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3600000005

第5章 尊重是家庭教育的基础(1)

1.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家教故事:

有一对美国夫妇周末想单独外出,但是年幼的孩子想要和妈妈在一起,不愿意和保姆阿姨呆在家里。

丈夫为了说服孩子安心在家,蹲下身来,取得和孩子同样的高度,然后,一本正经地同孩子谈判:“先生(他称自己的孩子为先生),妈妈陪伴了你整整一周,是不是应该轻松一下?”

“是的。”孩子点点头。

“我是否也应该有这种荣幸,让她陪陪我,顺便也轻松一下呢?”

“那好吧。你什么时候还给我?”

“嗯……你上床以前,”父亲想了想说,“如果你能说服阿姨允许你晚睡的话。”

“好,你把她带走吧。但你要答应我照顾好她。”

“交给我好了。顺便说一句,宝贝儿,我为你骄傲。谢谢!”

智慧点拨:

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每个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应该受到尊重,也只有受到尊重后,他才可能尊重自己,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进而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父母如果在任何时候都摆出一副家长的架子,就容易和孩子形成人为的代沟,变得难以沟通。最好的方法是“蹲下来”,和孩子平等交流,缩短和孩子的心理距离。要和颜悦色的和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而不要总用命令、训导式的口气。上面故事中的孩子在与父亲的交谈中,人格得到了尊重,自尊心得到保护,他感觉到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因此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让父亲失望。

我们知道,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父母与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在生活中,有许多父母喜欢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孩子稍有失误,就对孩子进行指责和批评,这是不科学的。甚至有一些父母相信“人前教子”的道理,经常当众批评和指责孩子,并且认为骂得越狠,作用才越大。可事实上,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关心孩子,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的冷漠正是由于父母经常不给孩子“留面子”造成的。只有父母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关爱子女,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一段关于孩子自尊的话:“父母越不宣扬孩子的过错,则孩子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加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便会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淡漠了。”人是有尊严的,孩子也不例外。与父母相比,孩子处在弱势地位。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打他,骂他,甚至当众鄙视他,孩子自然无力反击,但心灵受到伤害的孩子易导致“破罐子破摔”。不少孩子顽劣、堕落,多数是因父母教子无方所致。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事实上,越是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就越开朗自信。平等不意味着不尊重父母,而是在爱的前提下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如果父母都不尊重自己的孩子,又怎能指望孩子成长为一个自尊自爱的人呢?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份平等交流的诚意。每一个聪明的父母都要明白,用心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氛围,让孩子有尊严地、快乐健康地成长才是正理。

细节指导:

⑴在和孩子说话时,少用命令的语气,像“你为什么不……”、“你赶快给我……”等。而应多给出一些委婉的建议,像“如果”、“不妨”、“试一试”、“或者”等。注意不能说伤害孩子感情的话。

⑵定时召开家庭会议,让孩子和成年人一样平等参与家庭讨论,说出心里的想法。即使那些与孩子没有关系的事务,父母也可以和孩子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分担。

⑶父母可以在保护孩子的前提下,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权,让他感受到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能得到父母的尊重。

⑷换位思考,想想自己的童年最喜欢什么,最想要什么,就能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想法了。

2.别把说教当成法宝

家教故事:

方敏向老同学诉苦:“现在这孩子真不好管。嘴皮都快磨破了,就是不听。”

“可不是嘛。每天从睁眼说到闭眼。你都怎么说啊?”

“能怎么说啊?无非是‘上课注意听讲’‘别走神,要不跟不上老师讲的’之类的。反正在每天早上上学时说,千叮咛万嘱咐;每天放学回家问,告诉他注意听讲有多重要。我们该说的都说了,按说也应明白这些道理啊,可就是不管用。现在你还没说几句呢,他倒烦了,嫌我们唠叨。你说气人不?”方敏越说越有气。

“可不是嘛,我家那孩子更是,你还没张嘴,他就往他房间里一躲,用耳机把耳朵一塞,理都不理你。真想揍他一顿。”

两个母亲互相诉着苦。

智慧点拨:

在孩子学习出现问题时,父母不是认真分析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只是简单地说教、讲大道理。其实难怪孩子不爱听,孩子自己也明白走神、不注意听讲会带来什么结果,也许孩子也在不断提醒自己改掉这个毛病,但是孩子本身的自制力总是有限的,只明白道理,而没有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法,对孩子改掉坏习惯是没有帮助的。

而且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孩子因为学习困难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会因为父母反复地说教,唠叨而使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隔阂,甚至造成孩子的逆反。

父母应该坐下来耐心地与孩子聊聊,问问孩子为什么上课老走神。是因为老师讲得东西他已经很快掌握了,还是不适应教学方式,听不懂或是记笔记的方法不当,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前者可以要求孩子记更详细的笔记,自学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与老师沟通,适当加大作业或课外学习的难度,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学习一些课外的知识。后者父母应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如果是听不懂,则督促孩子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带着问题去听课,就会有针对性。如果是记笔记的方法不当,跟不上进度。父母可以锻炼孩子学会找重点,记重点的能力,如可以边看电视新闻边记一些提要。告诉孩子,每天学习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尽快搞懂,以免越积越多,加大学习的难度。

只有提供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教才有意义,单纯的说教,父母应该摒弃,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而且,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好能避免呆板的说教,而是生动形象地把道理讲活,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下愉快地接受。

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发现孩子偷偷拿了家里的钱,她并没有立即责怪孩子,而是给孩子编了个故事:鼠妈妈准备了一小篮花生,这天她正打算给生病的鼠爷爷送去,却发现少了好多。于是,她找呀找,鼠宝宝发现了满头大汗的妈妈,心里很难过,原来是鼠宝宝肚子饿偷偷地吃了一些,又怕挨批评,所以不敢告诉妈妈。但最终,他还是走到了妈妈的面前……

讲到这里,母亲停了下来,让孩子给这个故事编一个结尾:“鼠宝宝会怎么说?”“鼠妈妈原谅了鼠宝宝没有?”最后,再问孩子:“想不想向诚实的鼠宝宝学习?”

这位母亲鼓励孩子做错了事自己承认,并告诉他以后有什么要求,可以向爸爸妈妈提出来,合理的要求大人都会同意的。此后,家里再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

这位母亲是很聪明的,她用娓娓动听的故事传达了重大的道理。其实,孩子背着父母拿钱是常见的现象,他们第一次这样做,心中并不一定有“偷”的概念。但如果父母处理不当,孩子形成不良的习惯后就很难解决了。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感到腻烦,并不是他们听不懂道理,而是父母没有掌握好说理的方法。如果能把道理讲活,孩子才会乐意接受,也能留下深刻印象。

有些父母总是对孩子说“你要……”“如果不……就会……”。孩子会觉得很枯燥,无法引起兴趣。父母能把抽象的道理用生动形象的、能够引发孩子兴趣的语言讲出来,并且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才有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无意义的说教往往都是一些废话。当父母忍不住要对孩子说教的时候,可以先自我反省一下,这样的说教对孩子有没有帮助,会不会引起孩子的厌烦,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寻找另外一种方式,比如把说教改成倾听,听听孩子想说什么,然后再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

无论是什么情况,父母都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坚决改掉天天说教、唠叨的毛病,只要随时注意孩子的情况,做到每隔一段时间,和他聊聊有什么想法、有没有新问题,就足够了。

细节指导:

如何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以下几条建议:

⑴在比较中说明道理。父母不妨把新的观念和孩子脑子里的旧观念做一个比较,让孩子体会到两种观念之间的优劣,孩子就会很主动地接受了。

⑵用科学依据说服孩子。大多数孩子都相信科学,如果父母能跟孩子阐述充分的科学依据,或是把科学书籍和刊物推荐给孩子看,孩子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⑶结合实际情境说道理。在特定情境下教育孩子,孩子往往能自然地接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⑷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例如,教育孩子不要拿别人的东西,就可以这样问孩子:“要是有人把你最喜欢的玩具拿走了,你会怎么想?”

⑸用事实教育孩子。例如,在发现孩子有错后,并不马上指出来,而让孩子吃点苦头,这样孩子便能认识到错误了。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⑹用故事教育孩子。可以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明白道理。

3.别用命令的口气

家教故事:

王老师刚接手五年级一班,她想多了解一些学生和家长的情况,决定做家访。

这天傍晚,王老师来到马琳家。一进门,妈妈就赶紧对马琳说:“老师来了,赶快问老师好。”

老师刚刚坐下,妈妈又对马琳说道:“站在那干什么?快给老师沏杯茶来。”

老师刚跟妈妈聊了几句话,妈妈又对马琳说:“你别在这儿待着了,快回你房里去学习,作业做完后,把桌上那盘英语带子听一遍,知道了吗?”

王老师明白了,为什么有同学不爱跟马琳玩,说马琳总爱指使人,命令人。

智慧点拨:

在不少的家庭中,父母就像是领导,从来不与孩子商量,凡事都用命令的口气。也就是所谓的“领导式教育”。很多教育学者认为,这种领导式教育,是对孩子积极性最大的打击,因为父母给孩子安排好了一切,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相信他们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感到不安全。

父母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如果总是以命令来要求孩子服从,而不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与孩子商量,孩子也会用这种方式去对待他人。如以自我为中心,要求他人按自己的意愿办事,或者对他人指手画脚。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因为孩子只习惯于这种处世方式,不懂得与同学们沟通、协商,从而影响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变得十分孤立。假如孩子自己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反而会迁怒于人,认为他人都在跟自己做对,而感到不开心,这对孩子的性格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水平也会提高,开始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继续包办孩子的事情,用命令甚至是呵斥,会使孩子失去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是非观、辨别能力的机会,还会使孩子习惯于依赖父母,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不会自行解决问题,缺乏主动性,阻碍孩子独立意识和自信心的建立。

尊重是互相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会使孩子逃离父母,不愿与父母交流。反之,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理解、听取孩子的合理主张,孩子也会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如何说话,如何做事,进而自然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和建议了。

细节指导:

父母强迫孩子做事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有可能带来更为强烈的对抗。妈妈们不妨把命令式改为商量式,让孩子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也会心甘情愿地去做事。比如把“去把地扫了。”改为“宝贝,妈妈累了,你能把地扫了吗?”妈妈们都会清楚地知道,第一种方式虽然孩子也会把地扫了,但一定是嘟着嘴,满脸怨言,扫的时候也会东一划拉,西一划拉,跟没扫一样;而第二种,孩子觉得是在帮妈妈,反而会很高兴地、积极地把地扫了,而且肯定还很仔细、很干净。

4.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期望

家教故事:

爱因斯坦长到4岁多了还不会说话,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傻子”。上小学了,爱因斯坦功课很差,表现得仍然很平庸,训导主任曾向爱因斯坦的父亲断言:“你的儿子将一事无成。”

面对人们的讥笑和议论,尤其是面对训导主任给儿子下的结论,担任电机工程师的父亲并没有对孩子失去信心,他相信爱因斯坦一定能成才,并且期望他能做出伟大的事业。父亲对爱因斯坦说:“你将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你不久就会明白的。”

为了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父亲为爱因斯坦买了积木,让他搭房子,搭好一层,便表扬和鼓励一次,结果,爱因斯坦情绪高涨地一直搭到了14层。

父亲的期望,点燃了爱因斯坦心头的希望之火,让爱因斯坦振作起来,使他以一种不断进取的心态,努力奋进,最终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的物理学家。

智慧点拨: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一群小老鼠一分为二,把其中的一小群(A群)交给一个实验员,说“这一群老鼠是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请你来训练”;他把另一群(B群)交给另外一名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智力普通的老鼠”。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对这两群老鼠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让老鼠穿越迷宫,结果发现,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聪明得多,都跑出去了。

其实,罗森塔尔对这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哪只老鼠更聪明。当实验员认为这群老鼠特别聪明时,他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这些老鼠真的成了聪明的老鼠;反之,另外那个实验员用对待笨老鼠的方法训练,也就把老鼠训练成了不聪明的老鼠。

罗森塔尔立刻把这个实验扩展到人的身上。1968年,他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要进行一项实验:

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共选了18个班,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占总人数20%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任课老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8个月后,他们再次来到这所小学,对那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同类推荐
  • 为了孩子赢得一生:给父母的100条金言

    为了孩子赢得一生:给父母的100条金言

    《为了孩子赢得一生:给父母的100条金言》有做人处世、学习益智、心理强健、生活健康和为人父母五个部分,以送给父母金言的方式,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家庭教育的内涵、意义和方法,共100条,几乎涵盖了孩子品、学、智、心、身以及父母修养等所有方面,有例举、有剖析、有举措。该书内容丰富,哲理深刻,言真意切,文笔流畅,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
  • 批判中国人的教子方法

    批判中国人的教子方法

    教子,是中国人永恒的话题,教子不当引发的种种问题,也是家长与社会必须面对的危机。从批判中见真知,才能让我们摆脱教子误区,守护孩子顺利成长。
  • 助飞梦想:北大新生家长的教育故事

    助飞梦想:北大新生家长的教育故事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建校110多年来,北大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振兴与发展、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和繁荣昌盛的进程中起到了先锋和骨干作用,这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一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的有形存在,更成为中华民族争取民主自由和伟大复兴的象征,成为现代人文学者和科学家向往的精神家园,从而独具魅力。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所说:“作为文化中国的象征,其实北京大学早已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所大学,能够像北京大学这样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得如此紧密,息息相关。北大对于中国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哈佛之于美国、牛津与剑桥之于英国的意义。”
  •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从父母的修养、处世、学问、智慧、威信、意志、心态、习惯、方法以及理解孩子等方面,全面总结了父母应该怎样“修”自己的“身正”,辅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让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真正行之有效。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镜子,你总能够在他的身亡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孩子是看着你的背影长大的。所以,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千万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在家又是一个样。父母先做到,再要求孩子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差,却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 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

    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

    玩,才是最好的教育。——龙应台玩,能解放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唤醒孩子无穷的潜力,让孩子对世界保有感知美好的能力和不断探索的自信和勇气。通过和孩子玩这件小事,完成教育孩子这件大事。这本书传递出的育儿小秘诀:陪伴,是最好的教养方式陪伴的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唤醒孩子自身的潜力。对父母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孩子取得怎样的成就,而是他深知所爱、勇于尝试、坚持思考,并能从中得到快乐。玩耍,是最好的教育捷径相比做学霸,更盼望孩子先懂得玩耍。因为那是活生生的世界,不仅是书本里的平面道理,也是他活色生香的未来。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奥尔加魔幻小说合集(2018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

    奥尔加魔幻小说合集(2018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代表作品合集。《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这是一部多种文体交杂、多条故事线相互穿插的奇妙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圣徒传记,甚至菜谱、笔记,交错呈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波兰当代著名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成名作。小说共84个章节,每一个章节以“xxx的时间”命名,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沉迷解谜游戏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妇、咒骂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哈巴狗、菌丝、小咖啡磨……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太古是一个地方,位于宇宙的中心。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太古之外的世界并不存在,自以为走出太古的人,其实站在边界上做梦,梦见自己走到了外面的世界。等他们苏醒过来,便回家去,把自己的梦当成了回忆。边界也会生出现成的人,如同他们从外面的世界而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超杀人事件

    超杀人事件

    《超杀人事件》是一本让人边读边笑的小说,东野圭吾为了写这本书,甚至做好了被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开除”的准备。在这个荒谬又真实的疯狂世界里,东野圭吾对种种荒诞现象加以讽刺。东野圭吾说:“《超杀人事件》里,我引用了许多大概没人能看懂的理论,有些理论中的每个词看起来似乎都明白,可当所有词连在一起时,我也不知所云了。”《超杀人事件》内容简介:松井毕业十年了,一直未曾放弃写作。三年前,他终于开始了职业写作生涯,但一直不温不火。松井希望借这一次的小说连载一举成名。小说中,护士、前台秘书、电梯小姐……穿制服的女子先后遇害。离奇的是,每次连载之后,现实中就会有相同身份的女子被杀,而凶手用的正是小说中的作案手法。松井的小说引起巨大轰动。社会各界纷纷关注又恐慌不已,希望他停止连载。正在进退两难之时,他突然接到一通自称凶手的人打来的电话。
  • 东方祸灵塔

    东方祸灵塔

    本作是《東方Project》系列的同人衍生作。博丽大结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崩坏,在大结界边境上突然升起的妖塔是否跟这一系列的异变有关?博丽灵梦正面临着她守护博丽大结界以来最大的挑战,这时一个少年误入幻想乡,少年将给幻想乡带来怎样的改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你是尘封的光芒

    爱你是尘封的光芒

    一个原本就是天之娇女的曲攸梦,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高考之后,似乎一切都应该是一帆风顺;可是,她偏偏喜欢上了厉云飞,从此迎来了不曾想过的生活。“如果梦飞,暗香自来。”——曲攸梦
  • 暮生萝

    暮生萝

    神族的她容颜尽毁,溯源却是为救此生最爱之人,而那人只是个平凡的凡人。他会老会死可她还是爱了。不愿放手,画地为牢。他的目光浅浅,望着她既爱又恨。若是遇见,便是缘起,若是不见,便是缘落。如果说悔,我悔的是你,如果说恨,我恨的是我。谁在午夜梦回中用心临摹她的容颜,再也不能遗忘。谁在心间一笔一划画下了他的模样,是心口的朱砂。谁又能记得当初守望彼此的模样?永远有多远,泪满衣衫还是白鬓苍苍?人都知花开荼靡却不知枫也可以烈炙荼靡。 等枫叶红,我的他是否明月归? 爱别离,求不得,心之痛,等不归! 【敬请期待第二部《暮生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冬雪落落素阳染

    冬雪落落素阳染

    四季交响曲之冬。这冬雪沉沉,漫天寂色,终将被那一抹素阳晕染,暖化。洗尽我一身风雪,护佑你一世韶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