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0900000205

第205章 安禄山的骚动(4)

天宝六年十一月底,玄宗颁布诏书,将杨慎矜和两个在朝为官的哥哥同日赐死,将史敬忠杖打一百,妻儿老小全部流放岭南,同时还株连了数十个朝臣。

李林甫、杨国忠和王鉷虽然联手除掉了杨慎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将因此成为同盟。

因为在政治的角斗场上,从来没有真正的同盟,更何况他们的利益联结本来就是短暂而脆弱的——一旦共同的敌人消失,他们必然会拔刀相向,展开新一轮的权力厮杀。

不杀到剩下最后一个,这种残酷的权力斗争就不会停止。

唯一的问题只是——谁会笑到最后?

杨慎矜死后,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王鉷了。他先是被玄宗擢升为户部侍郎、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继而封太原县公,又兼殿中监、京兆尹,同时在短短几年间陆续兼任了二十几个特使之职,可谓权宠日盛,连李林甫的风头都被他抢了大半。

面对王鉷的强势崛起,李林甫心里虽然颇为忌恨,但却始终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李林甫之所以一反常态,没有对王鉷下手,按照史书的解释,原因是“鉷事林甫谨”,所以李林甫“虽忌其宠,不忍害也”(《资治通鉴》卷二一六)。就是说王鉷虽然得势,但对李林甫依然毕恭毕敬,所以李林甫不忍加害。

其实,《资治通鉴》提供的这个原因是很没有说服力的。众所周知,从李林甫就任首席宰相以来,任何一个在客观上对他构成威胁的人,最终都没能逃脱他的“口蜜腹剑”和“罗钳吉网”。按照《旧唐书》的说法,李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是玩弄权术的绝顶高手。这样的人,绝对不可能被王鉷表面上的尊重和恭敬所迷惑。所以,李林甫不对王鉷下手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他“不忍”,而是因为他“不能”。

因为他知道——如今的政治格局早已非同往日了。

以前,他在朝中一人独大,可以为所欲为地大唱独角戏,可如今,王鉷和杨国忠显然已经跟他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尽管从表面上看,李林甫的权位最高,仍然是首席宰相,可事实上他已年届古稀,斗志和锐气都已大不如前,其政治能量已属强弩之末;反之,王鉷和杨国忠不仅年富力强,而且皆以其突出的理财能力深得玄宗宠幸,在仕途上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在此情况下,李林甫当然不能轻举妄动,而只能采取守势,以不变应万变。如果说李林甫在以前的政治斗争中总是主动出击、以攻为守的话,那么鉴于目前的这种复杂形势,他所能采取的最佳策略也只能是按兵不动、以守为攻了。

当然,李林甫之所以按兵不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料定,目前这种三足鼎立的态势不可能维持太久,因为杨国忠迟早会对王鉷发难。

既然如此,李林甫何必急着动手呢?等他们两个人先干起来,他再相机行事不是更明智吗?

这就叫一动不如一静。

这就叫保存实力,后发制人!

正如李林甫所料,对于王鉷的日渐坐大,最感到愤怒和不安的人就是杨国忠了。

从杨国忠入朝以来,王鉷就始终是他的顶头上司:王鉷当户部郎中时,杨国忠是他的手下判官;王鉷升任御史中丞时,杨国忠是他的手下御史;到了杨国忠升任御史中丞了,王鉷又成了御史大夫……可以说从头到尾,王鉷都压着杨国忠一头。

此人不除,他杨国忠岂能有出头之日?

但是,王鉷的资格比他老,帮玄宗搞钱的本事又不比他低,这些年创造的政绩工程又不比他逊色,一时间,杨国忠也找不到什么有效的办法对付王鉷。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四月,当李林甫、王鉷和杨国忠这几个帝国大佬正处于紧张对峙的状态中时,三足鼎立的平衡局面忽然被打破了。其实,他们三个人谁也没有先动手。

局面是被一个局外的小人物打破的。

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人物就是王鉷的弟弟王銲。

王銲,时任户部郎中,平日里仗着王鉷的权势,经常横行霸道,为非作歹。有关部门碍着他老哥的面子,不敢拿他怎么样,于是这小子越发狂妄。有一天心血来潮,他忽然把一个叫任海川的术士叫到家中,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你说,我有王者之相吗?”当场就把任海川雷得晕头转向。

大哥啊,这种话是随便说着玩的吗?这可是要杀头的啊!

当然,任海川没敢这么说,他只是哆哆嗦嗦地应付了两句,然后就屁滚尿流地跑了。

任海川没敢回家,当天就跑没影了。

这事很快被王鉷得知,他意识到弟弟闯了大祸,立刻派人追查任海川的下落。刺客在离长安不远的冯翊郡追上了任海川,旋即将其灭口。

可王鉷没有料到,知道这件事情的居然不止任海川一人。还有一个叫韦会的朝臣不知从哪里得知了此事,就在家里面议论。本来韦会在自己家里嚼舌头,王鉷也不会知道。可偏偏这个韦会倒霉,说的话都被一个婢女听了去,婢女马上又把事情告诉了一个相好的佣人。这个佣人平日很不受韦会待见,常对他怀恨在心,现在一听说这事,立马跑去跟王鉷告了密。

王鉷一听,眼睛都直了。真他妈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而且让他感到棘手的是——这个韦会又不是普通人,而是中宗女儿定安公主之子,也算是皇室成员。

然而,事情都到这个地步了,不采取手段也不行了。王鉷随即找了一个罪名逮捕了韦会,并且当天夜里就派人把他勒死了。

本以为这回总算把屁股擦干净了,可王鉷万万没有料到,这个丧门星王銲马上又给他捅了一个天大的娄子。

什么娄子?

政变。

王銲居然想发动政变!

这已经不是叫异想天开了,而是叫丧心病狂。

王銲交了一个和他一样脑袋发热的朋友,名叫邢縡,两个人又结交了一些禁军士兵,然后就三天两头在一块策划,准备刺杀禁军将领,夺取兵权,发动政变,目标是刺杀李林甫、杨国忠、和当时另外一个宰相陈希烈。

没有人知道王銲这么干的动机是什么,也许他是以为,把这三个人干掉,他老哥王鉷就能当上宰相了。可他也不用脑袋想一想,一旦他发动政变,就算成功诛杀了李林甫等三人,可他老哥和他就全都成逆党了,还当什么宰相?如果说他是准备挟持皇帝,号令天下,玩一把曹操模仿秀,可就凭他这几十号人,又怎么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看,王銲准备发动的这场政变都像是小孩子在玩过家家,毫无逻辑,毫无常识,毫无道理!或许我们只能说,这个宝贝王銲和他那帮可爱的哥们,都是用脚趾头在想事情的,若非如此,就是他们的脑袋通通被驴踢了。

精明强干的王鉷居然有这么一个活宝弟弟,也活该他倒霉。

由于王銲策划的这场阴谋只是过家家的水平,保密性太差,所以未及动手就被人告发了。

这一年四月九日的朝会上,玄宗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告状信交给了王鉷,然后面无表情地下了一道命令,让王鉷亲自带兵,由杨国忠配合,一起去缉拿乱党。

王鉷登时傻眼了。

居然有这样的事?!

可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没用了,当务之急就是想办法保住王銲一条小命。王鉷立刻暗中派人通知王銲逃跑,然后故意磨磨蹭蹭地拖到了日暮时分,才和杨国忠一起率兵包围了邢縡的家。邢縡慌忙带着几十个党羽突围。他知道这回八成是逃不掉了,情急之下脑袋忽然开了窍,于是一边突围,一边命他的党羽互相喊话,说:“不要伤了王大人。”

很显然,邢縡的目的是想让官兵误以为王鉷和他勾结,因而不敢放手追击,让他有机会逃出生天。

果然,杨国忠一听就中计了。他本来和王鉷就已经势不两立了,眼下王鉷要是真和乱党勾结,那自己岂不是就危险了?!

杨国忠疑心一起,追击的力度自然就弱了。邢縡一帮人且战且退,眼看就要逃之夭夭了,可就在这时候,他们被另一队禁军堵住了去路。

这是高力士率领的四百名飞龙禁军。由于玄宗不放心王鉷,所以特地派高力士前来压阵。至此,邢縡一帮人是插翅难飞了。没两下,邢縡就被砍了脑袋,其他党羽也全部被擒。

杨国忠回宫后,向玄宗汇报了整个经过,最后咬牙切齿地说了一句:“王鉷必定参与了这个阴谋!”

此时玄宗仍然信任王鉷,就说:“他受了朕那么大的恩遇,没理由参与谋反。”一直在冷眼旁观的李林甫此刻赶紧发话,也赞同天子的判断,认为王鉷肯定不知道他弟弟的事情。

李林甫之所以力保王鉷,首先当然是为了随顺玄宗,但最重要的是——一旦王鉷就这样被除掉,杨国忠接下来肯定会把目标转向他,所以他必须保住王鉷,让他来制衡杨国忠。

最后,玄宗决定不追究王鉷的责任,但为了维护法纪,希望王鉷做得漂亮一点,主动上表请求将王銲治罪,这样大家都有个台阶下。他让杨国忠把这个意思传达给王鉷。

如果王鉷识相的话,这时候绝对是要就坡下驴、丢卒保帅了,可他居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回了一句让玄宗和李林甫都目瞪口呆的话——我不忍心对亲弟弟下手。

玄宗勃然大怒。

给脸不要脸,你王鉷真的是活腻了!

随后,玄宗立刻命人逮捕了王鉷,让杨国忠取代了他的京兆尹之职,并让杨国忠和陈希烈会审王鉷。

既然是让杨国忠来审,那结果就毫无悬念了。王鉷不但被坐实了谋反罪名,而且连同以前杀任海川和韦会的事情也都被抖了出来。玄宗旋即下诏,赐王鉷自尽,然后把王銲绑到朝堂上活活打死,党羽全部诛杀;同日,王鉷的两个儿子被流放岭南,数日后就被杀死在了流放路上。后来,有关部门派人查抄王鉷的家产,居然一连数日都清点不完。

王鉷一死,杨国忠就彻底熬出头了。

天宝十一年五月,玄宗把原属王鉷的二十几个职务,如御史大夫、京畿采访使、关中采访使等等,通通给了杨国忠。

不出李林甫所料,杨国忠取代王鉷之后,立刻就把枪口掉过来对准了他。

杨国忠利用王鉷的案子大作文章,指控李林甫和王鉷兄弟暗中勾结,并且和突厥叛将阿布思也有瓜葛。阿布思是突厥降将,曾一度归顺大唐,后来因与安禄山有隙而再度叛回漠北。

为了彻底扳倒李林甫,杨国忠还怂恿陈希烈和哥舒翰一起出面指证。对于杨国忠等人的指控,玄宗当然是不会轻易采信的。可尽管如此,从这个时候开始,玄宗还是逐渐疏远李林甫了,转而把全部的信任和恩宠都给了杨国忠。

至此,杨国忠入相已成定局,而李林甫也成了他必欲拔除的眼中钉。“国忠贵震天下,始以林甫为仇敌矣……”(《资治通鉴》卷二一六)

在这场激烈的政治角斗中,杨国忠很可能会笑到最后。

面对如此恶劣的形势,李林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临深履薄之感。

他生平第一次感到了恐惧。

这个位极人臣、势倾朝野、主宰帝国政局长达十多年的一代权相,生平第一次感到了一种强烈的恐惧……

李林甫把自己吓死了

综观李林甫十九年的宰相生涯,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属于“锋芒初露”时期,时间是从开元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在此期间,他千方百计整垮了张九龄,登上了首席宰相的宝座;第二个阶段属于“固权保位”时期,时间大致是从开元二十四年到天宝五年,在此期间,他运用“口蜜腹剑”的高超权术和“罗钳吉网”的高压手段,铲除了一批又一批对他构成威胁的政敌,牢牢把持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柄;第三个阶段属于“权势熏天”时期,时间大致是从天宝五年到天宝十一年。

也就是说,差不多从李适之罢相、陈希烈入相开始,他的权势就逐渐臻于全盛了。

陈希烈,睢阳郡(今河南商丘市)人,由李林甫引荐,于天宝五年四月以门下侍郎衔入相。此人精通老庄之学,为人柔顺谦和,专以神仙符瑞之说讨好皇帝,除此之外毫无过人才干,李林甫以其“柔佞易制,故引以为相”。陈希烈入相后,果然成了牛仙客第二,对李林甫唯命是从,“政事一决于林甫”。(《资治通鉴》卷二一五)

依照旧例,宰相每天在朝堂办公必须到午后六刻(下午一点半)才能下班。李林甫此前也一直严格遵守这个上下班制度,从未迟到早退。并不是说他很敬业,而是因为不待在朝堂上他不放心,怕其他宰相私自揽政,把他架空。可自从天宝五年陈希烈来了以后,李林甫就完全放心了,他给玄宗打了份报告,声称当今天下已经太平无事,他也不用老是守在朝堂了。

从此,李林甫每天巳时(上午十点)便打道回府,命三省六部将一切军国要务直接送到他府上,然后就在家里办公,把所有文件都批复了,最后再让有关官员拿去给陈希烈过目。当然,陈希烈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在李林甫批复的意见后面签个名字而已,这样就算走完宰相联署办公的法定程序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玄宗对李林甫的宠幸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不仅加封李林甫为开府仪同三司,赐食邑三百户,而且还把京城内外最上等的宅邸、田庄、园林、别墅,以及天下各种奇珍异宝大量赏赐给他,“前后赐与,不可胜纪”。(《旧唐书·李林甫传》)

那几年里,李林甫的权势达到了巅峰。凡是没上朝的日子,文武百官都会争先恐后地往他的家里跑,一个个忙着向他请示汇报,以致台省各级主要官员普遍都不在岗,经常只剩下陈希烈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朝堂上。对此,《旧唐书》评价说,李林甫“久典枢衡,天下威权,并归于己”,“宰相用事之盛,开元已来,未有其比!”

天宝六年岁末,临近春节之时,天下各郡县进献的所有贵重贡品先后运抵尚书省,玄宗命文武百官前去参观。可还没等众人看够,玄宗就忽然间大手一挥,命人把贡品全部装车,通通拉到了李林甫的府上。

百官们面面相觑。

同类推荐
  • 侠行盛唐

    侠行盛唐

    金庸武侠 大唐盛世侠者天下侠骨柔情,江山美人,兄弟情义,浪漫爱情……
  • 道理神都懂

    道理神都懂

    又是大雪纷飞。这一年是大周历七百八十五年。天缺手提大地之灯,消失在城外的远山处,身后,是长长的一线足印……
  • 盛唐之最强驸马

    盛唐之最强驸马

    大唐贞观十年,就是这一年,被世人给牢牢记在了脑海之中!这一年,大唐天下风起云涌!这一年,千古一帝横空出世,剑指八方,气吞山河!
  • 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

    中国西部博物馆论坛文集

    本书收录的论文涉及: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博物馆管理与服务、博物馆陈列与展示、博物馆藏品鉴赏与研究、博物馆藏品征集与保护、文化遗产与保护等六个方面内容。
  • 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容闳、梁启超、蔡元培、胡适、丁文江、傅斯年、燕树棠、陈翰笙、闻一多、张申府、瞿秋白、冯英子,这十二位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犹如历史星河中的寂寥星辰;他们的人生经历串联起自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军阀混争、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至一九四九之后沧桑巨变的百年。师夷长技,德先生与赛先生,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科玄之争,民主与专政,治学与问政,为传统与现代接榫……明灭浮沉之间,他们所展现的是晚清民国以来一百多年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抗争奋斗史,是苦苦寻觅个人安身立命的根基与家国前路的探索史。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极品宠妻:爆笑夫妻耍无赖

    极品宠妻:爆笑夫妻耍无赖

    [全文完]有便宜不沾是傻帽,所以她沾了他的便宜。“沾完便宜就想跑?没门!”某男很跋扈。“便宜都沾完了不跑等什么?”某女理所当然耍无赖。“不行,沾完还得沾!”某男这是被沾便宜沾上瘾来了?不就那点小事吗?他居然赖上了她。“你到底想干什么?”某女无奈了。“嫁给我!让你沾一辈子便宜!”某男居然还自以为很大气的道。某女直接下巴掉一地,亲,你的节操呢?腹黑女配蔫坏男?哎吆喂,无风要起浪咯~~~
  • 至尊卡牌屋

    至尊卡牌屋

    五好青年来到新的世界,还好获得了神奇的卡牌屋系统。魔法师的速行咒不会,来个一星卡自行车?三只地狱猎鹰打不过,五星卡召唤武装直升机!哪个刺客要来gank我?六星卡360°绝对防御!看异类魔法师在异界叱咤风云,逍遥快活。
  • 摇摇欲醉

    摇摇欲醉

    凤小如只记得,那飞雪,好像柳絮一样,纷飞迷乱得让人睁不开眼。万丈悬崖边,那人右眼角下的泪痣和嘴角的苦笑令人记忆深刻,惨白的肤色似与苍茫融为一体。他将石瓶向前一扔,风雪声掩盖了那人的说话声和小如身后躁动的马蹄声。时间仿若在此刻静默。他纵身向后,身子就像折了翅的燕子,直直坠下崖去。
  • 开卷书坊·温暖的书缘

    开卷书坊·温暖的书缘

    本书是开卷书坊第三辑中的一种,系著名诗人、作家、出版人徐鲁先生的散文集。其中既有追慕先贤大师,如孙犁、梁宗岱、鲁迅、徐迟、丰子恺、曾卓、绿原等,也有评赞书友时俊,如画家贺飞白、萧继石、梅春林,长笛演奏家涂琳,书法家刘永泽,诗人、散文家赵丽宏,散文家李华章、文字圆润丰满,关怀体贴亲切。当然,也少不了论及名著书事,如《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开卷》《刑场上的婚礼》《长江文艺》等。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是极有趣味,极具可读性的。
  • 每日一杯红酒

    每日一杯红酒

    最畅销的中文红酒权威巨著,国家级葡萄酒评酒委员深度解读红酒文化。
  • 闪婚倾情:席少的二货甜妻

    闪婚倾情:席少的二货甜妻

    云城发生了一件大事——传说中那位不近女色的席家大少爷居然悄悄咪咪地祸害了小姑娘!而且那个幸运儿还是个名副其实的二货小废柴!一时间全城哗然,众女在惋惜又一个钻石单身汉在一个五短身材的丑小鸭身上栽了跟头之时,丑小鸭本人却欲哭无泪痛斥苍天无眼:简直是天妒英才!!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位声名赫赫的少将活阎王,私底下居然是一位宠妻无度的耙耳朵,为了二货爱妻,将不要脸发挥得淋漓尽致!她连连后退:我我不喜欢你!我不要结婚!我要继续当我的废柴!他步步为营:亲爱的,你弄飞了我对象,你赔。我把你肚子吓掉了,我赔。拒绝无用,逃跑不行,难道她沈觅的一生,只能永远地活在这失足的悔恨之中了吗?
  • 凤临惊天

    凤临惊天

    她重生归来,却被封灵大陆视为“废物”,她要让她们看看,所为的废物的她是怎么样逆袭的。可她的出现让自己失去了一切,她重生归来,必须要让她尝尝千刀万剐碎尸的滋味。却有些不要命的家伙总追着她不放。某男委屈道:“曦儿,你不是说过我是你的男人吗?你怎么可以不要我。”
  • 早知谦意,相思入骨

    早知谦意,相思入骨

    〖原创小说·重生宠文无虐〗【妻奴冰山男足vs多重性格女足(已黑化)】&【机灵古怪狼狗女耳vs话唠忠心奶狗男耳】之前看过最撩人的一句话:“我之前没有爱过别人,你是第一个,我怕我做得不好,让你觉得爱情不过如此。”池早早:“人这一生有太多会错过,我错过了你一次,不想再有第二次,这次我主动把你放在身边,好不好。”江上谦:“无论是将这爱意隐藏到底,还是让你知晓,你的态度便是我们之间的距离。”禾希:“姑奶奶不许你走你就得乖乖受着哪也不许去!”栗子洛:“好”当她重回到那年,她便决定,护最在乎的人,而那些伤她欺她辱她的人,她受过的,也会慢慢还回去。当某天她最隐秘的一面被在乎的人发觉,是继续欺瞒,还是该坦白一切?
  • 摇曳在风中的纯白

    摇曳在风中的纯白

    忆起他们的青春,陌生的人,却在机缘巧合或者命运的安排下,相识相知,有着同样的欢乐,同样的落寞,同样的灿烂,同样的迷惘,也同样有自己心里的未来。却总有那么一天,各自要奔向自己的世界,心里构造的那个未来,不管彼此之间的种种,落下的印记有多么的深刻,海誓山盟,天长地久,都会有分开的那么一天。但,没有任何人,任何事物能取代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直到淡忘,甚至遗忘。时间总是静悄悄的,让人觉察不到它又流失了多少,窗外的雨依旧不停的下,依稀可看到纯白的杯底,她才察觉到她在这里坐了将近一下午。他说,“我知道你一直钟爱这里,我便与你买下了这里。”他说“我怕你找到这里后,不确定又走掉,我便没有改名字,”“我一直栽种这解语花,因为你说过,这花还叫思乡草”,他说“你是解语花,便一定思乡。而我则在这里等你的归来。”她静静听他说。嘴角浅浅笑意。却已经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