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900000006

第6章 惨烈片段里,家国肌体的磨砺 (2)

现今,所谓“百姓社会”,主要指没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的人群。而“公民社会”对“公民”的素质要求普遍较高,一般应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精神,能够有意识地对社会起到监督、批判的舆论作用,有改良社会的良好愿望,可以起到调节社会压力的作用。自“五四”开始,以蔡元培、胡适先生为首的知识分子

就一直倡导真正的“公民社会”。随着“救亡图存”的历史风暴席卷全国,建设“公民社会”的呼声暂时退居其次。但是当国家迎来和平统一的时候,“公民社会”再次成为主流,因为它对于国家在各种时期面临各种问题时,能起到强大的社会调剂作用,它可以在精神上约束一个人,使公民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别林斯基曾说:“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一个人生于一个国家、一个集体当中,因为有了社会营养的滋润,才能开出绚烂之花,得到瑰丽之果。同样,果实也要重归大地,再次生长出新生之物。当国家和谐太平之时,作为汪洋中的一点水滴的人此时能做的,是安然地享受大海所带来的宁静;当国难来临之际,纵使力不能及,也要给予国家以精神支持。

万点滴水成浩海。“滴水”之间互相交融,就有了同胞之情。同在一国之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旦哪里有了困难,哪里面临着枯竭,其他的“滴水”就会迅速补充。黄河与长江的洪泛曾毁灭了多少人的家园,但是在同胞、手足的支持下,家园得以重建。我国的东南沿海终年受到台风的侵袭,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风魔”的威胁,但是台风过后,八方援手又再次撑起了中国东南海岸富丽的美景。2008年初春南方的雪灾、5月中旬的汶川特大地震,中国民众大规模动员、号召,甚至自发捐款,组织各种形式的志愿者队伍奔赴灾区,其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足以让全社会对其共唱生命的赞歌。

“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列夫·托尔斯泰曾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当一国建立,作为其公民,就被赋予了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如果背离这个国度,就注定要慢慢地枯萎,最终无所依归。

团结,并不只存在于志同道合的人群之中,它适用于更大更广的范围,例如国家乃至世界。想要拥有一个凝聚力极强的集体,只需要我们都用真诚去面对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让他们感觉到心灵的温暖。学会在他人的赞赏中寻得自信,而不是自大;学会倾听他人的话语,而不是妄加评论;客观地看待他人的言论,而不是偏袒憎恶;发现他人的优点,而不是缺点;宽恕他人的缺陷,而不是挖苦;在必要时忍让,而不是斤斤计较。

人与人之间,不一定要志趣相同,纵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不一样,在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精神熏染下,再大的矛盾也可以容纳,并且在共同抵御灾难侵袭时,站在一起,互伸援手,这才是真正的“公民社会”。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后,“公民社会”已然成形。每个人都是社会汪洋中的一滴水,靠着一滴滴的汇集,水乳交融,互相滋润。

为未来造就担当的一代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以山石崩裂、岩浆喷涌的豪迈激情写下了下面的句子:“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从这些句子中,我们仿佛看见了他对国家未来充满忧虑,但少年们又让他充满信心。

懂得倾听历史是一种智慧,懂得承担过去是一种勇气,懂得担当未来则是一种明智。

有人说: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的青年造就美好未来,但我们能够为未来造就我们的年青一代。青年、少年群体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在不同的时期,青年群体的最核心力量分属于不同年代的人。20世纪,新中国成立之初,二三十年代的人是国家复兴的基础动力;改革开放,五六十年代的人则为国家擎起了一片天空;今日的中国,青年群体最核心的力量是七八十年代的人,而“80后”的年轻人,则更是将这个国家的发展推向一个高潮的“新生者”。

十年来,从1998年的洪水,到“非典”、风灾、雪灾,再到重大的地震灾害,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自然伟力之“恐怖”,同时也清楚地看到人类之渺小。曾经,面对自然不可抗力的因素而惴惴不安的人类,寄希望于神灵的救赎,祈天求雨、设坛祭祀、哭乞跪拜,可惜天光云影依然变化无穷,人类依然要承受很多突如其来的剧变。数千年过去,当人们以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可以疯狂地掠夺自然的时候,自然还以痛击,人类终于察觉自己的脆弱与不堪一击。

如今,我们不得不正视灾难带给我们的创伤和痛苦。灾难带走了无数生命,上演了一幕幕接近于覆灭的惨剧。然而,我们也清楚地知道,灾难的一次次洗礼令我们这个民族焕发出雨后的“新绿”,每一次战胜灾难后,我们都越发充满力量和勇气。这些“新绿”,即是一代代青年与少年。

也许有人会说,20世纪60年代的人在急流勇退,70年代的人在不断前进,而80年代与90年代的青少年,却因为陶醉于安逸的生活而变得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但是,面临变化极快的社会现状,青少年也同样体会到了时代的紧迫感和历史的责任感。

青少年惯于幻想,生活越稳定,幻想往往越多。这也是为什么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人,对理想的思考常常大过对现实的考量。他们喜欢读一些杂书,对世界各国的古代英雄充满崇拜感,这从他们喜欢看历史剧和古典大片就可以看出。同时,他们也寄希望于幻想,思考未来和无限的星空。也许这会被一些成熟的、实际的人嘲笑为单纯、虚伪和不自量力,但是这种对历史的赞叹、对未来的憧憬,为青年们承担责任做了必要的准备。

1998年的洪灾中,出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年轻官兵走上了抗洪第一线,以血肉之躯拦截洪水,牺牲性命在所不惜;“非典”时期,年轻的医生和护士们站在医疗前线与病毒打了一场硬仗;汶川地震中,“80后”纷纷以人民子弟兵、志愿者的身份投入救灾当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显示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道主义情怀。青年和少年们不仅接受灾难的洗礼,而且在灾难中承担和履行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时代的车轮永无休止地滚动着,关于世界,关于未来,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将不断涌现。与此同时,青少年们接受重大灾厄洗礼之后所建立起来的担当感还远远不够,他们的热血需要不断沸腾,去追求更高的理想。

知之易、行之难,世事之规律。青年人眼下可以做的,首先是培养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心态,无论处境如何,都以乐观的姿态去面对生活、笑对人生,不要因一时的失意而气馁,不要因一时的得失而放弃梦想。因为年轻,所以心灵清澈,所以更容易被激情点燃。

接下来就是要选择自己未来的路。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走在路上或许会彷徨无助,因为有荆棘,也许会伤痕累累。不同的人在面临抉择的同时所展现的心态,就决定了他们所处的层次。心有明灯,坚持走下去的想法就难以动摇。也许狂风暴雨会让这盏灯忽明忽暗,但是在暴风雨后所绽放出的或高大、或深远、或璀璨、或静谧的光芒,如耀眼的精灵,会将腐朽的人生化为神奇。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青少年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也是在为国家的未来奋斗。这是一个平衡木,偏向任何一端,另一方都会高高翘起。只有二者兼顾,视为等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不必害怕任何痛苦,因为青春赋予了青年承受痛苦的体力和心态,正像一首诗说的那样:你快乐吗?我快乐!你悲伤吗?我悲伤!你害怕吗?我害怕!你继续吗?我继续!

同类推荐
  • 明末小舵手

    明末小舵手

    孙世平因索贿,误遭雷劈,被泰山王误送明末,本着出名要趁早的理念,伴随他的成长,频频金手指,点亮科技树。跟随伯父孙传庭的落寞、升迁、建军、斩杀高迎祥直至兵部尚书的过程,孙世平利用资金、技术一路帮扶孙传庭走向一条于前世不同的道路。同时自己以所有的积累,创造了近代化强军打败所有对手,又从经济文化建设入手,塑造了一个崭新的明朝。主角:孙世平安逸沉静的性格本不适合争斗,但是末世的灾难,一次次冲击下,慢慢的成就了一个雄伟的身影。小舵手是我第一次写小说,文笔可能差强人意,逻辑和故事性上有欠缺,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 司马迁之志:《史记》之“继《春秋》”辨析

    司马迁之志:《史记》之“继《春秋》”辨析

    撰《史记》的缘由,司马迁自己在《史记》末篇表述得很清楚,即是承父志而继《春秋》。于此,历来论家多无异议。然而,在今天看来,《史记》的根本著述动机并未因此显明,仍存在需要澄清、辨析的地方。本书从文质之辨、君臣之际、《论六家要指》的意义等角度,详尽辨析了《史记》之“继春秋”说。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帝冬

    帝冬

    东汉末年,一名剑眉星目身着黑色全身甲的青年骑在霸王龙上看着冲过来的吕布,笑出了声权游里一名剑眉星目身着黑色全身甲的青年骑在霸王龙上看着身后的三角龙骑兵满意的点了点头吾之所到,帝者之冬!
  • 改写唐朝历史

    改写唐朝历史

    意外穿越到玄宗时代,到了承接唐朝兴衰的转折点,如何拯救大唐,如何让杨玉环不在背负红颜祸水的骂名?如何面对李林甫这样的奸臣?苏某人到了该站出来的时候了。
热门推荐
  • 超脑特勤组

    超脑特勤组

    “李想,作为一个特工,你觉得什么技能比较重要?”“拍马屁!”“能说的具体一点吗?”“拍领导的马屁——特别要看准领导的爱好,喜欢钓鱼的送鱼竿儿,喜欢乒乓的送球拍儿,喜欢美女的送照片儿,喜欢我的送……额……”
  • 恶魔逐爱:恋上杀手女王

    恶魔逐爱:恋上杀手女王

    那一日,湖畔初遇,一眼万年。那一日,雪山定情,托付终身。然,情深似海,却落入武林的腥风血雨之中。“阿好,为什么要杀了我的母亲?”“阿好,为什么你对我的信任这么薄弱?”“阿好,我该拿你怎么办?”“阿好,你回来好不好?”一次又一次,他捂着疼痛的心口问她。她只是面容冷淡的笑着看他,仿佛什么也不在意,转过身却泪流满面......遇见你,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却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守难。 【十大世家系列之虐恋情深(一)】
  • 绝斩之帝

    绝斩之帝

    世人皆想成神,却不知成神之路几多艰辛,许多人在一开始便已了无希望。绝代天骄风雪黾为救女友甘愿放弃成神之资并重新开始修炼。风雪黾凭借着逆天的资质终于强势崛起。自此以后,其在成神之路上越走越远,不知觉间已是几百年过去。
  • 婴儿论

    婴儿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与昆曲

    我与昆曲

    《我与昆曲》尽可能全地收入了允和老师关于昆曲的散文、论文、讲话稿和书信,及一小部分《昆曲日记》。全书分三部分,各部分基本按写作年月编排,以求帮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允和老师与昆曲的渊源、情感,曲事活动及理论贡献。
  • 懒人沙发!变!变!变!

    懒人沙发!变!变!变!

    郑春华所著的《懒人沙发!变!变!变!》一共有10个故事。在本书中,小饼干家里新添的“懒人沙发”居然能根据坐在上面的人的身形不断变形,实在太神奇了!小饼干和妈妈可喜欢它了,总是争抢着坐上去。有一天,不知为什么,爸爸一坐,“懒人沙发”不能“变”了,这可急坏了小饼干,怎么才能让“懒人沙发”继续变变变呢?在《外婆变成了小宝宝》中,外婆生病住院后,围裙妈妈每天都去探望,可是因为不舒服,妈妈送去的粥和面,外婆每次只吃一点点,这可怎么办呢?小饼干想啊想,终于想到了一个能让外婆多吃饭的好办法,那会是什么办法呢?
  • 真武丹尊

    真武丹尊

    丹者,造化也。高深丹士能以丹入道,驱丹杀人,拥有神鬼莫测之能。一丹出,天地色变,镇压一方。方惊羽为求超脱炼制万古第一丹,却不想遭人暗算巧合重生为少年。这一世,凭借至强丹术,方惊羽横推万里,以无敌之资横空而起,碾压诸天,成就造化丹帝.
  • 南亭

    南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真十书盘山语录

    修真十书盘山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河石

    天河石

    上古神魔、天河石碑。人类从石碑上习得法术和武学,在这片天下演绎着自己的旋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经历。在一段段经历中,每个人都在悄悄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