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0600000022

第22章

从子弟兵文化到职业经理人制度

从“鸿门宴”看楚汉双方的团队建设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楚汉相争初期,处于强势的楚霸王集团,欲除掉汉王集团或逼其就范。

鸿门宴由总顾问范增策划,邀汉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邦赴宴,然后让一个中层干部项庄在宴席上舞剑,借机杀掉刘邦。弱势方刘邦明知是计,却不敢不来。面对严峻形势,刘邦团队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总经理萧何在后方排兵布阵、严阵以待;战略总监张良亲自到前线赴宴谈判,一面做出各种让利拖延时间,利用楚霸王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项羽的“妇人之仁”性格使其举棋不定;另一方面事前拉拢说服在对方团队做高管的项伯,在宴会上阻拦刺杀;此外为确保安全,刘邦团队派出高级经理樊哙贴身挡酒、就近保护;刘邦经过团队精密运作“打马出城西”,顺利逃脱。

而另一方项羽团队的矛盾在鸿门宴上暴露无遗:范增大权独揽,刺杀刘邦这样的重要决策竟然没有让身为高管的项伯参与,这种团队沟通令人咂舌;项伯在偶然听说刺杀刘邦的计划后,因为张良有私恩于他,竟然向对手泄密,完全置团队利益于不顾,胳膊肘朝外拐;项伯在对手张良的劝说下,认为刺杀刘邦不妥,决定破坏刺杀行动,丝毫没有团队协作的概念;刘邦毫发无损,鸿门宴行动失败,项羽团队竟没有人对此事负责。最后总顾问范增和董事长项羽关系出现裂痕,自家人窝里斗,范增一怒之下砸了一双玉斗,直接批评董事长项羽“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之后,不多久项羽的团队便分崩离析,人心涣散。而刘邦团队在战斗中密切协作,愈战愈勇,最后强弱逆转,将楚王项羽十面包围在垓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从一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出,刘邦团队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团队的构建方法,团队从下海的沛县政府秘书长萧何出任总经理开始,战略总监张良、销售总监韩信,都是高薪聘请,还有期权激励的职业经理人。而项羽一方是典型的子弟兵团队构建方法,家族企业色彩较浓,项羽从叔叔项梁手里继承江东子弟兵团队,把总经理范增称为亚父,亲戚项伯、项庄都在公司任职高管。

缺乏开放力的子弟兵文化传统

不可否认子弟兵团队也有其显著的优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忠诚和凝聚力。项羽的子弟兵团队在初期开拓市场时十分给力,最具说服力的案例便是巨鹿之战中,其他队伍都逡巡观望,项羽率领以江东子弟兵为主力的楚军,破釜沉舟,一举击溃秦军主力,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

子弟兵们之所以敢于拼命,因为他们爱戴项羽,项羽也十分爱惜他的子弟兵团队。《史记》中记载韩信对项羽的评价十分有趣:“妇人之仁”。韩信说,项羽看到士兵生病,心疼得掉泪,怕病号吃不好,把自己的饭菜让出来,士兵们很感激他,打起仗来自然奋不顾身。

然而司马迁又分析,每次有人立了功,应该加官晋爵时,项羽却迟迟不给封赏,拿着官印不舍得送。由此司马迁对于项羽的评价是“匹夫之勇”,缺乏格局。

从现代管理学分析,项羽缺乏格局,跟他本身没有职业经理人队伍很有关系,一个过于强调子弟兵文化的队伍,有其难以弥补的缺陷。

第一,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在项羽团队中,项羽没有主见,谁跟老板走得近,就能影响老板,结果制定的决策并非团队共识,决策风险提高。

第二,感情太深,反而让项羽团队缺乏科学的讨论机制。范增跟项羽关系亲密时,以“亚父”的头衔大权独揽,说一不二。一旦跟项羽产生矛盾就离职回家,给项羽团队带来巨大的损失。可见有时关系太亲密未必是件好事。

第三,制度容易变形,项羽团队吵开了花,项伯和范增闹翻了,项羽也没法处罚谁,只好和稀泥,一个是真亲戚,一个是干亲戚,手心手背都是肉,再明确的制度也难以执行。

第四,对高端人才的激励难以到位。项羽对士兵的关心无微不至,但对于高层干部,则缺乏激励的魄力,这也给项羽团队制造了被挖墙脚的危机。据说项羽封赏时,把印的角磨平了,都不愿赏给有功之人。我觉得主要原因倒不是项羽为人小气,而是有家族企业色彩的组织,责权边界不清晰,就像股权结构不清晰一样,很难进行公平的股权激励,这和前面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则是因为感情太深,激励的问题也很难摆到台面上来充分讨论。

第五,跨地区扩张中就水土不服。刘邦的队伍是五湖四海的,而项羽的子弟兵早先带着打天下的热情所向披靡,但到了关中这片可成就帝业的好地方,就待得不习惯。特别是过了一段好日子以后,战斗热情也衰退了,就想家,特别是富贵还乡,最后给刘邦搞个四面楚歌就全开小差了。我跟张大中先生有多年的交往,当年大中电器在北京市场非常成功,国美、苏宁两大巨头夹击都撼动不了大中电器在北京的市场地位。但是大中电器一旦想跨地区发展,到了外地就玩不转了,在北京就赚钱,到外地就亏损。后来我跟大中先生聊天中,相当于复盘当年的战略选择,他觉得最大的遗憾是,在早期没有意识到建立一支“五湖四海的团队”,大中电器都是以北京人为主的骨干队伍,这些伙计在北京干活很卖力,但北京人谁愿意去安徽、河北发展呢?所以这支团队要往外扩展的时候,士气就不行了。

第六,团队建设缺乏开放力。子弟兵系统容易产生强烈的“求同”意识,对“存异”者会产生极强的排他心理。项羽早期带着子弟兵破釜沉舟,大家同心同德,确实能打胜仗。但是子弟兵越打越少,后期人员补给显得相对困难。特别是强烈的“求同”氛围已经形成,如再招募的新人不是“同乡”,则很难融入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下降得非常快。同样的原因,子弟兵系统对高端人才也缺乏吸引力。另外,刘邦团队很容易把招募的新人融入团队,甚至通过并购把整个团队收入麾下,并能很快融合,因为他的团队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新来者很容易融入。所以韩信作为“外人”,在项羽的团队中容易受到排挤,没有发展空间,干脆跳槽,投奔了刘邦,以谋求更大的发展。

以上这些原因环环相扣,最后导致英雄盖世的项羽在和刘邦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中国商业传统的真问题

子弟兵文化在创业中有适用性,也有很大的局限,是中国商业几千年来延续的普遍问题,相对于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方逐渐形成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说,中国商业的职业化总体上发育并不成熟,而这在餐饮行业表现得尤其明显。

《学不会》一书中总结,海底捞的管理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并列举了两点:第一,给一定级别的员工,每月寄钱到其父母家,帮助员工赡养父母;第二,给员工充分授权,副总有一百万的决策权,以此类推。书中夸奖这是管理的艺术,别人学不会。

其实如果我们有足够开阔的理论视野和知识储备,就知道这是几百年来中国传统商人一直沿用的管理技巧。在那个社会信任体系缺乏的时代,当时连电报都没有,当年山西晋商作为东家,把掌柜派到外地,生意一直做到外蒙古、俄罗斯时也面临着“掌柜携款跑了怎么办”“吃回扣怎办”“不忠于东家怎么办”的问题。

当时的晋商除了对外派的掌柜和伙计以“身股”分红的激励机制,统一安排住宿的福利制度,还形成了一套比今天《学不会》总结得更成熟的方法:一是大家统一居住,生活上既可以相互照应,又可以相互监督;二是照顾伙计们在老家的福利,都是把钱寄回老家去,知根知底,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这叫“认土不认亲”。

后来的民国山西豪强阎锡山队伍有一句话: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言下之意是:跟你不是老乡,你就缺少高层的发展前途。这正是那个年代维持信任的办法。海底捞虽然只寄部分工资给老家,但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同样形成一种情感的约束。张勇说过,我把养老金寄回家,你不好好干,家里人都骂死你。而《学不会》的作者却没有品出这句话背后的深意。

我们抛开文艺的思维,可以推测一下,以现在的生活标准,即使海底捞的高管拥有一百万的自由支配权,但一百万在北上广都不够买一套房,一百万所起的作用实在有限,何况父母都在老家,高管拿着这一百万也不够移民。再说老家都在简阳,高管们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说到底,还是子弟兵式的管理文化。这种管理在一个阶段的火锅店管理上也是因地制宜,很适用的。但那本书的作者把它夸张为别人都学不到的创新秘笈,这绝对是学术视野狭隘所致。

传统餐饮的师徒制和绝味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像海底捞的管理团队建立在师徒制的传帮带基础上,在海底捞,老板张勇是副总杨小丽的师傅,杨小丽是北京大区经理袁华强的师傅,袁华强是北京某小区经理林忆的师傅,除了张勇自学成才,其他人都是靠师傅的发现和培养。在师傅的悉心培养下,这些店长及经理逐渐出师,独当一面。师徒制亲情化管理,徒弟对师傅感恩戴德,信任度高,指哪打哪。团队齐心协力打下江山后便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传统的食品店也多是师徒制,像“鸭脖王”当年也是带几个徒弟干,感情也很紧密,整天一起喝酒吃肉,他们也许干上十年也可以开出几家店来,但这种师徒制的扩展就很有问题了。

绝味并非不讲感情,我也见过老戴和他的干部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但与海底捞不同的是,在创立之初绝味就制定了一套清晰的职业经理人系统。在绝味的职业经理人体系中,职业经理人和老板、股东之间,通过科学的决策体系让大家来规定其中的责权边界,约定企业未来的发展。老戴当初对职业经理人的承诺是:“有一个衣食无忧的生活,有一份充满激情的事业”;通过工资、奖金、股权激励来约定跟经理人的报酬,“工资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奖金用来和家人旅行,分红保障衣食无忧的未来”。在绝味蒸蒸日上的今天,这些承诺一一兑现,整个团队干劲热火朝天。

师徒制的企业员工关系紧密,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缺点也非常明显。海底捞郑州片区也录用过一批大学生员工,不久这些大学生便不断离职。有人认为,这些大学生自视过高,背后是学而优则仕的中国传统,放不下身段来服务别人。但在海底捞工作的大学生却认为,这是企业行为的一种折射,企业环境不适导致了员工的离职。

诚然,在海底捞师徒制下,师傅带徒弟,总喜欢找同类,他们大多出身贫寒,不怕吃苦,容易互相理解和认同,乃至欣赏。海底捞主流员工的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子弟兵文化。外来的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会有一种无所适从感,从而很难融入原有的体系,没有清晰的职业上升路径。

绝味职业化的经理人队伍开放性强,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可以不断招兵买马。最初的经理人是老戴曾经的同事、商场的伙伴,后来慢慢有合作过的供应商、广告公司经理、咨询公司顾问,最新加入的有高薪招聘的上市公司经理、外企高管。在绝味团队中,早期的经理人工资低但股份分红多,后期的经理人没有股份或者股份少但薪酬高,团队整体感觉相对公平。

师徒制下,很难产生严格按照制度和流程的法治文化。企业规模不大,店面不多时,老板或者高管齐心协力也能管得过来。企业规模大了,店面多了,层层管理,总有管不到的地方,需要科学的管理,需要规范的流程和合理的制度。

流程与制度本身的建设不难,难的是员工的配合。师徒制有很多感情因素,海底捞的老板帮助徒弟还债、看望生病的员工等,这种亲情化管理就像项羽爱惜士卒并没有错,当领导的对员工有一副好心肠是应该的,没有好心肠的领导难有人追随。只是过于亲密之后会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很难就事论事。师徒制更强调师傅对徒弟某项能力的认可,师傅决定徒弟的升迁,而师傅对于徒弟在儒家传统下并不是一种人格平等的关系;而流程和制度考核下的升迁,要求员工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尤其是一定的文化素质。

在绝味的职业经理人系统中,大家相对平等,关系相对简单,按规矩做事,让升迁考核说话。通过流程和制度的建设,打造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高质量团队,并通过绩效考核来进行团队优化。

传统餐饮的瓶颈和绝味的大扩张

《学不会》一书中说:一、海淀捞不需要职业经理人,也没有咨询公司可以给海底捞做顾问,因为管理是艺术,不是科学,职业经理人和咨询顾问插不上手。二、海底捞有大量的现金流,不缺钱,不需要资本市场的投资。

其实在我看来,这种走马观花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对海底捞这样一个有特色的企业的成功做出透彻的理解,对于今天的中国商业界是非常有误导性的,没有捕捉到问题的本质。

海底捞不是不需要职业经理人和顾问,而是职业经理人和顾问融入不了子弟兵团队,开展不了工作。海底捞不缺钱是真的,但是反映出海底捞另一个问题:海底捞扩张乏力,有了钱为什么不去扩张自己的生

意呢?

海底捞管理文化以乡土信任为前提,通过师徒制发展成定型的子弟兵文化,使其扩张乏力。《学不会》中说,海底捞能开多少家店,取决于有多少可以当店长的员工。其实是说,有多少可控的员工可以信任,其实值得信任的人不少,但建立信任却很难。

同类推荐
  • 成功方程式

    成功方程式

    乐观的心境和高尚的品质,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并且通过我们的行为表现出来,同时也将最终支配我们的生活。其时,这个世界是一个内心的世界,如果我们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反映出来的就会是绝望和无助;如果心态平和、乐观地面对生活,那么世界给予我们的将会是最美好的一切。田园有真乐,不潇洒终为忙人。诵读有真趣,不玩味终为鄙夫。山水有真赏,不领会终为漫游。吟咏有真得,不解脱终为套语。
  • 人生这堂课:李嘉诚生命哲思录

    人生这堂课:李嘉诚生命哲思录

    本书以李嘉诚的经典演讲点题,并结合他本人以及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从成长、生存、成功、生活、幸福五个维度深入探讨了“人生这堂课”这一哲学基本命题,内容涉及理想与信仰、成长与奋斗、知识与教育、人生的修为、处世的智慧以及生活的乐趣、慈善与孝道等人生关键词,展现了李嘉诚深刻的人生与经营智慧,字字句句,全是恳切之言,让无数人在迷茫时找到活着的意义,激发自身潜在的伟大力量。
  • 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本书中多个饱含快乐、阳光的小故事,融趣味、悬念和哲理于一体,用睿智的语言告诉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孩子,保持快乐的心态才能找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帮助你走向人生的顶峰。
  • 佛悟人生

    佛悟人生

    一个心如明镜的人。能将万物看得清清楚楚:而一旦用心去思量如何实现愿望,如何攀缘,那这面明镜就会蒙上尘土,就会看不见万物的形象。因此,禅的目的就是擦掉我们心灵上的灰尘。扭转我们这些现代人生活意志委靡的趋势,改善我们的生活。正如一位禅师所说:“禅是对生命完整意蕴的领悟”。
  • 世界上最神奇的青少年做人做事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青少年做人做事课

    本书将成功做人做事的道理融入一个个清新优美、积极向上、充满哲理的小故事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指导并鼓舞青少年,为他们开启一扇成功做人做事的智慧之门,使他们从中有所启迪、感悟和收获。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在剑桥

    爱在剑桥

    在世界顶级的高等学府英国剑桥大学发生的唯美爱情故事。男主人公是剑桥的校草,身上铺满光环:世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奖得主、香港社团的主席、学生会主席候选人等等。女主人公虽然看似平凡,但是实则是一个善良、纯真的天使化身。男二是阴柔的帅哥,虽然不及男主人公身上的光环多,但是也是精通多种语言的语言达人,成绩更是登峰造极,而后轻而易举地成为了一名青年富豪。
  • 世界名人情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界名人情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集了众多名入撰写的情书。他们当中,既有政治明星、高官权贵,又有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每一封情书都表达了写信人诚挚炽烈的情感。编者在每封情书前,对写信人作了详细介绍。部分书信还在结尾处给出了写作背景,方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写信人的心理。这些出自名人之手的情书,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还能让大家更深刻地领悟到爱的真谛。
  • 恶龙在我家

    恶龙在我家

    伊荏是个小小的白领,某天下班回家,手残捡回来一个发光的“夜明珠”,结果打碎了,瞬间窜出来一条超大,超丑的——恶龙!伊荏:你在逗我吗?建国后动物不许成精!恶龙:哈喽,我来自西方~(不属于东方哦~o(^o^)o)后来,伊荏的生活过得水生火热:那个白雪公主,你把鞋穿上,这里没有王子……哪吒咱能不闹吗?东海真的没有龙!……等等!那是恶龙!是西方龙!不一样!伊荏:(┯_┯)天天在意自己的生命要受到伤害就算了,还一群恐怖的,调皮的,刁钻的,无语的大佬来袭!!!(文章慢慢来哦~这次有点存稿~一点点点点点点……哈哈~)
  • 冷酷王爷的冷情王妃

    冷酷王爷的冷情王妃

    她本是21世纪的一枚杀手,在做任务时没有挂掉的她,却在一次睡梦中魂穿到了轩辕王朝将军府有名的草包小姐身体里。从此,她便成了她。本想在这个新的世界里忘记自己的身份重新悠闲地生活,可是在一次暗杀中,她有另了要变强大的决心,于是她开始暗暗的发展自己的势力。实力弱小的她面对暗杀,虽然知道是谁,却不能为自己讨个公道。面对赐婚,她无法反抗国家这个庞然大物,所以她只有忍。忍到自己足够强大的那天。本想在自己强大之后就离开他,可等到哪一天真的到来之后,她却发现自己的心里已经住进了那个冷酷的他。明白了自己的心后的她决定要守护这份属于自己的幸福。他,轩辕王朝的翌王爷,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琉璃阁阁主,也是天下第一美男子。本视女人如无物的他,在一次街上遇到女扮男装的她时,被她的才华和身上那种独有的气质所吸引,不知不觉中被她偷了心。从此他宠她,无论时间、地点。他护她,无论是非对错。
  • 道起苍梧

    道起苍梧

    额,看看就懂了。这是一个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人与事的成长史
  • 时光依然在等你

    时光依然在等你

    末旎旎有一个小竹马,整天凶她,瞪她池弦愣了愣,一脸严肃的说“不知道,但妈咪说那是个宝贝”“真的吗,那送给我好咩”末旎旎咬了咬手指,再扬起微笑????对池弦说(这是一个女追男的故事,故事主打甜甜甜,希望大家喜欢)
  • 刁蛮丫头傻王爷

    刁蛮丫头傻王爷

    她,杜雪雪,虽然不会武功,但却好管闲事抱不平,不知道什么叫做江湖险恶自己以身试险,谁知道老天待她不薄,竟赐给他一个如意郎君。他,十四王爷,为了逃避皇室的纷争,入了江湖,而且懵叉叉当上了武林盟主,而且还骗回来一个叼蛮丫头回来做王妃,虽然老被人家欺负着,心里还挺开心的!
  • War and Peace(战争与和平)(II)(英文版)
  • 台湾政党政治发展史

    台湾政党政治发展史

    本书以时间为线,分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五个时期分别论述了国民党退台之后台湾政党政治演变的进程,对每个时期台湾政党政治展现的主要特点、发展变化的原因、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对于了解台湾今天的政治现状以及预测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