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2700000003

第3章 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3)

硫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能刺激人的呼吸系统,对心脏、肺有病的老年人危害最大。

氮氧化物:主要是氧化亚氮和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有腐蚀性和生理刺激作用,易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

碳氢化合物:城市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与氮氧化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一系列二次污染物,主要是臭氧。刺激眼睛,引起头痛、咳嗽、哮喘、胸部窒闷等症状。

排放废气的烟囱

微粒:直径约0.0002微米(等于10-6米)~500微米,包括气溶胶、烟、尘、雾、炭烟等,可严重危害呼吸系统。

其他重要的污染物有:氟及氟化物、多环芳烃化合物、氯及氯化氢、铅及其化合物、石棉、汞等。

此外,还有进入大气的农药,核试验和核事故的放射性物质以及包括病菌、病毒在内的微生物,都可在特定的情况下造成较严重的大气污染。

对人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慢性危害,主要是长期刺激人体的呼吸道,致使慢性鼻炎、咽炎等上呼吸道炎症的发病率显著提高。重污染区的发病率高于轻污染区,又明显地高于基本上无污染的对照区。

另外,由于呼吸道和肺部持续不断地受到SO2、NO2飘尘等的刺激和腐蚀,它们的抗御功能遭到损坏,抵抗力下降,对病毒、病菌感染的敏感性增强。当危害进一步向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发展时,就会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还可能续发感染症,严重者将导致肺心病。

臭氧空洞

臭氧是由3个氧原子组成的氧的同位素。在大气层中臭氧的含量是非常少的,它们分布在由地面直到60千米高的大气层中,而且90%是在平流层中。臭氧在平流层中也不是均匀分布的,在距地面20千米~25千米高处比较集中,形成一个臭氧层。

在对流层中,臭氧属于温室气体。它吸收地表辐射的红外波,使气温升高。并且臭氧对人体、对地球上的生物、对某些有机材料都是有害的。但在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却被称为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它吸收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对人类和动植物有害的紫外线。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观察到了平流层中的臭氧在减少的现象。1984年和1985年,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分别发现了南极上空出现了有欧洲面积那么大的“臭氧空洞”。臭氧空洞的实际意思是臭氧浓度锐减,大约只剩下不足正常情况下的40%了。观察还发现,每年9~11月份,也就是南极的春天,臭氧空洞出现,然后逐渐恢复。1987年开始,科学家们在北极上空也发现了“臭氧空洞”,面积大约相当于南极臭氧空洞的1/5。经过几年连续的观测,科学家们指出,平流层中臭氧减少的趋势在发展。不仅在极地上空,臭氧的减少在某些中高纬度地区上空也发现了。1991~1992年冬天,德国上空的臭氧减少了10%,比利时减少了18%,我国上空臭氧减少了18%。

为什么臭氧层浓度在不断减少呢?经研究发现,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人类的活动。在高空飞行的喷气式飞机排出的氮氧化物,在太阳辐射光的作用下产生氧化亚氮。氧化亚氮能够像催化剂一样促使臭氧分子转变为普通氧分子。另一种对臭氧层破坏更为严重的物质是氯氟烃。氯氟烃是人造化学物质,主要用于致冷和作为溶剂。这种气体性质非常稳定,能长时间存在于对流层中,并到达平流层。平流层中的氯氟烃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放出氯原子,并形成氯分子。在冬季时,气温达-80℃,氯原子很容易从稳定的分子结构中游离出来成为活性氯原子。等到春天阳光开始照射时,在光辐射的诱发下,氯原子对臭氧分子发生催化作用,使它们分解并变为普通氧分子。氯原子对臭氧的破坏能力很强,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多达10万个臭氧分子。用在灭火器中的人造物质“哈龙”,其中含有元素溴。溴和氯一样对臭氧有破坏作用,其破坏能力甚至比氯还强。

平流层臭氧减少带给地球的最大危害是紫外线辐射量增加。紫外线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加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的可能性,引发红斑狼疮、天疮疹等恶性疾病。紫外线的增强能引起皮肤和眼睛的病变。皮肤疾病有50%以上与阳光照射有关,特别是浅肤色的人种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发生灼伤、皮肤变化以至皮癌。1991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时,南美智利发现许多羊暂时失明。紫外线的增强使白内障的发病率增加了。有研究指出,臭氧总量减少1%,基础细胞癌变率可能增加4%,扁平细胞癌变率可能增加6%,恶性黑瘤发病率会提高2%,白内障将增加0.2%~0.6%。有些植物对紫外线十分敏感,如大豆、棉花等,过量的紫外线会使得它们的叶片受损、产量降低。紫外线可以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水中的某些浮游生物。而浮游生物正是水生生物链最底层,底层的破坏危及上层生物的生存,因而降低了水体的生产力。

臭氧层的损耗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1985年20个国家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通过了《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198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了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大会,并通过了《蒙特利尔保护臭氧层议定书》。议定书规定自1989年开始逐步冻结、减少氯氟烃和哈龙的生产及消耗。以后又几次召开缔约国会议,规定了发达国家要在2000年1月1日前完全停止生产和使用这些危害臭氧层的物质;发展中国家可以把限制日期推迟到2010年。现在各工业国都在研制不含氟、氯、溴的制冷、灭火剂代用品。

酸雨

酸雨是大气污染的直接结果。工业燃烧把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入大气,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溶解于水中形成亚硫酸,然后经过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生成硫酸,随雨水降落下来,形成酸雨。酸雨中除硫酸外,还有由NOX(主要是NO、NO2)形成的硝酸以及盐酸、碳酸等等。

酸雨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含酸的空气,使呼吸道疾病增加。1975年梅雨季节,日本关东一带下的酸雨,虽然是细雨霏霏,却使数万人眼痛难忍。酸雨使湖泊、河川及地表水酸化,严重地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生存。瑞典全国9万多个湖泊中,有2万多个受到酸雨的危害,4000个湖泊因水质酸化,鱼类绝迹。加拿大约有6万个湖泊,正面临着变成水的“荒漠”的危险。

被酸雨腐蚀的石雕同时,酸雨还破坏森林和植被,破坏土壤的肥力。一方面酸雨使土壤中的钙、镁、钾等养分离子淋溶,导致土壤酸化,贫瘠化,影响植物生长,另一方面,多数土壤微生物,尤其是固氮菌等,生长在碱性、中性和微酸性的土壤中,酸雨的加入,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混乱,并影响营养元素的循环和供应,严重危害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的生长。1981年美国参议院有人作证,酸雨使农作物损失10亿美元,林业损失17.5亿美元。1984年3月8日,设在华盛顿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因酸雨引起的世界范围的森林毁坏,就木材损失估算,价值有几十亿美元。在我国,有关酸雨的报道也屡见报端。1982年6月中旬,苏州市降了一场酸雨,使得郊区栽种的西瓜秧全部烂死。

此外,酸雨还危害城市的建筑物,危害机器、桥梁、名胜古迹和艺术品。希腊雅典的古神庙、德国鲁尔区的石雕都被酸雨腐蚀得面目全非。北京故宫里的汉白玉石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从1925年拍摄的照片来看,浮雕的花纹还十分清晰,但到今天,它已被含酸的空气和雨水腐蚀的模糊不清了。

温室效应

在大工业发展初期,有人曾把高耸的烟囱称颂为刺破青天的“画笔”,而把滚滚的浓烟当做“牡丹”来欣赏,有多少人为现代文明取得的成就所陶醉。但是,当毒雾笼罩大地,酸雨从天而降时,人们才逐步清醒过来。然而不幸的是,多余的物质还在不断地排向大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在不断提高。

北极熊无奈地望着消失的冰面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于植物体内。动物摄取植物体后碳便转移到动物体内。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体内的有机碳,产生二氧化碳归还于大气,同时,动植物残体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这样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致保持一个稳定的常量。但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全球森林的消失,这个平衡被打破了。

越来越多的煤和石油被人们从地下开采出来,它们在燃烧时放出光和热,同时把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去。人们毁林开荒,大片的森林消失了,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固定。而粗耕细作又加速了有机物的分解,向大气中提供了更多的二氧化碳。186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283ppm(百万分率或百万分之几),到20世纪60年代已增至320ppm,到20世纪末,已经进一步上升到375~400ppm。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将会改变地球上的热平衡,产生“温室效应”。因为二氧化碳大量存在于大气的时候,从太阳发射来的较短的辐射波,能够透过二氧化碳层到达地球表面。而地球产生的长波热辐射值不容易穿过,被反射回地表,使地表温度升高。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计算。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倍时,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5℃~8℃,高纬度地区增加4℃~10℃,这样地球两极的冰层以及其他地区的冰川将会融化,全球海平面将升高几十米,许多沿海城市,甚至欧洲的大部分都要被淹没。此外,许多专家认为,温室效应还可能引起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反常,使一些地区旱情加剧、沙漠扩大,而另一些地区则倾盆大雨、洪水泛滥。这并非是耸人听闻的假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气候异常,非洲大陆连年大旱,饥民遍野,而孟加拉等国以及我国南方则常常大雨连绵,洪水淹没大片的农田和房屋。许多国家冬季不冷,瘟疫流行;夏季酷暑,热浪灼人。美国一些地区已多年出现“大热浪”的持续高温,中暑死亡者屡有报道。

可怕的“杀人雾”事件

1948年10月,美国匹兹堡南部多诺拉镇忽然起了大雾,在山谷里连续聚集了4天4夜。在这种毒雾里呼吸的居民中,有5000多人不停地咳嗽、喉痛、胸闷。就连医生也咳个不停,面对魔雾束手无策。17个体弱的居民相继死亡,造成震惊全美的“杀人雾”事件。

浓雾笼罩的城市其实,类似的事件早已发生过。英国伦敦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不到20年的时间内,就发生了3次毒雾事件,共死亡1800人。1905年格拉斯哥发生的毒雾事件中又有1063人死亡。

多诺拉“杀人雾”事件发生后仅4年,更大的悲剧震惊了世界。又是在英国伦敦,历史的日期指在1952年12月5日,昏暗的天空没有一丝儿风,但见烟尘满天弥漫,持续了4~5天,数万市民感到胸口窒闷,又咳又吐,几天内竟有4000余人死亡,8000多人随后相继病死。人们纷纷诅咒这种凶恶的“杀人雾”。

日本四日市的哮喘事件

日本四日市是以石油化工、冶炼为主的工业城市。1955年以来,全市排放的废气越来越多,仅SO2和粉尘的年排放量就达13万吨,SO2的浓度超出标准5~6倍。粉尘以煤尘为主,还含有大量的钴、锰、钛等有毒重金属粉尘。严重的污染导致市民中患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其他呼吸道疾病的人数大量增加。1964年达到最严重的程度,一连3天污染烟雾聚集不散,有的患者死亡。到1972年全市的患者达到800多人,有36人死亡。不仅四日市,连周围的几十个城镇也受到污染的影响。

四日市的哮喘事件属于20世纪70年代前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其特点是污染物长期超标;除了常见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煤尘外,还有大量的有毒重金属粉尘,共同形成了厚达500米的经常存在的硫酸烟雾,长期毒害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以至越来越多的人哮喘不止。

会杀人的汽车尾气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曾经多次发生这样的事,一个人站在公路旁,川流不息的汽车在他身边启动、停止、行驶。突然,他昏倒了,送医院抢救,不幸再也醒不过来。原来他在短时间内吸进大量的汽车废气,汽车废气成了隐形“杀手”。

汽车尾气其实真正置人于死地的是废气中的CO。当吸入浓度约为0.5%的CO时,人体易急性中毒。此时进入体内的CO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了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达70%左右,中毒者会出现脉搏微弱,呼吸缓慢,心脏衰竭而死。

据统计,1968~1975年,美国共有8764人死于CO中毒,其中5782人由汽车排出的废气所致;1095人由家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排放的CO所致;1889人是在鼓风机前职业性接触CO所致。

今日汽车排放的CO浓度已大为降低。但较长期的吸入,也易慢性中毒,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引起头痛、头晕、视野缩小、听力丧失、记忆力减退,还可能加重动脉硬化症。人们仍然需要警惕这个“杀手”的危害。

同类推荐
  • 失踪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失踪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本书是《世界未解之谜精编》系列之一,该系列精心收集了众多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世界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宇宙、生物、地理、飞碟、人体、恐龙、宝藏、百慕大、历史、金字塔、文化等多个领域,书中令人耳目一新和不可思议的未解之谜,给予了人类新的思索。人类究竟创造了多少奇迹,又留下了多少谜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们深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未知一定会变为已知。让无数探寻声化做利刃,刺破一桩桩人类千年未解之谜。
  • 必知的战车枪械

    必知的战车枪械

    任何一个朝代或者一个国家的开始与终极,都是伴随着军事战争的开始或终极。军事历史使政治历史更加集中与清晰,更加丰富与生动。青少年若想培养自己的军事爱好,必须从多方面去了解军事知识,学习军事历史,掌握军事动态。这样才能对世界军事形态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并为维护和保卫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
  • 人类对月球的开发

    人类对月球的开发

    阿姆斯特朗代表所有的“地球人”向月球迈出第一步时说道:“这一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但对整个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这一步标志着人类对于月球已不在处于单纯的幻想阶段了,科学家们对于月球的科学探索,一步步地揭示出月球的本来面目。在对月球的开发中,人类也开始在各项航天事业中积极谋求国际上的合作。
  • 神秘现象

    神秘现象

    这个世界在以我们难以预料的速度变化着,在这个既短暂又漫长的变化过程里,诞生了多少神秘现象,难以估算。如:木乃伊的制作、法老的诅咒之谜、稀奇古怪的电台节目、古希腊古文明之谜、韦后为什么要杀夫等。这些现象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历史真相和神秘力量,还无法全面了解。然而,令人欣喜的是,正是这些如此繁多的难以解释的现象,才让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 地球的花衣:自然奇观(地理知识知道点)

    地球的花衣:自然奇观(地理知识知道点)

    山是地球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地貌之一,高耸入云的山峰常常给人一种博大宽厚之感。正因为如此,山历来都是人们向往之地,历史上的隐士常常选择名山作为隐居之地,孔子也曾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话。
热门推荐
  • 琴深似浅

    琴深似浅

    十年校草,居然被一名哑巴清洁工给收了。这位女子不简单,竟然能弹得一手好琴,引来上海滩众公子追逐,她到底是怎样奇妙的女子?请关注新作《机器人别闹》、《山海经之美人鱼》。
  • 重生之儿子十四岁

    重生之儿子十四岁

    死后重生回五年前,程婧娆第一件事就是去少管所认儿子,她要让这个孩子今生发自肺腑地叫她一声‘妈’。然而,堂堂教育专业这才发现,养儿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怦然心动:那七年的爱

    怦然心动:那七年的爱

    七年前,他们是令人羡慕的爱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是一朝家变,她失去了一切……历劫归来,她在街头遇见曾经的恋人。原来七年的等待,不过是过眼云烟,前男友早已有佳人陪伴左右,可即便如此,她也一定要让他看到,这七年,她变得亮眼优秀了,再也不是那个任由伤害的女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第一女将

    重生第一女将

    [1v1甜宠文]男主傲娇腹黑妖孽男x女主天生神力女汉子。 现代女特种兵,一朝穿越成傻女。没想到傻女家世显赫,第一世家嫡长女。家庭和睦,长辈宠爱,简直是活在了蜜罐里。 结果出门救个妖孽表哥回来,人生就来了个大逆转。战乱爆发,她为了家人百姓,毅然扛起战旗,走上战场!“表妹,你当将军,我就做你的军师。此生决不负你!”朝夕相处间,女汉子终于栽在了妖孽男手里。从此战场之上,形影不离。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在战场上,她犹如神助,所向披靡!收复城池失地,救助黎民百姓!她义无反顾!叛军作乱,外敌入侵,那就打回去!大军压境,三国围攻。朝臣慌乱,百姓不安。她舌战大儒,帅军出征。只要有她在,她绝不让女子和亲,誓不让一寸土地!战场厮杀,她拼尽全力。保家卫国,哪怕战死沙场,也绝不后退!第一女战神,她当之无愧!
  • FBI沟通术

    FBI沟通术

    许多人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烦恼,并不是完全因为能力方面出现了问题,而可能是因为人际关系上的挫折造成的。每个人都需要沟通,但是具备很好的沟通能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众所周知,FBI的工作效率在全球众多组织中都是卓有成效的,其工作人员超强的沟通能力为其完成工作提供了极大助力。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与各种不同对象之间进行沟通的技巧;如何在不同环境中选择最合适的沟通方法;如何解决沟通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困难;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完成最有效的沟通;如何接近难以接近的人物,包括不可企及的人、性格古怪不容易沟通的人、圆滑而难以进行有效沟通的人、麻木而需要引导的人等等,当然也包括普通的人际沟通理念和技巧。
  • 火爆女君的修仙路

    火爆女君的修仙路

    这是一部平凡女子的修仙奋斗史!上一世,李若若被恶魔刘东泽霸占,不得自由,兢兢业业,渡日如年。后来刘东泽总算投胎而去,重获自由的李若若敌不过命运的安排,仍是投胎到刘东泽所在的天元大陆。吃了上一世的亏,这一世她一直低调行事,隐藏体内的先天清灵素火和绝美的容貌。面对族人的欺负,没关系,打回去便是。认为她没有傲人的家世,就可以轻意欺负,没关系,且看她如何杀鸡儆猴。一手捏着绣花鞋,一手扛着把乌油油的菜刀,一只黑漆漆的乌鸦为灵兽,坐驾是一头肥头大耳的大黑猪的叶晨曦的择夫标准真的不高:只要是男人就好,看得顺眼就成。
  • 帝王倾:凰图霸业

    帝王倾:凰图霸业

    姬清雅遇到他皇甫卓之前,她迷护卫,闯青楼,捉花贼,翻府墙……无忧无虑。遇到他之后就成了遭绑架,被调戏,受恐吓,斗亲王……惊险刺激。此人不祥!躲还躲不掉?那就交个朋友,寻求保护吧。可当一夕好友惨死,身世揭露,为报国仇家恨,她步入宫闱,与他从此陌路。处处陷阱,步步算计,他默默为她一一扫平,不惜冒死抗旨。至亲被杀,殷府被屠,记忆尘封,他带她远走,宠她入骨。陷害不断,记忆重现,女儿被杀,她跟随和亲队伍远赴异国。再见时,她是身披铠甲的赤狄王妃,而他是围城被困的大周罪臣……
  • 欧洲政治文化研究(欧洲研究丛书·研究系列)

    欧洲政治文化研究(欧洲研究丛书·研究系列)

    《欧洲政治文化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几位老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汇集。书稿的内容大概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国别或地区的政治文化研究,这些国家或地区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北欧地区;另一部分为两篇专题性的政治文化研究,即关于欧洲现代重要政治观念兴起的探讨,以及对欧盟价值共同体的探讨。在对欧洲政治文化的研究中,作者力图突出两个学术上的关注点:第一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政治文化,不仅在历史背景之中来理解政治文化传统,也注意到政治文化本身的演化问题;第二是从关联的角度来看政治文化,作者的研究既关心政治态度、政治观念、政治意识形态这些政治文化的相关内容,也注意到这些内容与政治制度或政治运动的关系。
  • 永明纪事

    永明纪事

    新文《昭平录》,女帝养成记,求支持~—————————————————有人说这是乱世,天子喜好弄权,朝臣沉于夺权,鞑靼的铁骑,倭寇的长刀,正饮着悲戚的血。也有人说这是盛世,君不见探花儿郎的笔写下治世的篇章,英武将军的剑划破新时代的帷幕。更有那如玉美人素手描绘即将到来的盛况——天下太和,兵戈不兴。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代。而在沈昭看来,则是各路好手,粉墨登场,活脱脱一幅众生百态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