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2400000016

第16章 知无涯(3)

读书固然能给人带来改变,但是这改变尚不足以使人脱胎换骨。即便能带来某些改变,也需要付出漫长的时间和极大的毅力,就像契诃夫的《打赌》描写的一样。

读书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当你抱着“改变自己”的心态去读书时,过一段日子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改变很小。而当你真正全情投入到知识的海洋时,你才会不知不觉被书里的思想塑造得更加完善。

所以,看书能不能丰富一个人的社会阅历,这不好说。但是可以肯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用在此处,必然没错。

想丰富自己的社会经历,最好的方法当然还是走向社会。卖报纸,送快递,搬仓库,不管这份工作有没有技术含量,它都足以让你认识这个社会,而且比读书认识得更深。

书,只能是书,不能是别的。

没时间读书怎么办?

关于读书的问题,我已经回答过很多次了。其实道理就是那么几个,多说几遍也不怕别人说我炒冷饭。

总是有很多人喜欢问:“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读书心不静怎么办?”

我不知道这些人口中的“时间”是怎样的概念。但是我认为,一个再忙碌的人,一天24小时总能有1小时的空余时间吧,哪怕不是连续的,至少也能是累计的。难道不能用累计的零碎时间来读书吗?古人谈读书有三上:“厕上、马上、枕上。”现代人读书也应该有三上:“车(公交车)上、队(排队等候)上、网上。”这些都是时间,为什么不读?这个世界上除了学生,没有人是拿专门的时间来读书的,家庭与工作才是一个人生活的主旋律。专门拿时间来读书,未免太过奢侈。不会利用空余时间读书的人,即使有大把的时间也不会读书。

至于“心不静”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心情跟读书到底有什么直接关系。就我自己而言,高兴了要读书,难过了要读书,悠闲了要读书,烦躁了要读书,喜悦了要读书,愤怒了要读书,情人节要读书,清明节要读书,大年三十也要读书。读书的理由只有一个:自己每天读书的承诺还没兑现,所以要读书!跟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无关。

其实,来到知乎以前,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书嘛,拿起来就可以读了,有什么难的?但是来到知乎以后,我发现那些自认为自己读不下去书的人,多得超乎想象。理由也是花样百出,但中心思想都是一个:客观环境影响主观意志,所以自己读不下去书。

这是一种懒惰的、拖延的、好高骛远的心理在作祟。这种人,就像一只青蛙蹲在无知的深井,整日仰望珠穆朗玛峰顶上的智慧,所付出的努力就是隔三差五的几声聒噪而已。

想读书,就要认真对待读书这件事,不要把读书当作生活的点缀,而是当作生活的习惯。

读书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态度。就像一天三顿饭,到点就要吃,吃不着就心慌,要主动找食儿吃,而且非吃着不可。等吃到嘴里,安心了,泰然了,该DOTA就DOTA,该睡觉就睡觉,该嘿咻就嘿咻。

你先问问自己,有这种习惯吗?

如果没有,那么问题就简单了。首先,我们要培养一个读书的习惯。

从现在(别跟我说明天)开始,每天拿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读书。别人是一天24小时,你是23小时,始终有一个小时要留给读书,这是雷打不动的。不管多么不想看,也要拿本书坐那坐一个小时,要培养读书的定性。

其次,不要以为看几本书就能让一个人起到脱胎换骨的功效,更不要以为读几本书就能让一个人变得有思想、有内涵,思想是顿悟,内涵是熏陶,这两样都不是从书上能学来的。要做好读一辈子书也只能当个愚人莽汉的心理准备。

阅读永远是一场孤独的旅程,考验的是你有没有决心和耐心走到生命的尽头。

为什么盗版比正版更容易获得?

有一天,北北在论坛上和几个分享电子书的网友吵起来了,回帖数量超过上百页,盖楼(留言)高度几千层,引爆贴吧。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大有把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架势。最后因为对方先爆了粗口,这篇帖子被管理员强行关闭。

北北是一家小杂志的专栏作者,出过两本书,卖得不错。我和他认识的时间不短,大概两年多了。这次事件的起因是北北看见论坛上有人上传他的电子书。用北北自己的话说,他这辈子最恨两种人:一种是传盗版书的,一种是看盗版书的,而前者比后者可恶一万倍,因为在他看来,盗版书的传播者才是万恶之源。

鉴于双方对话的火药味儿太浓,不宜公开,因此我将对话略作修饰,尽量保证词能达意。

北北刚开始在论坛上和别人理论,说:“你们看盗版书的,私下看看就好了,这么公开传播,不仅仅是侵犯作者的权益,也是违法行为。”

对方回答:“网络不就是分享与传播的平台吗?我有好东西了给你看看,你有好东西了给我看看,况且我又不像某某文库拿它来挣钱,我犯什么错了?”

北北说:“可是你要想看就拿你家的东西给别人看,不能未经允许就拿我家的东西给别人看啊!虽然你没有拿我家的东西来挣钱,但是你毕竟得到利益了,贴吧关注度算不算?博客流量算不算?微博粉丝数算不算?而且多一个人看盗版书就少一个人买正版书,买书的人少了出版商就赚不到钱,出版商赚不到钱就会怀疑作者的市场价值,作者如果得不到出版商的青睐,那就连最起码的生活保障都会成问题,要是生活都不能满足又怎么能写出好的作品?”

对方反驳:“现在一本书这么贵,动不动就二三十块钱,你说作者赚不到钱,谁信?况且曹雪芹不也是在穷困潦倒的人生境遇下写出《红楼梦》的吗?吃不饱饭就写不出书,那都是借口!再说了,现在网络上的盗版电子书一搜一大把,比大米饭都多,我不传盗版书也会有人传,我不看盗版书也会有人看,你管得了我一个,你管得了四亿网民吗?”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几天以后,北北来找我讨论这个问题。我说,其实人家讲得挺有道理的。现在打开搜索引擎,想看什么书都能搜出来,什么TXT、PDF、MOBI的,各种格式应有尽有,最重要的是免费。所有人都有趋利心理,其中一个表现就是爱贪小便宜,能少花钱就少花钱,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同样的内容,人家放着免费的不看,为什么要花“冤枉钱”看你这个收费的?所以在一个盗版书唾手可得的世界里,你硬是要求别人非礼勿视、非礼勿读,这单凭一个人的道德自律性是很难达到的。

互联网这张大“网”将整个世界紧密地编织在了一起,拉近人与人沟通的距离,降低彼此交流的成本,而搜索引擎更是加快了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效率。但是,知识获取的速度越快,贬值的速度也就越快。小时候我拿着一本连环画就可以度过一整天,现在即使写得再好的一篇文章也不可能让我对着显示屏停留超过五分钟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免费下载到蓝光电影,可以免费下载到无损音乐,可以免费下载到破解版的游戏,也可以免费下载到精校版的电子书。时间一久,我们已经习惯了网络带来的生活便利,就好像使用盗版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大家都在用嘛,为什么我不能用?于是我常常思考,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盗版已经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无意识行为?

别的领域我不了解,我单从自身出发,谈一谈盗版书的问题。

其实我本人一向羞于谈论有关读书的话题。因为长年卧病在床,手指无力,阅读实体书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件相当吃力的事情。所以我读过的书,基本上都是盗版电子书。对于这一点,我是感到愧疚的。读书十年,我收藏的各类电子书约有两万余部,经我亲自校对修订的也有几百部,数量虽然庞杂,分类还算有序。我也给朋友传过电子书,也在上网剧透过小说里的内容。因为长年读书,所以对搜索书籍多少有点心得,不管多么冷僻稀有的书籍,我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所以,站在一个长期阅读盗版书的读者的角度来看,人们阅读盗版书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盗版书的获取方式实在太容易了。

想要解决网上盗版书泛滥的问题,首先就是搜索引擎和提供文件共享平台的行业,必须要在技术层面对未经作者授权的书籍,加以甄别、限制和清理,这一点对于音乐、电影、游戏来说同样重要,如果内容相同的东西在网上一搜就有的话,自然不会有人再去付费支持正版。

其次就是无纸化阅读的付费模式一定要简单化。有一回我在某正版网站阅读贾平凹的《古炉》,为了能看后面的收费章节,我正准备使用支付宝充值,可是它告诉我只支持财付通,不支持支付宝,而我又没有财付通,于是只能拿出U盾和手机,准备登陆中国银行的网银。等输完用户名、密码和一连串歪七扭八的验证码之后,它又提示我等待网银反馈的信息,等手机收到信息终于可以进行支付的时候,银行网页居然弹出“网络异常导致操作失败”。后来我还是在百度搜到《古炉》的完整版,比较之前的操作流程,搜索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可见有时候不是人们有意使用盗版,而是支持正版的时间成本,太让人望而生畏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公共图书馆,即便电子阅读再发展,实体书仍然有其不可替代性。现在大家之所以不愿意买书,不是因为书价昂贵,想想一本小说也就二十块钱,现在一个汉堡还要十八呢,一杯星巴克咖啡还要三十五呢,难道读一本书带来的价值还不如咖啡和汉堡吗?大家不愿意买书的真正原因是认为买书的性价比太低。花二十块钱买一本书回家,读完就被放下了,过几个月大扫除才被翻出来,而内容自己早就知道了,送人舍不得,卖废纸又太可惜,真正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想来想去自己这二十块钱算是白花了!类似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其实一本书的价值在于其中蕴藏的知识,并非是书籍本身,除了少数热衷于收藏的阅读发烧友之外,绝大多数人都是将买回来的书看一遍就搁置一旁了。时间一长,家里便留下许多看过的旧书,不仅没处处理,还占地方,无形当中变成一种资源浪费。所以借书相比于买书更适合现代人的消费心理。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碰巧听见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方联盟的一位将军奉命训练一批刚刚入伍的新兵,他当时所遇到的困难是自己没有相应的训练手册,而原先的训练手册又是北方联盟的军官所编写的,敌人的著作,自己当然没有使用权。试想一个国家在两军对垒之时,还能将知识产权问题放在思考的第一位,这恰恰证明保护知识产权最有力的武器,不是技术的限制与法律的震慑,而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对文化的尊重。

QQ三问

一问:网络文学中有好书吗?

一答:有的!其实网络文学一直都不乏好的作品,在诞生之初就有很多优秀的作家涌现,比如:安妮宝贝、明晓溪、苍月,还有后来大红大紫的郭敬明,他们在一开始都曾以网络为平台发表自己的小说、诗歌或者散文。网络文学到了发展中期,也有《诛仙》、《鬼吹灯》、《盗墓笔记》等,情节创意高质量的小说。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网络文学越发展越病态,读者开始把网络文学当成满足自己幻想的“可卡因”,在文字中寻求一种卑劣、胆怯的精神快感。完全摒弃知识的汲取以及探索未知的态度,因为这一小撮人的市场需要,最终诞生了肮脏不堪的“YY小说”。其实我完全没有反对网络文学,但我强烈反对“YY小说”。我一直觉得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是不能取代的存在。但是现下的网络文学就像吸烟,它可以解忧愁、舒烦闷,但是吸烟多了就有害健康。网络文学要想长足进步地发展,就必须要坚决地、彻底地将自己和“YY小说”划分立场,这样才能具备与主流文学的竞争实力,从而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可。

再问:是不是古典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就完美无缺?

再答:不是!古典文学我阅读有限,但我认为任何文学形式,它的价值意义都取决于阅读者对它的评价。古典文学的“好”与“坏”,这个见仁见智。但古典文学的成就,和它经历的历史的检验,就是现下网络文学所不能企及的。网络文学只是时代的产物,但不是未来文学的趋势;再打个比方:就像是肯德基、麦当劳,虽然它风靡全世界,但它永远不能取代西餐在西方的地位,中餐在中国的地位,日本料理在日本的地位。它充其量也只是全球性的、受欢迎的食品,永远不能代表本国的饮食文化。正因为网络文学的生命力是短暂的,所以“起点”才会吸收韩寒、蔡骏、李西闽这些主流作家为会员,让他们来提升自己在文化市场的竞争力。

三问:网络文学的语言通俗,难道不是更符合时代需要?

三答:我认为汉语是最具美感的语言,古人写字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所以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记录与交流都需要耗费作者极大的身心力量,因而不可能写出冗长繁复的作品。在东汉以前的文学作品,如:《诗经》不过才三万余字,《易经》不过才一万六千余字,但这些作品依然跨越千年,保留至今。后来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下;在“创新”、“改革”的大环境下,白话文才被广泛应用。这是顺应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有人告诉我,说:“网络文学也是时代的需要,因为我们需要通俗化的语言,而不是意义深刻的说教。”但我觉得,如果一味地追求语言的通俗化,最后就会演变为语言的低俗化,最终丧失文学的美感,也将丧失我们阅读思辨文学的能力。

同类推荐
  • 人生有味是清欢

    人生有味是清欢

    本书用一个个渗透着仁和爱的故事,向我们展开了激荡人生的壮丽画卷。本书文笔优美,笔触细腻。通过100余篇哲思随笔,能让读者在美好的阅读体会中,挖掘到幸福人生的和悦泉源。
  • 新中国往事:文苑杂忆

    新中国往事:文苑杂忆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印象》、《吴冠中:风筝不断线》等20余篇文章,回忆了季羡林、吴冠中、启功等文学艺术大师的艺术人生以及他们多彩的人格魅力。
  • 一起去龙楼看卫星

    一起去龙楼看卫星

    龙楼,一个远在天涯海角、既古朴又现代的小镇,却隐藏着与众不同的壮美。中国唯一的滨海卫星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就位于龙楼,每次卫星发射,这里都涌入成千上万的人前来一睹龙飞九天的震撼。除去卫星带给人的震撼之外,这里还有铜鼓岭和月亮湾流淌的浪漫,还有旧时光老街记忆中的美好,还有八门湾星空下神秘的探险,更有文昌人尊师重教的传统与承继。“行走美文”女作家曾丹,继博鳌和台儿庄之后,读懂了人生的甘洌清甜,回到了让自己魂牵梦萦的海南,在龙楼书写另一段柔情。她的笔下既展现了龙楼作为航天小镇的恢宏与壮美,又用自己充满爱的眼睛探寻龙楼28公里海岸线的妩媚与别样风情。龙楼镇虽是南海边一座极具代表性的小镇,却又不缺乏久酿芬芳后独有的灵动与色彩。让我们跟随作家曼妙的笔触,用眼睛去漫步,用呼吸去碰触,尽情把自己置于海南小镇天蓝海蓝的景色里,游走在科技的日新月异与传统的古香古色之间。让心灵追随眼睛,一起去龙楼看卫星。
  •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剑扫风烟:腾冲抗战纪实

    本书是以塑造人物的类型群像见长的,其中腾冲籍的国老李根源、老县长张问德、绅士杨筱山、医学博士张德辉、女学生徐秀红、傈僳族英雄余子然和余子厚兄弟、游击司令梁正中以及后来加入腾冲籍的外籍战士张仁勇、仁二林……这一系列的人物是腾冲人民的优秀代表,也最为生动、感人。他们虽然是有名有姓的个体,但在作者的心中,他们都是“腾冲人”,即腾冲人的英雄群像的一个组成部分。
  • 心灵的原色

    心灵的原色

    这是90后作家许书熠第一部文集,体裁涵盖古诗词、诗歌、散文、剧本、小说,其中既有古诗词,又有现代诗歌、剧本,展现出极其全面的文学才华,从多角度展现出当代90后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学追求。
热门推荐
  • 东方大陆之我的世界

    东方大陆之我的世界

    东方大陆是MC里历史最为悠久的在为神秘的大陆,在亡灵大战的洗礼后,形成了四股势力,光辉,帝军,圣剑,神州。可是在地球有一个孩子叫凌凯木,他与众不同,出生时眼睛是紫色是,现代医学无法解释,在一次测试实体游戏上和好朋友林星雨穿越到了MC世界,进入了MC凯知道了自己的眼睛大有用途,现在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回家”。
  • 绝色至尊灵枢篇

    绝色至尊灵枢篇

    一朝穿越,她成了大陆上臭名昭彰的蛇蝎美人,世人唾弃,人人喊杀。某天误闯禁地,招惹了一位万万人之上的妖孽邪王,从此……被他罩着上天入地,呼风唤雨!
  • 民族文学新声

    民族文学新声

    《民族文学新声》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内容大多是工作报告或演讲,基本上都关乎民间文艺、文化遗产与文学。其中,又都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文学为重点。渗透和显现了作者对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熟知和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建设事业的清晰思路;第二部分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及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学术研究的文章。其中,许多文章读完后让人深受启发,并且能够引起共鸣。这些文章的文化学术价值无疑是巨大的;第三部分是作者的日汉学术翻译文集。白庚胜先生曾在日本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从他翻译的日本学界有关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方面的文章来看,日本学者注重田野作业、审慎求证的严谨学术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抗美援朝战争经典战例

    抗美援朝战争经典战例

    “人民军队历史上100个经典战例’丛书共四卷:分别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四个历史时期,撷取了具有鲜明代表性的100个人民军队经典战例,每卷书精选25个战例。其中既有进攻战、防御战,也有围歼战、阻击战、攻坚战、奇袭战、伏击战、遭遇战……这些战役战斗,或集中优势兵力以少胜多,或以逸待劳,或长途奔袭,或运筹帷幄,等等,无不体现出指挥者的胆大心细、神机妙算、英勇果敢,闪耀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智慧光芒。这些林林总总的战役战斗,无法穷尽人民军队所创造的石破天惊的经典战例、所书写的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所孕育的凝心聚魂的战斗精神,只是力图运用权威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记实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还原历史真相,讲述传奇故事,展现雄才大略。
  • 夜自清风来

    夜自清风来

    两个是从小到大的好哥们,也是搭档,苏念白从未在夜七玄面前提起过他是女的,自以为他也没有认出,直到一次偶然意外……而这次意外,就是拜他们从小到大的教官,也可以说是姐姐的人,世界首富榜第一,百里帝国的总裁,百里风云。“嗯~竟然这样,那就成亲吧。”本以为两人是孤儿,却不知他们的身份是这么令人震惊!隐世四大家族中的苏家和夜家就是他们的家产。以为是小人物而已,没想到是家族的继承人!“别瞪我,和我没关系,只是想让你们锻炼锻炼,到20岁在送你们回来。没想到喜欢上了……哎呀!我有什么办法!就这样吧!”“唉……我这榜一,保不住喽……”某女躲在房间里哭
  • 魔鬼的思维

    魔鬼的思维

    《魔鬼的思维》是京派作家唐文杰高智商犯罪题材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一次股市操纵事件后,身为孤儿的金融骄子林凡彪在面对被禁入证券市场及养母猝然离世时,感觉再一次被世界抛弃,在生活和情感双双跌入谷底时,林凡彪策划了一个邪恶而且极端的行动。林凡彪召集了一众与他一样事业遭受过重击的市井之徒,精心策划了一场“高科技”银行抢劫案,在正邪力量的对抗中,是逍遥法外,还是终究难逃法网?“金融孤儿”林凡彪,市井老炮佘入俭,悲情父亲程济生,变节阿sir薛庆,硅谷“苦行僧”龙从云,混血导爷白克难……几个生活在不同世界、似乎永远不会有交集的人聚集在一起,策划和实施了一场惊动一时的银行劫案,他们的人生曾面临绝望,如今却疯狂底掠夺钱财,侵蚀自己的心性,或许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或许是希望给予子女更好的物质条件,或许是希望创造出更为出色的技术,或许只是希望不埋没了自己的“天赋”……在欲望的魔鬼思维驱使下,他们是否会落入自己亲手创造的深渊中,无法自救。
  • 契约俏新娘

    契约俏新娘

    云想是武林名门世家之女,因为父亲只有她一个女儿,所以是从小被当做男儿养大,在她父亲死后,被宗室子弟谋害,不慎被逼落悬崖,被悬下流水冲到一座与世隔绝的小村庄旁,被一名少年救起。少年名为夜寻,是村中的一名孤儿,被养在亲戚家中,村子排外,而且他与亲戚的关系也不太好,所以他不能将云想安排在亲戚家,只能将她安置在自己父母从前住的小木屋中。
  • 天机帝尊

    天机帝尊

    一部《周易》,算尽天机。一本《山海经》,万兽臣服。异世鸿蒙,谁主沉浮?神兽在我意志下沉沦。神袛在我面前也无力。巅峰之处再回首,敢叫轮回坠神坛!
  • 梁传

    梁传

    历史留给了我们什么?是名将“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的气概?还是儒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这是我的第一本小说,是故事,是情怀,更是我想与你一同思考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