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4000000014

第14章 自由的心灵(8)

他的笔触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米开朗基罗仿佛一个活了几百年的说书高手,用他的画笔将要表达的精神和故事一一传达。亚当第一次见到上帝该是怎样的情景呢?这一幕如何发生?在米开朗基罗之前,人们并无具体的投射对象,而米开朗基罗之后,这一幕成为了永恒:威严的上帝向第一个人类亚当伸出他的手指。这一画面如此经典,以至于在后世的创作中一再被模仿、被致敬。就连好莱坞的电影中,人类和外星人E.T.的第一次相见,也用了同样的戏剧化的视觉设定。米开朗基罗的伟大在于他表达出了人类的想象,他为这种表达创造了简直不可超越的范式。他的确画得好,画得无与伦比,但是他更伟大的地方在于提供了如今人类想象事物的最基本的视觉结构和要素。

这些精彩异常的故事,让我久久注视,无法离开。他是个多么耐心说故事的人呀,那么细的纹理和人物形象的细节,他处理得恰到好处,一点不马虎;他是个多么会说故事的人呀,在只能用一个画面说明一个故事的时代,他呈现出了最经典最精彩的那一幕。我们这个时代总是啰啰唆唆地叙事,一个长达10分钟的视频也未必能说清一件事情。简练而富有表达力,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遗失的美学。

每个人那么完美,每个人那么脆弱

——皮娜·鲍什和她的舞蹈

“我在希腊的时候去过一些吉普赛人的家里。我们坐在一起聊天,不知不觉他们就开始跳舞,我本应和他们一起跳。我发觉自己心里有着巨大阻力,还有种我没法跳的感觉。然后,一个12岁的小姑娘走过来,她一次次地邀请我。她说:跳舞吧,跳吧,否则我们就迷失了。”

这是皮娜·鲍什在一次获奖时说的故事。

这是舞蹈之于她的意义:跳舞吧,跳吧,否则我们就迷失了。

哲学家本雅明曾这样指控娱乐工业:“那些糟糕的作家写成的娱乐电影,阻碍着人们真正地观看。”——阻碍着人们看到世界和人生的真相。

1975年,皮娜已表明自己的立场:“由于公众的期望,现在的剧场只生产那些用来满足观众期望的作品,不求创新。这是错误的。

我们怎么能够允许自己把珍贵的时间用在了这种以娱乐为目的的轻喜剧上呢?难道我们所有的问题就因此解决了吗?当人们寻求真相,就不能轻易放过自己和别人。”

立场从此决定,不再动摇:用舞蹈寻求生命的真相。

真相是什么?

皮娜·鲍什的舞台热爱提问。

用身体提问,以身体回答。

为何生存,人如何生存。痛苦如何可能,爱为何不可能。

命运沦为重复与幻灭,一次次在生存的疲惫中挣扎。

被孤独囚禁,永无止歇的追寻和落空,永无止歇的暴烈与温柔。

皮娜·鲍什,提问专家,每次排练,都以苏格拉底的方式,无穷尽地追问。

“你如何理解亲密?”

“如果渴望温柔而得不到回应,你会怎么办?”

“冷漠是什么?”

每个答案必须用身体语言来表达。每个舞蹈演员从自己的生命中呼唤着答案,那些答案是各种各样的情感,以各种各样的动作得以表达。

春天。

“春天意味着什么?这给人带来什么感觉?你们想到春天就想到了什么?”

华尔兹。

“华尔兹意味着什么?这个词激发了什么?”

禁欲。

“什么是禁欲?相应的纵欲看起来该是什么样的?”

追问着那些看起来是陈词滥调的问题,皮娜·鲍什企图揭示这背后的东西:这些被过度使用的语词,往往招惹来幼稚的答案。平庸的安全的答案不是她要的。

“我们都知道华尔兹是什么,需要的是华尔兹的感觉。有时候一次轻轻的抚摸也可以像跳舞。”

“钟情一个人会怎么样?会亲吻他?会爱抚他?如果他不回应,那怎么办?”

于是有了这样的舞台动作:女人一遍遍涂口红,将唇印印满男人的脸,男人纹丝不动。

皮娜知道什么时候该把这些素材链接起来。她对任何事情都保持着开放性,从不马上评价和判断,她永远鼓励舞蹈演员更深地挖掘自己。在这些身体语言的素材中,皮娜甄选合适的素材,融合成剧场表演。——在150多个问题、上千份素材里,挑出值得编成舞蹈的身体动作,在26种表达“渴望”的可能性里,挑出一种合适的。

无止境地提问,无止境的耐心,寻求真相。

她说:“我拒绝以形态美为目的的舞蹈,有时候我根本就忘记了舞蹈本身。我有自己的方式。所以,我必须牺牲我自己的舞蹈,来发现一条道路,在其中,我们这个世界的问题可以在身体的流动中得以表达。”

跳舞吧,跳吧,否则我们就迷失了。

身体与惯习。

普通人的身体和普通人的惯习。舞者的身体和舞者的惯习。

接受了社会长期规训的身体,所有的表达都是惯习。双手摊开代表双手空空,拥抱代表亲密,眨眼代表无辜,扭动腰肢代表诱惑……身体动作和灵魂的关系就像商品的说明书和商品一样,就像用奇异果代表“富含维生素”、以水果图片代言“新鲜多汁”。直白、肤浅、平庸、停留于功能表达。

舞蹈则是对身体的极致规训。身体看似克服了日常惯习,却接受了另一种更为严苛的规则。传统舞蹈往往奖赏那些严苛规则的遵守者和忠实实践者。舞蹈技艺和舞蹈之美却不是皮娜的舞蹈剧场中要呈现或追求的,这些是她开始提问前的早已准备好的素材。

舞蹈剧场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破“舞蹈是美”这样的教条。因为古典芭蕾里“那些假装出来的空间和动作,事实上从来没有存在过”。在舞蹈剧场,舞蹈演员的身体不是为了“美”而存在,是为了“真”而存在。

表情和身体语言一样,充满假象和言不由衷。一遍遍的提问让身体认识到惯习所致的自我催眠。在皮娜的舞蹈剧场,舞者超越的不仅是日常惯习下的身体,还包括被舞蹈训练后的身体。他们必须超越日常规则,也超越舞蹈的规则。

并非说舞台拒绝呈现惯习,舞蹈剧场呈现的是被打破的惯习,被反思和加强后的身体语言。一切规则都被打破,可打破规则也并非皮娜的目的,身体与规则、训练后的身体和被打破的规则,一切都是她的素材。她要呈现的唯一真实是舞者的情感和生命的真相。

以有局限的沉重肉身,表达人无尽的丰富灵魂。去除一切矫饰,诚实地呈现所有梦境和一切真实。

“逼近极限。”她说。

“舞蹈让我明白身体的界限。但那不是灵魂的界限,灵魂应该是没有界限的。”

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演绎的是灵魂的画面。

那是言语无法描述的领域,只有舞蹈才能召唤它的降临。

跳舞吧,跳吧,否则我们就迷失了。

舞者与舞者。

皮娜接手乌帕塔尔剧场的时候,少有人能接受她的理念和方式,几乎所有的舞蹈演员都走了。留下的演员和她一起一次次逼近身体和灵魂的极限。

与皮娜的长期合作舞蹈演员梅丽尔·唐卡德(Meryl Tankard)回忆说:“我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是更诚实。所谓诚实,就是准备好坦白自己。自己的缺点,弱点,期望,焦虑,恐惧,经验,体会,记忆,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作品也是追寻我们自己的生命,那些我们真正有过的体验。有时候观众或许根本不知道,我们在舞台上所展现的是多么私人的体验。那些在舞台上的动作,真的是从我们的生命里来的。”

那是舞者对舞者的信任——一遍遍回到生命记忆的深处,把身体和所有的生命经验交托给皮娜,毫无保留,无所畏惧。等待她来甄选、组合成令人吃惊的作品。

“演出的时候,她不乐意休息。她不睡觉,舞者也不能睡觉。

但是她又那样照顾着舞者。我所知道的人中间,另外一个这样照料着舞者的,只有台湾的林怀民。”德国剧评家约亨·施密特(JochenSchmidt)这样评价皮娜和舞者的关系。

“这世上你哪里去找这样的人?她这种看待事物的方法,她这种无止境的耐心,她这种对工作的投入!我跳了26种可能性,她要在其中选出一种合适的。”梅希赫德·格罗斯蒙(MechthildGrossmann),舞蹈演员,他对皮娜唯有尊敬。

有人问她:“您从哪里有这么多的力量,来做这么多的事情呢?”

她说:“我的舞者们。他们来乌帕塔尔可不是为了来住一段时间的。他们是来跳舞的。你知道,一个舞者能够跳舞的时间其实不多的,他们来是真心想创作的。我怎么能觉得累呢。有那么多的期待,这是多么好的事情。那些舞者光彩照人地站在那里说:我要创作。这就给人很多的力量。这是一种互相支持。”

“这是个无止无尽的领域: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创作。有时候会觉得精疲力竭,但是从中又让人获得那么多的力量。”

不止一个舞蹈演员认为自己到了30岁就应该换一份职业,直到他们遇到了皮娜,于是有了“要跳到老”的信心。他们在舞蹈剧场中,找到了自己经历的意义。在舞台上,那些私人体验熠熠发光,与众人共鸣。皮娜帮助他们再次找回了舞蹈的意义,不在于跳到多美,而是通过舞蹈找到了自己。

在舞蹈剧场,每个舞者都很清楚自己在表达什么,以及为何如此表达。这是作品感染力的真正来源。每个舞者从不是导演意志的道具,他们沉浸在和自己相关的生命经验的表达之中。

让皮娜感兴趣的是舞者的个性,他们身上那些不可重复的、独一无二的东西。在舞蹈剧场中,每个人都是他自己,没有人需要去扮演什么。在作品中,皮娜尝试着让每个人找到自己。她无法允许那些无法说服和无法相信的东西出现在舞台上。

有人问皮娜:“您每次创作之前会害怕吗?”

“我不知道那是否能叫做害怕。开始创作一个作品的时候,总是很特别。然后我就开始寻找。第一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寻找素材,找许多许多的素材。这些素材还不能算是作品。从这些素材中,如果可能,渐渐地发展出一些小细节。从这些小细节开始,我小心翼翼地把素材融合在一起。这就像一只生鸡蛋一样,就像一个画家面前展开了一整张画纸开始画画:这必须要很小心很小心。因为如果做错了,就没法改正了。所以必须要很集中注意力,才能做正确的决定。在创作的过程中,毫无安全保险可言。我总是开始提问,同时根本不知道这份创作最后会呈现成什么样子。我唯一有的,就是我的舞蹈演员们。所以那些时刻我们必须互相信任,这本身就很难。但是这不仅仅是害怕,同时也是很大的期待,一同寻找到一些美丽的东西。”

皮娜有着对舞蹈的深刻理解和对舞者无条件的支持,能与皮娜一同创作曾是无数个舞者的梦想。

“虽然我跳了那么多年舞,但皮娜让我明白舞蹈是什么,或者舞蹈可能是什么。”一位舞者感叹道。

跳舞吧,跳吧,否则我们就迷失了。

人与人的关系。

舞台上的身体,犹如我们赤裸的灵魂,奔跑,挣扎,渴慕,拒绝,亲吻,冷漠,痛苦,尖叫,欢悦,沉沦,绝望,一次次期待温柔,一遍遍遭遇拒绝。

生命中的重复和残酷。男追逐女,女追逐男,反反复复,骄傲和热情同在。很多人用尽年华的故事,在舞台上,只是一个转身。

紧张、疏离、孤独,是皮娜作品中常见的人与人关系的主题。

无论是《穆勒咖啡馆》中的深夜独舞,还是《春之祭》中的欢嚣场面,或是《窗户清洁者》的绚丽场景,一遍遍展现着人与人的真相。

70年代皮娜开始创作时,被辱骂,被诋毁,有观众在台下对着舞台吐唾沫,有人甚至给她打威胁电话。当面具被揭开,当伪装被撕裂,当真相暴露在舞台上,人们看到了自己西装革履下赤裸脆弱的灵魂。那些挣扎都是心底有过的汹涌,皮娜让人们直面了自己的黑暗和绝望。

“有时候我不想用语言言说,因为言语不能表达我要表达的意思。作品自己会说话。舞蹈关于我们自己的欲望和爱。每个人那么完美,每个人那么脆弱。”她说。

舞步在皮娜的作品中并不重要。她意图发现一种语言,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可能。她的舞台极度视觉化,却依然保持着“真”的力量。她从未要制造“奇观”,一切都是必要的表达——她在舞台上倾倒数吨重的泥土来咏唱春天;一万朵康乃馨插满了舞台,演员小心翼翼地在花丛中走过,弹着手风琴;舞台浸满了水,演员们坐在水里优雅地进餐,一只河马悠悠走过……固然也有其他艺术家不断尝试着消解舞台的权力,他们扩大舞台至观众席,除了与观众对话,甚至将观众卷入表演。在形式上对抗传统表演,这些尝试的企图十分清晰,指向规则,而非心灵。可所有的尝试无非是手段和使用剧场的技艺,召唤人们的心灵是剧场唯一的使命。

皮娜尊重舞台和剧场,她的舞台依然是剧场的中心。

皮娜的舞蹈是作为提问的舞蹈。“我的舞蹈总是在寻找一些我还不知道的东西。”每一次寻找都是一场异常艰辛的持久的寻找,甚至是挣扎。无从倚借,无论是从传统还是日常,她所追寻的,甚至是无法提问的。

语言无法抵达的地方,让舞蹈降临。

舞蹈是灵魂的语句,剧场是咏唱生命诗歌的地方。用身体写诗,以舞蹈表达生存。

如果学会表达,每个人都是舞者。

当“皮娜·鲍什”成为德国文化名片,成为经典作品时,皮娜思考的依然是最初的问题:如何让这个世界的问题在身体的流动中得以表达。

于是她重新创作了《交际场》(《Kontakthof》),在报纸上公开征集演员,让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演出。

剧场再一次面临固执的身体与惯习,而这是这次演出最美丽的地方。那些素有训练的舞者轻而易举的动作,对于这些老人而言无比艰难。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抵达一些动作时,不得不流露出各自的性格和经历。那些普通的老人在舞蹈剧场中再次认识了自己的身体,那是一场迟到已久的自我寻找。

有一位老人,在排练过程中发现自己患上早期癌症。治疗之后,再返回舞台,坚持排练和演出。“这里对我太重要了。”她说。她在舞蹈中找到了自己。倘若不曾来跳舞,她不可能得知自己灵魂可能抵达的深度。唯有舞蹈,才让静默的回忆得以舒展,觉察身体记下的各种经历。

尽管皮娜说:“我从未想过要做一位编舞的人,我从未想过去创作剧场作品。”她想做的只是提问——“我只是尽可能地去叙述盘旋在我心头的故事。”

“问题从无止歇,所以追寻也不会停止。这过程无穷无尽,正是它的美丽之处。每次我看我们的作品时,我都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刚刚开始”。

“一个乌普塔尔的老先生跟我说起他的百岁妈妈。她总是对他说:别哭,唱歌。”

别哭,唱歌。

跳舞吧,跳吧。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身处香港机场的转机大厅。

抬头望去,眼前的空姐在午餐间隙兴高采烈地八卦着公司高管,她们的眼睫毛刷得好黑好亮,眼影泛光;身边的印度男人正给某个重要的人打着电话,恭敬地约着午餐;坐着轮椅的台湾中年人对着说粤语的工作人员发脾气:“我听不懂你说什么,我听不懂!”隔壁的韩国女人捏着另一个韩国女人的头发,互相比较着发质;两个金发少年打打闹闹,在厅中奔跑,遇到行李箱就熟练地跳开,一圈一圈,不知疲倦。卖皇牌鲜虾面的窗口,服务生一遍一遍重复着同样的话:“先生,是K还是S?”“矿泉水,要一只,还是两只”?

用皮娜的方式凝视世界。

这是所有人最忠实自己的场所,每个人都那么孤独,每个人都那么脆弱,每个人都在舞蹈剧场,出演着生存。

同类推荐
  • 阿里郎

    阿里郎

    四十年前,李廷赫和我是太原三中高中部的同学。他读高二,比我矮一年。因为文化革命,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熏学生们停课“造反”,我们混得很熟,成了好朋友。朋友情谊好到什么程度?李廷赫在许多场合讲,他一辈子吃过的最好的面,是张石山的刀切面;火炉子不旺,张石山“薪椽为炊”,能把筷子扔进炉膛。我对李廷赫的家世渐渐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开始,我知道了他是一个朝鲜族。同学之间开玩笑,叫他小朝鲜;有时候,也免不了说他是一根“高丽棒子”。直到现在,李廷赫酒后张狂,起而豪歌劲舞,我会调侃“这家伙的棒子气又来了”!
  • 罗布泊档案:罗布泊腹地探险之旅揭秘

    罗布泊档案:罗布泊腹地探险之旅揭秘

    《罗布泊档案:罗布泊腹地探险之旅揭秘》指出中亚细亚高原,它不但是中国的地理高度,也是中国的精神高度,每一个忙忙碌碌的现代人,他都有必要渐时地从琐碎和庸常中拨冗而出,来这里进行一次远行,洗涤灵魂,追求崇高!阅读此书,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罗布泊的神秘和壮美,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
  • 巨龙穿行中原

    巨龙穿行中原

    亳州市是一片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那里曾经香车宝马,商贾云集;那里有一代圣君商汤指点江山的影迹;那里是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一代枭雄曹操习兵演武痛饮狂歌的地方,他“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诗句至今尚在古城萦绕,留存的地下运兵道、习练水兵的涡水浅滩也还令今人瞩目;那里流传着“天资文藻、博闻强识”的魏文帝曹丕和出口成章、七步成诗的曹植的逸事;更有在中国军事上震古烁今的张良、曹仁、曹洪、夏侯渊、许褚……亳州地理位置在历史上也相当优越,更兼水陆之便,在经济上曾无比辉煌。
  •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 寻找桃花源

    寻找桃花源

    “寻找桃花源”是隐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理想之地或者精神归宿,但“桃花源”似乎总在变动,一直在更远的地方,大概永远无法抵达,我们却从未停止寻找。在《寻找桃花源》中,卫毅如同一位时间的旅行者,在不同时空、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中穿行,去寻找那些“寻找桃花源”的故事。这里有当下的故事,有十年前的故事,有几十年前的故事,还有一百年前的故事。与之平行的,还有卫毅自己和家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一个“复调”的世界,不同的声音在此汇集,不同的命运互相交织。卫毅有一颗宽广而细腻的心,冷静而有感情,独到而又贴切,他为我们呈现了各种气象万千的人生,这是一幅充满了中国人百年冷暖悲欣的立体图景。
热门推荐
  • 老头带我穿诸天

    老头带我穿诸天

    这是一个谜一样的主角和谜一样的老头一起穿越诸天万界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纵览现代世界大国之兴衰,一个大国要振兴,非有自己的兴邦之道不可。英、法、美走的是自由市场经济之路,德、日走的是民族利益至上的国家资本主义之路,苏联走的是社会主义的政府全面管理经济之路。这些国家都沿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崛起,成为世界强国。中国的崛起,必然也要探索形成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 杨春荣

    杨春荣

    最后一个去西班牙参战的中国人是杨春荣。他到西班牙时已经是1938年3月14日了。西班牙共和国在西方国家的“不干涉主义”下,买不到军火补给,一路从内陆战退到东海岸,背向地中海而战,急需新血补充,杨春荣的到来,正是时候。国际纵队立刻将他分派到第14旅第4营第一连当步兵。当时杨春荣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而是46岁的中年人了。1938年以前,像他这样岁数的人来加入国际纵队,通常是不分派当步兵的,而是充当救护人员。就像跟他差不多岁数的张瑞书和刘景田,1936年他们从巴黎到西班牙后,想加入机关枪队,可是因为他们年岁大了,所以不准许,最后把他们俩人派到卫生队去当担架兵。
  • 飞雪何以念晴风

    飞雪何以念晴风

    一篇很短的、以第三人称讲述的一本小说。随便写写,喜则留、厌则走
  •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人的一生,会结识许多人,经历许多事。有的,被时光带走了,在记忆中流失了; 有的却历久弥新,怎么也忘不了。忘不了,就是活着———即使在现实世界上不在了,也永远活着。本书所记,就是那些忘不了的人和事。
  • 带着宠兽系统闯异世

    带着宠兽系统闯异世

    装逼一时爽,一直装逼一直爽,且看屌丝林翔带着宠兽系统魂穿重生异世后收服各类灵兽,神兽,圣兽,各种装逼打脸的故事。中期写崩,但小虾没有放弃治疗,即使读者弃我如烂履,我待读者如父母,中间第三卷可以跳过去,直接从第四卷开始看起,不影响疗效。聊天,吹牛,侃大山,心灵鸡汤,疗伤,基地组织:弹弹群:288676507
  • 逆天毒妃:夫君不上门

    逆天毒妃:夫君不上门

    本以为最伟大的牺牲,却是最残忍的欺骗,死都不能瞑目!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她一定要改变结局,不择手段保护那些曾经因为她而失去的温暖,哪怕被冠上阴狠残忍的罪名也在所不惜!白莲花无辜妹妹欺上门,那就让你哭着回去;伪君子想挽回旧情,哪里凉快哪里呆着;皇帝竟敢乱点鸳鸯谱,把你从龙位上拽下来;小人在背后进言献计,不如让你先感受什么叫因果循环!这一次,她绝不软弱,决不妥协!可这个挂名相公怎么回事,老是死缠烂打的,有时候都没法整治……
  • 穿越之宅系依依

    穿越之宅系依依

    作为一名被现实打击的佛系入定的白依依莫名其妙的被拖入了异时空,来到了这个满天神佛、满地妖魔的世界。本来是被当做复仇的工具,谁知道白依依在这里也能过着她佛系的生活,但却总是有人或事来打扰她的清静生活。于是,她愤怒了,然后一不小心渣了个了不起的人物,结果……悲剧了。
  • 午夜公众号

    午夜公众号

    吴刚加入午夜拾乐公众号的那晚,是他21年来最为痛苦的一晚,他也才明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