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0800000023

第23章 爱护晚辈同舟共济(1)

萧何月下追韩信共保明主

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惟有道者能之。

——王通

项羽分封诸侯以后,汉王刘邦带着人马来到封地南郑(今陕西汉中东)。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和项羽争夺天下。但他手下的兵士们却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都有人开小差逃走,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萧丞相逃走了。”汉王急坏了,真像突然被人斩掉了左右手一样难过。到了第二天早晨,萧何回来了。汉王见了他,又气又高兴,问他:“你怎么也逃了?”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走呢?我是专追逃走的人呀。”汉王又问:“你追谁呢?”萧何说:“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是淮阴人。项梁起兵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了,又跟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当了个小军官。

韩信好几次向项羽献计,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十分失望。等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了汉王。

韩信到了南郑,汉王也只给他当个小官。有一次,韩信犯法被抓了起来,几乎要被砍头,幸亏汉王部下一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高声呼喊求救,说:“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士?”

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真是一条好汉,便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汉王派韩信做了个管粮食的官。

后来,丞相萧何见到了韩信,跟他谈了谈,认为韩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还几次三番劝汉王重用他,但汉王总是不听。

韩信知道汉王不肯重用他,趁将士纷纷开小差的时候,也找个机会走了。

萧何知道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跺脚,立即骑上快马亲自去追赶他,追了两天,才把韩信找回来。

汉王听说萧何追的是韩信,生气地说:“逃走的将军有10来个,没听说你追过谁,单单地追韩信,是什么道理?”

萧何说:“一般的将军有的是,像韩信那样的人才,简直是举世无双。大王要是准备在汉中待一辈子,那就用不着韩信;要是准备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大王到底准备怎么样?”汉王说:“我当然要回东边去,哪能老待在这儿呢?”

萧何说:“大王一定要争天下,就赶快重用韩信,不重用他,韩信早晚还是要走的。”

汉王说:“好吧,我就依你的意思,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大王叫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

汉王说:“那就拜他为大将吧?”

萧何很高兴地说:“这是大王的英明。”

汉王叫萧何把韩信找来,想马上拜他为大将。萧何直爽地说:“大王平日不大注意礼貌,拜大将可是件大事,不能像跟小孩子闹着玩似地叫他来就来。大王决心拜他为大将,要择个好日子,还得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才好。”

汉王说:“好,我都依你。”

汉营里传出消息,汉王要择日子拜大将啦!几个跟随汉王多年的将军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认为这次自己一定能当上大将了。

等到拜大将的日子,大家知道拜的大将竟是平日被他们瞧不起的韩信,一下子都愣了。

韩信谢过大王,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认为汉王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倘若平日多注意团结网络天下各路志士贤人,岂不早就功成业就了?

韩信拜帅后,征战天下,屡建奇功,终于打败了项羽。“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也成为贤臣团结臣僚的千古佳话。

黄霸愿与知己同赴难

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

——李白

黄霸(?—前51年),字次公,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汉大臣。

夏侯胜,字长公,东平(今山东汶上附近)人,西汉著名经师,《今文尚书》学的开创人。

公元前72年,汉宣帝提议为汉武帝创庙乐——宗庙武乐,来颂扬他的功德。让大臣们展开“讨论”。结论只有一个:应该依照皇帝的命令办事。因为群臣里,奉迎巴结的有,胆小怕事的有,不负责任的有。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有歧义吗?有。唯独夏侯胜说:“汉武帝虽然有扩大疆土的功劳,却为此阵亡很多将士,耗尽了国家的人力物力。疆土稳定,他又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使得徭役繁重,百姓流离失所。他对人民没有什么恩惠,不应该为他创庙乐。”

大臣们听了夏侯胜的话,都非常害怕,为避免自己受到牵连,联名上书举报,说:“夏侯胜对皇上旨令妄加评论,对先帝肆意诋毁,实属大逆不道,应予治罪!”夏侯胜闻之,毫无惧色,正言道:“直言不讳,君子之行;随声附和,小人作为。我即言明,死而无憾!”

群臣愕然。丞相长史黄霸挺身而出。黄霸尽管平时与夏侯胜很少往来,但今天听了夏侯胜的诤诤之言,看到他凛然正气,十分敬佩,立刻将他视为知己,便上前和夏侯胜站在一起,拉着他的手说:“先生也道出了我的心思,我愿与知己者共同赴死!”顿时,相知恨晚。

创庙乐的事定下来了,而夏侯胜却因犯诋毁罪被抓进了监牢,黄霸也因犯纵容罪入了狱。在狱中,他们谈国事,肝胆相照;议家事,情投意合。黄霸想向夏侯胜学《尚书》,夏侯胜认为早晚要赴死,拒绝了他。黄霸说:“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死也永没有遗憾了。”夏侯胜非常钦佩他的观点,便答应了他的清求。寒来暑往,两个春秋过去了。他们对《尚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后来他们怎样呢?他们没有死,竟双双出了狱。大家都非常敬佩他们那种“交友贵相知”的精神。

太史慈与孔融休戚与共之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也。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真正的神射手)。自少已十分好学,后担任本郡奏曹史。

当时本郡与本州之间有嫌隙纠纷,是非曲直不能分,而结案的判决多以先让有司(掌刑赏之官吏)知事者较有利。其时本州的奏章已先发去有司处,郡守恐怕落后不利,于是求取可为使者的人。太史慈时年21岁,被选为使,乃日夜兼程取道,抵达洛阳,先到公车门前等候,待见州吏亦至,才开始求通上章。

太史慈假意问州吏道:“君也是前来欲求通章的吗?”

州吏答道:“是的。”

太史慈又问:“奏章在哪里?”

州吏道:“在车上。”

太史慈便说:“奏章题署之处确然无误吗?可否取来一视。”

州吏殊不知太史慈乃是东莱人,便取出奏章相与。谁知太史慈先已藏刀于怀,取过州章,便提刀截而毁之。州吏大惊高呼,叫道:“有人毁坏我的奏章!”

太史慈便将州吏带至车间,跟他说道:“假使你没有取出奏章给我,我也不能将其损坏,我们的吉凶祸福恐怕都会相等无免,不见得只有我独受此罪。与其坐而待毙,不若我们俱同出走逃亡,至少可以保存性命,也不必无谓受刑。”

州吏疑惑地问:“你为本郡而毁坏我的奏章,已经成功,怎我也要逃亡?”

太史慈便答:“某初时受本郡所遣,只是负责来视察你们的州章是否已经上通而已。但我所做的事却太过激烈,以致损毁公章。如今即使见还,恐怕亦会因此见受谴责刑罚,因此希望一起逃去。”

州吏相信太史慈所言,乃于即日俱逃。但太史慈与州吏出城后,却潜遁回城通传郡章,完成使命。州家知其事,再遣另一吏员往洛阳通章,但有司却以先得郡章的原因,不复查查此案,于是州家受其短。太史慈由是知名于世,但他亦成为州家所仇视的人物,为免受到无妄之灾,乃避居于辽东。

公元193年,北海相孔融闻知此事,十分称奇,于是数次遣人动问太史慈的母亲,并奉送赠礼作为致意。适逢孔融为对付黄巾暴寇,出屯于都昌,却被黄巾贼管亥所围困。

太史慈从辽东返家,母亲对他说:“虽然你和孔北海未尝相见,但自从你出行后,北海对我赡恤殷勤,比起故人旧亲,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如今为贼所围困,你应该赴身相助。”于是太史慈留家3日后,便独自径往都昌而行。

当时贼围尚未太密,于是太史慈乘夜伺隙,冲入重围见孔融,更要求他出兵讨贼。孔融不听其言,只一心等待外援。但外救未至,而贼围日逼。孔融乃欲告急于平原相刘备,可惜城中无人愿出重围,太史慈便自求请试一行。

孔融便道:“现今贼围甚密,众人皆说难以突围,你虽有壮志,但这始终是太艰难的事罢?”

太史慈答道:“昔日府君倾意照料家母,家母感戴府君恩遇,方才遣慈来相助府君之急;这是因为慈应有可取之处,此来必能有益于府君。如今众人说不可突围,若果慈也说不可,这样岂是府君所以爱顾之情谊和家母所以遣慈之本意呢?情势已急,希望府君不要怀疑。”

孔融这才同意其事。于是太史慈严装饱食,待天明之后,便带上箭囊,摄弓上马,引着两骑马自随身后,各撑着一个箭靶,开门直出城门。外围下的贼众皆十分惊骇,兵马互出防备。但太史慈只引马来至城壕边,插好箭靶,出而习射,习射完毕,便入门回城。明晨亦复如此,外围下人或有站起戒备,或有躺卧不顾,于是太史慈再置好箭靶,习射完毕,再入门回城。又明晨如此复出,外围下人再没有站起戒备,于是太史慈快马加鞭直突重围中顾驰而去。待得群贼觉知,太史慈已越重围,回顾取弓箭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因此无人敢去追赶。

不久,太史慈抵达平原,便向刘备游说:“慈乃东莱之人,与孔北海无骨肉之亲,亦非乡党之友,只是因为慕名同志而相知,兼有分灾共患之情义。方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久闻使君向有仁义之名,更能救人急难,因此北海正盼待贵助,更使慈甘冒刀刃之险,突出重围,从万死之中托言于使君,惟望使君存知此事。”

刘备乃敛容答道:“孔北海也知世间有刘备吗!”乃即时派遣精兵3000人随太史慈返都昌。

贼众闻知援兵已至,都忙解围散走。孔融得济无事,更加重视太史慈,说道:“你真是我的少友啊。”事情过后,太史慈告诉其母亲,母亲也说:“我很庆幸你得以报答孔北海啊!”

骆统让大家都不挨饿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骆统,浙江绍兴人,曾当过三国时期吴国的官员。他办事认真,很能为老百姓着想,是一个受人称赞的好官。

骆统小时候,正处在东汉末年。那时候,军阀们为争夺地盘连年混战,使得百姓们纷纷逃离家园躲避战乱。由于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地方闹起了饥荒,很多人家没有吃的,只好忍饥挨饿。还有些人甚至被活活饿死。

小骆统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看到了这幅惨景,对那些在饥饿中煎熬的人十分同情。

骆统8岁的时候,在外做官的父亲骆俊被军阀袁术杀害了。父亲死后,他的母亲改了嫁。小骆统无人照看,只好由亲戚送回到浙江老家,和已经出嫁的姐姐住在一起。

这一年,浙江地区也闹起了大旱。老天爷一连几十天没下什么雨,赤日炎炎,田地都干裂开了一道道大口子。禾苗都被旱死了,一粒粮食也没有收回来。没有了收成,吃饭成了大问题,许多人家虽然省吃俭用,用野菜谷糠掺和起来吃,但不久也就断粮了,只好忍骆统的姐姐家虽然也没有收成,但她平日节俭家中还有一些过去的存粮,所以日子还好过一点。

骆统看到乡邻们在忍饥挨饿,想起了随父亲在畔原时看到的饿殍遍地的惨景,他心里很不好过。渐渐地,姐姐发现骆统的饭量一天比一天小,常常是只吃几口饭就把碗推开了。姐姐看弟弟一天比一天瘦了下去。

一天,吃饭的时候,骆统看到桌上的饭菜,只是呆呆地发愣,好像有什么心事。

姐姐见了就问:“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哪你到底有什么心事,告诉我好吗?”

骆统见姐姐一再追问,便伤心地对她说:“姐姐,我看到村里许多人家都在吃糠咽菜,饿着肚子,就想起了过去见过的那些被饿死的人,心里就很难过。现在,别人都在挨饿,我怎能忍心只顾自己。”

姐姐听了弟弟的话,很受感动。她抚摸着弟弟日见消瘦的脸庞,心疼地说;“原来是这样,你说得对,想得好,但为什么不早说完,姐姐就把自己家中也不是太多的存粮拿出来了一些,交给骆统,和他一起分送给附近因缺粮挨饿的人家。这些米虽然不多,但是对那些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正在饥饿中煎熬的人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啊!

得到米的乡邻都非常感激骆统姐弟俩,都夸赞骆统是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很快,他不愿让大家挨饿,送米救济穷人的事迹就在当地传开了。

蔡邕倒履迎宾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

东汉末年,王粲(汉末文学家,177—217)随着担任小官的父亲住在京城。父亲不幸去世后,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年轻人沉沦在社会的底层。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当时名满天下的蔡邕。蔡邕(东汉文学家、书祛家,132—192)学识渊博,文章绝妙,又担任了皇家的左中郎将,所以同他往来的都是些名儒、显宦。蔡邕同王粲交谈时,十分惊异这个年轻人的文学才能,尽管他们相差几十岁,蔡邕却不肯以长辈自居,甘愿和王粲结为忘年之交。

一天,蔡邕在家宴请宾客,室内高朋满座,门外车马喧闹。饮酒中间,一个仆人凑近蔡邕,说:“王粲到了门外。”

“快请。”蔡邕说后,匆匆站起来,顾不上跟客人打招呼,赶去迎接,匆忙之间,连鞋子也穿倒了。

同类推荐
  • 职场辣妈变身术

    职场辣妈变身术

    有人说:女人要么要孩子,要么要事业。职场妈妈说,我们要孩子,我们也要事业。可是,职场如战场,当你重返职场,发现一切都已被敌军占领,甚至头儿也不再信任你时,怎么办?其实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多学一点计划和技巧,职场妈妈也可以重新收复失地。本书就助你达到“重出江湖”的目的:从休产假之前就开始做准备,在休产假的过程中和之后,一方面着手家庭,一方面着手职场,运用技巧,两手都抓……
  • 为你自己工作:优秀员工一定要上的16堂修炼课

    为你自己工作:优秀员工一定要上的16堂修炼课

    本书从目标、方法、效率、技巧等几方面入手,深入解析了大部分职场人群事业失败的根源,点出“你为谁工作”这一核心问题,再以大量真实职场案例和深具现实意义的寓言故事为载体,结合当前最新的高效工作理念,为读者阐明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我们在为别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希望通过本书,能使读者朋友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正确把握人生方向,掌握工作技巧,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能,实现完美人生。
  • 这些事30岁以前一定要学会

    这些事30岁以前一定要学会

    对梦想成功的每一个青年来说,只要及早规划人生,找准方向,经过五年、十年、十五年的努力,相信你一定可以取得成功,成为一个成功者。本书旨在端正人们对生活、感情、事业、财富的理解,以开放的眼光立足于当今社会,它包括:设定人生目标、建立必胜的信心、开创自己的事业、与人相处的技巧、提高办事的能力等。三十岁以前,可以决定你的一生,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也就在于此。如果你很迷惘,或者你目标很明确,想要激励自己,这本书都是不错的选择。
  • 礼仪全书(第四册)

    礼仪全书(第四册)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礼仪全书》归纳、介绍了大量最新的交际技巧和礼仪规则,有针对性地分析、解答了生活、工作、交际中经常遇到的种种具体问题,内容涉及社交场合的礼仪礼节、招待宾客的要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商业营销中的礼仪、与外国人交往的礼仪知识等等。在社会变化日益快速的今天,许多经久不变的社会习俗和礼仪,已经发生微妙的改变。本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反映了这种变化。
  • 失眠的海

    失眠的海

    本书是触动梦想系列之一,主要选取了100个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真情故事。充满真情的一个个小故事,读来启迪智慧,开启心灵,激励读者坚定自己的理想、目标,并为此努力奋斗。
热门推荐
  • 婚前婚后

    婚前婚后

    婚前一片旖旎,婚后才发现,之前种种百般柔情不过一场假象。像如那平静湖面,谁能得知,其下却有波涛暗涌?婚前婚后,他或她,故事正绵长。
  • 三生三世长相忆

    三生三世长相忆

    前世,她贵为天界公主,却爱上了当时还是一个无名小卒的他,最后亦是为了保护他而堕入凡尘,记忆全无。今生,她飞升上仙,再次与他相遇,两人联手破了天界的诸多疑案,却因误信小人被罚下凡历劫。几经辗转他为她而死,她因他堕魔。仙也好,魔也罢。上穷碧落下黄泉,我只要你一人安好。
  • 众妙集

    众妙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天道我不干了

    这天道我不干了

    罢工天道的日常,没有世界等我去拯救,没有使命等我去完成,我退休养老了!集齐四个小徒弟开启大千之旅,去末世打丧尸,去都市打电竞,去路边捡只会发电的耗子秒天秒地秒空气……论丧尸的一百种烹饪方法!论仙人打游戏自带的外挂!论如何将一只耗子培养成秒天秒地秒空气的神兽!……——————————天道感情篇连载中(第一章明示,往后无时无刻不在暗示啊,我以为小可爱们能看出来。开始阅读前建议看一下作品相关,别一副看到开头就猜到结尾的样子,作品标签上从没标过后宫,为何连订阅都没订阅过就要断定我是在写后宫?)
  • 仙武至尊

    仙武至尊

    少年罗成偶得了神秘传承“太虚经”,自此踏上了武道巅峰之路……
  • 兰塘春色

    兰塘春色

    京中传言,豫章公主与卫家三子,誉满京华的中郎将卫赞之即将成婚,临了,结婚对象却变成了太傅之子谢蔚然。谢蔚然——“你以公主之尊,贪图奢靡,遇人不救,有负皇恩。”“你不守妇德,与众公主同流合污,难当天下女子表率。”两年后——“你手上这串珠子瞧着不错,却不如我这块玉佩衬托你的裙子,不如我们彼此交换可好?”谢蔚然:真香。
  • 蜜在心轩

    蜜在心轩

    吵吵吵,吵什么吵?吵得老娘连觉都睡不好!这么想着,姚蜜儿一脚踢开盖在身上的被子,但是抬腿的一瞬间后悔了,因为动作太大牵扯到了伤口,全身上下都是疼的。姚蜜儿赶紧睁开眼睛看向身体,嚓来?这是我的身体?怎么这么小?而且满身伤痕,被家暴了?突然感觉怎么冷瘦瘦的?姚蜜儿看向来源……啊――阿飘啊!(本文虽然有阿飘,但是属于穿越类,不会很恐怖,介意勿喷勿进)
  • 流逝的春天

    流逝的春天

    《流逝的春天》作者漫兮的散文集。漫兮,本名付金华,屈原故里秭归人。性情安然沉静,喜好读书写字。相信文字是心灵很忠实的朋友,愿与文字之手相待一生,愿以淡定从容的心态,静静地坚守潜流与文字之间的芬芳,且把这些当成人生很美的向往。有诗歌、散文、书(影)评、小说等文字散发于各类报刊杂志。
  • 言寒

    言寒

    这是一部关于两大陆――灵洲和普桑群岛的故事。两大陆本来相安无事,但却因一个女子的出现使其出现了交集。
  • 误当皇后:女奴无心得帝宠

    误当皇后:女奴无心得帝宠

    山贼窝里伺机复仇的小女奴,却被绑走顶替了长得一样的正牌皇后。<br/>人前自称本宫,对他要说臣妾,真是绕口!<br/>好吧,他是皇上,那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怎么这样还不行?<br/>前一秒笑后一秒就能怒,这个皇帝比山贼头子还难应付,真是莫名其妙<br/>&nbsp;&nbsp;&nbsp;&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