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4600000001

第1章 人生感悟(1)

把握情绪——重读《儒林外史》有感

近日偶尔在旧书架上翻出《儒林外史》,重看“范进中举”,着实为吴敬梓先生的生花妙笔所吸引。正当范进依照老娘的吩咐,抱着家中仅有的一只老母鸡去市上叫卖以买米下锅时,报喜的已来到了他家。待他看到茅屋中间挂的报帖,只说了一句“我中了!”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这个故事的确让人有些心酸。

范进从20岁起应考,经10余回均未得中,已经54岁,看到中举的喜报后突然晕倒,是大喜之后的激动,这叫乐极生悲,是可以理解的,但它告诉我们:情绪,不可等闲视之。

“春风得意马蹄疾”。人在得意时趾高气扬,胯下的马也跟着高兴而跑得欢快,可谓“四蹄生风”。人什么时候得意,古人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用现时的眼光看,最得意的当属经商炒股暴发、仕途青云直上、世界大赛夺冠、科学发明专利、成名成家成星。一句话:让人羡慕、让人仰视、让人妒忌的才叫得意。这时如不能控制情绪,便会由洋洋得意以致得意忘形而不知天高地厚忘乎所以了。据报载,前些年一位进城农民不经意间摸了个大奖——一台五万元的农用运输车,可把他乐坏了。不会开车的他,居然开起来就走,车子发动后像脱缰的野马,一头冲进河里就再也没有起来。

失控的情绪必然导致失控的行为,它们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总是结伴而来。当有人遭到欺压、侮辱时会怒不可遏而孤注一掷:“我与他拼了!”马加爵因为累积起来的自卑心理而出现行为失控连杀四个同学,令人不寒而栗。

一般的情绪激动,虽不至于出现大错,至少也会产生某些不当举止,说些大话、气话、过头话、反齿相讥的话、讽刺挖苦的话,加深矛盾,不利团结。

遭受挫折、打击又无力逆转时,容易使人消沉,情绪低落,感到前景黯淡,因而心灰意冷,精神颓废。比如官场失意、企业倒闭、情场失恋,诸如此类。

人生的大悲大喜、坎坷经历都是极易引起情绪波动的时候,当然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及时作一番心态调整,才能适应变化了的局面。

制约人情绪的有年龄、经历和性格等因素。年轻气盛、血气方刚,遇事易冲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吃一堑,长一智”锐气渐消,棱角因时光流逝而磨损,喜怒哀乐会变得平淡一点,生性温和者较之刚烈暴躁者显然会理智得多。

控制情绪并非易事,但并非不能做到:需要一个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凡是要胸怀宽广,莫去斤斤计较,要有度量,所谓“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有了这种度量,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就能团结人,成就事业。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从缴获中发现一束属下与袁绍暗通的书信,有人主张“按图索骥”将这些人杀掉。但曹操不让,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宽阔胸襟和容人度量,更让那些暗通之人心存感激而效忠于他。

需要一种良好的修养。汉留侯张良昔日在下邳桥上遇见一位老翁,故意将鞋弃于桥下,要张良去取并为其穿上。张良气愤,但一想人家是长者,于是压抑怒气并按其要求跪着帮其穿上。后三次赴会,得《太公兵法》辅佐刘邦,传为千古佳话,实为修养得法所致。

需要一定的磨练过程。磨练让人成熟,磨练越多,人越老成。韩信年轻时就胸怀大志,但不做工务农,不为人所理解。一日被一帮市井无赖围住,指着鼻子说,你成天佩个宝剑倒像个样子,今天,你要么用剑杀了我,要么就从我的裤裆里钻过去。于是信“孰视之”(司马迁语),此时的韩信两眼直视对方良久,他在极力控制自己,心想,如果我杀了他,必然要偿命,那还谈什么立大志干大事?与这样的无赖有什么好计较的,忍吧。于是弯腰伏地从无赖的裤裆下钻了过去。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胯下之辱”。没有大志向,不能压住自己的怒火是做不到的。能够忍辱才能负重。否则,便没有后来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了。

把握情绪需要气度,气度来源于涵养,涵养来源于素质,素质并非与生俱来,必须靠学习、靠历练、靠总结。

从垂钓说开去

我喜爱垂钓,但绝不是什么高雅之举,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兼图口福,含有淡淡的功利色彩。

古今关于垂钓的话题很多,最有名的莫过于姜子牙和严子陵二人。几千年流传姜子牙是直钩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的钓鱼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在等待英主。而严子陵在富春江畔筑台钓鱼,是为了避祸,他和东汉的光武帝是同窗好友,刘秀要请他出山辅佐,他不愿意搅合到官场中去,担心引来杀身之祸,刻意冷淡于他,在富春江边隐居下来,也成了千古佳话。

说到垂钓,除了具备一点钓技外,还得专心致志。大凡钓友都知道,如果不能专心盯紧浮标是很难钓上鱼的。只有盯住浮标,才能抓住时机杀钩提杆。浮标的上下沉浮是判断鱼咬食的标志。如何沉、如何浮,什么是鱼咬食、什么是鱼带丝仅凭感觉,而感觉只能从经验中来。

当你目不转睛地盯住浮标时,浮标的上下沉浮会牵动你的心随之上下沉浮,这时的你一定是心无旁骛的。

有些文人墨客在描述垂钓的文章中说,垂钓于山水之间,悠哉悠哉,诸如黛色的山、绿色的水,松涛阵阵、白鹭翻飞,一派世外桃源,那都是文人逗趣,艺术加工。一心垂钓者是无暇去关顾山水景色的,关注的只是浮标的动静、遛鱼的技巧。

许久没提杆垂钓了,未免有些念想,想到浮标沉浮的情景,有如人生。假如浮标的沉浮寓意人生,浮是否意味着得到权和利,沉则遭贬谪失意甚至丢掉性命。

汉高祖刘邦出身卑微,所幸有萧何、张良、韩信等的辅佐,才奠定汉朝400年的基业。大汉王朝的建立,萧何、张良、韩信功劳最大,并称汉初三杰。刘邦称帝后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楚汉相争,刘邦几乎每战必败。如果没有萧何源源不断供给粮草、补充兵员,如果不是张良精心策划,刘邦很可能早已成了项羽的刀下之鬼。自从用韩信为大将后,形势便很快发生质的变化。最后的垓下之战迫使项羽自刎乌江。

简言之,没有韩信便没有汉高祖!

古人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项羽灭亡了,留着韩信,将来的矛头对准刘邦怎么办?韩信用兵可是天下无敌呀,于是设计诬陷杀掉韩信。韩信之死除了他自己疏于政治、名利思想太重外,刘邦也太绝情了。明正德年间,有位兵部员外郎骆用卿在《题韩信庙》的诗中道“英雄漫洒荒山泪,秋草长陵久落晖。”说韩信虽然冤屈被杀,而刘邦又怎么样呢?也不是陵墓上长满荒草,夕阳下显得一片荒凉吗?更令刘邦万万想不到的是,他尸骨未寒,吕后便开始专权,培植吕氏一党,妄图取而代之。就在他死后200年左右,社会矛盾急剧恶化,王莽毒杀平帝篡汉,搞了一段书生政治,不可收拾后被刘秀取代才又算继承汉统。更令刘邦想不到的是,到东汉献帝手里,乱世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献帝成为傀儡,慑于曹操的威势,成天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后世子孙竟是这样的不成器,可历史偏偏就如此无情。

韩信少年丧父,家道贫寒,本人游荡度日,常在友人家寄食,为友妻所妒。曾受食于漂母,又受辱于胯下。投项羽不得用,改投刘邦仍不得重用,不得已逃亡为萧何追返,力荐于刘邦为大将,建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齐王、楚王,后改封淮阴侯。名利都很高了,该知足了。

项羽灭亡后,韩信便没有什么价值了,此时的韩信应当明智地急流勇退,以求自保,而他身处险境却毫无察觉,还在糊涂地为将他降为淮阴侯不满,“日夜怨望,居常鞅鞅”,制造积怨,加速悲剧结局的到来。

韩信的沉浮说明:韩信凭借他的军事天才帮刘邦消灭了项羽,使天下由乱到治,求得了一段时间的安定,这是你韩信对历史的贡献。你的使命完成了,就应当销声匿迹,退出历史舞台。该浮时浮,该沉时则必须沉,同垂钓是一个道理,不能一味地浮,也不能一味地沉。有人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向汉王举荐的是你,出谋陷害的也是你。其实,也不能责怪萧何,这都是历史的需要,无可厚非。归根到底,这都是韩信的名利思想太重再加上其缺乏政治头脑所致。人应当凡事都看淡一点,尤其是要淡薄名利,明智者急流勇退,及早归隐田园,终老林泉。对于垂钓,能有收获当然好,空手而归也应释然,莫要太计较得失。

施恩和感恩

世上的恩情多种多样:养育之恩、救命之恩、知遇之恩、教诲之恩……但最大的恩情莫过于中国共产党拯救民族危亡、解人民于水火,为人民大众求解放、谋幸福之恩,可谓比天高比海深,得到全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戴。

大凡施恩者既有类型的不同,更有不同之目的。

有一种施恩是出于怜悯之心,是不图回报的,韩信为布衣时家贫,而他心怀大志,不屑做工务农,曾在友人家寄食为友妻所忌,不得已拿个钓竿在河边钓鱼,饭食无着,有一漂母怜惜而给食,韩信很是感激,说:“吾必有以重报母。”漂母怒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当今社会这种不图回报扶危济困的事例俯拾皆是,诸如舍身救人,捐赠救灾,资助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资助治病,义务服侍老人、收养孤儿、弃婴等。他们这样做的初衷并不认为是一种施恩,而看成是一种社会责任。因此,他们的这种善举是纯真的、无私的,是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人性的美德。他们这样做了,便会感到一种内心的愉悦,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才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活着才算真正的有意义。

有一种施恩是出于义愤,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用现时的话说叫见义勇为。《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解救金家父女就是一个典型。在现代社会中不乏司法救助,比之封建社会的鲁莽汉子用拳头解决问题当然要文明、理智得多,符合法制社会的行为规范。这种施恩自然不会想到事后要任何回报了。

有一种知遇之恩也很纯洁、高尚。家喻户晓的桃园三结义,刘备看准了关、张二人武艺高强,能为他所用而与之拜把子。同样,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更是看准了他的旷世之才,能为他匡扶汉室发挥作用而礼贤下士、冒雪登门的。这样的知遇之恩促使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竭尽全力辅佐他的蜀汉事业,是谓“士为知已者死”。这种知遇之恩中极易带有不顾政治倾向的盲从性,是不值得提倡的。

有一种施恩者带有某种企图,是别有用心,甚至可以说是包藏祸心的,吕不韦于异人就是如此。秦昭王四十二年,异人(子楚)为秦质于赵,秦数攻于赵,赵不甚礼子楚……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于是重金资助异人广交宾朋,又重金贿赂华阳夫人,为异人多方游说,使其得立为嫡嗣,是为子楚。秦孝文王元年子楚上台,是为庄襄王。其先,吕已将有孕在身之姬赠异人。庄襄王在位三年崩。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为相国,号称“仲父”。至此,吕不韦施恩于异人的目的达到了,开始收取回报了。但让他始料不及的是结局并不好——被儿子逼得饮鸩而亡。大概这就是古人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统统都报。吕不韦在异人身上下功夫,在他处于困境时帮助他,是利用他来窃取秦国啊!下场可悲,却是咎由自取。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受人恩惠应当感恩戴德,知恩必报是做人的基本。韩信功成名就后不忘漂母就食之恩,赐以千金。此前,蒯通曾三番几次力劝韩信背汉自立,韩信不干,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背义向利乎?”韩信怀着感恩之心,为刘邦打败项羽倾尽全力,刘邦承认:“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就没有淮海战役的胜利。形象地说明了老百姓与共产党的血肉联系,共产党是施恩者,人民对于共产党同样也是施恩者。共产党正是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古往今来,多数感恩者是能做到知恩报恩的,但恩将仇报者也不乏其人,民间此类事例不少。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出现面对跌倒的老人、途遇发病者、车撞的而不能伸手相救呢?皆因诸多顾忌而不敢上前,其中最主要的是担心遭诬陷,好心没有好报。恩将仇报者要算古代的帝王了,刘邦是最著名和恶毒的一个。著名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就出产于他刘氏名下,死在他手下的韩信、彭越、英布……应该都是冤死鬼。后世的许多帝王效法于他,冤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总之,施恩不能图报,感恩之心却万万不能没有。人类社会朝着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境界前行,更应相互关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都多一点公德、美德,多给别人一点帮助,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共生,和谐共存。

享受人生

人到老年容易怀旧。这种怀旧并非留恋过去,而是一种总结以往展望未来的遐想。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要经过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段,不知要淌过多少条河,爬过多少座山,沐浴多少次风霜雨雪。但人生又是短暂的,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人生苦短,岁月漫长,重要的是善于体验人生,享受人生。这其中要靠经历,没有丰富的阅历,便不会享受人生。

人生的最大享受不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不是吃喝玩乐、醉生梦死,而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努力奋斗。有的人钱赚多了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于是沉迷于夜总会、桑拿房,徜徉于赌场、舞池,忙于猎取靓女、洋妞,包二奶、养情妇、金屋藏娇,更有甚者以吸毒为时髦。似乎人生的享受仅只于此。殊不知,此种所谓享受的结果是精神颓废、内心空虚,如同行尸走肉,是一种病态人生。相反,像焦裕禄、牛玉儒、任长霞等一大批时代骄子,他们有着光辉的业绩、灿烂的人生,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记忆。在华西村,吴仁宝的贡献最大,但他不拿最高奖金,不住最好的房子,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是他最大的心愿,大家满意了、高兴了是他最大的享受。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帮助了别人。这是除为国家服务之外的另一个最大享受。济人之困、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你给了嗷嗷待哺的生命一顿饱餐,看到他的满足时,你会比自己饱餐后更惬意,当有人落水时你伸出手拉他上岸后,你会一身轻松长嘘一口气感到莫大的欣慰,而你回家的脚步一定会比平时更为矫健。这便是帮助别人后的一种愉悦的感受,是任何物质享受所无法比拟的。

同类推荐
  • 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本文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想知道知道吗?想了解吗?赶快买本来看看看吧,给自己增长一些见识。
  • 鲁迅经典

    鲁迅经典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来改名树人。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但是因为一部影片,深知仅仅作为一个医生是不能拯救中国人的,于是弃医从文,试图以文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矛头直指“吃人的礼教”,发出了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此后,他更是以极其深遂的思想和极其深刻的文字,挖掘分析了本民族人民的魂灵,并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了众多的具有国民劣根性的经典人物,对中国人的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 长的逍遥自在心

    长的逍遥自在心

    老子、庄子和《老子》、《庄子》是中国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和经典之作,无论其人其文,无不华采丰高,慧见超俗。本书选取了治国与煮鱼、愚民之术、文明的苦恼、鱼乐园、蝴蝶梦、偷箱子的人等三十几个关于人生哲学的故事,涉及“道”“无”“有”“虚静”等一些基本的道家思想。作者以冷静的智慧和诗性的笔触描摹出老庄的精彩境界,语言洗练,思理明晰,启人心智,益人见识。
  • 优美的校园散文

    优美的校园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山水清音

    山水清音

    本书是著名环保专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林宣雄的第一本诗集。作者说:“我的诗歌创作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环保和行走,全国的环保和全国的行走。我的行走覆盖了全国,我的诗歌创作地也几乎覆盖了全国。”本诗集收录了作者150首诗作。由于作者环保专家的身份,他有机会走遍全国的山山水水,对环境有比之常人更深入肺腑的认识和理解,发而为诗,便有了别样的沉重或视角,读之能给人以新的启迪。
热门推荐
  • 师父,徒儿错了嘛

    师父,徒儿错了嘛

    一场意外,醒来之后竟然什么都不记得了。不仅不记得,而且还性情大变。什么?我以前喜欢那什么东海三太子?以前的眼是瞎了吗?什么玩意儿都喜欢……冥夜:“既然天界容不下她,那我魔界来宠她!”轻依:“师父,徒儿错了嘛~”本文1V1男女主身心干净~
  • 你是我的星光之海

    你是我的星光之海

    他,是个阳光灿烂爱笑的大男孩。她,是个美丽,让人觉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女生。因为弟弟的原因,他与她相识,相恋。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上帝永远的从她身边,带走了她年华中最美好的初恋。
  • 倾世荣华:王妃太腹黑

    倾世荣华:王妃太腹黑

    她是上古召唤神族后裔,嚣张纨绔,召军队驭万兽,好不威风凛凛。一朝重生,她是翔天大陆慕容家族大小姐,亦是世人敬仰的容家少主未婚妻。当世家小姐对上召唤神族后裔,她的到来让表面平静的翔天大陆幡然巨变。他说:红尘深处,我应劫而来,抽身,却已是心痕累累。
  • 那些年我们遇见的美好时光

    那些年我们遇见的美好时光

    “吴一,你喜欢我吗?吴一,你爱我吗?梁果果眨巴着问道,吴一温柔一笑,所有言语都化与唇齿之间。袁晟启,这一生,祝你幸福。下一世,我愿能把我的爱提前告诉你。
  • 盛宠嚣张王妃

    盛宠嚣张王妃

    她,历史学院研究生,穿越到大明成为大掌事;他,永春侯府小侯爷,游离来苏州闯出天下十大才子之名;她为保命陷入无限纷争,宫廷争斗,江湖恩怨不休;他为求爱踏上舔狗之路,保驾护航,开心时光不断!
  • 夜雨江湖疑无声

    夜雨江湖疑无声

    大明初叶,天下初定。洪武帝重刑治世,但有不服,一律格杀勿论。自此开有明一代基业。
  • 参精自救攻略

    参精自救攻略

    他,本是老君后花园种的一颗千年人参,受丹土的滋养,修成灵形。偷偷炸了老君的炼丹房,又“嫁祸”于曜日星君的小女儿。小女被贬历劫,曜日星君得知自己的小女儿被冤枉,这还了得!他愤怒地一把揪住人参叶。“今后,我让你时刻护着她,她在凡间若被人伤及半分,我就将你大切八断!”“是……是……”
  • 我的青葱时代

    我的青葱时代

    全书详细记录了季羡林的青春往事:因玩物丧志而自责、因文章发表而自得、大骂考试、批评教授、研究学术等,内容还包括清华园日记、怀念大学时代的师友,以及大学毕业后当高中教员的经历。从中既可以看到一位大儒年轻时的真实生活,也能时见陈寅恪、吴宓、钱穆、朱自清等学者的言行气度,对于理解或研究中国现代教育史、季羡林生平和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超级宝宝,不理总裁爹地

    超级宝宝,不理总裁爹地

    超级宝宝,腹黑爹地。她被后妈以一百万的高价卖掉,但是却没有想到一夜缠绵之后竟然因祸得福。多年以后当田悠悠带着田小辰归来,竟然意外重逢了那个男人。生活还没有步入正轨,便被田晴儿盯上。田悠悠没有想到,小包子的爹竟然是……当他看到那个酷似自己的小包子,叱咤商界的封少竟然闪变为超级奶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懿荣传

    王懿荣传

    《王懿荣传》全书近40万字,以丰富的材料,全面详实叙述了王懿荣的家学渊源、生平交友、跻身殿堂、金石巨匠、发现甲骨文以及爱国爱民和血洒京师的伟大爱国学者一生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