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9700000027

第27章 工业生产中的元素之谜(2)

李比希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里,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想问题,因而发现了问题的关键。很快,德国也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染料,而且在生产时无需用力搅动,工人也不用再忍受那刺耳的响声了。

芒硝是谁最早发现的

距今300多年,在意大利的那布勒斯城里,有位21岁的德国青年正在那里旅行。他叫格劳贝尔,后来成了一名化学家和药物学家。

格劳贝尔因为家境贫寒,没有进大学深造的条件,他便决定走自学成才的路。格劳贝尔刚刚成年时,他就离开家,到欧洲各地漫游,他一边找活儿干,一边向社会学习。可是很不幸,格劳贝尔在那布勒斯城得了“回归热”病。疾病使他的食欲大减,消化能力受到严重损害。看到格劳贝尔一天比一天虚弱,却又无钱医治,好心的店主人便告诉他:在那布勒斯城外约10千米的地方,有一个葡萄园,园子的附近有一口井,喝了井里的水可以治好这种病。格劳贝尔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虽然半信半疑,还是决定去试试。奇怪的是,他喝了井水后,突然感到想吃东西了。于是,他一边喝水,一边吃面包,最后居然吃下一大块面包。不久,格劳贝尔的病就痊愈了,身体也强壮起来。回到家里,他便把这件稀奇事告诉了亲友。大家都说这一定是神水,天主在保佑他呢!格劳贝尔自然是不相信这一套的,可究竟该怎么解释呢?

这件事像是有股魔力,时时缠绕着格劳贝尔。一天,他终于耐不住,又去了那布勒斯一趟,取回了“神水”。整整一个冬天,格劳贝尔哪儿也没去,关起门来一心研究着“神水”。他在分析水里的盐分时,发现了一种叫芒硝的物质。格劳贝尔认为,正是芒硝治好了自己的病。于是格劳贝尔紧紧抓住芒硝这一物质进行了大量研究,了解到它具有轻微的致泻作用,药性平和。由于人们历来就有一种看法,认为疏导肠道通畅对身体健康有极大好处,所以格劳贝尔认为自己得到了医药上重大的发现,把它称为“神水”、“神盐”,后来还把它称为“万灵药”,他相信自己的病就是喝这种“神水”治好的。

这是大约发生在1625年前后的事,化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科学,格劳贝尔对万灵药的兴趣还带有炼金术士的色彩。1648年,格劳贝尔住进一所曾经被炼金术士住过的房子,把那个地方变成了一所化学实验室,在实验室里设置了特制的熔炉和其他设备,用秘方制出了各种化合物当做药物出售,其中包括我们现在称为丙酮、苯等液态有机物。

格劳贝尔不愧是一位启蒙化学家。至于格劳贝尔当年发现的“万灵药”芒硝,现在已经弄清楚,它是含十个结晶水的硫酸钠。硫酸钠在医学上一般用作轻微的泻药,更多的用途是在化工方面:玻璃、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等,都少不了要用大量的硫酸钠;冶金工业上用它做助熔剂;硫酸钠还可用来制造其他的钠盐。

瞧,要是当初格劳贝尔痊愈后,以为万事大吉,不再去深追细究,哪里会有以后的这么多发现呢!为了纪念格劳贝尔的功绩,人们也把芒硝称为“格劳贝尔盐”。

应该说明的是,关于芒硝的医药效能,早在我国汉代张仲景的医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还有晋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都有记载。所以,要说最早发现芒硝有医药效能的还应该是我们中国人。只可惜我们未能用科学的方法对它做进一步地研究。

葡萄酒桶里的硬壳——酒石酸之谜

1770年的夏季,瑞典的天气异常炎热。有一天,斯德哥尔摩城里的沙兰伯格药房,运进了几大桶葡萄酒。工人们正把沉重的酒桶从马车上卸下来。这时,药房里一位年轻的药剂师走了过来。他打开桶盖,仔细看了看。葡萄酒质量是上等的,只是经过一路太阳的暴晒,桶壁上结了厚厚的一层淡红色的硬壳。

“咦,这是什么东西?”

显然,这硬壳引起了药剂师的兴趣,他刮下了一些硬壳,拿回自己的房间。

这位药剂师名叫舍勒,他从15岁开始到药房当学徒。舍勒没有进过大学,但他勤奋好学,对化学特别感兴趣,喜欢动手做各种实验。他利用沙兰伯格药房的丰富藏书和工作的便利条件,自学了许多化学家的著作,还亲自动手检验了不少物质的化学性质。

晚上,舍勒兴冲冲地喊来了他的朋友莱齐乌斯。莱齐乌斯是位年轻的大学生,同舍勒有着相同的志趣和爱好,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做各种实验。舍勒拿出从酒桶里刮下的硬壳,他们用加热的办法把硬壳溶解在硫酸里,等冷却后便析出一种晶莹透明的晶体。

咦!这淡红色的硬壳是什么?

看着这块晶体,舍勒和莱齐乌斯琢磨开了: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它的味道是甜的,还是苦的?舍勒想,这东西既然是从葡萄酒的沉淀物中提取出来的,大概不至于有毒。他决定亲口尝一尝,便拿起一块晶体,用舌头轻轻舔了舔,嗯,原来它既不是甜的,也不是苦的,而是有一种类似酸葡萄的味道。他们又把晶体溶解在水里,经过几次实验,发现它有许多酸的性质。于是,舍勒和莱齐乌斯便给它取名为“酒石酸”。

酒石酸提取成功后,两位年轻人兴致勃勃地将他们的发现写成论文,寄给了瑞典皇家科学院。谁知道,世俗的观念使这两个无名小辈的研究成果遭到冷遇,他们的论文被搁置在一旁,无人问津。

舍勒等了很久,没有接到皇家科学院的答复。不过,他并没有因此灰心。舍勒想,自然界的植物中,一定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酸。于是,他按照发现酒石酸的方法,从植物中提取了许多种酸。1776年,他制得草酸;1780年,制得乳酸和尿酸;1784年,制得柠檬酸;1785年,制得苹果酸;1786年,制得没食子酸。至于他们最早发现的酒石酸,并没有长期被埋没,它后来主要被用于食品工业,如制造饮料。酒石酸还可与多种金属离子结合,做金属表面的清洗剂和抛光剂。

瞧,这一个接一个的成功,不都来自于偶然沉淀在葡萄酒桶里的硬壳吗?

凯库勒的梦中发现是真是假

凯库勒

你很可能在中学化学课堂上听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1829—1896年)在梦中发现苯环结构的故事。如果你的化学老师忘了讲,那么你很可能在某一本面向少年儿童的科普读物中读到它。这个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已知一个苯分子含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碳的化合价是+4价,氢则是+1价,有机物的碳原子互相连接形成碳链,那么在饱和状态下每个碳原子还应该与2个(在碳链中间)或3个(在碳链两端)氢原子化合,算上去6个碳原子应该和14个氢原子化合,比如己烷就是这样的。苯分子只有6个氢原子,说明它的碳原子处于极不饱和状态,化学性质应该很活泼。但是苯的化学性质却非常稳定,说明它和不饱和有机物的结构不一样。

苯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分子结构呢?这个问题把当时的化学家难住了。凯库勒也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故事说:一天晚上,凯库勒坐马车回家,在车上昏昏欲睡。在半梦半醒之间,他看到碳链似乎活了起来,变成了一条蛇,在他眼前不断翻腾,突然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了一个环……凯库勒猛然惊醒,受到梦的启发,明白了苯分子原来是一个六角形环状结构。

凯库勒是在1865年发表有关苯环结构的论文的。1890年,在柏林市政大厅举行的庆祝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25周年的大会上,凯库勒首次提到了这个梦。和后来的流行版本略有区别的是,他说他是在火炉前撰写教科书时做的梦的。这个故事很快传遍了全世界,不仅一般人觉得有趣,心理学家更是对它感兴趣。一百多年来,众多心理学家在提出有关梦或创造性的理论时,都喜欢以此为例。据说它是研究创造性的心理学文献中被举得最多的一个例子。

一个人是否做过某个梦,由他本人说了算,空口无凭,别人不好判断真假。凯库勒既然在25年后当众亲口说他做过这么个蛇梦,我们只好相信他了。不过凯库勒做的可不是一般的梦,而是与科学发现有关的,那就有可能找到支持或反对它的间接证据。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化学教授约翰·沃提兹在19世纪80年代对凯库勒留下的资料做了透彻的研究,发现有众多间接证据能够证明凯库勒别有用心地捏造了这个梦故事。

其实关键的证据有一条就够了。凯库勒说他是受梦的启发发现了苯环结构的,如果我们能够证明在凯库勒之前已经有人提出了苯环结构,而且凯库勒还知情,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凯库勒没有说真话。事实的确如此。沃提兹发现,早在1854年,法国化学家奥古斯特·劳伦在《化学方法》一书中已把苯的分子结构画成六角形环状结构。沃提兹还在凯库勒的档案中找到了他在1854年7月4日写给德国出版商的一封信,在信中他提出由他把劳伦的这本书从法文翻译成德文。这就表明凯库勒读过而且熟悉劳伦的这本书。但是,凯库勒在论文中没有提及劳伦对苯环结构的研究,只提到劳伦的其他工作。

所以,凯库勒是没有必要从梦中得到启发的。凯库勒编造这么个离奇故事的原因,可能正是为了不想让人知道他的重大发现与法国人有关。在当时的德国反法情绪很盛行,年轻时曾在巴黎留学的凯库勒也受到感染。沃提兹发现,凯库勒在一封信中把法国人叫做“狗崽子”。或许可以说,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的剽窃行为。

在凯库勒之前,还有别人提出苯是环状结构,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奥地利化学家约瑟夫·洛希米特。他在1861年出版的《化学研究》一书中画出了121个苯及其他芳香化合物的环状化学结构。凯库勒也看过这本书,在1862年1月4日给其学生的信中提到洛希米特关于分子结构的描述令人困惑。所以即便凯库勒在1865年时已忘了劳伦提出的苯环结构,也还可以从洛希米特的著作那里得到启发,不必靠做梦。不过,洛希米特把苯环画成了圆形,而劳伦则是画成正确的六角形,更接近于凯库勒提出的结构式。所以,沃提兹倾向于认为凯库勒是从劳伦那里抄来的想法。

1990年,在沃提兹的组织下,美国化学协会举办了一次关于苯环结构发现史的研讨会。自此真相该大白了吧?并不。不仅科普文章、大众媒体继续对凯库勒的梦津津乐道,科学史学者、科学哲学家、心理学家也继续煞有介事地研究凯库勒的梦。在1995年《美国心理学杂志》还刊登了一篇长达20页的研究“凯库勒发现苯分子结构的创造性认知过程”的论文,探讨凯库勒的梦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2002年举行的第四届创造性与认知国际会议上也还有人举凯库勒的梦为例。一个有趣的虚构故事是很难被枯燥的事实真相所取代的,尤其是当它可以被用来作为支持自己的学说的例证时更是如此。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本书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奸诈之人,及其所做的奸诈之事。希望它能帮大家认清奸诈之人的嘴脸,给大家带来做人方面的启迪。
  • 震撼心灵的真情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震撼心灵的真情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震撼心灵的真情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汇集开阔眼界的故事,让青少年在学海百科从容漫游,以激励人心的文章,让青少年获取鼓舞、走进快乐成功的圈子。通过这里可以学习很多,看到很多、获取很多、了解很多。经典的一个个小故事,是灵魂的重铸,是生命的解构,是情感的宣泄,是生机的乌瞰,是探索的畅想。优美的文学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
  • 烽火金牛村

    烽火金牛村

    在战火纷飞的年月,一支鲁艺的文艺兵来到了金牛村。这支没有枪的队伍要生存,只有不停地转移。他们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渐渐和村民们熟稔、亲密起来。村民们为失职的马夫老头向部队求情,救了他一命,还巧妙地与鬼子和土匪周旋,给受伤的战士找来杀菌的药品。文艺兵们也十分信任村民,他们帮忙搭起渡河的桥梁,又帮着做各种各样力所能及的农活。然而老乡们为战士举办婚礼的欢庆场面没过多久,鬼子开始了最残酷的扫荡,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就此拉开帷幕……
  • 五四班的新老师(五四班那些事儿)

    五四班的新老师(五四班那些事儿)

    知道赫赫有名五四班吧?班里除了同样赫赫有名的“四大金刚”外,还有与筷子终日相伴的沈永恒、拒绝做女生的女生陈李、把小便拉在裤子上的罗奇……如果这样的班级来了个笑眉笑眼、阳光帅气的大男孩会怎么样呢?新老师苗绿鸣还真就是这样的.这样的老师想不欺负一下都不成哦,先给他取一个外号吧,叫绿绿怎么样?不错,连绿绿老师自己都很喜欢。可是,同学们很快发现,新老师绿绿不好对付,他看上去脾气超好,其实是只狡猾的小狐狸。
  • 魔法小公主7:精灵的末日危机

    魔法小公主7:精灵的末日危机

    魔法世界出现能源危机啦!沫沫找遍了可替代能源都不能让能源探测器发出耀眼的七彩光。阴差阳错间,沫沫他们一起开启了时光穿梭机穿越到了古代和未来,在那里,沫沫看到了没有能源的日子是多么的艰难和危险,于是回到现实之后,她和小伙伴们一起不仅发动身边的人,还通过多种途径发动更多的人一起来节约能源。突然,泡泡鱼告诉她已经找到了替代能源——人类保护环境的绿色之心。
热门推荐
  • 新华书店:我们的岁月

    新华书店:我们的岁月

    新华书店成立于1937年,即将迎来80岁生日。几十年来,新华书店售书无数,却没有一部正面表现新华书店人的文学作品问世。本书作者王钧在新华书店工作20多年,对新华书店有着深切的认知和深厚的感情,他潜心多年写就这部正面表现新华书店人工作、生活的长篇小说,塑造了以严立新、曾琬珍为代表的两三代新华书店人,热爱图书发行事业,为新华书店的健康发展呕心沥血的奋斗生涯,以及他们与跌宕起伏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命历程。本书时间跨度大而脉络清晰,人物众多而形象鲜活,故事生动而细节丰实,新华书店的“庐山真面目”尽现眼前。其中围绕一部神秘善本古籍引发数个命案的情节,如一条埋在暗处而闪闪发光的珠链,既令人好奇牵挂,又令人为其不祥的宿命唏嘘不已。
  • 三国最强主簿

    三国最强主簿

    乱世米贵,居之不易!郭威:老汉儿,让你家娃娃来我这里上私塾吧,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呦!老汉:咱村里的好娃娃,3岁能放牛,4岁能赶鸭,5岁能捡柴,6岁能割草,7岁能下地,8岁就是家里的一个壮劳力,那要读书认字儿了,能放更好的牛,赶更好的鸭,捡更好的柴,割更好的草,下更好的地吗?郭威:确实不能!怎么办,他说的好有道理,好羞耻,我好像被说服了!有没有搞错!你只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路人甲,有必要这么能说会道吗?郭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穷二白,诸事一窍不通来到三国乱世,与时代一同成长,能否在时代留下自己的印记呢?
  • 凰临独倾

    凰临独倾

    绝色公主(百里羽曦)曾经容貌尽毁,天命血脉枯竭,成为人人唾弃的废材,死后人鬼不知。一朝醒来,她回到年轻貌美时,那个本该天真无邪的年纪。识破阴谋诡计,吊打狗男女,重掌涛天权利,逆风翻盘,稳稳成女帝。一次途中,捡到位绝世俊美的公子。竟然是失踪多年的逆天丞相(君笙夜),“我靠!谁告诉她这妖孽傲娇,闷骚美男为什么老缠着她不放?”“公主殿下,你现在是微臣唯一的亲人。”某男一脸撒娇,像条小奶狗般。某男多次诱惑,“公主殿下,放心,微臣很温柔的。”“公主殿下,微臣看有人此人居心不轨,离这人远点。”某男用力抱住她,轻功飞离她惊掉下巴,“这是尊贵不可一世的丞相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勤俭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勤俭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勤俭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追回一把价值连城的十七世纪意大利纳格希尼小提琴,女刑警吕月月奉命保护已来到内地的香港黑社会头子潘大伟的弟弟潘小伟。他是追回这把小提琴的唯一线索。香港天龙帮寻踪而至,潘小伟几次险些丧命。在频繁的接触中,潘小伟对吕月月渐生爱慕之情。在吕月月的再三说服下,他答应交回这把小提琴,但要吕月月跟他逃往香港。吕月月沉醉于潘小伟的爱,又不能背叛组织,放弃她的职责,她终于拨通了刑警队的电话,这个童话般的爱情故事,就此烟灭灰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是我无止境的梦

    你是我无止境的梦

    如果有些事、结局注定了是幸福的,那么、这过程痛苦一点、又有何妨
  • 海明威精选集(全四册)

    海明威精选集(全四册)

    《老人与海》一书书讲述了古巴老渔夫桑地雅哥与大鱼搏斗的故事,塑造了文学史上最典型的硬汉形象,是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太阳照常升起》精选海明威最经典的作品,代表海明威最高艺术成就,权威译本,完美呈现。《永别了武器》精选海明威最经典的作品,代表海明威最高艺术成就,权威译本,完美呈现。《乞力马扎罗的雪》精选海明威最经典的作品,代表海明威最高艺术成就,权威译本,完美呈现。
  • 丫中和丫串

    丫中和丫串

    丫中是姐姐,丫串是妹妹,丫中丫串是跟着爸爸妈妈从乡下来到城里的双胞胎姐妹。她们觉得城里的一切都很有趣:小区里有高高的楼房,有会自动喷水的草坪,还有不花钱就能玩的健身器……更奇妙的是,爸爸还为她们搭建了一个属于她们自己的小房子。在小房子里,丫中丫串和很多城里的孩子一起躲猫猫、玩娃娃家、装扮小房子……在玩耍中,丫中丫串和城里孩子消除了彼此间的偏见与隔阂。可是,小房子却属于“违章建筑”,随时都有可能被拆除,丫中丫串要怎样守护小房子,守护她们和城里孩子之间难得的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