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0800000003

第3章 体恤爱民仁心仁德(3)

唐太宗巡视灾区,看到茫茫大水飘着的死尸,伤心地掉下了眼泪。他对身边的大臣说:“这是我的过错啊!我对不起天下的百姓,如果这被淹死的人是我的亲属,我……”

他再也说不下去了。唐太宗的船驶到一座山边,山上有许多避难的百姓。他下了船,告诉百姓:“朕会帮助你们渡过难关的。”

船继续行驶,突然前方有一条小船上传来小孩的哭声,眼看着小船就要被浪冲翻,太宗传令速去救小船上的人。这条小船上只有一个10来岁的小孩儿,唐太宗抚摸着小孩,问他:“你父母呢?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在船上?”

小孩说:“我的父母被大水冲走了,他们先把我放在了这条小船上。”

唐太宗眼中噙着眼泪,紧紧地揽着这个孤苦的小孩。

唐太宗回到长安之后,拨了大批粮食到灾区,而且也征调了大批军队去修黄河大堤,百姓无不由衷地感谢太宗。这样没过多少年,唐朝国力蒸蒸日上,人口渐渐增多,社会稳定,商业发达。后人因太宗年号“贞观”,所以把他的统治称作“贞观之治”。

唐太宗处处为百姓着想,为民谋福,解民之难,所以才会得到百姓的支持,使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继汉朝之后又一个强盛的时代。

姚崇灭蝗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孔子

唐玄宗时期,天下时常闹灾荒。山东的蝗虫闹得最凶,拇指大的蝗虫成群结队,飞起来遮天蔽日,黑压压的一片;落在了老百姓的庄稼地上,密密麻麻的,顷刻之间,庄稼就会被蝗虫啃食殆(dài)尽。老百姓拿蝗虫一点办法都没有,每次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的庄稼去喂了蝗虫。地方官多相信谣传,说什么蝗虫是神虫,不能捕杀。还组织老百姓烧香叩头,祈求上天保佑,收回神虫。上天根本不吃这一套,照样年年“降”蝗灾。

到了公元716年,山东有些地方的蝗虫空前肆(sì)虐,蝗虫飞过的地方,片叶不留。老百姓只好吃草根和树皮,挖观音土果腹。

当时在朝廷里做宰相的是唐玄宗提拔重用的姚崇,他得到了山东闹蝗灾的报告后,非常重视,立即下令当地的官员们带领老百姓开展灭蝗。为了使灭蝗能够顺利地进行,姚崇还派了御史到山东去督促灭蝗,并带去了一些灭蝗的方法。但是姚崇的计划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一些地方官员把宰相姚崇的命令当成了耳边风,至于那些派下去的御史更是没有被放在眼里。

有一个名叫倪(ní)若水的地方官公开拒绝御史的督促和检查,他居然直接给姚崇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蝗虫是神虫,不是人力能够消灭的。皇上应该多做一些有德行的事,这样才能真正感动上苍,上苍就可以把蝗虫收回去。”姚崇看了倪若水的信,猛地扔在了桌子上,说:“这不是明摆着要违抗命令拒不灭蝗吗?”他马上给倪若水写了回信说:“要是多做有德行的事就能消灭蝗灾,那么你管的地方蝗灾那么多,难道说你是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吗?你眼看庄稼被蝗虫吃掉,竟忍心不救,将来闹成饥荒,你怎么办?”姚崇还针对有些地方官员散布的“杀虫太多,就会降灾”的流言蜚(fēi)语气愤地说:“要是灭蝗会招来灾祸,我姚崇一个人承担就是了!”为了消除老百姓灭蝗的顾虑,姚崇还派手下的人到灾区去做生吃蝗虫的表演。

由于姚崇积极采取灭蝗的措施,有效地遏止了蝗虫的蔓延,山东地方避免了一场大的灾荒。

李皋开仓济灾民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孔子

在我国古代,皇帝贵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就连他说的话都是“金口玉言”,不可违抗,如同法律一般。

在这样的社会中,尽管谈不上拥有法治,但一些相关的规定还是非常严格,这样的规定不能触犯,更不能违反。

在当时,官员遇到重大事件,没有及时报请上司或是没有得到上司的批准,便自作主张擅自处理,往往会落得个“专擅”的罪名。要是恰巧遇到需要皇帝批准才能办理的事,那就更加麻烦了。这种情况需要等待皇帝下达“圣旨”,才能依旨行事。如果先行处理,往往会惹来杀身之祸。唐肃宗时期,有这样一个为救民于水火,不怕杀头,擅贷赈灾粮的好官,他就是当时深受百姓爱戴的父母官李皋。

李皋,字子兰,是唐朝皇室的后裔。他的祖父就死在武则天的手中,家里的壮年人统统被诛杀,小孩子也都被卖为奴。唐中宗以后,李皋家的爵位才得以恢复。

安史之乱以来,温州屡遭战乱,百姓家中均无隔夜之粮,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李皋正是在这时候来到了温州,任温州长史,因为他措施得力,将温州境内管理得井井有条,没有多久就监管全州的政事。

李皋上任之初,温州境内出现少见的旱灾,情况十分严重,导致李皋所辖境内颗粒无收,一时间粮价暴涨,一斗米要卖数千钱。饥民们纷纷奔走相告,四处求粮而终无结果,眼看着有不少人饿死街头。但百姓们不知道温州官府的粮仓里却存有数十万石粮食。但是李皋还在赴任的路上,谁敢轻易开仓放粮。

常言说得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怎样救济灾民是李皋的事情,在李皋没有到任之前,谁都不能轻易插手此事,更何况没有朝廷的旨意就开仓放粮,是要掉脑袋的,谁都承担不起这样的罪名。

李皋还未到任,便遇到这样棘手的事情,心急如焚。眼看着饥民饿死路旁,李皋顾不得多想,日夜兼程赶到州府衙门。

李皋带着满身的疲惫,顾不得换下满是尘土的衣服,直奔粮仓,砸开门锁,开仓放粮。他告诉手下人把仓门拓宽,开仓把粮食发给饥饿的百姓。

听了李皋的话,手下的官员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他们深知此事非同小可,恐怕要惹来杀身之祸,于是纷纷劝李皋先奏报朝廷,再开仓发赈济粮。皇帝的旨意一下,开仓放粮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但没有旨意,私自放粮就是死罪。

李皋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官员,又回想起沿途饿死的百姓,含泪说道:“看看这境内的百姓吧,再不开仓放粮,就会有更多的人饿死,诸位于心何忍,人命关天的大事,如何等得?”李皋愤然脱去身上的官服,接着说道:“倘若杀了我李皋一人,能救活成千上万的百姓,李皋宁愿一死,以谢百姓!”官员们被李皋的话语所感动,和李皋一起开仓放粮。

事情处理妥当后,李皋马上上报朝廷请求处罚。得知此事的唐肃宗并没有治李皋的罪,反而嘉奖了他。由于李皋的措施得力,及时赈济饥民,挽救了数十万人的生命。

这样的事,在李皋的身上有很多,救民安民是李皋为官之根本。

唐贞元初年,李皋任江陵尹时,汉水古堤因为年久失修,紧靠古堤的两大片土地经常遭灾,导致田地荒芜,无人垦种。得知此事的李皋,组织百姓修堵古堤,重新得到了良田5000顷。为了使这片良田有人耕种,他允许流民自占田地,又在江南废州上盖起房舍,使得有2000余家百姓安居在此。

李皋虽身为皇族,但却深知百姓的疾苦,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李皋体察民情,救民于水火的精神为后人所传颂。

周世宗熔化铜佛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之谓道。

(唐)韩愈

1000多年前的后周出了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周世宗,他的名字叫柴荣。他登基的时候,中国的大地上四分五裂,许多小国家同时并存,战争连年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精神上非常痛苦。为了摆脱世俗的苦恼,许多人在佛教里寻求解脱,于是,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一时间,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建造佛像、佛寺、佛塔。本来就贫苦不堪的老百姓又多了一项负担。但他们希望从佛教的信奉中获得安慰。

周世宗虽然生在深宫,长在深宫,又做了一国的皇帝,但他非常体恤下情。他想:“四海刚刚平静一点,老百姓正要休养生息,现在兴起信佛之风,岂不是让老百姓的苦日子雪上加霜吗?我作为一国之主,一定要扭转这种不良之风。”

于是,周世宗让朝臣起草了一道法令:“鉴于大兴土木,建造佛像、佛寺等耗尽民膏,禁止再造寺庙、铜佛;原有的佛像,除少数留作祭祀外,其余的统统烧化。违者重惩!”法令张贴出去之后,周世宗立即命令各地的官员将所在地方寺庙中的一座座金光闪耀的铜佛用炉子熔化。

面对这突然而来的法令,许多老百姓非常生气,特别是看到自己平时供拜的一座座大佛被大火熔化掉,心里很不理解。有的人气愤地说:“我们老百姓信教,关皇上什么事。这点精神信仰皇帝都要夺走,我们以后怎么活啊?”

老百姓的怨言传到了皇宫,一些大臣心中感到很不安,就对周世宗说:“自从化佛的告示张贴出去之后,现在老百姓议论纷纷,都对化佛的举措不满。长此以往,恐生变故。既然老百姓喜欢佛像,就让他们去供奉好了,何苦让大家怨恨皇上呢?”

周世宗听了大臣们的话,还是没有改变原先的主张,他坚定地说:“老百姓信仰佛教,不过是要佛祖保佑他们过上好日子。我们要老百姓化掉佛像,为的就是禁止财富的浪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正合了佛祖的本意,有什么不好呢?再说如果全国佛寺林立,香烟缭绕,人力物力都耗在了寺庙,老百姓日子没法过了,天下的安定不就成了一句空话了吗!现在,老百姓虽然一时不理解,但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我们的用意的。”在旁的大臣们都被周世宗的一席话说得服服帖帖。

不久,周世宗的话传到了民间,老百姓终于理解了周世宗的一片苦心。熔化铜佛的活动很快在全国顺利进行。老百姓的日子的确也慢慢好起来了。

百姓之友苏轼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北宋)苏轼

苏轼,字子瞻,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生于四川眉山。

熙宁七年(1074),苏轼自杭州移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官,这里没有杭州的美丽山水,也没有京城的车马喧哗,这里是寂寞的小城。天气大旱,蝗虫成灾。蝗虫飞来时,上遮日月,下掩草木,所过之处,一片荒芜。家里没有粮食,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

苏轼到任,看到这种现象,非常着急,他全力以赴。一方面筹措粮食,发放给灾民,专门收养贫苦百姓的弃儿;另一方面,组织人民积极抗灾自救,亲自率领密州人民以火烧、泥埋等各种办法消灭“布阵横空”的蝗虫,发粮食奖励捕蝗有功的人。同时在灾后积极发展生产,使老百姓能够安心过日子。

密州素来盗贼多,郡县中有抢劫老百姓财产的,掠走老百姓家女孩的,弄得人心惶惶。苏轼调查出首恶分子,杀一儆百,密州的社会治安才有了好转。

熙宁九年(1076),苏轼改任徐州。翌年8月,徐州地区猛降暴雨,昼夜不止。黄河决口,淹了45个县,30万顷良田一片汪洋。8月底,洪峰抵达徐州城下,水深2丈8尺,高出城近1丈1尺。站在城墙高处,只看见向水茫茫。死在山坡上,树上的人很多,令人看了心惊肉跳。

城中有钱人家,觉得末日快要到了,于是带着金银财宝争着往外跑,出城躲避水灾。一时间徐州鸡飞狗叫,人群东奔西撞,乱成一片。

可是,苏轼却镇静自若,动员人民起来抗洪抢险,不得惊扰逃避。

苏轼首先下令把有钱的大户人家全部赶入城中,张榜通衢要道,告诫全体人民,只要苏轼在,水决不能冲垮徐州城,苏轼决心与徐州共存亡。

苏轼又亲自到徐州军营,动员官兵:“河水将吞没徐州城,事情非常紧急,全体官兵应为我尽力。”驻军将士见苏轼泥浆满身,不辞劳苦地组织防洪,大为感动,全都争先恐后地拿起工具,修筑东南长堤,阻挡洪水。

这时,天空又是乌云翻滚,连降两天暴雨,河水猛涨,眼看徐州就要城毁人亡了。

苏轼临危不乱,整夜不回家,指挥徐州军民日夜筑堤护堤,分头堵水,哪里最危险,苏轼就出现在哪里。

终于,云开雨霁,大水开始消退。徐州保住了,千千万万徐州人民生命财产保住了。徐州人民弹冠相庆,苏轼也高兴万分。

为了防止洪水再来,苏轼调拨粮米,募集民夫,修筑堤防。在筑堤过程中,苏轼躬执畚锸,身先仆隶。不久,堤坝筑成了,苏轼建筑黄楼纪念。

徐州地处黄淮平原,无山水之饶。柴薪奇缺,是徐州人民生活中一大问题。经常看到买不到柴的现象。

当地柴贵得出奇,穷苦的老百姓常常因为没有柴烧而发愁。

苏轼为了解决老百姓炊饮之难,派人去找煤,终于在徐州城西南白土镇找到了煤。这里煤层厚,质量好,开发容易。

这一发现,使徐州人民“万人鼓舞千人看”,非常高兴。这不仅为当时百姓解决了困难,也造福于后代。

苏轼一生,仕途多舛,屡遭驱逐。他了解人民,深感人民疾苦和统治的昏暗,所以他终生锐意改革进取。他除弊兴利,发展生产,深得人民热爱。

姚少师放粮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

姚广孝,幼名天禧,少年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苏州府长洲(今苏州市)人。

洪武十五年(1382)姚广孝以高僧被召,随燕王朱棣赴北平(今北京),从此成为燕王朱棣的亲信谋士,帮助燕王发动“靖难”之役,夺位登极,名列“靖难”第一功臣。但因他的出家人身份,初未还俗,只任僧录司左善世,掌管佛教事务。

永乐二年4月,明成祖朱棣特下诏谕,赐敕他为太子少师,为其复姚姓,赐名广孝,从此,他才由道衍和尚,一变而为太子少师姚广孝。

同类推荐
  • 难以释怀的思念(心灵感悟书坊)

    难以释怀的思念(心灵感悟书坊)

    从蹒跚学步到懵懂无知,从初入社会到感慨万千,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有无数的难以释怀的思念。本书收录了一些动人的令人难忘怀的故事:陌生的大叔、母亲做的棉窝、姐姐的辫子、祖母的月光、废品里的秘密、用婴儿交换小羊羔……这些故事,让我们学会感恩,伴我们成长,感悟我们的心灵。
  • 读书学习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读书学习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礼仪金说:职场礼仪

    礼仪金说:职场礼仪

    本书由知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根据多年社交经验与研究精心撰写,告诉职场人士在工作中怎样维护自身形象,在职场上如何表现得彬彬有礼,举止有方,在仪表礼节方面赢得领导青睐。本书包括仪表礼仪、服饰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座次礼仪、电话礼仪、礼品礼仪、宴会礼仪、西餐礼仪、节庆礼仪等章节,介绍的知识要点较为全面,其内容兼具权威性、规范性、知识性、时效性与技巧性,可供职场人士作为礼仪基础要点来阅读掌握。...
  • 超级解压:快乐一生的31条压力解码

    超级解压:快乐一生的31条压力解码

    生命之中或许有许多挥之不去的情感和体验,只是我们应当坚信:不该留的将随风而去,该留下的一定会伴随我们一生。当你用心感受《超级解压:快乐一生的31条压力解码》所带给你的神奇力量之时,你就一定能够轻松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你也将很快创造出完全适合自己的解压方法。这也渐渐地成就了你人生的经验,学会适当抛弃一些压在背上的包袱,你将不会因生活的重压而被压倒。
  • 把公关做得滴水不漏

    把公关做得滴水不漏

    当蒙牛遇上伊利,360遇上QQ……危机公关当如何保护商业底线?公关,不仅能打造一个品牌,也能守卫一个品牌。本书解密公关细节,教你做一名实力派的品牌卫士。
热门推荐
  • 凤求凰之镜花缘

    凤求凰之镜花缘

    镜花缘曲终人未散,终得……旧否,旧否?应是良辰好景,新填一阙浣溪沙,再添新酒一杯。
  • 带着大号去修真

    带着大号去修真

    孟芷在玩游戏的时候因为手机漏电不慎穿越,没想到游戏中的大号和自己一起穿越到了这个玄幻世界里,而且游戏内的技能都带着。 最让孟芷惊讶的是,这个大号竟然还有简单的AI,可以自己操控,也可以让他自己动。 随着时间越来越长,AI越来越高,竟然产生了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渐渐地孟芷不能再操控大号,他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人。 只是……要和自己以前的角色谈恋爱?孟芷觉得整个人生都不美妙了。白止溪:我本就为你而生。孟苒:谢谢您嘞,我先溜了。
  • 中国法治之路

    中国法治之路

    宪政是当代一种比较理想的政治制度。它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一大文明成果,是各国人民通向幸福的必由之路。那么,究竟什么是宪政?它包含哪些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如实行宪政,在政治制度上需要作哪些改革?需要解决哪些理论认识问题?所有这些,都是现在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本书就这些问题探讨充分,并就中国宪政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雪落心房

    雪落心房

    孟银到省妇幼保健院做体检。妇科医师孙嫚按妇科常规逐项问诊,发现病人神情恍惚,心不在焉,说话不搭后语,像有什么重大心事,而且身怀有孕。又见她身穿黑色连衣裙,脸色苍白,气质忧郁,不觉心念一动,知道又遇上了一个不幸的女人。在她的岗位上,大凡来检查的,绝大多数与怀孕有关,而且未婚者居多。既然是未婚先孕,其身心代价可想而知。好在她已完全习惯了就诊者痛苦、感伤的刺激。久而久之,工作原则自然而然取代了原有的多愁善感,可今天,她那已然麻木的神经又在这个奇特的病人身上不可思议地敏感起来。她问孟银,请问你结婚多久了?孟银说还没结婚。没结婚,可你已经怀孕了。
  • 重生之嫡非良善

    重生之嫡非良善

    身为嫡女,穆锦萍谨遵善念,换来的不过是亲人陷害,爱人相负,含恨不得善终。上天垂怜,得以重生。带煞而归,她再不是那个任人欺骗,搓圆捏扁的蠢钝无知女。伪善虚名,她鄙夷唾弃,既然善无善报,那她化身修罗毒妇又何妨?天道轮回,因果报应,再世为人,她势必有仇报仇有怨抱怨。渣人太渣,饱以老拳,踹之如敝屣!贱人自贱,狠狠踩之,碾死如蝼蚁!另有空间在手,虐尽天下极品狗!穆锦萍始终坚信:出来混,终归是要还的!
  • 卅街档案馆

    卅街档案馆

    一场熊熊烈火,使卅街档案馆的绝密卷宗重见天日。1946年,在平息了国民党及残余日本关东军发动的暴乱之后,报信的火麟食盒被人劫走。从此,神秘事件接连涌现:狐仙堂的诡异符咒,被撕碎的刀疤人,庞大的地下要塞,以及被屠杀的剃发黑斤人……究竟食盒里隐藏着什么秘密,使得与食盒有关的人全都离奇身亡?几十年前的谜案缘何与现代人的人生际遇紧密相连?
  • 君生欢喜

    君生欢喜

    她叫欢喜,是欢喜娘取得,希望欢喜可以欢欢喜喜的生活。却在十六岁那年,一切都变了变得不一样了,是福是祸,旦夕祸福。
  • 凤起异世之南衣行

    凤起异世之南衣行

    “沈烨北,你若负我,我便负尽天下人,将这四海八荒搅得不得安宁。”女子容色绝美,薄唇亲启,一身浅绿色的罗衣长褂,更显得清冷淡然,但神情却是异常认真。九重天上,当她再次站在他面前时,男子却只道从未与她相识,冷冽的黑眸中如一泓清水,毫无波澜……女子眼中的温情褪去,和着泪苦涩一笑,竟显得有几分凄凉。她闹了这九重天,毁了这天界大殿,殷红的色彩染红了天地,最后却落得个肉身尽毁得下场。“沈烨北,你可感受过催心剖干般的痛楚?”垂死的疯狂,锥心刺骨的痛,沉重灰暗的绝望将她吞噬,一念成魔。可令五界震惊的是,堂堂天界战神在那场闹剧之后,便杳无音讯。魔界的主殿内——女子把玩着手中的酒樽,没有抬眼看站在殿内的男子。“沈烨北,你来做什么?”“来接你。”“滚!”
  • 谁动了中国经济

    谁动了中国经济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将中国置于全球化大背景下,从民营经济的发展、GDP的质量与数量之关系、农村市场经济的前景、个税改革等方面,透视换届之年中国新的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反思中国模式,探寻变革途径,为广大民众的权益代言,理性解决这个时代的焦虑,寻求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