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5300000007

第7章 生活里没有主角(6)

身上的泡沫都快自动风干了,我又试试水龙头,水来了。

我想再看一看我的小伙伴,我想回到那间浴室里。

我想让他们再帮我搓次澡。

我想帮他们再搓次澡。

书店故事

推门而入,腐纸浓墨尘灰扑面。

书架满满的排在不大的房间里,通透两室,窗户从一侧的墙上打通,淡绿色的玻璃,像京城旧房上的琉璃瓦。

靠着墙边,摆着两个鱼缸。

不是金鱼,是大黑鲤,长须如龙,墨鳞如蛇,隐在幽绿的水草里。

前台是个木柜,拿红漆涂了,但该是年月渐久,从下往上有了裂痕,如同人的掌纹。柜子正中贴着告示,写着租书的价格,还书的时间。字不是打印,是手写,笔锋冷硬,像刀砍斧凿。

顶上挂着电视,这可能是书店里唯一显得现代点儿的东西,但并不突兀,或许是因为它太旧了,旧的像是从墓里倒腾出来的玩意儿。电视总是开着,不放新闻,不放歌曲,专放武侠,金庸古龙,电影连续剧。

用旧碟片。

有时候碟片划伤,卡了一帧,人物如同要从电视里跳出来,落在这个本没有故事的世界里。

屋里客人仅我一人。

至于老板,他就坐在电视的底下,木柜的后面。

他不抬头看影像,就是听声音,听刀剑碰撞,听人声马嘶,听黄沙漫漫,听万里独行。

木柜上总摆着厚牛皮纸做封面的本子,老板一笔一划在上面写,等过一会儿,挠挠头,想想,再继续。

写故事的笔是旧笔,墨水浑浊,留下故事的纸是旧纸,凹凸不平。

只有老板的手指好看,修长白皙,像是十指都在持剑。

老板爱讲故事,有时候有小孩儿拿来三两块糖给他,他也用心说出童话来,一块糖说一段。

他也给我讲过故事,我拿苹果换来的。

说的是少年出身名门,本该是天生富贵,但父母遭敌手陷害,死于非命。少年离家入世,习得一身武艺,成为武林高手。然后漂泊江湖,找寻仇家。

等斩下仇敌头颅,却又被人告知,你父母当年看似名门,实际男盗女娼,这人是为报仇才灭你满门,而如今你又杀他,这仇怎么解?

我问老板,这故事收录在你所写的书里么?

老板摇头,说不是。

这书里都是真人真事,想要听,就得拿好故事来换,拿真故事来换。

一个人只能换一次。

以物换物,天经地义。

但我未曾见识过故事换故事。

老板问我愿不愿换,我点头同意。

老板笑起来,说为表诚意,由主人家先开口。

他从柜台起身,缓缓踱步,走到鱼缸前。手指轻轻搭在边沿,像是一座拱桥。

鲤鱼一跃而起,尾垂水面,腾空翻身,在他手指上飞过,如跃龙门。

(一)鲤鱼

高中同学聚会,灌多了酒。

七月底,燥热难耐,熟悉的几个同学嚷嚷着一起出去走走,要到河堤去,那里凉快。

说走走,其实还是去吃,所谓的同学聚会,无非是比拼大会,不如意的瞧着如意的眼红,混得好的显摆自己的牛逼之处,氛围在这儿,只能闷头喝酒,菜是半点儿吃不进去的。

只有和相熟的几个人在一起,才真正能放开。

在河堤上找了家露天的烧烤摊,几个人买好食物,沿着河堤坐下,脱了鞋,脚泡在水里,凉意浸透了身子,舒服。

有人喝浑了性子,说要下水游泳,然后就开始脱衣服。一旁赶紧有人抱住他,说你喝多了,还记得游啊!

那位嚷嚷着说,游泳只要学会一次,就是本能,老子这身本事是李鱼教的,扎下去三分钟不用起身换气。

拖住他的人也喊着:李鱼教的怎么了?李鱼那是水生水长,还他妈不是淹死在水里。

这话一出,大家谁都不说话了,连之前说要下水的也默默地站了回来。

忽然听见面前的水里扑通一声响。

一尾大黑鲤腾空而起,溅起水花来。

“我说,哥儿几个,这别不是李鱼显灵了嘿!”有人低声道。

我把身边的酒瓶拿起来,瓶口朝下,白酒咕嘟嘟洒在水里。

“李鱼,你也喝点儿吧!”

十六年前,我并不在北京。

那时候因为父亲去世,不得已寄宿在外地亲戚家中。

居住地是座古城,一江横亘,地分两半,江水滔滔,上衔白河,下流长江,水势豪壮。像我们这种北方孩子,很少有机会瞧见真正的大江大河。

亲戚是个好心人,千里迢迢从北京领了我过去,在当地的学校报了名。因为距离开学还有段时间,于是又专程带我在城市里转了转,顺便去瞧了瞧江景。

江面很宽,江水远看过去是碧绿的,走近了却发现极清,虽然岸边长着些当地称为“绿萍子”的东西,可并不脏。

正值夏天,不少人在江边,有的是散步纳凉,有的是下水游泳。

有几个孩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们不是沿着江边修好的台阶下水,而是跑远了,站在高处,直接抱着膝盖往下跳。

大声叫一嗓子,然后坠入水里,像是小炮弹钻了进去。

胆儿大得惊人。

其中有一个孩子,皮肤黝黑,沾上了水以后,再由太阳一晒,真是活脱脱跟身上长了层鱼鳞似的。瞧着他游泳,简直是种享受,当地人把游泳的“泳”字读作“韵”的音,要说起来,这孩子游泳还真有股韵律的感觉。

他游的不是常见的自由泳、蛙泳,更不是狗刨,那动作说不出来的舒展,看上去不是他在划水,而是水托着他。

这景象让我这北方土生土长的旱鸭子瞧了,真是心生惆怅。

亲戚家离着江边不远,有空我常去转转,但凡我往江边走,就一定能瞧见那游水的小子。没曾想,开学以后,我俩照样能打照面儿。

开学第一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做了自我介绍,老师安排我搬了桌子找位儿坐下。

我瞧了眼坐我后排的人,正好是我在江边见着的那小子。

我是新来,想着应该先说话,刚想打声招呼。

他却抢着开了口。

“嘿,老乡!”

后来仔细聊聊,才知道这位是河北人,小时候在白洋淀长大,后来跟着父亲到了这里讨生活,开始也是投奔亲戚,后来扎下根儿了。

我对他说,你游泳的功夫太棒,我不会,只有羡慕的份儿。

他笑着说,想学?我教你啊!

说实话,我应该感谢他,这是个典型北方性格的孩子,能说善侃,经由他的介绍,我很快融入了学校环境,也认识不少新朋友。但我平常和他在一起玩儿的机会却并不多,因为他住在船上。

我去过他的家,就是那条船。

两层,底层是货仓,上层是住家儿,吃喝拉撒都在那儿。

他爸以捕鱼为生,原来在白洋淀就这样,一条船,一张网,就能活。等到了这边,虽然地方不同,但手艺相通,等做的好了些,又开始从事鱼货的批发买卖。

说起来这小子的爸也是个有意思的人,河北口音极重,谢顶,像条胖头鱼,张口闭口就是:这小子,跟他妈鱼一样!

也许是因为打鱼为生,再加上小子他爸说,这小子刚出生就全身黑不溜秋,滑了吧唧,跟条黑鲤鱼似的。

所以他爸给自己凫水如鱼的儿子起了个名字——李鱼。

李鱼游泳的功夫,连他爸都夸。

第一次去他家船上吃饭的时候,他爸妈用铁锅炖了个大鱼头,又拿白酒出来,说喝一点儿,边吃边喝,顺带着就讲起李鱼这小子来了。

说是李鱼七八岁的时候,刚搬到这儿不久,李鱼他爸带着他去河边洗澡。他爸先下去洗了,把李鱼托付给在岸上的朋友照看。

但那朋友是个马虎蛋,把这孩子放一边玩儿,自个儿又和其他人聊起天了。

聊着聊着,李鱼的爹上了岸,一瞧,孩子呢?

赶紧找找!

在水里呢!

七八岁的孩子,正闷头不吭声地往江心游。

他爸急得直跳脚,大声喊:小王八蛋,快给我游回来!

说着,也跳进江里。

李鱼本来自个儿游得好好的,他爸这一声喊吓了他一跳,顿时乱了方寸,头一歪,江水进了嘴巴和鼻子,这一下更慌了神儿,接连扑通,眼瞅着就要沉了。

他爸一瞧,赶紧又喊,别动别动!浮着!

这会水的人都知道,其实人只要不动,平躺着就能浮在水面上,但前提是不能慌,越慌越乱,越乱越沉。可说是这么说,李鱼当时还是个孩子,能明白这道理么?

眼瞅着水咕嘟嘟冒泡,头顶都没进去了。

可没过几秒钟,跟打旋儿似的,李鱼“嘭”地一下从水里翻上来,然后直挺挺地躺在水面上了。

李鱼他爹手脚并用,夹着李鱼,拖到岸边。

抬手就是大嘴巴,抽得李鱼哇哇直哭。

连续收拾了半个小时,李鱼他爹的气才消,猛然想起之前沉水里的事儿,就问李鱼,当时不都沉水里了,怎么上来的?

李鱼哭着说,水里有旋儿,我往里一钻,就被扔起来了。

他爹点点头,说你是命大,你要知道,这淹死的都是会……正说着,突然一想:不对呀,我什么时候教过你游泳了?

李鱼抬着头,眼泪哗哗往下流。

“爸,我看着看着就看会了!”

李鱼他爹讲到这儿,笑得前仰后合,倒是李鱼自己不好意思起来。

于是,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半天才钻出来,手里捧着渔网,里面满是鱼虾。

李鱼,就冲这名字,也知道这小子跟鱼似的,一辈子要和水打交道。

要说他在水里的事儿,能说上三件大事儿,头一件是我亲眼所见,那是我们还在一起上学的时候,他闹出来的大阵仗。

城里码头虽多,但能称得上好的,却只有一个。

那码头底有台阶,上有看台,既能和姑娘从台阶处慢慢开始游,又能从高空跳水轰炸,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是绝好的去处。

但凡独一份儿的,都有地盘之争。

我们学校跟隔壁高中,一到放暑假,就要在江边干仗。普通打打闹闹也就罢了,这是真刀实枪的干,用塑料布包上鹅卵石,照着脑袋来一下,能出紫色的血包,体质稍微弱一些的,当场就有可能过去。

李鱼这种好水又好事儿的主,就是茬架的典型代表。

刚一开始放暑假,他就跑码头上蹲着,朝江里撒泡尿,大有此江是我尿,要想从这儿游,留下买路财的意思。关键是你撒尿好歹看着点儿啊,不过我估计他是成心的,那江里,隔壁学校的孩子正游着呢!

嘿,这一下捅了马蜂窝。

七八个人从水里钻出来,追着李鱼跑。

一个逃,一帮追,跑了有三四千米,李鱼沿着岸边一纵身,进江里去了!

追的人心想,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好么,你以为就你会游泳?于是也跟着像下饺子一样进了江。

可他们不知道,这李鱼进了水里,那就是海阔凭鱼跃,连寻常点儿的鱼虾都不是他的对手,更别提灵长类了。

于是那群学生游着游着,筋疲力尽,游着游着,就往回掉头。

等上了岸,按人头数数,怎么少一个呀!

再一瞧,人在江里呢!伸着手要喊,一个浪来,立刻沉进去了。

这一下大家全慌了,叫大人的叫大人,打电话的打电话,可偏偏没一个人下水去救。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俗话说,下水九(救)人十个死。说的是两层意思,下水溺亡概率大,另外救人容易把自己个儿的命搭进去。因为这溺水的人,但凡身边有个东西,就要抱死,这是求生欲望,怨不得他。可救人的就倒霉了,这一抱,自己使不上劲儿,也跟着完蛋。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话说这李鱼正头前游着呢,忽然听见身后嚷嚷,定睛一瞧,岸边大呼小叫有人溺水了。

此时此刻,他是离着最近的人。

怎么办?

救呗!

就瞧着本来慢悠悠向前的李鱼,一个鹞子翻身,突然折返回来。您要是问这水里怎么鹞子翻身,我当然不能,可李鱼能。

两臂舒展,像是两根笔直的浆,破开波浪,只是三两下就接近了。

要说李鱼,还是厉害,他不像不懂行的人,直接上手就救,而是专门绕到溺水者背后,先用腿顶起腰,再用胳膊肘撑起那人的胸腹,让他先喘上气儿。

等他不慌了,再用臂弯勾住脖子,往岸边游。

打电话找的救援还没来,李鱼就已经带着人上岸了。

紧急抢救,对嘴呼吸,那人长喘一口气儿,活了。

第二天,那学生和家长一起找到了学校。

要说也是没良心,李鱼救了人,那学生家长反倒觉得责任在李鱼身上:要不是追你小子,我儿子能下水吗?

据在场的老师事后描述,别看李鱼那小子平时跟大家嘻嘻哈哈,可那时候,脸沉得可怕。那家长张嘴就骂,李鱼憋着嗓子也吼了起来。

下水是小事儿吗!

那是要出人命的!

没想清楚就下水,没出事还好,真出事了,我能不救吗?您要是嫌我不该救,我再把他扔江里,您自个儿看他沉吧。

这一下,把那俩人臊得脸通红。

老师说,嘿,李鱼这小子,和水沾上边,就成了龙王!

这是我高中毕业前发生的事情,等我考回北京,渐渐就没了和这边的联系。后来发生的两件大事,都是从同学口中得知的。

李鱼高考完之后,没有去上学,而是接了他爸的活儿,从事渔业。

要我说,其实这也不错,因为按照李鱼的个性来说,除非他去当个游泳运动员,要不然什么都比不上江上生活好。

李鱼游水的本事,不知怎么了,越来越好,连他爸都说,这小子快成鱼精了。

除了那帮有事儿没事儿闲得无聊就找他下江的兄弟,还有不少听说他厉害专程找来的。比如有一次,来了一水产老板,也是李鱼他爸的老相识,他听说李鱼有能耐,于是专门求证。

他从船上拿出一条鲫鱼,在鱼身系上红丝带。

他撒手扔鱼,李鱼跳江捞鱼,要是能捞着,以后他给李鱼他爸出货,少百分之三十。

李鱼一听,行啊,你扔吧。

眼瞅着那鲫鱼“唰”的一声进水了,他自己一个跟头也窜了进去。

水面静了十来秒。

一条大鱼被猛地抛了上来。

正是系着丝带的那一条。

可李鱼呢?等了半天怎么还没瞧见?

背后脚步噔噔噔响,这小子不声不响从船尾爬上来了。

当然,这事儿传得邪乎,究竟李鱼是不是真捉到鱼了,我觉得夸张成分较大,可我接下来说的这事儿,倒确确实实是件真事儿。

凡大江大河,必有两样东西,一个是桥,一个是堤。

可这两样也有不太好的地方。

有桥则高,自杀的人多。

有堤则险,出激流出险滩。

李鱼掌了家里的船以后,就不再是岸边小打小闹的捕鱼了,得往水深的地方去。恰好在他刚开始捕鱼没多久,城里出了自杀的事儿,有一个小伙子因为感情问题想不开,跳江了。

家里人哭天抢地。

既然是跳江,那就在江里捞尸首呗。

反正有堤坝挡着,也不至于被冲到下游去。

关于这捞尸,得再解释几句,临江临河容易出事儿的地方,总有所谓的捞船,他们不是寻常捞鱼捞虾的渔夫,而是专门打捞尸体的。

这种人往往开价极黑,有好一点的,是捞着了再换钱,有的干脆漫天要价,先给十万,然后再说。

这小伙子的家人就碰上了这么一茬儿,属于黑上加黑的,明明已经通过定位,找到尸体了,却不打捞,而是就把船泊在水面上,不动。谁想捞都不行,先给二十万再说。

那家本来家庭条件就不怎么好,再加上儿子去世,这一下更是没了经济来源,要拿二十万才捞?那估计身子都被鱼虾吃没了。于是一家人只得在岸边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李鱼正好听见了这事儿。

也没言语什么。

当天晚上,把船远远停了,自己划了一只小船,带着挂杆,捞绳,渔网,悄无声息地下了水。

第二天,家属发现尸体已经安安静静摆在岸上了。

李鱼分文没要。

有人夸李鱼胆子大,仗义,摸黑下水捞尸,这不是一般人敢干的。

但却有人说,这水里死的,是龙王爷要的人,李鱼敢捞,这是找死!这大概是被李鱼断财路的捞尸人所言。

可就连李鱼的老子也有意见,这事儿到底是积德还是缺德,还真不好说,但千万别再干第二回了。以后只打鱼,别再多管闲事。

遗憾的是这话李鱼很明显没听进去,要不然也没有最后这一茬儿。

李鱼在的城市和北方不同,到了秋冬,就是湿冷。

那冷像冰锥扎肉,钻心。

那时候本该歇渔,上岸休养生息了,可李鱼仗着水性好,专往堤坝开船,那儿水深浪急,还藏着大鱼。说起来也怪,这鱼就跟跃龙门一样,偏偏要往堤坝上冲,趁着风大,一个浪头就能翻过去。

同类推荐
  • 梅山诗稿

    梅山诗稿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写诗歌集结,主要为古体诗,内容多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抒情为主,辅以叙事,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全书由四百多首诗歌组成。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来。书名取自书中诗《梅山诗稿》。
  • 樗下读庄

    樗下读庄

    《樗下读庄》一书是学者止庵先生研究《庄子》及后人评注《庄子》的心得。止庵先生认为,如果有一本书能够让人不厌其烦花费一生精力翻来覆去读,也无非就是《庄子》了。《樗下读庄》一书中,止庵先生认为,“吾丧我”是庄子的主体,贯穿庄子的全部思想;“自适其适”是《庄子》的终极之处。在止庵先生看来,其他先秦哲学关心的是都是两个人的事——“我”之外,还有“你”“他”;《庄子》关心的是一个人的事——这世界上只有“我”,一切都发生在“我”的头脑中。《樗下读庄》一书,从体例上,以先出《庄子》原文,之后是止庵先生的读庄心得,和对前人读庄的评议。从学术研究的意义上来讲,《樗下读庄》也是研究庄学不可不读的著述。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扔掉书本上街去

    扔掉书本上街去

    寺山修司是一个跨界奇人,既是优秀的电影导演、演员,也是杰出的诗人、评论家和戏剧家。他执导的《再见箱舟》、《死者田园祭》被列为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影片,并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他创作的《草迷宫》、《狂人教育》等成为日本前卫戏剧的代表作品。本书中寺山修司攫取生活的每个片段,将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天马行空的思路灌注于字里行间。他以狷狂不羁的才华、风格另类的作品俘获了包括岩井俊二、森山大道、安藤忠雄等在内的无数人。
  • 唐诗三百首全解

    唐诗三百首全解

    唐朝承接隋朝,历经将近三百年,无论文治武功,还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的顶峰,曾出现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也曾有“安史之乱”“泾原兵变”等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况。单从文学而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顶峰,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亮丽的风景线。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奇迹,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都奉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
热门推荐
  • 人大常用语汇释义

    人大常用语汇释义

    全书精选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议事履职和常委会机关日常管理密切相关的百余个常用词条,内容涵盖人大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本书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为政治学与法学基础理论、人大制度与人大建设知识、人大机关工作与人大业务知识三大部分,各个部分词条的选择注重包容性、相关性,尽量涵盖较多的知识点和信息量,便于读者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概念与知识。词条的解释立足人大依法履职实践,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着重阐明其基本含义、核心内容和相关知识,同时回答人大工作中的疑惑,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具体实在。
  • 小妻在上,傅少走远点

    小妻在上,傅少走远点

    从此月城谁都知道,池婳是傅时琛的心尖宠,在月城可以横着走,谁都不能动。
  • Wives and Daughters(V) 妻子与女儿/锦绣佳人(英文版)

    Wives and Daughters(V) 妻子与女儿/锦绣佳人(英文版)

    Wives and Daughters is an emotional novel by Elizabeth Gaskell. When Mrs Gaskell died suddenly in 1866, it was not quite complete, and the last section was written by Frederick Greenwood. The heroine of the novel is Molly, an attractive and rather unworldly young woman. Her father sends her to stay with the Hamleys of Hamley Hall, a gentry family. Molly forms a close attachment with Mrs. Hamley, who embraces her almost as a daughter. Molly also befriends the younger son, Roger. Molly is aware that she would not be considered a suitable match for the sons of Squire Hamley because of her status. However, she has always preferred Roger's good sense and honourable character and soon falls in love with him. Unfortunately, Roger falls in love with other girl. Molly is heartbroken, and struggles with her sorrow and her knowledge that the girl lacks affection for Roger.
  • 随身带着古代田庄

    随身带着古代田庄

    平凡女子平凡生活突遭无情男弃,想要改变努力奋起前路却迷茫看不清……异乡漂泊单身女出路在何方?冥冥中,传说中的“刺客之吻”要把自己当主人!从此五色玫瑰招摇,花气袭人醉芬芳一个人,可以有两种生活,风云变幻和风清云淡茶香袅袅起;清泉过农田……白马王子衣袂飘飘;黑马俊郎青衣翩翩情深深意切切情醉不想归梦想正在实现,生活风生水起……
  • SD之北野青介

    SD之北野青介

    北野青介是一个接收到鲁美通知书的高三毕业生,接到通知的第二天,却被一道诡异的闪电劈到了SD世界……
  • 林忠宣公全集

    林忠宣公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望门嫡女

    望门嫡女

    前言:爱得最深、伤得最深的那个人是你,天下可以拱手让人,唯独这份爱不能退步。一觉醒来,她成了秦府不受宠的六小姐,一场阴谋还是意外?错嫁宫王爷次子宫染夜为妾。上夺君心,下斗众妯娌,个个不是省油的灯。人羡她金衣玉食,却殊不知这深宅大院,左一个深渊,右一个深坑。外表看似任人宰割的小绵羊,而是一头披着羊皮的大灰狼。晴天万里,哪来的霹雳?从她生下女娃那一刻,一向待她慈祥又温柔的婆婆——变了。定下规矩,谁能先生下男娃,谁便是一家女主。好样滴,老娘还不稀罕待在这个家,卷铺盖拐走你儿子。“娘子,我们临走前身上所带盘缠不多,怕是只能挨过几日。”“没银子想法子赚钱。”“可是。。。。。。我从小到大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懂得怎么赚钱?”相公你咋就这么没用?这一家三口还指望你来赚钱养活俺娘俩。“我养家,你带孩子。”不靠娘家、婆家拿来一分钱,仅凭一家小小的店铺,三个月后经营数间分店。一位不速之客,一道圣旨掀起一浪接一浪的风波。(本文慢热,女主非是善物,一对一,敲门群:221908189)姐妹文连接:庶女传奇,绝对赞!【庶难从命】妖竹儿好友连接:玄幻奇迹,绝对赞!【惊世陌华】听语邀歌
  • 契诃夫小说选

    契诃夫小说选

    本书收录了俄国文学大师契诃夫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包括《小官吏之死》《变色龙》《套中人》《六号病房》《脖子上的安娜》等名篇。阅读这些作品,不仅能体味到作者纯熟的小说技法,也能感受到深广的社会人生;不仅能领略到幽默辛辣的讽刺,也能察觉到深切严肃的同情;不仅能认识到凡俗生活中隐藏的悲剧,也能捕捉到黑暗的时代背景下人性的微光。
  • 我的老婆是只鬼

    我的老婆是只鬼

    我是一名侦探,但不是一名普通侦探,我是专门与鬼打交道的灵异侦探。我的生意靠鬼,我的搭档更是鬼中狂徒,甚至连我的老婆也是只艳鬼。其实从前的我跟普通人一样,过着最普通的生活,改变我这一切的,还得从五年前开始说起,这是一场充满惊险,刺激,而又离奇的冒险……
  • 我是全能大明星

    我是全能大明星

    用“碧海潮生曲”唱歌。使“凌波微步”踢球。“降龙十八炒”助我成就美食天王。屌丝“莫白”获得系统,来到位面世界。音乐,钢琴,绘画,篮球,足球,游泳,击剑,厨艺,书法……我无所不能。不过,其实“莫白”想说,我本来只是想抄抄书,唱唱歌就行了。一不小心,竟然成为了全能大明星。Q群:565142078。本人已完本3万订作品《重生之我为书狂》《重生之网络娱乐》《重生之天生我才》……可放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