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8800000002

第2章 “拖延”是成功的绊脚石(1)

——拖延者的行为模式

今天,拖延几乎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先放一下,待会儿再行动”成为了拖延者最大的思想毒瘤,它无时不在,无刻不在,困扰着人心。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掉进了拖延的旋涡。就像坐在一辆过山车上,情绪随着它起起落落。虽然我们希望事情有所进展,但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

一、最后通牒效应:丧失最后时限

了解“最后通牒效应”

在日常工作当中,不论你所从事的行业是什么,也不管你是普通员工还是高层管理人员,几乎每个人都有畏难情绪。因为惧怕困难,所以遇事总是畏畏缩缩,只要条件允许便一拖再拖,可是“拖”字诀真的能缓解我们的焦虑和内心深处的不安吗?

“这两天又要整理销售数据,烦死了,反正经理还没要,等他要的时候再说吧!”

“报告不是下周交吗?现在完全不用着急。”

“有压力才有动力,实在拖不下去了,自然就能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

……

职场中的“拖延”几乎随处可见,有些人甚至直接把娱乐当成了工作,宁愿“装鸵鸟”似的把自己埋在娱乐中,也不愿意直面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从而导致工作一拖再拖,以至于到了最后期限,不得不硬着头皮顶上去,匆匆忙忙完成工作。

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的人与总是拖到最后才临时抱佛脚的人比,究竟谁更容易获得上司的赏识呢?答案不言而喻。尽管绝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对于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还是会不自觉地产生拖拉倾向。在他们看来,拖拉虽然不是个好习惯,可也没到上纲上线的地步。殊不知就是这种不在意的态度,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拖延症”,从而引发了自我的心理折磨,让原本美好的生活逐渐陷入了恐惧、烦躁和无望的深渊。

明明可以提前完成工作,却总是习惯于在最后期限到来之时,才去努力完成,这种行为模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最后通牒效应”。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拖延绝不仅仅是一种坏习惯,更是一种引发焦虑以及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健康隐患,它往往会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使人长期处于担惊受怕或焦虑不安的状态之中,甚至直接造成心理障碍或疾病。

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加拿大渥太华卡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蒂姆·彼齐尔博士曾经专门做过一份关于“拖拉”的职场调查,他随机选择了100名自认为有拖延倾向的公司职员作为样本,并对他们在任务期限的最后一周进行了跟踪式调查。

研究结果显示:在他们还没有开始自己的任务时,往往会感到焦虑和内疚,为了缓解这种负面情绪,他们会安慰自己“晚一点儿也没事,压力就是动力,说不定压力之下反而能创造奇迹……”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不得不投入完成任务的工作中去。令人震惊的是,一旦投入工作,他们便更多地表现出了诸如自信等积极情绪,不再悲叹时光流逝,不再因为压力而闷闷不乐,也不再因为困难而紧皱眉头。

由此也不难看出,“压力可以让人表现得更优秀”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著名作家金庸也曾说过“压力之下做出的东西往往不是最好的”,他本人对自己在交稿压力下完成的作品就不是很满意,为了弥补缺憾,他专门主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多次修改。

尽管“最后通牒效应”会给人们带来很多负面情绪和困扰,但它本身并没有任何倾向,只要运用得当,“最后通牒”也能发挥正向作用,并帮助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一点一点创造人生和事业上的奇迹。

小故事

在环保行业的圈子里,很少会有人不知道“孟总”这个人,尽管今天的他已经是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的老总,并成功带领自己的企业成为了行业龙头,但五年前的孟琳还只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选择了辞职创业?又是什么力量让他带领自己的企业后来居上,坐上了行业老大的交椅?

回首曾经的岁月,孟琳感慨万千,初入职场时他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满身都是热血,热切地希望能做出一番成绩来。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随着工作的年限越来越长,不少人都被琐碎的工作磨掉了激情与梦想,“职业倦怠症”开始初步显现,孟琳也不例外。缺乏工作动力与热情,总是喜欢拖延,压力夺走了欢声笑语,每天都是唉声叹气……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眼看着“老油条们”总是被老板甩脸色,甚至是直接清理出局,孟琳再也无法消极拖延下去了,他决定改变。

为了克服“最后通牒效应”的负面影响,孟琳针对自己的“拖延症”制定了严格的时间管理对策。比如,某项任务公司要求一周完成,他就把该工作平均分成五等份,然后自己给自己下最后通牒,无论如何每天都必须完成一份,这样一来自然就避免了临时抱佛脚的拖延状态。

实行时间管理对策后,孟琳惊喜地发现压在内心的大石头不再那么沉重了,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少。摆脱“拖延症”的孟琳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并被提拔为销售经理,半年后他得到老板的资金支持,决心在环保领域干一番事业。

环保公司成立后,前景并不明朗,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什么业绩。但孟琳是一个做事有规划的人,早在创业前期,他就给自己的老板(出资人)提供了一份详细的发展规划报告,在报告中有无数个小期限。如半年内公司规模达到20人,并开始盈利;一年内收回所有投资成本;三年内成长为一家中型企业……不管是在创业起步阶段还是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孟琳始终都坚持着一个做事习惯和原则,那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固定的任务。正是这种给自己下最后通牒的做法,促使他带领公司成功走出困境,走向环保行业的最高峰。

拖延心理人人都有,但这并非是不能克服的“劣根性”,如果孟琳当初放纵自己的拖延和消极,就根本不可能会有日后的成功。有时候,上帝划分成功者与失败者的界限很简单,你能克服拖延,就能步入成功者行列,否则就只能在无休无止的拖延中丧失自信、丢掉快乐,整日活在担惊受怕的灰色世界里。

既然拖延如此可怕,那为什么现实生活中的拖延队伍依旧相当庞大呢?人们为什么会拖延,又为什么会不自知地选择自我心理折磨呢?尼尔·弗瓦尔博士在《现在就干》一书中曾一语道破拖延心理的玄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拖拉的主要原因是恐惧。”

因为害怕工作做得不够圆满,所以选择消极逃避;因为担心他人否定自己的能力,所以宁愿伪装出时间不足的假象。实际上,拖延的做法是相当愚蠢的,因为它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让我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也许正像仓央嘉措所说的“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就是天堂”,我们距离成功往往也不过只有两三步之遥,但就是因为“恐惧心”过重,所以才总在“拖延”的圈子中打转,怎么也取得不了成功。

巧用“最后通牒”激发正能量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能认识到拖延是一个恶习,但为了躲避痛苦,为了逃避困难,他们宁愿背着沉重的心理负担选择拖延。实际上,一味退缩只能“拖来拖去拖成愁”,克服拖延的办法有一个,那就是利用“最后通牒效应”去逼迫自己;克服恐惧的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勇敢迎向它,立即行动起来,越早行动就越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越早行动就能越能摆脱心理压力。

我们不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扪心自问:如果在最后期限到来之时没能完成任务,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你能否承担这个后果?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一旦“拖延症”威胁到了我们的职场地位以及切身利益,我们往往会毫不犹豫地快速行动,用果决的“拳头”击碎“最后通牒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通牒效应”并不是洪水猛兽,尽管它所带来的“拖延症”往往使我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不得不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但如果我们能巧妙运用这种心理效应,那么激发人生正能量也并非不可能。

1.分割时间细化任务法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拖拉是内心恐惧的外在表现,浩大的工作任务之所以会被人们打上“困难”的标签,其关键就在于“大块头”看起来实在吓人。这和跑马拉松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一开始就把无比遥远的终点线当作目标,那么难免会心生畏惧,但如果把漫长的跑道划分成若干部分,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要想克服拖拉,就必须学会用微观的眼光看待问题。那么,具体来说,我们究竟该怎样做呢?星期一是一周工作的开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不妨抽出几分钟的时间来制订一个具体而详细的工作计划:汇总一周的工作任务,将其按照轻重缓急平均安排到每个工作日,然后强迫自己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

也许有人会说,我每天都给自己制订工作计划,并强迫自己必须完成,可还是逃不过“拖延”的魔爪,上班时间根本完不成,结果天天加班到深夜,而且是一天比一天晚。夜里休息不好,第二天自然会打瞌睡,因此也就没什么效率可言。时间长了就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工作效率没法保证,睡眠时间也无法保证,身心俱疲也就不奇怪了。

尽管“最后通牒效应”确实能够提升工作效率,激发人生正能量,但这并不是百分百绝对的,只有将其建立在特定的前提条件上,才能产生特定的效果和作用。我们在分割时间和细化任务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客观事实,尤其是在工作任务量的安排上要讲究科学合理。如果安排的任务过重,往往会打击人的工作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最后通牒效应”不仅不能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所以,在运用“分割时间细化任务法”来克服“拖延症”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对可支配的时间进行科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最后通牒效应”,让自己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

2.正反两面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往往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当我们处于消极负面的情绪之中时,诸如“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为什么非要愁眉苦脸”等心理暗示,可以起到很好的心理治疗作用,从而帮助我们脱离负面情绪的影响,回归到正常的情绪和生活之中。

实际上,要想克服拖延带给我们的焦虑、愧疚等负面情绪,同样可以采用心理暗示治疗法。我们不妨针对拖延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采取心理应对战术。

正面心理暗示法。当拖延心理作祟时,我们可以这样激励自己:只要能按时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就能赚到不少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可以带领全家出游,还可以给孩子们买他们最喜欢的高级玩具;能被单位领导赏识,会赢得周围同事和朋友们的钦佩和羡慕,加薪升职也是有可能的。既能少承受压力,又能多收获成就感和快乐,为什么还要选择拖延呢?

反面心理暗示法。提前设想一下拖延的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克服拖延的坏习惯。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如果因为拖延而导致工作不能按时完成,自己不仅有被罚款的可能,甚至会直接丢掉工作,那么面对每月都必须还款的房贷以及乱七八糟的日常开销,你真的能毫不忧虑地承担被辞退的后果吗?既然不能,那就立即行动起来,打破拖延的思维惯性,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二、杜利奥效应:消极对待

了解“杜利奥效应”

如今,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报道“公考热”,几千人竞争一个职位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除此以外,国企、事业编制也成了“香饽饽”。

不少成绩优秀、能力卓越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为了争得一个正式编制,甚至甘心放低心态去做一个清洁工。我们暂且不讨论这种怪象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单就个体来说,这些天之骄子日后所做的事情,既不是自己的专业所长,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仅仅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此缺乏热情的工作状态真的能做出什么成就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通过“公考”获得正式编制的高才生们都是在“屈辱性”地被迫工作,尽管他们所做的工作是社会所需要的,也是有价值的,但正是因为缺乏热情,本该是朝气蓬勃的年纪却显得垂垂老矣,本该是奋斗拼搏的年纪却提前过上了“颐养天年”的日子。

在美国自然科学家及作家杜利奥(Duliao)看来,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距。这里所说的“很小的差异”就是指人的心态,“巨大的差距”则是指成功与失败。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无一不是充满热情、时刻保持积极心态的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杜利奥效应”的正确性。

“没有什么比失去热忱更使人垂垂老矣的。如果精神状态不佳,一切都将处在不佳状态。”这就是上述所说的“杜利奥效应”。不论我们所从事的是怎样的工作,都应该拥有热情、积极的工作心态,这样才能对工作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如此一来,原本痛苦的工作感受就会变得愉快,原本拖沓的工作效率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对于那些费劲千辛万苦“公考”和“考编制”的人来说,我们不去评判他们选择的对与错,但既然选择了一份这样的工作,就应该充满热情地把工作做好。

同类推荐
  • 名人名言金典2

    名人名言金典2

    名人名言透过历史的风尘,超越国界的阻隔,俨然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对我国当代青年陶冶品性、提高修养、掌握良好的方法、学习名人的奋斗精神等,有着极大的价值和实用性。本书收录了世界着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等各方面卓有成效者的名言5000多条,涉及的古今名人有苏格拉底、尼采、黑格尔、歌德、培根、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爱迪生、拿破仑、席勒、蒙哥马利等千余人,涉及到的名言包括人生奋斗、志向追求、友谊爱情、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这些名言对青少年朋友具有极大的启迪性和教育作用。
  • 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

    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

    这是一本教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的暖心励志书。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世界太大,生命这样短。要把它过得尽量像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才对。卢思浩说:有人喜欢你,有人讨厌你,但都好过有人妄加定义你。在你年轻的时候,你必须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别人眼里是好是坏随便他们,你要做的,就是把这种生活方式过成无可取代的样子。 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无可替代。活着不是为了取悦这个世界,而是为了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取悦自己。我们精心策划了这本书,专门写给独自站在人生路口犹豫不前的年轻人。
  • 人生要找到踏实的感觉

    人生要找到踏实的感觉

    本书以“踏实的感觉”为主题,内容涉及为人处世、工作生活中如何施以包容的心态,获得快乐与幸福感,将各种故事与现实生活紧密衔接,给人以精神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 别让不懂拒绝害了你

    别让不懂拒绝害了你

    《别让不懂拒绝害了你》内容涵盖了生活方面和工作方面的各个情况和分析。如如何拒绝熟人的“帮忙”;如何拒绝上司的无条件“加班要求”;在面对他人的“厚脸皮”时,有哪几种拒绝艺术,不驳他人面子,又不使自己为难;如何把握与同事与上司之间的关系等。本书文字幽默、轻松,有深度。通过一个个故事和实例,手把手教我们如何真正做到“拒绝”。可以说,这是一本有关人际关系的书,一本有关如何轻松生活的书,一本有关如何真正做自己的书,还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
  • 个性的树立(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个性的树立(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

    “人之所以高贵只在于人能思考……人的职责就是要学会正确思考和运用它。”帕斯卡的这些话是发人深醒的。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思想的外在表现。如果我们学会了正确思考,我们的生命就会像上帝的旨意那样高贵、幸福和美好,否则,等待我们的将是庸俗、痛苦和失败。达到完满的人生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它包括充沛的精力、充足的元气和永久的活力,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快乐。然而,健康的身体又要依赖于正确的思想。思想支配着我们身体的每一项机能、每一个器官和每一个细胞。思想塑造了我们的身体,增加或削弱了身体的力量和活力,这是一条公认的法则。
热门推荐
  • 林家染坊

    林家染坊

    早春的清晨,娘开门出来抬头望天的时候,就看见了大庙山的顶上飘着彩霞,霞光很灿烂地弥漫在大庙山的山头。一对百灵斜斜地飞过山梁上茂密的乌桕树林,落在古庙前千年柏树和紫荆树上。娘一下子乐了,娘一笑说,好天呀。娘的脸在霞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娇媚。娘准备上山进香。一吃过饭,娘便领着柱儿上山。寺庙距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四五里的样子。但山路崎岖,一进一出就绕了路程,要走上一阵。轿子只能停在山门前,人得拾级而上。时届立春,来往的香客很多。
  • 修罗战祖

    修罗战祖

    修炼至上,强者为尊;一个繁星点缀的缤纷世界,一条武道修罗的荆棘道路,少年张文,在此留下足迹!
  • 有酒有剑有佳人

    有酒有剑有佳人

    我有九尺之身,顶天立地义字当头。我有三尺长剑,拔之摧城,挥之断岳。我有倒山美酒,敢饮?美人,一笑可好?书友群:427538697新书《那年刀锋正寒》发布,想看的赶紧来看啦。
  • 闪耀巨星逆转幸福

    闪耀巨星逆转幸福

    重生?开玩笑的吧,还是到了一个超级大明星身上?这个超级大明星还有抑郁症?开什么玩笑?卢森宜可是宇宙无敌开心果诶!什么抑郁症根本不可能好吗!自从卢森宜参加完一个酒会后,就遇到超级高冷又隐秘的男人——纪品年,听说这个人可是个金主啊!卢森宜财迷的眼神闪闪发光,只是不知道等着她的又会是怎样的磨难。闪耀巨星与隐秘总裁又会发生一个怎么样的碰撞呢?敬请期待!
  • 最强召唤圣皇

    最强召唤圣皇

    新书《仙界商城兑换系统》已上传并签约,笔名:书书个嘴。穿越到异界,成了异界唯一的召唤师。三国世界、神话世界、魔兽世界、火影世界、海贼世界……任何物品、英雄都可以被他召唤!美髯公关云长,青龙偃月刀,一刀斩万敌!齐天大圣孙悟空,奋起金箍棒,一棍震寰宇!……我是召唤圣皇!
  • 大道士

    大道士

    人类自古便有鬼怪之说,书载口碑流传世界。若真考据,至多是某某人他的爷或他的祖曾见过鬼,怎样如何,实无亲眼所见者。倒是这世界上代代都有一些同鬼战斗的斗士。诸如钟馗,便是鬼的克星。钟馗有法,是道士。道士谓方家。但世人多称方士。桃韬正是桃远镇乃至芝罘城有名的方士。道行高明,满腹天机;能拿邪捉妖,呼风唤雨;能知过去晓未来,有通天达地之玄功。实为一代真神也!韬正字靖字,号解玄真子。小时候,女孩一般胆小,女孩一般腼腆,面团儿般软弱。父母怕他将来懦弱受气,便请来有名武师教他武功。
  • FBI自控修炼学

    FBI自控修炼学

    本书不是专业分析FBI的科学报告,也不是“爆料”FBI内幕的新闻集萃,而是一本以FBI案例为构架进行探讨的休闲性读物,从身体自控、思维自控、语言自控、情绪自控等方面入手,让人们了解FBI自控力修炼的方方面面,起到修习心态、调控情绪、塑造能力、思考人生的作用。
  • 网1少年在异世

    网1少年在异世

    你好,我叫唐小天,姑且是你的系统。你把任务做了,我们俩都高兴。成,先给我来两粒伸腿瞪眼丸吧。亲你积分不够呢(假笑)要不给我来个十全大补丸也行。亲你权限不够呢(讽刺)那给我来本书我自己学可以不这个可以有哦,亲你要《高等数学》还是《传热学》?三积分十本,还能给你打八折。(装作天真无邪)要不来一本《魔法回路探索,从入门到精通》呢?这才需要十积分呢。(实则幸灾乐祸)亲?亲?亲还在吗?
  • 微笑吧大婶

    微笑吧大婶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概不负责。
  • 快穿之反派是系统

    快穿之反派是系统

    凉月被一个名叫感化系统1026的系统给签订,然而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拥有这个系统,也不知道自己生前是怎么样的人。直到在某一天她遇到反派大大。反派:我是你的系统!凉月:我知道!所以反派大大我们时候去洞房!反派:我很凶很凶!凉月疯狂点头:奶凶奶凶,你对我可温柔了!凉月成功扑倒了她的系统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