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1000000002

第2章 州及州刺史制度探源与回顾(1)

两汉的州及州刺史

一汉州制

州制之始,相传始于帝喾。《通典》卷171《州郡一》载:“昔黄帝方制天下,立为万国……若颛顼之所建,帝喾受之,创制九州,统领万国。”可能帝喾时,已将州作为高级地方政权,去统领众多的方国部落。当时所建之九州有雍、荆、荆河、梁、徐、冀、青、兖、扬。尧时洪水泛滥,禹率众平息水患后,重新恢复九州区划。舜摄帝位,分九州为十二州,即雍、荆、豫、梁、冀、并、幽、青、营、徐、扬、兖。故《虞书》云:“肇十有二州。”夏殷相替,十二州之域再还为九。至周兴,创畿服之制,以京畿为中心,以五百里为距离单位,分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九个部分,以确定对周室的君臣关系和贡服标准,虽划分方式不同,但划分的区域数量仍是九部分。至周成王时,又称为九州。秦统一天下,广袤的九州(或十二州)之制,才被郡县制所取代。

然而,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回旋往复,新制度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古老的制度,在某种条件下又被重新改换使用。郡县制实施不久,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前106年),重新采用了湮没已久的古代州制,并赋予其新的内容。他依照全国山川地理之势和行政便利之情,将汉政权所管辖的国土划分为十三个部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汉十三州(或曰部)。这十三个州(部)为:冀、幽、并、荆、兖、豫、青、徐、扬、凉、益、交、朔方。逮及后汉光武帝时,以官多役烦,乃并省郡国十,县、道、侯国四百余所。其后亦为十三部,即:司隶部,治河南;荆河(豫州部),治谯;兖州部,治昌邑;徐州部,治郯;青州部,治临淄;凉州部,治陇;并州部,治晋阳;冀州部,治?;幽州部,治蓟;扬州部,治历阳;益州部,治雒;荆州部,治汉寿;交州部,治广信。

西汉政权与东汉政权的州刺史部数量及方位大体相同。不同之处是西汉的司隶校尉所部的京畿地区,是游离于十三部之外的单独政区;东汉政权则明确将畿辅地区定为一州(部),再将朔方部取消。

前述先秦及两汉,均用州作为一种地方区划,而两种区划的性质却完全不同。汉以前的州,多半是一级行政区划。这种区划的组成,正如杜佑所云:“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诤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故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这种井、邻、朋、里、邑、都、师、州的层级设置,其中虽有传说的成分,但大体可以反映夏商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的基本轮廓。周时,实行比、闾、族、党、州、乡的行政建制以管理国人,州虽不是最高行政单位,但仍是地方行政中的一个层级。汉武帝时所实行的州制度,则是一种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监察区。

二州刺史

州自西汉作为监察区设立后,主持一州监察职责的长官称为刺史。一般认为,州刺史制度来源于秦的御史监郡。实际上,秦的御史监郡只是监察制度沿革的一环,并非州刺史衍生于此。在秦代,监察只是御史监郡职能的一部分。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秦的监御史还履行其他职责,并非纯粹的监察官员。因此,汉之州刺史制度是汉人的自创,直接来源于丞相史刺州。它是继秦的监御史制度之后,在中国监察制度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制度。《汉旧仪》载,文帝时,“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于是,乃命刺史出刺,监察监御史”。这说明,以州为监察单位,文帝时已开始出现。刺史出刺是以州为单位,其监察对象是监御史。不同的是,“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分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盖古有九州的区域划分,每州一人,故设置九人。由于文帝时刺史督察之制和州为监察区划的初步实行,才直接引发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的十三部刺史之制。而且,十三部刺史之制,又是对文帝时刺史外出督察州的部分改革,即将州数定为十三个。刺史取代丞相史和监御史,又把刺史监察监御史的间接监察郡国,改为刺史对郡国的直接监察,使中央监察地方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州刺史制度直接来源于文帝时的丞相史刺州。关于实行这一制度的直接原因,一般学者认为,是因为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外出巡狩时,“东度河,河东守不意行至,不辨,自杀。行西逾陇,陇西守以行往卒,天子从官不得食,陇西守自杀。于是上北出萧关,从数万骑,猎新秦中,以勒边兵而归。新秦中或千里无亭徼,于是诛北地太守以下,而令民得畜牧边县”。

汉武帝首次巡狩,竟发现这么多无能的高官,而监御史竟然无任何举奏,暴露出当时的监察制度软弱无力。这与监御史没有固定的监察区有关。表面上看,这可能只是事情的偶然巧合,实际上是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原因的。汉武帝偶然看到几个郡守办事无能和边陲亭徼失设这样一些事实,而隐藏在背后的原因,则是朝廷对郡守疏于控制和监察不力。汉王朝经过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地方势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天下郡太守多为奸利”,“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许多郡太守失职、残暴,并与富商大贾、豪强大族相互勾结,直接影响到中央政权的稳定。与此同时,朝廷连年对外用兵,国帑虚空,为补国库之虚而实行算缗、告缗令,“使中家以上大抵破”。加之酷吏执法,严刑虐民,社会矛盾已大大激化,旧有的监察体制已根本无法应付这样的政治、经济现状。朝廷需要新的监察体制。有了州与州刺史的新监察体制,一方面可以督促郡太守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实施对百姓的控制,同时,又可通过刺史加强对郡太守的监控,收到一石二鸟之效,这在当时是极其高明和及时的举措。

初设时的州刺史,在行使监察工作时有没有固定驻处?历来有争议。《三国志》卷9《夏侯玄传》载司马懿报夏侯玄书曰:“故刺史称传车,其吏言从事,居无常治……”《后汉书·志》第28《百官志》刘昭注云:“孝武之末,始置刺史,监纠非法……传车周流、匪有定镇。”《宋书》卷40《百官志下》云:“前汉世,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后汉世,所治始有定处。”从这些记载看,前汉时,刺史行部无固定治所,其察州的方式是流动式的。八月出行所部,年底返回。但另一些记载与上述相左。《汉书》卷6《武帝纪》:“元封五年(前106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师古注引《汉旧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加之《汉书》卷83《朱博传》更有“诣治所”的明文记载,于是后世学者,也因此各执一端,稽案以辩。然而,双方都忽视了一个关键方面,这就是时间问题。言有者,只瞄准后期,具体地说是元帝以后;言无者,只看到前期,即刺史初设时期。所以正确的说法应是,刺史初设时,确无定所;到了西汉元帝以后,始有定处。因为,以州为单位遣史刺郡国,在文景之时已有。而当时的情况是“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既不常置,自然无定所。武帝时,将州的数量确定为十三个。刺史也由原来的九人增加到十三人,初期也是没有定所的。因为是乘传周行,起居均由传舍作安排。到了元帝时,“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为设吏员:治中、别驾、诸部从事,秩皆百石”。刺史已有了较为完整的机构,因而必须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如果再分析居有定所的史料,也会有这个看法。从现有关于记载刺史居有定所的资料是《汉书》卷83《朱博传》所载。朱博,武吏出身,不熟文法。担任冀州刺史案部时,有吏民数百人遮道言事。朱博告诉吏民,“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另有记载刺史有治所的史料是《居延汉简释文》卷1,第104页,原文为“刺史治所,且断冬狱”。而朱博释褐为官是在元帝时,为冀州刺史是在成帝时。《居延汉简》的确切年代虽难考定,但学者认为,大抵不早于昭帝时期。另,初期刺史察州,常是奉使出行,即以皇帝临时差遣的形式。其差遣的身份比较明显。所以,专为朝廷的使者建一个固定的住所,似悖情理。不过,当时也有特殊情况,如《汉书》卷28上《地理志第八上》载:“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趾,北置朔方之州。”师古注引《胡广记》云:“汉既定南越之地,置交?刺史,别于诸州,令持节治苍梧,分雍州置朔方刺史。”这可能是见于文献中关于州有治所的明确记载。然而,它不能说明,当时其他州刺史也同时有固定的住所。因为交?远在南海,距长安悬远,往来不便,故要采取特殊方式,即不但令其有治所,而且令其持有符节。

前述州在西汉时是监察区,故州刺史的职能,是监察郡国二千石长吏臧否。监察的内容是朝廷规定的“六条诏书”。“六条诏书”,依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在这“六条”当中,有五条是针对二千石长吏的。重点监察的内容是地方豪右及其与郡国二千石长吏勾结而违法犯科的行为。刺史初设时没有固定的住所,机构就比较简单。每州除刺史一人外,所部郡国各有一人为从事,负责一州的监察工作。部郡从事由刺史自己辟用。据文献记载,至迟在宣帝时,已经有了别驾、主簿等佐吏。到元帝时,于定国做丞相,根据刺史所部州之大小,为各州设定了初具规模的组织机构,即在原有的刺史和别驾、主簿等从事外,又增加了治中等重要官员。别驾是刺史的副贰,出行所部,别乘一车,故谓别驾。治中主要居中治事,管州内部事务。

两汉时期刺史的待遇,曾发生过数次变动。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刺史初设,掌奉诏条,秩六百石。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更名为牧,秩二千石。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前1年),复为牧”。刺史秩品为六百石时,只相当于汉代一个中下等的县令,但其权势却远远超越于郡国守相之上。这种秩轻权重的规定,正好发挥了刺史作为皇权清洁器的作用。清人赵翼等指出:刺史“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秩卑则其人激昂,权重则能行其志”。正是这种“大小相制、内外相维”的设置,才使汉时吏治得到了很好的整饬。实际上,两汉的刺史秩品虽低,朝廷却从另一方面加以补偿,即采取厚赏的方式。《汉书》卷83《朱博传》载朱博语曰:“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故事,居部九岁举为守相,其有异材功效著者辄登擢,秩卑而赏厚,咸劝功乐进。”这种秩卑厚赏的方法,使刺史的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绥和元年(前8年),改刺史称州牧,秩品仅次于九卿。八年之后,重新回改称刺史,一定程度说明,刺史品位重了,保官的心理随之加重,激昂弹劾的精神也因此削弱,“其中材则苟自守而已”。

所谓“秩卑而赏厚”,不仅是给予物质奖赏,更重要的是职位上的升迁。升迁的时间标准是居部九岁,另一标准则是考绩卓著。前者只是一般标准,而后者则是优先标准。如果时间未到而政绩突出,即可突破时间规定。西汉昭帝时,魏相为扬州刺史,“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二年后,即被擢为谏议大夫,接着又任职南阳太守。黄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下诏曰:“制诏御史:其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以章有德。”这说明,刺史升迁的职位通常是郡国守相,但也常常迁向其他部门的。如田仁,“后使刺三河,还,奏事称意,拜为京辅都尉”。张敞,以切谏扬名,擢为豫州刺史后,又数次向朝廷进献忠言,“宣帝征敞为太中大夫”。后来,张敞又被除为冀州刺史。“居部岁余,冀州盗贼禁止。守太原太守,满岁为真,太原郡清。”王吉,迁任司隶校尉,“奏免丞相匡衡,迁少府”。王尊,由?令迁转为益州刺史。“居部二岁,怀来徼外,蛮夷归附其威信……迁为东平相。”后来,朝廷又以王尊为徐州刺史,迁东郡太守。刺史虽为监察官员,虎视高步于郡国,令二千石守相中的违法者不寒而栗,但他却要受到汉廷御史中丞的直接监督。御史中丞的职责是“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汉书》卷66《陈万年传》载:陈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成帝时,薛宣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举奏部刺史郡国二千石,所贬退称进,黑白分明。”

同类推荐
  • 快意小书生

    快意小书生

    行星观测员李尘,魂穿古代成为一介穷书生,意外发觉大脑推算能力发生惊天变化。可这世界没有最强大脑平台,只有一个六国并横,七道争锋的天下。再一看家中已无粮,仓无粟,除了一位可爱的小丫环外,啥都没有。众村民纷纷指着他腰,说道:“快看,李公子还有肾。”李尘:“......”且看小书生如何一展风华。
  • 三国之魔王

    三国之魔王

    把曹孟德扼杀于摇篮之中是成为魔王的第一课杀死魔王,才是真正成为魔王
  • 大明权力场

    大明权力场

    明朝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有空前繁华的市井文化、商业文明,这里有成熟完备的政治体制——内阁,有意志决绝的士大夫、孤独无助的君主,有为了命运抗争的底层人物,……但是,一个将儒家文明推向极致、严格遵循儒家行为规范的王朝,一个商业文明极度发展、产业时代来临的王朝,一个各项指标在农耕时代达到临界点的王朝,却在1645年轰然倒塌!《大明权力场》力求以客观、凝重的笔法和别样的视角展现一个真实而磅礴的明朝时代,并从体制和经济角度探讨王朝兴衰和明王朝灭亡最本质的原因。《大明权力场》将写作焦点放在君臣斗争方面,特别是嘉靖和万历两朝会着墨较多,体现了明朝的政治特点和官僚矛盾。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大凉有女帝,手绘盛世。数千年历史长河里的书圣、诗仙、枭雄、帝王、神将、谋臣、大儒、祸水红颜……无数妖孽齐聚繁华大世,百花绽放,欲书人间风流。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少年潜渊而起,欲与天公试比高。……已有完本书《宋仕妖娆》、《历史维修工》,欢迎书荒的朋友移步一阅。书友群:421096750
  • 最强罗成之横扫天下

    最强罗成之横扫天下

    横穿乱世隋唐第七好汉罗成。得系统,强属性,获技能,武艺超群谁人可当?胜伍天锡,败伍云召,战雄阔海,裴元庆非我敌手,宇文成都手下败将。李元霸亦非我手下之敌!携精骑横扫天下,收猛将,战群雄,史上最强罗成谁与争锋!PS,书友群939924793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平行空间系统

    快穿之平行空间系统

    她一直以为她不停地穿梭在不同的空间里替那些心有遗憾的人完成梦想,是为了获得新生……最后才知道,原来“她”才是关键……
  • 90后我们的青春

    90后我们的青春

    我们孕育在时代的转角处,突如其来的接受着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的改变,繁华的都市喧嚣了你我本该寂静的童年,那青春洋溢的时光总是漫步在校园,我们不知不觉开始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混社会,玩游戏,谈恋爱……那些肆意的青春,就这样在背后留下。
  • 诺斯战纪

    诺斯战纪

    “血与火的尽头,您执掌最强大的力量。我们在此献上最鲜红的果实,···请您开启深渊之门,再次降临于此。”当黑暗笼罩天空,最终谁能诸天神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千金难得

    千金难得

    女主偶然看总裁文。忽然穿越到里面。女主初穿,人在医院绝症死亡魂穿。紧接着女主带着儿子开始在外独立生活,在和儿子渐渐相处的过程中,女主开始喜欢上这个孩子,决心为他找爹。在一系列的兜兜转转中,女主渐渐喜欢上男配,但是剧情设定非要女主喜欢男主。女主挣扎中渐渐迷茫混乱。最终男配病故,女主穿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浦峰法柱栋禅师语录

    浦峰法柱栋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总裁夫人已隐身

    总裁夫人已隐身

    几年后再次遇上龙皌寒,杞未奈不断告诫自己,他只是一个陌生人。然而,当他一次次靠近,攻城略地,步步紧逼,她发现自己的心又开始沦陷……这一次,她能守住那颗千疮百孔的心吗?龙皌寒望着她恬静的睡颜,温柔低喃:奈奈,如果我倾尽所有也无法修补你那颗千疮百孔的心,那就将我连人带心一并带走。
  • 七女观经

    七女观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