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3100000016

第16章 平面上的“建筑”(4)

唐代水墨画先驱张澡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理论,在中国画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就因为它揭示了中国画的真谛,是绘画的圭臬和法门。它和“以形写神”是如出一辙的。“中得心源”就是说成功的绘画,依赖于画家的精神因素,在于他的秉性、气质与修养。有了卓然之“神”对目光和心灵的吸引,“形”就不那么重要,是否逼真也不那么当紧了。郑板桥明乎此,于是就“冗繁削尽留清瘦”,李方膺明乎此,笔下也“赏心只有两三枝”。

中国古代人物画基本都融入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具有“明劝戒,著升沉”的道德使命,在人物形象的处理上,都能看出画家的好恶,都能赋“形”以“神”。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我们这里仅举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为例看一下。阎立本是唐朝著名的人物画家,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他绘画的线条又有发展,形成比较浑健坚实的铁线描,且于轻重、粗细、坚柔多有变化,更显圆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不同对象的质感。他画人物,重视对其心理活动的描绘,不借助人物动作的夸张,而是集中在人物表情的深人细致的刻画上,甚至通过人物形体的大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全卷共画了自汉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画像。帝王中既有开国明主和有为之君,也有昏庸腐败、祸国殃民的皇帝。作者在绘画时有明显的鉴戒教训的目的,因此在构图和描绘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不是冷静客观的描绘,而是让“形”传达“神”。如我们所选的晋武帝司马炎,因是开国之主,故而在图中造型英明神武,气宇轩昂,深沉大度。作者完全忘记了客观真实,没有按照事物的客观比例去组织描绘人物,而是让帝王的形象大于侍者,既表现出了尊卑关系,也反映出作者对英明君主的崇仰之情。此时的“形”已非真实的“形”,它只是作为手段,在为表现“神”而服务。假如有谁再来计较人物比例,计较是否真实,就显得不甚了解中国画了,不懂得“写意”了。

著名画家潘天寿曾说:“‘以形写神’,即表达出对象内在生生活力之状态而已。故画家在表达对象时,须先将作者之思想感情,移入对象中,熟悉其生生活力之所在;并由作者内心之感应与迁想之所得,结合形象与技巧之配置,而臻了妙得。是得也,即捉得整个对象之生生活力也。”齐白石就是这样一位能“表达出对象内在生生活力”的画家,他用率意简洁的笔墨,从人们司空见惯或不屑一顾之物上,看出富有生命的情趣来,意从心造,趣中见妙,有着很强的主体写意性,有着鲜明的以形写神性。如他笔下那些爬在灯盏上偷油的老鼠,因画家赋予其“神”而生动可爱。他有一画,是一杆提得平平的秤,一端是压在星点上的秤砣,一端是紧紧爬在称钩上的老鼠。构图简洁平衡却别具奇思妙想,再题以“自称”二字,留下不尽余味让人去品。这个构图之“形”真实与否已不重要,关键是这“形”传递出来的“神”和“对象内在的生生活力”。齐白石就是这样,从不愿让实际对象拘囿了想象,束缚了灵感,而是格外重视师心独造。

气韵生动。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指出“画有六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把“气韵生动”放在六法的首位,而象形才居第三位。也就是说,写实不是中国画的最高目标,把对象的神气韵味表现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气韵生动为上是由中国画的传统、特点和表现方式决定的。其一,中国画与书法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画中的笔墨因书法因素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它在画的“形”中,又在“形”外。欣赏者在欣赏绘画时,既可以欣赏笔墨表现的“形”及其“神”,也可以对“形”视若无睹,而沉浸在功夫笔墨的“气韵生动”中。其二,中国绘画附加了更多的价值功能。它常常不单纯是对客观物象的客观真实的摹写,而是比附着许多诸如善恶、美丑的精神追求,包含着画家思想、感情、个性等特征,是“有我”的绘画。正如画家陈子庄所说:“纯自然美也须以我为主宰,忘记这一点,则会被景物牵着走。画山水要既有它(山水)的特点,也要有我的特点。”因此,它的“形”总随着画家的想象、意象而变化,“形”就不是画家的追求了,而“形”后面的,可以反映画家思想、情感、个性的气韵才是画家的始终追求。其三,文人画出现后,文人画的美学主张,更使“形”的准确性受到轻视和排斥,绘画的造型离真实就更远了。那种不追求物象的结构比例和细节的真实刻画,不追求精湛技法的创作,更有利于画家对笔墨神韵趣味的追求,更有利于独立自由的表达,更有利于激越情感和心中意象不受制约的抒发,更有利于深刻的思想和内在之我旨趣的天然流露。

大概有人会担心,求气韵而舍其“形”,会使画之无象,不知所踪,其实这担心是多余的。唐代张彦远曾说:“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这时的“形似”是在气韵关照之下的“形似”,是注入了气韵的“形似”,是更高级的“形似”,即“神似”。

梁楷的《泼墨仙人》就是一幅“气韵生动”的画作。梁楷是南宋的画家,性嗜酒,行为狂放,时人称他为“梁疯子”。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他学习前人又刻意创新,变细笔白描为水墨逸笔,自成一格,为南宋水墨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泼墨仙人》是梁楷泼墨画法的代表作。此画为他赢得了“描写飘逸”的赞誉。“逸”是中国古代评画的一个重要标准,宋代画论家将“逸”列在“神”品之上,可见宋代画家对“逸”的审美追求。所谓“逸”就是“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神具,得之自然”,意趣超旷,气韵横生。

梁楷画中表现了一位烂醉如泥、憨态可掬的仙人。画家注重了仙人之“神”和画家主体之“神”(观念、理想、情感等)的表达,在表现技巧上,却没有对仙人作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没有用遒劲的线条勾勒头部和衣纹,而通体以泼洒般的水墨抒写,迅疾、简洁、活泼。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造成视觉上的扑朔迷离,表现出如真似幻的境界。画家还有意识地压缩了仙人五官的距离,绝妙地表现了仙人的清高超脱、不同凡俗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特别是画面中那浑重而清透、粗阔而有致的大片泼墨,墨相淋漓,笔简神具,信手拈来,气韵生动,具有十分传神的效果。这种简逸豪放,“以形似之外求其画”的画法,极大地开拓了绘画的表现力,其绘画语言的纯粹度,传达题旨的深度,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使传统的图解式人物画变为画家主观情感的深层表达,使水墨的表现获得了无限的空间,也使梁楷获得了写意水墨人物画始祖的历史地位。

潘天寿的绘画上承宋人马夏的雄健峻拔,汲取明人戴进的豪放、沈周的沉稳和清人石涛的苍浑,尤其受八大山人奇崛冷峻风格的影响。近代画家他唯取吴昌硕笔墨,但能入其内而出其外,形成了自己笔墨老辣、构图奇崛、气韵苍古、风标高华、戛戛独造的艺术风格。

这幅大写意《露气》是体现他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幅画表现清晨露气中池塘里的荷花,仿佛刚从睡梦中醒来一样,朦胧、清新、可爱。画家以泼墨法画荷叶,以方折粗实的笔法画石头,笔墨酣畅,格局高简,情趣自然纯朴。画中的荷叶全无真实荷叶之形,没有叶脉和肌体的勾勒,全是用大笔蘸浓墨或淡墨挥写,右上那一荷叶兀然垂下一块墨色,现实中有这样的荷叶吗?而中锋运笔画的茎干,斜势而上,中间处还有似断之处,这也决非实际中之所有。然而画家对笔墨精湛的把握,墨色的晕染,浓墨淡墨的对比,草叶茎干、石头等线条的书法笔意,使我们感到了勃勃的气韵,已忘记了其荷叶、其茎干如何地不似,只感到了清润苍郁的笔墨所传达给我们的墨荷含香、花红似火、璀燦壮丽、奇伟博大的境界。正是这生动的气韵使画面活了起来,花欲舒展,叶欲垂露,更有茫茫水气在画的深处浮动,有一种宁静幽远、清净无尘之美。

不似之似。不似之似是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在形式上的具体化,只不过一个重点说形式,一个重点说气象,殊途同归,目的指向一个。

形式上的“不似之似”古已有之,苏轼在试院兴致忽来要画竹,恰好案头无墨,便以手中朱笔来画。有人问他,世上难道有朱竹吗?他反问那人:世上难道有墨竹吗?古人画竹如此,画其他亦然,都不似自然,但又无不似自然。对此齐白石就曾说:“古人作画,不似之似,天趣自然,因曰神品。”这“不似之似”是达到了艺术的真实,不斤斤于事物外形的复制,才能达到事物本质的相似,才能有空间寄寓画家的情思、意境,才能使绘画获得艺术的容量,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八大山人也是这样一位毫不顾及形似,而直抒胸臆的画家。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清初四大画僧(弘仁、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一,为明王朝宗室之后。明灭后,隐居并剃度为僧,八大山人是他59岁后使用的号。有人认为这四个字连写起来,有点像“哭之笑之”,隐含其身世之痛。他将“慷慨悲歌,忧愤于世,——寄情于笔墨”,常以象征手法表达思想感情。如画鱼、鸭常常作“白眼向人”状;画的鸟,有的显得很倔强,落墨不多,总作振翅欲飞之状。这些形象,无疑是画家自己性格的表现。他的绘画艺术对近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巨大,在中国绘画史以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有着崇高的地位。

八大山人的画笔墨恣纵放肆,脱去一切成规,苍劲中不失圆润秀逸,气势疏通,韵味浑脱。章法则不求完整,结构奇特突兀,生意勃发盎然。散漫狂怪中,以其逸气浑然灌注而成一体。如他的《梅花图轴》,笔墨简括冷峭,形象夸张脱略,意境荒寒萧疏,那浓墨的树粧,那粗而忽细的枝桠,那梅花的骨朵,完全没有梅树梅花之形,让人觉得奇怪。但我们要联系八大山人的身世、思想感情再欣赏,就觉得它有意味和气势,就觉得它有一株精神之梅在其中——梅花端的就应该是这样,“不似”也似了。这时候再计较它的特征、细节就是多余的了。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在评价八大山人时说:简练的构图、突兀的造型、奇特的画面、刚健的笔法、狂放怪诞的外在形象,尽管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内在激情和激动,但是仍然掩盖不住其中所深藏着的孤独、寂寞、伤感和悲哀。花木鸟兽完全成了艺术家主观情感的幻化和象征,在总体上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而深深感伤的人格价值。这不正是中国画的目的所在,不正是写意画的目的所在,不正是绘画“不似之似”的目的所在吗?

4.经营位置意在笔先——中国画的构图美

构图是指把所要表现的各个形象内容,在画面内进行精心的安排和组织,使其形成符合艺术规律的组织结构,从而创造出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使绘画艺术的形式语言和表现内容既符合形式美的艺术规律,又能够表达画家内蕴情感的一种方法。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有时给人的感觉是任情随意,信笔而画,自由放任得很。其实不然,画家们在作画时,很讲究构图。构图在中国画理论和技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顾恺之所说的“置陈布势”,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之一的“经营位置”,指的就是构图。

构图虽然是个形式问题,但它是为内容服务的。画家的个性、思想、情感、追求、审美观以及表现的内容决定了构图。因此,画家们十分注意内容、立意的陶炼和定位。古人常说:“意在笔先”、“必先立意,而后章法”,就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中国画重气势,为表现气势,一些山水画就取“全景式”构图,用平移法,散点透视,纳万里河山于一图,气势宏大。以情韵为重的画,则选取草木鸟虫动人的一瞬,加强笔墨的渲染,利用虚实、疏密、藏露等方法,表现空灵秀逸、意在画外的意趣。画家个人的气质、修养不同,构图方式也会不同。如八大山人的构图,多空寂萧疏,画中的空白多一些,画石头奇特古怪,重心不稳;画树则缺枝少叶,残败凋零。这种构图形式正反映了他孤愤、冷寂、痛楚、沉郁的精神气质。潘天寿的构图善走奇险一路,喜用方形结构,常常以巨石占满画幅,表现出雄阔、看悍、凌厉的胸中气象和绘画风格。

尽管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美有它自身的规律,有相对的独立性。

画家们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始终在构图形式上进行着探索,以丰富绘画的审美价值。欣赏者就应该从构图形式入手去认识构图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构图与生活、构思和其他绘画技巧的联系,认识和把握绘画构图美的内在规律,解读画家怎样利用形式美的法则表达特定的构思,发现和体彳吾中国画的美。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本书更加强化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在学会主持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还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
  • 影视音乐的美术价值

    影视音乐的美术价值

    本书从影视音乐的存在形式、影视音乐存在形式的分类分析、影视音乐的审美表意功能、构建中国影视音乐新局面、音乐与影视交融等几个方面对影视音乐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书对影视音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适合专业人士阅读。
  • 艺术文化论

    艺术文化论

    针对当代艺术存在的新现实,针对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变相、艺术表现,试图从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的艺术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其目的是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解蔽。
  • 演技六讲:创造角色的灵魂

    演技六讲:创造角色的灵魂

    《演技六讲:创造角色的灵魂》(增订纪念版)是波列斯拉夫斯基毕生表演与戏剧理论的大成之作,对方法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初版于1933年的《演技六讲》以英语写成,以导演和表演初学者的对话形式,从注意力集中、情绪的记忆、戏剧的动作、性格化、观察、节奏六个方面生动活泼地阐述了表演的基本理念,至今再版不断,并被译为西、葡、意、土、波兰等十几种语言。此次中译本在郑君里先生经典译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增订,如作者向美国公众阐述斯坦尼体系的23篇演讲,这为其后来提炼“演技六讲”提供了重要语境。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在美国实验剧院的重要合作伙伴玛丽亚·乌斯彭斯卡娅的4篇表演课讲义。因此,本书可说是了解现代表演方法从斯坦尼体系发展到方法派的重要依据,更是今天的表演和戏剧学习者的必读文本。
热门推荐
  • 凌轩神王

    凌轩神王

    万古世界,唯我独尊,天上地下,凌轩神王!
  • 最后一单外卖

    最后一单外卖

    我叫李中清,一个整天做着暴富梦的屌丝,为了在这个社会中多挣一分钱,我不得不走上一条道路,各种奇闻怪事也随及蹦出。
  • 天尊轮回

    天尊轮回

    前世天尊,今世轮回;风雨飘零,再度飘渺;魔界之旅,悄然成名;偶遇世交,反目成仇;好友相助,横扫下界;七界来回,誓救七界;几翻波折,才知原尾;整顿下界,誓上神界;凡人、仙人、神人再走一遭,方知首领也不好做啊!
  • 漫威里的lol系统

    漫威里的lol系统

    新书《一位人仙的诞生》已发布,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俗套的魂穿,奇葩的系统,漫威世界与英雄联盟体系的碰撞。看了一眼前方不远处的混乱,瑞恩转过身看向了刚刚赶到现场的复仇者们,一脸严肃道:“想参团可以,人头必须给我!”书友群:882716819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 快穿攻心化梦冰

    快穿攻心化梦冰

    前世今生,世世纠缠,种种不过……黄粱一梦。她被挚爱剜心,长眠数万年。醒时,遇到了一个黑团子,说可以带她穿越空间找到他的转世,还——莫名其妙把它契约了。于是她开始踏上了寻‘因’之旅。“恨你,讨厌你!”虐死你!“可我就是喜欢你。”……最后,好像她被虐得更惨。“我决定了,以后不去虐了,我们来一场甜甜的恋爱吧!”“听你的。”梦,什么是梦?原来,都是她在做梦!发生的痛苦是真的,但他不过是她梦里的一个人罢了!“小十七,愿……我的每个梦里都有你,如——你的每个梦里都有我。”“!”是真?似真?何管真与假,有你,便安好。【阅读须知:1v1,一见钟情梗,节奏非常快,无任务,纯属瞎晃悠的那种。男女主性格都变化无常,且女主是金手指,来自修仙位面,基本每个世界都可使用异能,当然在普通位面没有什么起死回生的能力。不喜勿喷,绕道离开,各自安好,谢谢配合。更新不定,懒人执笔,就有些痞。前小虐,后期狗粮满天飞,莫纠逻辑。有虫抓虫,没虫不怂!!(??.??)】
  • 异世最大主宰

    异世最大主宰

    【万界修炼系统】一念翻天,一念覆地。修仙升级系统,看陈潇如何一步步的走向人生巅峰,力斗十万修真强者,杀魔族,斗妖帝,从此踏上逆天之路·······打脸装x的,统统不在话下,只要他陈潇所想,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 御天战帝

    御天战帝

    一代战帝古星羽,力挫十大金牌高手,夺得吞噬奇功。却遭兄弟黑手,重生为了一名马童。吞灵草、吞晶石、吞神通……吞尽天下灵物!修元力、炼肉身,元体双修,碾压各路天才!掌中一只灵纹笔,铭刻万千极品器!重生的那一刻起,古星羽一路狂飙,高歌猛进,踏上了牛气哄哄的御天之途。
  • 萨勒姆的女巫

    萨勒姆的女巫

    《萨勒姆的女巫》首演于一九五三年。剧本根据一六九二年到一六九三年之间,在北美马萨诸塞州萨勒姆镇发生的一起迫害“行巫者”的案件写作而成。剧本开头,萨勒姆地区的牧师巴里斯的女儿贝蒂和伙伴跳舞时受到惊吓,导致神志恍惚,一病不起。与此同时,镇上普特南夫妇的女儿萝丝也病倒了。乡镇里于是谣传出现了巫术。巴里斯的侄女阿碧格也是跳舞的姑娘中的一个,她在普洛克托家做女仆,因为勾引男主人,被女主人赶出家门。她对普洛克托大嫂怀恨在心。参与跳舞的姑娘担心被当成女巫,在阿碧格带领下,交代说自己看见很多人和魔鬼在一起。遭到诬陷的人都被关进了监狱,那些跳舞的姑娘摇身变成了圣徒,阿碧格更是趁机想要陷害普洛克托大嫂。普洛克托被关进监狱,在生命受到威胁之下,他决定招认自己和魔鬼打交道,但副总督却强求他公开忏悔,并且供出其他和魔鬼在一起的人。普洛克托无法违背自己的良心,不愿以出卖朋友、出卖灵魂为代价换取屈辱的生存,最后毅然走上绞刑架。
  • 寺内贯太郎一家

    寺内贯太郎一家

    《寺内贯太郎一家》是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剧作家向田邦子以父亲为原型,生动描绘了日本下町一个三代同堂家庭的日常生活,并将生老病死、爱与孤独等等话题贯穿其中。小说《寺内贯太郎一家》即根剧本改编而来,在絮絮叨叨的生活推进中让读者亲历着家庭的煦暖温情与人生的几多无奈,生活的悲喜愁苦跃然纸上,更让读者在感同身受的同时悄然领悟到逗趣言语下的生活智慧与哲理。