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9700000013

第13章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1)

一封令人惊奇的信

1875年9月,在法国巴黎科学院的例行报告会上,宣读了青年化学家布阿博德朗的科学论文。论文报告说,就在8月份,当布阿博德朗用光谱分析的方法对比利牛斯山里的闪锌矿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新的化学元素。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布阿博德朗给这个新元素取名为“镓”(Gallium),因为法国古时候被叫做“家利亚”(Gallia)。

又有新的元素被找到了!喜讯使在场的化学家们精神振奋,因为好久以来,他们之中谁也没有发现新元素了。而发现和研究新元素,是那时化学家们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后来,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布阿博德朗把他所测得的镓的一些重要性质发表在《巴黎科学院院报》上。据他报告:新元素是金属,原子量是69.9,熔点不高,比重是4.7(就是同体积的水重的4.7倍)……过了不久,布阿博德朗收到了从遥远的俄国寄来的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使他大吃一惊。

当时,邮递信件并不像现在这样方便。没有飞机,火车路线也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没有连成四通八达的线路。再说,那时候火车的速度比马车也快不了多少。布阿博德朗报告发现新元素的消息传到俄国,再从俄国寄信到法国,需要很长的时间。从信封上的邮戳看,写信的人在写这封信以前不可能有很长的时间来研究他的报告。可是,信里除了热烈祝贺他的新发现外,还明确地指出,对于新发现的元素镓,布阿博德朗弄错了一个数据——镓的比重应是5.9~6.0,而不是4.7。同时,信里还详尽地说明了镓应该具有的各种性质,包括布阿博德朗在报告中没有讲到的一些性质。例如,信中说到镓还能生成一些什么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分子式应该是什么样的,等等。

更令人惊奇的事是,这位寄信来的俄国学者还说,关于这些,他并不是在布阿博德朗发现了镓之后,而是早在1871年和1872年,也就是三四年前就已经反复说过了。

布阿博德朗看了信以后,感到很奇怪。他敢断定,这位远在俄国的科学家手中并没有镓,甚至连镓是什么样子也没见过,为什么居然能够这样肯定地向他——镓的发现者指出,镓的比重不是他所测定的4.7,而是5.9~6.0。布阿朗本想立刻写一封回信反驳这位俄国学者,可是转念一想,觉得还是认真仔细地再作一些实验为好。他知道,只有拿出更可靠的科学实验结果来,说话才具有力量。

他决定用更加纯净的镓来做实验。为了得到更加纯净的镓,他又重新提纯。他非常仔细地操作着,哪怕是一点点杂质,也要想办法去掉。用这次得到的纯净的镓重新测定比重,没想到,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得到的结果,不多不少,正在那位俄国化学家指出的范围之内——5.94。消息传开以后,化学家们忙起来了,他们从这位俄国学者的来信中得知,早在4年以前,他就在一本德文杂志上发表文章,指明了这个新元素的性质。于是,他们赶快找来1872年出版的那本德国化学杂志,大家传来传去地看个不停。是的,那位俄国化学家的的确确是在4年前就已经把这一切都说得很清楚了。

这简直像神话一样!

在化学家们看来,这比神话还要神奇。要知道,这是真正的未卜先知呀!人们被这位俄国科学家的神奇预言征服了。

这位俄国科学家是谁?是怎么预先知道镓的各种性质的,而且还知道得那么准确?他就是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

为元素构筑大厦

1867年,俄国彼得堡大学聘请年轻的化学家门捷列夫担任化学教授。当时,人们发现的化学元素已有63种之多,只是这些元素都杂乱无章地随意排列在教科书中,门捷列夫实在不愿用这样的课本来敷衍学生。他深信这些元素之间一定有一种内在的规律,他要给它们科学地排出一个队伍来。其实这项工作许多前辈科学家已经做过,虽然没有成功,却积累下不少经验与教训。门捷列夫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决定从元素原子量入手进行工作。他把当时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的名称、性质等写在一张张卡片上,再按原子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卡片排列起来。这时,各种元素的性质已显现出初步的变化规律了,只是还不理想,因为有几种元素显然破坏了这种规律性。门捷列夫试着调换了它们的位置,原来队伍又变得整齐了,可是原子量又不对了。会不会是以前有些元素的原子量测错了?门捷列夫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对这些元素重新进行了测定,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猜测完全正确!这一成功更坚定了门捷列夫的信心。以后遇到排不下去的情况时,他便留出空位,并大胆地预言这是未发现的新元素。根据空位上下左右元素的性质,门捷列夫甚至推测出这些新元素的许多性质和特征。在短短的几十年中,这些预测都一一获得了验证。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散乱的化学元素在“建筑师”门捷列夫的手中,终于变成了一座完美的“元素大厦”。所有的元素在这座大厦里都有自己的房间,无论横排还是竖排,它们的性质都呈现出极有规律的变化,这时是1869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化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反映了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量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门捷列夫本人就曾运用元素周期律预言了当时尚未发现的6种元素(钪、镓、锗、锝、铼、钋)的存在和性质。此后,元素周期律在人们对元素和化合物性质的系统研究中起着指导作用。至今,元素周期律仍然是研究化学、生物、物理和地质学等科学的重要工具。

1955年,化学家发现了第101号新元素,为了纪念门捷列夫,科学家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

揭示元素的本质

我们现在都知道,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除了第七周期的后面以外,其他的位置上,都已经各就其位,被已知的化学元素排满了。它们的顺序是严格的,不能任意地调换位置,更不可能在它们之间,插入一种新的元素。要有新元素出现,它也只能理所当然的,接着第七期的元素往后排,而且是只依其本身的特征,不依其发现的早晚,该排在什么位置,就固定地排在什么位置上。

化学元素周期表一部分

人类掌握的自然界的奥秘,没有比元素周期表所反映的事实,更精彩、更天衣无缝的了。

下面我们就来简要地介绍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创立及元素周期表的产生和发展的故事。

远古时期的人,不知什么是元素,对单质和化合物也不会加以区分。但他们从哲学的观点,有类似元素的所谓“原质”的概念,认为水、土、气、火、金、木等,按不同的比例组合,就能构成宇宙万物。到了16世纪,炼金术士和医药学家们,又增加了硫黄、水银、盐、油等物。直到17世纪中叶,由于科学实验的兴起,积累了一些物质变化的具体事实,才初步认识到,有解决关于元素概念的必要。

1661年英国学者波义耳提出了元素的概念,他说“……那些原始的和简单的,或是完全未混合的物质,这些物质不是由其他物质所构成,也不是相互形成的,而是直接构成称为完全混合的物体的组成部分,而它们进入物体后,最终也会分解”。这个概念被他叙述得如此费劲,现在的科学概念,几乎找不到这样长的文字描写。这在当时还没有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等的概念,波义耳也就只能如此了。

就在波义耳建立了元素概念后的100多年中,人们发现了一些新元素,特别是燃素说兴起和死亡,元素概念才逐渐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从而出现了由拉瓦锡编制的第一张元素分类表。

1789年拉瓦锡在他发表的著作中,对波义耳所下元素的定义表示赞同以外,还补充说元素是“化学分析所达到的终点”。这样说就比波义耳的长篇大论更加确切了。同时他列出了一张元素分类表,包括有气体、非金属、金属和土质四类共33种,但其中光、热、石灰等也被他当成元素。可见他只是从物质外观去分类,并没有而且他当时也不可能,把各种元素按本质上的区别来加以分类。

由表及里揭示元素的本质,是从测定了元素的原子量之后,逐渐有了头绪的。

19世纪初,英国学者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并认为原子应有一定的重量。他知道原子很小,无法测出绝对质量,就采用对比方法,人为地定出一个原子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就能以最简化的方法得到一个相对数。

最早道尔顿把氧的原子量定为5.5,后又修改为7。接着,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分析他人的实验成果,自己再进行精密测定,通过思考,在1826年发表的原子量表中,氢的原子量为1,氧的原子量为16.02,还有碳、硫等其他共40多种元素的原子量。那些数据跟现代原子量表上所列的基本上是接近的。

元素有原子量,在其数值不够精确时,就有人开始注意到,元素性质跟其原子量之间,必有某种联系,并尝试着据此对它们进行分类。从19世纪的第二个年代(1819)起,整整经过50年,元素的分类终于以一张周期表的形式固定下来了。

这里说一张周期表,并非指仅此一页纸上,某人所编的表。这一张表是无数科学家的心血结晶。1869年前后起有了它,我们现在化学课本中还是它,它的基本结构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过去,科学家们发现了它,现在科学家们在运用它所反映的万物之本的规律时,还在不断地发展它。

人们一说到元素周期表,就要提到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其实,早在门氏之前,德国人德柏莱纳在1819年,发现钙、锶、钡三种氧化物的式量(当时也没有分子及分子量的概念,用他自认为是原子量的数值),大者与小者的平均数,接近于居中者。后来他又发现了一些别的元素也有类似的情况,进一步扩大了“三元素组”的组数。

1850年德国人培屯科斐把已知的“三元素组”并列,发现性质相似的元素,并不只限于3种。此后的几年里,又有美国人库克、法国人杜马和德国人本生等,在研究了三元素组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同组元素原子量之间,有一定的数学计算规律的初步看法。

1862年,法国矿物学家陈库尔杜斯,提出了关于元素的性质就是数的变化的论点。他把当时认为的元素62种,按原子量(并不精确而且有错)大小,标记在一个绕着圆柱体上升的螺旋线上,从中可以看到某些性质相似的元素,都基本上各处在一条条由上到下的垂直平行线上。他把论文、图表和模型交到了巴黎科学院,遗憾的是被积压了将近30年后才发表。

其后,还有德国人欧德林和迈尔分别发表了原子量(1864年)、原子符号(即元素符号)表和六元素表,英国人纽兰兹发表了元素的“八音律”表(1865年)。

在1869年以前,人们对元素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图”、“组”、“律”等,有几十种之多。他们的研究工作,一步步地向真理逼近,为发现元素周期律创造了条件。

同时,由1819-1869年的50年间,化学上相继发现新元素,改进了测定原子量的方法,有了元素化合价概念,等等。这些又都为更科学、更完整、更严密地编制元素周期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现在,元素周期表早已为人们熟悉了,化学和物理学教科书里,各种手册里,甚至连常用的小字典里都印着它。那么,在这里我们先把元素周期表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元素周期表

大家一定很熟悉剧场和电影院的坐次表吧。那是一张按剧场坐位画出来的表。如果你拿到一张电影票,只要看看那张表,不用走进电影院,就能知道自己坐在哪儿,因为那张表上,把每个号码的位置都画出来了。

周期表就是化学元素的“座次表”。每个元素该坐在哪一行,哪一列,表上都写得清清楚楚。

下面的这张表就是现在常见的一种元素周期表。为了让初学的人容易了解,我们简化了它的内容。

初见到这张表的人常常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把这张表叫做元素周期表呢?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存在着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许多种类的物体。这多种多样的物体,都是由为数不多的一些元素的原子所构成。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的元素(包括人造元素)一共只有一百多种。

由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叫做单质。例如,金、银就都是单质,因为它们分别由同一种金元素和同一种银元素的原子所组成。氧气、氢气也都是单质,它们分别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组成为氧气和氢气的分子。

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互相化合而成的物质,叫做化合物。例如,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食盐和水,就都是化合物。食盐是由钠元素的原子同氯元素的原子互相化合而成的;水是由氢元素的原子同氧元素的原子互相化合而成的。

把这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按照它们的原子核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即原子序数),依次排列起来,这些元素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就表现出有规则的变化,并且经过一定的间隔,就重复出现这种有规则的变化。

同类推荐
  • 浊浪滔天:洪水的防范自救

    浊浪滔天:洪水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网络黑手

    网络黑手

    窃取安仔网络信息,并通过安仔的电子邮箱关注系列入室抢劫案的黑客险些命丧家中,黑客背后还有黑手?一家电子商务网站遭人勒索,已经准备好的赎金从紧锁的保险柜里不翼而飞,真凶如何调包?一起信用卡盗刷案的嫌疑人被人袭击,何人设下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阴谋?请你跟小D探长一起利用高科技手段揪出那些网络黑手吧。
  • 青少年心灵治愈故事系列:读懂世界这本书

    青少年心灵治愈故事系列:读懂世界这本书

    每一颗成长中的心灵,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纠结。听一些故事,打开一个心结,治愈一段忧伤。成长,是不断自我疗愈的过程。本系列丛书遴选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用活泼生动的故事讲述人生道理,治愈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帮助青少年打造一个更强大的内心。
  • 国宝有秘密

    国宝有秘密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 犬神

    犬神

    汤姆回到山清水秀的故乡,却意外遭遇盗猎猖獗、谋财害命的犯罪团伙。为了青山绿水和可爱的野生动物,汤姆应狩猎监督官的邀请,参加了打击盗猎护法行动。
热门推荐
  • 爱在深秋

    爱在深秋

    这是一个发生在那个纯真年代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阿慧是一所师范院校的一枝花,男主人公阿木是一个县级机关有名的大帅哥。作者以日记、书信的形式,真实地再现了那个纯真年代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通过多种手法和描写,深刻地刻画了主人公爱恨交加的内心世界。对当今处在商品经济社会的少男少女,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社会作用。
  • 云落漫天雪

    云落漫天雪

    一妖一仙,因为万年前的旷古大战而轮回入世千年一世,十世轮回六界因此而震动,天地因此而改变由爱生恨,由恨而悲,由悲成怒,由怒化痴万物生灵,无论善恶,皆有真情天地,无法赋予你重生,那就让我改变天地,万物,无法赋予你灵魂,那就让我统御万物。(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这个算什么流派,就姑且叫它…双生流吧!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哦!)
  • 原罪

    原罪

    从细微入手却大气势、高品位地描绘了一个正义与邪恶、除恶与“赎罪”之间激烈较量的场面。癌症病房里的老警察与富豪嫌疑人,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着智慧较量,激烈、残酷,而又充满强烈正义感和力量感。最终经侦民警马庆不仅抓住元凶、侦破全案,而且为犯罪嫌疑人张文昊搭起了“赎罪之门”,作品犹如一曲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的浪漫而悲壮的立体交响。同时作品也生动而鲜活地呈现了经济犯罪侦查这个特殊警种,正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的智慧较量”。
  • 再生缘之美人劫

    再生缘之美人劫

    “小梧。”他拦着我,对,他竟拦着我,我回首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眼那浅笑的女子,是啊,我该笑。我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才会爱上这人?
  • 邪王腹黑日常

    邪王腹黑日常

    扮得了猪装得了逼杀得了人的废材小姐VS令人闻风丧胆结果人后闷骚人前禁欲的尘王殿下!强强联手,腹黑对腹黑,究竟谁撩谁?被腹黑殿下壁咚?被按在墙壁上的花恋勾唇,伸手抬起那妖孽的下颚,帅气的抬鄂杀!和太子殿下有婚约在身?大婚之日,花恋一席白衣,全身上下就连盖头都是白的!说她是废材?如果掌管世人生死轮回,一统冥界的冥王是废材的话,那么全天下怕是没有天才了!
  • 一本书读完心理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心理学名著

    心理学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它在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前,长期依附于其哲学母体之中。1879年冯特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之后心理学领域派别纷争,百家争鸣,名人辈出。本书全力求体现全面性和可读性。对每一位入选的心理学家及其代表作,都有对其生平介绍、著作导读和整体思想的介绍,还有相关的趣味扩展介绍。
  • 带着虫巢征服异界

    带着虫巢征服异界

    某个倒霉鬼因为过马路时玩手机被车撞了,结果带着一座虫巢穿越了。“帝国大军?有我的蚂蚁军团多吗?”“兽人?有我的独角仙力气大吗?”“巨龙?那是我喂虫子的饲料。”
  •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本书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和舍勒的感受现象学的背景下,将其新创的道德意识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特别是孟子的良知学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对道德意识的三种来源即内心的、外在的和超越的起源,也即对道德本能、社会伦理和神学伦理进行了区分和描述,尤其对道德本能之所以是自然本能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回答“我们为何以及如何意识到善?”的问题。
  • 爆笑紫禁城生活:野蛮皇贵妃

    爆笑紫禁城生活:野蛮皇贵妃

    “你平日喜欢干什么?”“回皇上,臣妾喜欢看恋书!”“喜欢看恋书的话,那你进宫当贵妃吧!”“皇上,你这混蛋!臣妾要为您生孩子,让您疼让您爱。还要您爱臣妾一生一世!”《学霸萌萌哒:BOSS坏坏哒》也希望读者喜欢!
  •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