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6100000015

第15章 一昧真心向碧霄(6)

彭桓武以他学术带头人的领导魄力召集各种讨论会,群策群力,让不同的观点、相悖的认识汇集在这条集体智慧的河流中。经过他独特卓绝的洞察力的凝聚和升华,最后形成三个方案。彭桓武根据各人不同的研究风格,安排理论部的三位副主任分别带队,展开多路探索。

多路探索,是中国氢弹突破的途径,也是彭桓武作为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学术领导人的一种领导艺术。当年在清华校园,他曾对他的研究生说过:“做研究时要把眼光放开,看到每一条可能走的路,不要局限在一点;而每一条路又要把它走到底。这样得到的结果,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才有可靠性。”

在都柏林工作时,彭桓武曾向薛定谔请教科研方法,薛定谔的微言大义只有四个字:分而治之。

如今,彭桓武实施的正是这一战略方针,他请于敏把氢弹反应过程科学地分解为若干问题后,让理论部的研究人员分兵作战,各自攻克自已面对的堡垒,以期全线的突破。

与此同时,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何泽慧率领30余名科技人员,在丁大钊曾进行过的关于轻核反应的科研工作基础上,经过半年左右的实验研究,对热核材料的核反应截面进行了测量,获得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1965年9月,于敏小组赶赴上海计算所,利用那里的计算机抓紧计算一批模型。“十一”放假,于敏领导全组人员通宵达且,加班加点。终于,他们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这一重要课题。邓稼先亲自去上海将这消息带回到理论部。顿时,理论部群情振奋。彭桓武马上组织讨论,夜以继日地穷追猛究。一番苦干之后,一道道难关被攻克,一个个秘密被揭开,新的理论方案诞生啦!

这时,时间的步伐已走入1966年冬季。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于敏等人来到青海湖畔的基地,和从事技术研究的同志一道论证并制定计划。

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氧气只有平原地区的三分之二。彭桓武又一次踏上这片土地,便又处于“不吃不饿,不睡不困”的状态。他全身心投入在神圣而又紧张的工作中,忘记了高山反应,忘记了多病的身体,带领这支队伍奋勇攀登。

新方案,是这个集体无数个日日夜夜心血凝结而成的,是大家智慧的结晶。早日突破,是多少人的向往和理想,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这个集体身上。对毛泽东主席“氢弹要快”的指示的落实,氢弹爆炸赶在法国人前面的雄心壮志的实现,都取决于这一方案的成败了。

彭桓武以敏锐的判断力,对新方案充满了信心。他这个学术权威人的态度,为领导下最后决心加上了一个重要砝码。在一次讨论会上,严格的科学论证之后,彭桓武豪情满怀,激动地引用了毛泽东的名句作为结束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然而,正当彭桓武和同志们在氢弹攻关中忘我拼搏的时候,一场历史的大劫难正在他们的身后悄悄地拉开了帷幕,很多各怀心思的人正跃跃欲试,准备扮演合适的角色。随着对《海瑞罢官》的批判,一场史无前例的狂风席卷了中华大地,席卷了小小的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

一夜之间,理论部大楼灰色砖墙上和走廊里,糊满了密密麻麻五颜六色的大字报。彭桓武被戴上“资产阶级思想的典型”的帽子,周光召成了“推行***资产阶级路线的代表”。

邓稼先被抄家。

钱三强受到批判。

王涂昌受到冲击……

在狂热和无知中,某些人打着革命的旗帜横扫的却是最忠于祖国和人民的革命者。在这动乱的年代,张爱萍将军被关押5年之久,刘杰部长被拉上批斗台……

这些科学家在风雨正稠的岁月,抛弃一切个人恩怨,用忠诚、用血肉铸造祖国强盛的形象,用羸弱的脊梁支撑着中华腾飞的恋。

在危急的时刻,周恩来、聂荣辕紧急下令,派兵把守研究院宿舍大院,任何外人不得进入;从事机密工作的专家,名字不许上大字报。陈毅、徐向前、叶剑英等也及时发通知,下命令严禁抄家,严禁冲击科学家。

动乱的政局、疯狂的情绪、牛头不对马嘴的理论提醒着科学家和科学领导者们:如不抓紧试验、加速研制氢弹的工作,这项事业很可能半途而废,很可能被葬送在这场风暴之中。真到那时,留给他们的将是终生的遗憾和子孙的怨恨。

加速氢弹的研制工作成为每一位科学家的共同心声和自觉行动,也被列入了中央专委的议事日程。

工厂停产,工人参加“四大”运动,连试验所必需的核部件也无法生产。

经毛主席批准,以中共中央、国院的名义于1966年下半年多次发出通知,要求维护正常的科研、生产秩序。聂荣臻在8月召开的中央军委常委会上提出,试验基地不要搞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只搞正面教育。中央军委及时发出通知,制止在各试验基地进行的“四大”运动,从而使试验基地的形势暂时得到基本稳定。

罗布泊,多雪的冬天。

1966年11月下旬,冰封雪冻的西部戈壁又一次迎来了参加核试验的大军,理论、设计、试验、生产、装配,各路人马纷纷汇集到这里,准备进行氢弹原理试验。

罗布泊再一次沸腾起来,热火朝天的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科学家、领导者、工人、解放军官兵,汇成了罗布泊热火朝天的激动人心的奋斗画面……严寒退却了,政治风暴也暂时退却了。

仪器安装好了,并调试好;试验装置安全运到,顺利装配。

高大的铁塔耸入空中,塔顶安放着凝聚无数人心血和智慧的试验装置。

聂荣臻元帅又一次亲临罗布泊,坐镇指挥。就在两天前,聂荣臻离开北京时,红卫兵的大字报已铺天盖地而来,要“火烧聂荣臻”“万炮齐轰聂荣臻”,甚至有人说聂荣臻到基地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从烽火硝烟中走来的聂帅不屑于为自己辩白,他心里惦记的仍然是祖国的核事业,他要为之奋斗的仍然是尖端武器的研制和武验。

终于,在连续阴雪天气里等到了宝贵的晴好日子,虽然十分短暂,但指挥员们毅然下决心试验。

沉重的阴云渐渐被风吹散,罗布泊的上空又见一片蓝天。

一年前对新方案拍板定音的刘西尧,突然请各位专家为即将进行试验的把握打分。

彭桓武给了分数,邓稼先、于敏等人纷纷给了分数。几乎不约而同,他们都给了高分。

彭桓武对成功充满了信心。但在“零时”到来时,他悬着的一颗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手心也出了汗。

1966年12月28日12时,在一片蓝天下,氢弹装置按时起爆。强烈的闪光撕裂天宇,蘑菇云翻滚着直冲九霄,雷鸣般的轰响震动天地。

大量的测量数据表明,氢弹原理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戈壁滩欢腾了,在这白雪和阴霾覆盖的大地上,“工农兵”们又一次为“数理化”的成功而欢呼雀跃、拥抱握手,心底蕴藏的激情终于抑制不住喷涌而出,欢声笑语在这片荒原上久久回荡。

12月30日、31日,在马兰招待所,聂荣臻连续两天主持座谈会,讨论氢弹试验问题。到会的有二机部、七机部、九院、基地、廿一所等单位的领导和科研人员,张震寰、李觉、张文裕、钱学森、胡若瑕、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亚、程开甲、郭英会、陈能宽、方正知、于敏、周光召等先后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氢弹原理试验非常成功,这条路走对了,在这个基础上加紧氢弹试验,我们一定能赶在法国人前面。

会议最后决定:利用这次试验的设计原理结构和已有的航弹壳,于1967年爆响一颗百万吨的航弹空投试验。

罗布泊,巨人的肩膀,一次又一次把一个民族送上强盛的巅峰。它在飞雪中迎候着1967年。

然而,才进1月,核试验的工作正紧张而有序地展开,东北一支红色造反团却旋风一般席卷而来。他们不顾警卫部队的拦阻,强行冲击核试验基地……

氢弹试验前的方方面面的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很多科技人员参与了派性斗争,把大量研究设计工作丢下不干,整天去“斗争”、开会;工厂机器停了,烟囱不冒烟,氢弹所必需产品加工不出来;铁路中断,试验物资和氢弹运不到试验场区……

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等科学家们,用他们一颗爱国之心,去唤醒人们为赶在法国人之前爆炸氢弹的理想和热情,用他们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带领着这支队伍艰难地前进在风雨如磐的1967年。

在决定第一颗氢弹爆炸多少当量为宜这个问题时,中央采用了彭桓武的建议:300万吨。彭桓武的考虑有较大的保险系数,就算误差再大也有100万吨当量,就算氢弹。

1967年6月17日8时,罗布泊上空成功地爆炸了我国第一颗氢弹。

第一次地下核试验

灰楼,再也不是过去的灰楼了!

彭桓武望着冷寂空荡的灰楼,心中无比悲凉。

1961年和1962年,灰楼是怎样一种热火朝天的景象啊!专家们和青年人共同探讨、相互启发,一个接一个的报告会、讨论会,一个接一个的突发奇想、献计献策……在夏天的雨季里,很多人赶不上最后一趟晚班车,就干脆随便找个地方猫一夜,第二天又接着工作。可如今,人们天天喊的是“革命”却再也献不出“计”了。人们的心思不在这上面,人们的脑袋里装满了权力和阴谋,科学攻关这一核事业中的主题已被争权夺利、各种名目的批判大会和写不完的大批判稿所代替。

彭桓武从“文革”一开始就认为这场运动“毫无道理”因此,不管别人怎样动员、鼓说,他坚持自已的立场。不让研究核物理,他还有许多基础课题要研究。他拒绝参加任何一派,拒绝批判钱三强,始终保持他淳朴自然的天性。

1967年12月,周恩来总理指示:继续研究地下核试验。

突破氢弹之后,面对西方核大国的封锁、监视和禁止核试验的呼叫,中国核武器研究工作必须抢时间,在加紧武器化研制的同时,及时转入地下试验,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第一次地下核试验,在减少地面污染的前提下,进一步进行核武器物理某些规律的分解理论研究,拿到更多、更准确、更有价值的测试结果,为实现武器化研究提供各种理想数据。

在周总理直接领导下,国防科委周密组织,力排干扰,终于决定在9月进行首次地下核试验。

地下核试验有平洞和竖井两种主要方式。平洞指利用地形,开掘一条特殊设计的长坑道,在坑道内放置核爆炸装置和各种探测器,按照特殊的方案回填堵塞之后,实施核爆炸。竖井将核装置和各种探测器一起吊置于大口径竖井底部,回填后实施核爆炸。各有核国家的地下核试验均是先以平洞方式取得经验,然后发展到以竖井方式为主。核试验从大气层转入地下,是核武器研究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早在1963年9月,二机部和国防科委就我国进行地下核试验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中央专委于12月做出决定,在抓紧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同时,把地下核试验列入科研设计项目。经过地质专家和有关人员的勘察、比较、论证,最后决定在罗布泊核试验场内的南山进行首次地下核试验。

这次地下核试验采取的是平洞的方式。由于1966年调整计划,遂决定于1968年年底进行首次地下平洞试验,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直到1969年春才正式开始这项试验的准备工作。

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定于9月15日完成试验用的原子弹插接雷管工作和开始堵塞坑道。

美国于1957年9月19日在内华达进行了代号为“瑞尼尔”的第一次地下核试验。之后,在1961年和1962年,苏联、英国、法国也相继开始进行地下核试验。

我国于1969年9月23日进行首次地下核试验。这天,没有炫目的太阳,也没有摄人心魄的惊雷,更没有翻腾的蘑菇云。零时15分,一阵强烈的地震波过后,沉闷压抑的轰响向世人昭示着核力量的巨大和威严。朦胧的月光下,群山在颤动,山体表面被剥离的几万方石头滚滚而下,山梁因抖动而腾起雾一般的尘埃。

令人遗憾的是,对这次核试验,科学家们竟一无所知。当巨响和震动把彭桓武、王淦昌等科学家惊醒后,试验已在深夜里结束了。

科学家们去质问有关负责人:为什么不通知我们?为什么偷偷摸摸就炸了核炸弹?

他们的回答是:预防阶级敌人破坏,信不过你们这些科学家!

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了,但许多科学数据没有取得。身为核物理学家的彭桓武、王淦昌在领导和参加地下核试验关键时刻,却被不懂核科学的有关负责人剥夺了一切权利。

望着沉沉的夜空,彭桓武想起前几次踏上这座基地的情景。这一次,依然是“不吃不饿,不睡不困”依然是参加核爆炸试验,但是,却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原理等试验完全不同。彭桓武突然有种异样的预感,这突然的感觉告诉他:这也许是他一生中参加的最后一次核试验!

他想起在古楼兰废墟上,他曾拾拣过陶片、铜钱;在庆贺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酒宴上,他曾赋诗,“不是工农兵协力,焉能数理化成功”;在核试验场指挥所,他曾为凝聚着数万人汗水和心血的核装置打了成功的高分……

罗布泊啊,被多少人称为死亡之地。然而,在彭桓武眼中,这里才是真正的充满生机、呼唤生命的地方。这里每一次核爆炸都是为了消灭核爆炸,每一次试验核武器,都是为了最终毁灭核武器。

罗布泊,总有一天会永远告别蘑菇云,告别冲击波,告别电光雷火。

同类推荐
  • 林肯传

    林肯传

    《林肯传》描写了林肯从4岁到56岁遇刺身亡数十年间的事业经历、心路历程和美国的总统生活。林肯凭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朴实幽默的性格,从一个穷苦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伐木人、店伙计、土地测量员、律师、众议员和总统。他当选总统对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南方各州向北方发起战争,并先后宣布退出联邦。凭借对公正的执着追求和为废除奴隶制的不屈斗志,林肯号召民众为维护联邦统一而战,南北战争爆发。1862年9月22日,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废除南方各州的奴隶制,奴隶将成为自由人。
  • 冯友兰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冯友兰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本书以冯友兰一生的学术活动为基本线索,按照历史与逻辑统计的原则,对冯友兰早期活动、留学生涯、教书生涯、著述生涯进行了客观翔实的介绍和评价。
  • 初妆·张爱玲

    初妆·张爱玲

    张爱玲久负盛名,万众景仰,这套“张爱玲系列”共分三本,分别是《初妆·张爱玲》、《盛妆·张爱玲》和《卸妆·张爱玲》,这三部长篇小说,分别写她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少年、青年和老年。她是酷爱梳妆打扮的,正好用“初妆”、“盛妆”、“卸妆”三个词来形容她人生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部分,构成张爱玲完整的一生。
  •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帝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很明确,“帝师”是指皇帝的老师。本书从记叙帝师生平事迹入手,再现了帝王之师对历代帝王的教育、指导和辅佐,同时揭示了帝师以其亦师亦臣的特殊身份,对帝王决策的各种正面、负面影响之谜。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道出一些亘古不变的历史发展规律。
  • 巴顿传

    巴顿传

    乔治·巴顿,二战战史上最牛的将军。他的坦克军团驰骋欧陆,所向披靡,从诺曼底到柏林,从塞纳河到易北河,每一块鲜花初绽的土地上,都有他铁血军魂的贯注。他的部队如天降神兵,没有给纳粹德国任何一丝喘息的机会。他凭着出神入化的军事才能,堪称“20世纪的拿破仑”。
热门推荐
  • Seven Lost Letters 寻找巴金的黛莉

    Seven Lost Letters 寻找巴金的黛莉

    《寻找巴金的黛莉》以寻找巴金的七封信为源,牵出一位现代女性传奇而坎坷的命运。作者精湛的语言文字能力和结构能力,标志着中国非虚构文学创作的文本价值,更体现了作家忠诚于土地的精神。
  • 弄潮者的嘲弄

    弄潮者的嘲弄

    三十好几,生活不好不坏,情感不咸不淡。人浮于世,回首过往间,总有些许片段点滴,令人叹息追悔。一句关于“如果那天”的幽叹感怀,却给了他一个纠正遗憾的机会......
  • 生而复死

    生而复死

    位面主宰?不死君王?不不不,这些我都不要。我愿付出一切,回到人生被打乱之前,继续自己平淡的生活。任何试图阻挡我实现夙愿的,都要为他们的不自量力付出代价。PS.小白一枚,没有书友群,如果大家有需要再建
  • 在终点相遇

    在终点相遇

    我们过去的人生经历塑造了我们当前的思维模式。我们会用这种思维模式来思考某件事,看待某个人,解决某个问题。大多数时候,当我们这样做时,事情恍然大悟,他人可以理解,问题迎刃而解。然而我们在一生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事、一些人、一些问题,让我们觉得“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这个人怎么能这样对我?!”“方法怎么就行不通?!”事实上,作者认为,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制造了我们的问题,而我们又在用惯性思维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能换个思维模式看问题,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在本书中,作者结合心理学家弗洛姆关于人性的思考、埃利斯的ABC理论、埃里克森关于身份认同的观点,并融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带我们踏上了一场无意识探索之旅。
  • 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小学版)

    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小学版)

    小学的时代对孩子的成长很关键。从幼儿园到小学,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作息时间、自理能力的要求等,都截然不同。面对环境的诸多变化,孩子们能否适应,可能会决定他接下来小学生涯能否顺利展开。
  • 高冷男神VS蜜桃娇妻

    高冷男神VS蜜桃娇妻

    她被当成商业联姻的棋子,离婚前夕,用尽各种方式讨好他。“太差。”男人冷漠道。“你!总之本姑娘赖上你了,若不答应把那块地让给温家,这婚我就不离了。”女人恼羞成怒。“正有此意。”男人唇角扬起一抹邪笑。
  • 迷糊小娘子

    迷糊小娘子

    柳丁丁穿了。风氏最方便、最好用、最容易被欺负又迷糊的便利贴打杂小妹华丽丽的穿越了。圣诞节的前夕,别人都在酒吧狂欢,她被一杯小酒放倒,呼噜,然后被抬进了风氏最懦弱的少爷的房间。醒来,面前一个小帅哥说他是她相公,一个狮子吼大嗓门的妇人说是她婆婆,而她成了荣州府最胆小如鼠的小肉包小姐--施月月。不,小肉包小媳妇。东方奕,她的相公,鸾凤国首富唯一的儿子,新婚第一夜就把‘她’吓死了。托他的福,她柳丁丁魂穿了,附身在这个胖乎乎、圆墩墩、又胆小又怕死、还只有十三岁的施月月身上。婚后第二天,被婆婆公公强行带走,说是相公还小……十四岁,是挺小的,知道小还逼他娶她?丫丫的!四年以后,江的那一头,东方家的闺女要招亲了!“招、招亲?娘啊,我是你儿子的媳妇啊,不是你闺女啊……”柳丁丁一个头两个大,她的婆婆是不是太无厘头了一点?“反正你还没和奕儿同房,他也不记得你了,嫁吧嫁吧,娘给你选一个帅帅的、有钱的相公,气死那混账小子!”秦素素得意的笑,死混小子,叫你四年都不想我们,我把你媳妇送别人去。柳丁丁无语问苍天:还帅帅的?有钱的?娘啊,你不知道你儿子是鸾凤国最有钱、最帅气的黄金单身汉吗?唉!江的那一头,年方十八、帅气多金、风流倜傥的东方奕忽然打了一个哆嗦,为什么他有一股被暗算的感觉?【文文有点轻松、有点搞笑、有点小雷,希望看文文的亲们每天开心O(∩_∩)O】【喜欢文文的亲们,请收藏+推荐+留个爪印,多给夏夏一点点码字的干劲】---------------------------------自己文文推荐------------------------------【假孕妈咪小三妻】【妖颜惑宠】---------------------------------好友文文推荐------------------------------静窗幽恋:【王爷奴家有了】穿越梦幻的色彩:【偷拐小鬼当儿子穿越小仙豆:【驭狼】穿越疏婠婠:【勾夫小王妃】穿越凤骨扇:【相公好惑人】穿越随风飘:【寝妃】架空
  • 佳妻有约

    佳妻有约

    一个大集团的千金,意外爱上一个穷屌丝,为了追到心中的男神,她从零开始,一步步奋斗,最终能否得偿所愿?神转折是,所谓的穷屌丝,竟然是大家族的年轻总裁,年少多金,比女主还有钱……受到欺骗,伤心流泪的女主,最终会与爱情擦肩而过,还是喜结良缘?
  • 天赐恶皇后小小恶魔帝王

    天赐恶皇后小小恶魔帝王

    深幽的老宅中,一男一女衣衫不整的被推到在鹅暖石铺砌而成的地面上。“老爷饶命啊,老爷饶命啊,是三夫人勾引小的,是三夫人……”长相轻浮的男子,此刻脸色煞白,痛哭流涕的看着冷冷的看着这一幕的男子,这宅院的主人,司马无情。而一旁的女子,似乎还没有从迷蒙中清醒过来,闻言,只是缓缓的跪直身子,茫然的看了一眼说话的男子,在转头看向冷眼看她的男子,她的丈夫。净白的脸颊上还有着异样的潮红。……
  • 重生女神不好惹

    重生女神不好惹

    她,是联邦最强,一朝重生,却成了人见人嫌的蓝家弃女。从此,弃女变天之娇女!说她丑?灵气淬体,重回巅峰美貌!说她学习成绩渣?过目不忘,逆袭成学霸!说她弱?一巴掌能把你扇出地球!说她穷?娱乐圈时尚圈混的风生水起!【男强女强1V1,打脸,虐渣,绝对爽文,喜欢别忘收藏】读者交流群:18684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