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1000000020

第20章 守护我们的家园(2)

生态学家曾对世界上52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计算,全球平均人均生态足迹为2.8公顷,全球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在这52个国家和地区中,有35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生态赤字,只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全球人均生态承载力。

1997年,我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公顷,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为0.4公顷。

为了使各个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占用情况“有账可查”,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了《2004地球生态报告》,在这个报告中用“生态足迹”这一指标,列出了一份“大脚名单”。在这份名单上,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石油开采居于榜首,人均生态足迹达9.9公顷,是全球平均水平(2.2公顷)的4.5倍;美国和科威特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排在第二位;阿富汗则以人均0.3公顷位居末位。

在这份“大脚名单”中,中国排名第75位,人均生态足迹为1.5公顷,低于2.2公顷的全球平均水平。

这份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是生态赤字很大的国家。巴西、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由于国土面积辽阔、人口相对稀少,有较好的“生态盈余”,这些生态盈余国家为全球生态环境的维持作出了贡献。

2005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生态足迹表明,该地区对自然资源损耗的速度,是其复原速度的两倍,而该地区的人类所需的资源,比该地区可提供的资源高1.7倍。这表明,这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在严重的衰退和供不应求。中国在1961年到2001年的40年中,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几乎超出了原来的一倍。

亚洲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人口最多的区域,其生态足迹对全球有重大影响。比较而言,欧洲和北美的人均生态足迹仍比亚洲的人均生态足迹高3~7倍。由此看来,世界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同的国家,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对缩小“生态脚印”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

人类从农业社会开始,就在不断地消耗着自然资源,并留下一个个“生态足迹”,不过那时的脚印显得很浅、很小,甚至很快就会被大自然抹平。当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这个脚印在逐渐扩大、加深,在世界的许多地方,这个脚印已经很难去掉。进入二十世纪,人类社会在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破坏也随之快速增长,生态脚印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这些脚印散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给曾经毫发无损的地球,留下了深深的伤痛。

是谁创造了这些生态脚印?是谁使这些脚印留在地球的脸上、身上?是谁还在让这脚印继续加深加大?不是别人,不是任何其他生物,是我们人类自己。

(三)“生物圈2号”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耗资近2亿美元,在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南部高原地区的图森市,建造起一座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巨型钢架玻璃建筑物,该建筑物占地1.3万平方米,大约有8层楼高,为圆顶形密封结构,人们将它称为“生物圈2号”。“生物圈2号”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1号”——地球。建造这样一个巨型建筑物的目的,是用于探测人类能否在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中生活和工作,以及如何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并为探索太空移民的可能性提供参考。

“生物圈2号”作为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实验室,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海洋、沼泽和沙漠5个野生生物群落,和两个人工生物群落即集约农业区和居住区组成。它以地球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间的生态系统为样板制作而成。整个生物圈内共有4,000多种生物,其中有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类等,植物种类有浮游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约3,000种,微生物约1,000种,这些生物它们分别来自澳大利亚、非洲、南美、北美等地。

这样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内,既有高大的树木,也有矮小的灌木和草丛。各个生物群落的生境各不相同,例如海洋有海滩、浅咸水湖、珊瑚礁和海水等。不同的生物群落之间,有相对独立的生态区将它们互相隔离开,例如热带草原和沙漠之间,有一簇簇灌木丛起到隔离作用。为了防止不同群落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其周围种植了耐性强的植物,如热带雨林周围是浓密的姜科植物,能够保护内部树种免遭侧面强光的照射,而与“海洋”相接的地方则用竹子来抵御盐分渗入。

“生物圈2号”内部尽量按照地球的自然环境进行配置,对土壤、草皮、海水、淡水等均取自外界的不同地理区域,经过一定的人工处理再加以利用。例如,实验用的海水是将运进来的海水和淡水按照适当比例配制而成的。可以说,“生物圈2号”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生境的多样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协调的大生态系统。

“生物圈2号”中选择的动植物,主要考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维持,尤其注意保持动物消费者的生命保障、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的可利用程度等。同时考虑到自然选择的过程,在植物种类的配置上相对多一些,有利于补偿物种可能发生的灭绝,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

“生物圈2号”是一个完备的现代化超级实验室,它的指挥系统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它通过分布于不同区域的传感器与计算机中心相联通,时刻对内部的变化进行记录和分析。居住区内的指挥室通过5,000多个传感器,能够有效地监控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水流量、pH值、CO2浓度和土壤湿度等各种监测项目。

“生物圈2号”虽然与外界隔绝,但通过电力传输、电信和计算机与外部取得联系。工作人员在“生物圈2号”内可以看电视,可以通过无线电通讯与外界保持联系。

“生物圈2号”原计划实验两年时间,全部计划分两次进行。1991年9月,首批8位科学家进入,按实验设计要求,在这个封闭的生命保障系统中开始了“居民”生活。他们自己动手做到自给自足,例如栽种自己需要的粮食,饲养牲畜、家禽和鱼类。在其他方面,如水和空气依靠自净达到循环利用,生活废物等也要进入食物链这条渠道,加以转化利用。8位科学家除了在生活上自给自足以外,还要从事科学研究,探究他们的家园内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在第一次实验进行到21个月时,8名科学家不得不暂时撤出,原因是氧气浓度以每月0.5%的速度不断下降,从21%一直下降到14%,与地球上海拔超过1200米的地方相似。这样的氧气浓度对于长期生活其中的研究人员,会造成身体危害,于是科学家们不得不撤出“生物圈2号”。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1994年3月有7位科学家再次进驻“生物圈2号”。工作10个月后,最终因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障碍,大部分脊椎动物死亡,25种脊椎动物死去了19种,蜜蜂等传粉昆虫也相继死亡,并造成依靠它们传播花粉的植物也随之死亡。而另一些植物如牵牛花则发生疯长,黑蚂蚁也因环境适宜而大量繁殖。降雨失控,人造沙漠变成了丛林和草地。空气再次恶化。一系列的变化,迫使科学家们再次撤出,并宣告“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不过,它在不经意间给人们留下了一些佳话。“生物圈2号”称得上是一个“小联合国”,居民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墨西哥、尼泊尔等7个国家。在这个“小联合国”里,培育出了爱情之花。实验结束几个月后,两批居民中分别有一对结成伉俪。这或许应了一句古话:患难见真情。

另外,由于粮食歉收,“生物圈2号”的居民不得不控制饮食。结果第一批居民中的4名男性体重平均下降18%,4名女性体重平均下降10%,胆固醇的平均值由195下降到正常值125,使得这些平常为减肥而痛苦不已的人平添一份惊喜,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当时的一位居民、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罗伊·沃尔福德教授甚至继续维持当时的食量,“因为那样有助于健康”。

“生物圈2号”实验尽管以失败而告终,但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密闭式人工生态系统实验,为人类再造生物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验。它作为一种永久性人工生态系统的地面模拟装置,为人类未来的地外星球定居,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如今,它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管理下继续为科学研究服务。“生物圈2号”已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手中的一张王牌。“我们的目标是,将‘生物圈2号’发展成对地球系统的科学、政策和管理事务进行教育、研究和交流的首选。”该校副校长迈克尔·克罗表示。洛克菲勒大学乔尔·科恩和明尼苏达大学戴维·蒂尔曼这两位科学家认为,“生物圈2号”与哈勃望远镜有某些相似之处。耗资巨大的哈勃望远镜刚刚上天之时,由于所拍照片模糊不清而备受批评,但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天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同样的,“生物圈2号”也有望在今后成为人类进一步认识地球的重要基地。

“生物圈2号”的经验与教训同时告诫我们,在茫茫宇宙中,人类要想脱离地球这个家园到别处去谋生,并非易事。我们只有善待地球,保护地球,才是最好的选择。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

(四)离不开的家园

到太空去,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理想。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是太阳神,阿耳忒弥斯是月亮女神,他们都是司掌光明的。太阳神和月亮女神的想象,在于解释太阳和月亮。我国嫦娥奔月的神话,体现了古人对探求月亮秘密的向往,月亮是一座广寒宫的大胆猜想,与今天知道的月亮状况有些接近,月亮确实是一个了无生机的星球。

向往离开地球,是古人对地外星体的一种探求欲望。今天的登月工程和各种太空实验,既有古人一样的想法,也同时有将来进行太空移民的雄心。无论是当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还是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正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都标志着人类具备了离开地球到太空去的能力。

“和平号”空间站是前苏联第三代载人空间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9座空间站。1969年,前苏联将“联盟4号”飞船同“联盟5号”飞船实行了对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但这些空间站的寿命都是短暂的。“和平号”空间站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实现了在太空的“永久性”居住。

“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舱于1986年发射升空,后来又陆续对接了一系列实验舱,到1996年,组成了总空间近400立方米的一座空间站。经过10年时间的不断添砖加瓦,建成的“和平号”空间站是一个呈“T”型结构的巨大航天器,由一个核心舱和5个对接舱组成,全长32.9米,重约137吨。它在距离地球350~450千米的轨道上运转,约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2001年3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由于设备老化和缺少经费支持等原因,在度过它的15岁生日后,返回地球坠毁于太平洋。15年来,“和平号”空间站总共绕地球飞行了8万多圈,行程35亿千米,共有93次与货运飞船的成功对接,美国航天飞机也曾9次访问过它。先后有46个科学小组在站上从事科学研究,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12个国家的135名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过。他们先后完成了23项大型国际科学研究计划,共进行了1.65万次科学试验,获得了大量重要的科学成果。这些研究和探测,大大丰富了人类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

1995年2月,“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

“和平号”空间站创造了宇航员在太空连续生活438天的新纪录,这一时间记录的意义非常重要,它意味着以第一宇宙速度足够宇航员从地球飞抵火星。另一位宇航员则创造了3次进入空间站,共生活748天的累计时间纪录。宇航员们共在“和平号”上进行了78次太空行走,在舱外空间逗留的时间达359小时。“和平号”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创举,它的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在太空的飞行时间最长,完成的科学研究活动最多。它为研究人类在太空的永久定居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继“和平号”空间站之后,美国提出了建造国际空间站的设想,这是一个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主导的国际合作项目。1998,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首先到达太空,之后其他太空舱相继达到,并实现了对接。2000年首批3名宇航员进驻国际空间站,开始了长期载人和科学研究。按照计划,国际空间站将在2010年建成。国际空间站建造过程中,除了直接从地面发射升空运送设备以外,美国的航天飞机在设备和人员运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空间站的设计历时10年,共有16个国家参与研制。它的设计寿命为10~15年,完全建成后,总质量约438吨,长108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舱内可载6名宇航员,以供进行长期的科学研究。空间站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

同类推荐
  • 电视的奥秘与巧用

    电视的奥秘与巧用

    本书介绍了电视的品种功能、节目的种类、电视机的选用、保养和看电视与老幼身心健康的关系等。
  • 音乐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音乐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音乐是大自然最原始的声音,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陶冶性情的熔炉,是带走寂寞的使者。音乐有着很多的形式,不同的乐器和演奏方式带来的音乐感受会有所不同,让我们一同走入音乐的这个充满魔力的世界,去了解和感受它吧!
  • 金字塔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金字塔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本书是《世界未解之谜精编》系列之一,该系列精心收集了众多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世界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宇宙、生物、地理、飞碟、人体、恐龙、宝藏、百慕大、历史、金字塔、文化等多个领域,书中令人耳目一新和不可思议的未解之谜,给予了人类新的思索。人类究竟创造了多少奇迹,又留下了多少谜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们深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未知一定会变为已知。让无数探寻声化做利刃,刺破一桩桩人类千年未解之谜。
  • 昆虫记

    昆虫记

    法布尔的《昆虫记》誉满全球,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昆虫记》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性照应虫性,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诚属空前绝后。
  • 出土的谜团(下)

    出土的谜团(下)

    历史的长河缓缓地流淌,尘封的古迹变得更加神秘,循着千年古迹散发的神秘光芒,考古学者掘开尘封的古土,让一个个难解之谜呈现在人们面前。每一处远古遗迹的开掘,都展示出奇异的世界,散发着迷人的光点,吸引着人们去探寻。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不停脚步。
热门推荐
  • 黄帝内经(家庭健康生活)

    黄帝内经(家庭健康生活)

    《黄帝内经(家庭健康生活)》主要分为二十四章,分别讲述了养生之道。
  • 亡国公主,步步为谋

    亡国公主,步步为谋

    “没想到你竟然就是西城的公主。”“我也没有想到,你竟然是连城的太子。”“嫁到连城来,你早该想到这一切不是吗?”明明是那么俊逸的脸庞,却闪烁着冷漠的笑意。木灵暗自握拳,她还记得,那日初次见他,他便留恋烟花柳巷,纵然他长相不凡,也与普通人无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感悟人生(全集)

    感悟人生(全集)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我们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人生是一个严肃而深刻的话题,人生蕴藏着无数的奥秘和问题,等待我们去面对,去思考,去解决。 每个人的一生只有顺利地渡过这些关卡,才算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 与地球同龄的奶爸

    与地球同龄的奶爸

    他有着从地球诞生至今,每一世轮回的所有记忆。世间三万六千行,上至帝皇,下至乞丐,所有经历全都历历在目。现在,他独自抚养着六岁的女儿……他只想看着女儿笑就好,其他的,世间一切事,跟他有什么关系?地球离了谁都一样转,只要地球不灭就好。ps:日常文,除了日常就是日常,还是日常,哪有那么多大事。
  • 八部武圣

    八部武圣

    什么?我是大圣转世?什么?我是孙悟空?什么?我比孙悟空还厉害?
  •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进入2000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可以看到的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欧美、日韩、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自然也包括我国几十家电视台的众多节目。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节目的论坛,会员数量惊人,帖子数量更加惊人,有些评论一针见血,有些观后感悟则令人不由得怦然心动。于是,传播学毕业的自己也渐渐萌生了写点儿什么的愿望。这一想法几经沉淀,到2009年底开设了“电视娱乐节目赏析”这门选修课后才终于动笔。
  • 你好南同学

    你好南同学

    陈珏刚开始对南周的印象就是高岭之花,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男,谁知道机缘巧合让她发现了南周同学特别穷这件事情,这种隐私的事也不能和别人说啊,所以她就一个人暗搓搓的琢磨怎么能帮助南同学。早餐?放着我来带。午餐?要不来我家吃吧,我妈做饭特别好吃。晚餐?啥也别说了,顺嘴也吃了吧!最后睡觉的地方……“别,别我睡自己家就好了!”南周同学誓死捍卫自己的清白。被莫名其妙误会家里穷的要上不起学的南周表示一脸懵逼,完全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就被人包了一日三餐,如果不是他誓死反抗估计晚上睡觉的给他安排上了。最后南周只能叹了一口气,穷就穷吧,要是能养一辈子才好呢!
  • 第一皇商:我家夫人在异世

    第一皇商:我家夫人在异世

    怀着经商梦,一朝醒来,竟穿越成唐家庶女;父亲不喜,后母刁难,祖母冷淡,名门宅院斗争多;接她回府,原来是为了让她代替嫡姐,嫁给病怏世子;在这异界,且看她如何斗姨娘、打小三;白手起家,带着随身空间,踏上奋斗之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为宇宙霸主

    我为宇宙霸主

    黑幕重重,被各种安排?人类只是低等智慧生命,连地球也是宇宙文明的试验场?不慌。我,路非,天命主角模板,打爆一切,拯救世界。不过,既然是救世主,为所欲为也是当然的吧?
  • Collector桌游社

    Collector桌游社

    一众大学生的COC跑团故事。其中跑团部分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