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3700000002

第2章 故事导读

比尔·盖茨(1955-),原名威廉·亨利·盖茨。美国著名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微软公司前董事长。他与保罗·艾伦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曾任微软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1995-2007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曾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离开微软公司,将自己的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此后一直从事慈善事业。

中国有句老话:大凡成功之人,必有过人之处。比尔·盖茨便适用于这句话。他的大名为全世界80%的人所熟知,因为他那可堪传奇的个人经历以及他令人艳羡的个人财富:

13岁开始接触电脑编程,17岁创立第一家公司,20岁辍学哈佛创立微软,31岁成为亿万富翁,39岁荣登福布斯榜首位置……在这些经历中,我们隐约看到了一个现代美国梦的化身,一个能紧跟时代步伐从而创造个人辉煌的巨星。

任何成功绝非偶然,尽管比尔·盖茨曾十分谦虚地说:“如果没有我,也会有一个别的什么人在那个位置上。”而那个“我”或者“别人”必须具备一些先天因素。否则,即使机遇摆在面前也无从知晓,更别说是创造举世瞩目的成就了。

1955年,比尔·盖茨出生于美国西北部最大海岸城市西雅图的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老威廉·亨利·盖茨是当地的著名律师,为人严谨、讲求效率;母亲玛丽·盖茨出身于银行世家,也曾在当地任职教师,为人和善、性格开朗。

幼年时期的比尔·盖茨深受父母的影响,博闻强记、志向远大。此外,他那热衷于各种猜谜游戏的外婆也对盖茨影响至深。每当小盖茨想不出答案时,外婆总在旁边鼓励他:“使劲想,使劲想。”这让比尔?盖茨体会到了猜谜的无穷快乐。小小年纪,他便喜欢参与到各种竞争之中,并乐于在各种竞争中取胜。

12岁时,比尔·盖茨进入湖滨中学就读,这所学校也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这里学风开明,提倡因材施教,让很喜欢数学的比尔·盖茨如鱼得水。最重要的是,他在学校里第一次见到了计算机,并立即迷上了这个体格庞大的家伙。在湖滨中学的另一个收获,就是认识了保罗·艾伦——这个日后跟他一起创业的小伙伴。两个少年因为计算机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凭着对计算机的喜爱和痴迷开始了电脑程式设计之路。

1973年,18岁的比尔·盖茨升入世界名校哈佛大学。两年后,他主动退学,与保罗·艾伦创立微软公司,从此开启了人生的全新时代。经过多年努力,比尔·盖茨关于计算机的梦想也最终变为现实:让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摆着一台计算机,每台计算机所用的软件都是微软公司所设计的。

2008年6月27日,53岁的比尔·盖茨正式退休,他将自己开创的公司交给昔日的同窗好友斯蒂夫·鲍尔默打理。但是,比尔并没有像很多人所设想的那样安享晚年,而是转投慈善,在另一个更为广大的领域里继续为人类服务。

比尔·盖茨和妻子梅琳达?盖茨捐赠了580亿的美元个人财产建立了“比尔及美琳达·盖茨基金会”,而只将个人财产的2%留给子女。他的几乎所有的家当也都用以支持在全球医疗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慈善事业。因为比尔·盖茨认为:“带着巨额财富死去是一种耻辱。”他要物尽其用,服务更多的人。

尽管如今的比尔·盖茨已年届花甲,但他仍然精力充沛地奔波于世界各地。他还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够平等地对待生命,人们消除偏见,让世界变得更加公平。”这又是一宏大的梦想,比尔·盖茨也不知道多久能实现。但是,正如多年前那个一脸稚嫩的小男孩一样,比尔·盖茨再以次用他的微笑表露着他的自信。

本书从比尔·盖茨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立的伟大业绩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这位IT业奇才从出生到退休的传奇故事,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创造IT神话的巨人所拥有的天赋才华和特质魅力,学习他那种勤奋、坚定,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品质,以及为帮助全人类而奉献自己的光与热的崇高精神。

同类推荐
  • 我是未来:尼古拉·特斯拉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是未来:尼古拉·特斯拉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伟大的物理学家,“创造20世纪的人”。他的名字是——尼古拉·特斯拉。特斯拉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而他与爱迪生之间的“爱恨纠葛”更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缩影。在注重科技创新的今天,特斯拉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毫无疑问对我们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 帷幄奇谋:刘基

    帷幄奇谋:刘基

    刘基(1311~1375),浙江青田人,元明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并对明初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基博学多识,学究天人,其诗被允为“一代之冠”,其文《郁离子》、《卖柑者言》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对明代文坛影响至深。其“盗天”、“措用”的认识论思想以及教育、人才观念仍具有现代价值。刘基因博识与卓越而受到后人的崇信与神化,成为至今在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人物。《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帷幄奇谋:刘基》生动介绍了历史文化名人刘基的传奇一生。
  • 管德传

    管德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管德传》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管德传》记述了管德的成长经历和为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可以使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更多地了解管德、学习管德。
  • 笔著华夏:郦道元

    笔著华夏:郦道元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笔著华夏郦道元》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
  • 汉高祖刘邦(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高祖刘邦(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字季,有的说小名刘季。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定都长安,为了和后来刘秀建都洛阳的“汉”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
热门推荐
  • 嗜血傻王太难缠

    嗜血傻王太难缠

    一朝穿越,她成了替嫁的倒霉郡主。传言他是人人可欺的傻王。智商犹若七岁孩童。新婚夜,他急不可耐想要把她扑倒,她连哄带骗欲盖弥彰。婚后,他处处受人排挤,各种被人欺负,她一次次挺身而出,“谁敢动我夫君!”事后,他依偎在她怀中,“爱妃最好了……”终有一日她被千军万马包围,危难关头,轮到他挺身而出,“谁也动本王爱妃!杀无赦!”
  • 灭秦(全十册)

    灭秦(全十册)

    大秦末年,神州大地群雄并起,在这烽火狼烟的乱世中,随着一个混混少年纪空手的崛起,他的风云传奇,拉开了秦末汉初恢宏壮阔的历史长卷。大秦帝国因他而灭,楚汉争霸因他而起。因为他——霸王项羽死在小小的蚂蚁面前。因为他——汉王刘邦用最心爱的女人来换取生命。因为他——才有了浪漫爱情红颜知己的典故。军事史上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他的谋略。四面楚歌动摇军心是他的筹划。十面埋伏这流传千古的经典战役是他最得意的杰作。
  • 杂草向阳而生

    杂草向阳而生

    辛叶总是没想到的,再见苏亦文的时候他会变成这幅样子,病恹恹的,最重要的是心情也是怏怏的,这就好像许招阳第一次见到自己时的样子,她知道很难拯救这样的苏亦文,但总是要试一试的,毕竟她一直没忘许招阳同自己说过的话:纵然是杂草,也是向阳而生的。
  • 圣衍之主

    圣衍之主

    力量与权力纠葛的世界,波云诡谲的平静之下,掩藏着足以颠覆世界的阴谋。一位即将逝去的皇帝,在风雨飘摇的王朝里留下的退路。一个矿工死里逃生的奇遇。凛天将至,究竟谁才能拨开笼罩着世界的阴云。 权谋纷争,这是一个小人物在权力游戏里故事。
  • 星落妄海寻千尺

    星落妄海寻千尺

    暮雨潇潇,情劫三世。乾坤颠倒,未报不公。帝谕浮屠,此情难为。悠悠世裂,石凝永生。世人皆知你我此情不可待,唯你我二人不知。天亦有情,辗转此生,幸得聚首。
  • 胜利荣光:芷江受降

    胜利荣光:芷江受降

    本书以二百多幅照片为经,以美国军官约瑟夫·德和中国军民的口述为纬,全景观、多视角、细致化地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美盟军在湖南芷江的军事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包括日军在芷江投降的历史场景、美军在芷江的通讯工作、芷江的风土人情等等。既有重大历史事件的严肃性与庄重性,也有个人视角的趣味性和生活化,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地展现了芷江抗战文化的各个层面。
  • Mezzanine

    Mezzanine

    In his startling, witty, and inexhaustibly inventive first novelfirst published in 1986 and now reissued as a Grove Press paperbackthe author of Vox and The Fermata uses a one-story escalator ride as the occasion for a dazzling reappraisal of everyday objects and rituals. From the humble milk carton to the act of tying one's shoes, The Mezzanine at once defamiliarizes the familiar world and endows it with loopy and euphoric poetry. Nicholson Baker's accounts of the ordinary become extraordinary through his sharp storytelling and his unconventional, conversational style. At first glance, The Mezzanine appears to be a book about nothing. In reality, it is a brilliant celebration of things, simultaneously demonstrating the value of reflec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everyday human human experiences.
  •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一个好的作家,他描写现实,述说一个悲剧,不管是用来警世,亦或表达他的失落和绝望,但是后文学的意义都在于告诉人们真相并给予人们希望,余华正是留下了这样的希望。在《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这本集子里,余华收集了近年来的一些关于写作、关于社会、关于他个人童年回忆的文章,虽然在他的所有文字中算不得出采,但是有两篇文章很值得推荐,因为一篇解释了阅读的意义——《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而另一篇则阐述了漂泊的幸福感——《别人的城市》。
  • 再见阿程

    再见阿程

    阿程是谁?他是阿灿痴心妄想了六年的男孩子。他是曾让阿灿夜半啜泣乍醒的男孩子。他也是阿灿毅然逃课万里追寻的男孩子。他是阿灿逃不掉的梦魇,也是阿灿输掉的筹码。.时间恍如白驹过隙,一转眼的,六年便过去了。阿灿早已没了阿程的消息,关于他的一点一滴,似乎所有人都达成了默契,有意无意的不让她知晓一星半点。当一个脸带腼腆笑意的男生将一条精致的锁链递给她且表白时,阿灿突然想到了阿程。那个曾在深夜里夜夜梦见的人,原来忽而已经不再重要了。阿程。再见阿程。那会儿太阳自东边冉冉而生,璀璨的光芒映衬着阿灿明媚的笑,她说:“好。”
  • 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

    本书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相互联结的理论支撑点,旨在展开以人为本的新实践与科学发展观的新体系及其有机统一。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与思考之作,具有把握时代精华、突出体系完整、富于理论创新等显著特点,适合专业理论工作者阅读。本书文字简洁、语言生动、通俗易懂,也适合广大干部群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