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7900000066

第66章 “日常生活”的历史(2)

与此同时,意识形态在全社会范围内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几乎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甚至直接用赤裸裸的暴力“大破四旧,大立四新”。那时,不少私人通信的开头和报纸文章一样,不是“首先让我们敬祝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寿无疆……”,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然后才是个人的私事。有些地方甚至规定买卖东西时顾客和营业员都要或先“敬祝”或先背诵一段“最高指示”,然后再谈“买卖”。自然而然的日常生活的语言,就这样为一种刻意制造的意识形态语言所强暴。“文革”结束不久轰动一时的相声《如此照相》,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那时每天每人都要有几十分钟的“早请示”“晚汇报”,站在毛主席像前以各种集体仪式“表忠心”(没有工作单位或上学的必须参加街道居委会组织的“请示”“汇报”)。葛剑雄在1968年冬得了急性阑尾炎,住院开刀后的第一天早上经过说明被免去“早请示”,但当晚还是被迫到“忠字室”作“晚汇报”,以后的“请示”“汇报”自不能免,每次在“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林副主席身体永远健康”后还要读大段《毛主席语录》、唱多首颂歌,差不多要20多分钟。可怜他每次只得尽量张大嘴(表示念、唱)但压低声音(减轻腹部震动),同时将右手按在刀口上减轻疼痛,幸得医生照顾以“刀口发炎”免去了跳“忠字舞”。在那十年中,人们的日常娱乐只有几部干巴巴进行政治说教的“样板戏”,非“样板”的一切都被严禁。人们的发型、头发的长短都有严格的限定,梳妆打扮、涂脂抹粉统统是“资产阶级……”。服装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原应最个性化、最丰富多彩,但在“全面专政”的年代却成为“管制”最严的领域之一。服装的式样、颜色只准有单调的几种,裤角的宽窄有严格的限定,宽不能超过几寸,窄不能少于几寸,着装稍微艳丽、稍有不同就是“奇装异服”,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要受到严厉批判。1966年“红八月”在一夜之间满城几乎都是“黄军装”,而这,却是以骇人的血腥与暴力实现的。透过服装史研究,透过日常生活史研究,人们对这背后的权力、暴力是如何对“日常生活”进行宰制的过程看得更加具体、生动、透彻。

“文革”结束,“日常生活”一点一点恢复,当然并不完全顺利。在西方音乐被禁十几年后,广播中第一次播出了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但前面必须说明“这是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生前非常喜欢的乐曲”。喇叭裤、牛仔裤、迪斯科的出现都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批判、禁止。于是,人们不得不论证中国在唐代就有喇叭裤,所以是“民族的”而不是“西方”的;牛仔裤最初是“美国劳动人民”的服装,而不是“资产阶级”的;迪斯科是源于非洲黑人的舞蹈,而不是现代西方没落、颓废的表现……今天,这一切无疑令人哑然失笑,因为生活本身就是“理由”,不需要另一种“更高”的辩护。但在当时,这却是为“日常生活”进行的一种必要而庄严的辩护。因为面对一种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的长期侵入与否定,不得不也以意识形态来为之辩护。

“常识”凡人皆有,确不足贵,然而一旦“缺乏常识”,日常生活就会变得异常荒诞、可怕。“日常生活”的变迁史,就是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史。

因为,要让芸芸众生进入“历史”的确不易。“一将功成万骨枯”,青史留名、进入历史的只是“一将”,而那荒郊野岭的累累“万骨”只能无名无姓地任“草没了”,无法进入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文献”就没有“历史”,或者说,“历史”是由“文献”形成的,因为无证不立是历史学最基本的学术规范和起码要求。然而,某种“历史的局限”却也因此而生。

“日常生活”纷繁复杂,许多方面难以形成文献,有时即便有“文献”,也因“平常”而习焉不察,未加重视,更未作为“史料”保留。如1972年初,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与此前的“全封闭”相比,来华的外国记者人数猛增。时处“文革”时期,正“狠抓阶级斗争”,“敌情观念”极强,于是各单位、居委会都组织全体人员学习、熟背与“外宾”接触的有关规定。笔者当时从农村回城探亲,也与其他“知青”一起被招到居委会开了半天会,学、背这一规定。其中一条规定,如外宾到某商场时,该商场所有商品可不“凭券”敞开供应,但中国居民买后不得离开商店,要等到外宾走后再到柜台将货退还。据传说曾有人趁外宾在时买了好几双尼龙袜(当时买尼龙袜要“工业券”,买线袜要“线票”,这些券、票发放量非常少)就想走,但在门口被有关人员拦住,后来袜子全退不说,还通知了工作单位,受到处分。“规定”对外国人可能提出的种种问题都提供了“标准答案”,如“文化大革命”是“很有必要”,“五七干校”“上山下乡”是“大有好处”或“很受锻炼”,有关工资、家庭收入的答案是“生活很好”或“够用”。我记得,各种问题中只有家庭人口的答案是“可如实回答”。当时就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说有外宾问一老头家有几口人,这位老人生怕答错担不起责任,一时紧张得像在居委会“考试”一样慌忙回答“可如实回答”,弄得外宾莫名其妙。若仔细研究,从这一纸“规定”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夷夏之大防”、控制之严密、宣传之伎俩、经济之衰败……同时,对不少外宾回国后对“文革”中的中国那种到处“莺歌燕舞”的热情报道,也就可以理解了(但如今却有国人为“学术创新”而将此类报道作为“文革”乃“真民主”一类的论据)。这一纸“规定”当时广为下发,但大家都是背完就扔,笔者现在突感其重要,问过许多人,竟无一人(包括笔者在内)将其保留。日常生活的许多“文献”,往往就是这样丧失的。

更严重的是,有些存留的“文献”与“生活”实际正好相反。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绝大多数都是想方设法留城不成后被迫而去,临行的场面哭声一片,凄凄惨惨。但每批“知青”下乡时都要组织一个盛大的“场面”,敲锣打鼓,红旗招展,胸戴大红花、手捧“红宝书”,在毛主席像前宣誓表决心:扎根农村一辈子……于是,报纸上的图片和文字报道、新闻纪录片中全是这种“盛大”的场面,而真实的凄惨根本无人敢记录,因为这是“破坏上山下乡伟大战略部署”,这在当时不仅罪可入狱甚至有杀身之祸。“真实的凄惨”就这样完全为“虚假的盛大”所取代。历史留下的,就是这种“盛大”。同样,当年“知青”在招工、招生、参军时“走后门”更是司空见惯,甚至“无所不用其极”。不过,走完“后门”却都还需要完备“正常”的手续,所以若查档案,群众推荐、表现优秀、基层组织审查批准……各种“合法”手续一应俱全。档案是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文献,如果以档案为准,就会得出当时基本没有“走后门”的“历史性”结论。“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塑形的。

看来,在“档案”文献之外,可能还有另一个“历史”。

这种只有“宏大叙事”的历史观,自然引起了一些史学家的不满,胡适便是其中一位。他在1930年拟就的《上海小志·序》中写道:“‘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这两句话真是中国史学的大仇敌。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很少人能够正确回答这两个问题。朝代的兴亡,君主的废立,经年的战争,这些‘大事’,在我们的眼里渐渐变成‘小事’了。《史记》里偶然记着一句‘奴婢与牛马同栏’或者一句女子‘蹑利屣’,这种事实在我们眼里比楚汉战争重要得多了。”因为从中可以引起诸如汉代的奴隶是如何生活、妇女缠足由何而起等有关时代社会生活的问题。“这种问题关系无数人民的生活状态,关系整个时代的文明的性质,所以在人类文化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史料。然而古代文人往往不屑记载这种呱呱叫的大事,故一部《二十四史》的绝大部分只是废话而已。将来的史家还得靠那‘识小’的不贤者一时高兴记下来的一点点材料。”几乎与此同时,一份名为《经济社会史年鉴》的杂志于192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诞生,提倡一种新的历史学。经过几代人数十年不懈努力,“年鉴学派”终于蔚为大观,成为当今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与着意于历史“短时段”、着意于杰出人物与惊心动魄的“事件史”研究的传统史学不同,年鉴学派注重人类生活的“长时段”,着意于日常生活与习俗,认为这才是历史中最重要、最持久的因素。年鉴学派使“日常生活”成为历史研究的主体对象,强调历史学家必须扩展自己的视野,从档案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利用人类的一切创造物作为自己的史料。从这种“史观”出发,一磅胡椒的价格,一纸通知,一个项圈……这些过去无价值、不保留的“材料”,现在都获得意义,都成为重要的“史料”。

“识小”者未必不贤,“日常生活”终由“稗史”成为“正史”。这种转变,是历史观的重大变化,意义着实不菲。

“早岁那知世事艰”,或许,只有在“少年心事”渐消之后,我们才会注意到轰轰烈烈、变幻莫测的历史风云背后那平淡无奇、日复一日“长时段”的“日常生活”;只有在经历过“日常生活”受到严厉干涉、粗暴侵犯的日子,我们才知道、才能体会到“日常生活”的重要,甚至是那样地值得珍视……

(发表于《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谁“害”了北大学生

    谁“害”了北大学生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其传统中所弥漫的气息,表现在毕业生身上,却与社会现实存在某种冲突。问题出在哪里?是谁“害”得他们与社会现实不合拍?又是谁“害”得他们饱受种种非议?是北大学生自己?是北大学校?是用人单位?还是社会整体发展效应的结果与悲剧?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深刻的体制性根源?
  •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多重视域的研究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多重视域的研究

    本书是作者在人的全面发展研究领域不辍耕耘近30年的一个集成和再出发,具有颇多理论创新,如多重视域研究总体框架的设计;对剩余价值理论在揭示人的发展的基本线索方面的贡献和意义的开掘;对“三形态说”与“五形态说”关系所做的全新阐释和有说服力的论证;从生存状况和存在状态两个方面对中国人面貌历史性巨变的展示;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满足”目标的设定等等,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詹新惠从党报集团体制的历史沿革到党报集团经营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自然,书中所论列的观点未见得都准确,有些研究可能还受到实践的制约。便至少这本书引起了我们思考的兴趣,也开启了新的思路。
  • 女性·婚姻与革命:华北及陕甘宁根据地女性婚姻问题研究

    女性·婚姻与革命:华北及陕甘宁根据地女性婚姻问题研究

    婚姻家庭既是一种最基本的制度安排,又是一个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本书在大量原始档案资料检索和整合的基础上,以“女性、婚姻与革命” 之关系为研究视角,以华北及陕甘宁根据地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女性经验、经历与两性关系发展变化为研究主线,对根据地婚姻新政下女性的具体生活实践进行了考察,研究内容关涉婚姻习俗调适、两性关系冲突、新婚姻家庭形态、妇女组织机构、军婚保障机制、婚案司法审理、女性英模建构、抗属形象塑造、女性社会日常、妇女生育卫生、妇婴身心保健、婚姻关系中的女性财产权等诸多层面,并注重作为婚姻主体的女性本身对婚姻的切实体会和内在感受。这对于进一步深化革命根据地史,特别是根据地婚姻家庭史和女性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热门推荐
  • 盲女秋梧

    盲女秋梧

    一个身份低微的盲女,十八年后解开身世之谜,无意卷入家族争斗,想要抽身离开又遭遇皇权斗争,盛世之下风起云涌……
  • 夫君:完美逆袭大小姐

    夫君:完美逆袭大小姐

    一个是九幽国宰相的大小姐,一个是现代冰冷少女身负血债深仇,离奇穿越,完美逆袭
  • 闻龙重生

    闻龙重生

    三百年,两个时代,因为执念被交织在一起,究竟是人决定命运,还是命运决定人?
  • 狼王爱收藏之王后是古董

    狼王爱收藏之王后是古董

    她是千年前的皇家公主,最后死在至亲的毒酒之下。她是自幼生长于孤儿院的孤女。经过了家人十几年的努力她最终回归了家庭。家人对她极尽宠爱,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只是无人知道寻找回来的她亦是穿越千年而来的她。因为这一份温情让上一世死在亲人手中的她,慢慢的接受了这个陌生的身份和陌生的家庭,以及为了守护这份温情愿意拼尽自己的所有。对外他是帝都最有名的古董收藏家,是收藏界的权威。据说家中收藏的宝物无数,对于自己收藏的每一件藏品都能如数家珍,亦有一双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凡是经过他修复的文物都可以丝毫不差的恢复原貌。被人称为收藏界大神的他,也觉得自己无愧于“大神”的名头。忽然有一天他的这个名头差点折在一个小丫头的手里,这让他觉得很不可思议。于是他打算亲自去“会会”那个让他差点“砸了”招牌的小丫头,只是后来越了解,他越觉得那个小丫头不简单,最后竟然生出把她占为己有的想法。自此他在追妻的路上一去不回,后来他才发现不愧是他看上的人,就连身份都是与众不同的。即便他收藏的珍宝无数,却都不如她来的珍贵,离奇,有故事。她经历了穿越,替代她人,凭空多出来的能力等一切不可思议的事情,最后才发现自己竟然还有更加曲折离奇的身世。她一直以为自己可以看透所有的古物,甚至感受到它们的来历,都是因为那不可思议的能力,却没想到竟然是另有原因。
  • 名门嫡女策:桃花撞了腰

    名门嫡女策:桃花撞了腰

    推荐新文文:《世家女》他如莲,一池碧水才能衬得他高雅亭直。他似凌霄,步步为营璨于高处。但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花,我不是竹蔓,配不得那一抹青衫,我也不是那牡丹富贵种子,能种入那宫阙深处。你当明白,天涯海角之处,九山云外之间,你在哪儿,我便在哪儿。我不求神仙眷侣般逍遥美景,亦不求华阙宸寰里桂殿兰宫,我只愿你一生安好,可以让我随着你,倾心微笑。——题记木佳死了,因为梦见了自己的色狼小矮子变态上司把自己吃了。木佳又活了,带着前生的记忆成了代郡木府三房嫡女——木灵语。既然穿了,那么……我XXOO你大爷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可是,可是……为什么爷爷奶奶爹爹娘亲姑姑舅舅甚至老祖宗都打定了主意要她跟近亲结婚?那会生出畸形儿的啊……还好,她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可以长大……【秦慕枫】——她哭了吗?——是,很伤心,很难过。——她痛苦吗?——你说呢?——她……有什么打算吗?——没有,她只是哭。——你去多多安慰她。——为什么你不去?——我?你觉得可能么?【慕容清】——语儿,你会后悔的。我慕容清,绝对会让你后悔的!——你问我为什么?很简单,权力,才是握在手里,唯一的武器。【秦慕杉】——你不需要这样做,你不欠我的,但若你这样做了,我到死都不会安心。——我知道你有多不舍,我也不舍。可是语儿,就算隔了千山万水,他依旧念着你,而你,又何尝不念着他。【张端睿】——咱们算是臭味相投吧?反正你不嫌弃我风流多情的,我也勉强能接受你不守妇道。要不,咱们就将就将就,凑一对儿得了?——语语,做哥哥的,很心疼。【岑耀祖】——小表妹,喏,给你,纸鸢。——我是军人,当然要报效朝廷,征战沙场,说不准哪一天就死在那儿了,或许连尸骨都没留下。语语你说过,“死得其所”,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你要记得以我为傲,因为我为自己的理想,奉献了我的一生。【尚崇文】——诗曰:窈窕淑女,君子……啊!你敲我作甚?——书、呆、子!你能不能正常点儿说话?——非也,这是圣人之言,子曰……你去哪儿?——女子曰:干你屁事!【慕容漓】——如果有困难,记得来找我。——我不会帮他,但也不会拉他的后腿。他是天生的王者,大兴的命运可能就在他的手上。木灵语,他为了胜利,牺牲了很多,你要体谅。增加几个片段ORZ~~~【片段一】
  •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中,我们要重点研究如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成为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思想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优秀人才的摇篮,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强阵地。 本书为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召开的“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论文集。全书分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强省一级和地方高等教育、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等四编,选录了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余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自香港、澳门的代表及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等近500人的论文。
  • 警幻神女

    警幻神女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所坚持所挚爱的全都化为乌有,你会如何?是患得患失还是如释重负?第一卷:绝代佳人美色祸君,牝鸡司晨长成为一代贤后。第二卷:第二世第三卷:第三世第四卷:回归
  • 骑马出走的女人:劳伦斯短篇小说选集

    骑马出走的女人:劳伦斯短篇小说选集

    本书精选了英国著名作家D.H.劳伦斯的7部短篇小说,分别为《菊花的香味》《太阳》《马商的女儿》《美妇人》《你触摸了我》《普鲁士军官》《骑马出走的女人》。作者在生动地叙述中,通过坚持不懈地描述日常生活中无休止的心灵抗争,探索人的灵魂深处,揭露人性,反映社会现实,文风沉郁。本书收入的7部短篇小说都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在广大读者中产生过较大影响。
  • 流泪地球

    流泪地球

    《流泪地球》是我30年前写的科幻短篇小说。故事由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切入。地球脱离了轨道,海洋变成一湾死水。地球植被和热带雨林全部消失。陆路动物只剩下人类和老鼠……为了拯救地球,全世界各个国家团结协作,把用于战争的所有核武器、核燃料全部用于拯救地球。《流泪地球》写完并未投稿,束之高阁。主要原因是对一些科学观点心里没有底。30年后的今天,看到电影《流浪地球》后百感交集。原来,科学和幻想之间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翻开《流泪地球》心里踏实很多。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我想说书能抄袭,但时代的印记绝抄袭不了!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作品,每个作品都有每个时代的印记。我在这里发的每一个字都没有改动包括现通用的千米(公里)等,如果你愿意,你有心情的话就请你来验证我的《流泪地球》吧!
  • 爱你细入微尘

    爱你细入微尘

    离开的这一年,林初微每天都会收到陆景呈寄来的离婚协议书。直到这一天,她终于把字签好拍到他面前:“如你所愿,我同意离婚了。”没想到换来却是他更加无情的刻薄与羞辱:“想离婚,除非我死了!”真相浮出水面的那一刻,她立下血誓,有生之年定让他们血债血偿。只是谁来告诉她,为何当她躺上那冰冷的手术台之时,心口却依然会痛到不能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