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8500000051

第51章 顺应自然规律而行

薛侃平常是个忧心忡忡的人,总爱把各种事情放在心里折磨自己,一直觉得很痛苦。

在与王阳明相处的日子里,他对老师那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十分向往,而更奇怪的是,老师虽然看似轻松自在,对什么事好像都不在乎,却能有条不紊地应对各种事情,看不出一丝忙乱的样子。

所以,对于如何“不着意”这个话题,薛侃是非常好奇,也是极感兴趣的。趁着王阳明今天兴致颇高,他决定好好向老师请教,将此问题探讨得更加透彻。王阳明历经多年修养,已臻万事不能动其心的化境,深悟心性本体,洞悉天地玄机,能得他一两句指点,便可少走许多弯路。

薛侃想了一下,继续问道:“先生,在除草时,怎样才能做到心合于‘道’,完全遵循天地自然规律,而内心别无一点儿其他意思呢?”

王阳明回答道:“草作为一个外物,虽然没有善恶之分,但如果它对人的正常活动有所妨碍,按道理应该拔去,就顺其自然地把它拔掉就行了。即使偶尔没有拔除干净,亦不必放在心上牵累自己。假若过分在意的话,这些念头就会成为心体的累赘,便会有许多被情绪干扰的地方。”

薛侃说:“然而这样说来,好坏、善恶与事物一点关系也没有了?”

这时太阳越升越高,天气越来越热了。

王阳明用折下的一张芭蕉叶扇凉,说道:“任何好坏、善恶,都只在你的心中,随着你所发露出来的意念而变。遵循天地之道、清静自然的便是善,而起心动念处为气所动、被情绪所扰的即为恶。”

薛侃有点理解了,说:“事物本身终究没有善恶,是这样吗?”

王阳明继续开解他道:“在更高的境界上来看,从心的本体上来看,的确是这样的;从事物的本质上来看,亦是如此。但世上的儒者却不是这样,他们起心动念,舍心逐物,以自己的主观愿望给万物划分好坏、善恶,将格物致知之学错误理解了,整天向外去寻求天地宇宙乃至生命的真理,结果只做得一个表面的功夫,终其一生,其修身行为也不能获得显著的效果,自身深层次的习气也不能觉察,更别提认识到心性的本来面目了。”

薛侃又问:“《大学》上所说的‘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这句话,又该怎样理解呢?”

王阳明笑道:“这正是始终遵循天地之道的表现,是完全出自本能的反应,并无其他的私念去分好坏、善恶,只是天理就该如此。”

薛侃又不解了,问道:“喜欢漂亮的东西,厌恶极臭的味道,尚有‘喜欢’和‘厌恶’的念头在,这怎么是不着意呢?”

王阳明说道:“这正是诚意,而不是私意。诚意只是遵循天地之道去做,虽是循理而行,也不可再加自己的一丝主观愿望在上面。所以只要有一点点的愤怒或喜好之意,心就不能达到其本有的端正状态,就难以正确地处理问题。心境必须清静廓然,空灵无碍,不论什么东西进来,不管它是好的还是坏的,都畅通无阻,对此心毫无干扰,这才是心之本体。知道了这些道理,就明白了情绪还未萌生时的‘中’的状态。”

这时,站在旁边的孟源插话问道:“先生说‘草有所妨碍,就应当拔掉’,但为什么如此看待善恶,又是从表面的形体上着眼呢?”

王阳明说:“这点就需要你们自己在心中善加体会了。你们仔细想想:你们现在除草时,持着的是怎样的一种心态?而周濂溪不除窗前的草,他持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薛侃低头沉思,良久,他终于明白了,原来自己心中还有杂念存在,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妄想让世上的事物都符合自己的心意;而周濂溪之所以以观窗前草为乐事,则在于他以静观万物造化的心态,去体会周围的一切事物,因此他能以超越一切的眼光,欣赏到一种具足于万物之中的造化之美。

过了一会儿,王阳明又说:“古人云:‘凡事循理而行,无不成也。’这句话不仅强调了修养之道要循天理而行,其中亦包含了为人处世的智慧。

“世上之人,大多是乐于安逸而畏惧做繁难之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的心被私欲遮蔽了,遇到一件稍微困难、烦琐一点儿的事,便按照自己的欲望去看待这件事,产生了好坏之分及善恶观念,结果导致各种怨恨、不平等偏颇情绪的纷至沓来,最终畏难而退。这也是大多数人不能获得预期成就的原因。

“而圣人之所以能做许多事,就在于他们的心是无执无滞的,没有欲望的羁绊,既不分别,亦不计较,既不喜悦,亦不厌恶,纯任一种自然的规律去做,这样反而能合于‘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到这里,加上刚才除草的切身体会,薛侃及众门人,对循理而行的理论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天地万物的运化以顺其自然为根本规律,顺则兴,逆则亡。

“顺其自然”并不是一切都无所作为,放任自流,而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把握“道”的内涵,洞察事物本质,按照规律去办事,使自己的行动自然而然符合事物变化的规律,不知不觉地贯彻到所对应的事物中去,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所谓“无为”,也不是指什么都不做,整天无所事事,而是指行动与宇宙大自然的节律相合,心情非常宁静、愉悦,虽然做了很多事,但心无滞着,并不感到劳累,就像不是自己做的一样。

在普通人看来,采取行动去做事,是很劳心费力的一件苦差,然而顺其自然而行,心与有关的事物的规律相对应了,融入了其中,就一点儿都感觉不到费力了,就如顺水行舟一般,毫不费劲,片刻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驶达了目的地。

同类推荐
  • 季羡林的人生哲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季羡林的人生哲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本书集中体现了季羡林先生的生活哲学,在先生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有其内涵,集中表达了季先生对天地万物的大爱,让我们跟随季先生,感受生命,体悟生活,获得内心平和。
  • 素书新解(全译本)

    素书新解(全译本)

    《素书》为汉代黄石公著,全书分为六章,把道、德、仁、义、礼综为一体,融会贯通,对复杂的人性进行了入木三分的阐释,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洞察入微。全书虽只有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蕴涵着极大的智慧。内容包括治国安邦的大谋略和为人处世的小智慧,被誉为罕见的谋略学和智慧库。《素书新解全译本》以独到的视野和朴素的笔调,对《素书》中的文化精华加以深入的解读,从为人处世、人际交往、工作态度、企业管理等方面为人们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每一次提点都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如醍醐灌顶、豁然顿悟,是一部帮助人们走出生活与工作困惑的精品之作。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 “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 现实的人的发现:马克思对人性理论的变革

    现实的人的发现:马克思对人性理论的变革

    王晓红博士2002年人吉林大学,在高清海先生门下深造。2004年,先生仙去,她转而跟我学习,于是我们既是师兄弟又成为师生。在高清海先生智慧之光的照耀下,王晓红博士对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理论性质有很深入的理解,使她敢于去触碰已经被许多人论述过的理论问题,从人性理论变革的角度去阐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书中,王晓红博士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细致而又十分清晰的阐释,既贯彻了高清海先生对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哲学的理解,又有自己的思考。本书可以看做是对马克思人性理论的全面而有权威性的论著。
  •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

    思想家代表了他所在的时期的智慧最高水平,思想家的贡献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本书介绍了重要的思潮和思想家,为读者了解思想史提供了捷径。
热门推荐
  • 漫长的感恩之旅(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漫长的感恩之旅(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单枪匹马闯入你的世界

    单枪匹马闯入你的世界

    付伽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在听到那个小哥哥的声音后,去到了他的世界......
  • 一城风絮追繁花

    一城风絮追繁花

    总有些人是陪你走过的,哪怕走散了;总有些事是让你动了心的,哪怕是伤心灰心;总有些日子刻在了记忆里的,哪怕并不想记住。曾经是繁花似锦的青春,也许会飞舞成一城风絮,追不回来的流年,总是明镜台上拂不去也不想拂去的尘埃。
  • 穿越之为妃作歹

    穿越之为妃作歹

    【注意鸟哦】【结文以后会继续番外哦,番外不素V哦】【喜欢此文滴亲表错过鸟哦】入坑前的注意事项:看完本文需要花费人民币6元左右~~~此文男主并非善类,刚开始看的亲很比较难忍耐~~~此文比较慢热,亲有耐性看下去的话,樱打保票后面的比前面的精彩~~结局不是悲剧哦~~~他们有着十世的姻缘,前九世都是在互相伤害的鲜血淋淋、体无完肤之后含恨而终。这一世,已经使他们最后的机会了,要是还不能排除险阻,真心地接纳对方的话,他们就永远地化为灰烬,再也没有相遇的机会。第十世,他们,可以么?
  • 穿越女将:傲娇总裁赖上我

    穿越女将:傲娇总裁赖上我

    她本是一代女将,驰骋沙场天下无双。却遭人陷害,九死一生来到千年后的现代。苏意从遇到任景阳的第一天起,就认定要借着他的势力回到苏朝。殊不知任景阳在见到她的第一眼起,所谋划的就是如何将她打造成这万众敬仰的巨星。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指染天下之倾世帝王姬

    指染天下之倾世帝王姬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可这弱水是毒呢?即便你给的是砒霜,本王也甘之如饴。佛说:若无相欠,怎会遇见?她说:我不信佛,亦不信命,我的路,佛挡杀佛神挡弑神。从血雨腥风的江湖到暗流涌动的朝堂,楚若水一步一步,在皑皑白骨之中复仇归来,剑指王座,号令群雄。乱世之中,步步为营,谁是谁的棋子,谁又是谁的救赎?是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这条不归路没有尽头,可是他相信,只要她转身就会发现,他还在原地,一直在等她,一直等。
  • 如何与婆婆相处

    如何与婆婆相处

    中国有句俗话: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其中最难的莫过于婆婆和儿媳妇的相处。婆媳关系存在着十分不稳定性,她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势必给整个家庭带来阴影。从我国的优良传统、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出发,对婆媳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论述。告诉天下的婆婆、媳妇们,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婆媳不是母女胜似母女,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使整个家庭和谐温馨。
  • 爹地坏坏:别宠我妈咪

    爹地坏坏:别宠我妈咪

    有个天才萌宝是什么体验?就是再也不怕老公啦……,大总裁也要为我折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