并结合经典影片与流行影片论证,所选片目主要来自美国电影学会“百年百部影片”。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从观影爱好者,升级为电影解读家,并获得丰富知识和奇妙体验。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男神总想套路我

    快穿之男神总想套路我

    【1v1绝宠文】温文如玉的大反派,步步向她逼近:“你说…你不爱我了?不在意我了?”这位大反派又从哪里听的?“不可能,我最爱你了,先把东西放下好不好?”…又一世,软萌的反派似乎伤心欲绝的样子,声音轻轻的说着:“他们都说你不喜欢我了。”谁说的?过分!“乖,怎么会不喜欢你呢?”…再一世,脾气超好的反派站在一堆废墟(家)中。抱紧她:“除了爱我以外,我都不要听到。”这怎么就一言不合爆炸了。“爱你,爱你,就爱你?”…为什么别人做任务都是成功的,而她一直在失败?她问着酒酒:“你确定我是来帮助他的,而不是更让他严重吗?”
  • 林少的异界之旅

    林少的异界之旅

    我只是一个学生,我不是什么林大人;我才不当什么异界使者,我要回家,艾玛,真香!我要留下来,为了生活。
  • 村长秘书

    村长秘书

    杨东东到达民全村时已是晚上九点。如果没有在半路遇上刘小芹,也许他今晚都到不了民全村。他只知道这个村地处两省三县交界,是全县最偏远的村,离县城一百多里地,与乡政府所在地的镇子也有十多里。镇党委组织委员韩委员倒是劝他在镇上住一晚。韩委员说,咱这个镇就剩下民全那几个山村还没通柏油路,两省三县老是扯皮。今年雨水季节过后打算修了。明天可能会有蹦蹦车或者摩托车过去,你可以搭车去。杨东东知道韩委员说的蹦蹦车就是燃油的三轮车,那种车在城里跑都不安全,遇上个坎坷容易颠覆,何况是崎岖不平的山路?
  • 鬣狗告白

    鬣狗告白

    本书是“动物王国探险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在这本书里,你将继续跟随少儿科考队。这次他们将到达的地方是非洲之旅的第二站。在这里,少儿科考队主要向你介绍一种动物,那就是鬣狗。鬣狗是啥动物?相信多数小朋友还是第一次听说。想认识它,那就接下来听听它的故事吧。
  • 农女小葵的悠闲生活

    农女小葵的悠闲生活

    本是农科女博士的小葵,狗血穿越,成为了村西头的余翠花。家里老爸被人辱,老妈被人欺,弟小不顶事,姐妹是包子,她这不到八岁的四妮儿,一下子成了顶梁柱。好在啊,她一身本事没处使,最是生财有道,也顶会扮猪吃虎。穷的叮当响?不怕,五年奔小康,十年盖金屋!亲戚是奇葩?小事一桩,软硬兼施拿捏七寸,让人口服又心服!哦,还有那个殿下,还不乖乖跟娘子我种田去!
  • 我真没想当毒奶啊

    我真没想当毒奶啊

    “那小子,快用你的圣光术治疗我,不然的话,我杀了你!”次元领主凶狠的说。云帆抬手,向次元领主施加了圣光术,头顶冒着绿光。“为什么你的圣光是绿色的?”次元领主背心冒冷汗,想起了坐镇后方的媳妇。一分钟后……“卧草,你的圣光有……毒!”大领主毒发身亡。……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人们可以从星辰,月亮,太阳获得特殊的能量而成为觉醒者。狂怒战士,近战法师,暗影刺客就在身边。觉醒者的技能将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潜力和社会地位:青铜,白银,黄金,铂金,钻石,星耀,王者!各大职业八大段位有着森严的等级之路。穿越者云帆,身怀八门遁甲星图,觉醒极为罕见的圣光之力,成为一名光荣的治愈系青铜圣骑士。可是有一天,云帆惊讶的发现,自己不光可以吸收圣光,还可以吸收月光,星光,自此之后,他的圣光参杂了别的颜色。
  • 淡墨舒香

    淡墨舒香

    颜墨作为颜家唯一的小女儿,在四岁那年意外成为了孤儿,于是乎,淡漠冷静的性子成功塑成。某次在某个好友手术时,夺了主刀医生的手术刀,从此麻烦不断……洛书辰作为医学界冉冉升起的一颗天才之星,在某次观望案例手术时发现一个小姑娘夺了主刀医生的手术刀,临危不乱的样子让他眼前一亮,从此开启了漫漫挖墙脚(追妻)之路。
  • 太古至尊神皇

    太古至尊神皇

    意外之下,皇权霸业偶得至尊系统。他的人生轨迹发生惊天大逆转。他逆天改命,脚踏苍穹,问鼎诸天,寻找历史真相。一路上,他创造无数神话,重启神域,开通天塔,登天路,夺造化,铸巅峰……天使是他,恶魔是他。他是传奇,一段不可被逾越的传奇。
  • 足坛小将

    足坛小将

    新书《小白修仙纪》,仙侠文,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当足球天赋以卡片的形式存储起来。蓝色的、紫色的、红色的、金色的。普通球星级,金球球星级,准球王级,球王级。贝克汉姆的圆月弯刀,杰拉德的远射高手,巴乔的忧郁王子,卡卡的大步流星。一切应有尽有,尽在其中。(一个足坛小球员的成长札记)
  • 大家小书:诗词格律概要

    大家小书:诗词格律概要

    本书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为方便读者进行古典诗词鉴赏和诗词创作而写就的学术普及经典,讲述古典诗词格律最基本的知识,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又有推陈出新的创见,严肃性与科学性并举,是王力先生在其对诗词格律研究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